原是军事上的一句术语。指作战时要见机行事,形势不利则应退却。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
春秋时期,晋、楚两国争霸,不断发动战争。郑国由于本身比较弱小,不得不时而依附楚国,时而又依附晋国。
知难而退。推荐。爱诗词网。原是军事上的一句术语。指作战时要见机行事,形势不利则应退却。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春秋时期,晋、楚两国争霸,不断发动战争。郑国由于本身比较弱小,不得不时而依附楚国,时而又依附晋国。鲁宣公十二年(前597年)初,郑国依附于晋国。这年春天,楚王亲率大军向郑国进攻,将郑国的都城包围了17天之久,最后郑国实在坚持不住,只得投降了楚国。晋侯听到楚军进攻郑国的消息,便派荀林父和士会、郤克、先縠(hú)等带领军队前去援郑。刚到黄河,得知楚国已经与郑国订立了盟约。荀林父便准备撤兵回去,士会完全同意,并说: 用兵打仗看到可以取胜时就坚决进攻,明知没有多少胜利的希望就应退回去,这是治军的正确方法。现在楚国正是强盛的时候,还是退兵为好。可是先縠不同意荀林父、士会的意见,单独带领自己手下的一部分军队渡过黄河准备与楚军决战。荀林父无奈,只得催军跟进。结果,晋军被楚军打得大败,损失了很多人马和战车。后来“知难而退”用来泛指做事应衡量实力,如果困难难以克服就应退却,不能不顾客观实际去冒进,硬做办不到的事情。唐·皇甫湜《答李生第二书》“夫无难而退,谦也;知难而退,宜也,非谦也”即此意。现在,“知难而退”多指遇到困难而退缩不前,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人们还根据这个意思,反其意而用之,以“知难而进”激励人们不怕困难,迎着困难而上。
夜雨何时听萧瑟。推荐。爱诗词网。“寒燈相對記疇昔,夜雨何時聽蕭瑟。”詩句出處:《辛醜十一月十九日既與子由別於鄭州西門之外》;是宋朝詩人蘇軾的作品。不飲胡為醉兀兀,此心已逐歸鞍發。歸人猶自念庭闈,今我何以慰寂寞。登高回首坡壟隔,惟見烏帽出復沒。苦寒念爾衣裳薄,獨騎瘦馬踏殘月。路人行歌居人樂,僮仆怪我苦淒惻。亦知人生要有別,但恐歲月去飄忽。寒燈相對記疇昔,夜雨何時聽蕭瑟。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愛高官職。(嘗有夜雨對床之言,故雲爾。)【註釋】:寒:①冷。《禮記·月令》:“寒熱不節,民多虐疾。”《呂氏春秋·察今》:“見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②貧窮;貧寒。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彤庭:指富貴人傢。)《晉書·劉毅傳》:“是以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③害怕;畏懼。《聊齋志異·辛十四娘》:“誤入澗谷,狼奔鴟(chī)叫,豎毛寒心。”(鴟:貓頭鷹。)相:(一)①互相;相互。《左傳·隱公元年》:“不及黃泉,無相見也。”②遞相;一方對另一方有所動作。《呂氏春秋·疑似》:“為高葆禱於璐,置鼓其上,遠近相聞。”③質地;實質。劉峻《辯命論》:“昔之玉質金相,英髦秀達,皆擯斥於當年,韞(yùn)奇才而莫用。”(髦:俊傑。韞:藏。)[相對]相向。元稹《與李十二夜飲》:“寒夜燈前賴酒壺,與君相對興(xìng)猶孤。”(二)xiàng①察看;仔細看。《詩經·大雅·公劉》:“相其陰陽,觀其流泉。”②占視。迷信者看外形而斷定人與事的吉兇禍福。《荀子·非相》:“相人之形狀顏色,而知其吉兇妖祥。”③相貌;形貌。《荀子·非相》:“形相雖善而心術惡。”④輔佐;扶助。《論語·季氏》:“今由與求也,相夫子。”⑤官名。1.輔佐君主掌管國事的最高官吏。《史記·魏世傢》:“傢貧則思良妻,國亂則思賢相。”2.漢代另指諸侯國的實際執政者,地位相當於郡太守。《後漢書·張衡傳》:“永和初,出為河間相。”又使為相。《續資治通鑒長編·宋仁宗至和二年》:“帝新相文彥博、富弼,意甚自得。”⑥司儀贊禮者。《淮南子·主術》:“口能言而行人稱辭,足能行而相者先導。”(行人:古時的外交官。)⑦選擇。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自古相女配夫,新狀元花生滿路。”對:①對答;回答;應對。《孟子·梁惠王上》:“齊宣王問曰:‘齊桓晉文之事,可得聞乎?’孟子對曰:‘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後世無傳焉。’”(齊桓:齊桓公。晉文:晉文公。)②對著;向著;朝向;面對。曹操《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韋應物《休暇日訪王侍禦不遇》:“門對寒流雪滿山。”③對立;敵對;相對。《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而所與對敵,或值人傑。”(值:遇到;碰見。)又對手。《三國志·吳書·陸遜傳》:“劉備天下知名,曹操所憚,今在境界,此強對也。”④對付。《韓非子·初見秦》:“夫一人奮死可以對十,十可以對百。”⑤婚姻配偶。《後漢書·逸民傳·梁鴻》:“同縣孟氏有女,狀肥醜而黑,力舉石臼,擇對不嫁,至年三十。”⑥對照。《夢溪筆談》卷八:“國朝置天文院於禁中……以兩司奏狀對勘,以防虛偽。”(勘:校對。)⑦對偶。嚴羽《滄浪詩話·詩體》:“有律詩徹首尾對者,有律詩徹首尾不對者。”⑧較量。曹丕《典論·自敘》:“餘與論劍,因求與餘對。”⑨稱揚;顯揚。《詩經·大雅·皇矣》:“以對於天下。”記:①記載;記述。《尚書·皋陶謨》:“撻以記之。”(撻:擊打。)《左傳·僖公七年》:“夫諸侯之會,其德刑禮義,無固不記。”②記住;與“忘”相對。晏幾道《臨江仙》:“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③史書。《鹽鐵論·結和》:“藏於記府。”④舊時的公文。《文心雕龍·書記》:“公府奏記。”⑤印章。《宋史·職官志七》:“鑄銅記給之。”疇:①已耕治的田地。《荀子·富國》:“其田疇穢。”(穢:荒蕪。)②田間的分界。左思《魏都賦》:“均田畫疇,蕃廬錯列。”(蕃廬錯列:藩籬廬舍錯雜羅列。)③種類;同類。後作“儔”。《荀子·勸學》:“草木疇生,禽獸群焉,物各從其類也。”《戰國策·齊策》:“物各有疇。”④同輩。《後漢書·劉隆傳》:“明年,隆坐征下獄,其疇輩十餘人皆死。”(坐征:受懲。)⑤誰。《列子·天瑞》:“運轉亡已,天地密移,疇覺之哉?”[疇昔]以前;往昔。范成大《一百八盤》:“疇昔辭桂林,自謂已出嶺。”《左傳·宣公二年》:“疇昔之羊子為政,今日之事,我為政。”昔:①同“臘”。幹肉。《逸周書·器服》:“焚菜膾五昔。”(膾:細切的肉。)②從前;往日。《鹽鐵論·非鞅》:“昔商君相秦也。”③陳舊;久遠。錢謙益《渡河聞何三季穆之訃》:“清言酌昔酒。”④通“夕”。夜晚。《莊子·天運》:“蚊虻噆(zǎn)膚,則通昔不寐矣。”(噆:叮。)⑤通“錯(cuò)”。交錯。《周禮·考工記·弓人》:“老牛之角紾(tiǎn)而昔。”(紾:紋理粗糙。)⑥末尾;終瞭。《呂氏春秋·任地》:“孟夏之昔,殺三葉而獲大麥。”[昔昔]夜夜。《列子·周穆王》:“昔昔夢為國君。”何:(一)①疑問代詞。1.什麼。《詩經·召南·何彼穠矣》:“何彼穠(nóng)矣?”(那長得很茂盛的是什麼?)2.為什麼。《漢書·伍被傳》:“公獨以為無福,何?”3.何處。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雲橫秦嶺傢何在?”②副詞。1.表示反問。相當於“怎麼”、“哪裡”。《史記·項羽本紀》:“大王來何操?”《後漢書·馬援傳》:“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身,何能臥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邪:同“耶”。)2.表示感嘆。相當於“多麼”。曹操《觀滄海》:“水何澹澹。”(二)hè扛;擔。《詩經·曹風·候人》:“何戈與祋(duì)。”(祋:兵器名。)泛指背負。《詩經·小雅·無羊》:“何蓑(suō)何笠。”引申為承受。《詩經·商頌·長發》:“何天之休。”(休:福。)以上意義後來寫作“荷”。時:①季節;指四季。《論語·陽貨》:“四時行焉。”②特指農時。《孟子·梁惠王上》:“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傢可以無饑矣。”③光陰;時光;時候。《呂氏春秋·首時》:“天不再與,時不久留。”④指按照規定的時間。南卓《羯(jié)鼓錄》:“黃幡繟亦知音,上嘗使人召之,不時至,上怒,絡繹遣使尋捕。”⑤時辰;時候。《莊子·養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時。”⑥其時;當時。魏禧《大鐵椎傳》:“時座上有健啖者,貌甚寢。”(健啖:食量過人。寢:醜陋。)⑦機會;時機;時運。《論語·陽貨》:“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乎?”《新唐書·武平一傳》:“時不再來,榮難人借。”(榮:榮華富貴。)⑧合時;應時。《莊子·秋水》:“秋水時至,百川灌河。”⑨時代;時世。《呂氏春秋·察今》:“世易時移,變法宜矣。”⑩時勢;時尚。朱慶餘《近試上張籍水部》:“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11)副詞。用以表示時間。1.表示行為不斷發生,相當於“常常”、“經常”。韓愈《行難》:“聖人不世出,賢人不時出。”(不世:罕有。)2.表示行為偶爾發生,相當於“有時”、“時而”。杜甫《自閬(làng)中領妻子卻赴蜀山行三首》之三:“行色遞隱見,人煙時有無。”(12)通“伺(sì)”。等候。《論語·陽貨》:“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聽:①聽。《荀子·勸學》:“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②聽取;接受。《論語·憲問》:“君薨,百官總己以聽於塚宰三年。”《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丞相入奏事,坐語移日,所言皆聽。”③考察。《戰國策·秦策一》:“且(陳)軫欲去秦而之楚,王何不聽乎?”(去:離開。之:往。)④偵察;耳目;間諜。《荀子·議兵》:“且仁人之用十裡之國,則將有百裡之聽。”(用:治理。)⑤治理;審理。《論語·顏淵》:“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⑥廳堂。後作“廳(廳)”。《世說新語·黜免》:“大司馬府聽前有一老槐,甚扶疏。”(大司馬:官名。掌管國傢軍事。扶疏:枝葉茂盛。)⑦聽憑;任憑。《漢書·薛宣傳》:“賣買聽任富吏。”《莊子·徐無鬼》:“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斫之。”蕭:①香蒿。《詩經·王風·采葛》:“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②淒清;冷落。劉伶《北芒客舍》:“枯葉散蕭林。”③灑脫。蘇轍《武昌九曲亭記》:“(浮圖精舍)依山臨壑,隱蔽松櫪(lì),蕭然絕俗。”(櫪:木名。)④古國名。春秋時宋的附庸,後為楚所滅。在今安徽省蕭縣西北。[蕭條]荒涼。陳子昂《感遇三十八首》之三十四:“朔風吹海樹,蕭條邊已秋。”[蕭索]冷落蕭條。李白《古風五十九首》之十四:“胡關饒風沙,蕭索竟終古。”(饒:多。)[蕭瑟]1.風聲。曹操《步出夏門行·觀滄海》:“秋風蕭瑟,洪波湧起。”2.寂寞淒涼。杜甫《北征》:“人煙渺蕭瑟。”[蕭墻]古代宮室作為屏障用的矮墻,後借指內部。《論語·季氏》:“吾恐季氏之憂,不在顓(zhuān)臾,而在蕭墻之內也。”(季氏:季孫氏。春秋後期魯國貴族。顓臾:古國名。)瑟:①古代一種弦樂器。形似古琴,每弦一柱,但無徽位,有五十弦、二十五弦、十五弦等多種。《詩經·小雅·鹿鳴》:“鼓瑟鼓琴,和樂且湛(dān)。”(鼓:彈奏。湛:快樂。)《論語·先進》:“鼓瑟希。”②眾多的樣子。《詩經·大雅·旱麓》:“瑟彼柞棫,民所燎矣。”(柞棫yù:樹名。)③潔凈鮮明的樣子。《詩經·大雅·旱麓》:“瑟彼玉瓚,黃流在中。”(瓚zàn:祭祀時舀酒的器具。黃流:用黑黍合香草釀成的酒。)④莊重的樣子。《詩經·衛風·淇奧》:“瑟兮僴兮。”
【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注释与译文]“岁岁”与“年年”,同义重叠。两句是说:时光流逝,年复一年,花开花落是相似的,但是人的一生却青春不再,红颜易老。诗句以鲜明的对比,慨叹时光流逝的无情,抒发了听天由命的无奈情绪,情调是感伤低沉的。
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推荐。爱诗词网。【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注释与译文]“岁岁”与“年年”,同义重叠。两句是说:时光流逝,年复一年,花开花落是相似的,但是人的一生却青春不再,红颜易老。诗句以鲜明的对比,慨叹时光流逝的无情,抒发了听天由命的无奈情绪,情调是感伤低沉的。参考文献(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虞初新志》
《虞初新志》,有北京文学古籍刊印社版和1985年河北人民出版社点校本、1986年上海书店影印本,列为《虞初志合集》之一。“虞初”本是人名,汉武帝时的一位方士小说家,在宫廷中敷说前朝故事,编写成书竟有943篇之多。“虞初”便成了后来小说的代称。《虞初志》也成了我国文言古典小说的一种体裁,专门辑录情文并茂的传记文学名篇。自明代中期出现第二部《虞初志》、直至新中国建立前,相继出现了许多部以“虞初”命名的文言古典小说总集。《虞初新志》是清康熙年间张潮(1650~?)辑录的一部。张潮,字山来,号心斋,歙县(今属安微)人。全书20卷,凡150篇。所选的都是当代作家所写的人物传记。有神仙、英杰、艺人、女流等各类人物,也有动物如义猴、孝尤的描述。诚如作者自序中所说:“其事多近代也,其文多时贤也,事奇而核,文隽而工,写照传神,仿摹毕肖。”作者选入本书的如王思任的《徐霞客传》、吴伟业的《柳敬亭传》、侯方域的《马伶传》、林云铭的《林四娘记》、陈鼎的《八大山人传》、陆次云的《圆圆传》、李渔的《秦淮健儿传》……作品涉及到各个阶层的各色人物,较准确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对读者有相当的认识作用。在这些人物传记中不乏神怪、灵异的描写,然而,透过这些非现实的描写,仍可感受到作者在现实背景下的思想倾向。此外,作品中还有如潘介《中泠泉记》、南怀仁的《七奇图说》等少数描写地理、景物的篇章。
虞初新志。推荐。爱诗词网。《虞初新志》《虞初新志》,有北京文学古籍刊印社版和1985年河北人民出版社点校本、1986年上海书店影印本,列为《虞初志合集》之一。“虞初”本是人名,汉武帝时的一位方士小说家,在宫廷中敷说前朝故事,编写成书竟有943篇之多。“虞初”便成了后来小说的代称。《虞初志》也成了我国文言古典小说的一种体裁,专门辑录情文并茂的传记文学名篇。自明代中期出现第二部《虞初志》、直至新中国建立前,相继出现了许多部以“虞初”命名的文言古典小说总集。《虞初新志》是清康熙年间张潮(1650~?)辑录的一部。张潮,字山来,号心斋,歙县(今属安微)人。全书20卷,凡150篇。所选的都是当代作家所写的人物传记。有神仙、英杰、艺人、女流等各类人物,也有动物如义猴、孝尤的描述。诚如作者自序中所说:“其事多近代也,其文多时贤也,事奇而核,文隽而工,写照传神,仿摹毕肖。”作者选入本书的如王思任的《徐霞客传》、吴伟业的《柳敬亭传》、侯方域的《马伶传》、林云铭的《林四娘记》、陈鼎的《八大山人传》、陆次云的《圆圆传》、李渔的《秦淮健儿传》……作品涉及到各个阶层的各色人物,较准确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对读者有相当的认识作用。在这些人物传记中不乏神怪、灵异的描写,然而,透过这些非现实的描写,仍可感受到作者在现实背景下的思想倾向。此外,作品中还有如潘介《中泠泉记》、南怀仁的《七奇图说》等少数描写地理、景物的篇章。
孟门山郦道元。推荐。爱诗词网。郦道元河水南迳北屈县故城西(1),西四十里有风山(2),风山西四十里,河南孟门山(3),与龙门山相对(4)。《山海经》曰:“孟门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黄垩涅石。(5)”《淮南子》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6),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故《穆天子传》曰:“北发孟门九河之隥。(7)”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阸(8),兼孟门津之名矣(9)。此石经始禹凿(10),河中漱广(11),夹岸崇深,倾崖返捍(12),巨石临危,若坠复倚(13)。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14),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魄悸(15)。其水尚奔浪万寻(16),悬流千丈,浑洪赑怒(17),鼓若山腾(18),浚波颓垒(19),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20),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注释〕(1)北屈县:在今山西省吉县北。(2)风山:在今山西省吉县西北。(3)孟门山:在今山西省吉县西北。(4)龙门山:在今山西省河津县北。(5)黄垩(e):黄色石灰质的土壤,可作涂料。涅石:一种黑色石。(6)吕梁:吕梁山,在今山西省西部地区,南与龙门山相接。(7)隥:同“磴”,险峻的山坡。(8)阸:即“阨”,阻塞的地势。(9)孟门津:在今陕西省宜川县东南。(10)经始:开始。(11)漱:冲击。广:开阔。(12)返:回冲。捍:摇动。(13)倚:依靠。(14)素气:白气。(15)窥:看。深:深处。魄:心魂。悸:惊动。(16)寻:古代八尺为一寻。(17)浑洪:水势浩大。贔(bi)怒:发怒。(18)鼓:鼓荡。山腾:象山腾起。(19)浚(jun)波:深大的波涛。颓垒:水势平缓。(20)慎子:慎到,战国时人,著有《慎子》一书。〔鉴赏〕“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荣光休气纷五彩,千年一清圣人在。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李白)“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这些唐宋诗人笔下的著名诗句,从不同侧面描写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的形象。它们或者表现了黄河静穆悠长的情韵,给人以空间的辽阔感和时间的永恒感;或者表现了黄河排山倒海的气势,一往无前的精神,滔滔不绝、浩浩荡荡的伟力。毫无疑问,这些诗句的艺术成就都是极高的。然而,早在公元六世纪初叶,就有一段精采的文字描写了黄河的形象,为唐宋诗人描写黄河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经验。这就是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孟门山下的一条注。在这段文字里,作者多侧面地描绘了河水咆哮闯龙门的壮观景象,充分展示了黄河的美的独特性和丰富性。这段文字由两个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写孟门山,后一部分写黄河过孟门的壮观景象。在文章的前一部分里,作者先两用“顶真”手法,准确而又清晰地交代了孟门山的地理位置。接着三引古籍,令人信服地介绍了孟门山的地质与孟门山的来历。先引《山海经》,说明地质情况:“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黄垩涅石。”再引《淮南子》,说明来历:相传当“龙门未辟,吕梁未凿”的时候,在“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的情况下,由“大禹疏通”而成。又引《穆天子传》中“北发孟门九河之隥”的说法,印证《淮南子》的记载。最后,作者得出结论:“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阸,兼孟门津之名矣。”既然是“龙门之上口”、“河之巨阸”,那么,奔泻的河水突然受阻,必然更加愤怒,也就会格外壮观。这里,为下文大写河水做了铺垫,造成了先声夺人之势。文章的后一部分分三个层次来写。“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这是第一个层次,作者以夹岸山势的描写起头,用滴水穿石的道理作结,从而说明了这夹岸山石的奇特的形状,正是由于黄河水流的冲击形成的。作者落笔于山,而意归于水。我们从这里似乎看到了河水与孟门山搏击的形象。自从大禹凿通孟门,为黄河的前进开辟了道路以后,黄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冲击、洗刷着孟门。几千年过去了,黄河不仅使自己河身日益增宽,而且竟然把两岸大山掏空了。那巨大的山石凌空欲坠,却又依山靠壁,并不掉下来,实在是天下奇观。作者面对此山此水,不禁联想起《汉书》中关于“泰山之溜穿石”的说法,对“水非石凿,而能入石”的道理,有了更深切的体会。黄河与孟门山搏击的形象是一个勇猛的战士的壮美的形象。在这个形象的身上,集中体现了黄河无穷无尽的无坚不摧的伟力,和勇往直前、百折不回的韧劲。“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魄悸。”这是第二个层次,作者描写远望黄河急流撞击溅起的白色雾气,就象行云一样浮动,揭示了黄河柔美的一面。同时,这里也形象地告诉人们:黄河水的无坚不摧的力,恰恰是由运动着的一点一滴的柔水汇集而成的合力。第三层正面描写黄河波涛汹涌过孟门的壮美景象,这是全文的重点。“奔浪万寻,悬流千丈”,这是写水流的速度和气势。由于孟门山口河道的水位差而形成了急浪奔泻、无比迅疾的速度,和从天而降、排山倒海的气势。河水犹如一群受惊脱缰的野马,又如一注飞流直下的瀑布。“浑洪贔怒”,这是写水流的声响。奔涌的河水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象发怒狂吼的猛兽,呼啸向前。“鼓若山腾,浚波颓垒”,这是河水的形体。水势鼓荡,好似群山腾涌;波涛叠起,一浪赶一浪。滔滔大河呈现出一种前进的动势,一种大起大落的曲线美。这里,场面壮阔,气魄雄伟。作者身临其境,对古书中的记载有了更真切的理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战国时慎到所著的《慎子》中说:“河之下龙门,其流驶如竹箭,驷马追弗能及。”对黄河水过孟门时的迅雷不及掩耳般的速度,惊叹不已。在这后一部分里,作者先以石写水,再由古语“水非石凿,而能入石”,揭示了奇山的由来,进而过渡到直接写水。直接写水,又从远望水流撞击溅出的浪花写起,再由“窥深魄悸”,引出一幅惊心动魄的图画。一层接一层,承转自如;一层进一层,层层翻进,最后推出文章最精采的段落。而读者惊叹未已,文章却又戛然而止。这就把黄河最光彩照人的形象,深深地印在读者的脑海里,取得了最佳的艺术效果,堪称全文的一个豹尾。美学家告诉我们:无机自然物并不都美,只有以突出的个别的光色形声现象,充分地体现了现象种类普遍性的才美。也就是说,只有具有光芒、色彩、形状、声响之美的事物,以它突出的个性充分地体现了共性的时候,它才是美的。郦道元之所以面对“咆哮万里触龙门”(李白)的河水赞叹不已,就是因为这段河水是美的。这段河水的美,首先,在于它美的独特性。它固然呈现出与江水海水不同的风貌,同时,这段山水也是大河上下一万二千里最为壮观的一段。正如有人论述到郦道元的这段文字时所说:“黄河经过龙门,正是最奇险之处,写来惊心动魄。”(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最奇险的山势产生了最壮观的水,它集中地体现了黄河的精神、性格、气魄和风采。其次,在于它美的丰富性。它不但具有内在的无穷无尽的伟力,具有百折不回的韧劲,而且具有外在的色彩之美、声响之美和形体之美,给人以雄伟壮阔的美感,但有时它又呈现出温柔和细腻。再次,在于它美的流逝性。水流在不同地段,从上口到下口,又具有“奔浪万寻”与“浚波颓垒”的变化。郦道元具有很高的文学修养,又曾亲到黄河流域考察,因此,对黄河形象的描写非常真切。描写的真切首先表现在,作者为表现孟门山口黄河之水的美设置了一个独特而又真实的环境。文章不急于正面表现黄河水流过孟门的形象,而是先从山写起,远铺近垫,渐渐逼近,充分描写了孟门山的奇特险要的地形山势,这样,奔腾澎湃的黄河形象在最后出现,就显得格外自然和真实。本文描写的真切还表现在,作者用词造句很讲究形象性。比如:用“倾崖返捍”,写水势汹涌冲击山崖;用“若坠复倚”,写巨石凌空欲坠不坠;用“素气云浮”,写水流撞击溅起的水珠雾气;用“魄悸”形容紧张的心理;用“浑洪”摹状河水的声响;用“山腾”比喻波浪起伏。如此等等,无不形象、妥帖。作者用词造句还很注意语言的节奏感。文章前一部分记山用参差不齐的句式,文章的节奏显得比较舒缓。从“此石经始禹凿”开始,文章句式以四字句为主,比较整齐,节奏开始加快。到“其水尚奔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贔怒,鼓若山腾,浚波颓垒,迄于下口。”密集型的四字句式,节调铿锵,语气急迫,有如骏马注坡,与滚滚向前排山倒海的水势相适应,使人读其文,如见其水。最后,以“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一个判断长句,稳稳地将全文收住,可谓水到而渠成。此外,作者五次征引古籍,也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性和可信性。黄河是壮美的,郦道元笔下的黄河更富有艺术的魅力。这正是艺术的力量。怎样表现自然美,使之成为艺术的美,《水经注》给我们许多宝贵的启示。难怪苏轼在《寄周安孺茶诗》中这样说:“嗟我乐何深,水经也屡读。”字数:3741作者:陆志平知识来源:吴功正执行主编.古文鉴赏辞典.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第634-638页.
洛莉塔。推荐。爱诗词网。《洛莉塔》外国文学作品简析作者:[美]纳博科夫类型:小说背景搜索本书成书于1955年。作者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1899—1977)出身于俄国彼得堡一贵族家族,儿时便显露出惊人的语言天赋,6岁时便能自由运用英语和法语。十月革命后,他随父母流亡西欧,毕业于剑桥大学,此后辗转柏林、巴黎,一边以教书为生,一边用俄语进行创作。1940年他为躲避纳粹迫害,来到美国,改用英语创作。写作《洛莉塔》时作者已年逾50,该书写作历经磨难,面临的困难超出了他心理上的准备,多次打算把未完成的书稿付之一炬,幸亏妻子及时阻止,小说终于于1953年完成。但小说因描写一位中年男子与12岁少女的畸恋而遭美国四家出版商的拒绝,最后才由巴黎一小出版公司出版。当年,只有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打破评论界的沉默,公开表示《洛莉塔》是1955年度的最佳小说。3年后美国出版该书,迅速刮起“洛莉塔旋风”,上市第4天就加印3次,3周内售出10万册,将近一年位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与此同时,也有人抨击纳博科夫是色情作家,《洛莉塔》是部淫书。但时间让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它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20世纪60年代,纳博科夫与索尔·贝娄、诺曼·梅勒等八位作家一起被评为美国当代最重要的小说家。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彭晓丰、孔小炯翻译的《洛莉塔》是较好的译本。内容精要我是汉勃特,1910年出生在巴黎。我家拥有一家豪华旅馆,我在这个世界里健康幸福地成长。安娜贝尔是我少年时代的女友,她美丽温柔,我与她在灵与欲方面都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我爱她正如她爱我,但她却在外出度假时患斑疹伤寒过早去世。成年后我对安娜贝尔似的少女仍如痴如迷,尤其是9岁至14岁的早熟少女,我称她们为“宁芙”。在度过了漫长的毫无规则的四处寻找少女尤物的疲惫生活之后,我娶了瓦莱莉亚。但她不久就有了外遇。这时,我的一位亲戚在美国过世,我将去美国继承遗产,我们的婚姻也随之结束。到美国后我做了些悠闲的工作。后来,我得了一场病,病后,我到一小镇疗养,租住在寡妇海兹太太家。我迅速地爱上了海兹太太的女儿洛莉塔,12岁的她活脱就是当年的安娜贝尔,天啦,我的欲念已无法自拔。洛莉塔也像典型的“宁芙”一样,欲念张扬。与此同时,海兹太太也对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促成我们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她将碍手碍脚的洛莉塔提早送到夏令营。为了能长久见到洛莉塔,我与夏洛特·海兹结婚了。可是,一天早上夏洛特偷看了我的日记,知道我真正感兴趣的是她女儿,当即便夺门而出,竟就此死于车祸。我向洛莉塔隐瞒了她母亲去世的消息。并计划在别人还来不及通知她以前就从夏令营带走她。我买了各种礼物去了夏令营,告诉她她母亲在遥远的地方患了重病,我们现在驱车前去探望。第一夜,我们在“迷魂的猎人”旅馆住宿,为了实现占有她的欲望,我殚精竭虑。早晨6点15分了,我的愿望看来快落空时,一直惊敏警戒的洛莉塔却主动与我做爱。其实她早已不是处女。此后,我们辗转旅途。住各种各样的旅馆,尤其钟爱汽车旅馆。为了让她献出一次,我总要费尽心机。她要求颇多、暴躁易变、聪慧狡黠,常让我头疼,然而她又是那么迷人。我们回到东部,洛莉塔也进了当地一所中学,迷恋上《着迷的猎人》的话剧排练,变得更善说谎和伪装了。我总觉得那个编剧奎尔梯对我是一种巨大的威胁。我很快便带上洛莉塔开始了第二次横贯大陆的旅行。一路上,总感到有人在盯梢。洛莉塔在艾尔芬斯通小镇患病住进了医院。7天后,她带着自己的箱子从医院与人私奔了。两年来,我四处寻找洛莉塔。其间与一个叫莉塔的姑娘相交,她晕晕乎乎却善解人意。就在我决定放弃寻找洛莉塔之际,却接到了她的来信,她说她已结婚了,还有了身孕,恳求我经济上的资助。我当即便给莉塔留下便条,驱车向洛莉塔所在的科尔芝赶去。我在贫民窟找到了她。17岁的她已青春不再、美丽不再,她跟一个叫狄克的工人住在一起。我让她跟我走,让我来照顾她,她拒绝了。我给她留下现金与支票,逼她说出当初诱拐她的人正是奎尔梯后便离开了。现在我只剩下一个目标,那就是杀死奎尔梯。正是他毁了洛莉塔和我。我找到了他,在一场显得荒诞而滑稽的搏斗中,我开枪杀死了他。我也人了狱,并被判处死刑。在临刑前的56天里,我写下了这部《洛莉塔》,我要让我的洛莉塔在我的文字里得到永生。知名篇章以下选自《洛莉塔》第4章,是汉勃特对自己与安娜贝尔的回忆与思索。当他问:“洛莉塔,你也是如此爱我吗?!”生动展示了汉勃特身上具有的大部分悲剧性和喜剧性因素。行文美妙,抒情中夹着怅惘和忧伤。我一次又一次翻阅着自己这些伤感的回忆并不停地扪心自问,是不是在那个遥远的夏天的五彩光环中,我的生命已经开始了断裂,是不是我对那个小姑娘太多的欲望,成了我与生俱来的特异禀赋的最初证据呢?当我试图逐一分析我的渴求、动机、行为等等这一切时,我终于在这些记忆中的画面面前屈服了,它们使我的分析充满了漫无边际的选择,而每一个可见的路径都错综交叉而不见终点,终归于一幅我旧日生活的令人癫狂的复杂图景,我终于相信洛莉塔和安娜贝尔是我生活中某种梦幻般的命定的劫数。我还知道,安娜贝尔的死带来的打击强化了那个噩梦般的夏天的沮丧,使之成了我青春岁月中那些凄凉日子里的任何浪漫追求所无法穿越的永恒障碍。我们之间灵与肉交汇产生的那种完美和谐对今天那些注重实利、行为粗鲁和思维刻板的年轻人而言,也许仍将是难以理解的。在她死后很久,我仍能感觉到她的思绪在我的灵魂中飘游。其实还远在我们相遇之前,我就曾做过这样的梦,我们对照笔记,发现了许多奇异的共鸣。在同一年的同一个六月(一九一九年),我和她的房间里都飞进了一只迷途的金丝雀,而我们是住在相隔遥远的两个不同国家啊。洛莉塔,你也是如此地爱我吗?!(选自《洛莉塔》,彭晓丰、孔小炯译,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妙语佳句突然间,我们彼此都一下子坠入了爱河,这爱是那么迷狂,那么笨拙,那么大胆,又那么痛苦;我还应加上一句,是那么无望。每当我追溯自己的青春年华时,那些日子就像是暴风雪之晨的白色雪花一样,被疾风吹得离我而去。阅读指导纳博科夫是位奇特的作家,《洛莉塔》是一部奇书。它玄机重重,指涉无数,是一部人物传记,一个浪漫爱情故事,一部游记,一个双重人格的故事,一部喜剧与悲剧。它几乎是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英语语言的暗示性、歧义性、丰富性与多重性,因而任何剖解《洛莉塔》的做法都将是勉力而为的。有人将汉勃特这个人物简单定义为一个淫棍,一个有恋少女癖的神经质患者。这样的说法有失偏颇。事实上,这样说的人是忘记了汉勃特的童年,在里维埃拉的黄金海滩,在月光抚慰的矮墙边,他与他的安娜贝尔就抵达了灵与肉的极致,这是他一生无法摆脱的慰藉之源,也是他无法摆脱的宿命。对成年后的汉勃特来说,安娜贝尔已不仅是当年那个鲜灵美丽、青春活泼的少女,而是他童年幸福的见证,是他曾达到过的完美,是他内心情感的全部观照,是他终其一生的理想。与此相比,人生其他的一切都苍白逊色。想要重抵幸福,就只有再获得安娜贝尔似的女孩。然而,这样的追逐注定是要失败的。汉勃特这种无望的追逐,这种对不复再来的幸福的执著,本身是严肃的悲剧性的。但在遇到洛莉塔之后,他就像小丑似的平添了许多喜剧因素。此时,他已四十多岁了,他已不再纯洁,道德感也成了他精神上的重负。他要获得洛莉塔这样的女孩,只能像一个工于心计的小人,时时戒备,处心积虑。他清楚地意识到洛莉塔是他追求幸福的最后一次努力了。而洛莉塔作为“宁芙”而存在的时间也仅余两年了。时间紧迫,在这场占有洛莉塔的肉体之战中,在继续与安娜贝尔未能完成的最后满足中,汉勃特就像一个被观念束缚的奴隶,既欺骗别人,也欺骗自己。而洛莉塔则是自由的,她完全听凭直觉与感性要求的指引,无拘无束,青春自由。最后,裁判这一切的是无情的时间。洛莉塔“老”了。一切都结束了。作者深爱洛莉塔这个人物。事实上,洛莉塔从众多方面看只是一个典型的美国少女,是一个享受物质之乐的美丽姑娘。她的美在于她是艺术想像所创造的,是灵魂滋生出的对难以忘却的青春时代的回忆物。而作者对于艺术的追求胜于对道德也胜于对爱情的追求。《洛莉塔》不仅是读者的慰藉,也是电影制片商与大导演青睐的目标。迄今为止,《洛莉塔》已有多个电影版本问世。导演们不断将他们理解的“洛莉塔”搬上银幕。或许,一千个读者就会读出一千个洛莉塔,有多少导演就会导出多少个洛莉塔吧。阅读建议《洛莉塔》是一部需要逐字逐句细读的书,它的细节本身就是美感的源泉。只有这样,才能体会到作者那种融抒情与嘲讽、崇高与滑稽、机智与愚鲁为一体的繁复风格。才能在那表面的一片混乱之中找出那条通往美的道路。
桐花万里丹山路。推荐。爱诗词网。“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是关于描写“谕理警世·哲理事理·自然”类的诗句。僻远的丹山路上,艳丽的桐花开满山野,花丛中不时传来雏凤清脆圆润的鸣声,比起老凤那苍凉的叫声,显得多么悦耳动听!这两句诗运用比喻,说明后来者居上,前途远大。意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揭示了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个基本规律。注:凤,指凤凰。传说凤凰产在丹山,它爱栖息的是梧桐树。李商隐“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尽惊。他日余方追吟“连霄侍坐裴回久”之句,有老成之风,因成二绝寄酬,兼呈畏之员外”其一“全唐诗”第6183页。繁体:“桐花萬裡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的意思,全詩,出處,解釋,賞析“桐花萬裡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是關於描寫“諭理警世·哲理事理·自然”類的詩句。僻遠的丹山路上,艷麗的桐花開滿山野,花叢中不時傳來雛鳳清脆圓潤的鳴聲,比起老鳳那蒼涼的叫聲,顯得多麼悅耳動聽!這兩句詩運用比喻,說明後來者居上,前途遠大。意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揭示瞭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一個基本規律。註:鳳,指鳳凰。傳說鳳凰產在丹山,它愛棲息的是梧桐樹。李商隱“韓冬郎即席為詩相送,一座盡驚。他日餘方追吟“連霄侍坐裴回久”之句,有老成之風,因成二絕寄酬,兼呈畏之員外”其一“全唐詩”第6183頁。拼音:“TongHuaMoLiDanShanLu,ChuFengQingYuLaoFengSheng”DeYiSai,QuanShi,ChuChu,JieShi,ShangXi“TongHuaMoLiDanShanLu,ChuFengQingYuLaoFengSheng”ShiGuanYuMiaoXie“YuLiJingShi·ZheLiShiLi·ZiRan”LeiDeShiGou。PiYuanDeDanShanLuShang,YanLiDeTongHuaKaiManShanYe,HuaCongZhongBuShiChuanLaiChuFengQingCuiYuanRunDeMingSheng,BiQiLaoFengNaCangLiangDeJiaoSheng,XianDeDuoMeYueErDongTing!ZheLiangGouShiYunYongBiYu,ShuiMingHouLaiZheJuShang,QianTuYuanDa。YiWei“QingChuYuLanErShengYuLan”,JieShiLeLiShiFaZhanHeSheHuiJinBuDeYiGeJiBenGuiLv。Zhu:Feng,ZhiFengHuang。ChuanShuiFengHuangChanZaiDanShan,TaAiQiXiDeShiWuTongShu。LiShangYin“HanDongLangJiXiWeiShiXiangSong,YiZuoJinJing。TaRiYuFangZhuiYin“LianXiaoShiZuoPeiHuiJiu”ZhiGou,YouLaoChengZhiFeng,YinChengErJueJiChou,JianChengWeiZhiYuanWai”JiYi“QuanTangShi”Di6183Xie。
朝辞白帝暮至江陵。推荐。爱诗词网。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释】1.这首诗大约是乾元二年(759)春,李白流放夜郎,行至白帝城(在今四川奉节县)遇赦,将还江陵时所作。《水经注·江水注》:“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2.江陵:今湖北江陵县。【译】清晨,我辞别白帝城时,白帝城耸立在朝霞彩云之间,千里之远的江陵一日飞还。只觉得两岸高猿长啸,轻快的小船,已越过万重峰峦。【评】至德二载(757)十二月,因入永王幕府罪关押于浔阳狱中的李白被判流放夜郎。至乾元二年(759)三月,遇赦放还,李白惊喜过望,立即乘船自白帝返回江陵,写下这首笔调轻快的三峡归舟图,两岸猿啼,本给人以“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属引凄异”之感,但在兴奋中的李白听来,却无异于美妙轻快的旋律,将“两岸猿声啼不尽”与“轻舟已过万重山”相接,“写出瞬息千里,若有神助”(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卷二十)。
叔孙武叔。推荐。爱诗词网。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子游曰:“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曾子曰:“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镳公。推荐。爱诗词网。起柔兆敦牂,尽昭阳作噩,凡二十八年。昭襄王五十二年(丙午,公元前二五五年)河东守王稽坐与诸侯通,弃市。应侯日以不怿。王临朝而叹,应侯请其故。王曰:“今武安君死,而郑安平、王稽等皆畔,内无良将而外多敌国,吾是以忧。”应侯惧,不知所出。燕客蔡泽闻之,西入秦,先使人宣言于应侯曰:“蔡泽,天下雄辩之士。彼见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应侯怒,使人召之。蔡泽见应侯,礼又倨。应侯不快,因让之曰:“子宣言欲代我相,请闻其说。”蔡泽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四时之序,成功者去。君独不见夫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何足愿与?”应侯谬曰:“何为不可?!此三子者,义之至也,忠之尽也。君子有杀身以成名,死无所恨!”蔡泽曰:“夫人立功岂不期于成全邪?身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次也;名僇辱而身全者,下也。夫商君、吴起、大夫种,其为人臣尽忠致功,则可愿矣。闳夭、周公,岂不亦忠且圣乎?!三子之可愿,孰与闳夭、周公哉?”应侯曰:“善。”蔡泽曰:“然则君之主惇厚旧故,不倍功臣,孰与孝公、楚王、越王?”曰:“未知何如。”蔡泽曰:“君之功能孰与三子?”曰:“不若。”蔡泽曰:“然则君身不退,患恐甚于三子矣。语曰:‘日中则移,月满则亏。’进退嬴缩,与时变化,圣人之道也。今君之怨已雠而德已报,意欲至矣而无变计,窃为君危之。”应侯遂延以为上客,因荐于王。王召与语,大悦,拜为客卿。应侯因谢病免。王新悦蔡泽计画,遂以为相国,泽为相数月,免。楚春申君以荀卿为兰陵令。荀卿者,赵人,名况,尝与临武君论兵于赵孝成王之前。王曰:“请问兵要。”临武君对曰:“上得天时,下得地利,观敌之变动,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荀卿曰:“不然。臣所闻古之道,凡用兵攻战之本,在乎一民。弓矢不调,则羿不能以中;六马不和,则造父不能以致远;士民不亲附,则汤、武不能以必胜也。故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故兵要在乎附民而已。”临武君曰:“不然。兵之所贵者势利也,所行者变诈也。善用兵者感忽悠闇,莫知所从出。孙吴用之,无敌于天下,岂必待附民哉!”荀卿曰:“不然。臣之所道,仁人之兵,王者之志也。君之所贵,权谋势利也。仁人之兵,不可诈也。彼可诈者,怠慢者也,露袒者也,君臣上下之间滑然有离德者也。故以桀诈桀,犹巧拙有幸焉。以桀诈尧,譬之以卵投石,以指桡沸,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故仁人之兵,上下一心,三军同力。臣之于君也,下之于上也,若子之事父,弟之事兄,若手臂之扞头目而覆胸腹也。诈而袭之,与先惊而后击之,一也。且仁人用十里之国则将有百里之听,用百里之国则将有千里之听,用千里之国则将有四海之听,必将聪明警戒,和傅而一。故仁人之兵,聚则成卒,散则成列,延则若莫耶之长刃,婴之者断;兑则若莫耶之利锋,当之者溃。圜居而方止,则若盘石然,触之者角摧而退耳。且夫暴国之君,将谁与至哉?彼其所与至者,必其民也。其民之亲我欢若父母,其好我芬若椒兰;彼反顾其上则若灼黥,若仇雠;人之情,虽桀、跖,岂有肯为其所恶,贼其所好者哉!是犹使人之子孙自贼其父母也。彼必将来告之,夫又何可诈也!故仁人用国日明,诸侯先顺者安,后顺者危,敌之者削,反之者亡。《诗》曰:‘武王载发,有虔秉钺,如火烈烈,则莫我敢遏,’此之谓也。”孝成王、临武君曰:“善。请问王者之兵,设何道,何行而可?”荀卿曰:“凡君贤者其国治,君不能者其国乱;隆礼贵义者其国治,简礼贱义者其国乱。治者强,乱者弱,是强弱之本也。上足卬则下可用也,上不足卬则下不可用也。下可用则强,下不可用则弱,是强弱之常也。好士者强,不好士者弱;爱民者强,不爱民者弱;政令信者强,政令不信者弱;重用兵者强,轻用兵者弱;权出一者强,权出二者弱;是强弱之常也。齐人隆技击,其技也,得一首者则赐赎锱金,无本赏矣。是事小敌毳,则偷可用也;事大敌坚,则涣焉离耳。若飞鸟然,倾侧反覆无日,是亡国之兵也,兵莫弱是矣,是其去赁市佣而战之几矣。魏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个,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二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是其气力数年而衰,而复利未可夺也,改造则不易周也,是故地虽大,其税必寡,是危国之兵也。秦人,其生民也狭隘,其使民也酷烈,劫之以势,隐之以厄,忸之以庆赏,之以刑罚,使民所以要利于上者,非斗无由也。使以功赏相长,五甲首而隶五家,是最为众强长久之道。故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故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之武卒,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秦之锐士不可以当桓、文之节制,桓、文之节制不可以当汤、武之仁义,有遇之者,若以焦熬投石焉。兼是数国者,皆干赏蹈利之兵也,佣徒鬻卖之道也,未有贵上安制綦节之理也。诸侯有能微妙之以节,则作而兼殆之耳。故招延募选,隆势诈,尚功利,是渐之也。礼义教化,是齐之也。故以诈遇诈,犹有巧拙焉;以诈遇齐,譬之犹以锥刀堕太山也。故汤、武之诛桀、纣也,拱挹指麾,而强暴之国莫不趋使,诛桀、纣若诛独夫。故《泰誓》曰:‘独夫纣,’此之谓也。故兵大齐则制天下,小齐则治邻敌。若夫招延募选,隆势诈,尚功利之兵,则胜不胜无常,代翕代张,代存代亡,相为雌雄耳。夫是之谓盗兵,君子不由也。”孝成王、临武君曰:“善。请问为将。”荀卿曰:“知莫大乎弃疑,行莫大乎无过,事莫大乎无悔。事至无悔而止矣,不可必也。故制号政令,欲严以威;庆赏刑罚,欲必以信;处舍收藏,欲周以固;徙举进退,欲安以重,欲疾以速;窥敌观变,欲潜以深,欲伍以参;遇敌决战,必行吾所明,无行吾所疑;夫是之谓六术。无欲将而恶废,无怠胜而忘败,无威内而轻外,无见其利而不顾其害,凡虑事欲熟而用财欲泰,夫是之谓五权。将所以不受命于主有三,可杀而不可使处不完,可杀而不可使击不胜,可杀而不可使欺百姓,夫是之谓三至。凡受命于主而行三军,三军既定,百官得序,群物皆正,则主不能喜,敌不能怒,夫是之谓至臣。虑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终如始,始终如一,夫是之谓大吉。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故敬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计胜欲则从,欲胜计则凶。战如守,行如战,有功如幸。敬谋无旷,敬事无旷,敬吏无旷,敬众无旷,敬敌无旷,夫是之谓五无旷。慎行此六术、五权、三至,而处之以恭敬、无旷,夫是之谓天下之将,则通于神明矣。”临武君曰:“善。请问王者之军制。”荀卿曰:“将死鼓,御死辔,百吏死职,士大夫死行列。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顺命为上,有功次之。令不进而进,犹令不退而退也,其罪惟均。不杀老弱,不猎禾稼,服者不禽,格者不赦,奔命者不获。凡诛,非诛其百姓也,诛其乱百姓者也。百姓有捍其贼,则是亦贼也。以故顺刃者生,傃刃者死,奔命者贡。微子开封于宋,曹触龙断于军,商之服民,所以养生之者无异周人,故近者歌讴而乐之,远者竭蹶而趋之,无幽闲辟陋之国,莫不趋使而安乐之,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夫是之谓人师。《诗》曰:‘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王者有诛而无战,城守不攻,兵格不击,敌上下相喜则庆之,不屠城,不潜军,不留众,师不越时,故乱者乐其政,不安其上,欲其至也。”临武君曰:“善。”陈嚣问荀卿曰:“先生议兵,常以仁义为本。仁者爱人,义者循理,然则又何以兵为?凡所为有兵者,为争夺也。”荀卿曰:“非汝所知也。彼仁者爱人,爱人,故恶人之害之也;义者循理,循理,故恶人之乱之也。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也,非争夺也。”燕孝王薨,子喜立。周民东亡。秦人取其宝器,迁西周公于惮狐之聚。楚人迁鲁于莒而取其地。昭襄王五十三年(丁未,公元前二五四年)摎伐魏,取吴城。韩王入朝。魏举国听令。昭襄王五十四年(戊申,公元前二五三年)王郊见上帝于雍。楚迁于巨阳。昭襄王五十五年(己酉,公元前二五二年)卫怀君朝于魏,魏人执而杀之;更立其弟,是为元君。元君,魏婿也。昭襄王五十六年(庚戌,公元前二五一年)秋,王薨,孝文王立。尊唐八子为唐太后,以子楚为太子。赵人奉子楚妻子归之。韩王衰绖入吊祠。燕王喜使栗腹约欢于赵,以五百金为赵王酒。反而言于燕王曰:“赵壮者皆死长平,其孤未壮,可伐也。”王召昌国君乐闲问之,对曰:“赵四战之国,其民习兵,不可。”王曰:“吾以五而伐一。”对曰:“不可。”王怒。群臣皆以为可,乃发二千乘,栗腹将而攻鄗,卿秦攻代。将渠曰:“与人通关约交,以五百金饮人之王,使者报而攻之,不祥,师必无功。”王不听,自将偏军随之。将渠引王之绶,王以足蹙之。将渠泣曰:“臣非自为,为王也!”燕师至宋子,赵廉颇为将,逆击之,败栗腹于鄗,败卿秦、乐乘于代,追北五百馀里,遂围燕。燕人请和,赵人曰:“必令将渠处和。”燕王以将渠为相而处和,赵师乃解去。赵平原君卒。秦孝文王孝文王元年(辛亥,公元前二五零年)冬,十月,已亥,王即位;三日薨。子楚立,是为庄襄王。尊华阳夫人为华阳太后,夏姬为夏太后。燕将攻齐聊城,拔之。或谮之燕王,燕将保聊城,不敢归。齐田单攻之,岁馀不下,鲁仲连乃为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燕将,为陈利害曰:“为公计者,不归燕则归齐。今独守孤城,齐兵日益而燕救不至,将何为乎?”燕将见书,泣三日,犹豫不能自决,欲归燕,已有隙;欲降齐,所杀虏于齐甚众,恐已降而后见辱。喟然叹曰:“与人刃我,宁我自刃!”遂自杀。聊城乱,田单克聊城。归,言鲁仲连于齐王,欲爵之。仲连逃之海上,曰:“吾富贵而诎于人,宁贫贱而轻世肆志焉!”魏安釐王问天下之高士于子顺,子顺曰:“世无其人也;抑可以为次,其鲁仲连乎!”王曰:“鲁仲连强作之者,非体自然也。”子顺曰:“人皆作之。作之不止,乃成君子;作之不变,习与体成;习与体成,则自然也。”秦庄襄王庄襄王元年(壬子,公元前二四九年)吕不韦为相国。东周君为诸侯谋伐秦,王使相国帅师讨灭之,迁东周君于阳人聚。周既不祀。周比亡,凡有七邑:河南、洛阳、穀城、平阴、偃师、巩、缑氏。以河南、洛阳十万户封相国不韦为文信侯。蒙骜伐韩,取成皋、荥阳,初置三川郡。楚灭鲁,迁鲁顷公于卞,为家人。庄襄王二年(癸丑,公元前二四八年)日有食之。蒙骜伐赵,定太原,取榆次、狼孟等三十七城。楚春申君言于楚王曰:“淮北地边于齐,其事急,请以为郡而封于江东。”楚王许之。春申君因城吴故墟以为都邑,宫室极盛。庄襄王三年(甲寅,公元前二四七年)王龁攻上党诸城,悉拔之,初置太原郡。蒙骜帅师伐魏,取高都、汲。魏师数败,魏王患之,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信陵君畏得罪,不肯还,诫门下曰:“有敢为魏使通者死!”宾客莫敢谏。毛公、薛公见信陵君曰:“公子所以重于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魏急而公子不恤,一旦秦人克大梁,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卒,信陵君色变,趣驾还魏。魏王持信陵君而泣,以为上将军。信陵君使人求援于诸侯。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信陵君率五国之师败蒙骜于河外,蒙骜遁走。信陵君追至函谷关,抑之而还。安陵人缩高之子仕于秦,秦使之守管。信陵君攻之不下,使人谓安陵君曰:“君其遣缩高,吾将仕之以五大夫,使为执节尉。”安陵君曰:“安陵,小国也,不能必使其民。使者自往请之。”使吏导使者至缩高之所。使者致信陵君之命,缩高曰:“君之幸高也,将使高攻管也。夫父攻子守,人之笑也;见臣而下,是倍主也。父教子倍,亦非君之所喜。敢再拜辞!”使者以报信陵君。信陵君大怒,遣使之安陵君所曰:“安陵之地,亦犹魏也。今吾攻管而不下,则秦兵及我,社稷必危矣。愿君生束缩高而致之!若君弗致,无忌将发十万之师以造安陵之城下!”安陵君曰:“吾先君成侯受诏襄王以守此城也,手授太府之宪,宪之上篇曰:‘子弑父,臣弑君,有常不赦。国虽大赦,降城亡子不得与焉。’今缩高辞大位以全父子之义,而君曰‘必生致之’,是使我负襄王之诏而废太府之宪也,虽死,终不敢行!”缩高闻之曰:“信陵君为人,悍猛而自用,此辞反必为国祸。吾已全己,无违人臣之义矣,岂可使吾君有魏患乎!”乃之使者之舍,刎颈而死。信陵君闻之,缟素辟舍,使使者谢安陵君曰:“无忌,小人也,困于思虑,失信于君,请再拜辞罪!”王使人行万金于魏以间信陵君,求得晋鄙客,令说魏王曰:“公子亡在外十年矣,今复为将,诸侯皆属,天下徒闻信陵君而不闻魏王矣。”王又数使人贺信陵君:“得为魏王未也?”魏王日闻其毁,不能不信,乃使人代信陵君将兵。信陵君自知再以毁废,乃谢病不朝,日夜以酒色自娱,凡四岁而卒。韩王往吊,其子荣之,以告子顺。子顺曰:“必辞之以礼。‘邻国君吊,君为之主。’今君不命子,则子无所受韩君也。”其子辞之。五月,丙午,王薨。太子政立,生十三年矣,国事皆委于文信侯,号称仲父。晋阳反。秦始皇帝上昭襄王元年(乙卯,公元前二四六年)蒙骜击定之。韩欲疲秦人,使无东伐,乃使水工郑国为间于秦,凿泾水自仲山为渠,并北山,东注洛。中作而觉,秦人欲杀之。郑国曰:“臣为韩延数年之命,然渠成,亦秦万世之利也。”乃使卒为之。注填阏之水溉舄卤之地四万馀顷,收皆亩一钟,关中由是益富饶。昭襄王二年(丙辰,公元前二四五年)麃公将卒攻卷,斩首三万。赵以廉颇为假相国,伐魏,取繁阳。赵孝成王薨,子悼襄王立,使武襄君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武襄君,武襄君走,廉颇出奔魏。久之,魏不能信用。赵师数困于秦,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廉颇见使者,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可用。使者还报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楚人阴使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卒死于寿春。昭襄王三年(丁巳,公元前二四四年)大饥。蒙骜伐韩,取十二城。赵王以李牧为将,伐燕,取武遂、方城。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尝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匈奴皆以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之,李牧如故。王怒,使他人代之。岁馀,屡出战,不利,多失亡,边不得田畜。王复请李牧,李牧杜门称病不出。王强起之,李牧曰:“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李牧至边,如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十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陈,张左、右翼击之,大破之,杀匈奴十馀万骑,灭衤詹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十馀岁不敢近赵边。先是时,天下冠带之国七,而三国边于戎狄:秦自陇以西有绵诸、绲戎、翟、之戎,岐、梁、泾、漆之北有义渠、大荔、乌氏、朐衍之戎;而赵北有林胡、楼烦之戎;燕北有东胡、山戎;各分散居溪谷,自有君长,往往而聚者百有馀戎,然莫能相一。其后义渠筑城郭以自守,而秦稍蚕食之,至惠王遂拔义渠二十五城。昭王之时,宣太后诱义渠王,杀诸甘泉,遂发兵伐义渠,灭之;始于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赵武灵王北破林胡、楼烦,筑长城,自代并阴山下,至高阙为塞,而置云中、雁门、代郡。其后燕将秦开为质于胡,胡甚信之;归而袭破东胡,东胡却千馀里;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郡以距胡。及战国之末而匈奴始大。昭襄王四年(戊午,公元前二四三年)春,蒙骜伐魏,取旸、有诡。三月,军罢。秦质子归自赵;赵太子出归国。七月,蝗,疫。令百姓纳粟千石,拜爵一级。魏安釐王薨,子景湣王立。昭襄王五年(己未,公元前二四二年)蒙骜伐魏,取酸枣、燕、虚、长平、雍丘、山阳等二十城;初置东郡。初,剧辛在赵与庞爰善,已而仕燕。燕王见赵数困于秦,廉颇去而庞爰为将,欲因其敝而攻之,问于剧辛,对曰:“庞爰易与耳。”燕王使剧辛将而伐赵。赵庞爰御之,杀剧辛,取燕师二万。诸侯患秦攻伐无已时。昭襄王六年(庚申,公元前二四一年)楚、赵、魏、韩、卫合从以伐秦,楚王为从长,春申君用事,取寿陵。至函谷,秦师出,五国之师皆败走。楚王以咎春申君,春申君以此益疏。观津人硃英谓春申君曰:“人皆以楚为强,君用之而弱。其于英不然。先君时,秦善楚,二十年而不攻楚,何也?秦逾黾厄之塞而攻楚,不便;假道于两周,背韩、魏而攻楚,不可。今则不然。魏旦暮亡,不能爱许、鄢陵,魏割以与秦,秦兵去陈百六十里。臣之所观者,见秦、楚之日斗也。”楚于是去陈,徙寿春,命曰郢。春申君就封于吴,行相事。秦拔魏朝歌,及卫濮阳。卫元君率其支属徙居野王,阻其山以保魏之河内。昭襄王七年(辛酉,公元前二四零年)伐魏,取汲。夏太后薨。蒙骜卒。昭襄王八年(壬戌,公元前二三九年)魏与赵鄴。韩桓惠王薨,子安立。昭襄王九年(癸亥,公元前二三八年)伐魏,取垣、浦。夏,四月,寒,民有冻死者。王宿雍。己酉,王冠,带剑。杨端和伐魏,取衍氏。初,王即位,年少,太后时时与文信侯私通。王益壮,文信侯恐事觉,祸及己,乃诈以舍人嫪毐为宦者,进于太后。太后幸之,生二子,封毐为长信侯,以太原为毐国,政事皆决于毐;客求为毐舍人者甚众。王左右有与毐争言者,告毐实非宦者,王下吏治毐。毐惧,矫王御玺发兵,欲攻蕲年宫为乱。王使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毐,战咸阳,斩首数百;毐败走,获之。秋,九月,夷毐三族;党与皆车裂灭宗;舍人罪轻者徙蜀,凡四千馀家。迁太后于雍萯阳宫,杀其二子。下令曰:“敢以太后事谏者,戮而杀之,断其四支,积之阙下!”死者二十七人。齐客茅焦上谒请谏。王使谓之曰:“若不见夫积阙下者邪?”对曰:“臣闻天有二十八宿,今死者二十七人,臣之来固欲满其数耳。臣非畏死者也!”使者走入白之。茅焦邑子同食者,尽负其衣物而逃王。王大怒曰:“是人也,故来犯吾,趣召镬烹之,是安得积阙下哉!”王按剑怒而坐,口正沫出。使者召之入,茅焦徐行至前,再拜谒起,称曰:“臣闻有生者不讳死,有国者不讳亡。讳死者不可以得生,讳亡者不可以得存。死生存亡,圣主所欲急闻也,陛下欲闻之乎?”王曰:“何谓也?”茅焦曰:“陛下有狂悖之行,不自知邪?车裂假父,囊扑二弟,迁母于雍,残戮谏士,桀、纣之行不至于是矣。令天下闻之,尽瓦解,无向秦者,臣窃为陛下危之!臣言已矣!”乃解衣伏质。王下殿,手自接之曰:“先生起就衣,今愿受事!”乃爵之上卿。王自驾,虚左方,往迎太后,归于咸阳,复为母子如初。楚考烈王无子,春申君患之,求妇人宜子者甚众,进之,卒无子。赵人李园持其妹欲进诸楚王,闻其不宜子,恐久无宠,乃求为春申君舍人。已而谒归,故失期而还。春申君问之,李园曰:“齐王使人求臣之妹,与其使者饮,故失期。”春申君曰:“聘入乎?”曰:“未也。”春申君遂纳之。既而有娠,李园使其妹说春申君曰:“楚王贵幸君,虽兄弟不如也。今君相楚二十馀年而王无子,即百岁后将更立兄弟,彼亦各贵其故所亲,君又安得常保此宠乎!非徒然也,君贵,用事久,多失礼于王之兄弟,兄弟立,祸且及身矣。今妾有娠而人莫知,妾幸君未久,诚以君之重,进妾于王,王必幸之。妾赖天而有男,则是君之子为王也。楚国尽可得,孰与身临不测之祸哉!”春申君大然之。乃出李园妹,谨舍而言诸楚王。王召入,幸之,遂生男,立为太子。李园妹为王后,李园亦贵用事,而恐春申君泄其语,阴养死士,欲杀春申君以灭口;国人颇有知之者。楚王病,硃英谓春申君曰:“世有无望之福,亦有无望之祸。今君处无望之世,事无望之主,安可以无无望之人乎!”春申君曰:“何谓无望之福?”曰:“君相楚二十馀年矣,虽名相国,其实王也。王今病,旦暮薨,薨而君相幼主,因而当国,王长而反政,不即遂南面称孤,此所谓无望之福也。”“何谓无望之祸?”曰:“李园不治国而君之仇也,不为兵而养死士之日久矣。王薨,李园必先入,据权而杀君以灭口,此所谓无望之祸也。”“何谓无望之人?”曰:“君置臣郎中,王薨,李园先入,臣为君杀之,此所谓无望之人也。”春申君曰:“足下置之。李园,弱人也,仆又善之。且何至此!”硃英知言不用,惧而亡去。后十七日,楚王薨,李园果先入,伏死士于棘门之内。春申君入,死士侠刺之,投其首于棘门之外;于是使吏尽捕诛春申君之家。太子立,是为幽王。扬子《法言》曰:或问:“信陵、平原、孟尝、春申益乎?”曰:“上失其政,奸臣窃国命,何其益乎!”王以文信侯奉先王功大,不忍诛。昭襄王十年(甲子,公元前二三七年)冬,十月,文信侯免相,出就国。宗室大臣议曰:“诸侯人来仕者,皆为其主游间耳,请一切逐之。”于是大索,逐客。客卿楚人李斯亦在逐中,行,且上书曰:“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丕豹、公孙支于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诸侯亲服,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散六国之从,使之事秦。昭王得范雎,强公室,杜私门。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夫色、乐、珠、玉不产于秦而王服御者众,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臣闻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王乃召李斯,复其官,除逐客之令。李斯至骊邑而还。王卒用李斯之谋,阴遣辩士赍金玉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然后使良将随其后,数年之中,卒兼天下。昭襄王十一年(乙丑,公元前二三六年)赵人伐燕,取狸阳。兵未罢,将军王翦、桓齮、杨端和伐赵,攻鄴,取九城。王翦攻阏与、轑阳,桓齮取鄴、安阳。赵悼襄王薨,子幽缪王迁立。其母,倡也,嬖于悼襄王,悼襄王废嫡子嘉而立之。迁素以无行闻于国。文信侯就国岁馀,诸侯宾客使者相望于道,请之。王恐其为变,乃赐文信侯书曰:“君何功于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文信侯自知稍侵,恐诛。昭襄王十二年(丙寅,公元前二三五年)文信侯饮酖死,窃葬。其舍人临者,皆逐迁之。且曰:“自今以来,操国事不道如嫪毐、不韦者,籍其门,视此!”扬子《法言》曰:或问:“吕不韦其智矣乎?以人易货。”曰:“谁谓不韦智者欤?以国易宗。吕不韦之盗,穿窬之雄乎!穿窬也者,吾见担石矣,未见雒阳也。”自六月不雨,至于八月。发四郡兵助魏伐楚。昭襄王十三年(丁卯,公元前二三四年)桓齮伐赵,败赵将扈輙于平阳,斩首十万,杀扈輙。赵王以李牧为大将军,复战于宜安、肥下,秦师败绩,桓齮奔还。赵封李牧为武安君。昭襄王十四年(戊辰,公元前二三三年)桓齮伐赵,取宜安、平阳、武城。韩王纳地效玺,请为籓臣,使韩非来聘。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善刑名法术之学,见韩之削弱,数以书干韩王,王不能用。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功实之上,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五十六篇,十馀万言。王闻其贤,欲见之。非为韩使于秦,因上书说王曰:“今秦地方数千里,师名百万,号令赏罚,天下不如。臣昧死愿望见大王,言所以破天下从之计。大王诚听臣说,一举而天下之从不破,赵不举,韩不亡,荆、魏不臣,齐、燕不亲,霸王之名不成,四邻诸侯不朝,大王斩臣以徇国,以戒为王谋不忠者也。”王悦之,未任用。李斯嫉之,曰:“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情也。今王不用,又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法诛之。”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令早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王后悔,使赦之,非已死矣。扬子《法言》曰:或问:“韩非作《说难》之书而卒死乎说难,敢问何反也?”曰:“《说难》盖其所以死乎!”曰:“何也?”“君子以礼动,以义止,合则进,否则退,确乎不忧其不合也。夫说人而忧其不合,则亦无所不至矣。”或曰:“非忧说之不合,非邪?”曰:“说不由道,忧也。由道而不合,非忧也。”臣光曰:臣闻君子亲其亲以及人之亲,爱其国以及人之国,是以功大名美而享有百福也。今非为秦画谋,而首欲覆其宗国,以售其言,罪固不容于死矣,乌足愍哉!昭襄王十五年(己巳,公元前二三二年)王大兴师伐赵,一军抵鄴,一军抵太原,取狼孟、番吾;遇李牧而还。初,燕太子丹尝质于赵,与王善。王即位,丹为质于秦,王不礼焉。丹怒,亡归。昭襄王十六年(庚午,公元前二三一年)韩献南阳地。九月,发卒受地于韩。魏人献地。代地震,自乐徐以西,北至平阴;台屋墙垣太半坏,地坼东西百三十步。昭襄王十七年(辛未,公元前二三零年)内史胜灭韩,虏韩王安,以其地置颖川郡。华阳太后薨。赵大饥。卫元君薨,子角立。昭襄王十八年(壬申,公元前二二九年)王翦将上地兵下井陉,端和将河内兵共伐赵。赵李牧、司马尚御之。秦人多与赵王嬖臣郭开金,使毁牧及尚,言其欲反。赵王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之。李牧不受命,赵人捕而杀之;废司马尚。昭襄王十九年(癸酉,公元前二二八年)王翦击赵军,大破之,杀赵葱,颜聚亡,遂克邯郸,虏赵王迁。王如邯郸,故与母家有仇怨者皆杀之。还,从太原、上郡归。太后薨。王翦屯中山以临燕。赵公子嘉帅其宗族百人奔代,自立为代王,赵之亡,大夫稍稍归之,与燕合兵,军上谷。楚幽王薨,国人立其弟郝。三月,郝庶兄负刍杀之,自立。魏景湣王薨,子假立。燕太子丹怨王,欲报之,以问其傅鞠武。鞠武请西约三晋,南连齐、楚,北媾匈奴以图秦。太子曰:“太傅之计,旷日弥久,令人心惽然,恐不能须也。”顷之,将军樊於期得罪,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鞠武谏曰:“夫以秦王之暴而积怒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所在乎!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太子曰:“樊将军穷困于天下,归身于丹,是固丹命卒之时也,愿更虑之!”鞠武曰:“夫行危以求安,造祸以为福,计浅而怨深,乃连结一人之后交,不顾国家之大害,所谓资怨而助祸矣!”太子不听。太子闻卫人荆轲之贤,卑辞厚礼而请见之。谓轲曰:“今秦已虏韩王,又举兵南伐楚,北临赵。赵不能支秦,则祸必至于燕。燕小弱,数困于兵,何足以当秦!诸侯服秦,莫敢合从。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唯荆卿留意焉!”荆轲许之。于是舍荆卿于上舍,太子日造门下,所以奉养荆轲,无所不至。及王翦灭赵,太子闻之惧,欲遣荆轲行。荆轲曰:“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有以报。”太子曰:“樊将军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也!”荆轲乃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於期太息流涕曰:“计将安出?”荆卿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秦王必喜而见臣,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胸,则将军之仇报而燕见陵之愧除矣!”樊於期曰:“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也!”遂自刎。太子闻之,奔往伏哭,然已无奈何,遂以函盛其首。太子豫求天下之利匕首,使工以药焠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装为遣荆轲,以燕勇士秦舞阳为之副,使入秦。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的意思。推荐。爱诗词网。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解释:临近水边,时间长了,就会懂得水中鱼的习性;靠近山林,时间长了,就会知道林中鸟儿的习性。
酒入愁肠下一句。推荐。爱诗词网。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留人睡一作:留人醉)苏幕遮·怀旧宋朝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的下一句。推荐。爱诗词网。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解释:江上行人来来往往人,只是喜爱味道鲜美的鲈鱼。赏析:此句写世人只爱鲈鱼的鲜美,却不怜惜打鱼人的辛苦,表现出诗人对渔农捕鱼艰辛的同情。江上渔者宋朝范仲淹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不如怜取眼前人。推荐。爱诗词网。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酒筵歌席莫辞频。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宋朝晏殊
最是一年春好处。推荐。爱诗词网。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解释:黄莺开始啼叫,这初春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宋朝苏轼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天变不足畏。推荐。爱诗词网。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解释:天象的变化不必畏惧,祖宗的规矩不一定效法,人们的议论也不需要担心。
七月七日长生殿。推荐。爱诗词网。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日转一作:地转)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花开夜一作:花开日)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南苑一作:南内)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飘飖一作:飘飘)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阑通:栏)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但令一作:但教)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唐朝白居易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推荐。爱诗词网。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
卫庄公。推荐。爱诗词网。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又娶于陈,曰厉妫。生孝伯,蚤死。其娣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石碏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佚,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鲜矣。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弗听。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桓公立,乃老。石碏谏宠州吁春秋战国左丘明
沉醉不知归路。推荐。爱诗词网。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宋朝李清照
梁间呢喃。推荐。爱诗词网。呢喃燕子语梁间,底事来惊梦里闲。解释:梁间传出燕子的啼声,呢呢喃喃的。它们在说什么?竟将我的闲梦惊醒了。赏析:诗人浅眠,不经意被燕子的呢喃惊醒,展现出诗人闲适安然的生活。题饶州酒务厅屏宋朝刘季孙呢喃燕子语梁间,底事来惊梦里闲。说与旁人浑不解,杖藜携酒看芝山。
齐宣王最爱听多少人吹竽。推荐。爱诗词网。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滥竽充数春秋战国韩非子
我心匪石 不可转也。推荐。爱诗词网。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帝高阳。推荐。爱诗词网。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惟通:唯)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改此度一作: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惟纫夫蕙茝!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猖披兮,夫惟捷径以窘步。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之殚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荃不查余之中情兮,反信谗而齌怒。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惟灵修之故也。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掔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女嬃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曰: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夭乎羽之野。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依前圣以节中兮,喟凭心而历兹。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敶词: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衖。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浇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日康娱而自忘兮,厥首用夫颠陨。夏桀之常违兮,乃遂焉而逢殃。后辛之菹醢兮,殷宗用而不长。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举贤才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阽余身而危死兮,览余初其犹未悔。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跪敷衽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驷玉虬以椉鹥兮,溘埃风余上征。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绁马。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溘吾游此春宫兮,折琼枝以继佩。及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诒。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謇修以为理。纷总总其离合兮,忽纬繣其难迁。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保厥美以骄傲兮,日康娱以淫游。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览相观于四极兮,周流乎天余乃下。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雄鸠之鸣逝兮,余犹恶其佻巧。心犹豫而狐疑兮,欲自适而不可。凤皇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欲远集而无所止兮,聊浮游以逍遥。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理弱而媒拙兮,恐导言之不固。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闺中既以邃远兮,哲王又不寤。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而与此终古?索琼茅以筳篿兮,命灵氛为余占之。曰:两美其必合兮,孰信修而慕之?思九州之博大兮,岂惟是其有女?曰:勉远逝而无狐疑兮,孰求美而释女?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世幽昧以昡曜兮,孰云察余之善恶?民好恶其不同兮,惟此党人其独异!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览察草木其犹未得兮,岂珵美之能当?苏粪壤以充祎兮,谓申椒其不芳。欲从灵氛之吉占兮,心犹豫而狐疑。巫咸将夕降兮,怀椒糈而要之。百神翳其备降兮,九疑缤其并迎。皇剡剡其扬灵兮,告余以吉故。曰:勉升降以上下兮,求矩矱之所同。汤、禹俨而求合兮,挚、咎繇而能调。苟中情其好修兮,又何必用夫行媒?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用而不疑。吕望之鼓刀兮,遭周文而得举。宁戚之讴歌兮,齐桓闻以该辅。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恐鹈鴃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何琼佩之偃蹇兮,众薆然而蔽之。惟此党人之不谅兮,恐嫉妒而折之。时缤纷其变易兮,又何可以淹留?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岂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余以兰为可恃兮,羌无实而容长。委厥美以从俗兮,苟得列乎众芳。椒专佞以慢慆兮,樧又欲充夫佩帏。既干进而务入兮,又何芳之能祗?固时俗之流从兮,又孰能无变化?览椒兰其若兹兮,又况揭车与江离?惟兹佩之可贵兮,委厥美而历兹。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沬。和调度以自娱兮,聊浮游而求女。及余饰之方壮兮,周流观乎上下。灵氛既告余以吉占兮,历吉日乎吾将行。折琼枝以为羞兮,精琼爢以为粻。为余驾飞龙兮,杂瑶象以为车。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邅吾道夫昆仑兮,路修远以周流。扬云霓之晻蔼兮,鸣玉鸾之啾啾。朝发轫于天津兮,夕余至乎西极。凤皇翼其承旗兮,高翱翔之翼翼。忽吾行此流沙兮,遵赤水而容与。麾蛟龙使梁津兮,诏西皇使涉予。路修远以多艰兮,腾众车使径待。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屯余车其千乘兮,齐玉轪而并驰。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委蛇。抑志而弭节兮,神高驰之邈邈。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媮乐。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乱曰: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离骚春秋战国屈原
一日难再晨。推荐。爱诗词网。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杂诗十二首·其一晋朝陶渊明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望尽天涯路。推荐。爱诗词网。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为颠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也。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人间词话七则近现代
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
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天低吴楚。推荐。爱诗词网。石头城上,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指点六朝形胜地,惟有青山如壁。蔽日旌旗,连云樯橹,白骨纷如雪。一江南北,消磨多少豪杰。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歌舞尊前,繁华镜里,暗换青青发。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下一句。推荐。爱诗词网。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近现代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