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涣。推荐。爱诗词网。作者:〔日本〕江口涣【原文】:那一天,晴空如洗,万里无云,是看鹤飞翔最好的日子。朝鲜东北端咸镜北道有一座山,名叫雁回山。每年到了三月中旬,在十天左右的时间里,每天都有成百成千只鹤,从南方飞向这座高山。一旦来到这儿,鹤群立即展翅高翔,直上云霄,而后调头向北,一直飞去。鹤这种鸟,寒冬在温暖的南方度过;春回大地,北方暖和时,又成群结队,飞回遥远的西伯利亚或蒙古,在那里产卵,饲育雏鹤。雁回山附近,是鹤群飞归西伯利亚的必由之地,春天米临,每天都有无数鹤群,宛如飞机的编队,排成队形,通过这儿。很久以前,朋友邀我说:鹤结伴飞翔,景色壮丽,不可不看。恰逢有事赴朝,我遂偷闲前来一饱眼福。由清津港乘汽车驶至镜城这个地方,我拜访了山下先生,因为他答应今天引我观看鹤飞。中午稍过,我和山下先生离开镜城东门,沿稻田中小路,向雁回山一直走去。南北两侧,险峻的群山蜿蜒起伏,宛如波涛;夹在中间的稻田一望无际,片片稻田,冰荧闪闪,寒气阵阵袭人。这一天,天气晴和,春光煦煦,在朝鲜是少见的好天气,我们步行到雁回山附近时,已是遍体暖烘烘,脊背汗津津的了。“不知是什么缘故,每天一定在中午稍过,鹤群才飞来。并且,象今天这样的好天气,鹤群明显增多。一群接一群,络绎不绝。傍晚飞来的鹤群,只好落在附近的稻田里,休息一夜,翌日天一揭晓,继续飞向北方。过夜时,每群都一定有一只鹤值班警戒,通宵不眠。鹤这种鸟,警惕性很高。”山下先生一面走路,一面讲给我听。不久,南侧蜿蜓群山的苍穹深处,浮现出一排黑芝麻粒般的小斑点,清晰可辨。今天第一阵鹤群已映入眼帘。飞机的编队,一般是三架为一组,排成三角队形,可是我有生以来初次看到鹤的队列,却是一字形横队。鹤群迅速向这边移动。当飞临我们伫立的稻田上空时,引颈仰望,大小如白鹭,形体已可看清,无疑这就是鹤。这些鹤都是灰白色的白顶鹤,大约有一百只左右。它们一律将长颈伸向前方,双足向后方笔直挺伸,悠然翱翔太空的美姿,实在是无可言谕。我抬头仰望,脖颈有些酸痛,此时,鹤的编队已渐渐接近雁回山。当鹤群最后飞临峰峦山巅上空时,位于队列最右端的大鹤,“啯——啯”长鸣两三次,啼声悠扬,响彻太空。排成一字横队的鹤群以此为信号,一齐调头向左转,变成单列纵队。“怪呀!为什么变换了方向?”凝神望去,排头大鹤先向右旅转,而后悠哉游哉翱翔高空。后续鹤也都一只紧接一只,向右旋转,直腾高空。此情此景多么壮丽啊!上百只鹤的鹤群恰似飘摇于飓风中的鸿毛,轻盈飞飏;又如海中的巨大漩涡,缓缓升腾。乍一看,鹤群排成圆形队飞旋,似在游戏;仔细看去,每一只鹤一点一点冉冉高飞。盘旋的圆形队和轻快飞舞的鹤姿,悠悠扬扬,壮观绮丽,美不可言。就在此时,一只大苍鹰,由雁回山的山阴处展开双翅,奋力滑行飞出。鹤群立刻发出嘹亮的“啯——啯——啯”的啼鸣声。鹤群发现可怕的苍便鹰互相报警,彼此关照。苍鹰飞到鹰群上空时,疾速翻身,飕地一声,飞箭似地冲进鹰群的圆形队伍之中。静静旋转的鹤群,阵势立刻崩溃,惊恐万分,慌乱啼鸣,扑打双翅,陷入一片混乱。说时迟,那时快,一只鹤被苍鹰抓住,痛苦地扑打着翅膀,落向下方。于是其它鹤更加狂乱啼鸣,一只紧跟一只,疾速转身,俯冲下来去追逐下滑的苍鹰,一场鹤与鹰的激战在长空中展开了,鹤分为几群,每群十儿只不等,拧成一团,拚命向苍鹰扑去。在阳光下,鹤的双翅奋力搏击,银光闪烁。鹰群宛如暴风中飞转的云堆,迅速形成漩涡状,上下左右飞舞,光莹莹耀眼。苍鹰不知何时已湮没在旋转的鹤群中,踪影全无。战斗继续好长一段时间,苍鹰虽然壮勇剽悍,可是寡不敌众,束手无策。最后只好放开了费了很大力气抓到的鹤,从成群飞舞高声啼叫的鹤群中敏捷悠然地穿了过去,脱离战斗,飞向青天,凌空疾翔,一瞬间,消失在雁回山的彼方。苍鹰消逝很久以后,鹤群仍然零乱飞舞,担心地啼叫。直到弄清苍鹰不会再来袭击,才放下心来,恢复了圆形队,向高空升去。鹤群变换队形为螺旋形长队,有如盘蚊香拉长的形状,静静地飞上高空。不久,一只鹤慢慢地落后于伙伴,这引起我强烈的注意。这只鹤可能因为在方才的战斗中受了重伤的缘故,愈来愈落在伙伴的后面,似乎己丧失继续飞翔的力量。几次缓慢扑打翅膀,迅速脱离开队伍,身体飘飘摇摇,一直向下落去。此刻鹤群又一齐发出了悲痛的啼鸣。静静飞翔的队列又陷入混乱之中。队列最前方很快翻身飞出两只健壮的大鹤,旋即降到看来已精疲力竭,缓缓下坠的伙伴身旁,引吭高鸣,盘旋周围,好象为伙伴打油加气,然而无济于事。伤鹤虚弱地扑打着翅膀,愈来愈向下落去。于是,竟然发生了意料之外的事。来救的两只大鹤,伸出长长的翅膀,从左右两侧紧紧靠近伤鹤身旁。将伤鹤扶上翅膀后,各自奋力扇动单翅,静静地飞回高空的队列。在这段时间里,其它鹤高声啼叫,盘旋高空,一齐等待伤鹤返回队列。待伤鹤归队后,才似乎放下心来,又排圆形队,向高空上升。缓缓盘旋上升的鹤群,愈来愈小。开始大小如麻雀,转眼间有如蝴蝶,不久象飞蛾,最后小如蚊。空气清彻如洗,一直可以辨认出鹤的体形。过了一会儿,由圆形队的先端开始拉长伸直,迅速变成竖线,停止上升。从排头依次调头向北,敏捷地变为一缕长长的细丝,风驰电掣般地一路向北飞去。“在那高空中,一定有一股由南向北始终猛烈流动的气流。鹤群清楚知道,如驾乘这股气流,就能轻而易举地飞到遥远遥远的北方。因为这个缘故,鹤群才集中于此。特意飞升到高空。鹤是一种挺聪明的鸟。”一直凝视着向北飞去的鹤群,山下先生钦佩地讲着。这时,刚才三只鹤把身体紧紧靠拢一块,由后方追赶队列的情景又一次萦绕脑际。“如今那两只强健的鹤仍旧用翅膀载运着受伤的伙伴吧?!在那样高的太空中,这是件多么辛苦的事情啊!为了不抛弃伙伴,三只鹤结成一体,只振动单翅,翱翅高空,鹤是一种多么友爱的集体啊!”想到这儿,我又一次引颈仰望,凝视北空。只遥见许许多多微小的黑色斑点,排成一列,一路向远方飞去。哪个斑点是那两只强健的大鹤,已分辨不清。这些又黑又小的斑点,渐渐消逝于晴朗高空那耀眼的蔚蓝色之中。不久,南面的天空中又出现了一群鹤。这群鹤也如此,飞到雁回山上空时,排列成巨大的圆圈,缓缓盘旋上升。最后也调头向北,消逝在蔚蓝色天空的深处。接连飞来的几群鹤都如此。这些鹤一般以灰色的白顶鹤为多,偶尔也有绮丽纯白的丹顶鹤飞来。另外一件有趣的事情是,每群鹤所排的队列,形形色色各不相同。开头的那群鹤排成整整齐齐的一字形横队,第二批鹤群排成1字形横队。同是一字形横队,有的左端突出在前,右端落在后面;相反,有的右端突出在前,左端落在后面。有的排成山字形队列,中间突出在前,两端落在后面。但是,各群鹤相同之处是,飞在排头和排尾的一定是强健的大鹤。它们是鹤群中最健壮的,也是最熟悉路途的,它们飞在排头和排尾,负有保护鹤群和带路的任务。队列中有时候夹杂有小鹤。这时,父鹤和母鹤一定飞在子鹤的两旁,小心保护,三只鹤并排前进。这些集团鹤群翱翔高空的漫长的旅途,还要继续数日吧!?为了产卵,它们还要飞翔几天才能到达遥远的北国呢!但愿刚才与苍鹰搏斗负伤的鹤,救助伤鹤的两只健壮大鹤,不,无论哪一只鹤,翱翔天空的所有的鹤,无一例外,都能够平安无事结束旅程,顺利地飞到安乐的北国。我凝眸高空片刻,心中这样祝愿着。鹤群仍然一群接一群飞来……(陈书玉译)【作者简介】:江口涣(1887——1975)日本小说家、评论家。1912年出版处女作《海上浮舟》,成名作是《一个女人的犯罪》。此外还有《火山下》、《新娘子和一匹马》以及自传性质的评论著作《我的文学半生记》等。【鉴赏】:《鹤》是一篇托言志的抒情散文。作者借对鹤群的合力战鹰、扶持弱小的行为的描述,歌颂了勇敢对敌、团结友爱、一致向前的精神。文章朴实无华,没有过多的波澜起伏,然而却贯注了作者对鹤群的景仰、敬慕、赞叹之情。开篇没有直接描写,而是通过自己的听闻、朋友的描述为鹤群的出现作了铺垫性的描写:每年冬天到南方过冬,春回大地时便飞回北方,它们的飞行极为有规律而且警惕性很高。在这个基础上作者开始描摹他们亲眼所见的鹤群:对它们的色彩、形体作了详细的描绘,极力赞美鹤群的美丽姿态,引起人们的怜爱。接着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一只苍鹰抓住了其中的一只鹤,这时鹤群同苍鹰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作者将这场战斗写得有声有色,突出表现了群鹤齐心协力、英勇对敌的顽强精神,刻划了一组生动战斗的鹤的群像。然后用两只强壮的鹤救护一只受伤的鹤的情景又雕塑出几只鹤的突出形象。那只在激战苍鹰中受伤的鹤落在后面,马上引起了群鹤的关注,接着便有两只强壮的鹤用翅膀扶起它,一起奋力飞到队伍之中。这是一个多么友爱、团结、充满温情的集体啊!作者将它们的行动细节描绘得极富人情味,更加深了对鹤群的赞叹欣赏之情。为了再次突出群鹤的集体观念和团结精神,作者接着又写了大大小小的鹤群,对于它们的种类、队形、同异都作了详细描述,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语言质朴无雕琢,但是却生动、鲜明地写出了鹤的特征,质朴的语言与鹤群的可贵精神很相称,寄托了作者的美好的愿望,朴实中尤见其内在的美。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推荐。爱诗词网。【原文】宠辱不惊①,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②,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出处】《菜根谭》。【注释】①宠辱不惊:受宠或受辱都不放在心上,形容不把得失看得太重。②去留无意:对习以为常的职位升降、人事变动不特别在意。【译文】无论在得宠之时或在受辱之境,都应将其视为在庭院前观看花开花落那样平常;对待官场的去或留,也应视为观看天外漫卷漫舒的浮云一样淡然。【赏析与启迪】对待荣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心态。虚荣心强的人,在得到上级或他人赏识时,往往受宠若惊,欣喜若狂;而脚踏实地、厌恶虚荣的人,往往能以平和的心境对待荣辱,做到宠辱不惊。宠辱不惊,是一种心态、一种品德、一种境界。它需要内心的调整,更需要道德的涵养和境界的提升。要知道,以淡泊宁静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种种变迁,才是合乎自然之道的。生活中,常常有人得宠了,就高兴得忘乎所以;失宠了,就情绪低沉甚至消极颓废。这既是心态不好的表现,也是修养不达、境界不高的表现。人生在世,要懂得凡事顺其自然,遇事处之泰然。在得意之时要做到淡然,一旦失意则要坦然。古人说“平常心是道”,也就是说,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在荣辱面前保持一颗淡泊的心。
公私仓廪俱丰实。推荐。爱诗词网。《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什么意思|出处|翻译|用法例释【名句】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出处】唐·杜甫《忆昔二首》【译注】大米又白又润泽,小米白净,官府和百姓的粮仓都装得满满的。稻米:大米。流脂:新收的大米白而滋润。粟米:小米。粟,谷子,去壳后就是小米,黄白色。仓廪(lǐn):粮仓。仓为谷仓,廪为米仓。丰实:丰足。【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粮食丰收,米白仓满。[例]自三国到隋唐时期,江南地区进一步开发,“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成为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宋元时期,民间曾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粮食丰收仓廪满,而粮仓又免不了招引麻雀觅食,守仓兵丁便以土枪捕雀取乐,既驱除麻雀又驱赶烦闷之情。(李新烽《非洲踏寻郑和路》)二、用以形容国家富裕,人民富足的景象。[例]“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盛唐,文学艺术不是空前的璀璨么?(叶楠《物质和精神的搏斗》)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推荐。爱诗词网。《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什么意思|出处|翻译|用法例释【名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出处】唐·孟浩然《过故人庄》【译注】绿树环绕村庄,青山横卧在城郭的外面。合:环绕。郭:外城,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斜:横亘。【用法例释】用以形容近处绿树环绕,远处青山相对的景色。[例]百里漓江,没有超凡脱俗的仙境,到处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田园美景或园林美景。(刘益之《关于桂林山水美的特征及其他》)
金圣叹先生传。推荐。爱诗词网。〔清〕廖燕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每升座开讲,声音宏亮,顾盼伟然。凡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之所记载,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座下缁白四众,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生平与王斫山交最善。斫山固侠者流,一日以三千金与先生曰:“君以此权子母,母后仍归我。予则为君助灯火可乎?”先生应诺。甫越月,已挥霍殆尽,乃语斫山曰:“此物在君家适增守财奴名,吾已为君遣之矣。”斫山一笑置之。鼎革后,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先生曰:“《论语》有两‘喟然叹曰’,在颜渊为‘叹圣’,在‘与点’则为‘圣叹’。予其为点之流亚欤?”所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尤喜讲《易》“乾”、“坤”两卦,多至十万余言。其余评论尚多,兹行也者,独《西厢》、《水浒》、《唐诗》、《制义》、《唱经堂杂评》诸刻本。传先生解杜诗时,自言有人从梦中语云:“诸诗皆可说,惟不可说《古诗十九首》。”先生遂以为戒。后因醉,纵谈“青青河畔草”一章,未几,遂罹惨祸。临刑叹曰:“斫头最是苦事,不意于无意中得之。”先生没,效先生所评书,如长洲毛序始、徐而庵、武进吴见思、许庶庵为最著,至今学者称焉。曲江廖燕曰:予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作者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呜呼,何其贤哉!虽罹惨祸,而非其罪,君子伤之。而说者谓文章妙秘,即天地妙秘,一旦发泄无余,不无犯鬼神所忌。则先生之祸,其亦有以致之欤?然画龙点睛,金针随度,使天下后学,悉悟作文用笔墨法者,先生力也。又乌可少乎哉!其祸虽冤屈一时,而功实开拓万世,顾不伟耶?予过吴门,访先生故居,而莫知其处。因为诗吊之,并传其略如此云。——《二十七松堂集》〔注释〕 子母:犹言本利。子是利息,母是本金。金圣叹是一位奇人,本传记和论赞尤是一篇奇文。金圣叹(1608—1661)是明清之际杰出的文学批评家。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世祖去世,哀诏至苏州,当时有诸生百余人哭于文庙,上揭帖请逐酷吏县令。金也参与其事,遂以倡乱罪被处斩。金圣叹曾评点大量古书,称《庄子》《离骚》《史记》《杜甫诗》《水浒传》《西厢记》为“六才子书”。他的著作据叙录有《第五才子书》(即《水浒评点》)、《第六才子书》(即《西厢评点》)、《杜诗解》、《圣自觉三昧》等二十余种,其中有些尚未竣稿,或佚。今有《金圣叹全集》。金圣叹文艺思想是很复杂的,有维护封建统治、礼教的成分,也铄耀着反对封建统治与礼教的因素。应该看到,处在他那个时代,著作中积淀某些封建糟粕是不足为奇的,而在层层尘封中透射出来的民主性的闪光,却值得充分注目。他的被杀,是清王朝对进步知识分子的残酷迫害。廖燕这篇传记,即大力肯定和突出金圣叹行为和著作中民主性精华,因而也是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抗争。笔墨不长,却非常传神,塑造了一个“倜傥高奇”的典型形象。他讲学时气宇轩昂,高谈阔论,学问渊博而富有独创精神,突破传统而自成体系,才气纵横,辞锋透辟,受到广大听众的欢迎,也与当时理学家尖锐对立,种种情态,被写得栩栩如生。明清改朝换代之后,金改字“圣叹”。“圣”指孔子。《论语》中两处出现“喟然叹曰”之语。一处是孔子学生颜渊对孔子教学之道的赞叹,所以称为“叹圣”。一次见于孔子某次征询侍座学生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点各人志愿时的对答。前三人都表示了自己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抱负,只有曾点迥然不同,他表示向往于一种“在暮春三月的季节,和十几个年岁不等的同伴在沂水里洗个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歌归去”的优游生活境界。这个理想得到了孔子的赞许,“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我同意曾点的啊)!’”(《论语·先进》)金圣叹期望作曾点一流人物,视富贵如浮云,不与新朝合作,憧憬自由不羁的情态也就跃然纸上。这篇传记和论赞中对金圣叹的文学批评给予极高的评价,称之为千百年来别开之生面,发泄天地之妙秘,开拓万世之心灵。字里行间,隐约而实鲜明地揭示他受害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其异端精神触犯了封建统治者的忌讳。本文正是把他当作为进步的文学批评事业从容献出生命的启蒙思想家来加以热烈歌颂的。金圣叹评描写男女爱情的《西厢记》为“天地妙文”,说王实甫创作此剧是“天地现身”、“向天下人心里偷取出来”;他又说:“天下之文章,无有出《水浒》右者”,肯定描写农民起义的《水浒》的作者“胸中有何等冤苦”,对书中英雄李逵、张顺叛逆性言语批道:“快绝,快绝!”“雄文骇俗,读之起舞!”这些无疑都与封建统治及其卫道者针锋相对。当时一位著名学者便把他斥为“邪鬼”,云:“苏州有金圣叹者……尝批评《水浒传》,……是倡乱之书也。未几,又批评《西厢》行世,……是诲淫之书也。……惑人心,坏风俗,乱学术,其罪不可胜诛矣。”(《归庄集·诛邪鬼》)咬牙切齿的诋毁,恰恰证明金圣叹文学批评的价值与廖燕写作这篇文章的难能可贵!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据廖燕《汤中丞毁五通淫祀记》称,“予于丙子岁来吴”,丙子为康熙三十五年(1696),此传当作于其时。惩处金圣叹的康熙帝正专制皇纲,作者竟敢为金圣叹呼冤翻案,赞颂备至,面对屠刀敢于挑战,其矛头所向是十分明显的。这是何等的“才、胆、识、力”!其时虽有无名氏的《哭庙纪略》、《辛丑纪闻》等对哭庙案的受害者(包括金圣叹)表示一定同情,属于本文所谓“君子伤之”之类。然而这些既未具名,也未公开,其分量是不能和本文比拟的。对金圣叹的评价,迄今为止,也许仍以本文为最高,论者或有不同看法。但要看到此文写作的时代背景与精神实质,这里寄托着作者自己的强烈反传统倾向,其意义是超过对传主本身评价的。
朝廷台。推荐。爱诗词网。起著雍敦牂,尽屠维协洽,凡二年。世宗睿武孝文皇帝下显德五年(戊午,公元九五八年)春,正月,乙酉,废匡国军。唐改元中兴。丁亥,右龙武将军王汉璋奏克海州。己丑,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权扬州军府事。上欲引战舰自淮入江,阻北神堰,不得渡;欲凿楚州西北鹳水以通其道,遣使行视,还言地形不便,计功甚多。上自往视之,授以规画,发楚州民夫浚之,旬日而成,用功甚省。巨舰百艘皆达于江,唐人大惊,以为神。壬辰,拔静海军,始通吴越之路。先是帝遣左谏议大夫长安尹日就等使吴越,语之曰:“卿今去虽泛海,比还,淮南已平,当陆归耳。”已而果然。甲辰,蜀右补阙章九龄见蜀主,言政事不治,由奸佞在朝。蜀主问奸佞为谁,指李昊、王昭远以对。蜀主怒,以九龄为毁斥大臣,贬维州录事参军。周兵攻楚州,逾四旬,唐楚州防御使张彦卿固守不下。乙巳,帝自督诸将攻之,宿于城下。丁未,克之。彦卿与都监郑昭业犹帅众拒战,矢刃皆尽,彦卿举绳床以斗而死,所部千馀人,至死无一人降者。高保融遣指挥使魏璘将战船百艘东下会伐唐,至于鄂州。庚戌,蜀置永宁军于果州,以通州隶之。唐以天长为雄州,以建武军使易文赟为刺史。二月,甲寅,文赟举城降。戊午,帝发楚州。丁卯,至扬州,命韩令坤发丁夫万馀,筑故城之东南隅为小城以治之。乙亥,黄州刺史司超奏与控鹤右厢都指挥使王审琦攻唐舒州,擒其刺史施仁望。丙子,建雄节度使真定杨廷璋奏败北汉兵于隰州城下。时隰州刺史孙议暴卒,廷璋谓都监、闲厩使李谦溥曰:“今大驾南征,泽州无守将,河东必生心。若奏请待报,则孤城危矣!”即牒谦溥权隰州事,谦溥至则修守备。未几,北汉兵果至,诸将请速救之。廷璋曰:“隰州城坚将良,未易克也。”北汉攻城久不下,廷璋度其疲困无备,潜与谦溥约,各募死士百馀夜袭其营,北汉兵惊溃,斩首千馀级,北汉兵遂解去。三月,壬午朔,帝如泰州。丁亥,唐大赦,改元交泰。唐太弟景遂前后凡十表辞位,且言:“今国危不能扶,请出就籓镇。燕王弘冀嫡长有军功,宜为嗣,谨奉上太弟宝册。”齐王景达亦以败军辞元帅。唐主乃立景遂为晋王,加天策上将军、江南西道兵马元帅、洪州大督都、太尉、尚书令,以景达为浙西道元帅、润州大都督。景达以浙西方用兵,固辞,改抚州大都督。立弘冀为皇太子,参决庶政。弘冀为人猜忌严刻,景遂左右有未出东宫者,立斥逐之。其弟安定公从嘉畏之,不敢预事,专以经籍自娱。辛卯,上如迎銮镇,屡至江口,遣水军击唐兵,破之。上闻唐战舰数百艘泊东氵布州,将趣海口扼苏、杭路,遣殿前都虞候慕容延钊将步骑,右神武统军宋延渥将水军,循江而下。甲午,延钊奏大破唐兵于东氵布州。上遣李重进将兵趣庐州。唐主闻上在江上,恐遂南渡,又耻降号称籓,乃遣兵部侍郎陈觉奉表,请传位于太子弘冀,使听命于中国。时淮南惟庐、舒、蕲、黄未下。丙申,觉至迎銮,见周兵之盛,白上,请遣人度江取表,献四州之地,画江为境,以求息兵,辞指甚哀。上曰:“朕本兴师止取江北,今尔主能举国内附,朕复何求!”觉拜谢而退。丁酉,觉请遣其属閤门承旨刘承遇如金陵,上赐唐主书,称“皇帝恭问江南国主”,慰纳之。戊戌,吴越奏遣上直都指挥使、处州刺史邵可迁、秀州刺史路彦铢以战舰四百艘、士卒万七千人屯通州南岸。唐主复遣刘承遇奉表称唐国主,请献江北四州,岁输贡物数十万。于是江北悉平,得州十四,县六十。庚子,上赐唐主书,谕以:“缘江诸军及两浙、湖南、荆南兵并当罢归,其庐、蕲、黄三道,亦令敛兵近外。俟彼将士及家属皆就道,可遣人召将校以城邑付之。江中舟舰有须往来者,并令就北岸引之。”辛丑,陈觉辞行,又赐唐主书,谕以不必传位于子。壬寅,上自迎銮复如扬州。癸卯,诏吴越、荆南军又归本道;赐钱弘亻叔犒军帛三万匹,高保融一万匹。甲辰,置保信军于庐州,以右龙武统军赵匡赞为节度使。丙午,唐主遣冯延己献银、绢、钱、茶、谷共百万以犒军。己酉,命宋延渥将水军三千溯江巡警。庚戌,敕故淮南节度使杨行密、故升府节度使徐温等墓并量给守户。其江南群臣墓在江北者,亦委长吏以时检校。辛亥,唐主遣其临汝公徐辽代己来上寿。是月,浚汴口,导河流达于淮,于是江、淮舟楫始通。夏,四月,乙卯,帝自扬州北还。新作太庙成。庚申,神主入庙。辛酉夜,钱唐城南火,延及内城,官府庐舍几尽。壬戌旦,火将及镇国仓。吴越王弘亻叔久疾,自强出救火。火止,谓左右曰:“吾疾因灾而愈。”众心稍安。帝之南征也,契丹乘虚入寇。壬申,帝至大梁,命镇宁节度使张永德将兵备御北边。五月,辛巳朔,日有食之。诏赏劳南征士卒及淮南新附之民。辛卯,以太祖皇帝领忠武节度使,徙安审琦为平卢节度使。成德节度使郭崇攻契丹东城,拔之,以报其入寇也。唐主避周讳,更名景,下令去帝号,称国主,凡天子仪制皆有降损,去年号,用周正朔,仍告于太庙。左仆射、同平章事冯延己罢为太子太傅,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严续罢为少傅、枢密使,兵部侍郎陈觉罢守本官。初,冯延己以取中原之策说唐主,由是有宠。延己尝笑烈祖戢兵为龌龊,曰:“安陆所丧才数千兵,为之辍食咨嗟者旬日,此田舍翁识量耳,安足与成大事!岂如今上暴师数万于外,而击球宴乐无异平日,真英主也!”延己与其党谈论,常以天下为己任,更相唱和。翰林学士常梦锡屡言延己等浮诞,不可信,唐主不听。梦锡曰:“奸言似忠,陛下不悟,国必亡矣!”及臣服于周,延己之党相与言,有谓周为大朝者,梦锡大笑曰:“诸公常欲致君尧、舜,何意今日自为小朝邪!”众默然。自唐主内附,帝止因其使者赐书,未尝遣使至其国。己酉,始命太仆卿冯延鲁、卫尉少卿钟谟使于唐,赐以御衣、玉带等及犒军帛十万,并今年《钦天历》。刘承遇之还自金陵也,唐主使陈觉白帝,以江南无卤田,愿得海陵盐监南属以赡军。帝曰:“海陵在江北,难以交居,当别有处分。”至是,诏岁支盐三十万斛以给江南,所俘获江南士卒,稍稍归之。六月,壬子,昭义节度使李筠奏击北汉石会关,拔其六寨。乙卯,晋州奏都监李谦溥击北汉,破孝义。高保融遣使劝蜀主称籓于周,蜀主报以前岁遣胡立致书于周而不答。秋,七月,丙戌,初行《大周刑统》。帝欲均田租,丁亥,以元稹《均田图》遍赐诸道。闰月,唐清源节度使兼中书令留从效遣牙将蔡仲赟衣商人服,以绢表置革带中,间道来称籓。唐江西元帅晋王景遂之赴洪州也,以时方用兵,启求大臣以自副,唐主以枢密副使、工部侍郎李征古为镇南节度副使。征古傲很专恣,景遂虽宽厚,久而不能堪,常欲斩征古,自拘于有司,左右谏而止,景遂忽忽不乐。太子弘冀在东宫多不法,唐主怒,尝以球杖击之曰:“吾当复召景遂。”昭庆宫使袁从范从景遂为洪州都押牙,或谮从范之子于景遂,景遂欲杀之,从范由是怨望。弘冀闻之,密遣从范毒之。八月,庚辰,景遂击球渴甚,从范进浆,景遂饮之而卒。未殡,体已溃。唐主不之知,赠皇太弟,谥曰文成。辛巳,南汉中宗殂,长子卫王继兴即帝位,更名鋹,改元大宝。鋹年十六,国事皆决于宦官玉清宫使龚澄枢及女侍中卢琼仙等,台省官备位而已。甲申,唐始置进奏院于大梁。壬辰,命西上阁门使灵寿曹彬使于吴越,赐吴越王弘亻叔骑军钢甲二百,步军甲五千及他兵器。彬事毕亟返,不受馈遗,吴越人以轻舟追与之,至于数四,彬曰:“吾终不受,是窃名也。尽籍其数,归而献之。帝曰:“曏之奉使者,乞丐无厌,使四方轻朝命,卿能如是,甚善。然彼以遗卿,卿自取之。”彬始拜受,悉以散于亲识,家无留者。辛丑,冯延鲁、钟谟来自唐,唐主手表谢恩,其略曰:“天地之恩厚矣,父母之恩深矣,子不谢父,人何报天!惟有赤心,可酬大造。“又乞比籓方,赐诏书。又称:“有情事令钟谟上奏,乞令早还。”唐主复令谟白帝,欲传位太子。九月,丁巳,以延鲁为刑部侍郎、谟为给事中。己未,先遣谟还,赐书谕以“未可传位”之意。唐主复遣吏部尚书、知枢密院殷崇义来贺天清节。帝谋伐蜀,冬,十月,己卯,以户部侍郎高防为西南面水陆制置使,右赞善大夫李玉为判官。甲午,帝归冯延鲁及左监门卫上将军许文稹、右千牛卫上将军边镐、卫尉卿周廷构于唐。唐主以文稹等皆败军之俘,弃不复用。高保融再遗蜀主书,劝称臣于周,蜀主集将相议之,李昊曰:“从之则君父之辱,违之则周师必至,诸将能拒周乎?”诸将皆曰:“以陛下圣明,江山险固,岂可望风屈服!秣马厉兵,正为今日。臣等请以死卫社稷!”丁酉,蜀主命昊草书,极言拒绝之。诏左散骑常侍须城艾颍等三十四人分行诸州,均定田租。庚子,诏诸州并乡村,率以百户为团,团置耆长三人。帝留心农事,刻木为耕夫、蚕妇,置之殿庭。命武胜节度使宋延渥以水军巡江。高保融奏,闻王师将伐蜀,请以水军趣三峡,诏褒之。十一月,庚戌,敕窦俨编集《大周通礼》、《大周正乐》。辛亥,南汉葬文武光明孝皇帝于昭陵,庙号中宗。乙丑,唐主复遣礼部侍郎钟谟入见。李玉至长安,或言“蜀归安镇在长安南三百馀里,可袭取也。”玉信之,牒永兴节度使王彦超,索兵二百,彦超以为归安道阻隘难取,玉曰:“吾自奉密旨。”彦超不得已与之。玉将以往,十二月,蜀归安镇遏使李承勋据险邀之,斩玉,其众皆没。乙酉,蜀主以右卫圣步军都指使赵崇韬为北面招讨使,丙戌,以奉銮肃卫都指挥使、武信节度使兼中书令孟贻业为昭武、文州都招讨使,左卫圣马军都指挥使赵思进为东面招讨使,山南西道节度使韩保贞为北面都招讨使,将兵六万,分屯要害以备周。丙戌,诏凡诸色课户及俸户并勒归州县,其幕职、州县官自今并支俸钱及米麦。初,唐太傅兼中书令楚公宋齐丘多树朋党,欲以专固朝权,躁进之士争附之,推奖以为国之元老。枢密使陈觉、副使李征古恃齐丘之势,尤骄慢。及许文稹等败于紫金山,觉与齐丘、景达自濠州遁归,国人忷惧。唐主尝叹曰:“吾国家一朝至此!”因泣下。征古曰:“陛下当治兵以扞敌,涕泣何为!岂饮酒过量邪,将乳母不至邪?”唐主色变,而征古举止自若。会司天奏:“天文有变,人主宜避位禳灾。”唐主乃曰:“祸难方殷,吾欲释去万机,栖心冲寂,谁可以托国者?”征古曰:“宋公,造国手也,陛下如厌万机,何不举国授之!”觉曰:“陛下深居禁中,国事皆委宋公,先行后闻,臣等时入侍,谈释、老而已。”唐主心愠,即命中书舍人豫章陈乔草诏行之。乔惶恐请见,曰:“陛下一署此诏,臣不复得见矣!”因极言其不可。唐主笑曰:“尔亦知其非邪?”乃止。由是因晋王出镇,以征古为之副,觉自周还,亦罢近职。钟谟素与李德明善,以德明之死怨齐丘。及奉使归唐,言于唐主曰:“齐丘乘国之危,遽谋篡窃,陈觉、李征古为之羽翼,理不可容。”陈觉之自周还,矫以帝命谓唐主曰:“闻江南连岁拒命,皆宰相严续之谋,当为我斩之。”唐主知觉素与续有隙,固未之信。钟谟主覆之于周。唐主乃因谟复命,上言:“久拒王师,皆臣愚迷,非续之罪。”帝闻之,大惊曰:“审如此,则续乃忠臣,朕为天下主,岂教人杀忠臣乎!”谟还,以白唐主。唐主欲诛齐丘等,复遣谟入禀于帝。帝以异国之臣,无所可否。己亥,唐主命知枢密院殷崇义草诏暴齐丘、觉、征古罪恶,听齐丘归九华山旧隐,官爵悉如故;觉责授国子博士,宣州安置;征古削夺官爵,赐自尽;党与皆不问。遣使告于周。丙午,蜀以峡路巡检制置使高彦俦为招讨使。平卢节度使、太师、中书令陈王安审琦仆夫安友进与其嬖妾通,妾恐事泄,与友进谋杀审琦,友进不可,妾曰:“不然,我当反告汝。”友进惧而从之。世宗睿武孝文皇帝下显德六年(己未,公元九五九年)春,正月,癸丑,审琦醉熟寝,妾取审琦所枕剑授友进而杀之,仍尽杀侍婢在帐下者以灭口。后数日,其子守忠始知之,执友进等剐之。初,有司将立正仗,宿设乐县于殿庭,帝观之,见钟磬有设而不击者,问乐工,皆不能对。乃命窦俨讨论古今,考正雅乐。王朴素音律,帝以乐事询之,朴上疏,以为:“礼以检形,乐以治心;形顺于外,心和于内,然而天下不治者未之有也。是以礼乐修于上,而万国化于下,圣人之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用此道也。夫乐生于人心而声成于物,物声既成,复能感人之心。昔者黄帝吹九寸之管,得黄钟正声,半之为清声,倍之为缓声,三分损益之以生十二律。十二律旋相为宫以生七调,为一均。凡十二均,八十四调而大备。遭秦灭学,历代治乐者罕能用之。唐太宗之世,祖孝孙、张文收考正大乐,备八十四调。安、史之乱,器与工什亡八九;至于黄巢,荡尽无遗。时有太常博士殷盈孙,按《考工记》,铸镈钟十二,编钟二百四十。处士萧承训校定石磬,今之在县者是也。虽有钟磬之状,殊无相应之和,其镈钟不问音律,但循环而击,编钟、编磬徒悬而已。丝、竹、匏、土仅有七声,名为黄钟之宫,其存者九曲。考之三曲协律,六曲参涉诸调。盖乐之废缺,无甚于今。“陛下武功既著,垂意礼乐,以臣尝学律吕,宣示古今乐录,命臣讨论。臣谨如古法,以秬黍定尺,长九寸径三分为黄钟之管,与今黄钟之声相应,因而推之,得十二律。以为众管互吹,用声不便,乃作律准,十有三弦,其长九尺,皆应黄钟之声,以次设柱,为十一律,及黄钟清声,旋用七律以为一均。为均之主者,宫也,征、商、羽、角、变宫、变征次焉。发其均主之声,归于本音之律,迭应不乱,乃成其调,凡八十一调。此法久绝,出臣独见,乞集百官校其得失。”诏从之,百官皆以为然,乃行之。唐宋齐丘至九华山,唐主命锁其第,穴墙给饮食。齐丘叹曰:“吾昔献谋幽让皇帝族于泰州,宜其及此!”乃缢而死。谥曰丑缪。初,翰林学士常梦锡知宣政院,参预机政,深疾齐丘之党,数言于唐主曰:“不去此属,国必危亡。”与冯延己、魏岑之徒日有争论。久之,罢宣政院,梦锡郁郁不得志,不复预事,日纵酒成疾而卒。及齐丘死,唐主曰:“常梦锡平生欲杀齐丘,恨不使见之!”赠梦锡左仆射。二月,丙子朔,命王朴如河阴按行河堤,立斗门于汴口。壬午,命侍卫都指挥使韩通、宣徽南院使吴廷祚,发徐、宿、宋、单等州丁夫数万浚汴水。甲申,命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自大梁城东导汴水入于蔡水,以通陈、颍之漕,命步军都指挥使袁彦浚五丈渠东过曹、济、梁山泊,以通青、郓之漕,发畿内及滑、亳丁夫数千以供其役。丁亥,开封府奏田税旧一十万二千馀顷,今按行得羡田四万二千馀顷,敕减三万八千顷。诸州行田使还,所奏羡田,减之仿此。淮南饥,上命以米贷之。或曰:“民贫,恐不能偿。”上曰:“民吾子也,安有子倒悬而父不为之解哉!安在责其必偿也!”庚申,枢密使王朴卒。上临其丧,以玉钺卓地,恸哭数四,不能自止。朴性刚而锐敏,智略过人,上以是惜之。甲子,诏以北鄙未复,将幸沧州,命义武节度使孙行友扞西山路,以宣徽南院使吴廷祚权东京留守、判开封府事,三司使张美权大内都部署。丁卯,命侍卫亲军都虞侯韩通等将水陆军先发。甲戌,上发大梁。夏,四月,庚寅,韩通奏自沧州治水道入契丹境,栅于乾宁军南,补坏防,开游口三十六,遂通瀛、莫。辛卯,上至沧州,即日帅步骑数万发沧州,直趋契丹之境。河北州县非车驾所过,民间皆不之知。壬辰,上至乾宁军,契丹宁州刺史王洪举城降。乙未,大治水军,分命诸将水陆俱下,以韩通为陆路都部署,太祖皇帝为水路都部署。丁酉,上御龙舟沿流而北,舳舻相连数十里。己亥,至独流口,溯流而西。辛丑,至益津关,契丹守将终廷晖以城降。自是以西,水路渐隘,不能胜巨舰,乃舍之。壬寅,上登陆而西,宿于野次,侍卫之士不及一旅,从官皆恐惧。胡骑连群出其左右,不敢逼。癸卯,太祖皇帝先至瓦桥关,契丹守将姚内斌举城降,上入瓦桥关。内斌,平州人也。甲辰,契丹莫州刺史刘楚信举城降。正月,乙巳朔,侍卫亲军都挥使、天平节度使李重进等始引兵继至,契丹瀛州刺史高彦晖举城降。彦晖,蓟州人也。于是关南悉平。丙午,宴诸将于行宫,议取幽州。诸将以为:“陛下离京四十二日,兵不血刃,取燕南之地,此不世之功也,今虏骑皆聚幽州之北,未宜深入。”上不悦。是日,趣先锋都指挥使刘重进先发,据固安。上自至安阳水,命作桥,会日暮,还宿瓦桥,是日,上不豫而止。契丹主遣使者日驰七百里诣晋阳,命北汉主发兵挠周边,闻上南归,乃罢兵。戊申,孙行友奏拔易州,擒契丹刺史李在钦,献之,斩于军市。己酉,以瓦桥关为雄州,割容城、归义二县隶之。以益津关为霸州,割文安、大城二县隶之。发滨、棣丁夫数千城霸州,命韩通董其役。庚戌,命李重进将兵出土门,击北汉。辛亥,以侍卫马步都指挥使韩令坤为霸州都部署,义成节度留后陈思让为雄州都部署,各将部兵以戍之。壬子,上自雄州南还。己巳,李重进奏败北汉兵于北井,斩首二千馀级。甲戌,帝至大梁。六月,乙亥朔,昭义节度使李筠奏击北汉,拔辽州,获其刺史张丕。丙子,郑州奏河决原武,命宣徽南院使吴延祚发近县二万馀夫塞之。唐清源节度使留从效遣使入贡,请置进奏院于京师,直隶中朝。戊寅,诏报以“江南近服,方务绥怀,卿久奉金陵,未可改图。若置邸上都,与彼抗衡,受而有之,罪在于朕。卿远修职贡,足表忠勤,勉事旧君,且宜如故。如此,则于卿笃始终之义,于朕尽柔远之宜,惟乃通方,谅达予意,”唐主遣其子纪公从善与钟谟俱入负,上问谟曰:“江南亦治兵,修守备乎?”对曰:“既臣事大国,不敢复尔。”上曰:“不然,曏时则为仇敌,今日则为一家,吾与汝国大义已定,保无它虞。然人生难期,至于后世,则事不可知。归语汝主:可及吾时完城郭,缮甲兵,据守要害,为子孙计。”谟归,以告唐主。唐主乃城金陵,凡诸州城之不完者葺之,戍兵少者益之。臣光曰:或问臣:五代帝王,唐庄宗、周世宗皆称英武,二主孰贤?臣应之曰:夫天子所以统治万国,讨其不服,抚其微弱,行其号令,壹其法度,敦明信义,以兼爱兆民者也。庄宗既灭梁,海内震动,湖南马氏遣子希范入贡,庄宗曰:“比闻马氏之业,终为高郁所夺。今有儿如此,郁岂能得之哉?”郁,马氏之良佐也。希范兄希声闻庄宗言,卒矫其父命而杀之,此乃市道商贾之所为,岂帝王之体哉!盖庄宗善战者也,故能以弱晋胜强梁,既得之,曾不数年,外内离叛,置身无所。诚由知用兵之术,不知为天下之道故也。世宗以信令御群臣,以正义责诸国,王环以不降受赏,刘仁赡以坚守蒙褒,严续以尽忠获存,蜀兵以反覆就诛,冯道以失节被弃,张美以私恩见疏。江南未服,则亲犯矢石,期于必克,既服,则爱之如子,推诚尽言,为之远虑。其宏规大度,岂得与庄宗同日语哉!《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又曰:“大邦畏其力,小邦怀其德。”世宗近之矣!辛巳,建雄节度使杨廷璋奏出北汉,降堡寨一十三。癸未,立皇后符氏,宣懿皇后之女弟也。立皇子宗训为梁王,领左卫上将军,宗让为燕王,领左骁卫上将军。上欲相枢密使魏仁浦,议者以仁浦不由科第,不可为相。上曰:“自古用文武才略为辅佐,岂尽由科第邪!”己丑,加王溥门下侍郎,与范质皆参知枢密院事。以仁浦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枢密使如故。仁浦虽处权要而能谦谨,上性严急,近职有忤旨者,仁浦多引罪归己以救之,所全活什七八。故虽起刀笔吏,致位宰相,时人不以为忝。又以宣徽南院使吴延祚为左骁卫上将军,充枢密使。加归德节度使、侍卫亲军都虞候韩通、镇宁节度使兼殿前都点检张永德并同平章事,仍以通充侍卫亲军副都指挥使;以太祖皇帝兼殿前都点检。上尝问大臣可为相者于兵部尚书张昭,昭荐李涛。上愕然曰:“涛轻薄无大臣体,朕问相而卿首荐之,何也?”对曰:“陛下所责者细行也,臣所举者大节也。昔晋高祖之世,张彦泽虐杀不辜,涛累疏请诛之,以为不杀必为国患;汉隐帝之世,涛亦上疏请解先帝兵权。夫国家安危未形而能见之,此真宰相器也,臣是以荐之。”上曰:“卿言甚善且至公,然如涛者,终不可置之中书。”涛喜诙谐,不修边幅,与弟澣俱以文学著名,虽甚友爱,而多谑浪,无长幼体,上以是薄之。上以翰林学士单父王著幕府旧僚,屡欲相之,以其嗜酒无检而罢。癸巳,大渐,召范质等入受顾命。上曰:“王著籓邸故人,朕若不起,当相之。”质等出,相谓曰:“著终日游醉乡,岂堪为相!慎毋泄此言。”是日,上殂。上在籓,多务韬晦,及即位,破高平之寇,人始服其英武。其御军,号令严明,人莫敢犯,攻城对敌,矢石落其左右,人皆失色,而上略不动容。应机决策,出人意表。又勤于为治,百司簿籍,过目无所忘。发奸擿伏,聪察如神。闲暇则召儒者读前史,商榷大义。性不好丝竹珍玩之物,常言太祖养成王峻、王殷之恶,致君臣之分不终,故群臣有过则面质责之,服则赦之,有功则厚赏之。文武参用,各尽其能,人无不畏其明而怀其惠,故能破敌广地,所向无前。然用法太严,群臣职事小有不举,往往置之极刑,虽素有才干声名,无所开宥,寻亦悔之,末年浸宽。登遐之日,远迩哀慕焉。甲午,宣遗诏,命梁王宗训即皇帝位,生七年矣。秋,七月,壬戌,以侍卫亲军都指挥使李重进领淮南节度使,副都指挥使韩通领天平节度使,太祖皇帝领归德节度使。以山南东道节度使、同平章事向拱为西京留守。庚申,加拱兼侍中。拱,即向训也,避恭帝名改焉。丙寅,大赦。唐主以金陵去周境才隔一水,洪州险固居上游,集群臣议徙都之。群臣多不欲徙,惟枢密副使、给事中唐镐劝之,乃命经营豫章为都城之制。唐自淮上用兵及割江北,臣事于周,岁时贡献,府藏空竭,钱益少,物价腾贵。礼部侍郎钟谟请铸大钱,一当五十。中书舍人韩熙载请铸铁钱。唐主始皆不从,谟陈请不已,乃从之。是月,始铸当十大钱,文曰“永通泉货”,又铸当二钱,文曰“唐国通宝”,与开元钱并行。八月,戊子,蜀主以李昊领武信节度使,右补阙李起上言:“故事,宰相无领方镇者。”蜀主曰:“昊家多冗费,以厚禄优之耳。”起,邛州人,性婞直,李昊尝语之曰:“以子之才,苟能慎默,当为翰林学士。”起曰:“俟无舌,乃不言耳。”庚寅,立皇弟宗让为曹王,更名熙让;熙谨为纪王,熙诲为蕲王。九月,丙午,唐太子弘冀卒,有司引浙西之功,谥曰武宣。句容尉全椒张洎上言:“太子之德,主于孝敬,今谥以武功,非所以防微而慎德也。”乃更谥曰文献,擢洎为上元尉。唐礼部侍郎、知尚书省事钟谟数奉使入周,传世宗命于唐主,世宗及唐主皆厚待之,恃此骄横于其国,三省之事皆预焉。文献太子总朝政,谟求兼东宫官不得,乃荐其所善阎式为司议郎,掌百司关启。李德明之死也,唐镐预其谋,谟闻镐受赇,尝面诘之,镐甚惧。谟与天威都虞候张峦善,数于弘第屏人语至夜分,镐谮诸唐主曰:“谟与峦气类不同,而过相亲狎,谟屡使上国,峦北人,恐其有异谋。”又言:“永通大钱民多盗铸,犯法者众。”及文献太子卒,唐主欲方其母弟郑王从嘉,谟尝与纪公从善同奉使于周,相厚善,言于唐主曰:“从嘉德轻志懦,又酷信释氏,非人主才。从善果敢凝重,宜为嗣。”唐主由是怒。寻徙从嘉为吴王、尚书令、知政事,居东宫。冬,十月,谟请令张峦以所部兵巡徼都城。唐主乃下诏暴谟侵官之罪,贬国子司业,流饶州,贬张峦为宣州副使,未几,皆杀之。废永通钱。十一月,壬寅朔,葬睿武孝文皇帝于庆陵,庙号世宗。南汉主以中书舍人钟允章,籓府旧僚,擢为尚书右丞、参政事,甚委任之。允章请诛乱法者数人以正纲纪,南汉主不能从,宦官闻而恶之。南汉主将祀圜丘,前三日,允章帅礼官登坛,四顾指挥设神位,内侍监许彦真望之曰:“此谋反也!”即带剑登坛,允章叱之。彦真驰入宫,告允章欲于郊祀日作乱。南汉主曰:“朕待允章厚,岂有此邪!”玉清宫使龚澄枢、内侍监李托等共证之,以彦真言为然,乃收允章,系含章楼下,命宦者与礼部尚书薛用丕杂治之。用丕素与允章善,告以必不免,允章执用丕手泣曰:“老夫今日犹机上肉耳,分为仇人所烹。但恨邕、昌幼,不知吾冤,及其长也,公为我语之。”彦真闻之,骂曰:“反贼欲使其子报仇邪!”复白南汉主曰:“允章与二子共登坛,潜有所祷。”俱斩之。自是宦官益横。李托,封州人也,辛亥,南汉主祀圜丘,大赦。未几,以龚澄枢为左龙虎观军容使、内太师,军国之事皆取决焉。凡群臣有才能及进士状头或僧道可与谈者,皆先下蚕室,然后得进,亦有自宫以求进者,亦有免死而宫者,由是宦者近二万人。贵显用事之人,大抵皆宦者也,谓士人为门外人,不得预事,卒以此亡国。唐更命洪州曰南昌府,建南都,以武清节度使何敬洙为南都留守,以兵部尚书陈继善为南昌尹。周人之攻秦、凤也、蜀中忷惧。都官郎中徐及甫自负才略,仕不得志,阴结党与,谋奉前蜀高祖之孙少府少监王令仪为主以作乱,会周兵退而止。至是,其党有告者,收捕之,及甫自杀。十二月,甲午,赐令仪死。端明殿学士、兵部侍郎窦仪使于唐,天雨雪,唐主欲受诏于庑下。仪曰:“使者奉诏而来,不敢失旧礼。若雪沾服,请俟它日。”唐主乃拜诏于庭。契丹主遣其舅使于唐,泰州团练使荆罕儒募刺客使杀之。唐人夜宴契丹使者于清风驿,酒酣,起更衣。久不返,视之,失其首矣。自是契丹与唐绝。罕儒,冀州人也。臣光言:先奉敕编集历代君臣事迹,又奉圣旨赐名《资治通鉴》,今已了毕者。伏念臣性识愚鲁,学术荒疏,凡百事为,皆出人下。独于前史,粗尝尽心,自幼至老,嗜之不厌。每患迁、固以来,文字繁多,自布衣之士,读之不遍,况于人主,日有万机,何暇周览!臣常不自揆,欲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关国家兴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私家力薄,无由可成。伏遇英宗皇帝,资睿智之性,敷文明之治,思历览古事,用恢张大猷,爱诏下臣,俾之编集。臣夙昔所愿,一朝获伸,踊跃奉承,惟惧不称。先帝仍命自选辟官属,于崇文院置局,许借龙图、天章阁、三馆、秘阁书籍,赐以御府笔墨缯帛及御前钱以供果饵,以内臣为承受,眷遇之荣,近臣莫及。不幸书未进御,先帝违弃群臣。陛下绍膺大统,钦承先志,宠以冠序,锡之嘉名,每开经筵,常令进读。臣虽顽愚,荷两朝知待如此其厚,陨身丧元,未足报塞,苟智力所及,岂敢有遗!会差知永兴军,以衰疾不任治剧,乞就冗官。陛下俯从所欲,曲赐容养,差判西京留司御史台及提举嵩山崇福宫,前后六任,仍听以书局自随,给之禄秩,不责职业。臣既无他事,得以研精极虑,穷竭所有,日力不足,继之以夜。遍阅旧史,旁采小说,简牍盈积,浩如烟海,抉擿幽隐,校计豪厘。上起战国,下终五代,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修成二百九十四卷。又略举事目,年经国纬,以备检寻,为目录三十卷。又参考群书,评其同异,俾归一涂,为《考异》三十卷。合三百五十四卷。自治平开局,迨今始成,岁月淹久,其间抵牾,不敢自保,罪负之重,固无所逃。臣光诚惶诚惧,顿首顿首。重念臣违离阙庭,十有五年,虽身处于外,区区之心,朝夕寤寐,何尝不在陛下之左右!顾以驽蹇,无施而可,是以专事铅椠,用酬大恩,庶竭涓尘,少裨海岳。臣今赅骨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目前所为,旋踵遗忘。臣之精力,尽于此书。伏望陛下宽其妄作之诛,察其愿忠之意,以清闲之燕,时赐有览,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矜恶,取得舍非,足以懋稽古之盛德,跻无前之至治。俾四海群生,咸蒙其福,则臣虽委骨九泉,志愿永毕矣!谨奉表陈进以闻。臣光诚惶诚惧,顿首顿首,谨言。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不知其一作:不知乎)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有不见者一作:有不得见者)
秦爱纷奢。推荐。爱诗词网。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不知其一作:不知乎)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有不见者一作:有不得见者)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阿房宫赋唐朝杜牧
中秋月 苏轼。推荐。爱诗词网。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1]无声转玉盘[2]。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注释】[1]银汉:天河。[2]玉盘:指月。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译文】黄昏时的彩云完全消散,万里晴空充满了清寒。白茫茫的天河寂静无声,冉冉东升的明月像一轮玉盘。好景不长,难聚易散,这一辈子少有这样的夜晚。纵使明年今夜也有这样的明月,你我也不知在什么地方观看!【解析】熙宁九年(1076)十二月苏轼由密州改知河中府,未到任又改知徐州。多年未见面的苏轼兄弟相聚于京郊。第二年四月苏辙送苏轼赴徐州,在徐州又同住百余日。过了中秋节,苏辙因赴南京签判任,才不得不离去。苏轼晚年贬官岭南途中回忆说:“余十八年前中秋夜与子由观月彭城(即徐州),作这首诗。”(《书彭城观月诗》)可见这也是一首与苏辙伤别的诗。前两句写中秋月,写出了彩云消逝,清凉寂静,圆月如玉的中秋美景;后两句抒怀,感叹好景不长,聚散无定,具有浓厚的感伤色彩,但也富有哲理,耐人玩味。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出自哪里,《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什么意思,《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原文出处,《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赏析。
怀旧空吟。推荐。爱诗词网。《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出自哪里,《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什么意思,《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原文出处,《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赏析。【出处】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鉴赏】唐宝历二年(公元八二六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被征还京,在扬州遇着白居易。白有七律一首赠刘,本篇就是答赠之作。原诗中有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一带,是刘禹锡贬官的朗州、夔州等地。刘在这一带逗留了二十二年多。闻笛赋:晋人向秀路过亡友嵇康、吕安旧居,听见邻人吹笛,闻声悲叹,因而写了篇思旧赋。“怀旧空吟闻笛赋”是在感叹朋友中有的已经去世了烂柯人:指王质。相传晋人王质入山打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他看棋看到局终,手里的斧头柄(柯)已朽烂了。下山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去了一百年,当年的人都已死尽。作者以王质自喻,慨叹贬官之久,回乡可能乡人都不认识了。刘禹锡因赞助王叔文政治革新失败,长期被贬官到南方。诗的上半首反映了他对“二十三年弃置身”的感慨凄凉情绪,但他对事物变化的认识,很有乐观精神,仍能说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样毫不气馁的话,勇敢振作起精神去迎接新的生活。【原诗】见“沉舟侧畔千帆过”
莫言下岭便无难。推荐。爱诗词网。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错喜欢一作:空喜欢)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政入一作:正入;围子一作:圈子;放出一作:放过)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宋朝杨万里
未必素娥无怅恨。推荐。爱诗词网。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解释:月宫中的嫦娥现在也未尝不感遗憾吧,陪伴她的,毕竟只有那清冷的月宫和孤寂桂树。中秋月宋朝晏殊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魏延传。推荐。爱诗词网。魏延传魏延传【题解】魏延(?—234),字文长,荆州义阳郡(今河南桐柏)人,蜀汉中后期重要将领,作战英勇,屡立战功,深得刘备信任。曾向诸葛亮提出突袭长安之子午谷之计,不被采纳,因而认为自己的才能无法发挥,于是心怀不满。又与长史杨仪不和,诸葛亮死后,两人矛盾激化,退军途中烧绝栈道,魏延欲反攻杨仪,其部属不听令,因与其子数人逃归南郑,途中被马岱斩杀,后被杨仪诛灭三族。【原文】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也。以部曲随先主入蜀,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先主大会群臣,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先主称善,众咸壮其言。先主践尊号,进拜镇北将军。建兴元年,封都亭侯。五年,诸葛亮驻汉中,更以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延战于阳谿,延大破淮等,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唯杨仪不假借[1]延,延以为至忿,有如水火。十二年,亮出北谷口,延为前锋。出亮营十里,延梦头上生角,以问占梦赵直,直诈延曰:“夫麒麟有角而不用,此不战而贼欲自破之象也。”退而告人曰:“角之为字,刀下用也。头上用刀,其凶甚矣。”【注释】[1]假借:不宽容,不让步。【译文】魏延,字文长,义阳人。他率领私人武装跟随刘备入蜀,屡立战功,被任命为牙门将军。刘备自立为汉中王,迁治所至成都,需要一位重要将领镇守汉川,大家都议论一定是张飞,张飞也心想必定是他自己。先主刘备却提拔魏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全军无人不感到惊讶。刘备大宴群臣,问魏延道:“现在对你委以重任,你作何打算?”魏延回答说:“若曹操带领天下兵马前来,请让我为大王您去抗击他。如果是其他将领带领十万人马前来,请让我为大王您把他们消灭掉。”刘备闻言叫好,众人也都觉得他出言豪壮。刘备称帝后,又升魏延为镇北将军。建兴元年(223),魏延被封为都亭侯。建兴五年(227),诸葛亮驻军汉中,更以魏延为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建兴八年(230),又派遣魏延率军西进羌中,魏国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与魏延大战于阳谿,魏延大败郭淮等,由是被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晋封为南郑侯。魏延每次随诸葛亮出兵,都想请求单独率领一万人马,与诸葛亮分兵两路进发而会师潼关,像从前韩信所为,诸葛亮总是制止不允。魏延常以为诸葛亮胆小,叹恨自己的才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魏延既善于养兵,又勇猛过人,加上性格矜持高傲,当时大家都对他敬而远之。唯有杨仪对他不宽容不让步,魏延对此十分仇恨,两人关系如同水火。建兴十二年(234),诸葛亮出兵北谷口,以魏延为先锋。他距诸葛亮营地十里扎寨,晚上梦见自己头上生角,于是他问善占梦的赵直,赵直骗他说:“麟麒有角但它不用角,这是不战敌人自破的征兆。”退下后赵直对别人说:“‘角’这个字,刀下加用。头上用刀,这是很可怕的凶象!”【原文】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亮适卒,秘不发丧,仪令祎往揣延意指。延曰:“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因与祎共作行留部分,令祎手书与己连名,告下诸将。祎绐延曰:“当为君还解杨长史,长史文吏,稀更军事,必不违命也。”祎出门驰马而去,延寻悔,追之已不及矣。延遣人觇仪等,遂使欲案亮成规,诸营相次引军还。延大怒,搀仪未发,率所领径先南归,所过烧绝阁道。延、仪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2]交至。后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疑延。仪等槎[3]山通道,昼夜兼行,亦继延后。延先至,据南谷口,遣兵逆击仪等,仪等令何平在前御延。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辈何敢乃尔!”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于仪,仪起自踏之,曰:“庸奴!复能作恶不?”遂夷延三族。初,蒋琬率宿卫诸营赴难北行,行数十里,延死问至,乃旋。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平日诸将素不同,冀时论必当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注释】[2]羽檄(xí):插着羽毛的文书。[3]槎(chá):用刀斧砍。【译文】当年秋,诸葛亮病重,便秘密地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讨论筹划他死后退军的安排,让魏延断后,姜维次之。若魏延不服从军令,便弃他不顾,军队照常行动。诸葛亮病逝后,秘不发丧,杨仪令费祎前去探听魏延的口气。魏延说:“丞相虽然死了,我还在嘛,府中的亲属和官员可发丧还葬,我自然应当率领各军去进击敌人,怎么可以因为死了一个人而耽搁国家大事呢?再说我魏延是何等人,岂能受杨仪的指派,作断后的将军!”故此要同费祎一起作出留下的行动安排,要求费祎写出文告并由他们共同署名,告诉手下各位将领。费祎骗他说:“我应该回去把您的意见跟杨长史说明,长史是文官,不懂军事,一定不会反对您的意见。”费祎一出魏延营门就飞马而去,魏延随即就后悔了,追他又来不及。魏延派人去观察杨仪等的动静,才知道他们全都准备按照诸葛亮生前安排好的计划,各营依次引兵撤退。魏延得到消息十分震怒,趁杨仪尚未发令撤军,自己率先带领手下的部队直接南归,烧毁所过地方所有的栈道。魏延、杨仪各自上表控告对方叛变,一日之内,文书都传递到朝廷。刘禅就此事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蒋、董二人都保证杨仪而怀疑魏延。杨仪等劈山开道,昼夜兼行,随魏延之后到达。魏延先到后,占据南谷口,派兵阻击杨仪等,杨仪等命何平在前抵御魏延。何平斥责魏延先行撤退的行动说:“丞相归天,尸骨未寒,你们这些人竟敢如此行动!”魏延的兵士知道魏延理短,便不听他的指挥,部队全都散去。魏延只是与他的儿子等几个人逃往汉中。杨仪派马岱追杀魏延,马岱砍下魏延的脑袋交给杨仪,杨仪起身用脚踏踩魏延的头说:“庸奴!还能干坏事吗?”于是诛杀魏延三族。开始,蒋琬正率领宿卫各营扶丧北行,行程数十里,魏延被杀的消息传来,他又返回。起初魏延不北往投降魏国而南往返蜀,其本意只是为了杀掉杨仪等。平日诸位将领一向不和睦,当时时论也认为,一定由魏延接替诸葛亮。魏延也自视为此而已,并非想背叛蜀国。
战国策齐策四。推荐。爱诗词网。《先秦散文·战国策·颤斶说齐宣王贵士(齐策四)》原文鉴赏齐宣王见颜斶曰①:“斶前②!”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悦。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③,王前为趋士④。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⑤,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⑥!’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宣王默然不悦。【注释】①颜斶(chu,音触):齐国隐士。②前:进。③慕势:趋炎附势。④趋士:接近士人。趋:急走。⑤柳下季:即柳下惠,姓展名禽,字季,谥惠,食采邑于柳下。垄:墓。樵采,打柴。⑥镒:古衡名,一镒二十两。【今译】齐宣王接见颜斶时,说道:“颜斶,过来!”颜斶也说:“大王,过来!”齐宣王听了很不高兴。左右官员都道:“大王是君主,你颜斶是臣子。大王说‘颜斶,过来’,你颜斶也说‘大王,过来’,这能行吗?”颜斶答道:“我颜斶过去是趋炎附势,而大王过来是礼贤下士。与其让我颜斶趋炎附势,还不如让大王礼贤下士的好。”齐宣王发火道:“是王尊贵?还是士尊贵?”颜斶答道:“士尊贵,王并不尊贵!”齐宣王道:“你有根据吗?”颜斶道:“有。从前秦国进攻齐国,下命令道:‘有谁敢到距柳下惠墓五十步以内的地方砍柴,格杀勿论!’还有一道命令道:‘有谁能砍下齐王的脑袋,封他为万户侯,赏金千镒!,由此看来,一个活着的王的脑袋,竟然连一个死了的士的坟墓都不如啊。”齐宣王无言以对,满脸不高兴。左右皆曰:“斶来!斶来!大王据千乘之地①,而建千石钟、万石簴②,天下之士,仁义皆来役处③;辩知并进④,莫不来语;东西南北,莫敢不服;求万物不备具⑤,而百姓无不亲附。今夫士之高者,乃称匹夫,徒步而处农亩;下者鄙野⑥,监门闾里⑦;士之贱也亦甚矣!”斶对曰:“不然。斶闻古大禹之时⑧,诸侯万国。何则?德厚之道得⑨,贵士之力也。故舜起农亩,出于野鄙,而为天子。及汤之时,诸侯三千。当今之世,南面称寡者乃二十四⑩。由此观之,非得失之策与(11)?稍稍诛灭(12),灭亡无族之时,欲为监门闾里,安可得而有乎哉?是故《易传》不云乎:‘居上位未得其实(13),以喜其为名者(14),必以骄奢为行(15)。据慢骄奢(16),则凶必从之。’是故无其实而喜其名者削(17),无德而望其福者约(18),无功而受其禄者辱(19),祸必握(20)。故曰;‘矜功不立(21),虚愿不至(22)。’此皆幸乐其名华(23),而无其实德者也。是以尧有九佐(24),舜有七友(25),禹有五丞(26),汤有三辅(27)。自古及今,而能虚成名于天下者,无有。是以君王无羞亟问(28),不愧下学(29)。是故成其道德而扬功名于后世者,尧、舜、禹、汤、周文王是也。故曰:‘无形者(30),形之君也(31);无端者(32),事之本也(33)。’夫上见其原(34),下通其流(35),至圣明学(36),何不吉之有哉(37)?《老子》曰:‘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称孤、寡、不谷,是其贱之本与(38)?’夫孤寡者,人之困贱下位也,而侯王以自谓,岂非下人而尊贵士与(39)?夫尧传舜,舜传禹,周成王任周公旦,而世世称曰明主。是以明乎士之贵也!”【注释】①千乘之地:犹千乘之国。千乘:千辆战车。②石:一石一百二十斤。钟:乐器。簴(ju,音巨):悬钟之架。③仁义:仁人义士。役处:听从使唤、安排。④辩知:辩士、智者。知,同智。⑤本句一本作“求万物无不备具”。⑥鄙:僻远之邑。野,郊外。⑦监门:守门者。闾里,二十五户称一闻或一里。闻里皆有巷,巷口有门,设一卒看守。⑧大禹之时:指禹会诸侯于深山之时。⑨德厚:注重仁义道德。⑩南面称寡者:即君王。南面,古以面南为尊位。二十四,此夸大言之,齐宣王时称王者仅九国。(11)得失之策:指贵士为称孤道寡的得策,轻士为诸侯削灭的失策。(12)稍稍:渐渐。诛灭:指诸侯受诛被灭事。(13)未得其实:不务实际。(14)喜其为名:只好虚名。(15)骄奢:骄傲奢侈。行:行为。(16)据慢:倨傲。据,同倨。(17)削:削地。(18)约:困穷。(19)辱:蒙受侮辱。(20)握:通渥。多。(21)矜功,好大喜功。立,建功立业。(22)愿:空想。至:达到目的。(23)华:一本无此学。(24)九佐:指舜、契、禹、后稷、夔、倕、伯夷、皋陶、益。(25)七友:指雄陶、方回、续牙、伯阳、东不訾、秦不虚、灵甫。(26)五丞:指益、稷、皋陶、垂、契。(27)三辅:指谊伯、仲伯、咎单。按上述九佐、七友、五丞、三辅诸人名,均系后人所记。(28)亟(qi,音气):屡。(29)下学:犹下问。(30)无形:未具形象。(31)君:主。(32)无端:未见端绪。(33)本:根本。(34)原:本源。(35)流:流变。(36)明学:懂得为学之道。(37)不吉:不祥之事。(38)是:此。(39)下人:居于人下。【今译】左右官员都说:“颜斶,过来!颜斶,过来!大王拥有千乘之国,并且修造了千石重的大钟,万石重的钟架。普天之下仁义的士人都前来听从使唤和安排,辩客才子没有不争先恐后地前来出谋划策的,东西南北,谁敢不服?大王想要什么是应有尽有,老百姓没有不俯首听命的,如今那些士人之中高一点儿的不过是平民,_一无所有地住在乡间农舍,低一点儿的则在荒郊僻野替人家看守里巷。士人真是太卑贱了!”颜斶回道:“不对!我听说古代大禹那时候,诸侯有万国之多。为什么呢?因为大禹所注重的仁义之道,由于尊重士人而得到了贯彻。所以出身乡间的舜,能从荒郊僻野而登上天子的宝座。到了商汤时代,诸侯有三千之多。如今这个时代,称孤道寡的才二十四个。由此看来,重视士人与否,不正是政策得失的关键吗?那些逐渐被诛杀消灭的诸侯,待到国破家亡的时候,即使想替人去看管里巷的大门,又哪里能办得到呢!因此,《易传》上不是说了吗:‘身居高位而不务实事,只喜欢空名的人,他的行为必定傲慢骄奢。如果傲慢骄奢,就会招来祸患。’所以不务实事而只好虚名的会地削国弱,不施仁德而奢望有福的会困乏窘迫,没有功勋而享受禄位的会自找屈辱,这样,祸患必然无穷。所以说:‘好大喜功,不能立业;专靠空想,难达目的。’这都是些喜好虚名、华而不实的人。所以尧有九位助手,舜有七位诤友,禹有五位丞相,汤有三位参谋,从古到今,没有能以不务实事而成名于天下的。所以君王不以经常请教别人为羞耻,不为向地位低的人学习而惭愧。所以修养成德高望重、闻名后世的,就是尧、舜、禹、汤、周文王这些人。因此说:‘无形,是有形的主宰;无端,是事物的根本。’上察事物的本源,下晓事物的流变,最圣明的人通晓于此,哪里会碰到不利呢!《老子》言道:‘即使尊贵,也定然以低贱为根本;即使崇高,也必然以卑下为基础。因而侯王自称孤、寡、不谷,就是以贱为本的缘故吧。’孤、寡,本来指地位很低的困穷卑贱之人,而侯王却用来称呼自己,这难道不是甘居人下、尊重士人吗?尧传位于舜,舜传位于禹,周成王委任周公旦,世世代代称他们为明主,因此,士人尊贵是显而易见的。”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①。及今闻君子之言,乃今闻细人之行霭。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③,食必太牢④,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⑤。”颜斯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也,然太璞不完⑥。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面,非不得尊遂也⑧,然而形神不全。斯愿得归,晚食以当肉⑨,安步以当车⑩,无罪以当贵(11),清静贞正以自虞(12)。制言者(13),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言要道以备矣(14),愿得赐归,安行而反臣之邑屋!”则再拜而辞去也。曰:“斶知足矣,归反璞(15),则终生不辱也。”【注释】①病:诟病。②细人:小人。指不明贵士之道者。③游:交往。④太牢:牛羊豕三牲具备,称太牢。⑤丽都:华美。⑥太璞:内蕴玉的石块。⑦推选:推举擢拔。禄,得到禄位。⑧尊遂:尊贵显达。⑨晚食:迟一点儿进餐。⑩安步:安闲地步行。(11)无罪:平安无事。(12)贞正:纯正。虞:同娱,乐。(13)制言者:命我言说的。制:控。(14)要道:重要的道理。备:完。(15)归反璞:反璞归真,指颜斶仍旧归家隐居。【今译】齐宣王道:“哎!君子怎么能任人欺侮啊!寡人是自讨没趣呀!如今听了您一番高论,才知道了小人的行径。希望您接受我为弟子。而且,如果颜先生和寡人交往,那么饮食必有三牲之肉,出门必有代步之车,您夫人子女个个会衣着鲜艳华丽。”颜斶辞谢道:“玉产于山中,如果一经匠人加工,便会凿破璞玉;宝贵倒还宝贵,然而失去了璞玉的原貌。士生于僻野荒郊,如果选拔上来,就会享有利禄;不是说他不能高贵显达,然而士人的外在风貌与内心世界会遭到破坏。希望大王让我回去,每日晚点儿吃饭,滋味正同吃肉一样;徐行慢步,足以当作乘车;平安度日,并不比权贵逊色多少。清静无为,纯正自守,乐在其中。命我讲话的,是您大王;尽忠直言的,是我颜斶。现在重要的意见,我都已陈述完毕,望您让我归去,安然走回自己的老家。”说罢,拜了两拜,告别而去。大家议论道:“颜斶为人知足,返璞归真,他一生都不会招致屈辱。”【集评】清·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笔之犀利,如刺客一寸之匕,所掷必中要害,血濡缕,即立死。”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起得唐突,收得超忽。后段‘形神不全’四字,说尽富贵利达人,良可悲也。战国士气,卑污极矣,得此可以一回狂澜。”清·张星徽《国策评林》:“贫贱者骄人耳,胸中有此句,故自毫气未除,然已非樊笼中物矣。”【总案】本文阐述了“士贵,王者不贵”的思想。它与孟子“民贵君轻”的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有异曲同工之妙。贵士,就是重视贤才,就是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这种思想不仅在战国时代有进步作用,而且在今天也有借鉴意义。文章着力刻画的颜斶是一个刚直不阿、洁身自好的士人形象。开篇通过颜与齐王的对峙突现了他不肯趋炎附势的性格:齐王命令颜斶“斶前”,他也针锋相对地回敬“王前”;齐王左右责备他不懂礼节,他振振有辞道:“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齐王忿然追问是王贵还是士贵,颜毫不含糊地回说“士贵”、“王者不贵”,并以秦攻齐时所下的两条命令论述士比王贵的观点,驳得齐王哑口无言。接下去颜引证古今贵士成名、轻士削败的事实,以及《易传》、《老子》论述贵贱高下的名言,批驳了王贵士贱的谬说,终于使齐王俯首而“愿请受为弟子”。颜的“尽忠直言”,并不是希冀干禄求名,而是为了伸张士贵的要道,因此,荣华富贵的诱惑无法改变他返璞归真的志向,最后,他辞别了齐王,仍旧回到乡间,去过他“清净贞正”的布衣生涯。一场唇枪舌剑,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古代士人形象。
刘震云单位。推荐。爱诗词网。文学名作《刘震云·单位》原文|主题|赏析|概要作者简介刘震云,男,1958年生于河南省延津县。1973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来到茫茫戈壁滩。1978年复员回家乡当中学教员,同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82年毕业,分配到《农民日报》社工作。1982年开始文学创作,1987年在《人民文学》上发表短篇小说《塔铺》,引起文坛注目。1988年之后发表中篇小说《新兵连》、《单位》、《官场》、《一地鸡毛》等,反响越来越大。1989年考取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现为《农民日报》社记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发表中、短篇小说三十多部,多次荣获各种文学奖。内容概要这个办公室本来有六个人:处长老张,副处长老孙,女老乔,女小彭,老何,再加上小林。但现在老张提升为副局长,搬走了,于是办公室只剩下了五个人。那天老张的办公桌刚搬走,大家便开老孙的玩笑,说他该顶老张的位置了。但继而一想,老孙提了处长,谁来当副处长?各人想想自己,玩笑开不下去了。于是大家又议论起老张为什么能高升,有的说是因为他有魄力,有的说是因为他和蔼可亲,而女小彭则说:“狗屁!元旦我看见他给局长送了两条鱼!”老张回来拿东西,无意中听了大家的议论,觉得好笑。他知道自己能高升纯属偶然。物色副局长的时候,局长和部里的一位副部长各自推荐自己的心腹,相持不下,部长生了气,便提拔了局长和副部长都没有推荐的老张。老孙有心顶老张的缺,便在局里搞民意测验的时候联合老何一起活动,让大家推选他当处长,老何当副处长。老何在单位熬了二十多年,级别低,工资上不去,也分不上房,一家七口人至今挤在牛街一间破平房里,过“五一”单位会餐分的两份菜、一只皮蛋也得挤公共汽车端回家孝敬他爱人的爷爷和奶奶,单位分的几个烂梨也舍不得扔。现在看有了提升机会,他当然积极。小林29岁,1984年大学毕业分配到单位,已经四年了。他觉得这四年在单位比上四年大学学的东西还多。刚来单位时他还耍大学生脾气,孩子似地对什么都不在乎,但现在他不敢那么做了。你能不住房子吗?你要住房子你就得提职,你要想提职你就得在单位好好混,你就得争取入党,你就得按时上下班,你就得积极打开水、扫地,你就得一本正经不开玩笑,你就得定期找党小组长汇报思想。小林这个处的党小组长是女老乔,女老乔54岁,身上有狐臭,最近子宫又出了毛病,脾气不太好。但小林为了入党,还得忍受狐臭和女老乔靠得很近谈心,还得在“五一”节用孩子订牛奶的钱买了个果脯、带上母亲从老家捎来的香油去拜访女老乔。好在功夫没有白费,女老乔已答应发展他入党。“五一”节过后,老张要去包头出差,通知老孙派两个人陪同。老孙暗骂老张心不好,升官晋级没想到处里,出差受累倒找到了处里人。他本来是派女老乔和小林去,但动身那天又把女老乔换成自己,为的是路上能和老张套套近乎,有利于自己提处长。老孙当年和老张同时来这个单位工作,现在人家成了副局长,自己只是个副处长,想想心里不舒服,但表面上还不能不陪笑脸、套近乎。小林出差的时候女小彭托他从包头给买双狗皮袜子,但小林嫌女小彭当时没给钱,没有买。出差回来路上觉得不妥,便在火车停靠承德站的时候给女小彭买了小蝈蝈笼子。没想到女小彭见蝈蝈笼子比见了狗皮袜子还高兴。女老乔身上小毛病很多,喜欢乱翻别人的抽屉,因此曾被女小彭当面斥责,二人关系紧张。现在见女小彭高兴,女老乔心里就不舒服。但她不敢去碰女小彭,于是迁怒于小林,不准小林入党了。老张当副局长之后也开始坐小车上班,一开始他不太习惯,小心翼翼地和别的副局长打招呼,小心翼翼地关车门,但不久就习惯了,嗓门大了,上下车把车门碰得很响。其他副局长看着心里不舒服,说老张升官之后不谦虚了,但时间一长也就习惯了,不觉得老张有什么不谦虚。不久老张的家搬进了局长楼,五间一套的大房子。搬家这天小林比谁都积极,抬家具,刷马桶,连便纸篓都给倒了。不积极不行,你想在这个单位混,想入党,想住房子,你敢不巴结领导吗?但谁也没想到,时间不长老张出了生活作风问题,女方居然是那个女老乔。实际上事情不太严重。那天吃了午饭,女老乔为了当副处级调研员,去老张办公室,请老张帮着说句话。老张想睡午睡,急于把她打发走,就安慰了几句。于是女老乔大受感动、抽抽搭搭有要哭的意思,还把手拍在了老张的手上。老张活了五十多年,长了一副猪脖子,世界上除了老婆没有谁对他有意思。现在见女老乔这副模样,一激动,就楼着女老乔乱摸起来。正巧这时老张的老婆来拿钥匙,撞见了,闹起来。事情传扬开去,传来传去就变得又生动又惊险了。见老张栽跟头老孙非常高兴,组织上调查老张的时候他非常积极,还动员全处人揭发。老张回家写检查,眼看着要降职,局里两派人为换谁又打了起来。正巧这时一位副局长生病住院,工作没人抓,局里只好通知老张来上班。部长急于出国访问,嫌两派人打来打去没完没了,决定不降老张的职,只给了个党内警告处分。老孙本来可以提处长,但组织处长认为他揭发老张太积极,不稳重,给卡住了。而老孙却以为是老张从中作梗,怀恨在心,从此破罐子破摔,到了办公室就不高兴,后来急火攻心得了肝病,住到医院去了。老何倒是提了副处长,高兴得咧着大嘴在办公室笑,不时摘下那副新配的眼镜在衣襟上乱擦。他说他当了领导不会忘记同志们,一定帮助小林入党。小林心里高兴,买了一只烧鸡回家庆贺。没想到老婆批评他:“为入一个破党,值得买那么贵的烧鸡吗?买一根香肠也就够了。”不久单位调整住房,让老何由牛街搬到右安门一栋楼里的两居室,老何激动得蹲在办公室里哭了。老何搬家给小林带来了好处。小林原来和另一对青年夫妇合住一套房子,两家经常闹矛盾。合住那家的女人又是个泼妇,太讨厌。现在,小林可以搬到牛街老何原来住的那间房里去了。他想买只烧鸡回家庆贺,但接受上次的教训,只买了根香肠。没想到老婆又批评他:“上次是入党,这次应该买烧鸡!”女老乔自从出了那件事就提前办了退休手续,不再来上班。时间长了,大家也觉得那话题没有什么味道了,那些自老张出事后见了老张就躲的女孩子也敢和老张说话了。年底的一天,小林下班的时候在楼下看到了女老乔。两个月不见,女老乔明显地老了。她说她明天就要随丈夫住到石家庄去了,她从22岁来到这个单位,干了32年,现在要走了,想来看看。小林明白了她的意思,突然有些辛酸。他想对女老乔说些什么,但班车要开了,他只好匆匆忙忙地说:“老乔,再见!”女老乔也说:“再见!”作品鉴赏这篇小说的艺术风格可以概括为“平淡”二字。这种风格是小说特定的题材和作家独有的叙述个性造成的。小说不是描写惊天动地的大事件,不追求情节的惊险曲折。相反,它描绘的是一些平淡无奇、甚至有些琐碎的日常生活小事:过“五一”节单位分梨子、会餐、两份菜、一瓶啤酒,一个皮蛋,争取入党,打开水,扫地,职务升迁,你上去了,我下来了,分房子,搬家,因为蝈蝈笼子和乱翻抽屉两个女人斗气,等等。在叙述这些日常生活小事的时候,作家不作刻意的夸张与雕饰,而是以朴素、简洁的文字作从容的叙述。但是,小说叙述的这些平淡的生活小事却又极其耐人寻味,越寻味越觉得其意蕴丰富、深刻。首先是它通过日常生活描绘了社会众生相:老张算是混得好的,他不费吹灰之力升了副局长,分了五间一套的大房子,有了专门的办公室,上下班有小车接送,但他还得看看这个的脸色,注意一下那个的反应,稍有疏忽就要栽跟头。刚提升的时候和刘姥姥初进大观园一样,好奇而又有些得意地拨弄程控电话,和别的副局长打招呼都小心翼翼,不能、也不敢一下子抛掉那种小处长的自卑感。混得不太好的如老孙,为了当处长处心积虑,自己折磨自己,最后竟气出病来住进了医院。混得惨的如老何,工作二十年还七口人挤一间房,又窝囊,又自卑,又爱面子。为了把单位发的那两份菜端回家,借口是回去拉蜂窝煤。终于提升为副处长、有了两间房的时候,可怜巴巴地哭了。至于小林这种小人物,为了争取一个起码的生存条件,还得从打开水、扫地、穿平底鞋、找党小组长谈话这些小事做起。正是从这些人物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的平凡、渺小、可悲、可怜与可笑。其次是小说从日常小事中,写出了生活的严峻与残酷。小林这个80年代的大学生,在分配到单位工作之后,就不得不压抑自己的个性,扭曲自己的人格来适应这个社会以求得生存。他并不乐意去给张局长刷马桶、倒便纸篓,也不乐意在假日带着礼物去拜访满身狐臭的女老乔,但他又不能不这样做,否则,老何的现在就是他的未来。生活就是如此残酷地塑造着人、改变着人。而女老乔,三十二年的生命已经在这种平淡无聊的生活中消耗掉了。小说最后小林面对女老乔时的那种辛酸,包含的是对人生的深刻的忧郁。其三是小说从日常小事中写出了生活的荒诞性。老张能升副局长,仅仅是因为局长与副部长为提拔自己的亲信而斗争。他能在犯了错误之后免遭降职的处罚,仅仅是因为局里两派为换谁而争吵、部长急于出国访问要快些把事情处理完,提前搞民意测验,致使老孙惊慌失措、猜忌、仇视老张,仅仅是因为组织处长犯了痔疮要住院。老张有心替老孙说话,却因为自己犯过错误好话起了坏作用。小林买的蝈蝈笼子使女小彭发出了快乐的笑声,与女小彭有矛盾的女老乔就不准小林入党。在这种非逻辑的、荒谬的生活中,小说中的人物往往都把握不住自己。能够把对日常生活的描绘与揭示丰富的社会、人生、心理内容统一起来,是这篇小说最大的成功。可以说,作者看到的是日常生活小事,但他对生活的理解、感受到概括已经达到了哲学的层次。就创作方法而言这篇小说无疑是现实主义的,但读者完全可以从象征的角度来欣赏它。因为它描绘的生活、揭示的主题具有普遍性和概括性。小说题为“单位”,写的是在某个单位发生的故事。但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任何一个单位,或者把它看作社会的缩影。
暴风骤雨周立波。推荐。爱诗词网。《周立波·暴风骤雨(节选)》原文、赏析、鉴赏周立波二四第二天一早,白玉山到农会来起了路条,回双城去了。屯子里事,分两头进行。萧队长带领张景瑞在一间小屋里审讯韩老五。郭全海和老初带领积极分子们,忙着分牲口。他们把那在早一腿一腿地分给小户的马匹,都收回来,加上金子元宝换的马,再加抄出的黑马,整个场子里,有二百七八十匹骡马,还有二三十头牛,外加五条小毛驴。牲口都标出等次,人都按着排号的次序,重新分配,他们计算了,全屯没马的小户,都能摊上一个囫囵个儿顶用的牲口。是个数九天里的好天气,没有刮风,也不太冷。人们三三五五,都往小学校的操场走。他们穿着新领的棉袍、大氅、新的棉裤袄。新的靰鞡在雪地上咔嚓咔嚓地响着。小学校的操场里,太阳光照得黄闪闪的,可院的牛马欢蹦乱跳,嘶鸣,吼叫,闹成一片。人们看着牲口的牙齿、毛色和腿脚,议论着,品评着,逗着乐子。“分了地,不分马,也是干瞪眼。”“没有马,累死一只虎,也翻不来一块地呀。”“挖的金子买成马,这主意谁出的?”“还不是大伙。”“这主意真好。”“今年一户劈一个牲口,不比往年,四家分一个,要是四家不对心眼儿,你管他不管,你喂高粱,他喂稗草,你要拉车,他要磨磨,可别扭呐。”老孙头走到一个青骟马的跟前说:“这马岁数也不太小了,跟我差不一点儿。”说着,他扳开马嘴说:“你看,口都没有了。”小猪倌仰脸问道:“咋叫口都没有了?”老孙头一看是小猪倌问,先问他道:“放猪的,你今年多大?”小猪倌说:“十四岁,问那干啥?”老孙头摆谱说:“我十四岁那年,早放马了。你还是放猪。你来,我教你,马老了,牙齿一抹平,没有窟窿,这叫没有口。口小的马,你来瞅瞅,”他带着小猪倌走到一个免灰儿马子跟前,用手扳开它的嘴说道:“看到吧,大牙齿上一个一个大窟窿,岁数大,草料吃多了,牙上窟窿磨没了,这叫没有口,听懂得没有?”小猪倌站在人少的地方,一面准备跑,一面调皮地说:“你吃的草料也不少了,看看你牙齿还有没有口?”老孙头扑过来抓他,他早溜走了。老孙头也不追他,叹一口气,对人说道:“咱十四岁放马,哪像这猴儿崽子,口大口小也不懂?骂人倒会,不懂牲口,还算什么庄稼人?”院子当间摆一张长方桌子,郭全海用小烟袋锅子敲着桌子说:“别吵吵,分马了。小户一家能摊一个顶用的牲口,领马领牛,听各人的便。人分等,排号,牛马分等,不排号。记住自己的等级、号数,听到叫号就去挑。一等牛马拴在院子西头老榆树底下。”人们拥上来,围住桌子,好几人人叫道:“不用你说,都知道了。动手分吧,眼瞅晌午了。”郭全海爬到桌子上,踩得桌子嘎拉拉地响。他高声叫道:“别着忙,还得说两句,咱们分了衣裳,又分牛马,倒是谁整的呀?”无数声音说:“共产党领导的。”郭全海添着说:“牲口牵回去,见天拉车,拉磨,种地,打柴火,要想想牲口是从哪来的;分了东西就忘本,那可不行。”许多声音回答道:“那哪能呢?咱们可不是花炮。”郭全海说:“现在分吧。”说罢,跳下地来,栽花先生提着石板,叫第一号。第一号是赵大嫂子。她站在人身后,摆手说不要。老初忙走过来问她:“大嫂子,你咋不要?”赵大嫂子右手拉着锁柱,左手摇摇说:“咱家没有男劳力,白搭牲口,省下给人力足的人家好。”老初说:“我说你真傻,要一个好呀,拉磨,打柴,不用求人了。”赵大嫂子说:“小猪倌要另立灶火门,咱娘俩能烧多少柴,拉多少磨?还是不要好。”老孙头站在旁边寻思着:要是赵家分了马,他插车插犋①,不用找别家,别家嘎咕②,赵大嫂子好说话。他怂恿她道:“还是要一个好呀,你要没人喂,寄放我家,咱两家伙喂,你们烈属还不要,谁还配要?”赵大嫂子说啥也不要。栽花先生叫第二名,这是郭全海。老孙头慌忙跑去,附在他耳边说道:“拴在老榆树左边的那个青骒马,口小肚子里还有个崽子,开春就下崽,一个变两个。快去牵了。”郭全海笑道:“开春马下崽子了,地怎么种?”“一个月就歇过来了,耽误不了。”郭全海对自己的事从来总是随随便便的,常常觉得这个好,那个也不赖。老孙头要他牵上青骒马,他就牵出来,拴在小学校的窗台旁的一根柱子上,回来再看别人分。叫到老初的名字的时候,他早站在牛群的旁边,他底根想要个牤子,寻思着牤子劲大,下晚省喂,不喂料也行,不像骡马,不喂豆饼和高粱,就得掉膘。他今年粮食不够,又寻思着,使牛翻地,就是不快当,过年再说吧。他牵着一个毛色像黑缎子似的黑牤牛,往回走了。一个小伙子叫道:“老初,要牛不要马,是不是怕出官车呀?”老初回过头来说:“去你的吧,谁怕出官车?摊到我的官车,不能牛工还马工,换人家马去?”老田头走到老孙头跟前,问道:“你要哪个马?”老孙头说:“还没定弦①。”其实,他早打定了主意,相中了拴在老榆树底下的右眼像玻璃似的栗色小儿马。听到叫他名,他大步流星地迈过去,把它牵上。张景瑞叫道:“瞅老孙头挑个瞎马。”老孙头翻身骑在儿马的光背上。小马从来没有骑过人,在场子里乱蹦乱跑,老孙头揪着它的剪得齐齐整整的鬃毛,一面回答道:“这马眼瞎?我看你才眼瞎呢。这叫玉石眼,是最好的马,屯子里的头号货色,多咱也不能瞎呀。”小猪倌叫道:“老爷子加小心,别光顾说话,看掉下来屁股摔两瓣。”老孙头说:“没啥,老孙头我赶二十九年大车,还怕这小马崽子,哪一号烈马我没有骑过?多咱看见我老孙头摔过跤呀?”刚说到这儿,小儿马子狂蹦乱跳,越跳越高,越蹦越有劲。两个后腿一股劲地往后踢,把地上的雪,踢得老高。老孙头不再说话,两只手豁劲揪着鬃毛,吓得脸像窗户纸似的煞白,马绕着场子奔跑,几十个人也堵它不住,到底把老孙头扔下地来。它冲出人群,跑出学校,往屯子的公路一溜烟似地跑走了。郭全海慌忙从柱子上解下青骒马,翻身骑上,撵玉石眼去了。这儿,老孙头摔倒在地上,半晌起不来,周围的人笑声不绝。趁着老孙头躺在地上叫哎哟,不能回嘴的机会,调皮的人们围上来,七嘴八舌打趣道:“怎么下来了?地上比马上舒坦?”“没啥,这不算摔跤,多咱看见咱们老孙头摔过跤呀?”“这屯子还是数老孙头能干,又会赶车,又会骑马,摔跤也摔得漂亮。拍塌一声,掉下地来,又响亮,又干脆。”老孙头手脚朝天,屁股摔痛了。他哼着,没有工夫回答人们的玩话。几个人跑去,扶起他来,替他拍掉沾在衣上的干雪,问他哪块摔痛了?老孙头站立起来,嘴里嘀咕着:“这小家伙,回头非揍它不解。哎哟,这儿,给我揉揉。这小家伙……哎哟,你再揉揉。”郭全海把老孙头的玉石眼追了回来,人马都气喘吁吁。老孙头起来,跑到柴火垛子边,抽根棒子,撵上儿马,一手牵着它的嚼子,一手狠狠抡起木棒子,棒子抡到半空,却扔到地上,他舍不得打。继续着分马。各家都分了可心牲口。白大嫂子,张景瑞的后娘,都分着相中的硬实马。老田头夫妇,牵一个膘肥腿壮的沙栗儿马,十分满意。李大个子不在家,刘德山媳妇代他挑了一个灰不溜的白骟马,拴到她的马圈里。李毛驴转变以后,勤勤恳恳,大伙把他名也排上了。叫号叫到他的时候,他不要马,也不要牛,栽花先生问他道:“倒是要啥哩?”李毛驴说:“我要我原来的那两个毛驴。”“那你牵上吧。”李毛驴牵着自己的毛驴,慢慢地走回家去,后面一群人跟着,议论着:“这真是物还原主。”“早先李毛驴光剩个名,如今又真有毛驴了。”李毛驴没有吱声。他又悲又喜,杜善人牵去的他的毛驴又回来了,这使他欢喜,但因这毛驴,他想起了夭折的孩子,走道的媳妇,心里涌出了悲楚,后尾一个人好像知道他心事似的,跟他说道:“李毛驴,牲口牵回来,这下可有盼头呐,好好干一年,续一房媳妇,不又安上家了吗?”三百来户,都欢天喜地。只有老王太太不乐意。她跟她俩小子,没有挑到好牲口,牵了一个热毛子马。这号马,十冬腊月天,一身毛褪得溜干二净,冷得直哆嗦,出不去门。夏天倒长毛,蹚地热乎乎地直流汗。老王太太牵着热毛子马,脑瓜搭拉着,见人就叹命不好。老孙头说:“那怕哈?你破上半斗小米,入在井里泡上,包喂好了。”老田头也说:“过年杀猪,灌上两碗热血就行。”老王太太说:“还要等到过年啦。”郭全海看着老王太太灰溜溜的样子,走拢来问道:“怎么的呐,这马不好?”“热毛子马。”郭全海随即对她说:“我跟你换换,瞅瞅拴在窗台边的那个青骒马,中意不中意?”老王太太瞅那马一眼,摇摇头说:“肚子里有崽子,这样大冷天,下下来也难侍候,开春还不能干活。”郭全海招呼着一些积极分子,到草垛子跟前,阳光底下,合计老王太太的事。郭全海蹲在地上,用烟袋锅子划着地上的松雪,对大伙说道:“萧队长说过:先进的要带动落后的,咱们算先迈一步,老王太太拉后一点点,咱们得带着她走。新近她又立了功,要不是她,韩老五还抓不回来呢。要不抠出这个大祸根,咱们分了牲口,也别想过安稳日子。”老孙头点头说道:“嗯哪,怕他报仇。”郭全海又说:“如今她分个热毛子马不高兴,我那青骒马跟她串换,她又不中意,大伙说咋办?”老孙头跟着说道:“大伙说咋办?”老初说:“她要牛,我把黑牤子给她。”白大嫂子想起白玉山叮咛她的话,凡事都要做模范,就说:“咱领了个青骡子,她要是想要,咱也乐意换。”张景瑞继母想起张景祥参军了,张景瑞是治安委员,自私落后,就叫他们瞧不起,这回也说:“咱们领的兔灰儿马换给她。”老田头跑到场子的西头,在人堆里找着他老伴,老两口子合计了一会,他走回来说:“我那沙栗儿马换给她。”老孙头看老田头也愿意掉换,也慷慨地说:“我那玻璃眼倒也乐意换给她。”但是实在舍不得他的小儿马,又慌忙添说:“就怕儿马性子烈,她管不往。”老初顶他一句说:“那倒不用你操心,她两个儿子还管不住一个儿马子?”郭全海站起来说道:“好吧,咱们都把马牵到这儿来,听凭她挑选。”郭全海说罢,邀老王太太到草垛子跟前,答应跟她掉换的各家的牲口也都牵来了。老王太太嘴上说着:“就这么的吧,不用换了,把坏的换给你们,不好。”眼睛却骨骨碌碌地瞅这个,望那个。郭全海把自己的青骒马牵到她跟前,大大方方地说道:“这马硬实,口又轻,肚子里还带个崽子,开春就是一变俩,你牵上吧。”老王太太看看青骒马的耷拉着的耳丫子,摇一摇头走开了。老孙头的心砰砰地跳着,脸上却笑着说道:“老初的大黑牤子好,下晚不用喂草料,黑更半夜不用爬起来,黑骡子也好。就是马淘气,还费草料,一个马一天得五斤豆饼,五斤高粱,十五斤谷草,马喂不起呀,老王太太。”老王太太看了看老初的牤牛,又掉转头来瞧了瞧白大嫂子的骡子,都摇一摇头,转身往老孙头的玉石眼儿马走来了,老孙头神色慌张,却又笑着说:“看上了我这破马?我这真是个破马,性子又烈。”老初笑着又顶他道:“他才刚还说:他这马‘是玉石眼,是最好的马,屯子里的头号货色’。这会子说是破马了。”老王太太走近去,用手摸摸那油光闪闪的栗色的脊梁,老孙头一旁嚷道:“别摸它呀,这家伙不太老实,小心它踢你。我才挑上它,叫它摔一跤。样子也不好看,玻璃眼睛,乍一看去,像瞎子似的。”老孙头不说“玉石眼”,说是“玻璃眼”。跟着还说了这马好多的坏处,好处一句也不提。临了他还说:“这马到哪里都是个扔货,要不是不用掏钱,我才不要呢。”不知道是听信了他的话呢,还是自己看不上眼,老王太太从玉石眼走开,老孙头翻身骑上他这“玻璃眼”,双手紧紧揪着鬃毛,一面赶它跑,一面说道:“你不要吧,我骑走了。”说罢,头也不回地跑了。老王太太朝着老田头的沙栗儿马走去。这个马瞟肥腿壮,口不大不小,老王太太就说要这个。老田头笑着说道:“你牵上吧。”大伙都散了。老田头牵着热毛子马回到家里。拴好马,进到屋里,老田太太心里不痛快,一声不吱。老田头知道她心事,走到她跟前说道:“不用发愁,翻地拉车,还不一样使?”老田太太说:“咱们的沙栗马膘多厚,劲多大。这马算啥呀?真是到哪里也是个扔货。”“能治好的,破上半斗小米子,搁笆斗①里,人在井里泡上,咱们粮食有多的,破上点粮给它吃就行。”老田太太坐在炕沿说:“到手的肥肉跟人换骨头,我总是心里不甘。再说,咱们光景还不如人呢。”老田头说:“你是牺牲不起呀,还是咋的?你忘了咱们的裙子?她宁死也不说出姑爷的事?亏你是她的亲娘,也不学学样,连个儿马也牺牲不起,这马又不是不能治好的。”“是呀,能治好的。”这是窗户外头一个男子声音说的话,老两口子吃了一惊。老田太太忙问道:“谁呀?”“我,听不出吗?”“是郭主任吗?还不快进来,外头多冷。”郭全海进屋,一面笑着,一面说道:“我的青骒马牵来了。你们不乐意要热毛子马,换给我吧。”老田太太的心转过弯来了。笑着说道:“不用换了。咱们也能治,还是把你的马牵回去吧。各人都有马,这就好了,不像往年,没有马,可憋屈呀,连地也租种不上。”彼此又推让一会,田家到底也不要郭全海的马,临了,郭全海说道:“这么的吧,青骒马开春下了崽,马驹子归你。”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一场暴风骤雨般的土改运动席卷解放区广大农村。在党的领导下,广大农民团结起来,推翻几千年来骑在他们头上作威作福的封建地主阶级,当家做了主人。《暴风骤雨》就是通过东北松江地区一个叫元茂屯的村子进行土改的故事,反映了中国历史上这一翻天覆地的伟大变革。小说共分上下两部。上部写1946年秋“五四指示”到达东北后,土改工作队长萧祥率领工作队进驻元茂屯,发动和组织农民群众,同地主阶级展开复杂激烈的斗争。一方是以积极分子赵玉林为代表的贫苦农民队伍,一方是以韩老六为首的封建势力。经过反复较量,广大农民终于斗垮了恶霸地主韩老六,做了土地和政权的主人。但是由于阶级斗争的复杂性和曲折性,元茂屯的胜利果实并没有巩固住。工作队离村后,坏分子张富英等人篡夺了农会领导权。他们排挤打击农会主任郭全海,斗争中农,搅乱阶级阵线,借以包庇地主。下部写1947年10月《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以后元茂屯土改运动的进一步深入。新任县委书记萧祥率领工作队二进元茂屯,用《中国土地法大纲》的精神进一步发动群众,依靠以郭全海为代表的贫苦农民整顿农会组织,清除了坏分子张富英,斗垮了阴险狡猾的地主杜善人,取得了土改斗争的彻底胜利。最后,全书在广大农民掀起生产和参军支前热潮的欢乐气氛中结束。小说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真实地再现了土改运动这场你死我活的斗争,生动地描绘了农村各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这场斗争中的思想、情绪、心理和动态,深刻地揭示了这场斗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形象地表明了只有用党的方针政策武装广大农民群众的头脑,把党的方针政策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掀起群众运动的暴风骤雨,才能胜利地完成这场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社会变革。《暴风骤雨》塑造了许多动人的形象。其中以赵玉林、郭全海和老孙头最为成功。赵玉林是第一部的主要人物。他是土改运动中最先觉醒的先进分子。他勤劳、朴实、正直、有志气,他苦大仇深,对敌人最恨,革命性最强,勇于自我牺牲,是我们党在农村最可信赖的力量。他最后为保卫胜利果实而英勇献身,表现了极为崇高的品德。郭全海是第二部的主要人物。他作为赵玉林未来事业的继承人,和赵玉林一样有着坚定的革命性和积极勇敢大公无私的品格。老孙头是个性格比较复杂的老一代农民的形象。他热爱党,拥护土改,热情乐观,但有点胆小自私,爱面子,好吹牛。从艺术形象的塑造看,老孙头的性格最为鲜明。这里节选的是《暴风骤雨》第二十四章,写分牲口的情景。展现了翻身农民崭新的精神面貌。郭全海和老孙头的性格,在这一章得到了比较充分的体现。注释①搁笆斗:藤或柳条制的筐子,插种时盛籽种的。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推荐。爱诗词网。《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出自哪里,《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什么意思,《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原文出处,《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赏析。【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之六【鉴赏】子:你。系:是。“子”和“系”两字并在一起,就是“孙”字,喻指贾迎春的丈夫孙绍祖。中山狼:见宋人传奇“中山狼传”,故事写战国时赵简子猎于中山,射伤一狼。东郭先生将狼救活,狼不但不知报恩,反要吃掉东郭先生。后人常用“中山狼”比喻忘恩负义的人和玩弄权术、心狠手辣的家伙。这里借喻孙绍祖,他是酗酒、好色、应酬权变的恶棍,在和贾府联姻前,“希慕宁荣之势”,拜在贾府门下;一旦联姻,便猖狂起来,凶相毕露。原诗中的金闺:华丽、高贵的闺房。花柳:花柳迎春发芽,这里指贾迎春。旧时用花柳形容贵族妇女的头发和柔弱体态。质:素质。黄粱:黄粱梦,故事见唐沈既济《枕中记》,这里比喻死亡。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你就像一头忘恩负义的狼一样,一旦得志便无比猖狂;高贵的闺房中如花似柳的千金小姐,婚后一年就被你作践得见了阎王。“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这两句诗,现在用来揭露那些“应酬权变”、伪君子的狰狞面目,他们一旦得势之后,就表现得无比猖狂,飞扬跋扈,不可一世。【原诗】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推荐。爱诗词网。[十四·三十四]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鉴赏〕 在平时待人接物中人们经常遇到的问题是,怎样对待怨恨自己或有恩德于自己的人,然而恰恰在这个问题上,人们很容易为自己一种盲目的感情所支配,作出不当的反应,孔子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讲述自己的看法。人活在世上,难免要遭人怨恨。人与人之间总是会发生龃龉,有龃龉就会产生怨恨。因自己的错误言行而遭人怨恨,这是十分自然的事,然而自己的做法一时不为人们所理解也会招致怨恨。不仅如此,自己对他人的好没有达到对方预期的程度,也会招来怨恨。此外,对有些人来说,自己对某人没有任何恶意,但是如果客观上成为此人升迁、致富的障碍,也会引起他的怨恨。甚至由于不同的传统、行为方式、风俗习惯,一个人也会成为恶毒的怨恨的无辜受害者。这样,如何对待怨恨自己的人就成为理论和实践上的重大问题。在怎样对待怨恨的问题上有两种对立的做法,一种是以德报怨,这种做法最早是由老子提出的,他说:“报怨以德。”(《老子·六十三章》)这与基督教主张被人打了左脸以后,就把右脸也送上去让他打的说法有点相似。孔子明确反对这种做法,表现了儒家与道家、基督教传统的明显区别。显然,以德报怨的做法容易形成逆来顺受的人格。表面上看来,以德报怨是表现了宽容、厚道的道德行为,然而不分是非善恶,一般地要求以德报怨,很可能伤害到一个人的人格和尊严。正像我们前面所指出的,产生怨恨的原因是各种各样的,因此不加具体分析,要求一律以德报怨,对于受害者来说,这样做不仅不能解决矛盾、缓和关系的紧张,而且很可能会助长对方不健康的情绪和思想,从而纵容恶的滋长。孔子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他说过,“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提出要厌恶不仁的人,在实行仁德的时候,不能让不仁的人影响自己(同上)。孔子主张中庸之道,但是他是讲原则的,对于错误倾向他从来不主张妥协、调和或退让。既然这样,他自然是要坚决反对以德报怨的提法了。而且,如果对于怨恨你的人也以德相报,那么怎样才能报答对你有恩德的人呢?这样做不是用同样的态度对待怨恨自己的人与对自己有德的人了吗?不是把这两种人同样看待了吗?也就是说你不是亏待了有德的人,而纵容了怨恨你的人了吗?对于怨恨的另外一种做法是报复,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这是自古至今许多人采取的办法。他们完全被偏见、厌恶、怨恨甚至仇恨的心理所控制,思想感情陷入了盲目的状态,以至于对他人合情合理的指责和抱怨也会异常恼怒。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他们常常作出一些非理性的举动,这些事例我们屡见不鲜。这种态度在孔子这句名言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到,但显然也是孔子所反对的。因为他相信和为贵,提倡以礼让治国,明确指出:“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泰伯》)针对这两种态度,孔子根据中庸之道的精神提出一种正确的做法,就是他说的“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所谓“直”就是正直,要求以公正无私的态度对待怨恨。这就意味着对待怨恨不能被一种厌恶、仇视的心态所左右,要冷静、理智地分析对方是由于什么原因产生怨恨情绪。如果是自己的过错引起的,就不能怕丢面子,而必须向对方道歉,改正自己的错误;如果双方都有责任,就应当对己严,对人宽,孔子说“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卫灵公》);如果内省无疚,过错全在对方,则应当心平气和地讲清道理,以求得对方的理解;当然,对于恶意的挑衅和放肆的侵凌,也应当义正词严地指出对方的不是。这大概就是孔子所说的“以直报怨”的本义。孔子特别强调要“以德报德”,这值得每一个人永远铭记在心。由于各种各样的主观和客观的原因,譬如有的是因为长期在受宠爱的环境中生活,不知世事的艰难,人情的浇薄,有的是因为占据着特殊的社会地位,手中握有大权,有的是因为自私,自我中心,或是贪婪,许多人对于别人的恩德麻木不仁,视为理所当然,心安理得地享用,不思如何报答,更有甚者,忘恩负义,以恶报德。不知以德报德是精神不成熟的表现,终究要招致怨恨,甚至被人疏远或抛弃,而那些恩将仇报者则是衣冠禽兽,为人类所不齿。因此,人们要把孔子这句名言当作自己的座右铭,在自己的一生中做到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荷塘月色全文。推荐。爱诗词网。朱自清《荷塘月色》原文与赏析原文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上大衫,带上门出去。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实秋。现代著名学者、散文家,祖籍浙江省绍兴市,生于江苏省东海县。童年随父定居扬州,自称扬州人。1924年出版诗文合集《踪迹》,后转向散文创作,成为“五四”以来最有影响的散文作家之一。1927年写成著名散文《荷塘月色》。1928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其后出版的散文集有《欧游杂记》《伦敦杂记》《你我》等。他的散文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光明未来的期待,也抒发了自己真挚、浓郁、细腻的情思。朱自清善于精确地观察身边事物,细致地描写自然景色,委婉地表达内心感受。其作品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结构精巧谨严、风格清新隽永、富有诗情画意而著称。江泽民纪念朱自清100周年诞辰亲笔题诗“高风凝铁骨,正气养德行。清淡传香远,文章百代名。”。赏析本篇写景抒情散文是朱自清散文中的名篇。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作者的行踪,暗线是作者情感的变化。从明线来看,作品是按照想荷塘、去荷塘、赏荷塘、离荷塘的顺序描写了游览顺序。从暗线来看,作者的情感从“颇不宁静”、追求宁静、得到宁静,到“我什么都没有”,恰好好处地展现了自己的一段心路历程。朱自清说:“作文便是以文字作画。”全文就像是一幅工笔画,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荷塘月色图。《荷塘月色》成功地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有鲜明的比喻,出水的荷叶“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打着朵儿的花苞,像“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不仅贴切,而且生动;有鲜明的对比,弯弯杨柳的稀疏“倩影”,在“峭楞楞如鬼一般”的灌木“黑影”的比衬下,越发显得轻俏;有强烈的衬托,以“没精打采”的灯光来映衬月色的明亮,以蝉声和蛙鸣来烘托四周的寂静;有生动的拟人,那袅娜地开着的荷花,像“刚出浴的美人”,把水面的白荷写得极为标致。但更令人赞赏的是,由于作者对描写对象有极其深刻的体会,因此突破一般经验而产生一种奇特而新颖的手法,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花香本来诉诸嗅觉,但作者把它写成有旋律的歌声,给人以嗅觉兼听觉的感受。又如“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流动的光波,本是无声的,被描写成动听的音乐,给人以视觉兼听觉的感受。照理说,香味、光影和歌声、琴声没有什么相通之处,但作者却运用了古典诗歌中常有的“通感”的艺术手法,把嗅觉和视觉的形象,转化为听觉的形象,模拟了香和光时断时续、似有若无的形态,使难以描摹的感觉通过另一种可感形象而具体化了。这种出神入化的艺术处理手段,在现代散文创作中是不多见的。本文的艺术成就,除了描写技巧的独到之处外,语言也有突出的特色。朱自清语言的最大特点是自然新颖,如他自己所主张的,“新而不失自然”,他常常成功地以“不欧化的口语”(《〈你我〉序》)来绘神状态、表情达意,如“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等,均平白如话,自然流畅,丝毫没有雕琢的痕迹,读着令人感到分外亲切。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推荐。爱诗词网。《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出自哪里,《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什么意思,《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原文出处,《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赏析。【出处】五代·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鉴赏】树林里的花朵已经凋谢,那一片片、一瓣瓣的红艳,实在消逝得太匆促了。作者借着春日林花的匆匆凋谢,来感叹美景难再,人生的大好时光,一去了无踪影。“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两句词,可用来劝人要好好把握时光,别让它轻易流逝。【原词】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恸哭六军俱缟素。推荐。爱诗词网。《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什么意思|出处|翻译|用法例释【名句】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出处】清·吴伟业《圆圆曲》【译注】吴三桂军队的将士痛哭流涕,穿素带孝,想为吊死的崇祯皇帝报仇,而主帅吴三桂冲冠一怒,引清兵入关,只是为了爱妾陈圆圆。恸(tòng)哭:伤心大哭。六军:指吴三桂的军队。吴三桂时任辽东总兵,驻防山海关。缟(gǎo)素:白色素服。指吴三桂的军队为崇祯皇帝服丧。冲冠:头发冲开帽子,形容大怒。为红颜:红颜,美貌女子,此指吴三桂宠妾陈圆圆。李自成起义军攻下北京后,陈圆圆被俘。吴三桂闻知便降清,引清兵入关攻陷北京,李自成败逃,陈复为吴所得。【用法例释】一、用以讥讽和斥责吴三桂为了争夺宠妾不惜引清兵入关的卖国行径。[例]吴三桂的屈膝投敌,引狼入室成为不齿于人类的狗屎堆,不是也为了一个“玉峰歌妓”陈圆圆么?吴梅村说“恸哭六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记其实也。(冯英子《八十九元二角》)二、后一句用以形容为了女色而动怒。[例]空闺寂寞,月色撩人,摩克果然守不住自己的芳心。冲冠一怒为红颜,柏辽兹潜返巴黎。他巧妙化装为少妇,行李中藏有手枪。(王开林《海水也无法冷却的心灵》)
诗经伐檀。推荐。爱诗词网。诗经《国风魏风·伐檀》原文|译文|注释|赏析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①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②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③彼君子兮,不素餐兮!④坎坎伐辐兮,⑤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⑥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⑦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⑧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⑨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⑩彼君子兮,不素飧兮!(11)【注释】①坎坎:伐木的声音。檀:树名。干:岸。涟:水面波纹。猗:语气助词,如“啊”。②稼:耕种。穑(se啬):收割。胡:何也。禾:泛指粮食作物。廛(chan缠):通“缠”,即束、捆。三百廛即三百捆。这里三百是言其多,非实数。下文亦同。③狩:冬天打猎曰狩。瞻:望见。县:通“悬”,挂。貆(huan环):兽名,即猪獾。④素餐:白吃。此句为反语讽刺。大意是:那些大人老爷们是不白吃饭的啊!⑤辐(fu):同上章“伐檀”、下章“伐轮”互文见义,指砍下檀树做车辐、车轮。辐,车轮当中的直木。⑥亿:借作“繶”,即捆。⑦特:三岁之兽曰特。这里泛指大野兽。⑧(chun唇):河边。沦:小的波纹。⑨囷(kun捆):通“稛”,即捆。⑩鹑:鹌鹑,鸟名。(11)飧(sun孙):熟食,指吃饭。【译文】坎坎——坎坎——伐檀哟!伐檀,哎嘿哟——哎嘿哟——抬到河岸。清清的河水,激起千万条波澜。那些不种庄稼的人,为什么粮食堆成了山?那些不狩猎的人,为什么高宅大院前却挂着猪獾?你们是君子啊,你们不可白吃饭。坎坎——坎坎——伐檀哟!伐檀,哎嘿哟——哎嘿哟——抬到河边。清清的河水,激起万千条波澜。那些不种庄稼的人,为什么得到那么多的庄稼?那些不狩猎的人,为什么庭前挂满着野兽?你们是君子啊,你们不可白吃饭。坎坎——坎坎——砍下木材制车轮,哎嘿哟——哎嘿哟——抬到水边去。清清的河水,荡起了千万条波纹。春时不播种,秋时不收割,为什么家中的粮食一囤囤?寒冷的严冬呀!你们不去打猎,为什么高宅大院前却挂着排排鹌鹑?你们这些正人君子呀,你们不是白吃饭的人。(王洪译)【集评】《毛诗序》:“《伐檀》,刺贪也。在位贪鄙,无功而受禄,君子不得进仕途。”(《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卷五)唐·孔颖达:“在位贪鄙者,经三章皆次四句是也。君子不得进仕者,首章三句是也。经序倒者,序见由在位贪鄙令君子不得仕,如其次以述之。经先言君子不仕,乃责在位之贪鄙,故章卒二句皆言君子不素飧,以责小人之贪,是始终相结也。此言在位则刺臣,明是君贪而臣效之,虽责臣,亦所以刺君也。”(《毛诗正义》卷五)宋·朱熹:“诗人言有人于此,用力伐檀,将以为车而行陆也。今乃置之河干,则河水清涟而无所用,虽欲自食其力而不可得矣。然其志则自以为不耕则不可以得乐,不猎则不可以得兽,是以甘心穷饿而不悔也。诗人述其事而叹之,以为是真能不空食者。后世若徐稚之流,非其力不食,其历志盖如此。”(《诗集传》卷五)清·姚际恒:“此诗美君子之不素餐。‘不稼’四句只是借小人以形君子,亦借君子以骂小人,乃反衬‘不素餐’之义耳。末二句始露其旨,若以为‘刺贪’,失之矣。”(《诗经通论》卷六)清·方玉润:“伤君子不见用于时,而又耻受无功禄也。”“此必魏廷贪婪充位比比皆是,间有一二贤人君子,清操自矢者,众共排之,俾居闲散无为之地。彼君子者,又耻无功受禄,将有志而他适,则国事愈不可问。故诗人伤之,作此以刺时。”(《诗经原始》卷六)近·闻一多:“(《伐檀》)刺不劳而获者也。”(《风诗类钞》,见《闻一多全集》,三联书店,1982年版)今·余冠英:“这诗反映被剥削者对剥削者的不满。每章一、二句写劳动者伐木。第四句以下写伐木者对于不劳而食的君子的冷嘲热骂。”(《诗经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今·陈子展:“《伐檀》,伐木者之歌。此亦《韩说》‘劳者歌其事’之一例。伐木者诗人刺贪、刺剥削阶级之君子。非自称君子,更非美彼君子不素餐也。……其意在美从事稼穑狩猎、自食其力之劳动人民为不素餐者,而刺彼不稼不穑、不狩不猎、尸位素餐之君子。诗每章末二句,点明‘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此画龙点睛之笔,此讽刺之冷语,此正言实反之微词也。”(《诗经直解》,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总案】这是一首揭露和讽刺统治者不劳而获的诗。像《国风》中大部分民歌一样,诗人以平凡的劳动场景起兴:河畔水边,檀树林里,一群群奴隶在紧张地伐木,繁重的工作使他们想起不稼不穑,却能坐享其成的奴隶主,想起自己历尽辛苦,却仍然衣不裹体、食不饱腹的贫寒生活,愤怒和不平涌上心头,只有以歌代骂,一吐为快。值得称道的是,这种情绪的表达不是凭借一般的陈述句和感叹语,而是组合一系列反诘排句来层层强化,这使全诗感情充沛、格调高昂,具有一种飞扬奔腾的气势。末尾“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两句,画龙点睛,昭明题意,字面看来,平和不露声色,但配合前文一读,则讽刺与嘲弄力透纸背,激越与委婉妙合无垠,既使诗情显出波澜,也营造出雄浑的意境,在针砭时事方面,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除了抒情的刚柔并济,曲折蕴藉,诗人还巧妙地运用重吟迭唱的方式,增强感情的深度,宣泄心中的无比愤懑,坎坎伐檀的艰苦辛劳,不稼不穑却稻谷满仓的巨大反差,“君子不素餐”的讽刺唱叹,这些同情同景的一再点染,反复咏唱,将感情的潮水一浪推过一浪,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愤激的情绪,铿锵的音调,与洋溢全诗的讽刺意味融汇贯通,共同构成《伐檀》奔放刚健而又辛辣灼烈的艺术风格,是《诗经》中虎虎有生气之作。(马晓芸)
永之氓。推荐。爱诗词网。《柳宗元·永之氓》注释,意译与解说永①之氓②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③。中济④,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⑤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柳河东集·哀溺文》【注释】①永:永州,今湖南零陵一带。柳宗元曾被贬官永州。②氓(meng):百姓。③湘水:湘江。④中济(ji):渡到中流。⑤腰:腰缠。【意译】永州的人都擅长游泳。一天河水突然猛涨,有五六个永州人乘着小船横渡湘江。船到江心,漏水下沉,大家纷纷跳水逃命。其中一个人拼命划水却游不了丈把远。同伴问:“你平常游得最好,今天怎么落后了?”那人回答:“我腰里缠了一千钱,太重了,所以落后。”同伴劝道:“为什么不扔掉呀?”那人不应声,只是摇摇头。过了一会儿,那人游得更加吃力了,已经上岸的人呼唤他,喊道:“你这个糊涂虫,人都快淹死了,还要钱干嘛?”那人还是摇摇头,终于淹死了。【解说】他,沉入了汹涌澎湃的湘江,为了腰间的一千钱。然而他不该死。他有着超乎常人的游泳技能,区区湘江奈何不了他;船破后,他只要扔掉沉重的腰中千钱,便可以轻松地游到对岸;即使开头估计不足,可经别人提醒后仍还可以扔钱保命;就算是开始不舍得扔钱,可当感到吃不消时无论如何也来得及扔掉千钱。可他至死不悟。于是,无情的江水毫不客气地吞噬了他,区区一千钱,买走一条命!不值。而故事的寓意又何止于对永之氓的哀悼!试看大千世界:豺狼死前,似乎仍是饿鬼;蝜蝂小虫竟会被背上的“财产”压死;为蝇头小利铤而走险,锒铛入狱不得善终的,古往今来,又何止万千!既然有人为小利而送命,那么,因“大货而溺大氓”的现象又怎能绝迹?奉劝那些因小而失大的愚氓,敲他们的警钟,告诉他们回头是岸,这才是柳子厚的主旨。【相关名言】金钱的贪求和享乐的贪求,促使我们成为它们的奴隶,可以说:把我们整个身心投入深渊。——意大利·朗吉努斯剑楯戈戟,未能败敌,金缯玉帛,反足以灭国。——吕祖谦
《《战国策》·扁鹊见秦武王》注释,意译与解说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
扁鹊见秦武王。推荐。爱诗词网。《《战国策》·扁鹊见秦武王》注释,意译与解说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①,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②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战国策·秦策二》【注释】①石:医疗器械,古时磨石作针刺入穴位,用以治病。②知:主持、管理。【意译】名医扁鹊进谒秦武王,武王说出了自己的病情,扁鹊看后表示要给武王治疗。左右大臣们说:“君王的病,是在耳朵的前面,眼睛的下面,要医治它未必能断根,反而会把耳朵搞聋,把眼睛搞瞎。”武王把这些话告诉了扁鹊。扁鹊一听大怒,立刻扔掉了手中的石针,说道:“君王和知道病理的人商量治病的事,却又和不懂医术的人一同败坏它。假使像这样去管理秦国的政治,那么君王很快就要亡国了!”【解说】扁鹊是古代的名医,医术自然是高明的,给秦武王看病本应得到充分的信任。但秦武王偏偏是个缺少主见的人,当他听到别人似是而非的错误言论后,就首鼠两端,犹豫不决。这样,他的病当然就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任何事情都要按科学规律来办,都要依靠精通业务之人的真知灼言。而秦武王则不然,得了病,不相信名医的诊断,而偏信不懂医术,不学无术的手下大臣的胡言。而他的大臣们,为了迎合君王,强不知为知,且危言耸听,他们的见解当然是十分荒谬的。“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扁鹊的批评真是一针见血。治病是这样,治理国家也就可想而知,秦武王既不懂得发挥内行的特长、又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这样怎能把国家治好呢?偏偏他的手下大臣又不懂装懂,胡言乱语,他又怎能了解事情的真相呢?国家到了这样的地步,离败亡也只有一步之遥了。这则寓言说明了凡事要“与知之者谋之”,不要“与不知者败之”。【相关名言】计疑无定事,事疑无成功。——诸葛亮妄言则乱。——《淮南子》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出自哪里,《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什么意思,《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原文出处,《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赏析。
五岳寻仙不辞远。推荐。爱诗词网。《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出自哪里,《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什么意思,《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原文出处,《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赏析。【出处】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鉴赏】诗仙李白天性放荡疏狂,爱好寻幽访胜,一方面是游山玩水,一方面是求仙学道。这两句诗译成白话是这样的:为了寻访隐居在五岳山上的仙人,从来不担心路途的遥远;这一生就是爱好到各地名山去游玩。爱好登山的人最喜欢读这两句诗,诗中隐然流露出一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意味。后人常用“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人名山游”这两句诗,来表示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即使是身临险境,也毫不退缩。【原诗】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声,白波九道流雪山。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以虫治虫。推荐。爱诗词网。《宋·沈括·以虫治虫》全文|原文注解与大意翻译宋·沈括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11),子方皆尽(12),岁以大穰(13)。其(14)虫旧曾有之,土人(15)谓之“傍不肯(16)”。【注释】选自《梦溪笔谈》。沈括(1031年—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科学家。《梦溪笔谈》是沈括所著的笔记体著作,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被西方学者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界〕地域,地区。〔子方虫〕古人对黏虫的称呼,是一种为害粮食作物和牧草的害虫。〔方〕正当,正要。〔狗蝎(xiē)〕一种昆虫,“蠷螋(qúsǒu)”的别名。〔喙(huì)〕原是鸟兽等的嘴,这里指一种似狗蝎的虫子的嘴。〔千万〕成千上万。〔蔽〕遮蔽,遮盖。〔搏〕搏斗。〔悉〕都,全。(11)〔旬日〕十天。(12)〔尽〕空,没有。(13)〔岁以大穰(ráng)〕年成因此而大丰收。岁,一年的农业收获。以,因为。大穰,庄稼大丰收。(14)〔其〕这样的。(15)〔土人〕本地人。(16)〔傍不肯〕一种昆虫,步行虫的别名。【译文】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出现了子方虫,正成为田里庄稼的危害。忽然,又出现了一种虫,这种虫很像生长在土壤里的狗蝎。它的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它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子与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被咬两段。十天后子方虫全都被杀光了,年成因此而大丰收。这样的虫子以前就曾经出现过,当地人叫它们“傍不肯”。
冰心《春水》原文。推荐。爱诗词网。《冰心·春水》原文、赏析、鉴赏冰心一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二别了!春水,感谢你一春潺潺的细流,带去我许多意绪。向你挥手了,缓缓地流到人间去罢。我要坐在泉源边,静静回响。《春水》是冰心的第二本诗集,写于1922年,收辑小诗182首。《繁星》、《春水》艺术风格基本一致,它们明显地受泰戈尔《飞鸟集》小诗形式的影响。《春水》的艺术技巧更为纯熟,在内容上,她从自己“爱的哲学”中追求生活的真和美,因而大多抒写童心的纯真和母爱的深挚,吟咏童年、花草、大海、星星,从温柔的回忆的网中捕捞出“零碎的思想”。她善于捕捉那些浮现在心上却又瞬间即逝的感觉,运用清新流利、凝炼含蓄的语言,表现出自己温柔婉约的风格。上面选的第一首让人不要作孤芳自赏的墙角花,而要眼界开阔,志向远大。第二首以春水寄托感情,让人面向人生。这两首诗都运用拟人手法,向墙角花叮嘱,向春水送别,却写得清新、朴实、和谐、自然。
一个母亲焦虑地坐在她的孩子身旁,她十分害怕孩子会死去。然而孩子的小脸蛋已经毫无血色,眼睛也闭起来了。他艰难地呼吸着,只是间或深深地吸一口气,似乎是在叹息。母亲望着小小的孩子,脸上更加担忧起来。这时外面传来敲门声,一个穷苦的老人走了进来。他身上裹着一件十分宽大,就像马毡一样的衣服,不过这也让人感到很温暖,况且他也十分需要这个。外面十分寒冷,所有的一切都覆上了冰雪,风猛烈地吹着,刺人的面孔。
这个老人冻得浑身发抖,而那个孩子暂时睡了过去,于是母亲走了过去,把一些啤酒倒进了火炉上的一个小罐子里,想让这个老人喝下去暖和一下。老人坐下来,摇着摇篮。母亲在他旁边的一张椅子上也坐下来,看着摇篮里那个几乎无法呼吸的病孩子,握着他的一只小手。
母亲的故事。推荐。爱诗词网。一个母亲焦虑地坐在她的孩子身旁,她十分害怕孩子会死去。然而孩子的小脸蛋已经毫无血色,眼睛也闭起来了。他艰难地呼吸着,只是间或深深地吸一口气,似乎是在叹息。母亲望着小小的孩子,脸上更加担忧起来。这时外面传来敲门声,一个穷苦的老人走了进来。他身上裹着一件十分宽大,就像马毡一样的衣服,不过这也让人感到很温暖,况且他也十分需要这个。外面十分寒冷,所有的一切都覆上了冰雪,风猛烈地吹着,刺人的面孔。这个老人冻得浑身发抖,而那个孩子暂时睡了过去,于是母亲走了过去,把一些啤酒倒进了火炉上的一个小罐子里,想让这个老人喝下去暖和一下。老人坐下来,摇着摇篮。母亲在他旁边的一张椅子上也坐下来,看着摇篮里那个几乎无法呼吸的病孩子,握着他的一只小手。“你以为我想把他拉住,对吗?”她问,“上帝应当不会残忍地把他从我手中夺走的吧!”这个老人,其实也就是死神,用一种奇怪的姿势点了点头,似乎在说“是”,又似乎在说“不是”。母亲垂下头,盯着地面,眼泪禁不住顺着脸颊流了下来。她的头十分沉重,因为她三天三夜都不曾合上眼睛。现在她睡着了,但只睡着了片刻,就忽然惊醒过来,打了一个寒战。“发生了什么事?”她问,同时向四周张望。那个老人已经不见了,她的孩子也不见了!老人带走了他!墙角里的一座老钟发出了“咝咝”的声音,只听“扑通”一声,那个铅做的老钟摆掉到了地上,钟也停止了活动。这个可怜的母亲跑了出来,呼唤着她的孩子。外面的雪地上坐着一个穿黑色长袍的女人。她说:“刚才和你一起坐在房间里的就是死神,我看见他抱着你的孩子匆匆跑走了。他跑得比风还快,凡是他拿走的东西,他永远也不会再还回来的!”“请告诉我,他去了哪里?”母亲说,“请告诉我,我要去找他!”“当然可以!”穿黑衣服的女人说,“不过在这之前,我想要听那些你对你的孩子唱过的歌。我十分喜欢那些歌,在很久以前我曾听过。我是‘夜之神’。在你唱的时候,我看到你在流泪。”“我可以唱歌给你听,把所有的歌都唱给你听!”母亲说,“但请不要将我留下,我必须要赶上他,把我的孩子找回来。”然而夜之神却坐在那里一声不响。母亲只得痛苦地扭着双手,流着眼泪唱歌。她唱了许多歌,但却流下了更多的眼泪,于是夜之神说:“请朝着右边的那个黑枞树林追吧,我看到死神抱着你的孩子往那里走了。”路延伸到树林深处,和另一条路交叉起来,她不知道该走哪条路。旁边有一丛荆棘,没有长一片叶子,也没有开出一朵花。此时是寒冷的冬季,那些小枝上都挂着冰柱。“你有没有看到死神抱着我的孩子从这里走过?”“看到了。”荆棘丛说,“但是我在这里快要被冻死了,如果你能把我抱在你的胸前温暖一下,我就告诉你死神所走的方向。”母亲只好把荆棘丛抱在了自己的胸前,紧紧地抱着,好让它能够温暖起来。荆棘在她的皮肤上刺了进去,血一滴一滴地流了出来。荆棘丛竟然慢慢长出了新鲜的绿叶,在这寒冷的冬夜,还开出了美丽的花,因为这可怜的母亲的心是如此温暖!于是荆棘丛将死神离去的方向告诉了她。她紧接着到了一个大湖边。湖上既没有大船,也没有小舟,甚至没有足够的厚冰可以托住她。湖水很深,她无法涉水过去。但是如果她要找回她的孩子,就必须从这个湖经过。无奈之下,她只好蹲下来喝湖里的水,但这么多水,无论如何也是喝不完的。可怜的母亲只不过在期待着奇迹发生。“听着,这是一件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湖说,“我们来交换条件吧!我最大的爱好是收集珠子,我从来没有见过像你的眼睛这么明亮的珠子。如果你能够把眼睛哭出来送给我的话,我就送你到那个大温室里去。那是死神居住的地方,里面种植着花和树。每棵花、每棵树都是一个人的生命!”“我答应你,为了我的孩子,我什么都能牺牲!”母亲哭着说。于是她哭得更加厉害,直到她的眼睛坠落到湖里去,变成了两颗最珍贵的珍珠。湖将她托在水面上,就仿佛坐在一个秋千架上似的。就这样,她很快到达对面的岸上了。这里有一幢奇怪的房子,有十多里宽。人们根本分不清楚这到底是一座有许多树林和洞口的大山,还是一幢木头房子。不过对于这可怜的母亲来说,她根本看不见它,因为她已经失去了自己的眼睛。“我该去哪里寻找抱走了我的孩子的死神呢?”她问。“他还没有到达这里!”守坟墓的老太婆说道。她负责看守死神的温室。“你怎么会找到这里来?谁给予了你帮助?”“是上帝在帮助我!”母亲说,“上帝如此仁慈,所以你应当也很仁慈。我应当在哪里找到我亲爱的孩子呢?”“我不知道,”老太婆说,“你的眼睛看不见!今天晚上会有许多花和树凋谢,死神很快就会来到,将它们重新移植!你应当十分清楚,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生命之树,或是生命之花,这完全依赖他的安排。这些花和树跟别的植物完全一样,但它们拥有一颗跳动的心,就算是小孩子的心也会跳的。你快去寻找吧,或许你能听出自己孩子的心跳声。但如果我告诉你下一步该怎么做,你会给我什么报酬呢?”“我已经没什么可以给你了,”悲伤的母亲说,“但是我可以为你做任何事,甚至走到世界的尽头去。”“那对我没什么用处,”老太婆说,“不过你可以把你那一头美丽的头发给我。你应当知道,你的头发又黑又直,我十分喜欢!作为交换,我可以把我的白头发给你。”“如果你只想要这些的话,”她说,“那么我完全答应你的要求!”于是她把自己美丽的头发交给了老太婆,同时得到了她雪白的头发。就这样,她们来到了死神的大温室里。这里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花和树。玻璃钟底下生长着美丽的风信子,大朵耐寒的牡丹花盛开着。在各式各样的水生植物中,有的十分新鲜,有的却已经半枯萎了,上面盘绕着水蛇,梗也被黑螃蟹紧紧钳着。那里还有许多美丽的棕榈树、栎树和梧桐树,以及芹菜花和麝香草。每棵树和每种花都有自己的名字,每一棵都代表着一个人的生命。这些人都很好地活在世上,有的在中国,有的在格陵兰,遍布全世界。有些大树被栽在小花盆里,显得十分拥挤,几乎要把花盆胀破了。在肥沃的土地上,还有好几块地方种着许多娇弱的小花,一些青苔围绕在它们四周,人们细心地培养和照料它们。这个伤心的母亲停在那些最小的植物旁,然后弯下腰来,静静听着它们的心跳。在这么多花朵中,她能分辨出自己孩子的心跳声。“找到了!”她叫着,接着就把手伸向一朵蓝色的早春花。这朵花的头垂向了一边,似乎是病了。“请不要随便乱动!”老太婆说,“请你在这里等一会儿。当死神来到这里的时候,他应当随时都会来,请阻止他拔掉这棵花。你可以威胁他要把所有的植物都拔掉,这样一来他就会害怕。他需要对这些植物负责,如果他没有得到上帝的许可,任何人也不能拔掉它们。”这时一阵冷风吹进房间里。这个母亲失去了双眼,因此她不知道这是死神来了。“你怎么找到这里来的?”他说,“而且比我还来得早?”“因为我是母亲呀!”她说。死神把手伸向这朵娇柔的小花,可是这位母亲双手紧紧抱着它不放。同时她又非常担忧,生怕弄坏了它的花瓣。死神没有办法,只得朝着她的手吹,她感到寒冷刺骨,于是她的手变得毫无力气,垂了下来了。“你是无法反抗我的!”死神说。“但是上帝可以!”她说。“我只不过执行他的命令而已!”死神说,“我是上帝的园丁,我把他所有的花和树都移植到天国中那个神奇的乐园中去。而它们会如何在那里生长和生活,我无法告诉你!”“把我的孩子还给我吧!”母亲一面说,一面苦苦哀求。忽然,她双手抓住了旁边的两朵美丽的花,大声说道:“我要拔掉这里所有的花,因为我现在已经走投无路了!”“不要动它们!”死神说,“你自称十分痛苦,然而你若拔掉它们,另一个母亲也会遭受同样的痛苦!”“另一个母亲?”可怜的母亲说着,不禁松开了那两棵花。“这是你的眼睛。”死神说,“我将它们从湖里捞了出来,它们现在变得十分明亮。我不知道它们是你的,现在拿回去吧,它们比以前更加明亮。那么请看一下你旁边的那个井底吧!我会把你想要拔掉的这两棵花的名字告诉你,这样你就会明白它们的未来,以及即将遭受的人间生活。最后你就会明白,你想要摧毁的究竟是什么。”她望向井底,忽然感到十分愉快,因为她看见其中一个生命是那么幸福,它的四周充满愉快幸福的气氛。她又看向另一个生命,它简直就是忧愁和贫穷、痛苦和悲哀的化身。“这两种命运都是上帝的安排!”死神说。“它们之中谁是苦难,谁是幸福呢?”她问。“我无法告诉你。”死神答道。“不过可以告诉你的是,这两朵花之中有一朵是你的孩子,你刚才看到的就是你自己亲生孩子的命运和未来。”母亲惊恐地叫起来。“这里面哪一朵是我的孩子呢?请告诉我吧!请救救我无辜的孩子吧!请帮助我的孩子脱离苦难吧!请您带他走吧!将他带到上帝身边去!请忘记我的哭泣,忘记我的恳求,至于我刚才所说所做的那些事,请原谅我吧!”“我有些糊涂了!”死神说,“你是想要带你的孩子回去呢,还是让我带他到一个你无法找到的地方去呢?”这时母亲扭着双手,跪了下来,开始向上帝祈祷:“您的意愿永远是正确的。请不要理会我所做的那些祈祷!请不要理会我!请不要理会我!”接着,她便把头低低地垂了下来。于是死神带着她的孩子朝着那个不知名的国度飞去了。
18世纪法国一部分启蒙思想家因编辑和出版《百科全书》而形成的派别。《百科全书》全名《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工艺详解辞典》,共35卷,从1751年第一卷问世起,直到1780年出齐,总计历时30年。《百科全书》是一部宏伟的巨著,它不但卷帙浩繁,图文并茂,而且几乎包括了当时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果。该书不但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文献价值,而且具有巨大的启蒙价值。它以科学和民主为旗帜,向封建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展开全面进攻,既打击了宗教势力,又批判了封建制度,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百科全书》的主编是唯物主义哲学家狄德罗,著名数学家达兰贝尔曾任副主编,并为全书写了序言。出版工作得到了启蒙思想家、哲学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爱尔维修、霍尔巴赫、拉美特利、孔狄亚克等人的大力支持,并积极为该书撰稿。为该书撰稿者还包括有政治、哲学、经济、科学、医务、工程、军事、艺术等各方面著名人士,共计近200人之多。这些人虽然政治主张不尽一致,哲学观点也不尽相同,但他们都一致反对封建主义和宗教神学。因此,百科全书派这个历史概念,从广义来说,凡是为《百科全书》工作过的人都属于此派,包括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著名的哲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政治理论家、文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但是,今天一般西方哲学史著作中所说的百科全书派,只是就狭义而言的,指与主编狄德罗关系密切而且哲学观点基本相同的唯物主义者和战斗无神论者,包括狄德罗、拉美特利、霍尔巴赫和爱尔维修等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
百科全书派。推荐。爱诗词网。18世纪法国一部分启蒙思想家因编辑和出版《百科全书》而形成的派别。《百科全书》全名《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工艺详解辞典》,共35卷,从1751年第一卷问世起,直到1780年出齐,总计历时30年。《百科全书》是一部宏伟的巨著,它不但卷帙浩繁,图文并茂,而且几乎包括了当时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果。该书不但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文献价值,而且具有巨大的启蒙价值。它以科学和民主为旗帜,向封建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展开全面进攻,既打击了宗教势力,又批判了封建制度,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百科全书》的主编是唯物主义哲学家狄德罗,著名数学家达兰贝尔曾任副主编,并为全书写了序言。出版工作得到了启蒙思想家、哲学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爱尔维修、霍尔巴赫、拉美特利、孔狄亚克等人的大力支持,并积极为该书撰稿。为该书撰稿者还包括有政治、哲学、经济、科学、医务、工程、军事、艺术等各方面著名人士,共计近200人之多。这些人虽然政治主张不尽一致,哲学观点也不尽相同,但他们都一致反对封建主义和宗教神学。因此,百科全书派这个历史概念,从广义来说,凡是为《百科全书》工作过的人都属于此派,包括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著名的哲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政治理论家、文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但是,今天一般西方哲学史著作中所说的百科全书派,只是就狭义而言的,指与主编狄德罗关系密切而且哲学观点基本相同的唯物主义者和战斗无神论者,包括狄德罗、拉美特利、霍尔巴赫和爱尔维修等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
军争篇。推荐。爱诗词网。军争篇曹操曰:两军争胜。本篇主要论述了战争中敌我双方取胜的问题,要想取胜,必须要抢占先机、出其不意等。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曹操曰:聚国人,结行伍,选部曲,起营为军陈。将帅受命后,要动员民众,组织军队,选派将佐,编制严整,指挥有序,以此和敌军对阵。交和而舍,曹操曰:军门为和门,左右门为旗门,以车为营曰辕门,以人为营曰人门,两军相对为交和。此处指两军对阵的立营之法。《太平御览》中“旗”作“期”。莫难于军争。曹操曰:从始受命,至于交和,军争难也。在两军对阵中,最困难的是如何抢占先机。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曹操曰:示以远,速其道里,先敌至也。从敌人没有防备或防备虚弱的地方经过,躲开了敌军的牵制,能够较快地到达所争取的要地。曹操注,这样看似走了远路,却是能够迅速到达的“直路”,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曹操曰:迂其途者,示之远也;后人发,先人至者,明于度数,先知远近之计也。以迂为直,以利诱敌,虽然没有敌人出动的早,却能够比敌人先行到达战略要地,掌握先机。故军争为利,军争为危。曹操曰:善者则以利,不善者则以危。争取先机,有其有利的一面,也有其不利的一面。是利还是不利,完全要看处置是否得当。举军而争利,则不及;曹操曰:迟不及也。带着全军装备去占领要地,会拖延时间,无法在敌人之前到达。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曹操曰:置辎重,则恐捐弃也。如若把辎重丢下,轻装上阵,辎重就有可能损失。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曹操曰:不得休息,罢也。卷起盔甲,昼夜行军,只会让部队疲惫。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罢者后,其法十一而至。曹操曰:百里而争利,非也,三将军皆以为擒。奔走一百里去争取利,是不可行的,因为部队过于疲累,十个人中也就有一个人可以到达,这样一来,三军的将领会被俘。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曹操曰:蹶犹挫也。上将军,先头部队的将领。若是奔走五十里去争利,那么先头部队的将领则会受挫,最后只有一半人马能够到达。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曹操曰:道近至者多,故无死败也。奔波三十里去争利,因为道路比较近,所以能有很多人可以到达。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曹操曰:无此三者,亡之道也。没有辎重,没有粮食,没有军用物资,军队很难作战和生存。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曹操曰:不知敌情谋者,不能结交也。不了解各国的政治动向,就没办法制定出外交方针。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曹操曰:高而崇者为山,众树所聚者为林,坑堑者为险,一高一下者为阻,水草渐洳者为沮,众水所归而不流者为泽。不先知军之所据及山川之形者,则不能行师也。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曹操曰:兵一分一合,以敌为变也。设立陷阱,出奇制胜,用兵要奇异多变,如此才能够取得胜利。另外,还要根据敌情的变化而决定兵力的集中或分散。故其疾如风,曹操曰:击空虚也。攻击敌人的空虚位置,要行动迅速,不要错失良机。其徐如林,曹操曰:不见利也。无利不动,所以可以舒缓。侵掠如火,曹操曰:疾也。进攻时要如熊熊大火那般迅疾。不动如山,曹操曰:守也。坚守时要如山岳一般,难以撼动。难知如阴,动如雷霆。掠乡分众,曹操曰:因敌而制胜也。掠乡,掠夺乡邑的财务;分众,分配俘获的人众。指分配战利品,充实、加强自身。廓地分利,曹操曰:分敌利也。廓地,指的是扩张领土或者分配土地。悬权而动。曹操曰:量敌而动也。悬权,指的是权衡轻重、大小、利害,比较得失,然后再决定怎样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鼓铎(duó);视不相见,故为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民之耳目也。民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故夜战多火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民之耳目也。故三军可夺气,曹操曰:左氏言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军政》,古代的兵书,现已经失传。《左传》中有“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之说。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要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曹操曰:正正,齐也;堂堂,大也。不拦截旗帜齐整的军队,不攻打阵容强大的敌军,因为这样的敌军是有防备的。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曹操曰:《司马法》曰:“围其三面,阙其一面,所以示生路也。”作战八原则:一,不要攻打占领山地的军队;二,不要正面进攻背靠高地的军队;三,不去追击佯装后退的军队;四,不要攻打敌军的精锐;五,不要因为小利而掉入敌军的陷阱;六,不要拦截退回本国的军队;七,包围敌人时,要给敌人留一个缺口;八,不要追击身处绝境的敌军。此问意为用兵一定要谨慎,减少或者是避免自己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