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明宁藩宗室,号人屋。“人屋”者,“广厦万间”之意也。性孤介,颖异绝伦。八岁即能诗,善书法,工篆刻,尤精绘事。尝写菡萏一枝,半开池中,败叶离披,横斜水面,生意勃然;张堂中,如清风徐来,香气常满室。又画龙,丈幅间蜿蜒升降,欲飞欲动;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善诙谐,喜议论,娓娓不倦,常倾倒四座。父某,亦工书画,名噪江右,然喑哑不能言。
甲申国亡,父随卒。人屋承父志,亦喑哑。左右承事者,皆语以目;合则颔之,否则摇头。对宾客寒暄以手,听人言古今事,心会处,则哑然笑。如是十余年,遂弃家为僧,自号曰“雪个”。未几病颠,初则伏地呜咽,已而仰天大笑,笑已,忽跿跔踊跃,叫号痛哭。或鼓腹高歌,或混舞于市,一日之间,颠态百出。市人恶其扰,醉之酒,则颠止。岁余,病间,更号曰“个山”。既而自摩其顶曰:“吾为僧矣,何可不以驴名?”遂更号曰“个山驴”。数年,妻子俱死。或谓之曰:“斩先人祀,非所以为人后也,子无畏乎?”个山驴遂慨然蓄发谋妻子,号“八大山人”。其言曰:“八大者,四方四隅,皆我为大,而无大于我也。”
山人既嗜酒,无他好。人爱其笔墨,多置酒招之,预设墨汁数升、纸若干幅于座右。醉后见之,则欣然泼墨广幅间,或洒以敝帚,涂以败冠,盈纸肮脏,不可以目。然后捉笔渲染,或成山林,或成丘壑,花鸟竹石,无不入妙。如爱书,则攘臂搦管,狂叫大呼,洋洋洒洒,数十幅立就。醒时,欲求其片纸只字不可得,虽陈黄金百镒于前,勿顾也,其颠如此。
外史氏曰:山人果颠也乎哉?何其笔墨雄豪也?余尝阅山人诗画,大有唐宋人气魄。至于书法,则胎骨于晋魏矣。问其乡人,皆曰得之醉后。呜呼!其醉可及也,其颠不可及也!
八大山人,是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朱耷的晚年之号,明宁王朱权的后裔。明亡后剃发为僧,遁隐奉新山中,潜心书画。擅长山水花鸟竹石,笔墨恣纵,独具一格,对后来写意画影响颇深。在中国古代画坛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样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天才画家、自然成为众多作家笔下的人物。陈鼎的《八大山人传》以简约流畅的语言,朴实舒缓的笔调,生动逼真的刻画,塑造出古代画坛怪杰的迷人风采,成功地写出了八大山人“这一个”。
八大山人的奇闻逸事五彩纷纭,如何入笔,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陈鼎不愧是写人记事的高手,他紧紧抓住八大山人的性格和画技铺排展开,这就抓住了这一人物的最大特点。作者开篇简介他的情况之后,高度概括指出他“性孤介”、“尤精绘事”。这不仅是对八大山人的准确评断,而且是作者的匠心安排。以后的内容就是循着这七字依次展开的。因此,它们是全文之纲,可视为理解这篇文章的钥匙。
“孤介”表现之一是其“善诙谐,喜议论,娓娓不倦,常倾倒四座”。作者这里是从行为和结果上勾画他的性格,缺憾是未能从内容上加以说明。
表现之二是他装哑。“左右承事者,皆语以目;合则颔之,否则摇头。对宾客寒暄以手,听人言古今事,心会处,则哑然笑。”作者准确传神地描写了他装哑的动作和神态,形神兼备,惟妙惟肖。“喑哑”和“孤介”似乎扯不到一块儿,但是,它和“喜议论”殊途而归,是孤介的反常表现形式。高谈阔论、语惊四座固然是耿介方正,沉默不语同样表现他的傲骨。这种非常之态是非常环境的产物,是八大山人遭国亡家变后为免遭杀身之祸不得已而为之的巧妙的韬晦之计,是他绝不和清政府合作的无声的宣言,是忠于故国,抗议清廷的特殊手段。作者以“如是十余年”句收煞了“暗哑不能言”的描写。仅仅五字,却造成悠长沉重的压抑感,激起读者对八大山人命运的深深同情,对其铮铮傲骨的赞赏。这五个字真有力拔千钧之势,作者笔力之简赅可见一斑。
表现之三是他装颠弄狂。朱耷以沉默喑哑对现实进行消极反抗,并不能丝毫减轻其内心的痛苦和郁闷,相反,只会愈积愈深、愈演愈烈。为了求得心理平衡,就必须渲泄长期郁积于心中的苦闷。面对严酷的现实,他不能痛快淋漓地一吐为快,那只会招至杀身之祸,于时他巧妙地利用颠狂加以渲泄和反抗。这“颠狂”就成了“孤介”的发展形式。为了表现其“颠狂”,作者不惜浓彩重笔渲染,从三方面加以描绘。
其一写他的颠态。“伏地呜咽”、“仰天大笑”、“跿跔踊跃,叫号痛哭”寥寥数笔,力透纸背,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朱耷的疯颠形象,此一形象和前面的“喑哑”形成强烈的反差,深刻的展示了八大山人内心的巨大苦痛。
其二写其狂态。他弃家为僧,以“个山驴”自嘲。皈依佛门,本应绝儿女之情,弃传宗接代之想,却突然“蓄发谋妻子”。这些怪诞无拘之举在佛教大盛的清初无疑是惊世骇俗的晴天霹雳。最能突出其“狂”的是他自号“八大山人”。“四方四隅,皆我为大,而无大于我也。”这是全文文眼,是时代狂人的内心独白,是狂放不羁行为的原动力,是蔑视清廷权贵的宣言,是自我的觉醒和膨胀,是对传统思想束缚的冲决,是其恣纵艺术风格的总源,朱耷诗文言论传世不少,作者惜墨如金,从其众多的言语中只撷取这一吉光片羽,足见作者选材功力之深。
其三写其醉态。这是特定情况下的颠狂,是其性格在艺术王国自由的翱翔。
《荷花》(笔者所加)是八大山人众多艺术精品中的佼佼者,它在作者生花妙笔之下活现于读者面前。“菡萏一枝,半开池中,败叶离披,横斜水面,生意勃然;张堂中,如清风徐来,香气常满室。”其语言之洗练,节奏之分明,句式之整齐,用词之准确,意境之深远,形神之毕肖都达到完美无缺的地步。尤其“张堂中”句更是神来之笔,它调动了读者的感觉和嗅觉,把八大山人无与伦比的画技写得神乎其神。
对《龙》(笔者所起)一图的描绘也同样形象生动。作者通过对龙“蜿蜒升降,欲飞欲动”动态的描写和化用叶公好龙之典的大胆想象,把八大山人的非凡画才展示得极为充分。
要强调的是,作者不仅生动地再现了八大山人的传世之作,而且自然天成地传达出画家的独特气韵。那“半开”、“败叶离披,横斜水面,生意勃然”的荷花难道不是画家处逆境而不屈品格的象征?那在云雾间蜿蜒升降的巨龙难道不是画家放荡不羁性格的真实写照?
如果说两画的描绘是从结果上映衬了八大山人的画风画技,那么,大醉时的挥毫泼墨却是从过程中展现画家不同凡俗、别具一格的画风画才。醉画是全文最为精采之处。酒酣耳热,现实的痛苦被酒神驱走,艺术之神伸展开自由的羽翼,他“欣然泼墨广幅间,或洒以敝帚,涂以败冠……提笔渲染,或成山林,或成丘壑,花鸟竹石,无不入妙。”“如爱书,则攘臂搦管,狂叫大呼,洋洋洒洒,数十幅立就。”这些描写令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它把八大山人潇洒自如的画姿,狂放不羁的性格,炉火纯青的画技合盘反映了出来。
作者还通过鲜明的对比凸现八大山人的高风亮节。“醒时,欲求其片纸只字不可得,虽陈黄金百镒于前,勿顾也。”一笔记叙,主人公蔑视权贵,鄙视金钱,与统治者绝不合作的宝贵品质被充分揭示。清人张山来对此较详述:“予闻山人在江右,往往为武人招入室中作画,或二三日不放归。山人辄遗矢堂中,武人不能耐,纵之归。后某抚军持柬相邀,固辞不往”。又据清诗人邵长衡《八大山人传》记载:“贵显人欲以数金易一石,不可得,或持绫绢至,直受之曰:‘吾以作袜材’。”但对于友人雏僧从不吝笔墨,“以故贵显人求山人书画,乃反从贫士、山僧,屠沽儿购之。”这些记载充分说明,八大山人有着鲜明的爱憎,因此,他绝不是生理意义上的疯颠之徒,而始终是一个清醒的反清志士,一位才华横溢的丹青高手,这才是八大山人的真实面目。文章结尾的评论“其醉可及也,其颠不可及也”,正是八大山人真实面目的诠解,对于读者理解八大山人,赏鉴其书画大有裨益。
八大山人传。推荐。爱诗词网。八大山人,明宁藩宗室,号人屋。“人屋”者,“广厦万间”之意也。性孤介,颖异绝伦。八岁即能诗,善书法,工篆刻,尤精绘事。尝写菡萏一枝,半开池中,败叶离披,横斜水面,生意勃然;张堂中,如清风徐来,香气常满室。又画龙,丈幅间蜿蜒升降,欲飞欲动;若使叶公见之,亦必大叫惊走也。善诙谐,喜议论,娓娓不倦,常倾倒四座。父某,亦工书画,名噪江右,然喑哑不能言。甲申国亡,父随卒。人屋承父志,亦喑哑。左右承事者,皆语以目;合则颔之,否则摇头。对宾客寒暄以手,听人言古今事,心会处,则哑然笑。如是十余年,遂弃家为僧,自号曰“雪个”。未几病颠,初则伏地呜咽,已而仰天大笑,笑已,忽跿跔踊跃,叫号痛哭。或鼓腹高歌,或混舞于市,一日之间,颠态百出。市人恶其扰,醉之酒,则颠止。岁余,病间,更号曰“个山”。既而自摩其顶曰:“吾为僧矣,何可不以驴名?”遂更号曰“个山驴”。数年,妻子俱死。或谓之曰:“斩先人祀,非所以为人后也,子无畏乎?”个山驴遂慨然蓄发谋妻子,号“八大山人”。其言曰:“八大者,四方四隅,皆我为大,而无大于我也。”山人既嗜酒,无他好。人爱其笔墨,多置酒招之,预设墨汁数升、纸若干幅于座右。醉后见之,则欣然泼墨广幅间,或洒以敝帚,涂以败冠,盈纸肮脏,不可以目。然后捉笔渲染,或成山林,或成丘壑,花鸟竹石,无不入妙。如爱书,则攘臂搦管,狂叫大呼,洋洋洒洒,数十幅立就。醒时,欲求其片纸只字不可得,虽陈黄金百镒于前,勿顾也,其颠如此。外史氏曰:山人果颠也乎哉?何其笔墨雄豪也?余尝阅山人诗画,大有唐宋人气魄。至于书法,则胎骨于晋魏矣。问其乡人,皆曰得之醉后。呜呼!其醉可及也,其颠不可及也!八大山人,是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朱耷的晚年之号,明宁王朱权的后裔。明亡后剃发为僧,遁隐奉新山中,潜心书画。擅长山水花鸟竹石,笔墨恣纵,独具一格,对后来写意画影响颇深。在中国古代画坛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样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天才画家、自然成为众多作家笔下的人物。陈鼎的《八大山人传》以简约流畅的语言,朴实舒缓的笔调,生动逼真的刻画,塑造出古代画坛怪杰的迷人风采,成功地写出了八大山人“这一个”。八大山人的奇闻逸事五彩纷纭,如何入笔,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陈鼎不愧是写人记事的高手,他紧紧抓住八大山人的性格和画技铺排展开,这就抓住了这一人物的最大特点。作者开篇简介他的情况之后,高度概括指出他“性孤介”、“尤精绘事”。这不仅是对八大山人的准确评断,而且是作者的匠心安排。以后的内容就是循着这七字依次展开的。因此,它们是全文之纲,可视为理解这篇文章的钥匙。“孤介”表现之一是其“善诙谐,喜议论,娓娓不倦,常倾倒四座”。作者这里是从行为和结果上勾画他的性格,缺憾是未能从内容上加以说明。表现之二是他装哑。“左右承事者,皆语以目;合则颔之,否则摇头。对宾客寒暄以手,听人言古今事,心会处,则哑然笑。”作者准确传神地描写了他装哑的动作和神态,形神兼备,惟妙惟肖。“喑哑”和“孤介”似乎扯不到一块儿,但是,它和“喜议论”殊途而归,是孤介的反常表现形式。高谈阔论、语惊四座固然是耿介方正,沉默不语同样表现他的傲骨。这种非常之态是非常环境的产物,是八大山人遭国亡家变后为免遭杀身之祸不得已而为之的巧妙的韬晦之计,是他绝不和清政府合作的无声的宣言,是忠于故国,抗议清廷的特殊手段。作者以“如是十余年”句收煞了“暗哑不能言”的描写。仅仅五字,却造成悠长沉重的压抑感,激起读者对八大山人命运的深深同情,对其铮铮傲骨的赞赏。这五个字真有力拔千钧之势,作者笔力之简赅可见一斑。表现之三是他装颠弄狂。朱耷以沉默喑哑对现实进行消极反抗,并不能丝毫减轻其内心的痛苦和郁闷,相反,只会愈积愈深、愈演愈烈。为了求得心理平衡,就必须渲泄长期郁积于心中的苦闷。面对严酷的现实,他不能痛快淋漓地一吐为快,那只会招至杀身之祸,于时他巧妙地利用颠狂加以渲泄和反抗。这“颠狂”就成了“孤介”的发展形式。为了表现其“颠狂”,作者不惜浓彩重笔渲染,从三方面加以描绘。其一写他的颠态。“伏地呜咽”、“仰天大笑”、“跿跔踊跃,叫号痛哭”寥寥数笔,力透纸背,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朱耷的疯颠形象,此一形象和前面的“喑哑”形成强烈的反差,深刻的展示了八大山人内心的巨大苦痛。其二写其狂态。他弃家为僧,以“个山驴”自嘲。皈依佛门,本应绝儿女之情,弃传宗接代之想,却突然“蓄发谋妻子”。这些怪诞无拘之举在佛教大盛的清初无疑是惊世骇俗的晴天霹雳。最能突出其“狂”的是他自号“八大山人”。“四方四隅,皆我为大,而无大于我也。”这是全文文眼,是时代狂人的内心独白,是狂放不羁行为的原动力,是蔑视清廷权贵的宣言,是自我的觉醒和膨胀,是对传统思想束缚的冲决,是其恣纵艺术风格的总源,朱耷诗文言论传世不少,作者惜墨如金,从其众多的言语中只撷取这一吉光片羽,足见作者选材功力之深。其三写其醉态。这是特定情况下的颠狂,是其性格在艺术王国自由的翱翔。《荷花》(笔者所加)是八大山人众多艺术精品中的佼佼者,它在作者生花妙笔之下活现于读者面前。“菡萏一枝,半开池中,败叶离披,横斜水面,生意勃然;张堂中,如清风徐来,香气常满室。”其语言之洗练,节奏之分明,句式之整齐,用词之准确,意境之深远,形神之毕肖都达到完美无缺的地步。尤其“张堂中”句更是神来之笔,它调动了读者的感觉和嗅觉,把八大山人无与伦比的画技写得神乎其神。对《龙》(笔者所起)一图的描绘也同样形象生动。作者通过对龙“蜿蜒升降,欲飞欲动”动态的描写和化用叶公好龙之典的大胆想象,把八大山人的非凡画才展示得极为充分。要强调的是,作者不仅生动地再现了八大山人的传世之作,而且自然天成地传达出画家的独特气韵。那“半开”、“败叶离披,横斜水面,生意勃然”的荷花难道不是画家处逆境而不屈品格的象征?那在云雾间蜿蜒升降的巨龙难道不是画家放荡不羁性格的真实写照?如果说两画的描绘是从结果上映衬了八大山人的画风画技,那么,大醉时的挥毫泼墨却是从过程中展现画家不同凡俗、别具一格的画风画才。醉画是全文最为精采之处。酒酣耳热,现实的痛苦被酒神驱走,艺术之神伸展开自由的羽翼,他“欣然泼墨广幅间,或洒以敝帚,涂以败冠……提笔渲染,或成山林,或成丘壑,花鸟竹石,无不入妙。”“如爱书,则攘臂搦管,狂叫大呼,洋洋洒洒,数十幅立就。”这些描写令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它把八大山人潇洒自如的画姿,狂放不羁的性格,炉火纯青的画技合盘反映了出来。作者还通过鲜明的对比凸现八大山人的高风亮节。“醒时,欲求其片纸只字不可得,虽陈黄金百镒于前,勿顾也。”一笔记叙,主人公蔑视权贵,鄙视金钱,与统治者绝不合作的宝贵品质被充分揭示。清人张山来对此较详述:“予闻山人在江右,往往为武人招入室中作画,或二三日不放归。山人辄遗矢堂中,武人不能耐,纵之归。后某抚军持柬相邀,固辞不往”。又据清诗人邵长衡《八大山人传》记载:“贵显人欲以数金易一石,不可得,或持绫绢至,直受之曰:‘吾以作袜材’。”但对于友人雏僧从不吝笔墨,“以故贵显人求山人书画,乃反从贫士、山僧,屠沽儿购之。”这些记载充分说明,八大山人有着鲜明的爱憎,因此,他绝不是生理意义上的疯颠之徒,而始终是一个清醒的反清志士,一位才华横溢的丹青高手,这才是八大山人的真实面目。文章结尾的评论“其醉可及也,其颠不可及也”,正是八大山人真实面目的诠解,对于读者理解八大山人,赏鉴其书画大有裨益。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谨庠序之教。推荐。爱诗词网。谨庠序①之教,申之以孝悌②之义,颁③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梁惠王上》三)注释①庠(xiáng)、序:古代对学校的称呼。②悌:恭兄。③颁:同“斑”。【译文】认真办学的目的就是要从小就向学生传授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因为孝道盛行,须发斑白的长者、老人就不用再为食粮而肩挑背驮重物在路上奔波了。感悟老有所养。养老,是老龄社会首先要解决的一个社会保障问题,这不仅仅是一家一户的孝敬的问题。
策马前途须努力。推荐。爱诗词网。“策马前途须努力,莫学龙钟虚叹息”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策马前途须努力,莫学龙钟虚叹息”是关于描写“谕理警世·砥砺教化·百折不馁”类的诗句。诗句写不要象失意潦倒的人那样长嘘短叹,而要快马加鞭,冲破重重障碍,奋力向前。表现出诗人刚强的性格及刻苦奋进的精神。如今仍然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注:龙钟,潦倒貌。李涉“岳阳别张祜”“全唐诗”第5427页。繁体:“策馬前途須努力,莫學龍鐘虛嘆息”的意思,全詩,出處,解釋,賞析“策馬前途須努力,莫學龍鐘虛嘆息”是關於描寫“諭理警世·砥礪教化·百折不餒”類的詩句。詩句寫不要象失意潦倒的人那樣長噓短嘆,而要快馬加鞭,沖破重重障礙,奮力向前。表現出詩人剛強的性格及刻苦奮進的精神。如今仍然有著深刻的教育意義。註:龍鐘,潦倒貌。李涉“嶽陽別張祜”“全唐詩”第5427頁。拼音:“CeMaQianTuXuNuLi,MoXueLongZhongXuTanXi”DeYiSai,QuanShi,ChuChu,JieShi,ShangXi“CeMaQianTuXuNuLi,MoXueLongZhongXuTanXi”ShiGuanYuMiaoXie“YuLiJingShi·DiLiJiaoHua·BaiSheBuNei”LeiDeShiGou。ShiGouXieBuYaoXiangShiYiLaoDaoDeRenNaYangChangShiDuanTan,ErYaoKuaiMaJiaBian,ChongPoChongChongZhangAi,FenLiXiangQian。BiaoXianChuShiRenGangJiangDeXingGeJiKeKuFenJinDeJingShen。RuJinRengRanYouZhaoShenKeDeJiaoYoYiYi。Zhu:LongZhong,LaoDaoMao。LiShe“YueYangBieZhangHu”“QuanTangShi”Di5427Xie。
相见欢朱敦懦。推荐。爱诗词网。朱敦儒《相见欢》朱敦儒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①。倚清秋②。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③。中原乱④。簪缨散⑤。几时收⑥。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⑦。江山秋色图(局部)【宋】赵伯驹故宫博物院藏注释①金陵:今江苏南京。②倚:倚栏。③大江:长江。④中原乱:指北宋末年靖康之难,金兵占领中原,北宋灭亡。⑤簪(zān)缨:古代官吏的帽饰,此指代北宋的官员。⑥收:结束乱局,此指收复失地。⑦倩:请托、恳请。过:到。扬州:位于今江苏,此指宋金对峙的前线。鉴赏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北宋都城汴京被金军攻破,宋徽宗、宋钦宗被掳北上。宋高宗赵构于次年五月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即位,重建宋朝(史称南宋),改元建炎,沿黄河一线设防阻止金军南下。十月,宋高宗以金兵南逼为由,从南京迁往扬州(今属江苏),将防线由黄河南移至淮、汉、长江一线。高宗建炎元年(1127)秋,朱敦儒南逃至金陵(今江苏南京)时作有本词,上阕写作者登临金陵城楼所见悲凉宏阔的江山秋景,下阕写作者面对国破山河乱的沉痛心情。上阕写得气象宏阔而凄美,悲怆之中有慷慨之音。首二句“金陵城上”“清秋”用浅淡之笔点出时空场景。“上西楼”自是无言,有“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南唐李煜《乌夜啼》)为证;“清秋”自是萧寒,有“一望关河萧索,千里清秋”(柳永《曲玉管》)为据。无言与萧索,两者烘托出作者沉郁低沉的心境。前人写登楼,如“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三国王粲《登楼赋》),“城上西楼倚暮天,楼中归望正凄然”(唐张继《冯翊西楼》)之类,缺少本词清淡中所夹带的亡国悲凉之音,亦是因时事和个人气质不同使然。上阕末句“夕阳垂地”“大江流”等雄大意象一出,本词便更上一个境界,与杜甫的名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相通,两者所流露出的感情色彩虽然不同,但在落笔之气势、景象之宏阔上,却堪称伯仲。“万里夕阳”的景色壮美而血红,可是“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残阳渲染的乃是满目疮痍的故国景象,正是“万里东风,国破山河落照红”(《减字木兰花》)。作者登古都金陵,临邈远之长江,望烽烟之中原,流离漂泊,“故国山河”,“独倚危楼,无限伤心处”(《苏幕遮》),其情感纠缠何其复杂,都统统凝练在寥寥数笔的景致中。柳永有“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八声甘州》),两位词人虽寄意不同,但情景却十分相通。上阕写景铺陈渲染悲凉氛围,下阕转入抒情以达胸臆。下阕首三句“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连用三个短句,音节急促,慷慨悲歌之中表达着对故国的无限深情,可谓“一双新泪眼,千里旧关山”(《临江仙》)。下阕末句写作者恳请悲风将自己的眼泪吹过前线重镇扬州以问候故土同胞。他泪流纵横,深感恢复旧山河遥遥无期,哀痛中流露出绝望,绝望中留有希望,可谓写得凄婉至极。“扬州”自古繁华,而今却是“悲风吹泪”,今昔对比,更是惹人泣下如雨,再联想到后来词人姜夔过扬州时“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扬州慢》),其辛酸更是难忍了。作者早年隐居故乡洛阳,过着“旗亭问酒,萧寺寻茶”(《朝中措》)的“清都山水郎”(《鹧鸪天《西都作》)式的优游闲雅生活,词风浪漫潇洒、清雅飘逸。此次南渡之变促使朱敦儒逃奔南方,亦促使其词风转向悲壮慷慨、沉郁清丽,亦最终改变其人生方向。本词慷慨苍凉,充满对故国的怀念,是朱敦儒人生转折时期的经典之作。(张伟特)集评清《陈廷焯:“希真词最清淡,惟此章笔力雄大,气韵苍凉,悲歌慷慨,情见乎词。”(《云韶集》)链接宋代的文化名城——扬州。扬州为宋代的淮南东路治所,经济文化繁荣。北宋时工商业虽远不如唐代,但仍为漕运重要转运站,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货物多经此转运,闽、广、江、浙商人亦常在此经商,神宗熙宁年间年商税额达五万余贯。手工业有造船、纺织、铜器打造、印刷、酿酒等部门。朝廷在此设造船场。所产锦、白绫等绸缎与白苎布、铜器、白桃酒享有盛名,销量很大。郊区产稻较多,并产茶叶,种花较盛。芍药尤多,有的园圃多达数万株,不少销往外地。文风兴盛,文字学家徐铉、徐锴等均是当地人,欧阳修、王安石、秦观皆曾在此居住过。风俗喜簪花,多花市之设。南宋时期为南北军事要冲,因遭兵火,经济文化发展受到影响。咸淳年间穆罕默德十六裔孙普哈丁来此传教,所创仙鹤寺为国内四大清真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