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论学习

孔孟论学习朗读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不逾矩。”(《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1)。”(《论语·为政》)

子贡问曰:“孔文子(12)何以谓(13)之文(14)也?”子曰:“敏(15)而好(16)学,不耻下问(17),是以(18)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

子曰:“譬如(19)为山(20),未成一篑(21),止,吾止也!譬如平地(22),虽(23)(24)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

孟子曰:“无或(25)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26)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27)矣,吾退而寒(28)之者至(29)矣,吾如有萌焉何(30)哉?今夫弈(31)之为(32)(33),小数也;不专心致志(34),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35)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36)将至,思援(37)弓缴(38)而射之,虽与之俱(39)学,弗(40)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41)?曰:非然也。”(《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尽信(42)《书》(43),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44)。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45)(46)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47)也?”(《孟子·尽心下》)

【注释】①〔有〕通“又”,置于零数与整数中间。

②〔志〕立志。

③〔不惑〕没有顾虑和迷惑。

④〔天命〕指自然的规律。

⑤〔耳顺〕指能听得不同的意见,并作出正确判断或选择。

⑥〔从〕随。

⑦〔所〕所以。

⑧〔欲〕能。

⑨〔逾矩〕超过规矩、法度。逾,超过。

⑩〔罔(wǎng)〕迷惑。

(11)〔殆(dài)〕危险。这里指容易犯错误。

(12)〔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yǔ)。

(13)〔谓〕称为。

(14)〔文〕孔圉谥(shì)号为“文”。

(15)〔敏〕聪明。

(16)〔好(hào)〕喜好。

(17)〔不耻下问〕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浅的人请教看作是耻辱。耻,以……为耻。

(18)〔是以〕因此。

(19)〔譬(pì)如〕比如。

(20)〔为山〕指堆积土山。

(21)〔未成一篑(kuì)〕只差一筐土而没有堆成。篑,土筐。

(22)〔平地〕填平洼地。

(23)〔虽〕即使。

(24)〔覆〕倾倒。

(25)〔或〕通“惑”,感到疑惑、奇怪。

(26)〔暴(pù)〕通“曝”,晒。

(27)〔见亦罕〕和大王相见的次数太少。

(28)〔寒〕冷淡。

(29)〔至〕到。

(30)〔如……何〕对……怎么办。

(31)〔弈(yì)〕围棋。

(32)〔为〕作为。

(33)〔数〕技巧,技术。

(34)〔专心致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致,尽,极。志,意志。

(35)〔诲(huì)〕教导。

(36)〔鸿鹄(hú)〕天鹅。

(37)〔援〕拿。

(38)〔缴(zhuó)〕系在箭上的绳子,这里指代箭。

(39)〔俱〕一起。

(40)〔弗〕不。

(41)〔与〕通“欤”,表示疑问。

(42)〔信〕相信。

(43)〔《书》〕指《尚书》。

(44)〔策〕竹简,这里作量词,相当于“片”。

(45)〔以〕凭借,依靠。

(46)〔至〕极。

(47)〔杵(chǔ)〕古代的一种棒形兵器。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于求学;三十岁时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发展方向;四十岁时能做事没有顾虑和迷惑;五十岁时懂得了自然规律能顺应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不同的意见,并作出正确判断或选择;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而不超过规矩。”

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容易犯错误。”

子贡问孔子:“为什么给孔文子取谥号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明而又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称他为‘文’。”

孔子说:“学习好比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止不做,那么我也就不去关注他了;又好比填平洼地,即使只倒下一筐土,这时继续填下去,那么我就前去关注他。”

孟子说:“不要对大王的不聪明感到奇怪。即使是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如果晒它一天,再冻它十天,没有能存活下来的。我能见大王的次数太少了,我退居在家,那些谄媚的小人就趁机来到大王身边,我怎么能使他的善良之心萌发呢?如今下棋作为一种技术,只是一种小技术;但不专心致志地学,就不能有所收获。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如果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人虽然也听着他的话,却一心觉得有天鹅将要飞来,想着拿弓箭去射,虽然与另一人一起学习,却比不上那个人学得好。这是因为他的聪明才智比不上另一个人吗?回答是:不是这样的。”

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的内容,那还不如没有《尚书》。我对于其中的《武成》篇,认为可信的不过两三片竹简罢了。仁义的人在天底下没有敌手,极其仁义的周武王去讨伐最不仁义的殷纣王,怎么会使血流得那么多,以至于连打仗的杵也都能漂浮起来呢?”字数:2206

何小宛主编.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228-231页.

()

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朗读
()

猜你喜欢

【注释】

选自《老子》六十四章。

()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睛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我现在在那里呢?四周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

华歆王朗

《世说新语》

()

【诗句】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

原意谓只要按照同一规格,即使关起门来造的车子,也能合用。语出《景德传灯录·余杭大钱山从袭禅师》:“问:‘闭门造车,出门合辙,如何是闭门造车?’师曰:‘造车即不问,汝作么生是辙?’”《续传灯录·端裕禅师》:“一法不堕尘缘,万法本无挂碍……直饶恁么,犹是闭门造车,未是出门合辙。”

宋代朱熹在其《中庸或问》卷三中说它是“古语”。曰:“古语所谓‘闭门造车,出门合辙’,盖言其法之同也。”意思是说:虽是关起门来在家里造车,拿出门去使用,却能和车辙完全相合,这是因为依照的规格、尺寸相同的缘故。古时车辆,两轮间距离有一定尺寸,故轮子碾出的痕迹(辙)也是相同的,这叫“合辙”。

()

(节自《田敬仲完世家》)

威王初即位以来,不治,委政卿大夫。九年之间,诸侯并伐,国人不治。于是,威王召即墨大夫而语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