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夜曲中闻折柳全诗

此夜曲中闻折柳全诗朗读

【诗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出处】唐·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意思】春天洛阳的夜晚,不知是从谁家传来吹玉笛的乐音?这带有哀调的乐音随着春风而到处散布着。同时,今天晚上也听到了“折柳”的乐曲,每当听到这种哀怨的歌曲时,有谁不会产生思乡的愁情呢?“折柳”是送别曲,又古人于送别时有折柳枝相赠的习俗,所以借“折柳”为离别的代称。【鉴赏1】折柳:古人习惯折柳赠别。笛调中有一首叫做“折杨柳”的曲子语译这两句诗是:在这样的夜里,听到有人用笛吹奏着“折杨柳”的曲子,那充满伤感、思念的声音,又有谁听了不会油然兴起怀乡之情呢?沦落异乡的浪子,原本就思念故园,何况又在寂寞的深夜里,听到伤感的曲调,自然更加深了怀乡情愁。“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这两句诗是大诗人李白描写怀乡情切的名句,后人也常用这两句诗,来形容追念故园的情怀。【鉴赏2】“折柳”是指乐府横吹曲《折杨柳》。诗人并不言今夜听到一支折柳曲,而说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折杨柳》本就多抒发离情别绪。“柳”与“留”谐音,故亲友送别,多折柳相赠。因此,“折柳”二字便不仅仅指曲名,它还代表着送别的场景,能够引起人们对送别亲人场面的回忆,也就能够唤起蕴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乡情。当时李白作客洛阳,夜闻笛声,引起思家之情。作者禁不住设想,这天下所有离乡在外之人,但凡听到这《折杨柳》之笛声,莫不引起思念故乡之情。诗歌言浅意深,很容易引起游子们的共鸣。后人多用此句表示思乡之情。【译注】谁家的笛声暗暗飞扬,随着春风飘散整个洛阳城。今夜听到笛子吹奏的《折杨柳》曲,哪个人不产生思乡之情呢?玉笛:笛子。洛城:洛阳城,今河南省洛阳市。折柳:《折杨柳》曲,多叙离情别绪。故园:故乡。【用法例释】用以形容笛声或其他歌声乐曲清越凄婉,悠悠传扬,引起人的思乡怀人之情。[例]我初次远离家乡,远离慈母,只身一人,举目无亲,触景生情,倒有几分悲凉感。正好此时耳旁忽有一阵笛声飞过,不由引发起我的思乡之情,随着笛声我也低吟起来: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程树榛《母校假山忆趣》)【全诗】《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注释】①洛城:河南洛阳。②折柳:《折杨柳》,汉乐府古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译文】是谁人吹起了玉笛?在这静静的暗夜里荡漾,随着那无影无形的春风,洒遍了古城洛阳。今夜笛中的曲调,恰是抒写离情的《折杨柳》,呵!谁能不思念自己的故乡。【解题】此诗约作于开元二十二年(734)春。时李白作客洛阳,因夜闻笛声而引起思家之情。洛城:洛阳城,今河南洛阳。诗中写闻笛之感受,柔和优美,散逸潇洒。晚年写的《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用意相似,但章法不同:本诗顺叙,着力在前二句,条理通畅自然;彼诗倒叙,着力在后二句,含蓄深沉。【点评】

先从笛声写起,想象乐曲随春风洒满了夜幕笼罩下的洛阳。玉笛吹奏的是充满离情别绪的《折杨柳》,自始至终沉浸在乐曲声里的作者,在优美音乐的感召下陶入了对故乡的思念中。它没有一般思乡之作的低沉、忧郁,而给人一种洒脱、俊逸之感,但思乡之情虽不渲染,却留给读者去体味。沈德潜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鉴赏1】

这是一个醇香的夜晚,渐熄了万家灯火,寂灭了日间喧闹,轻风骀荡,带来了一阵婉转悠扬的笛声,在婉转悠扬中,还有一份深隐的凄清与哀伤。这笛声随风飞遍东都洛城的每一个角落。或许,有一个地方,有一位诗人,正被这不知何处飘来的笛声打动了、感动着。此刻,他再也无法入眠,揽衣出户,在月色的清辉中放飞自己的思乡之情,一如笛声的飞扬与悠扬。引起他一怀愁绪的,正是这样一首凄清的《折杨柳》的曲子!这是一首汉乐府古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古人离别时,正是从路边折取长长的、柔柔的柳枝相送,以示离别之情。柳枝的绵长一如离人的依念之情,又如惹人思绪的带刺蔷薇:“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周邦彦《六丑》)在这样的时刻,在这样的夜晚,这样满含离怀愁绪、略带凄清与哀伤的曲子,怎能不撩人情怀、惹人产生不尽的思乡之情呢!所以诗人才说:“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这是情到浓处的自然之语,不带丝毫斧斫的痕迹,正如笛声吹奏技艺的纯熟,是那样随意地挥洒!此时,诗人正沉浸在浓浓的乡思之中,心潮澎湃,而笛声的吹奏者或许正致力于发抒自己当下的心绪感受,并未曾想到他的心绪会打动、感染着另一个地方的痴情听众。这位痴情听众又将他的情绪蔓延开去,认为这首曲子会打动更多的、甚至是全部的旅人的心——“何人不起故园情”!这是一种情感的推移,更是肺腑之语!【鉴赏2】这是一首闻悠扬动人笛声而引发思乡之情的诗。前二句写,春夜里,东都洛阳,万家灯火渐灭,白日喧嚣已静,忽然一阵凄清婉转的笛声,不知从谁家飞出,飞遍了整个洛城。“暗”字见出吹笛人的不可知;“飞”字见出笛声的清妙空灵;“散”“满”二字,用了夸饰的手法,见出笛音飘飞的广、远,仿佛整个洛城都已听见。后二句写,静夜之中谛听,乃知为《折杨柳》之曲,此曲饱含离愁,诗人内心能不激荡起故园之情?此诗紧扣一“闻”字,又以“折柳”关联诗意,生思乡之情,真妙合无间矣。此诗与上一首《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相较,一为先闻笛而后有情,一是先有情而后闻笛;一为因物而动情,一是因情而感物。二诗用意略同,却章法迥异,给人感受不同:此篇有一唱三叹之妙,上篇有含蓄不尽之趣也。

()

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朗读
()

猜你喜欢

无论是谁,只要在中国过活,便总得常听到“他妈的”或其相类的口头禅。我想:这话的分布,大概就跟着中国人足迹之所至罢;使用的遍数,怕也未必比客气的“您好呀”会更少。假使依或人所说,牡丹是中国的“国花”,那么,这就可以算是中国的“国骂”了。

我生长于浙江之东,就是西滢先生之所谓“某籍”。那地方通行的“国骂”却颇简单:专一以“妈”为限,决不牵涉余人。后来稍游各地,才始惊异于国骂之博大而精微:上溯祖宗,旁连姊妹,下递子孙,普及同性,真是“犹河汉而无极也”。而且,不特用于人,也以施之兽。前年,曾见一辆煤车的只轮陷入很深的辙迹里,车夫便愤然跳下,出死力打那拉车的骡子道:“你姊姊的!你姊姊的!”

别的国度里怎样,我不知道。单知道诺威人Ham-sun有一本小说叫《饥饿》,粗野的口吻是很多的,但我并不见这一类话。Gorky所写的小说中多无赖汉,就我所看过的而言,也没有这骂法。惟独Artzybashev在《工人绥惠略夫》里,却使无抵抗主义者亚拉借夫骂了一句“你妈的”。但其时他已经决计为爱而牺牲了,使我们也失却笑他自相矛盾的勇气。这骂的翻译,在中国原极容易的,别国却似乎为难,德文译本作“我使用过你的妈”,日文译本作“你的妈是我的母狗”。这实在太费解,——由我的眼光看起来。

()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二)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毛泽东诗词《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

朱敦儒《相见欢》朱敦儒

朱敦儒

()

【诗句】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

()

“小槽壓就西涼酒,風月無邊是醉鄉。”詩句出處:《鷓鴣天》;是宋朝詩人張鎡的作品。
陰陰一架紺雲涼。裊裊千絲翠蔓長。紫玉乳圓秋結穗,水晶珠瑩露凝漿。相並熟,試新嘗。累累輕翦粉痕香。小槽壓就西涼酒,風月無邊是醉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