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出处】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意思】正是二十四桥上明月当空的夜晚,你却在哪里让美女为你吹箫作乐呢?二十四桥:唐时扬州繁华,城内有二十四座桥。一说即扬州原来的吴家砖桥,因古时有二十四个美女在桥上吹箫而得名。玉人:美女。教:使。【鉴赏】柔和的月光映照在二十四桥之上,在这秋尽之时,你正在哪里教歌女艺妓们吹箫玩乐呢?关于二十四桥,有两说。一说扬州城本有二十四座桥;一说是指扬州吴家砖桥,因有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而得名。对于“二十四桥”的意义,不必泥解,诗人此句意在表现扬州月夜的美丽与风韵。此诗是诗人离开扬州之后寄言友人韩绰的诗歌,这两句本是慰问之语,但诗人却以调侃的语气讲来,一方面体现韩绰风流倜傥的才貌,一方面也体现了二人关系的亲昵无间。在这调笑之中,同样寄予了诗人对扬州美好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情。【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扬州等地桥的美丽。[例]湖的西北角,还有一道拱桥,名为廿四桥,像一条绣带轻轻束着湖的纤腰,情致极美。“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我们来到这儿,不禁一脚栽进古人的诗境中去了。(紫风《扬州印象记》)二、用以形容月夜有桥之地的幽美景色,或形容桥上明月当空,传来袅袅乐音的情景。[例]而当月明之夜来到桥上,耳边隐隐传来大门口匈牙利广场歌舞晚会的箫管声声,你会情不自禁地低吟唐代诗人杜牧的佳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喻光韶《廊桥寻梦》)【全诗】《寄扬州韩绰判官》.[唐].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题解】扬州是作者多次游历之处,曾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句。大中二年(848)八月,作者由睦州赴京就任司勋员外郎,路过金陵,怀念扬州旧游,因此作诗。韩绰,不详何人,作者另有《哭韩绰》,看来两人友情甚笃。此诗风调悠扬,意境优美,历来为人传诵。【作者】杜牧,唐代诗人,生平见前《泊秦淮》诗。【注释】①二十四桥:据沈括《梦溪笔谈》记载:唐时扬州城内水道纵横,有24座桥。或云即扬州西郊吴家砖桥,因传说古时有24位美人吹箫于桥上而得名,由后句知此诗当取后说。②玉人:“玉人”既可形容洁美之女子,也可比喻风流俊美的才郎,如元稹《莺莺传》“疑是玉人来”句。此句当取后者,指韩绰。此以调侃语气问他当此秋尽之时,每夜在何处教歌伎吹箫取乐?【全诗鉴赏】杜牧于大和七年(833)至九年春在扬州牛僧孺幕,韩绰为其同僚。此诗作于离扬以后。前二写江南秋光,包含着忆扬州和故人的情怀。“隐隐”、“迢迢”这一对叠字,不但画出山青水长、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而且暗示着双方相隔的空间距离,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可为之注脚。“草未凋”写江南秋色,清新旷远不同江北,句下寓有眷念旧地的深情。后二叙别来怀念之情。乃从扬州诸多美好印象中撷取最不能忘怀的时间——“明月夜”(参张祜《纵游淮南》“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徐凝《忆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奈是扬州”)、地点——“二十四桥”(一说扬州城内原有二十四座桥;一说只是一桥相传古时有二十四位美女吹箫于桥上故名,即使如此,桥名也能给人造成数量上的错觉),以调侃的口吻,询问对方的行踪。此处的“玉人”乃指韩绰,而“教吹箫”又把关于美女的传说阑入,使人感到韩绰的风流倜傥与情场得意,再加上“何处”二字悠谬其辞,令人读之神往。宋词人姜夔七绝《过垂虹》云:“自作新词分外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中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即深得小杜神韵,可以参读。
玉人何处教吹箫。推荐。爱诗词网。【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出处】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意思】正是二十四桥上明月当空的夜晚,你却在哪里让美女为你吹箫作乐呢?二十四桥:唐时扬州繁华,城内有二十四座桥。一说即扬州原来的吴家砖桥,因古时有二十四个美女在桥上吹箫而得名。玉人:美女。教:使。【鉴赏】柔和的月光映照在二十四桥之上,在这秋尽之时,你正在哪里教歌女艺妓们吹箫玩乐呢?关于二十四桥,有两说。一说扬州城本有二十四座桥;一说是指扬州吴家砖桥,因有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而得名。对于“二十四桥”的意义,不必泥解,诗人此句意在表现扬州月夜的美丽与风韵。此诗是诗人离开扬州之后寄言友人韩绰的诗歌,这两句本是慰问之语,但诗人却以调侃的语气讲来,一方面体现韩绰风流倜傥的才貌,一方面也体现了二人关系的亲昵无间。在这调笑之中,同样寄予了诗人对扬州美好生活的喜爱与向往之情。【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扬州等地桥的美丽。[例]湖的西北角,还有一道拱桥,名为廿四桥,像一条绣带轻轻束着湖的纤腰,情致极美。“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我们来到这儿,不禁一脚栽进古人的诗境中去了。(紫风《扬州印象记》)二、用以形容月夜有桥之地的幽美景色,或形容桥上明月当空,传来袅袅乐音的情景。[例]而当月明之夜来到桥上,耳边隐隐传来大门口匈牙利广场歌舞晚会的箫管声声,你会情不自禁地低吟唐代诗人杜牧的佳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喻光韶《廊桥寻梦》)【全诗】《寄扬州韩绰判官》.[唐].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题解】扬州是作者多次游历之处,曾有“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句。大中二年(848)八月,作者由睦州赴京就任司勋员外郎,路过金陵,怀念扬州旧游,因此作诗。韩绰,不详何人,作者另有《哭韩绰》,看来两人友情甚笃。此诗风调悠扬,意境优美,历来为人传诵。【作者】杜牧,唐代诗人,生平见前《泊秦淮》诗。【注释】①二十四桥:据沈括《梦溪笔谈》记载:唐时扬州城内水道纵横,有24座桥。或云即扬州西郊吴家砖桥,因传说古时有24位美人吹箫于桥上而得名,由后句知此诗当取后说。②玉人:“玉人”既可形容洁美之女子,也可比喻风流俊美的才郎,如元稹《莺莺传》“疑是玉人来”句。此句当取后者,指韩绰。此以调侃语气问他当此秋尽之时,每夜在何处教歌伎吹箫取乐?【全诗鉴赏】杜牧于大和七年(833)至九年春在扬州牛僧孺幕,韩绰为其同僚。此诗作于离扬以后。前二写江南秋光,包含着忆扬州和故人的情怀。“隐隐”、“迢迢”这一对叠字,不但画出山青水长、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而且暗示着双方相隔的空间距离,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可为之注脚。“草未凋”写江南秋色,清新旷远不同江北,句下寓有眷念旧地的深情。后二叙别来怀念之情。乃从扬州诸多美好印象中撷取最不能忘怀的时间——“明月夜”(参张祜《纵游淮南》“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徐凝《忆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奈是扬州”)、地点——“二十四桥”(一说扬州城内原有二十四座桥;一说只是一桥相传古时有二十四位美女吹箫于桥上故名,即使如此,桥名也能给人造成数量上的错觉),以调侃的口吻,询问对方的行踪。此处的“玉人”乃指韩绰,而“教吹箫”又把关于美女的传说阑入,使人感到韩绰的风流倜傥与情场得意,再加上“何处”二字悠谬其辞,令人读之神往。宋词人姜夔七绝《过垂虹》云:“自作新词分外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中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即深得小杜神韵,可以参读。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二)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学而。推荐。爱诗词网。(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二)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三)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四)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五)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六)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七)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八)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九)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十)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十二)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十三)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十四)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十五)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十六)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注释〕 《论语》二十篇,各取首章第一、二句的二字或三字为题。 子:古代男子的尊称。《论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 习:温习、演习、实习。 说:通“悦”,欣喜、愉快的意思。 朋:同类,志同道合者。一说这里指的是弟子。 愠(yùn):怨恨。 君子:有德者。 有子:孔子弟子,姓有,名若。 孝弟: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弟。弟,即悌,音tì。 巧言令色:花言巧语和讨人喜欢的脸色。 曾子:孔子弟子,名参(shèn)。 省(xǐnɡ):反省,自我检查。 道:治理。乘(shènɡ):兵车。千乘之国,春秋时大国。 使民以时:使用民力,不违农时。 汎(fàn):同“泛”,广泛。亲仁:亲近有仁德的人。 子夏:孔子弟子,姓卜,名商,字子夏。 贤贤:尊重其才德。 易色:不重容貌。慎终:谨慎地对待送终之礼;追远:追思久逝的祖先。 子禽:陈亢,字子禽。子贡:孔子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求之与:主动求得的。 与之与:别人告知的。 小大:小事大事。由之:按照“和”的观念去做。 复:实践诺言。就有道而正焉:按有道者的言行来匡正自己。 无谄:不谄媚于人。 两句诗见《诗经·卫风·淇奥》。〔鉴赏〕 《论语》是孔子及其部分弟子言论的汇编,在中华文化典籍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它是由孔门弟子或再传弟子编纂的,但非一人一时所辑成。共二十篇,每篇分列若干章。看似散珠,无所贯串,然而《论语》的“论”字,就含讨论编次的意义。其编次的意图,通过研究文本,还是可以解读的。以首篇为例,历代研究者不断寻绎篇中各章之间的关联。南宋朱熹认为此篇“先言自修,而后亲师友”(《朱子语类》卷二十)。他并且认定该篇“乃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学者之先务也”(《论语集注》)。清代崔述也认为《论语》首篇之大义为教人“学为仁而已矣”,“故首章言学,次二三章即言仁也”(《论语余说》)。《论语》首篇开宗明义就记孔子论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的确不是偶然的。这一方面是由于孔子一生为人,乐于学而勤于教。孔子自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述而》),并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公冶长》)他还教育弟子要“笃信好学”(《泰伯》)。他最担心的是“德之不修,学之不讲”(《述而》),这也是孔子的自勉。另一方面,强调孔子论学是达到“仁”的境界的重要条件。“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为人的最高精神境界。“仁”的范畴也是孔子伦理思想体系中的最高道德原则。这不免使人有难以企及的神秘感。所以众弟子问仁颇多,孔子的回答也因人因时而异。然而认为仁者并非天生而就,而是要通过后天的学习,以“学”求“仁”,以“知”达“仁”的这一观点则是始终如一。他还告诫弟子:要想成为仁人君子而不努力学习,“其蔽也愚”(《阳货》)。以“学”求“仁”,有一个由浅入深、就近至远的过程。读者在琢磨本篇所蕴含的孔学这个观点时,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第一个是基础道德和道德理想境界的关系。孔子把孝悌作为仁的基础,敬爱父母兄长是实现仁德的第一要求。正如孔子学生有子所说,孝悌为“仁之本”。一个人如能做到“入则孝,出则弟”,那么推而广之,进一步达到“汎爱众”,既欲立己,又能立人,可以推断他最终达到仁德的理想境界并非不可企及。强调孝悌这一基础道德自然是传统社会的要求,但是只要存在家庭,敬爱父母兄长这一美德就必须大力提倡。第二个是“诚信”在中国古代社会的提出。本篇有多章谈论诚信问题,应予关注。“信”这一伦理范畴,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贵族以此处理上下等级关系,所以常常“忠、信”并提,要求下对上讲诚信。孔子对诚信思想有很大的突破。他认为人与人交往必须“谨而信”(《学而》),“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政》)。这里的“信”,已拓展为人与人之间必须讲的“信誉”,不只是对上而言。这在当时是一种新思想。所以弟子们感到很新鲜,纷纷阐述自己对“信”的理解。子夏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第七章)。有子说:“信近于义,言可复也。”(第十三章)曾子更是把“信”作为每日三省的内容之一:“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第四章)可见在孔学中,“信”与“孝、悌”一样,也是实践“仁”最高道德原则的一个重要的基础道德规范。本篇的重点是论学论仁,以学求仁,而从第十二章以后,又辑入论礼的内容。论述了礼的功用问题:“礼之用,和为贵”(第十二章);讨论了“恭”与“礼”的关系:“恭近于礼,远耻辱也”(第十三章);提出了“富而好礼”的观点,认为“富而无骄”固然不错,但远不如“富而好礼”层次更高(第十五章)。礼与仁的关系,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问题。本篇尾段引入这一问题,是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具体论述将在第三篇《八佾》中展开。
谨庠序之教。推荐。爱诗词网。谨庠序①之教,申之以孝悌②之义,颁③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梁惠王上》三)注释①庠(xiáng)、序:古代对学校的称呼。②悌:恭兄。③颁:同“斑”。【译文】认真办学的目的就是要从小就向学生传授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因为孝道盛行,须发斑白的长者、老人就不用再为食粮而肩挑背驮重物在路上奔波了。感悟老有所养。养老,是老龄社会首先要解决的一个社会保障问题,这不仅仅是一家一户的孝敬的问题。
华歆与王朗。推荐。爱诗词网。华歆王朗《世说新语》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1)。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到,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2),正为此耳。既以纳其自托(3),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注释:(1)〔歆(xīn)辄(zhé)难之〕辄,即,就。难,为难。(2)〔疑〕犹疑不决。(3)〔既以纳其自托〕以,同“已”。纳,承纳,接受。自托,请求。译文:华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要跟随,华歆对这件事感到为难。王朗说:“幸而船里还很宽,为什么不可以呢?”后来贼人追来,王朗就要抛开携带的人。华歆却说:“当初我所以犹豫不决,正是因为考虑这种情况。既然接受了他的请求,能因为危急就抛掉人家吗?”于是像当初一样携带帮助那个人。人们就凭这件事来评定华、王的好坏。
闺门秘术阅读。推荐。爱诗词网。闺门秘术清宣统二年(1910)石印本《闺门秘术》扉页书影清宣统二年(1910)石印本《闺门秘术》正文书影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一名《闺门秘术剑仙传》。四卷五十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沪上书局石印本,藏国家图书馆;清宣统二年(1910)石印本,藏上海图书馆。1994年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馆藏足本明清小说系列”排印本。唐朝山西大同府人华童,乃相门之后。妻子王氏,生三子二女。长子兆璧,次子兆琨,三子兆瑗,皆天资聪敏,在家读书。因安禄山起兵造反,华童携妻带儿女外逃。先逃到守坟仆人陶五兄弟陶发处住下。次日租下当地员外汤德元空屋,安顿家眷。汤德元疏财仗义,与华童结为挚友。华童为谋生计,赁室开门授徒,不上几日学生济济一堂,桃李盈门。汤德元二子汤俊、汤杰异常聪明顽皮,在三春庙会上将一卖荸荠的老者打伤,华童感愧,加上一路风寒而病势沉重,昏迷不醒。眼看医治无效,兆璧焚香祷告,割股煎药,华童奇迹般地转危为安,日见康复。后兆璧、春姑兄妹割股救母。汤德元闻兆璧孝道,极为赞叹,欲招为女婿,华童开始踌躇,后终与汤家成亲眷。隔年贼败,正值岁试之年,汤德元代兆璧、兆琨报名应考,同时资助一贫寒秀才李大椿应试。三人连考四场,终场发榜:兆璧第一,李大椿第二,兆琨第三。三人谒见县主,县主夏国华见璧、琨一表人材,欲将女儿瑶云配琨。华童不愿与做官人家攀亲而拒婚。李大椿母病,华家兄弟发轿将李母接到华家照料。三人复经府试,大椿第一,兆璧第二,兆琨第三。夏国华又请知府保媒,华童虽承允,但须俟岁考后,兆琨中榜方可行聘。几日后学宪按临,三人俱高取入榜,仍是兆璧第一。汤德元带三人荣归,府县馈赠银物,全镇上门贺喜,惊动了窃贼三眼虎,他深夜潜入华府盗银,华童惊醒,绊倒在地,一病呜呼。夏国华之子均祥是势利小人,对妹亲事极为不满。正值吏部天官叶槐之子开泰丧妻尚未续弦,叫篾骗王活嘴说媒续娶以图后嗣。夏均祥贪利附势,自作主张将妹瑶云许之。夏国华得知将不肖之子痛骂一顿。华夫人闻之退银还婢,以针黹度日甘愿清贫。瑶云遣婢庆喜买通陶五,暗中以好价买华家针线。均祥之仆童狗儿见庆喜给公子送衣,顿起邪念,抱住欲奸。庆喜用缓兵之计反使狗儿受冻吃苦,狗儿暗恨在心,反诬庆喜盗银叫奸夫陶五带走。均祥鞭打庆喜,国华大怒,夺鞭痛打均祥,再次赠银济助华家,并坚拒叶家婚事。叶开泰以父势压人,要知府万钧托媒,万钧告知国华,国华回家见均祥得意忘形,举手就打,气恼成病,不日亡故,均祥悔之不及。新任县官洪鹏程乃钻营谄媚之小人,又是叶槐门生,自然要促成叶开泰婚事。均祥附炎趋势,一口答应。洪鹏程买通监内大盗诬陷璧、琨是同谋,主谋是汤德元。用大刑逼供,兆璧屈打成招,兆琨严词痛骂,宁死不招。洪将兄弟二人收监,复将汤德元拘捕。洪鹏程命禁卒李春用金钩将汤治死,李春曾受恩于夏家,又受陶发之托,叫汤德元服下闭气丹装死,骗过赃官。汤死里逃生,就隐名逃往外乡。叶开泰请洪县令作媒,均祥将华、汤三人案情哄骗母亲,赵夫人知兆琨永远监禁,遂接受叶家聘金,瑶云急得口吐鲜血。庆喜定计主婢女扮男装,在迎娶之前出逃。谁料半路上了贼船,银饰被劫,主婢被强盗捆绑抛入江中。因瑶云身上有避水宝珠,乃叶家聘送之物,故二人未被淹死。又遇渔翁白长年夫妇,救回白渔村暂住。白渔村乃九门提督包清义故籍,渔翁的儿子媳妇在包府为仆,瑶云露出女身,以实情相告。包清义为官清廉,铁面无私,有“赛龙图”美称。生有一子一女,包小姐将瑶云接入包府相伴,瑶云诉说华、汤两家遭难,求包大人伸冤。叶开泰良辰迎不来新人,甚为恼火,逼均祥交人,新任刘知府只得将均祥看押起来。王活嘴编造谎言,叶开泰要夏均祥退回聘礼,见避水珠无影踪,刘知府将均祥问罪收监。秋闱将临,汤夫人资助李大椿赴省城应试,得中解元。主考王国钧乃吏部尚书,见大椿渊博宏通,必成大器,就提携入京参加春闱。包清义为主考,李大椿一鸣惊人,得中状元。榜眼、探花亦是大同府人,一时传为佳话。李大椿将叶槐之子仗势欺人,华、汤两家蒙冤遭难之事向包大人细述一遍。包大人怒纳,正值御史黄如永奏劾叶槐纵子恶行,圣上询问三鼎甲,情况如实,龙颜大怒,传旨包清义前往查办。李大椿衣锦荣归,奉旨以副钦差随包同行。县令洪鹏程、知府刘用宾慌了手脚,向李老太送银被拒。包清义奉旨查办此案,将均祥押上公堂,均祥吓得魂不附体,供出王活嘴、洪鹏程陷害华家兄弟的实情。包公查实案情,当堂释放兆璧、兆琨,奏请圣上将叶槐革职,叶开泰充军三千里;王活嘴刁唆犯法、买盗扳人拟斩监候;夏均祥嫌贫爱富,从轻发往军营效力。华氏兄弟无辜受辱,赏银抚恤。夏国华开复原官,洪鹏程、刘用宾纵容权贵,一并革职;汤德元赏银五十两。汤将次女与李大椿为妻,李老夫人授了诰封。众人夸夏瑶云为女中丈夫,兆琨心中十分喜悦。山东龙泉山强人英雄豹招兵买马,打家劫舍,谋逆造反,包清义接旨挂帅征剿。包留下李大椿随营效力,助办机宜。包公命先锋王龙擒贼,王龙中奸计反遭贼擒。后兆璧亦中状元,兆琨中探花,汤德元长子汤俊中武状元,汤杰中武侍卫,大同府人材辈出,传为奇谈。适时包公军情告急,璧、琨、俊、杰四人奉旨星夜驰援,众人会齐,汤俊一马当先,将叛贼锤杀。得胜回朝,皆有封赏。兆琨与瑶云亦夫妻团圆,各家男女皆孝顺父母,夫妇和谐,子孙昌盛,传为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