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水龙吟》苏轼
苏轼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①
似花还似非花②,也无人惜从教坠③。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④。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⑤。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⑥。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注释①章质夫;苏轼好友,名楶,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北宋名将,谥庄简。所作《水龙吟》咏杨花,是传颂一时的名作。见第326页。②非花:白居易《花非花》词有“花非花,雾非雾”之语吟咏女性。③从:任凭。④“梦随”三句:化用唐金昌绪《春怨》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⑤难缀:难以联结生长、难以点缀(西园),即花儿凋谢零落。⑥“春色”三句:叶清臣《贺圣朝》:“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苏词从此演化而来。
柳阴仕女图【清】倪田
鉴赏这首词作于元丰四年(1081)春,苏轼在黄州。这是一首次韵作品。由于事先规定了韵脚字,次韵之词要做到声韵和谐非常难。此外次韵词词意上既不能照抄原词,又不能脱离太远,所以很不容易写好。但苏轼这首词却是公认的上上之作,王国维《人间词话》说:“东坡《水龙吟》咏杨花,和韵而似原唱;章质夫,原唱而似和韵。”又说:“咏物之词,自以东坡《水龙吟》为最工。”前人大多认为,苏轼的和词在音韵和谐、词意深婉上都超过章词,但也有许多词评家认为两者不相上下,各有优点。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认为章词更加优秀。苏轼在《与章质夫》(《苏轼文集》卷五五)一文中有“《柳花》词妙绝,使来者何以措词?本不敢继作……”云云,盛赞章词,觉得它是一首后无来者的绝作,这当然有一点自谦的意思,不过至少可以肯定,章词本身在描摹杨花的形、神上,的确非常出色。
首句“似花还似非花”,出手不凡,刘熙载《艺概《词曲概》称之为“可作全词评语,盖不离不即也”。正因为章词实写杨花,已经曲尽其妙,所以苏轼要写出新意,必须化实为虚。这一虚笔作为总起,已经为下文的想象、比喻、隐喻等作了充分的铺垫。“也无人惜”句暂把词意转到实写杨花上来,但一个“惜”字加入了浓重的感情色彩,而“坠”字更领起下面“抛家”三句。把杨花的坠落写成“抛家”,已经开始进入了以物写人的隐喻阶段,“无情有思”一语则把这种隐喻点破。接下来六句便接续“有思”二字,具体写离别之人和所思之事。其中“萦损”三句仍写杨花,但同时也是写看花之人,实际上又是在借花喻人。总之这三句中,物和人已经不能区分了。“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这些描写既能指花,也能指人,且个个曲尽神形,何其巧妙!至“梦随”三句,杨花的实际形象开始减退,人的形象开始占主导。这三句化用前人诗意,但完全不露痕迹,工稳、贴切、自然。
下阕进入议论,杨花的形象和离人的形象都淡出,作者的形象(或者说另一个看花人)开始进入,但是这个形象又似乎并不能与杨花、离人完全区别开。实际上,由于苏轼所写的是一种人生的普遍忧愁,这种忧愁又强烈地影响着外在景物,所以这里的几个形象都是无法区分的,它们可以是杨花,可以是苏轼,可以是章质夫,也可以是任何一个离人。“不恨”三句正话反说,实际上还是写“恨”,“恨”的内容是时间的无情流逝和春意的老去。正因为“恨”春去,所以要寻“遗踪”,也就有了接下来的“晓来”三句。“浮萍”无根,随水而流,象征人生的漂泊无定,也是象征所思之人的远离。“春色三分”三句又接浮萍来写,“三分”柳絮,“二分”落于尘土,呼应上阕的“傍路”二字;“一分”落于流水,化为浮萍。呼应前文的“萍碎”二字。但柳絮不论落于何处,都说明春色已经散去,所怀之人已经离去。此时此刻,才有“细看”三句的以泪惜春,以泪怀人。
全词语意环环相扣,惜春思人紧密结合,文思一贯,几无缝隙。从严整的结构可以看出,作者必然花了很大的心思在构思之上,整首词完全当得起一个“工”字。
实际上,这首词也承载着苏轼许多的感慨。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心中自然有愁怨,但因怕再受人诽谤而不敢表达出来。这段日子里,他曾许久不作诗词。章质夫作为他的好友写信劝慰他,让他要谨慎,并要求唱和,所以苏轼才写了这首词。苏轼在给章质夫的信里说:“承喻慎静以处优患。非心爱我之深,何以及此,谨置之座右也……又思公正柳花飞时出巡按,坐想四子,闭门愁断,故写其意,次韵一首寄去,亦告不以示人也。”写了词给章质夫,又请求他不要给别人看,可见当时苏轼的处境和心情。他一方面想压抑自己的忧愤,可是又不能完全压抑住,所以在这首词里,或隐或显,我们总能看到一个忧伤、悲愤的影子。
关于杨花落水化成浮萍的说法,苏轼曾在词下注解道“杨花落水为浮萍,验之信然”,但后代有许多人批评苏轼是错的;我们现在也根据所谓的科学道理来指出苏轼所说的现象是不合生物规律的,肯定是错的。苏轼诚然是错了,但严谨的他断不会凭空捏造一个现象,是什么原因让他误解了呢?宋姚宽《西溪丛话》说:“杨、柳二种……子为飞絮,今絮中有小青子,着水、泥、沙滩上,即生小青牙,乃柳之苗也。东坡谓絮化为浮萍,误矣。”这样的解释就比较可信了。(姚苏杰)
集评明《张綎:“质夫建功戎马,亦人豪也。此词咏杨花,形容曲尽,工于铅椠之士万不能及。东坡复书云:‘柳花词绝妙,使来者何以措词。’然坡翁和……殆若禁体诗,然亦可谓妙绝矣,何谓无所措词呼?”(《草堂诗馀后集别录》)
清《黄苏:“首四句是写杨花形态:‘萦损’以下六句,是写望杨花之人之情绪。二阕用议论,情景交融,笔墨入化,有神无迹矣。”(《蓼园词选》)
链接次韵。又叫步韵,是诗词唱和的四种形式之一。诗词唱和的四种形式是:和诗;用韵;依韵;次韵。“和诗”除了诗意要关联外,没有韵上的要求。“用韵”则要求用与原作同一韵部的字作为韵脚。“依韵”不但要求与原作所压之韵部相同,而且要求韵脚字也要相同,但各个韵脚的次序可变。“次韵”则要求用完全相同的韵字,并且次序也要相同。由于事先规定了韵脚字,次韵之词要做到声韵和谐就非常难。此外次韵词词意上即不能照抄原词,又不能脱离太远,所以很不容易写好。写得最成功的次韵词就是苏轼的这首《水龙吟》。
水龙吟苏轼。推荐。爱诗词网。苏轼《水龙吟》苏轼苏轼次韵章质夫杨花词①似花还似非花②,也无人惜从教坠③。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④。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⑤。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⑥。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注释①章质夫;苏轼好友,名楶,建州浦城(今福建浦城)人,北宋名将,谥庄简。所作《水龙吟》咏杨花,是传颂一时的名作。见第326页。②非花:白居易《花非花》词有“花非花,雾非雾”之语吟咏女性。③从:任凭。④“梦随”三句:化用唐金昌绪《春怨》诗:“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⑤难缀:难以联结生长、难以点缀(西园),即花儿凋谢零落。⑥“春色”三句:叶清臣《贺圣朝》:“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苏词从此演化而来。柳阴仕女图【清】倪田鉴赏这首词作于元丰四年(1081)春,苏轼在黄州。这是一首次韵作品。由于事先规定了韵脚字,次韵之词要做到声韵和谐非常难。此外次韵词词意上既不能照抄原词,又不能脱离太远,所以很不容易写好。但苏轼这首词却是公认的上上之作,王国维《人间词话》说:“东坡《水龙吟》咏杨花,和韵而似原唱;章质夫,原唱而似和韵。”又说:“咏物之词,自以东坡《水龙吟》为最工。”前人大多认为,苏轼的和词在音韵和谐、词意深婉上都超过章词,但也有许多词评家认为两者不相上下,各有优点。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认为章词更加优秀。苏轼在《与章质夫》(《苏轼文集》卷五五)一文中有“《柳花》词妙绝,使来者何以措词?本不敢继作……”云云,盛赞章词,觉得它是一首后无来者的绝作,这当然有一点自谦的意思,不过至少可以肯定,章词本身在描摹杨花的形、神上,的确非常出色。首句“似花还似非花”,出手不凡,刘熙载《艺概《词曲概》称之为“可作全词评语,盖不离不即也”。正因为章词实写杨花,已经曲尽其妙,所以苏轼要写出新意,必须化实为虚。这一虚笔作为总起,已经为下文的想象、比喻、隐喻等作了充分的铺垫。“也无人惜”句暂把词意转到实写杨花上来,但一个“惜”字加入了浓重的感情色彩,而“坠”字更领起下面“抛家”三句。把杨花的坠落写成“抛家”,已经开始进入了以物写人的隐喻阶段,“无情有思”一语则把这种隐喻点破。接下来六句便接续“有思”二字,具体写离别之人和所思之事。其中“萦损”三句仍写杨花,但同时也是写看花之人,实际上又是在借花喻人。总之这三句中,物和人已经不能区分了。“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这些描写既能指花,也能指人,且个个曲尽神形,何其巧妙!至“梦随”三句,杨花的实际形象开始减退,人的形象开始占主导。这三句化用前人诗意,但完全不露痕迹,工稳、贴切、自然。下阕进入议论,杨花的形象和离人的形象都淡出,作者的形象(或者说另一个看花人)开始进入,但是这个形象又似乎并不能与杨花、离人完全区别开。实际上,由于苏轼所写的是一种人生的普遍忧愁,这种忧愁又强烈地影响着外在景物,所以这里的几个形象都是无法区分的,它们可以是杨花,可以是苏轼,可以是章质夫,也可以是任何一个离人。“不恨”三句正话反说,实际上还是写“恨”,“恨”的内容是时间的无情流逝和春意的老去。正因为“恨”春去,所以要寻“遗踪”,也就有了接下来的“晓来”三句。“浮萍”无根,随水而流,象征人生的漂泊无定,也是象征所思之人的远离。“春色三分”三句又接浮萍来写,“三分”柳絮,“二分”落于尘土,呼应上阕的“傍路”二字;“一分”落于流水,化为浮萍。呼应前文的“萍碎”二字。但柳絮不论落于何处,都说明春色已经散去,所怀之人已经离去。此时此刻,才有“细看”三句的以泪惜春,以泪怀人。全词语意环环相扣,惜春思人紧密结合,文思一贯,几无缝隙。从严整的结构可以看出,作者必然花了很大的心思在构思之上,整首词完全当得起一个“工”字。实际上,这首词也承载着苏轼许多的感慨。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心中自然有愁怨,但因怕再受人诽谤而不敢表达出来。这段日子里,他曾许久不作诗词。章质夫作为他的好友写信劝慰他,让他要谨慎,并要求唱和,所以苏轼才写了这首词。苏轼在给章质夫的信里说:“承喻慎静以处优患。非心爱我之深,何以及此,谨置之座右也……又思公正柳花飞时出巡按,坐想四子,闭门愁断,故写其意,次韵一首寄去,亦告不以示人也。”写了词给章质夫,又请求他不要给别人看,可见当时苏轼的处境和心情。他一方面想压抑自己的忧愤,可是又不能完全压抑住,所以在这首词里,或隐或显,我们总能看到一个忧伤、悲愤的影子。关于杨花落水化成浮萍的说法,苏轼曾在词下注解道“杨花落水为浮萍,验之信然”,但后代有许多人批评苏轼是错的;我们现在也根据所谓的科学道理来指出苏轼所说的现象是不合生物规律的,肯定是错的。苏轼诚然是错了,但严谨的他断不会凭空捏造一个现象,是什么原因让他误解了呢?宋姚宽《西溪丛话》说:“杨、柳二种……子为飞絮,今絮中有小青子,着水、泥、沙滩上,即生小青牙,乃柳之苗也。东坡谓絮化为浮萍,误矣。”这样的解释就比较可信了。(姚苏杰)集评明《张綎:“质夫建功戎马,亦人豪也。此词咏杨花,形容曲尽,工于铅椠之士万不能及。东坡复书云:‘柳花词绝妙,使来者何以措词。’然坡翁和……殆若禁体诗,然亦可谓妙绝矣,何谓无所措词呼?”(《草堂诗馀后集别录》)清《黄苏:“首四句是写杨花形态:‘萦损’以下六句,是写望杨花之人之情绪。二阕用议论,情景交融,笔墨入化,有神无迹矣。”(《蓼园词选》)链接次韵。又叫步韵,是诗词唱和的四种形式之一。诗词唱和的四种形式是:和诗;用韵;依韵;次韵。“和诗”除了诗意要关联外,没有韵上的要求。“用韵”则要求用与原作同一韵部的字作为韵脚。“依韵”不但要求与原作所压之韵部相同,而且要求韵脚字也要相同,但各个韵脚的次序可变。“次韵”则要求用完全相同的韵字,并且次序也要相同。由于事先规定了韵脚字,次韵之词要做到声韵和谐就非常难。此外次韵词词意上即不能照抄原词,又不能脱离太远,所以很不容易写好。写得最成功的次韵词就是苏轼的这首《水龙吟》。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希望》艾青。推荐。爱诗词网。梦的朋友幻想的姐妹原是自己的影子却老走在你前面象光一样无形象风一样不安定她和你之间始终有距离象窗外的飞鸟象天上的流云象河边的蝴蝶既狡猾而美丽你上去,她就飞你不理她,她撵你她永远陪伴你一直到你终止呼吸象征,是艾青艺术方法中的重要的一环。诗人情感意向的加入,使描述的对象随着主观情绪的发展而推移,转化为有丰富思想感情内涵的意象。《希望》所创造的意象惊心眩目,其显示的象征意蕴给读者以强烈的振奋。这首诗以人们最关注的人生“希望”为外在的中轴线,以“希望”距离的远与近为内在情绪的脉络,含蕴着作者辩证的理性思考。每个人都有心中的希望:希望我们的国家国泰民安、繁荣强盛,希望自己的事业旗开得胜、马到成功,希望建立一个美满、温馨的家庭,希望人们在共同的生活中相亲相敬、相助相依,希望早日和天涯友人聚首……。许多时候,希望似乎是那样渺远,远得像是梦幻,“象光一样无形/,象风一样不安定”,“象窗外的飞鸟/象天上的流云”;但是,有时候“她”又是那样相近,近得像跟在身边的影子,“老走在你前面”,“你不理她,她撵你”。“希望”简直“象河边的蝴蝶”,既狡猾,又美丽。这个希望实现了,新的希望又会出现。诗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组组白描和象征构成的意象,最后水到渠成,凝结成希望的光华:“她永远陪伴你/一直到你终止呼吸”。诗人选取了单纯而强烈的意象组合,在气氛的层层顺向叠加中渲染出勃勃的生机;诗的语言简单明了,表现了复杂的内涵,很有力度。它告诉人们永远追求希望,不要放弃,不要失望,最终会走进辉煌的希望的殿堂!艾青认为,“深厚博大的思想,通过最浅显的语言表演出来,才是最理想的诗。”(艾青《诗论·语言》)这是诗人数十年创作中一贯追求的美学原则。即使像《希望》这类哲理性很强的诗作,也是服务于他的质朴、鲜亮的艺术目标的。作者有意识地避免华词丽句,不故作奇曲,以明白的口语入诗,但同时又注意语言启悟暗示和内在张力,将丰富的思想内涵化在平淡、浅显、近乎白描的语言形式中,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如果我们真正读懂了陶潜、读懂了李白,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把艾青也称为中国第一流的大诗人呢?
策马前途须努力。推荐。爱诗词网。“策马前途须努力,莫学龙钟虚叹息”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策马前途须努力,莫学龙钟虚叹息”是关于描写“谕理警世·砥砺教化·百折不馁”类的诗句。诗句写不要象失意潦倒的人那样长嘘短叹,而要快马加鞭,冲破重重障碍,奋力向前。表现出诗人刚强的性格及刻苦奋进的精神。如今仍然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注:龙钟,潦倒貌。李涉“岳阳别张祜”“全唐诗”第5427页。繁体:“策馬前途須努力,莫學龍鐘虛嘆息”的意思,全詩,出處,解釋,賞析“策馬前途須努力,莫學龍鐘虛嘆息”是關於描寫“諭理警世·砥礪教化·百折不餒”類的詩句。詩句寫不要象失意潦倒的人那樣長噓短嘆,而要快馬加鞭,沖破重重障礙,奮力向前。表現出詩人剛強的性格及刻苦奮進的精神。如今仍然有著深刻的教育意義。註:龍鐘,潦倒貌。李涉“嶽陽別張祜”“全唐詩”第5427頁。拼音:“CeMaQianTuXuNuLi,MoXueLongZhongXuTanXi”DeYiSai,QuanShi,ChuChu,JieShi,ShangXi“CeMaQianTuXuNuLi,MoXueLongZhongXuTanXi”ShiGuanYuMiaoXie“YuLiJingShi·DiLiJiaoHua·BaiSheBuNei”LeiDeShiGou。ShiGouXieBuYaoXiangShiYiLaoDaoDeRenNaYangChangShiDuanTan,ErYaoKuaiMaJiaBian,ChongPoChongChongZhangAi,FenLiXiangQian。BiaoXianChuShiRenGangJiangDeXingGeJiKeKuFenJinDeJingShen。RuJinRengRanYouZhaoShenKeDeJiaoYoYiYi。Zhu:LongZhong,LaoDaoMao。LiShe“YueYangBieZhangHu”“QuanTangShi”Di5427Xie。
双眸剪秋水。推荐。爱诗词网。“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是关于描写“人物摹写·人物形象·歌女”类的诗句。她那双明亮的眼睛如同澄净的秋水,她那纤细的十指好似刚刚剥开的春葱,又白又嫩。诗人将弹筝女的眼睛比作“秋水”,将十指比作“春葱”,自然而贴切,生动而形象。注:眸,指眼睛。白居易“筝”“全唐诗”第5134页。繁体:“雙眸剪秋水,十指剝春蔥”的意思,全詩,出處,解釋,賞析“雙眸剪秋水,十指剝春蔥”是關於描寫“人物摹寫·人物形象·歌女”類的詩句。她那雙明亮的眼睛如同澄凈的秋水,她那纖細的十指好似剛剛剝開的春蔥,又白又嫩。詩人將彈箏女的眼睛比作“秋水”,將十指比作“春蔥”,自然而貼切,生動而形象。註:眸,指眼睛。白居易“箏”“全唐詩”第5134頁。拼音:“ShuangMouJianQiuShui,ShiZhiBaoChunCong”DeYiSai,QuanShi,ChuChu,JieShi,ShangXi“ShuangMouJianQiuShui,ShiZhiBaoChunCong”ShiGuanYuMiaoXie“RenWuMoXie·RenWuXingXiang·GeNv”LeiDeShiGou。TaNaShuangMingLiangDeYanJingRuTongChengJingDeQiuShui,TaNaQianXiDeShiZhiHaoShiGangGangBaoKaiDeChunCong,YouBaiYouNen。ShiRenJiangDanZhengNvDeYanJingBiZuo“QiuShui”,JiangShiZhiBiZuo“ChunCong”,ZiRanErTieQie,ShengDongErXingXiang。Zhu:Mou,ZhiYanJing。BaiJuYi“Zheng”“QuanTangShi”Di5134Xie。
新家孟城口。推荐。爱诗词网。【诗句】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
【诗句】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出处】唐·李白《送友人》【译注】青翠的山峰多情,横断在城关外城,明澄的流水多情环绕着城关内城。【原诗】《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赏析】李白作别诗,颇喜以自然景状为衬托,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金陵酒肆留别》:“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此诗也不例外。这种写法的好处,就在于它不仅把别离之情具体化,使人如置身其境,并且还通过意象的表现,构成了一种寄托的形象美。这首《送友人》景色如画。这是此诗给人的第一印象。郭外城边,青山横卧,白水似练,这是送别的地点,是整体视野中一个完全的画面,纯客观地勾勒,表面上似乎并不见情感色彩。下面五、六两句,浮云飘忽,落日一抹,就物象本身看,亦可说是送别时的环境,与一、二两句相合。这是读者可以从中获得的最浅层次印象。三、四两句:“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这就替上述画面点题,也即为其注入了感情色彩。“一别”而“万里”,极大的反差,这是把极短促强烈的别情引向极深远极悠长。与此相应的是七、八两句:“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状写不忍长别、眷恋难舍之情。如果说最初的印象首先是送别的画面,那么这几句贯穿其间,抒写别意,则是画面内在的连接线,使其由直接的观感进而深入到情绪的体验了。唐人创作注重意象,而意象是作为内在感受与外在物象具有审美意义的结合,于诗中往往含有“兴”的因素,具有寄托象征的意味。此诗首两句推出的青山、白水,作为送别的特定环境,其实即具有一定的象征色彩。如宋人王观送别词中也有“水是眼波横,山似眉峰聚”(《卜算子》)之句。后面的“浮云”、“落日”,其托意就更深。这两句原脱胎于古诗:“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古诗十九首》)、“思君如落日,无有暂还时”(陈后主《乐府》)。由此看,浮云落日不仅是当时的景象,其本身也是远别相思的寄托物,何况它还有渲染气氛烘托环境的作用。正是这种表现手法,使李白之别情,显得明显而又含蓄,具体却又深远无穷。送别诗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但光有真情却不一定能成为好诗。李白此诗之妙便在于把依依惜别之情与自然之景相结合,以景寓情,以景染情,化景为情,因而自然隽永。
青山横北郭。推荐。爱诗词网。【诗句】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出处】唐·李白《送友人》【译注】青翠的山峰多情,横断在城关外城,明澄的流水多情环绕着城关内城。【原诗】《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赏析】李白作别诗,颇喜以自然景状为衬托,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金陵酒肆留别》:“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此诗也不例外。这种写法的好处,就在于它不仅把别离之情具体化,使人如置身其境,并且还通过意象的表现,构成了一种寄托的形象美。这首《送友人》景色如画。这是此诗给人的第一印象。郭外城边,青山横卧,白水似练,这是送别的地点,是整体视野中一个完全的画面,纯客观地勾勒,表面上似乎并不见情感色彩。下面五、六两句,浮云飘忽,落日一抹,就物象本身看,亦可说是送别时的环境,与一、二两句相合。这是读者可以从中获得的最浅层次印象。三、四两句:“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这就替上述画面点题,也即为其注入了感情色彩。“一别”而“万里”,极大的反差,这是把极短促强烈的别情引向极深远极悠长。与此相应的是七、八两句:“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状写不忍长别、眷恋难舍之情。如果说最初的印象首先是送别的画面,那么这几句贯穿其间,抒写别意,则是画面内在的连接线,使其由直接的观感进而深入到情绪的体验了。唐人创作注重意象,而意象是作为内在感受与外在物象具有审美意义的结合,于诗中往往含有“兴”的因素,具有寄托象征的意味。此诗首两句推出的青山、白水,作为送别的特定环境,其实即具有一定的象征色彩。如宋人王观送别词中也有“水是眼波横,山似眉峰聚”(《卜算子》)之句。后面的“浮云”、“落日”,其托意就更深。这两句原脱胎于古诗:“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古诗十九首》)、“思君如落日,无有暂还时”(陈后主《乐府》)。由此看,浮云落日不仅是当时的景象,其本身也是远别相思的寄托物,何况它还有渲染气氛烘托环境的作用。正是这种表现手法,使李白之别情,显得明显而又含蓄,具体却又深远无穷。送别诗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但光有真情却不一定能成为好诗。李白此诗之妙便在于把依依惜别之情与自然之景相结合,以景寓情,以景染情,化景为情,因而自然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