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区寄传

童区寄传朗读

唐·柳宗元

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下上,得绝;因取刃杀之。

逃未及远,市者还,得童,大骇,将杀童。遽曰:“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市者良久计曰:“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焉?幸而杀彼,甚善!”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11)。愈束缚,牢甚。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复取刃杀市者。因大号(12)。一虚皆惊。童曰:“我区氏儿也,不当为僮。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愿以闻(13)于官。”

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大府召视儿,幼愿(14)耳。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与衣裳,吏护还之乡。

乡之行劫缚者,侧目(15)莫敢过其门。皆曰:“是儿少秦武阳(16)二岁,而讨杀二豪,岂可近耶!”

【注释】①节选自《柳宗元集》。童,童子。区(ōu),姓。寄,名。

②〔荛(ráo)牧儿〕打柴放牛的孩子。

③〔虚所〕集市。

④〔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区寄假装成小儿平常恐惧啼哭的样子。恒状,常态。

⑤〔易〕轻视。

⑥〔植〕插。

⑦〔以缚背刃〕把绑手的绳子靠在刀刃上。

⑧〔彼不我恩〕他不以恩德待我。

⑨〔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你果真能保全我的生命并待我好,随你怎么使唤都可以。

⑩〔良久〕好久,很久。

(11)〔主人所〕指借宿的旅店。

(12)〔号(háo)〕哭叫。

(13)〔闻〕报告。

(14)〔幼愿〕年幼而质朴。愿,质朴。不是“願”的简化字。

(15)〔侧目〕不敢正视。指敬畏。

(16)〔秦武阳〕战国时燕国的亡命之徒,十三岁杀人。是旧时所谓的“勇士”。

【译文】儿童区寄,是郴州打柴放牛的孩子。他正一边放牛一边打柴,两个蛮横的强盗把他绑架了,反背着手捆了起来,用布堵住他的嘴,到本乡四十多里外的集市去卖他。区寄假装像小孩子似的哭哭啼啼,害怕得发抖,装成一般小孩子常有的那种样子。强盗不把他放在心上,相对喝酒,喝醉了。一个离开去集市上洽谈交易;一个躺下来,把刀插在路上。这孩子看他睡着了,偷偷地把捆手的绳子反靠在刀刃上,用力一上一下来回拉动,使得绳子断了;就拿过刀来杀掉那个家伙。

区寄逃出来走了不远,上集市的强盗回来了,抓到这个孩子,非常惊惧,打算杀掉他。区寄急忙说:“做两位主子的僮仆,哪里比得上做一位主子的僮仆呢?他不好好待我;主子你果真能保全我并好好待我,无论怎样都可以。”强盗盘算了很久,想:“与其杀掉这孩子,哪里比得上卖掉他?与其卖了对半分钱,哪里比得上我独吞呢?幸亏杀掉了他,好极了!”就埋葬了那具尸体,带着孩子到他的窝主那里。越发捆绑得结实了。半夜里,这孩子自己转过身来,把捆绑的绳子就着炉火烧断了,虽然烧伤了手也不怕;又拿过刀来杀掉到集市去卖他的这个家伙。就大声喊叫起来。整个集镇都惊动了。这孩子说:“我是姓区的孩子,不该做僮仆。两个强盗掳掠了我,我把他们都杀掉了。愿意把这事向官府报告。”

集镇的差吏报告了州官。州官报告了上级官府。官府把孩子叫去看看,不过是个年幼而质朴的孩子罢了。刺史颜证很赞赏他,挽留他做个小吏,他不肯。就送给他衣服,派官吏护送他回到家乡去。

乡间干掳人抢掠营生的强盗,都斜着眼睛不敢正视,没有哪一个敢经过他的门前。都说:“这个孩子比秦武阳年轻两岁,却杀掉了两个豪强的人,怎么可以接近他呢!”字数:1547

何小宛主编.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346-348页.

()

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朗读
()

猜你喜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

【诗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出处】唐·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一【译注】一斗十千的美酒斟满金杯,名贵的珍羞佳肴盛满玉盘。此诗写送别宴席上的情景及诗人的心绪。字里行间充满了抑郁不平的感慨,同时也表现出自信的精神。【全诗】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赏析】《行路难》系乐府旧题,属《杂曲歌辞》,《乐府解题》云“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李白此诗作于离开长安之时,有系于开元十八、九年(730—731),言是初入长安困顿而归时所作;有系于天宝三载(744),谓是赐金放还时作。参照《梁园吟》、《梁甫吟》二诗,与此结尾如出一辙,故以前说为允。诗从高堂华宴写起,可能是饯筵的场面。“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前句化用曹植《名都篇》“美酒斗十千”,后句本于《北史》“韩晋明好酒纵诞,招饮宾客,一席之费,动至万钱,犹恨俭率”,它展示的是如同《将进酒》“烹羊宰牛且为乐”那样的盛宴,然而接下来却没有“会须一饮三百杯”的酒兴和食欲。“停杯”尤其“投著”这个动作,表现的是一种说不出的悲愤和失落,“拔剑击柱”这一动作,更增加了这种感觉。“心茫然”也就是失落感的表现。于是诗的前四句就有一个场面陡转的变化。

()

【诗句】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出处】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译注】群峰连绵,山峦重叠,峰回路转,山道曲折,盘旋变化不定。山上,奇花异草,怪石林立,令人陶醉,使人留恋。倏忽间,日薄西山,就到了黄昏。诗句通过丰富的想象,高度的夸张,洗炼的语言,描绘出梦中天姥山绮丽、明媚的景色。“迷”、“倚”不仅写出山中花石之美、之奇,而且反映出诗人渴望光明,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注:倚,靠。暝(míng),黄昏。

()

【诗句】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出处】唐·杜甫《月夜》。【译注】今夜鄜州明月当空,只有你一人在闺房中独自仰望。遥想我那可怜的年幼儿女,还不懂得想念远在长安的爸爸。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作者妻小留居鄜州。闺:女子的卧室。未解:不懂得。忆:想念。【鉴赏】鄜:读作fu。鄜州:即今陕西富县。闺中:是指闺房中的妻子。唐玄宗天宝十五年,杜甫把家人安置在鄜州,自己一个人前往灵武(此时唐肃宗在灵武即位),途中被安禄山的军队俘获,押往长安。这首诗便是杜甫在长安面对明月,思念妻女所写的。这几句诗语译成白话是这样的:今天晚上的鄜州,只有我妻子一人在那儿独自看着月亮;我在这遥远的异乡怜惜那四个小儿女,他们还不懂得想念我这沦落在长安的爸爸。在外流浪的男子,作客异乡,想念妻儿,最爱念“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这四句诗,感受也最为深刻。【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女子独守空闺,思念丈夫,而幼小的儿女并不理解。[例]想到这里她不禁眼眶湿润了,这倒不是悲自己的身世,她可怜怀里的孩子,又操心安林的事业和身体。……今天月下独思,不禁想起杜甫的那首《咏月》诗来: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梁衡《路,该这样走》)【全诗】《月夜》.[唐].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注释】①鄜(fu)州:今陕西富县。当时杜甫的妻子、儿女所在之地。②闺中:指妻子。③二句既点出上句“独看”的内心活动是“忆长安”,又进一层说明“独看”不仅因为丈夫不在身边,而且因为身边的儿女年小,还不懂得思念在长安的父亲;或者说小儿女还不能理解母亲思念长安的感情。④二句想象妻子看月久,思念深,以致云鬟被夜雾沾湿、玉臂被月光照冷而自己不觉得。清辉:月光。玉臂:洁白的手臂。⑤二句意谓何时才能两人团聚并倚在透明的窗帘边共同赏月,那就月光双照而泪痕消失了。虚幌:透明的薄幔。“双照”与前“独看”对应。【赏析】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禄山攻陷潼关,玄宗奔蜀。七月,肃宗李亨即帝位于灵武。杜甫把家眷安置在鄜州(鄜:读fu,鄜州即今陕西省富县。)城北的羌村,只身北上,投奔肃宗,不幸被叛军截获,掳到长安。这首诗就是同年八月在长安所作。这是一篇抒写离情的诗作。题为《月夜》,句句从月色中照出。首联诗人设想闺中的妻子正在“独看”“鄜州月”,衬托出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颔联借小儿女点出妻子是因“忆长安”而望月,并加深了“独看”的含意:不仅因为丈夫不在而“独”,也因为小儿女“未解”而“独”。颈联想象妻子夜深不寐、独自望月怀人的情形,写得逼真感人,进一步表达出二人的相思之情。最后以希望之辞收束全篇。全诗构思巧妙,词语精工,情致曲折缠绵,遂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如黄生所云:“五律至此,无忝诗圣矣!”

()

浪史

清啸风轩藏版本《浪史》扉页书影

()

《浣溪沙》·欧阳修

欧阳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