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司马迁
沛公①军②霸上③,未得④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⑤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⑥:“沛公欲王⑦关中⑧,使⑨子婴⑩为相,珍宝尽(11)有(12)之(13)。”项羽大怒曰:“旦日(14)飨(15)士卒(16),为(17)击破沛公军!”当(18)是时(19),项羽兵四十万,在(20)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21)说(22)项羽曰:“沛公居(23)山东(24)时,贪(25)于(26)财货(27),好(28)美姬(29)。今人关,财物(30)无所(31)取,妇女无所幸(32),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33),皆为(34)龙虎(35),成五采(36),此天子(37)气也。急击勿(38)失(39)!”
楚左尹(40)项伯(41)者,项羽季父(42)也,素(43)善(44)留侯张良(45)。张良是(46)时从(47)沛公,项伯乃(48)夜驰(49)之(50)沛公军(51),私(52)见张良,具告以事(53),欲呼张良与(54)俱(55)去(56),曰:“毋(57)从(58)俱死(59)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60),沛公今事有急(61),亡去(62)不义(63),不可不语(64)。”良乃(65)入,具(66)告沛公。沛公大(67)惊(68),曰:“为(69)之(70)奈何(71)?”张良曰:“谁为(72)大王为此计(73)者(74)?”曰:“鲰生(75)说(76)我曰:‘距(77)关,毋(78)内(79)诸侯(80),秦地可尽(81)王(82)也。’故听之(83)。”良曰:“料(84)大王士卒足以当(85)项王乎?”沛公默然(86),曰:“固(87)不如也。且(88)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89)谓(90)项伯,言(91)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92)与项伯有故(93)?”张良曰:“秦时与臣游(94),项伯杀人,臣活(95)之(96);今事有急,故幸(97)来告良(98)。”沛公曰:“孰与(99)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100)我呼入(101),吾得(102)兄(103)事(104)之(105)。”张良出,要(106)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107)卮(108)酒为寿(109),约(110)为(111)婚姻(112),曰:“吾入关,秋毫(113)不敢有所(114)近(115),籍(116)吏民,封府库(117),而待将军。所以(118)遣将守关者(119),备他盗之(120)出入(121)与非常(122)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123)具言臣(124)之(125)不敢倍(126)德也。”项伯许诺(127),谓沛公曰:“旦日(128)不可不蚤(129)自来谢(130)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131),至军(132)中,具(133)以沛公言(134)报项王,因(135)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136)岂敢(137)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138),不义也。不如因(139)善(140)遇(141)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142)从(143)百余骑(144)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145)与将军(146)戮力(147)而攻秦,将军战河北(148),臣战河南,然不自意(149)能先入关破秦,得复(150)见将军于此(151)。今者(152)有小人之言(153),令将军与臣有郤(154)……”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155)。不然(156),籍(157)何以(158)至此?”项王即日因(159)留沛公与饮(160)。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161)侍(162)。范增数(163)目(164)项王,举所(165)佩玉块(166)以示之(167)者(168)三(169),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170)项庄(171),谓曰(172):“君王为人不忍。若(173)入前(174)为寿(175),寿毕,请以剑舞(176),因(177)击沛公于坐(178),杀之。不(179)者(180),若属(181)皆且(182)为所虏(183)。”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184)为乐,请(185)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186)沛公,庄不得(187)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188)。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189)同命(190)。”哙即带剑拥(191)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192)欲止(193)不内(194)。樊哙侧其(195)盾以(196)撞,卫士仆地(197)。哙遂(198)入,披(199)帷(200)西向立,瞋目(201)视项王,头发上(202)指,目眦(203)尽(204)裂。项王按剑(205)而跽(206)曰:“客(207)何为者(208)?”张良曰:“沛公之参乘(209)樊哙者也(210)。”项王曰:“壮士!——赐之(211)卮酒。”则与(212)斗卮酒。哙拜(213)谢(214),起,立而饮之(215)。项王曰:“赐之(216)彘肩(217)。”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218)其(219)盾于地,加彘肩上(220),拔剑切而啖(221)之(222)。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223)不避,卮酒安(224)足(225)辞!夫(226)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227)人如恐不胜(228),天下皆叛之(229)。怀王(230)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231)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232)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233)遣将守关者(234),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235)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236)听细说(237),欲诛(238)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239)。窃(240)为(241)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242)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243),沛公起如(244)厕,因(245)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246)陈平(247)召沛公。沛公曰:“今者(248)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249)不顾细谨(250),大礼(251)不辞(252)小让(253)。如今人方为(254)刀俎(255),我为鱼肉,何(256)辞为(257)?”于是遂去。乃(258)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259)?”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260)一双,欲与(261)亚父。会(262)其(263)怒,不敢献。公(264)为我献之。”张良曰:“谨(265)诺。”当(266)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267)四十里。沛公则置(268)车骑(269),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270)、靳强(271)、纪信(272)等四人持剑盾步(273)走(274),从郦山(275)下,道(276)芷阳(277)间(278)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279)我至军中,公乃(280)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281)桮杓(282),不能辞。谨(283)使臣良奉(284)白璧一双,再拜(285)献大王足下(286),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287)足下。”项王曰:“沛公安(288)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289)之(290),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291)。亚父受玉斗,置之地(292),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293)不足与谋(294)!夺项王天下者,必(295)沛公也。吾属(296)今(297)为之(298)虏矣!”
沛公至军,立(299)诛杀(300)曹无伤。
【注释】①沛公:即刘邦,在沛(今江苏沛县)起兵,攻下沛之后,号称“沛公”。
②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③霸上:地名,在今陕西西安东。
④得:表示情况或条件允许。
⑤左司马:官名,军中执法官。
⑥言于……曰:对……说。言,主动跟人说。于,介词,对。
⑦王(wàng):称王,动词。“王”后省了介词“于”(在)。
⑧关中:地名,函谷关以西,在今陕西一带。
⑨使:动词,任用。
⑩子婴:即秦王子婴。刘邦攻入武关,秦相赵高杀了秦二世胡亥,立二世从兄弟子婴为秦王,秦王杀了赵高,驻兵蓝田关。刘邦用张良计,破了蓝田关。前206年10月,子婴向刘邦投降,其实后来并未为相。
(11)尽:副词,都,完全,全部。
(12)有:被动词,被占有。
(13)之:指珍宝。
(14)旦日:明日。
(15)飨(xiǎng):用酒肉招待别人,这里是犒劳的意思。
(16)士卒:这里泛指士兵。仔细分辨,步兵叫卒,坐在战车上的叫士。
(17)为(wèi):介词,替,给。后边省去了宾语“之”(项羽自称)。
(18)当:处在(某时或某地),介词。
(19)是时:《汉书·高帝纪》载,“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
(20)在:动词,驻扎在。
(21)范增:项羽谋士,辅佐项羽完成霸业,项羽尊称他为“亚父”。后因项羽中了刘邦的反间计,被夺权,于是愤然离去,至彭城(今江苏铜山),背生毒疮而死。
(22)说(shuì):劝告,劝说。
(23)居:处,在。
(24)山东:指崤山以东,函谷关在它的西边,故山东泛指函谷关以东。
(25)贪:贪恋。
(26)于:介词,表对象。
(27)财货:都指财物,与今义有别。
(28)好(hào):动词,喜爱。
(29)美姬(jī):美女。
(30)财物:名词状语,表动作对象。
(31)无所:动宾结构,没什么。
(32)幸:封建君主对妇女的宠爱叫“幸”。
(33)气:指云彩星斗的变化。
(34)为:是,呈现。
(35)龙虎:象征天子。迷信说“真龙天子”所在的地方,天空中有一种异样的云气。
(36)五采:指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采,通“彩”。古人认为五彩云出现则天子出,所以说“此天子气也”。
(37)天子:皇帝,天帝之子。
(38)勿:禁止副词,不要。
(39)击、失:后边都省去了宾语“之”(分别代刘邦和时机)。
(40)左尹:楚国官名,是令尹(别国称相)的助理。
(41)项伯:名缠,字伯,被封为射阳(在今江苏宝应一带)侯。
(42)季父:父辈中年龄最小的。古代兄弟排列从老大到老四依次称为:伯、仲、叔、季。
(43)素:向来。
(44)善:形容词作动词,与……友好。
(45)留侯张良:字子房,刘邦的谋士,被封为留(今江苏沛县东南)侯,是刘邦的功臣。
(46)是:近指代词,这。
(47)从:跟随。
(48)乃:副词,就。
(49)驰:使劲打马快跑。
(50)之:动词,到。
(51)军:军营,营盘,名词。
(52)私:私自。
(53)具告以事:即“以事具告之”。具,通“俱”,副词,全部。
(54)与:后边省了宾语“之”(代项伯)。
(55)俱:副词,一起。
(56)去:离开。
(57)毋:同“勿”,不要。
(58)从:跟随,后边省了宾语“之”(代刘邦)。
(59)俱死:一同死。
(60)臣为韩王送沛公:张良曾劝项梁立韩公子成为韩王,后来张良就做了韩王的申徒(相当于国相),刘邦从洛阳南行,张良率兵随之,刘邦让韩王成留守,自己就同张良西入武关。这里张良托辞说“为韩王送沛公”,是向项伯表示他和刘邦的关系。臣,张良对项伯自称臣,表示自谦。为(wèi),替,介词。
(61)急:形容词作名词,急难。
(62)亡去:逃走离开。
(63)义:信义。
(64)语(yù):告诉。
(65)乃:副词,于是,就。
(66)具:通“俱”,副词,全部。
(67)大:副词,表程度,十分。
(68)惊:惊慌。
(69)为:介词,用法同“于”,对。
(70)之:指项羽将大举进攻的事。
(71)奈何:或写作“若何”、“如何”。怎么办,怎么对付。
(72)为(wèi):介词,给,替。后一个“为”(wéi),动词,献,出。
(73)此计:指“固守函谷关,勿内诸侯军”。
(74)者:句末语助词,表疑问语气。
(75)鲰(zōu)生:《新方言·释言》:“古人凡言短小,义兼愚陋。高祖骂人,一曰鲰生,二曰竖儒,三曰腐儒,皆同意。”故“鲰生”为方言词,意为鄙陋的小人。
(76)说(shuì):劝告。
(77)距:通“拒”,抵御,把守。
(78)毋:副词,不。《张良传》作“无”,可证。
(79)内:同“纳”,接纳。
(80)诸侯:指其他率兵攻秦的人。
(81)尽:副词,都。
(82)王(wàng):动词,称王。
(83)之:代词,代鲰生的话。
(84)料:动词,估计。
(85)当(dāng):对等,比得上,抵挡。
(86)默然:闭口不说话。
(87)固:副词,本来。
(88)且:副词,将。
(89)往:到……去。
(90)谓:告诉,后边不直接引语,这一点与“曰”不同。
(91)言:主动对人说。
(92)安:疑问副词,怎么。
(93)故:旧交。
(94)游:这里指交往。
(95)活:自动词作使动词,使……活,救。
(96)之:代项伯。
(97)幸:表敬副词,表示对方这样使我感到幸运。幸亏,幸而。
(98)良:自称名,表谦恭。
(99)孰与:文言惯用格式,即“跟……比,谁……”。
(100)为(wèi):替。
(101)呼入:即“呼之入”。
(102)得:犹“当”。
(103)兄:名词作状语,表示对人的态度,像对待兄长一样。
(104)事:侍奉。
(105)之:代项伯。
(106)要:通“邀”,邀请。
(107)奉:献,进。
(108)卮(zhī):饮酒的器具,圆形无足,肚大口圆,与今天的酒杯并不相当,在这里译作“杯”,用作量词,前边不用数词,这是古人习惯。
(109)为寿:即“为之寿”。寿,动词,特指敬酒或赠礼物向人祝寿。故《汉书·高帝纪》注说:“凡言为寿,谓进爵于尊者而献无疆之寿。”敬酒时献祝颂之词都可叫“寿”。
(110)约:动词,结。
(111)为:动词,成。
(112)婚姻:亲(qìng)家,女方父亲叫婚,男方父亲叫姻。
(113)秋毫:本指鸟兽秋天初生的细毛,用以比喻细微的东西。这里比喻财物。
(114)所:结构助词,与动词“近”组成名词性词组,指代“接近”的财物,作“有”的宾语。
(115)近:动词,接近。
(116)籍:簿籍,即官吏民册和户籍册。在这里用作动词,给……登记造册。
(117)府库:这里都指财物仓库。府,收藏图籍文书之处;库,收藏兵车之处。
(118)所以:表原因的固定格式。
(119)者:表提顿的语气词,用在因果复句中的原因分句之后,常与“所以”配合,构成“所以……者”的格式,表示提起下文和句间停顿。
(120)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21)出入:偏义复词,义在“入”。
(122)非常:意外事故。
(123)伯:项伯的字。在这里刘邦称项伯的字,表尊敬。
(124)臣:自称,则表谦称。
(125)之:同“备他盗之出入”的“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26)倍:通“背”,背弃。
(127)诺:答应的声音,表示同意。
(128)旦日:明日。
(129)蚤:通“早”。
(130)谢:道歉,请罪。
(131)去:离开。
(132)军:军营。
(133)具:同“俱”,全部。
(134)言:话语。
(135)因:副词,趁机。
(136)公:尊称项羽。
(137)敢:犹“能”。
(138)之:代沛公。
(139)因:副词,趁机。
(140)善:副词,好好。
(141)遇:款待。
(142)旦日:明日。
(143)从:使……跟从,使动用法。
(144)骑:一人一马,名词。
(145)臣:自称,表谦称。
(146)将军:称人官职,表敬称。
(147)戮力:合力。戮,并,合。
(148)战河北:即“战于河北”。河,黄河。
(149)自意:自料。
(150)复:又。
(151)于此:在这里。
(152)者:语助词,表提顿。
(153)言:指流言飞语。
(154)郤(xì):通“隙”,隔阂,嫌怨,指感情上的裂缝。
(155)之:音节助词,无义。
(156)不然:如果不是这样。然,代词,这样,指曹无伤告密。
(157)籍:项羽的名,对人自称名,表谦恭。
(158)何以:即“以何”,凭什么。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前置。
(159)因:语气副词,就。
(160)与饮:即“与之饮”。
(161)东向、南向、北向、西向:即向东、向南、向北、向西。东向为主坐。余类推。
(162)侍:在尊者旁边陪着。
(163)数(shuò):多次。
(164)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
(165)所:特殊的指代词。
(166)玉玦(jué):半环形的佩玉。
(167)之:代项羽。
(168)者:句中语助词,表提顿。
(169)三:非确指数词,表虚数。
(170)召:喊到跟前。
(171)项庄:项羽的堂弟。
(172)谓曰:即“谓之曰”(“之”代项庄),对……说。
(173)若:你。
(174)前:方位名词作动词,上前。
(175)为寿:为之寿,给他祝酒。寿,动词,祝酒。
(176)以剑舞:用剑舞,舞剑。
(177)因:副词,趁便。
(178)坐:通“座”。
(179)不:同“否”。
(180)者:语助词。
(181)若属:你们这些人。属,类,用在人称代词后表复数。
(182)且:副词,将,将要。
(183)为所虏:即“为之所虏”。
(184)无以:没有什么可以用来。
(185)请:动词,请允许我。
(186)翼蔽:状谓结构,像鸟翅一样遮蔽、掩护。翼,名词作状语。
(187)得:能。
(188)樊哙(kuài):刘邦的部下。沛县人,以屠狗为业,后从刘邦起兵,多有战功,封为贤成君。刘邦入咸阳后想进驻秦宫,樊哙谏止,刘邦才还军霸上。汉立后被封为舞阳侯,迁左丞相,死后谥武。
(189)之:代词,指刘邦。
(190)同命:同生共死,等于说“为他拼命”。
(191)拥:持,执,拿。
(192)交戟之卫士:拿戟交叉着守卫军门的卫士。戟,像树枝斜出的一种兵器。
(193)止:使动词,使……止,后面省略宾语“之”。
(194)内:同“纳”,放他进去。
(195)其:代樊哙。
(196)以:顺承连词,同“而”。
(197)仆地:即“仆于地”。仆,倒下。
(198)遂:副词,于是。
(199)披:用手分开。
(200)帷:无顶的幕布,帐篷之一。
(201)瞋(chēn)目:圆睁双眼。
(202)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203)眦(zì):眼角,此指眼眶。
(204)尽:副词,全部。
(205)按剑:手压在剑把上。
(206)跽(jì):挺直身子长跪。古人席地而坐,坐时双膝着地,双脚朝后并齐,臀部落在脚后跟上。跽就是抬起臀部,直腰挺身,双膝还在地上,如今天所说的“长跪”。按剑而跽,这是一种警备的姿势。
(207)客:凡外来者古人都叫“客”。
(208)何为者:干什么的人。何为,干什么。
(209)参乘(cānshèng):又写作“骖乘”,在车右边担任警卫的人,可译作“侍卫官”。
(210)者也:语气词连用,最末一个表示全句语气,这里表陈述语气。
(211)之:代樊哙,近宾语。
(212)与:动词,给。
(213)拜:古代一种礼节,又叫拜手,这里指单腿下跪,双手持酒至胸前,头低到手的位置。
(214)谢:感谢。
(215)之:代酒。
(216)之:代樊哙,近宾语。
(217)彘(zhì)肩:远宾语,猪前腿。彘,大猪。
(218)覆:翻过来。
(219)其:代盾。
(220)加彘肩上:即“加彘肩于其上”。
(221)啖(dàn):吃。
(222)之:代彘肩。
(223)且:语气副词,尚且。
(224)安:反诘副词,哪里,难道。
(225)足:值得。
(226)夫:发语词,无义。
(227)刑:与“杀”同义。
(228)举、胜(shēng):同义,尽。
(229)之:代秦王。
(230)怀王:反秦的诸侯军首领,秦二世二年(前208)六月,刘邦与项梁共立战国时楚怀王的孙子(名心)为王,袭称楚怀王,以号令诸侯。第二年怀王与反秦诸将约定,先入咸阳者王之。后来项羽杀了他。
(231)王(wàng):封……为王,统治。
(232)还(huán):返回,退兵。
(233)故:特意。
(234)者:表提顿语气。
(235)而:连词,表并列,可不译。
(236)而:连词,表反诘,却。
(237)细说:小人之言,谗言。细,浅陋之人。
(238)诛:杀。
(239)耳:“而已”,罢了。
(240)窃:表谦副词,私下。
(241)为:动词,认为。
(242)有以:有什么可以用来。以,介词,用来。“有以”和“无以”都是文言中惯用格式。
(243)须臾:一会儿。
(244)如:动词,到……去。
(245)因:副词,趁机。
(246)都尉:武官名,秦时各郡都置有尉,掌一郡治安及军事,汉景帝更名都尉,级别相当于太守。
(247)陈平:阳武(今河南兰考)人,初事项羽,后投刘邦,官至丞相。
(248)今者:这里应译为“现在”。者,语气词。
(249)大行(xíng):大的事业。
(250)谨:行为。
(251)大礼:大的礼节。
(252)辞:争,计较。
(253)让:谦让,礼貌。
(254)为:动词,是。
(255)俎(zǔ):切肉用的砧板。
(256)何:疑问副词,为什么。
(257)为:句末表反诘的语气词。
(258)乃:副词,仅。
(259)何操:即“操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操,拿。
(260)玉斗:玉制酒器。
(261)与:动词,给予。
(262)会:副词,恰巧。
(263)其:代项羽等。后面的“之”同。
(264)公:对张良的尊称。
(265)谨:表敬副词。
(266)当:介词,处在(某时)。
(267)去:距离。
(268)置:弃置不用。
(269)车骑(jì):即随从人员和车马。
(270)夏侯婴:沛人,刘邦旧友。刘邦立为沛公后,夏侯婴当太仆;在攻秦中有功,封为滕公;刘邦称帝后封为汝阴侯。
(271)靳强:曲沃(今山西闻喜东北)人,在刘项斗争中有功,迁为中尉,后封为汾阳侯。
(272)纪信:即纪成,刘邦部将,在荥阳因救刘邦被项羽烧死。
(273)步:徒步。
(274)走:跑。
(275)郦山:即骊山,今陕西临潼东南,鸿门之西。
(276)道:经由,介词。
(277)芷阳:又名霸陵,今陕西长安东。
(278)间(jiàn):名词作状语,从小道。
(279)度(duó):估计。
(280)乃:副词,就。
(281)胜(shēng):受得起。
(282)桮杓(sháo):都是酒器。这里借指酒。桮,同“杯”。
(283)谨:表敬副词,这里可不译出。
(284)奉:义同“捧”,引申为献。
(285)再拜:拜两次,古代隆重的礼节。
(286)足下:称人的敬词。
(287)大将军:指范增。
(288)安:疑问代词,哪儿,作宾语。
(289)督过:责备。
(290)之:代沛公刘邦。
(291)置之坐上:即“置之于坐上”。之,代璧。坐,通“座”。
(292)置之地:即“置之于地”。之,代玉斗。
(293)竖子:骂人的话,意思是愚蠢无能的人。
(294)与谋:即“与之谋”,跟他商量问题。“之”代项羽。
(295)必:副词,一定。
(296)属:类,用在人称代词后表复数。
(297)今:时间副词,犹“即”,马上。
(298)之:代刘邦。
(299)立:时间副词,马上。
(300)诛杀:同义连用,杀死。
【译文】沛公的军队驻扎在霸上,没有能跟项羽相见。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沛公想占领关中称王,任命子婴做国相,珍宝全都占有了。”项羽大怒道:“明天用酒肉犒劳士兵,给我去打败沛公的军队。”在这时,项羽的军队有四十万人,驻扎在新丰县鸿门;沛公的军队有十万人,驻扎在霸上。范增劝告项羽说:“沛公在山东时,贪图财物,爱好美女。现在进入关中,财物一点都不要,美女一个也不亲近,看来他的野心不小。我曾派人观察他的‘云气’,都是龙虎形状,有五彩的颜色,这可是天子的云气啊。赶快攻打他,不要失掉时机!”
楚军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跟留侯张良要好。张良这时候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赶到刘邦军中,私下会见了张良,把项羽将发动进攻的事全都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跟着他们一块送死。”张良说:“我替韩王护送沛公到这里,沛公如今有急难,我逃走离开是不讲信义的,我不能不告诉他。”张良就进去,把情况全部告诉了沛公。沛公大吃一惊,说:“对这件事怎么办呢?”张良说:“谁替大王献出闭关这个计策的?”沛公说:“有个浅陋的小人劝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让诸侯的军队进来,就可以占领秦的全境称王了。’所以听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部队能跟项王抗衡吗?”沛公沉默了一会儿,说:“本来就比不上他啊,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让我去告诉项伯,说您是不敢违背项王意旨的。”沛公说:“你怎么跟项伯有交情的?”张良说:“秦朝的时候,他跟我交往,他杀了人,我救了他;如今有急难,幸亏他来告诉我。”沛公说:“你跟他谁大谁小?”张良说:“他比我大。”沛公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把他当兄长一样对待。”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就进来见沛公。沛公举起酒杯祝项伯健康,又跟他约定结为儿女亲家,说:“我入关后,财物丝毫不敢据为己有,给官吏和百姓造册登记,封存官库,等待项将军来处理。之所以派部队把守函谷关,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事故。我日夜盼望项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向项将军详细说明我是不会忘恩的。”项伯答应下来,对沛公说:“明天不可不早些来向项王道歉。”沛公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回到自己军营后,将沛公的话全都转告项王,趁机说道:“沛公不先攻破关中,你怎么能入关呢?如今人家有了大功却去进攻他,这是不合道义的。不如趁他来拜会好好款待他。”项王答应了。
沛公第二天带着一百多人马来拜会项王,到了鸿门,道歉说:“我和将军合力攻秦,将军在黄河北作战,我在黄河南作战,却没有料到自己能先入关破秦,能在这里再次见到您。现在由于小人的谗言,使您我之间产生了隔阂……”项王说:“这是您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否则,我怎么会这样呢?”项王当天就留沛公一道喝酒。项羽、项伯面向东坐;亚父面向南坐,——亚父就是范增;沛公面向北坐;张良面向西陪坐。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又接连几次举起所佩带的玉玦示意项王杀死沛公,项王却默默地没有反应。范增起身,出去召来项庄,对他说:“君王为人心慈手软。你进去上前给他们祝酒,祝过酒,请求舞剑,借机将沛公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不这么做,你们这些人将来都会被他俘虏!”项庄于是进去祝酒。祝过酒,说:“君王跟沛公一块喝酒,军中没有什么娱乐的,让我来舞剑吧。”项王说:“好。”项庄拔出剑舞起来。项伯也拔剑舞起来,时时用自己的身子像鸟张开翅膀一样掩护沛公,项庄不能刺杀。
于是张良赶往军营门口见樊哙。樊哙说:“今天的事情怎么样?”张良说:“危急得很!此刻项庄拔剑起舞,他的目的是针对沛公。”樊哙说:“这太紧迫了!我得进去,跟沛公同生共死。”就带着剑拿着盾牌进了军营大门。交叉举戟的卫兵想拦住不让他进去。樊哙侧着盾牌一撞,卫兵们跌倒在地。樊哙于是进了军帐,揭开帷幕,面向西站定,瞪眼看着项王,头发竖起来,眼眶都裂开了。项王手握剑柄直起身子问道:“来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是沛公的警卫官樊哙。”项王说:“壮士!——赐给他一杯酒。”于是有人给了他一大杯酒。樊哙下拜称谢后,起身,站着一饮而尽。项王说:“赐给他猪腿。”于是有人送给他一只生猪腿。樊哙把盾牌扣在地上,再把猪腿放在它上面,拔出剑来切着吃。项王说:“壮士!能再喝酒吗?”樊哙说:“我连死都不畏避,一杯酒哪里用得着推辞!秦王有虎狼一般的心肠,杀人唯恐不能杀光,对人用刑唯恐不能用尽酷刑,普天下的人都起来反抗他。楚怀王曾跟各路将军约定:‘首先攻破秦国进入咸阳的就封他做关中王。’如今沛公最先攻破秦国进入咸阳,一丝一毫都不敢去碰一碰,又把皇宫封闭起来,然后将部队带回霸上,等待大王到来。所以派遣将官把守关门,为的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事故。沛公这么辛苦,功劳这么大,您没有给他封侯奖赏,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要杀掉有功的人,这不过是继续走秦国灭亡的老路子罢了。鄙意以为大王不应该这么做!”项王一时无话可答,说:“坐下。”樊哙挨着张良坐了下来。坐了一会儿,沛公起身上厕所,趁机把樊哙也叫了出去。
沛公出来以后,项王派都尉陈平去召回沛公。沛公说:“现在出来了,没有告辞,这怎么办?”樊哙说:“干大事不必拘泥小节,行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如今人家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肉,为什么要告辞呢?”于是就离开了项营。只叫张良留下辞谢。张良问:“大王来时带了什么礼品?”沛公说:“我带了一双白璧,打算献给项王,一对玉杯,打算给亚父。正碰上他们生气,不敢献。你替我献给他们吧。”张良说:“一定遵命。”这时候,项羽部队驻扎在鸿门下,沛公部队驻扎在霸上,两军相距四十里。沛公就丢下车马、随员,独自骑马,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四个人拿着剑和盾牌快步跟随,从郦山下,经过芷阳抄小路逃跑。沛公临走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们军营,不过二十里路。估计我已回到军营,你再进去辞谢。”
沛公走后,从小路回到军营。张良进去谢罪,说:“沛公经不起多喝酒,不能亲自告辞。特地派我捧着一双白璧,敬献给大王您,一对玉杯,敬献给范大将军。”项王问:“沛公在哪里?”张良说:“听说您有责备他的意思,已抽身独自离去,已经回到军营了。”项王就收了白璧,放在座位上。亚父接过玉杯,放在地上,拔出剑来把它击碎,说:“唉!这小子不值得跟他谋划大事!将来夺走项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我们这些人马上都会成为他的俘虏!”
沛公回到军营,马上杀掉了曹无伤。
《鸿门宴》。推荐。爱诗词网。汉·司马迁沛公①军②霸上③,未得④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⑤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⑥:“沛公欲王⑦关中⑧,使⑨子婴⑩为相,珍宝尽(11)有(12)之(13)。”项羽大怒曰:“旦日(14)飨(15)士卒(16),为(17)击破沛公军!”当(18)是时(19),项羽兵四十万,在(20)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21)说(22)项羽曰:“沛公居(23)山东(24)时,贪(25)于(26)财货(27),好(28)美姬(29)。今人关,财物(30)无所(31)取,妇女无所幸(32),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33),皆为(34)龙虎(35),成五采(36),此天子(37)气也。急击勿(38)失(39)!”楚左尹(40)项伯(41)者,项羽季父(42)也,素(43)善(44)留侯张良(45)。张良是(46)时从(47)沛公,项伯乃(48)夜驰(49)之(50)沛公军(51),私(52)见张良,具告以事(53),欲呼张良与(54)俱(55)去(56),曰:“毋(57)从(58)俱死(59)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60),沛公今事有急(61),亡去(62)不义(63),不可不语(64)。”良乃(65)入,具(66)告沛公。沛公大(67)惊(68),曰:“为(69)之(70)奈何(71)?”张良曰:“谁为(72)大王为此计(73)者(74)?”曰:“鲰生(75)说(76)我曰:‘距(77)关,毋(78)内(79)诸侯(80),秦地可尽(81)王(82)也。’故听之(83)。”良曰:“料(84)大王士卒足以当(85)项王乎?”沛公默然(86),曰:“固(87)不如也。且(88)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89)谓(90)项伯,言(91)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92)与项伯有故(93)?”张良曰:“秦时与臣游(94),项伯杀人,臣活(95)之(96);今事有急,故幸(97)来告良(98)。”沛公曰:“孰与(99)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100)我呼入(101),吾得(102)兄(103)事(104)之(105)。”张良出,要(106)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107)卮(108)酒为寿(109),约(110)为(111)婚姻(112),曰:“吾入关,秋毫(113)不敢有所(114)近(115),籍(116)吏民,封府库(117),而待将军。所以(118)遣将守关者(119),备他盗之(120)出入(121)与非常(122)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123)具言臣(124)之(125)不敢倍(126)德也。”项伯许诺(127),谓沛公曰:“旦日(128)不可不蚤(129)自来谢(130)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131),至军(132)中,具(133)以沛公言(134)报项王,因(135)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136)岂敢(137)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138),不义也。不如因(139)善(140)遇(141)之。”项王许诺。沛公旦日(142)从(143)百余骑(144)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145)与将军(146)戮力(147)而攻秦,将军战河北(148),臣战河南,然不自意(149)能先入关破秦,得复(150)见将军于此(151)。今者(152)有小人之言(153),令将军与臣有郤(154)……”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155)。不然(156),籍(157)何以(158)至此?”项王即日因(159)留沛公与饮(160)。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161)侍(162)。范增数(163)目(164)项王,举所(165)佩玉块(166)以示之(167)者(168)三(169),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170)项庄(171),谓曰(172):“君王为人不忍。若(173)入前(174)为寿(175),寿毕,请以剑舞(176),因(177)击沛公于坐(178),杀之。不(179)者(180),若属(181)皆且(182)为所虏(183)。”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184)为乐,请(185)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186)沛公,庄不得(187)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188)。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189)同命(190)。”哙即带剑拥(191)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192)欲止(193)不内(194)。樊哙侧其(195)盾以(196)撞,卫士仆地(197)。哙遂(198)入,披(199)帷(200)西向立,瞋目(201)视项王,头发上(202)指,目眦(203)尽(204)裂。项王按剑(205)而跽(206)曰:“客(207)何为者(208)?”张良曰:“沛公之参乘(209)樊哙者也(210)。”项王曰:“壮士!——赐之(211)卮酒。”则与(212)斗卮酒。哙拜(213)谢(214),起,立而饮之(215)。项王曰:“赐之(216)彘肩(217)。”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218)其(219)盾于地,加彘肩上(220),拔剑切而啖(221)之(222)。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223)不避,卮酒安(224)足(225)辞!夫(226)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227)人如恐不胜(228),天下皆叛之(229)。怀王(230)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231)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232)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233)遣将守关者(234),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235)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236)听细说(237),欲诛(238)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239)。窃(240)为(241)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242)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243),沛公起如(244)厕,因(245)招樊哙出。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246)陈平(247)召沛公。沛公曰:“今者(248)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249)不顾细谨(250),大礼(251)不辞(252)小让(253)。如今人方为(254)刀俎(255),我为鱼肉,何(256)辞为(257)?”于是遂去。乃(258)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259)?”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260)一双,欲与(261)亚父。会(262)其(263)怒,不敢献。公(264)为我献之。”张良曰:“谨(265)诺。”当(266)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267)四十里。沛公则置(268)车骑(269),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270)、靳强(271)、纪信(272)等四人持剑盾步(273)走(274),从郦山(275)下,道(276)芷阳(277)间(278)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279)我至军中,公乃(280)入。”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281)桮杓(282),不能辞。谨(283)使臣良奉(284)白璧一双,再拜(285)献大王足下(286),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287)足下。”项王曰:“沛公安(288)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289)之(290),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291)。亚父受玉斗,置之地(292),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293)不足与谋(294)!夺项王天下者,必(295)沛公也。吾属(296)今(297)为之(298)虏矣!”沛公至军,立(299)诛杀(300)曹无伤。【注释】①沛公:即刘邦,在沛(今江苏沛县)起兵,攻下沛之后,号称“沛公”。②军:名词作动词,驻扎。③霸上:地名,在今陕西西安东。④得:表示情况或条件允许。⑤左司马:官名,军中执法官。⑥言于……曰:对……说。言,主动跟人说。于,介词,对。⑦王(wàng):称王,动词。“王”后省了介词“于”(在)。⑧关中:地名,函谷关以西,在今陕西一带。⑨使:动词,任用。⑩子婴:即秦王子婴。刘邦攻入武关,秦相赵高杀了秦二世胡亥,立二世从兄弟子婴为秦王,秦王杀了赵高,驻兵蓝田关。刘邦用张良计,破了蓝田关。前206年10月,子婴向刘邦投降,其实后来并未为相。(11)尽:副词,都,完全,全部。(12)有:被动词,被占有。(13)之:指珍宝。(14)旦日:明日。(15)飨(xiǎng):用酒肉招待别人,这里是犒劳的意思。(16)士卒:这里泛指士兵。仔细分辨,步兵叫卒,坐在战车上的叫士。(17)为(wèi):介词,替,给。后边省去了宾语“之”(项羽自称)。(18)当:处在(某时或某地),介词。(19)是时:《汉书·高帝纪》载,“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沛公兵十万,号二十万,力不敌。”(20)在:动词,驻扎在。(21)范增:项羽谋士,辅佐项羽完成霸业,项羽尊称他为“亚父”。后因项羽中了刘邦的反间计,被夺权,于是愤然离去,至彭城(今江苏铜山),背生毒疮而死。(22)说(shuì):劝告,劝说。(23)居:处,在。(24)山东:指崤山以东,函谷关在它的西边,故山东泛指函谷关以东。(25)贪:贪恋。(26)于:介词,表对象。(27)财货:都指财物,与今义有别。(28)好(hào):动词,喜爱。(29)美姬(jī):美女。(30)财物:名词状语,表动作对象。(31)无所:动宾结构,没什么。(32)幸:封建君主对妇女的宠爱叫“幸”。(33)气:指云彩星斗的变化。(34)为:是,呈现。(35)龙虎:象征天子。迷信说“真龙天子”所在的地方,天空中有一种异样的云气。(36)五采:指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采,通“彩”。古人认为五彩云出现则天子出,所以说“此天子气也”。(37)天子:皇帝,天帝之子。(38)勿:禁止副词,不要。(39)击、失:后边都省去了宾语“之”(分别代刘邦和时机)。(40)左尹:楚国官名,是令尹(别国称相)的助理。(41)项伯:名缠,字伯,被封为射阳(在今江苏宝应一带)侯。(42)季父:父辈中年龄最小的。古代兄弟排列从老大到老四依次称为:伯、仲、叔、季。(43)素:向来。(44)善:形容词作动词,与……友好。(45)留侯张良:字子房,刘邦的谋士,被封为留(今江苏沛县东南)侯,是刘邦的功臣。(46)是:近指代词,这。(47)从:跟随。(48)乃:副词,就。(49)驰:使劲打马快跑。(50)之:动词,到。(51)军:军营,营盘,名词。(52)私:私自。(53)具告以事:即“以事具告之”。具,通“俱”,副词,全部。(54)与:后边省了宾语“之”(代项伯)。(55)俱:副词,一起。(56)去:离开。(57)毋:同“勿”,不要。(58)从:跟随,后边省了宾语“之”(代刘邦)。(59)俱死:一同死。(60)臣为韩王送沛公:张良曾劝项梁立韩公子成为韩王,后来张良就做了韩王的申徒(相当于国相),刘邦从洛阳南行,张良率兵随之,刘邦让韩王成留守,自己就同张良西入武关。这里张良托辞说“为韩王送沛公”,是向项伯表示他和刘邦的关系。臣,张良对项伯自称臣,表示自谦。为(wèi),替,介词。(61)急:形容词作名词,急难。(62)亡去:逃走离开。(63)义:信义。(64)语(yù):告诉。(65)乃:副词,于是,就。(66)具:通“俱”,副词,全部。(67)大:副词,表程度,十分。(68)惊:惊慌。(69)为:介词,用法同“于”,对。(70)之:指项羽将大举进攻的事。(71)奈何:或写作“若何”、“如何”。怎么办,怎么对付。(72)为(wèi):介词,给,替。后一个“为”(wéi),动词,献,出。(73)此计:指“固守函谷关,勿内诸侯军”。(74)者:句末语助词,表疑问语气。(75)鲰(zōu)生:《新方言·释言》:“古人凡言短小,义兼愚陋。高祖骂人,一曰鲰生,二曰竖儒,三曰腐儒,皆同意。”故“鲰生”为方言词,意为鄙陋的小人。(76)说(shuì):劝告。(77)距:通“拒”,抵御,把守。(78)毋:副词,不。《张良传》作“无”,可证。(79)内:同“纳”,接纳。(80)诸侯:指其他率兵攻秦的人。(81)尽:副词,都。(82)王(wàng):动词,称王。(83)之:代词,代鲰生的话。(84)料:动词,估计。(85)当(dāng):对等,比得上,抵挡。(86)默然:闭口不说话。(87)固:副词,本来。(88)且:副词,将。(89)往:到……去。(90)谓:告诉,后边不直接引语,这一点与“曰”不同。(91)言:主动对人说。(92)安:疑问副词,怎么。(93)故:旧交。(94)游:这里指交往。(95)活:自动词作使动词,使……活,救。(96)之:代项伯。(97)幸:表敬副词,表示对方这样使我感到幸运。幸亏,幸而。(98)良:自称名,表谦恭。(99)孰与:文言惯用格式,即“跟……比,谁……”。(100)为(wèi):替。(101)呼入:即“呼之入”。(102)得:犹“当”。(103)兄:名词作状语,表示对人的态度,像对待兄长一样。(104)事:侍奉。(105)之:代项伯。(106)要:通“邀”,邀请。(107)奉:献,进。(108)卮(zhī):饮酒的器具,圆形无足,肚大口圆,与今天的酒杯并不相当,在这里译作“杯”,用作量词,前边不用数词,这是古人习惯。(109)为寿:即“为之寿”。寿,动词,特指敬酒或赠礼物向人祝寿。故《汉书·高帝纪》注说:“凡言为寿,谓进爵于尊者而献无疆之寿。”敬酒时献祝颂之词都可叫“寿”。(110)约:动词,结。(111)为:动词,成。(112)婚姻:亲(qìng)家,女方父亲叫婚,男方父亲叫姻。(113)秋毫:本指鸟兽秋天初生的细毛,用以比喻细微的东西。这里比喻财物。(114)所:结构助词,与动词“近”组成名词性词组,指代“接近”的财物,作“有”的宾语。(115)近:动词,接近。(116)籍:簿籍,即官吏民册和户籍册。在这里用作动词,给……登记造册。(117)府库:这里都指财物仓库。府,收藏图籍文书之处;库,收藏兵车之处。(118)所以:表原因的固定格式。(119)者:表提顿的语气词,用在因果复句中的原因分句之后,常与“所以”配合,构成“所以……者”的格式,表示提起下文和句间停顿。(120)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121)出入:偏义复词,义在“入”。(122)非常:意外事故。(123)伯:项伯的字。在这里刘邦称项伯的字,表尊敬。(124)臣:自称,则表谦称。(125)之:同“备他盗之出入”的“之”,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126)倍:通“背”,背弃。(127)诺:答应的声音,表示同意。(128)旦日:明日。(129)蚤:通“早”。(130)谢:道歉,请罪。(131)去:离开。(132)军:军营。(133)具:同“俱”,全部。(134)言:话语。(135)因:副词,趁机。(136)公:尊称项羽。(137)敢:犹“能”。(138)之:代沛公。(139)因:副词,趁机。(140)善:副词,好好。(141)遇:款待。(142)旦日:明日。(143)从:使……跟从,使动用法。(144)骑:一人一马,名词。(145)臣:自称,表谦称。(146)将军:称人官职,表敬称。(147)戮力:合力。戮,并,合。(148)战河北:即“战于河北”。河,黄河。(149)自意:自料。(150)复:又。(151)于此:在这里。(152)者:语助词,表提顿。(153)言:指流言飞语。(154)郤(xì):通“隙”,隔阂,嫌怨,指感情上的裂缝。(155)之:音节助词,无义。(156)不然:如果不是这样。然,代词,这样,指曹无伤告密。(157)籍:项羽的名,对人自称名,表谦恭。(158)何以:即“以何”,凭什么。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前置。(159)因:语气副词,就。(160)与饮:即“与之饮”。(161)东向、南向、北向、西向:即向东、向南、向北、向西。东向为主坐。余类推。(162)侍:在尊者旁边陪着。(163)数(shuò):多次。(164)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165)所:特殊的指代词。(166)玉玦(jué):半环形的佩玉。(167)之:代项羽。(168)者:句中语助词,表提顿。(169)三:非确指数词,表虚数。(170)召:喊到跟前。(171)项庄:项羽的堂弟。(172)谓曰:即“谓之曰”(“之”代项庄),对……说。(173)若:你。(174)前:方位名词作动词,上前。(175)为寿:为之寿,给他祝酒。寿,动词,祝酒。(176)以剑舞:用剑舞,舞剑。(177)因:副词,趁便。(178)坐:通“座”。(179)不:同“否”。(180)者:语助词。(181)若属:你们这些人。属,类,用在人称代词后表复数。(182)且:副词,将,将要。(183)为所虏:即“为之所虏”。(184)无以:没有什么可以用来。(185)请:动词,请允许我。(186)翼蔽:状谓结构,像鸟翅一样遮蔽、掩护。翼,名词作状语。(187)得:能。(188)樊哙(kuài):刘邦的部下。沛县人,以屠狗为业,后从刘邦起兵,多有战功,封为贤成君。刘邦入咸阳后想进驻秦宫,樊哙谏止,刘邦才还军霸上。汉立后被封为舞阳侯,迁左丞相,死后谥武。(189)之:代词,指刘邦。(190)同命:同生共死,等于说“为他拼命”。(191)拥:持,执,拿。(192)交戟之卫士:拿戟交叉着守卫军门的卫士。戟,像树枝斜出的一种兵器。(193)止:使动词,使……止,后面省略宾语“之”。(194)内:同“纳”,放他进去。(195)其:代樊哙。(196)以:顺承连词,同“而”。(197)仆地:即“仆于地”。仆,倒下。(198)遂:副词,于是。(199)披:用手分开。(200)帷:无顶的幕布,帐篷之一。(201)瞋(chēn)目:圆睁双眼。(202)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203)眦(zì):眼角,此指眼眶。(204)尽:副词,全部。(205)按剑:手压在剑把上。(206)跽(jì):挺直身子长跪。古人席地而坐,坐时双膝着地,双脚朝后并齐,臀部落在脚后跟上。跽就是抬起臀部,直腰挺身,双膝还在地上,如今天所说的“长跪”。按剑而跽,这是一种警备的姿势。(207)客:凡外来者古人都叫“客”。(208)何为者:干什么的人。何为,干什么。(209)参乘(cānshèng):又写作“骖乘”,在车右边担任警卫的人,可译作“侍卫官”。(210)者也:语气词连用,最末一个表示全句语气,这里表陈述语气。(211)之:代樊哙,近宾语。(212)与:动词,给。(213)拜:古代一种礼节,又叫拜手,这里指单腿下跪,双手持酒至胸前,头低到手的位置。(214)谢:感谢。(215)之:代酒。(216)之:代樊哙,近宾语。(217)彘(zhì)肩:远宾语,猪前腿。彘,大猪。(218)覆:翻过来。(219)其:代盾。(220)加彘肩上:即“加彘肩于其上”。(221)啖(dàn):吃。(222)之:代彘肩。(223)且:语气副词,尚且。(224)安:反诘副词,哪里,难道。(225)足:值得。(226)夫:发语词,无义。(227)刑:与“杀”同义。(228)举、胜(shēng):同义,尽。(229)之:代秦王。(230)怀王:反秦的诸侯军首领,秦二世二年(前208)六月,刘邦与项梁共立战国时楚怀王的孙子(名心)为王,袭称楚怀王,以号令诸侯。第二年怀王与反秦诸将约定,先入咸阳者王之。后来项羽杀了他。(231)王(wàng):封……为王,统治。(232)还(huán):返回,退兵。(233)故:特意。(234)者:表提顿语气。(235)而:连词,表并列,可不译。(236)而:连词,表反诘,却。(237)细说:小人之言,谗言。细,浅陋之人。(238)诛:杀。(239)耳:“而已”,罢了。(240)窃:表谦副词,私下。(241)为:动词,认为。(242)有以:有什么可以用来。以,介词,用来。“有以”和“无以”都是文言中惯用格式。(243)须臾:一会儿。(244)如:动词,到……去。(245)因:副词,趁机。(246)都尉:武官名,秦时各郡都置有尉,掌一郡治安及军事,汉景帝更名都尉,级别相当于太守。(247)陈平:阳武(今河南兰考)人,初事项羽,后投刘邦,官至丞相。(248)今者:这里应译为“现在”。者,语气词。(249)大行(xíng):大的事业。(250)谨:行为。(251)大礼:大的礼节。(252)辞:争,计较。(253)让:谦让,礼貌。(254)为:动词,是。(255)俎(zǔ):切肉用的砧板。(256)何:疑问副词,为什么。(257)为:句末表反诘的语气词。(258)乃:副词,仅。(259)何操:即“操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操,拿。(260)玉斗:玉制酒器。(261)与:动词,给予。(262)会:副词,恰巧。(263)其:代项羽等。后面的“之”同。(264)公:对张良的尊称。(265)谨:表敬副词。(266)当:介词,处在(某时)。(267)去:距离。(268)置:弃置不用。(269)车骑(jì):即随从人员和车马。(270)夏侯婴:沛人,刘邦旧友。刘邦立为沛公后,夏侯婴当太仆;在攻秦中有功,封为滕公;刘邦称帝后封为汝阴侯。(271)靳强:曲沃(今山西闻喜东北)人,在刘项斗争中有功,迁为中尉,后封为汾阳侯。(272)纪信:即纪成,刘邦部将,在荥阳因救刘邦被项羽烧死。(273)步:徒步。(274)走:跑。(275)郦山:即骊山,今陕西临潼东南,鸿门之西。(276)道:经由,介词。(277)芷阳:又名霸陵,今陕西长安东。(278)间(jiàn):名词作状语,从小道。(279)度(duó):估计。(280)乃:副词,就。(281)胜(shēng):受得起。(282)桮杓(sháo):都是酒器。这里借指酒。桮,同“杯”。(283)谨:表敬副词,这里可不译出。(284)奉:义同“捧”,引申为献。(285)再拜:拜两次,古代隆重的礼节。(286)足下:称人的敬词。(287)大将军:指范增。(288)安:疑问代词,哪儿,作宾语。(289)督过:责备。(290)之:代沛公刘邦。(291)置之坐上:即“置之于坐上”。之,代璧。坐,通“座”。(292)置之地:即“置之于地”。之,代玉斗。(293)竖子:骂人的话,意思是愚蠢无能的人。(294)与谋:即“与之谋”,跟他商量问题。“之”代项羽。(295)必:副词,一定。(296)属:类,用在人称代词后表复数。(297)今:时间副词,犹“即”,马上。(298)之:代刘邦。(299)立:时间副词,马上。(300)诛杀:同义连用,杀死。【译文】沛公的军队驻扎在霸上,没有能跟项羽相见。沛公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沛公想占领关中称王,任命子婴做国相,珍宝全都占有了。”项羽大怒道:“明天用酒肉犒劳士兵,给我去打败沛公的军队。”在这时,项羽的军队有四十万人,驻扎在新丰县鸿门;沛公的军队有十万人,驻扎在霸上。范增劝告项羽说:“沛公在山东时,贪图财物,爱好美女。现在进入关中,财物一点都不要,美女一个也不亲近,看来他的野心不小。我曾派人观察他的‘云气’,都是龙虎形状,有五彩的颜色,这可是天子的云气啊。赶快攻打他,不要失掉时机!”楚军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跟留侯张良要好。张良这时候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赶到刘邦军中,私下会见了张良,把项羽将发动进攻的事全都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跟着他们一块送死。”张良说:“我替韩王护送沛公到这里,沛公如今有急难,我逃走离开是不讲信义的,我不能不告诉他。”张良就进去,把情况全部告诉了沛公。沛公大吃一惊,说:“对这件事怎么办呢?”张良说:“谁替大王献出闭关这个计策的?”沛公说:“有个浅陋的小人劝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让诸侯的军队进来,就可以占领秦的全境称王了。’所以听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部队能跟项王抗衡吗?”沛公沉默了一会儿,说:“本来就比不上他啊,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让我去告诉项伯,说您是不敢违背项王意旨的。”沛公说:“你怎么跟项伯有交情的?”张良说:“秦朝的时候,他跟我交往,他杀了人,我救了他;如今有急难,幸亏他来告诉我。”沛公说:“你跟他谁大谁小?”张良说:“他比我大。”沛公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把他当兄长一样对待。”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就进来见沛公。沛公举起酒杯祝项伯健康,又跟他约定结为儿女亲家,说:“我入关后,财物丝毫不敢据为己有,给官吏和百姓造册登记,封存官库,等待项将军来处理。之所以派部队把守函谷关,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事故。我日夜盼望项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向项将军详细说明我是不会忘恩的。”项伯答应下来,对沛公说:“明天不可不早些来向项王道歉。”沛公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回到自己军营后,将沛公的话全都转告项王,趁机说道:“沛公不先攻破关中,你怎么能入关呢?如今人家有了大功却去进攻他,这是不合道义的。不如趁他来拜会好好款待他。”项王答应了。沛公第二天带着一百多人马来拜会项王,到了鸿门,道歉说:“我和将军合力攻秦,将军在黄河北作战,我在黄河南作战,却没有料到自己能先入关破秦,能在这里再次见到您。现在由于小人的谗言,使您我之间产生了隔阂……”项王说:“这是您的左司马曹无伤说的。否则,我怎么会这样呢?”项王当天就留沛公一道喝酒。项羽、项伯面向东坐;亚父面向南坐,——亚父就是范增;沛公面向北坐;张良面向西陪坐。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又接连几次举起所佩带的玉玦示意项王杀死沛公,项王却默默地没有反应。范增起身,出去召来项庄,对他说:“君王为人心慈手软。你进去上前给他们祝酒,祝过酒,请求舞剑,借机将沛公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不这么做,你们这些人将来都会被他俘虏!”项庄于是进去祝酒。祝过酒,说:“君王跟沛公一块喝酒,军中没有什么娱乐的,让我来舞剑吧。”项王说:“好。”项庄拔出剑舞起来。项伯也拔剑舞起来,时时用自己的身子像鸟张开翅膀一样掩护沛公,项庄不能刺杀。于是张良赶往军营门口见樊哙。樊哙说:“今天的事情怎么样?”张良说:“危急得很!此刻项庄拔剑起舞,他的目的是针对沛公。”樊哙说:“这太紧迫了!我得进去,跟沛公同生共死。”就带着剑拿着盾牌进了军营大门。交叉举戟的卫兵想拦住不让他进去。樊哙侧着盾牌一撞,卫兵们跌倒在地。樊哙于是进了军帐,揭开帷幕,面向西站定,瞪眼看着项王,头发竖起来,眼眶都裂开了。项王手握剑柄直起身子问道:“来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是沛公的警卫官樊哙。”项王说:“壮士!——赐给他一杯酒。”于是有人给了他一大杯酒。樊哙下拜称谢后,起身,站着一饮而尽。项王说:“赐给他猪腿。”于是有人送给他一只生猪腿。樊哙把盾牌扣在地上,再把猪腿放在它上面,拔出剑来切着吃。项王说:“壮士!能再喝酒吗?”樊哙说:“我连死都不畏避,一杯酒哪里用得着推辞!秦王有虎狼一般的心肠,杀人唯恐不能杀光,对人用刑唯恐不能用尽酷刑,普天下的人都起来反抗他。楚怀王曾跟各路将军约定:‘首先攻破秦国进入咸阳的就封他做关中王。’如今沛公最先攻破秦国进入咸阳,一丝一毫都不敢去碰一碰,又把皇宫封闭起来,然后将部队带回霸上,等待大王到来。所以派遣将官把守关门,为的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事故。沛公这么辛苦,功劳这么大,您没有给他封侯奖赏,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要杀掉有功的人,这不过是继续走秦国灭亡的老路子罢了。鄙意以为大王不应该这么做!”项王一时无话可答,说:“坐下。”樊哙挨着张良坐了下来。坐了一会儿,沛公起身上厕所,趁机把樊哙也叫了出去。沛公出来以后,项王派都尉陈平去召回沛公。沛公说:“现在出来了,没有告辞,这怎么办?”樊哙说:“干大事不必拘泥小节,行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如今人家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肉,为什么要告辞呢?”于是就离开了项营。只叫张良留下辞谢。张良问:“大王来时带了什么礼品?”沛公说:“我带了一双白璧,打算献给项王,一对玉杯,打算给亚父。正碰上他们生气,不敢献。你替我献给他们吧。”张良说:“一定遵命。”这时候,项羽部队驻扎在鸿门下,沛公部队驻扎在霸上,两军相距四十里。沛公就丢下车马、随员,独自骑马,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四个人拿着剑和盾牌快步跟随,从郦山下,经过芷阳抄小路逃跑。沛公临走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们军营,不过二十里路。估计我已回到军营,你再进去辞谢。”沛公走后,从小路回到军营。张良进去谢罪,说:“沛公经不起多喝酒,不能亲自告辞。特地派我捧着一双白璧,敬献给大王您,一对玉杯,敬献给范大将军。”项王问:“沛公在哪里?”张良说:“听说您有责备他的意思,已抽身独自离去,已经回到军营了。”项王就收了白璧,放在座位上。亚父接过玉杯,放在地上,拔出剑来把它击碎,说:“唉!这小子不值得跟他谋划大事!将来夺走项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我们这些人马上都会成为他的俘虏!”沛公回到军营,马上杀掉了曹无伤。字数:13011知识来源:李支舜编著.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330-346页.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群英会蒋干中计。推荐。爱诗词网。群英会蒋干中计罗贯中却说周瑜回至寨中,……忽报曹操遣使送书至,瑜唤入。使者呈上书看时,封面上判云:“汉大丞相付周都督开拆。”瑜大怒,更不开看,将书扯碎,掷于地上,喝斩来使。肃曰:“两国相争,不斩来使。”瑜曰:“斩使以示威!”遂斩使者,将首级付从人持回。随令甘宁为先锋,韩当为左翼,蒋钦为右翼,瑜自部领诸将接应,来日四更造饭,五更开船,鸣鼓呐喊而进。却说曹操知周瑜毁书斩使,大怒,便唤蔡瑁、张允等一班荆州降将为前部,操自为后军,催督战船,到三江口。早见东吴船只,蔽江而来。为首一员大将,坐在船头上大呼曰:“吾乃甘宁也!谁敢来与我决战?”蔡瑁令弟蔡前进。两船将近,甘宁拈弓搭箭,望蔡射来,应弦而倒。宁遂驱船大进,万弩齐发。曹军不能抵当。右边蒋钦,左边韩当,直冲入曹军队中。曹军大半是青、徐之兵,素不习水战,大江面上,战船一摆,早立脚不住。甘宁等三路战船,纵横水面,周瑜又催船助战。曹军中箭着炮者,不计其数。从巳时直杀到未时,周瑜虽得利,只恐寡不敌众,遂下令鸣金收住船只。曹军败回。操登旱寨,再整军士,唤蔡瑁、张允责之曰:“东吴兵少,反为所败,是汝等不用心耳!”蔡瑁曰:“荆州水军,久不操练,青、徐之军,又素不习水战,故尔致败。今当先立水寨,令青、徐军在中,荆州军在外,每日教习精熟,方可用之。”操曰:“汝既为水军都督,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于是张、蔡二人自去训练水军。沿江一带分二十四座水门,以大船居于外为城郭,小船居于内,可通往来。至晚点上灯火,照得天心水面通红。旱寨三百余里,烟火不绝。却说周瑜得胜回寨,犒赏三军,一面差人到吴侯处报捷。当夜,瑜登高观望,只见西边火光接天。左右告曰:“此皆北军灯火之光也。”瑜亦心惊。次日,瑜欲亲往探看曹军水寨,乃命收拾楼船一只,带着鼓乐,随行健将数员,各带强弓硬弩,一齐上船迤逦前进。至操寨边,瑜命下了碇石,楼船上鼓乐齐奏。瑜暗窥他水寨,大惊曰:“此深得水军之妙也!”问:“水军都督是谁?”左右曰:“蔡瑁、张允。”瑜思曰:“二人久居江东,谙习水战,吾必设计先除此二人,然后可以破曹。”正窥看问,早有曹军飞报曹操说:“周瑜偷看吾寨。”操命纵船擒捉。瑜见水寨中旗号动,急叫收起碇石,两边四下一齐轮转橹棹,望江面上如飞而去。比及曹寨中船出时,周瑜的楼船已离了十数里远,追之不及,回报曹操。操问众将曰:“昨日输了一阵,挫动锐气,今又被他深窥吾寨,吾当作何计破之?”言未毕,忽帐下一人出曰:“某自幼与周郎同窗交契,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江东说此人来降。”曹操大喜,视之,乃九江人,姓蒋,名干,字子翼,见为帐下幕宾。操问曰:“子翼与周公瑾相厚乎?”干曰:“丞相放心,干到江左,必要成功。”操问:“要将何物去?”干曰:“只消一童随往,二仆驾舟,其余不用。”操甚喜,置酒与蒋干送行。干葛巾布袍,驾一只小舟,径到周瑜寨中,命传报:“故人蒋干相访。”周瑜正在帐中议事,闻干至,笑谓诸将曰:“说客至矣。”遂与众将附耳低言,如此如此。众将应命而去。瑜整衣冠,引从者数百,皆锦衣花帽,前后簇拥而出。蒋干引一青衣小童,昂然而来。瑜拜迎之。干曰:“公瑾别来无恙?”瑜曰:“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耶?”干愕然曰:“吾久别足下,特来叙旧,奈何疑我作说客也?”瑜笑曰:“吾虽不及师旷之聪,闻弦歌而知雅意。”干曰:“足下待故人如此,便请告退!”瑜笑而挽其臂曰:“吾但恐兄为曹氏作说客耳。既无此心,何速去也?”遂同入帐。叙礼华,坐定,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须臾,文官武将,各穿锦衣,帐下偏裨将校,都披银铠,分两行而入。瑜都教相见毕,就列于两傍而坐。大张筵席,奏军中得胜之乐,轮换行酒。瑜告众官曰:“此吾同窗契友也,虽从江北到此,却不是曹家说客,公等勿疑。”遂解佩剑付太史慈曰:“公可佩我剑作监酒。今日宴饮,但叙朋友交情。如有提起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者,即斩之。”太史慈应诺,按剑坐于席上。蒋干惊愕,不敢多言。周瑜曰:“吾自领军以来,滴酒不饮。今日见了故人,又无疑忌,当饮一醉。”说罢,大笑畅饮。座上觥筹交错。饮至半酣,瑜携干手,同步出帐外。左右军士,皆全装贯带,持戈执戟而立。瑜曰:“吾之军士,颇雄壮否?”干曰:“真熊虎之士也!”瑜又引干到帐后一望,粮草堆如山积。瑜曰:“吾之粮草,颇足备否?”干曰:“兵精粮足,名不虚传!”瑜佯醉大笑曰:“想周瑜与子翼同学业时,不曾望有今日!”干曰:“以吾兄高才,实不为过!”瑜执干手曰:“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言罢大笑。蒋干面如土色。瑜复携干入帐,会诸将再饮,因指诸将曰:“此皆江东之英杰。今日此会,可名‘群英会’。”饮至天晚,点上灯烛,瑜自起舞剑作歌。歌曰: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歌罢,满座欢笑。至夜深,干辞曰:“不胜酒力矣。”瑜命撤席,诸将辞出。瑜曰:“久不与子翼同榻,今宵抵足而眠。”于是佯作大醉之状,携干入帐共寝。瑜和衣卧倒,呕吐狼藉。蒋干如何睡得着?伏枕听时,军中鼓打二更。起视,残灯尚明。看周瑜时,鼻息如雷。干见帐内桌上,堆着一卷文书,乃起床偷视之,却都是往来书信。内有一封,上写“蔡瑁张允谨封”。干大惊,暗读之。书略曰: 某等降曹,非图仕禄,迫于势耳。今已赚北军困于寨中,但得其便,即将操贼之首,献于麾下。早晚人到,便有关报。幸勿见疑!先此敬复。干思曰:“原来蔡瑁、张允结连东吴!……”遂将书暗藏于衣内。再欲检看他书时,床上周瑜翻身,干急灭灯就寝。瑜口内含糊曰:“子翼,我数日之内,教你看曹贼之首?”干勉强应之。瑜又曰:“子翼,且住!……教你看曹贼之首!……”及干问之,瑜又睡着。干伏于床上,将近四更,只听得有人入帐,唤曰:“都督醒否?”周瑜梦中做忽觉之状,故问那人曰:“床上睡着何人?”答曰:“都督请子翼同寝,何故忘却?”瑜懊悔曰:“吾平日未尝饮醉,昨日醉后失事,不知可曾说甚言语?”那人曰:“江北有人到此。”瑜喝:“低声!”便唤“子翼”,蒋干只妆睡着。瑜潜出帐。干窃听之,只闻有人在外曰:“张、蔡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后面言语颇低,听不真实。少顷,瑜入帐,又唤“子翼”,蒋干只是不应,蒙头假睡。瑜亦解衣就寝。干寻思:“周瑜是个精细人,天明寻书不见,必然害我。”睡至五更,干起唤周瑜,瑜却睡着。干戴上巾帻,潜步出帐,唤了小童,径出辕门。军士问:“先生那里去?”干曰:“吾在此恐误都督事,权且告别。”军士亦不阻当。干下船,飞棹回见曹操。操问:“子翼干事若何?”干曰:“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词所能动也。”操怒曰:“事又不济,反为所笑!”干曰:“虽不能说周瑜,却与丞相打听得一件事。乞退左右。”干取出书信,将上项事逐一说与曹操。操大怒曰:“二贼如此无礼耶!”即便唤蔡瑁、张允到帐下。操曰:“我欲使汝二人进兵。”瑁曰:“军尚未曾练熟,不可轻进。”操怒曰:“军若练熟,吾首级献于周郎矣!”蔡、张二人不知其意,惊慌不能回答。操喝武士推出斩之。须臾,献头帐下,操方省悟曰:“吾中计矣!”众将见杀了张、蔡二人,入问其故。操虽心知中计,却不肯认错,乃谓众将曰:“二人怠慢军法,吾故斩之。”众皆嗟呀不已。操于众将内选毛玠、于禁为水军都督,以代蔡、张二人之职。细作探知,报过江东。周瑜大喜曰:“吾所患者,此二人耳,今既剿除,吾无忧矣!”本文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蒋干中计》,是《三国演义》中最精采的片断之一。写的是周瑜用反间计智赚曹操,除掉了曹军的水军都督蔡瑁、张允。这一计在三国纷争的关键一仗赤壁之战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因为当时曹操在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军事上刚挫败刘备、收服刘琮,号称八十三万人马下江南,妄图以武力席卷荆襄,气吞吴会,一统天下。而孙吴虽据江东之险,但只有精兵五万;蜀汉虽虎将云集,但兵力也仅有两万。尽管蜀,吴联合抗魏,在兵力上仍众寡悬殊。在这样的背景下,吴蜀方面唯有运用智慧,出奇制胜,才能以弱克强。这样,周瑜的这一计,就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本文自始至终围绕这一计来展开,从设计的必要、施计的机会,到中计的过程、中计的后果,步步写来,环环相扣,层层波澜,中间多少起伏跌宕、多少喜、笑、惊、怒,变化莫测,腾挪难料,令人目不暇接。而几个人物,特别是周瑜这个有勇有谋、风流倜傥的青年统帅的形象,也就在这一系列起伏中得到了表现。全文共十节,可分四段。第一段(1—3节)写周瑜谋计。文章开始,周瑜是以一个血气方刚、锐不可当的青年统帅的形象亮相的。这一段,作者以较快的节奏,一连串推出他毁书斩使、三江口初挫曹兵,以及夜窥敌寨谋划用计三件事。毁书斩使是周瑜与曹操交锋的第一个回合,曹操信封上的寥寥数语,表现出一种居高临下的骄横狂妄,而周瑜针锋相对、决不示弱,也自然流露出一种豪迈的气概和必胜的信心。果然,在三江口交战这第二个回合中,东吴船只发挥特长,勇往直前,把不习水战的曹兵打得大败。这最初的两件事,虽然尚未涉及周瑜定计,却是事情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交代这些环节,一来使后面发生的事情顺理成章、自然紧凑,二来也把两个对立的人物性格介绍了出来,增强了事态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果然曹操亦非等闲之辈,受挫之后,他重用谙习水战的蔡瑁张允,设立水寨,对青、徐之军日夜教习,这就给周瑜提出了新的难题。当初周瑜敢于藐视曹军,正是由于青徐之军不谙水战,若东吴这一优势失去,结局便不堪设想。所以满身英雄气的周瑜,在夜窥曹军水寨以后,也免不了“大惊”,意识到必设计先除蔡张二人,然后可以破曹。写到这里,严峻的局面已经摆开,周瑜设计除敌的必要性已无可置疑,这位年轻的统帅将如何智赚曹操,已经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关注。第二段(第4节)写曹操征计破吴,周瑜闻讯定计。曹操得知周瑜窥寨,焦虑中向众将征计,这就引出了一个颟顸浅陋、庸碌无能的小人物蒋干。曹操起用蒋干,本想利用他与周瑜自幼同窗的关系去劝降,没想到反给周瑜提供了一个用计的机会。文章写周瑜闻讯以后的反应,只用了“笑谓诸将”、“附耳低言”等几笔染点,已经生动地描摹出人物胸有成竹、稳操胜券的神态。这一段文字虽少,却写出了双方针锋相对、计来计往的状况,预示着这场会见必然富于强烈的戏剧性。第三段(5—8节)写周瑜施计,蒋干中计。周瑜预料准确、布置在先,因而指挥若定、调遣自如,在一种看似轻松的气氛中,真真假假,亦醉亦狂,任意调侃着蒋干,并将其一步步按计划引入圈套。周瑜的做法分四步,这四步环环相扣、严丝合缝,时真时假,有威有诈,由不得蒋干不中计。第一步,劈头道破来意,先堵了蒋干劝降之口,又在酒宴上付剑太史慈,使蒋干无法提起军旅之事,这等于在彬彬有礼、笑容可掬中轻松地缴了对方的械,从此蒋干便只有招架之功,再无还手之力。这一回合,周瑜的风流蕴藉、机智敏捷在谈笑风生之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第二步,向蒋干显示军容军威、武器粮草。周瑜将此举安排在佯醉大笑之中,就把精心布置的示威活动,变成了毫不经意的自然流露,当然更使蒋干深信不疑。他与蒋干执手吐露胸怀,何等亲密倾心,又何等慷慨激昂!可是那些豪言壮语,哪一句不是另有目的?这番话,无异叫蒋干彻底死了劝降之心。这个回合里,周瑜威、诈并用,把严厉的警告、有力的还击藏在佯醉佯狂、知心换命的言行里,一种轻松自如、威而不露、居高临下的大将风度,表现得何等出色!第三步,佯作大醉,将蒋干引入机要之地,诱其盗书。如果说周瑜的前两步还是施计的铺垫,那么这一步是施计的重要一着了。周瑜的精细就在于从心理上先将蒋干逼到盗书的边缘。他知道,只有根本绝了蒋干的劝降之念,才能将这个贪功邀宠的家伙逼到回去无法交代的绝境,这样他才会去另谋邀功之途。所以前两步铺垫越足,这一步成功的可能也就越大。到了这一步,周的戏演得更妙,他佯醉邀蒋干同榻,立即睡熟,给蒋干制造了一个极好的盗书机会。其实,鼻息如雷的周瑜倒是绝对的清醒,而貌似清醒的蒋干倒是懵里懵懂地睡在鼓里呢。这个回合中,作者用在周瑜身上的笔墨不多,但刻划蒋干的鬼祟、惊慌,却正好反衬了周瑜精细周到、调遣自如的魄力。第四步,安排部下假送情报,进一步弄假成真,逼蒋干携书逃走。蒋干好瞒,曹操却是不好骗的。周瑜不仅要让蒋干把书盗走,还要借蒋干之口,说得曹操深信不疑。所以他不仅佯醉,还要佯醒。先是故意懊悔,使蒋干深信那盗书之机是周瑜的疏忽,又故作神秘,再抛出一点与蔡瑁张允结连的假情报,让蒋干更加深信自己盗书的价值。这样别说是蒋干这样的庸才,就是曹操,也难免不被瞒过。这一回合中周瑜的深谋远虑和严密周到,是在情节的又一次意外发展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出来的。在这样一个倜傥风流、足智多谋的大将面前,蒋干哪里是对手呢?他注定只能乖乖地成为周瑜手中的工具,为其智赚曹操起一回关键的作用。这一段,一步步写周瑜施计蒋干中计,便一层层深入地刻划出周瑜性格的多重侧面,使人们在情节曲折跌宕的变化中欣赏到人物独特的风采。第四段(9—10节)写曹操中计,周瑜大喜。蒋干劝降不成,自然要竭力将功补过,于是准确地按周瑜的调度行动,在遭到曹操责备以后,立即用蔡瑁张允通敌的情报来讨好献媚。在有耳闻有物证的情况下,老奸巨猾的曹操也被一时瞒过,直至杀了蔡张二人,方省悟曰:“吾中计矣!”消息传到江东,周瑜自然大喜,曰:“吾无忧矣!”这一段,虽然主要写的是曹操中计,却也借此进一步渲染了周瑜的料事如神。本文题目虽是“蒋干中计”,中心人物却是周瑜。在情节的展开中,作品不仅借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一惊一喜、一怒一笑去表现其性格,而且借蒋干曹操这两个人物为周瑜作了极好的衬托。蒋干的自负轻信、贪功无能反衬出周瑜的智勇双全;曹操老谋深算却终于败在周瑜手下,也进一步衬托出周瑜的智慧更胜一筹。
华歆与王朗。推荐。爱诗词网。华歆王朗《世说新语》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1)。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到,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2),正为此耳。既以纳其自托(3),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注释:(1)〔歆(xīn)辄(zhé)难之〕辄,即,就。难,为难。(2)〔疑〕犹疑不决。(3)〔既以纳其自托〕以,同“已”。纳,承纳,接受。自托,请求。译文:华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要跟随,华歆对这件事感到为难。王朗说:“幸而船里还很宽,为什么不可以呢?”后来贼人追来,王朗就要抛开携带的人。华歆却说:“当初我所以犹豫不决,正是因为考虑这种情况。既然接受了他的请求,能因为危急就抛掉人家吗?”于是像当初一样携带帮助那个人。人们就凭这件事来评定华、王的好坏。
新家孟城口。推荐。爱诗词网。【诗句】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
【诗句】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出处】唐·李白《送友人》【译注】青翠的山峰多情,横断在城关外城,明澄的流水多情环绕着城关内城。【原诗】《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赏析】李白作别诗,颇喜以自然景状为衬托,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金陵酒肆留别》:“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此诗也不例外。这种写法的好处,就在于它不仅把别离之情具体化,使人如置身其境,并且还通过意象的表现,构成了一种寄托的形象美。这首《送友人》景色如画。这是此诗给人的第一印象。郭外城边,青山横卧,白水似练,这是送别的地点,是整体视野中一个完全的画面,纯客观地勾勒,表面上似乎并不见情感色彩。下面五、六两句,浮云飘忽,落日一抹,就物象本身看,亦可说是送别时的环境,与一、二两句相合。这是读者可以从中获得的最浅层次印象。三、四两句:“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这就替上述画面点题,也即为其注入了感情色彩。“一别”而“万里”,极大的反差,这是把极短促强烈的别情引向极深远极悠长。与此相应的是七、八两句:“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状写不忍长别、眷恋难舍之情。如果说最初的印象首先是送别的画面,那么这几句贯穿其间,抒写别意,则是画面内在的连接线,使其由直接的观感进而深入到情绪的体验了。唐人创作注重意象,而意象是作为内在感受与外在物象具有审美意义的结合,于诗中往往含有“兴”的因素,具有寄托象征的意味。此诗首两句推出的青山、白水,作为送别的特定环境,其实即具有一定的象征色彩。如宋人王观送别词中也有“水是眼波横,山似眉峰聚”(《卜算子》)之句。后面的“浮云”、“落日”,其托意就更深。这两句原脱胎于古诗:“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古诗十九首》)、“思君如落日,无有暂还时”(陈后主《乐府》)。由此看,浮云落日不仅是当时的景象,其本身也是远别相思的寄托物,何况它还有渲染气氛烘托环境的作用。正是这种表现手法,使李白之别情,显得明显而又含蓄,具体却又深远无穷。送别诗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但光有真情却不一定能成为好诗。李白此诗之妙便在于把依依惜别之情与自然之景相结合,以景寓情,以景染情,化景为情,因而自然隽永。
青山横北郭。推荐。爱诗词网。【诗句】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出处】唐·李白《送友人》【译注】青翠的山峰多情,横断在城关外城,明澄的流水多情环绕着城关内城。【原诗】《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赏析】李白作别诗,颇喜以自然景状为衬托,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金陵酒肆留别》:“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此诗也不例外。这种写法的好处,就在于它不仅把别离之情具体化,使人如置身其境,并且还通过意象的表现,构成了一种寄托的形象美。这首《送友人》景色如画。这是此诗给人的第一印象。郭外城边,青山横卧,白水似练,这是送别的地点,是整体视野中一个完全的画面,纯客观地勾勒,表面上似乎并不见情感色彩。下面五、六两句,浮云飘忽,落日一抹,就物象本身看,亦可说是送别时的环境,与一、二两句相合。这是读者可以从中获得的最浅层次印象。三、四两句:“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这就替上述画面点题,也即为其注入了感情色彩。“一别”而“万里”,极大的反差,这是把极短促强烈的别情引向极深远极悠长。与此相应的是七、八两句:“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状写不忍长别、眷恋难舍之情。如果说最初的印象首先是送别的画面,那么这几句贯穿其间,抒写别意,则是画面内在的连接线,使其由直接的观感进而深入到情绪的体验了。唐人创作注重意象,而意象是作为内在感受与外在物象具有审美意义的结合,于诗中往往含有“兴”的因素,具有寄托象征的意味。此诗首两句推出的青山、白水,作为送别的特定环境,其实即具有一定的象征色彩。如宋人王观送别词中也有“水是眼波横,山似眉峰聚”(《卜算子》)之句。后面的“浮云”、“落日”,其托意就更深。这两句原脱胎于古诗:“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古诗十九首》)、“思君如落日,无有暂还时”(陈后主《乐府》)。由此看,浮云落日不仅是当时的景象,其本身也是远别相思的寄托物,何况它还有渲染气氛烘托环境的作用。正是这种表现手法,使李白之别情,显得明显而又含蓄,具体却又深远无穷。送别诗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但光有真情却不一定能成为好诗。李白此诗之妙便在于把依依惜别之情与自然之景相结合,以景寓情,以景染情,化景为情,因而自然隽永。
原意为即使是智慧高超的人,考虑问题也总有不够周到之处。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齐相晏子正在吃饭,君主景公差遣使者来。晏子分一半饭食招待使者,使者没有吃饱,晏子也没有吃饱。使者返回后,向景公说了这件事。景公惊叹道:“晏子家这样贫困,我不知道,这是我的过错。”景公差遣吏人把千金和市租送给晏子,请他用来供养宾客。晏子谢绝不接受。景公再三地送,晏子再三地谢绝不接受。晏子说:“我家不贫困。君主给我的俸禄,不但够我周济家族,而且足够我交游之用,还可以救济百姓,君主赐给我的俸禄是丰厚的!我的家不贫困。我听说,接受了君主所给的丰厚资财,转而施舍给人民,这是代替君主职位,忠臣不会这样做的;接受了君主所给的丰厚资财,而不施舍给人民,这就成了筐箧中的储存,讲仁义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进取财物于君,退得罪了士人,人死后财物转移给其他的人,这是主持守藏物资,聪明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十緵(八十缕为緵)布、一豆(古食器)的食物足够中、晚年享用。”景公对晏子说:“以前我的先君齐桓公,把一定数量的土地和附着的人口赐封给管仲,管仲没有推辞就接受了,你为什么推辞呢?”晏子说:“我听说,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考虑起来,管仲虽是聪明人,或有所失;而我虽然愚昧,或有所得。所以我不敢接受您的赏赐。”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推荐。爱诗词网。原意为即使是智慧高超的人,考虑问题也总有不够周到之处。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齐相晏子正在吃饭,君主景公差遣使者来。晏子分一半饭食招待使者,使者没有吃饱,晏子也没有吃饱。使者返回后,向景公说了这件事。景公惊叹道:“晏子家这样贫困,我不知道,这是我的过错。”景公差遣吏人把千金和市租送给晏子,请他用来供养宾客。晏子谢绝不接受。景公再三地送,晏子再三地谢绝不接受。晏子说:“我家不贫困。君主给我的俸禄,不但够我周济家族,而且足够我交游之用,还可以救济百姓,君主赐给我的俸禄是丰厚的!我的家不贫困。我听说,接受了君主所给的丰厚资财,转而施舍给人民,这是代替君主职位,忠臣不会这样做的;接受了君主所给的丰厚资财,而不施舍给人民,这就成了筐箧中的储存,讲仁义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进取财物于君,退得罪了士人,人死后财物转移给其他的人,这是主持守藏物资,聪明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十緵(八十缕为緵)布、一豆(古食器)的食物足够中、晚年享用。”景公对晏子说:“以前我的先君齐桓公,把一定数量的土地和附着的人口赐封给管仲,管仲没有推辞就接受了,你为什么推辞呢?”晏子说:“我听说,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考虑起来,管仲虽是聪明人,或有所失;而我虽然愚昧,或有所得。所以我不敢接受您的赏赐。”现常用“圣人千虑,必有一失”借以表明听取各方面人的意见的重要,也劝诫自以为聪明的人要多加谨慎。也作“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沈醉不知归路。推荐。爱诗词网。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首词,选自李清照的词集《漱玉词》。这是李清照回忆少女时代生活的一首词。她截取了天真烂漫的少女生活的一个片断——曾经有一次临晚乘醉尽兴忘归的泛舟。“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常”,“尝”的通假字,曾经的意思。词一开头先作交代,点出时间地点,然后以“沈醉”写人。至于为何而醉且沉?似乎应是饮酒而醉,但如果细读下文,看到主人公饱览初夏美景,留连忘返,则不妨可以说这种醉意也有几分是因这美好的景色而为之陶醉。“不知归路”四字,既承上“沈醉”而言,又引起下文的描写。“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这是进一步讲“不知归路”,其中“误入”两字照应前面的“沈醉”,因为“沈醉”方会“误入”,“藕花深处”四字则照应前面的“不知归路”,而进一步具体化。此句既说“兴尽”,又写“误入”,实际上还在写主人公余兴未尽、意犹未尽,所以虽说“兴尽”,但远远看到莲叶田田,闻到荷花飘香,却又身不由己,信舟划去。然而,当她划到藕花深处时,才发现此处已无路可通,从对景色的“沈醉”中顿然醒悟过来。作者早已就在前面交代了的“日暮”、“晚”的天气,此刻当已更晚,贪玩的少女这才不免有些吃惊,于是赶紧往回划。“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里的“争”,就是争先恐后的意思,引申为“赶紧”,主人公赶紧划归,船桨击水,发出哗哗声响,把两岸沙滩上已经栖息的鸥鹭惊了起来,这也照应到前面,见出主人公确实归舟甚晚了。这就是李清照这首《如梦令》的全部内容。在这首词中,我们虽然看不到有多少现实的社会内容,但可以看到一个在封建社会中不受妇女礼教规范束缚的天真活泼的性格,看到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浓厚的兴趣和热爱,给我们以美的享受。李清照词中,有不少这样的笔墨,曾因此而被封建道学家们视为“毫无顾藉”,但在今天看来这正是可贵的地方。从词的创作的角度来看,晚唐五代的花间词派主要把笔墨放在珠帘罗幕香闺佳人的描写上,天地狭窄。南唐至宋初词渐趋阔大,而李清照作为一个女词人,能走向广阔的郊外,扩大视野,不作卿卿我我男女恩怨之声,而写自己对美好自由生活及大自然的热爱,情调显得健康,意境显得开阔,这是不容易的。李清照后期词因时代的动乱而更多地写到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时代情绪,在思想内容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这与她前期的词作就有这样良好的开端分不开的。这首词在艺术上采用白描的手法,不事雕饰,文辞清新,用笔轻灵,写得真切自然,已开始显露出李清照词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