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翻译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翻译朗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①剑外:四川剑门关以南的地方。蓟(ji计)北:今河北省蓟县。这里泛指河北北都,安史叛军的根据地。②却看:回视。③漫卷:胡乱地收卷起来。④放歌:放声高歌。纵酒:开怀畅饮。⑤巴峡:嘉陵江流经四川阆中一段江流曲折,所谓南流如巴字,亦称巴江。巴峡,即指嘉陵江峡。时杜甫正在梓州,首程应由涪江入嘉陵江,所以说“从”。巫峡:在四川巫山县东。⑥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县。洛阳:杜甫故乡。原注:“余田园在东京。”东京即洛阳。

【诗大意】我身羁剑外,忽然得知蓟北收复的消息,开始听到悲喜交集泪流满衣裳。再回头看妻子儿女的愁容也为之一扫,胡乱地卷起诗书,乐得简直发狂。我尽情痛饮放声高歌,春色明媚一路风光正好还乡。就从巴峡穿过巫峡,顺流而下到了襄阳再奔洛阳。

【赏析】广德元年(763)春天,诗人在梓州时所作。宝应元年(762)冬十月,官军在河南打了胜仗,收复了东京、河阳、汴、郑、滑、魏诸州。十一月叛将薛嵩以相、卫、洛、邢四州降,张忠志以赵、恒、深、定、易五州降。河南河北诸州收复。广德元年正月,叛首史朝义兵败自缢,贼将李怀仙取其首级来献,请降。至此延续八年,祸及全国的灾难性大动乱始告平息。杜甫这时正携带家小漂泊梓州,消息传来,喜出望外,诗人长期的抑郁愁怀,顿时消散。情不自禁的手舞足蹈,唱出了生平第一首快诗。

诗的开头突兀直起,诗人的感情突然迸发,初闻捷报的仓猝之间,仅用语言是难以名状的,就以“涕泪满衣裳”的外形描写,把心底的兴奋激动、百感交集的心理状态,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这种喜极而零涕,非实历其境是体会不到的。首句七字,两个地名,剑外:诗人漂泊之地;蓟北:叛军的老巢。南北跨越数千里,写得气势开阔,仿佛这种狂喜的心情不是诗人一人所独有,而是整个中国都浸沉在胜利的欢乐之中。“闻”字重要,诗中的一切神理、举动、设想都从此生发而出。听到消息喜极而悲,激动的泪水难以抑止,诗人8年的颠沛流离,与安史之乱同时开始,叛乱平息也意味着苦难生活的结束。接着又写极喜之状。

第二联是诗人快活心情的具体描写。“却看妻子”、“漫卷诗书”是两个连续动作。“却看妻子愁何在?”写妻子也兼写自己,实则是夫妻二人愁容都为之一扫,情感的相互传染,更增加了欢快的气氛。“漫卷诗书”这个描述,简直像贪玩的小学生听到老师宣布放假的消息,如释重负似的轻松自在。诗人时年52,却也高兴得忘乎所以,显得那样天真,这就把诗人的爱国思家的赤子之心表露无遗了。

如何抒发这喜悦之情?高歌豪饮以示庆贺。诗人接着想到两河收复,回家的打算可以如愿以偿了。“青春”点明“初闻”的季节,自然界大地回春,政局也大地重光。欢悦的心情伴随着沿途山清水秀的美景,返还离别已久又梦寐以求的家园,是何等惬意啊!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诗人美妙的遐想,立即拟好了最捷近易行的还乡路线:沿江乘舟顺流而东,过巴峡穿巫峡,然后北转,下襄阳向洛阳。这比杜甫入蜀之道顺便多了。欢快的心绪,想象的路程也是那样的捷便迅速,梓州洛阳相距数千里,简直朝发而暮可至了。这一联中连用四个地名,律诗的尾联多不对仗,而杜甫在这里不仅对仗,还是一绝妙的工对巧对。四个地名,既各自句中对偶,又上下句对偶,形成工稳的地名对,从实际地理路线上,又是一气直下的流水对。杜甫返乡沿途所经甚多,为何独取这四个地方?两峡是沿江东下的险峡,顺流急驰,舟行如穿梭,转瞬即过,正好来表现路途之迅速。而襄阳是杜甫的祖籍,洛阳是其家园所在,又正好表现思念家乡的急切心情。诗人仓猝造语也是颇费苦心的。

这首抒情诗除首句叙事点题外,全是抒发惊喜之情,诗人浓重而久抑的情感一时迸发而出,情之所至笔亦随之,其势如奔流赴海,一气呵成,惊喜之状溢于字句之外,使人千载如见。全诗以情取胜,直抒胸臆,纵横自得,洒脱奔放,一似无暇顾及于篇章,然而这首律诗正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结构严密而巧妙,以两地名起,以四地名结,峰峦对照,布局最奇。八句之中每句均有一个行为动态,而行为动态之前又都有一个起修饰作用的副词:“忽传”、“初闻”、“却看”、“漫卷”、“须纵酒”、“好还乡”、“即从”、“便下”等,这些词语的连续使用,更显得语势流畅,节拍急促,一气贯注,如轻舟快马,长驱直下,突出了欢乐轻快的格调,诗人那种初闻喜讯、愁怀顿消、手舞足蹈、欢欣若狂的动作神态简直呼之欲出。一变诗人那种沉郁顿挫的风格。所以被前人评为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诗”(浦起龙《读杜心解》)。



()

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朗读
()

猜你喜欢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

()

【诗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出处】唐·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一【译注】一斗十千的美酒斟满金杯,名贵的珍羞佳肴盛满玉盘。此诗写送别宴席上的情景及诗人的心绪。字里行间充满了抑郁不平的感慨,同时也表现出自信的精神。【全诗】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赏析】《行路难》系乐府旧题,属《杂曲歌辞》,《乐府解题》云“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李白此诗作于离开长安之时,有系于开元十八、九年(730—731),言是初入长安困顿而归时所作;有系于天宝三载(744),谓是赐金放还时作。参照《梁园吟》、《梁甫吟》二诗,与此结尾如出一辙,故以前说为允。诗从高堂华宴写起,可能是饯筵的场面。“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前句化用曹植《名都篇》“美酒斗十千”,后句本于《北史》“韩晋明好酒纵诞,招饮宾客,一席之费,动至万钱,犹恨俭率”,它展示的是如同《将进酒》“烹羊宰牛且为乐”那样的盛宴,然而接下来却没有“会须一饮三百杯”的酒兴和食欲。“停杯”尤其“投著”这个动作,表现的是一种说不出的悲愤和失落,“拔剑击柱”这一动作,更增加了这种感觉。“心茫然”也就是失落感的表现。于是诗的前四句就有一个场面陡转的变化。

()

【诗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出处】唐·李商隐《嫦娥》。【译注】室内,残烛的光亮渐渐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阴影,越发令人感到清冷。室外,银河逐渐西移垂地,寥落的晨星无言地陪伴着一轮孤月,也陪伴着永夜不寐的主人公。诗人借助环境氛围的渲染,表现了主人公孤清凄冷和不堪忍受寂寞包围的意绪。【全诗】《嫦娥》.[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注释】1.云母:一种柔韧富于弹性的矿物,晶体透明,有类似珍珠的光泽。古代以其薄片装饰屏风、门扉等。烛影深:谓蜡烛越烧越短,幽暗的光影愈来愈大,暗示夜已很深。长河指银河。渐落:渐没,指银河向西移动,逐渐消失。2.嫦娥:古代神话中后羿的妻子,即传说中的月仙子。碧海青天:谓明月晚间从碧海升起,历青天而复入碧海。【全诗赏析】这是一首寄寓诗,幽美、窈渺而多义。或云悼亡,或云伤己之不遇,或云摹写女道士不能求偶的孤寂苦闷等等,此诗虽内涵多义,而无论其喻指对象为谁,也应该是一位与嫦娥生活处境类似的人物。前二句描绘主人公生活的环境和永夜不寐的情景。上句写室内,烛光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深深的暗影,显得空寂清冷,她永夜独坐,内心能不感到黯淡孤寂?此句用冷屏残烛烘托其心境,尤为贴切。一个“深”字,更是道出了独坐之久,追忆之深。下句写室外,横空天河,渐渐西垂,将要消失;晓天的晨星,也慢慢隐没坠沉。此句用河落星沉暗示主人公永夜不眠,“渐”字状其时间流逝,“沉”字拟其低垂,既渲染了凄清的氛围,也暗合其情怀的凄冷和心情的沉重。后二句写主人公面对一轮孤月的遐想。仰望明月,联想孤寂清冷的嫦娥,年年幽居月宫,夜夜面对无垠的碧海青天,无法排遣孤独郁闷之情,能不深深后悔偷吃不死之药吗?这里写嫦娥的处境心情也就是写主人公的处境心情,二者互为映衬,情味更为浓郁。此诗含蓄蕴藉,寄托深远,情调幽美。诗人在黑暗现实的困境中,为了在精神上摆脱世间尘俗,追求高洁的境界,往往使自己陷于孤独的境地,不正是和月中嫦娥、入道女冠的处境心情类似么?无论是诗人抒发不得志的幽怨,还是写孀独女冠的孤凄,都与嫦娥高洁而孤寂的情景是灵犀相通的。诗中浓重的感伤之美最能引发清高文士的共鸣。此诗将嫦娥、女冠和诗人自己塑造成三位一体的艺术形象,技巧高妙,唯李商隐能之。

()

【诗句】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出处】唐·杜甫《月夜》。【译注】今夜鄜州明月当空,只有你一人在闺房中独自仰望。遥想我那可怜的年幼儿女,还不懂得想念远在长安的爸爸。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作者妻小留居鄜州。闺:女子的卧室。未解:不懂得。忆:想念。【鉴赏】鄜:读作fu。鄜州:即今陕西富县。闺中:是指闺房中的妻子。唐玄宗天宝十五年,杜甫把家人安置在鄜州,自己一个人前往灵武(此时唐肃宗在灵武即位),途中被安禄山的军队俘获,押往长安。这首诗便是杜甫在长安面对明月,思念妻女所写的。这几句诗语译成白话是这样的:今天晚上的鄜州,只有我妻子一人在那儿独自看着月亮;我在这遥远的异乡怜惜那四个小儿女,他们还不懂得想念我这沦落在长安的爸爸。在外流浪的男子,作客异乡,想念妻儿,最爱念“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这四句诗,感受也最为深刻。【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女子独守空闺,思念丈夫,而幼小的儿女并不理解。[例]想到这里她不禁眼眶湿润了,这倒不是悲自己的身世,她可怜怀里的孩子,又操心安林的事业和身体。……今天月下独思,不禁想起杜甫的那首《咏月》诗来: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梁衡《路,该这样走》)【全诗】《月夜》.[唐].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注释】①鄜(fu)州:今陕西富县。当时杜甫的妻子、儿女所在之地。②闺中:指妻子。③二句既点出上句“独看”的内心活动是“忆长安”,又进一层说明“独看”不仅因为丈夫不在身边,而且因为身边的儿女年小,还不懂得思念在长安的父亲;或者说小儿女还不能理解母亲思念长安的感情。④二句想象妻子看月久,思念深,以致云鬟被夜雾沾湿、玉臂被月光照冷而自己不觉得。清辉:月光。玉臂:洁白的手臂。⑤二句意谓何时才能两人团聚并倚在透明的窗帘边共同赏月,那就月光双照而泪痕消失了。虚幌:透明的薄幔。“双照”与前“独看”对应。【赏析】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禄山攻陷潼关,玄宗奔蜀。七月,肃宗李亨即帝位于灵武。杜甫把家眷安置在鄜州(鄜:读fu,鄜州即今陕西省富县。)城北的羌村,只身北上,投奔肃宗,不幸被叛军截获,掳到长安。这首诗就是同年八月在长安所作。这是一篇抒写离情的诗作。题为《月夜》,句句从月色中照出。首联诗人设想闺中的妻子正在“独看”“鄜州月”,衬托出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颔联借小儿女点出妻子是因“忆长安”而望月,并加深了“独看”的含意:不仅因为丈夫不在而“独”,也因为小儿女“未解”而“独”。颈联想象妻子夜深不寐、独自望月怀人的情形,写得逼真感人,进一步表达出二人的相思之情。最后以希望之辞收束全篇。全诗构思巧妙,词语精工,情致曲折缠绵,遂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如黄生所云:“五律至此,无忝诗圣矣!”

()

浪史

清啸风轩藏版本《浪史》扉页书影

()

晚钟响起来一阵阵给白昼报丧,

牛群在草原上迂回,吼声起落,

耕地人累了,回家走,脚步踉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