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世说
清代文言短篇志人类笔记小说集。八卷。题“仁和王晫丹麓撰”。王晫(1636—?),字丹麓,号松溪子,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成书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霞举堂刊本,藏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清咸丰二年(1852)“粤雅堂丛书”本;民国上海进步书局“笔记小说大观”石印本;民国上海文明书局“清代笔记丛刊”石印本;1935年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本。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中国文学参考资料丛书”排印“粤雅堂丛书”本,1995年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笔记小说大观》影印上海进步书局石印本,1996年东方出版中心“文白对照历代世说精华”排印本。
《今世说》记载了作者所处时代(清顺治、康熙两朝)的文人士大夫的轶闻遗事。体例仿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分门叙事,唯为避揭短伤人之嫌,删自新、黜免、俭啬、谗险、纰漏、仇隙六门,其余三十门全同《世说新语》。全书或取材于汪琬《说铃》、陆圻《西陵新语》等书,也有作者自己见闻的实录,“自清兴以来,名臣硕辅,下逮岩穴之士,章句之儒,凡一言一行之可纪述者,靡不旁搜广辑,因文析类,以成一家言”(严允肇《今世说序》)。作者数易其稿,经多年撰成此书,亦颇为自负,认为自己所记录的人物甚为“传神”,读之可“心旷神怡”(《今世说自序》)。确实,该书所刻画的人物大都栩栩如生,别具个性。如《周栎园好客》条:“周栎园好客,然不耐俗士。有过从者,周便率意与谈,尽辄望其去。坐少久,辄露不快色,去又辄忘其姓字。”从周对待客人的态度中把其人恃才傲物却又澹然忘机性格写得入木三分。全书以较多的笔墨描绘当时读书人的生活。如《吴六益负郭而居》条:“吴六益负郭而居,堂曰‘梅花书屋’,清溪乔木,映带前后。每当横潦载途,阶下水深至骭。车马到门,罕得见。吴读书其中,意泊如也。”显然,吴六益的读书生活带有明显的避世性质。既不愿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又无力与之抗争,消极避世是当时文人的一种普遍心态。更有甚者,《林视公自为生藏》条记主人公逃到自造的墓穴中读书。这种自我麻醉的生活方式,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当时读书人处境的险恶。
书中所记文人每可见其为文之才思敏捷,为政之精明强干,而作者对文字狱、文人反清复明活动等敏感问题则不敢正面触及。偶尔涉及,也是轻轻地一笔带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霞举堂刊本《今世说》扉页书影
清咸丰二年(1852)《粤雅堂丛书》本《今世说》正文书影
过。如《吴汉槎少时不拘礼法》条记载性格简傲的吴汉槎最终不免于祸,牵涉丁酉科场案。迫于情势,有意回避了事件本身,正反映了作者以善化恶的伦理观,以及不愿树敌、惟恐惹祸的心理。他对清官的刻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正直的一面。如《胡励斋为民请命》条,胡不愿用杀无辜老百姓来取悦上司,表现了一个正直封建官吏的道德良知,也说明了当时官场腐败、人民生命得不到保障的黑暗社会现实。《今世说》中除了记录当代人物的言行外,还有作者对所记人物加的小注,它能帮助人们了解人物的生平事迹。但书中最为突出的是作者赞扬自己的人品才学,颇有自我吹嘘之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也称其“载入己事,尤乖体例”。此外,由于作者长期生活在杭州一带,所记人物大多限于江、浙两省,这就无法反映清初文人生态的全貌。
郭鸣
郭鸣被授予昆山县令职位。昆山是一个难以治理的县城,吏人多豪滑。郭走马上任,未到县城五百余里的地方,就有十数吏人夹道迎接。郭装病不起,自怀部牒,抄小路一昼夜抵达县城。守县吏正在堂庑上大饮大嚼,见一老书生,仪状朴野,直上堂踞坐,皆大怒,斥逐之,不肯去。视其手中所持,若文书状,仔细一瞧,却正是部里发的昆山知县的委任状。众人大惊,互相推挤,纷纷跪下叩头谢罪。先前去迎接县令的吏人,恰恰也回来了,见此情形,知道大事不妙,也叩头求饶。郭笑遣之,吏愈恐,不肯起。郭问:“你们的所作所为我已经全部知道了。今天你们替自己考虑一下,想要舞文乱法,快意一时,而身陷刑戮呢,还是想奉公守法,饱食暖衣,养家糊口,过太平日子?”众人都表示愿意过太平日子。于是,郭鸣厉言正色地说:“如果真是这样,我今天饶恕你们。后有犯者,严惩不贷!”吏皆涕泣悔悟,直至郭鸣离任未有人犯法。
侯辅之
侯辅之少遭家难,避居嘉兴,捕者突至,逮系登舟。侯默然,手执《周易》熟读之,倦则依捕人卧。捕者以为痴,且以为纨绔子弟容易制服。将抵会城,众捕人各自忙着收拾行李,放松了警惕。侯睨视两岸桑翳无际,忽窜入桑林中,捕者出乎意外,疾追不能得。侯逃出后,微行近白门,遇人盘问,以《周易》示之,说:“我是算命先生。”遂脱于难。
胡励斋
胡励斋以词臣备兵常镇。时镇多盗贼,每擒一人,就株连百余家,捕使按籍勾索。胡毅然争曰:“罪犯为了延缓死期,血口诬陷善良清白,怎可轻信他们?”使者数至,数不与。复正色曰:“以杀人而讨好上司,我不为也。何惜一官为数百人请命耶?”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
宋牧仲
世祖御极之初,命公卿大臣子弟入卫,时商丘宋文康公长子牧仲,年甫十四,相貌俊伟,一表堂堂,带刀侍皇上左右。皇上爱重之,每赐食中和殿。一日,牧仲将饼饵枣栗私自携出,被皇上发现。牧仲跪谢曰:“家中祖母年纪老了,十分宠爱我,我偷偷地将皇上赐的食物献给她,为了使她高兴。”皇上听了很高兴,从此每赐食,必尽敕以归。
今世说。推荐。爱诗词网。今世说清代文言短篇志人类笔记小说集。八卷。题“仁和王晫丹麓撰”。王晫(1636—?),字丹麓,号松溪子,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成书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霞举堂刊本,藏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清咸丰二年(1852)“粤雅堂丛书”本;民国上海进步书局“笔记小说大观”石印本;民国上海文明书局“清代笔记丛刊”石印本;1935年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本。1957年古典文学出版社“中国文学参考资料丛书”排印“粤雅堂丛书”本,1995年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笔记小说大观》影印上海进步书局石印本,1996年东方出版中心“文白对照历代世说精华”排印本。《今世说》记载了作者所处时代(清顺治、康熙两朝)的文人士大夫的轶闻遗事。体例仿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分门叙事,唯为避揭短伤人之嫌,删自新、黜免、俭啬、谗险、纰漏、仇隙六门,其余三十门全同《世说新语》。全书或取材于汪琬《说铃》、陆圻《西陵新语》等书,也有作者自己见闻的实录,“自清兴以来,名臣硕辅,下逮岩穴之士,章句之儒,凡一言一行之可纪述者,靡不旁搜广辑,因文析类,以成一家言”(严允肇《今世说序》)。作者数易其稿,经多年撰成此书,亦颇为自负,认为自己所记录的人物甚为“传神”,读之可“心旷神怡”(《今世说自序》)。确实,该书所刻画的人物大都栩栩如生,别具个性。如《周栎园好客》条:“周栎园好客,然不耐俗士。有过从者,周便率意与谈,尽辄望其去。坐少久,辄露不快色,去又辄忘其姓字。”从周对待客人的态度中把其人恃才傲物却又澹然忘机性格写得入木三分。全书以较多的笔墨描绘当时读书人的生活。如《吴六益负郭而居》条:“吴六益负郭而居,堂曰‘梅花书屋’,清溪乔木,映带前后。每当横潦载途,阶下水深至骭。车马到门,罕得见。吴读书其中,意泊如也。”显然,吴六益的读书生活带有明显的避世性质。既不愿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又无力与之抗争,消极避世是当时文人的一种普遍心态。更有甚者,《林视公自为生藏》条记主人公逃到自造的墓穴中读书。这种自我麻醉的生活方式,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当时读书人处境的险恶。书中所记文人每可见其为文之才思敏捷,为政之精明强干,而作者对文字狱、文人反清复明活动等敏感问题则不敢正面触及。偶尔涉及,也是轻轻地一笔带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霞举堂刊本《今世说》扉页书影清咸丰二年(1852)《粤雅堂丛书》本《今世说》正文书影过。如《吴汉槎少时不拘礼法》条记载性格简傲的吴汉槎最终不免于祸,牵涉丁酉科场案。迫于情势,有意回避了事件本身,正反映了作者以善化恶的伦理观,以及不愿树敌、惟恐惹祸的心理。他对清官的刻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正直的一面。如《胡励斋为民请命》条,胡不愿用杀无辜老百姓来取悦上司,表现了一个正直封建官吏的道德良知,也说明了当时官场腐败、人民生命得不到保障的黑暗社会现实。《今世说》中除了记录当代人物的言行外,还有作者对所记人物加的小注,它能帮助人们了解人物的生平事迹。但书中最为突出的是作者赞扬自己的人品才学,颇有自我吹嘘之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也称其“载入己事,尤乖体例”。此外,由于作者长期生活在杭州一带,所记人物大多限于江、浙两省,这就无法反映清初文人生态的全貌。郭鸣郭鸣被授予昆山县令职位。昆山是一个难以治理的县城,吏人多豪滑。郭走马上任,未到县城五百余里的地方,就有十数吏人夹道迎接。郭装病不起,自怀部牒,抄小路一昼夜抵达县城。守县吏正在堂庑上大饮大嚼,见一老书生,仪状朴野,直上堂踞坐,皆大怒,斥逐之,不肯去。视其手中所持,若文书状,仔细一瞧,却正是部里发的昆山知县的委任状。众人大惊,互相推挤,纷纷跪下叩头谢罪。先前去迎接县令的吏人,恰恰也回来了,见此情形,知道大事不妙,也叩头求饶。郭笑遣之,吏愈恐,不肯起。郭问:“你们的所作所为我已经全部知道了。今天你们替自己考虑一下,想要舞文乱法,快意一时,而身陷刑戮呢,还是想奉公守法,饱食暖衣,养家糊口,过太平日子?”众人都表示愿意过太平日子。于是,郭鸣厉言正色地说:“如果真是这样,我今天饶恕你们。后有犯者,严惩不贷!”吏皆涕泣悔悟,直至郭鸣离任未有人犯法。侯辅之侯辅之少遭家难,避居嘉兴,捕者突至,逮系登舟。侯默然,手执《周易》熟读之,倦则依捕人卧。捕者以为痴,且以为纨绔子弟容易制服。将抵会城,众捕人各自忙着收拾行李,放松了警惕。侯睨视两岸桑翳无际,忽窜入桑林中,捕者出乎意外,疾追不能得。侯逃出后,微行近白门,遇人盘问,以《周易》示之,说:“我是算命先生。”遂脱于难。胡励斋胡励斋以词臣备兵常镇。时镇多盗贼,每擒一人,就株连百余家,捕使按籍勾索。胡毅然争曰:“罪犯为了延缓死期,血口诬陷善良清白,怎可轻信他们?”使者数至,数不与。复正色曰:“以杀人而讨好上司,我不为也。何惜一官为数百人请命耶?”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宋牧仲世祖御极之初,命公卿大臣子弟入卫,时商丘宋文康公长子牧仲,年甫十四,相貌俊伟,一表堂堂,带刀侍皇上左右。皇上爱重之,每赐食中和殿。一日,牧仲将饼饵枣栗私自携出,被皇上发现。牧仲跪谢曰:“家中祖母年纪老了,十分宠爱我,我偷偷地将皇上赐的食物献给她,为了使她高兴。”皇上听了很高兴,从此每赐食,必尽敕以归。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合抱之木。推荐。爱诗词网。【注释】选自《老子》六十四章。合抱:两臂围拢那么粗。形容树木粗大。毫末:极细微。指刚刚萌芽的小树。累土:一筐一筐土累积起来。【赏析】老子主张,防止祸患产生应在其没有发生之前,或刚发生之际。他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合抱的大树,生成于细小的树苗;九层的高台,兴起于一筐筐泥土;千里远的路程,是从脚下起步。老子认为,合抱的大树,生成于细小的树苗;九层的高台,兴起于一筐筐泥土;千里远的路程,是从脚下起步。老子以此说明,事物是由小到大,由弱而强的。当祸乱刚出现苗头的时候,比较容易解决;当坏事尚处在脆弱微小的时候,比较容易消解。平时做好防微杜渐的工作,就能在祸乱发生之前及时消除。
意指那些虚假笼络人心的行为。典出《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
刘备在当阳一带被曹操大败,家眷也失散。大将赵云舍生忘死,血战长坂坡,终于救出了刘备的儿子阿斗(即刘禅)。
刘备摔阿斗。推荐。爱诗词网。意指那些虚假笼络人心的行为。典出《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刘备在当阳一带被曹操大败,家眷也失散。大将赵云舍生忘死,血战长坂坡,终于救出了刘备的儿子阿斗(即刘禅)。赵云冲出曹军重围,找到了刘备,便跳下马来,拜伏在地,还未开口,不禁泪水直涌。刘备见赵云血满战袍,也不住哭泣。赵云喘息着向刘备报告:“糜夫人受了重伤,不肯上马,已投井而死。我只得推墙掩井,怀抱小主人,身突重围而回。”说着,解开勒甲绦,只见阿斗酣睡未醒,便双手捧了递给刘备。刘备接过阿斗,感激万分,沉思一番,突然双手一放,将阿斗摔在地上,说:“为这小子,差点损折了我一员大将!”赵云大受感动,忙从地上抱起阿斗,拜伏刘备跟前,流着泪说:“赵云肝脑涂地,也难报主公知遇之恩!”后人有诗评说此事:“曹操军中飞虎出,赵云怀内小龙眠。无由抚慰忠臣意,故把亲儿掷马前。”“刘备摔阿斗”,比喻采取某些措施,给人以某种恩惠和好处,笼络人心,使人顺服,为己利用。这是句熟语,也是一句歇后语:“刘备摔孩子——笼络人心”,也有的说“刘备摔孩儿——收买人心”。
谨庠序之教。推荐。爱诗词网。谨庠序①之教,申之以孝悌②之义,颁③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梁惠王上》三)注释①庠(xiáng)、序:古代对学校的称呼。②悌:恭兄。③颁:同“斑”。【译文】认真办学的目的就是要从小就向学生传授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因为孝道盛行,须发斑白的长者、老人就不用再为食粮而肩挑背驮重物在路上奔波了。感悟老有所养。养老,是老龄社会首先要解决的一个社会保障问题,这不仅仅是一家一户的孝敬的问题。
齐威王烹阿大夫。推荐。爱诗词网。(节自《田敬仲完世家》)威王初即位以来,不治,委政卿大夫。九年之间,诸侯并伐,国人不治。于是,威王召即墨大夫而语之①,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民人给,官无留事②,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誉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曰③:“自子之守阿,誉言日闻,然使使视阿,田野不辟,民贫苦,昔者赵攻甄,子弗能救,卫取薛陵④,子弗知。是子以币厚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皆并烹之。遂起兵西击赵、卫。败魏于浊泽,而围惠王,惠王请献观以和解⑤。赵人归我长城,于是齐国震惧,人人不敢饰非,务尽其诚。齐国大治,诸侯闻之,莫敢致兵于齐二十余年。【译文】齐威王自从即位以来,国家很不安定,国家政事都委任给公卿大夫去办。九年之中,诸侯不断来攻打,因而国内百姓不得安宁。于是,齐威王召见即墨地方的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即墨任职,诋毁你的言语,我天天都能听到。然而我派人视察即墨,那里的田野开垦出来了,百姓们都能够自给;官吏对政事都很勤恳,没有公案堆积。齐的东方很安宁。这是因为你不来拉拢、恭维我的左右近臣,以求名誉之故。”威王便封即墨大夫以万家的俸禄。威王又召见阿地的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受命守阿,赞扬你的言语我天天都听到。然而,我派使者去察看阿,那里的田野荒芜,未开垦,民众很贫苦。这之前,赵国攻打我们的甄邑,你未能出兵救援;卫国夺取了薛陵,你还假装不知道。是你用了大量钱币笼络我的左右近臣,让他们在我面前为你说好话,以求得荣誉罢了。”当天就将阿大夫烹死了,还将威王近臣之中那些常替阿大夫说好话的人都一起烹了。之后,即刻出兵向西攻击赵国、卫国。又在浊泽打败魏国,并将魏惠王围住,惠王被迫请求献上观的地方给齐国,以便求得和解。赵国将长城归还了齐国。于是,齐国的人都很震惧,个个都不敢掩盖、隐瞒坏人坏事,都实事求是地说话、行事。这样一来,齐国大治。各国诸侯闻听此事,不敢对齐国用兵长达二十多年。【鉴赏】这是一则倡扬实事求是,惩庸奖勤的故事。本文所记较为简略,其它古籍所记较为详实。说的是:战国时候,齐威王刚即位时,国内不稳定。后用邹忌为相,励精图治,富国强兵。邹忌忠于职守,常常了解全国邑守“谁贤谁不肖”,以便向君王报告。同朝之人,众口皆赞阿大夫,贬责即墨大夫。齐威王听到汇报后,没有进行奖罚,而是调查研究,多次问左右亲信,回答与邹忌的报告大略相同。齐威王还嫌不够,又悄悄派人去阿邑和即墨两地进行调查。结果,真相大白。即墨之地,田野开辟,人民富饶,官吏勤政,无积案拖办,齐国的东方边境非常安宁。而阿邑之地,田野荒芜,人民冻馁,并且昔日赵兵攻甄,也不去救;卫取薛陵,也假装不知。齐威王得知了“贤”、“恶”,与左右汇报的情况完全相反。于是,他对即墨大夫那种“专意治邑”,全心全意为百姓办事,不慕虚名,不肯阿谀奉承,以致蒙受诽谤,遭到诬陷的崇高品质,给予了极高的赞扬,进行“封赏”,并赞曰:“子诚贤令!”另一方面,对阿大夫那种以重金贿赂齐威王左右近臣,以求美誉的恶劣作风,进行强烈的谴责,下令“烹杀”了阿大夫。而且,还“择其平日尤所亲信者十余人,次第烹之。”理由是这些人是君王的耳目,却“私受贿赂,颠倒是非”,说假话,欺骗君王。从此,齐国上下官吏人人不敢饰非,务尽其诚,国内大治,诸侯畏服,正气上升,成就了一时的“霸业”。“烹阿”、“封即墨”的故事揭示了一条真理:只有求“真”打假,人民才能团结,生产才能发展,国家才能富强,民族才能振兴。作为像齐威王那样的高高在上者,不要偏听偏信,要兼听则明,重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反对说假话;作为下级官吏来说,要像即墨大夫那样,光明磊落,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讲“真”不搞假。这样,上下齐心,是非清,赏罚明,正气升,邪气除,国强民富,事业兴旺。本文虽记述嫌略,但已体现出这一事件的基本精神,自古至今尤其对我们当今吏治仍有不小的警示意义。
闺门秘术阅读。推荐。爱诗词网。闺门秘术清宣统二年(1910)石印本《闺门秘术》扉页书影清宣统二年(1910)石印本《闺门秘术》正文书影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一名《闺门秘术剑仙传》。四卷五十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沪上书局石印本,藏国家图书馆;清宣统二年(1910)石印本,藏上海图书馆。1994年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馆藏足本明清小说系列”排印本。唐朝山西大同府人华童,乃相门之后。妻子王氏,生三子二女。长子兆璧,次子兆琨,三子兆瑗,皆天资聪敏,在家读书。因安禄山起兵造反,华童携妻带儿女外逃。先逃到守坟仆人陶五兄弟陶发处住下。次日租下当地员外汤德元空屋,安顿家眷。汤德元疏财仗义,与华童结为挚友。华童为谋生计,赁室开门授徒,不上几日学生济济一堂,桃李盈门。汤德元二子汤俊、汤杰异常聪明顽皮,在三春庙会上将一卖荸荠的老者打伤,华童感愧,加上一路风寒而病势沉重,昏迷不醒。眼看医治无效,兆璧焚香祷告,割股煎药,华童奇迹般地转危为安,日见康复。后兆璧、春姑兄妹割股救母。汤德元闻兆璧孝道,极为赞叹,欲招为女婿,华童开始踌躇,后终与汤家成亲眷。隔年贼败,正值岁试之年,汤德元代兆璧、兆琨报名应考,同时资助一贫寒秀才李大椿应试。三人连考四场,终场发榜:兆璧第一,李大椿第二,兆琨第三。三人谒见县主,县主夏国华见璧、琨一表人材,欲将女儿瑶云配琨。华童不愿与做官人家攀亲而拒婚。李大椿母病,华家兄弟发轿将李母接到华家照料。三人复经府试,大椿第一,兆璧第二,兆琨第三。夏国华又请知府保媒,华童虽承允,但须俟岁考后,兆琨中榜方可行聘。几日后学宪按临,三人俱高取入榜,仍是兆璧第一。汤德元带三人荣归,府县馈赠银物,全镇上门贺喜,惊动了窃贼三眼虎,他深夜潜入华府盗银,华童惊醒,绊倒在地,一病呜呼。夏国华之子均祥是势利小人,对妹亲事极为不满。正值吏部天官叶槐之子开泰丧妻尚未续弦,叫篾骗王活嘴说媒续娶以图后嗣。夏均祥贪利附势,自作主张将妹瑶云许之。夏国华得知将不肖之子痛骂一顿。华夫人闻之退银还婢,以针黹度日甘愿清贫。瑶云遣婢庆喜买通陶五,暗中以好价买华家针线。均祥之仆童狗儿见庆喜给公子送衣,顿起邪念,抱住欲奸。庆喜用缓兵之计反使狗儿受冻吃苦,狗儿暗恨在心,反诬庆喜盗银叫奸夫陶五带走。均祥鞭打庆喜,国华大怒,夺鞭痛打均祥,再次赠银济助华家,并坚拒叶家婚事。叶开泰以父势压人,要知府万钧托媒,万钧告知国华,国华回家见均祥得意忘形,举手就打,气恼成病,不日亡故,均祥悔之不及。新任县官洪鹏程乃钻营谄媚之小人,又是叶槐门生,自然要促成叶开泰婚事。均祥附炎趋势,一口答应。洪鹏程买通监内大盗诬陷璧、琨是同谋,主谋是汤德元。用大刑逼供,兆璧屈打成招,兆琨严词痛骂,宁死不招。洪将兄弟二人收监,复将汤德元拘捕。洪鹏程命禁卒李春用金钩将汤治死,李春曾受恩于夏家,又受陶发之托,叫汤德元服下闭气丹装死,骗过赃官。汤死里逃生,就隐名逃往外乡。叶开泰请洪县令作媒,均祥将华、汤三人案情哄骗母亲,赵夫人知兆琨永远监禁,遂接受叶家聘金,瑶云急得口吐鲜血。庆喜定计主婢女扮男装,在迎娶之前出逃。谁料半路上了贼船,银饰被劫,主婢被强盗捆绑抛入江中。因瑶云身上有避水宝珠,乃叶家聘送之物,故二人未被淹死。又遇渔翁白长年夫妇,救回白渔村暂住。白渔村乃九门提督包清义故籍,渔翁的儿子媳妇在包府为仆,瑶云露出女身,以实情相告。包清义为官清廉,铁面无私,有“赛龙图”美称。生有一子一女,包小姐将瑶云接入包府相伴,瑶云诉说华、汤两家遭难,求包大人伸冤。叶开泰良辰迎不来新人,甚为恼火,逼均祥交人,新任刘知府只得将均祥看押起来。王活嘴编造谎言,叶开泰要夏均祥退回聘礼,见避水珠无影踪,刘知府将均祥问罪收监。秋闱将临,汤夫人资助李大椿赴省城应试,得中解元。主考王国钧乃吏部尚书,见大椿渊博宏通,必成大器,就提携入京参加春闱。包清义为主考,李大椿一鸣惊人,得中状元。榜眼、探花亦是大同府人,一时传为佳话。李大椿将叶槐之子仗势欺人,华、汤两家蒙冤遭难之事向包大人细述一遍。包大人怒纳,正值御史黄如永奏劾叶槐纵子恶行,圣上询问三鼎甲,情况如实,龙颜大怒,传旨包清义前往查办。李大椿衣锦荣归,奉旨以副钦差随包同行。县令洪鹏程、知府刘用宾慌了手脚,向李老太送银被拒。包清义奉旨查办此案,将均祥押上公堂,均祥吓得魂不附体,供出王活嘴、洪鹏程陷害华家兄弟的实情。包公查实案情,当堂释放兆璧、兆琨,奏请圣上将叶槐革职,叶开泰充军三千里;王活嘴刁唆犯法、买盗扳人拟斩监候;夏均祥嫌贫爱富,从轻发往军营效力。华氏兄弟无辜受辱,赏银抚恤。夏国华开复原官,洪鹏程、刘用宾纵容权贵,一并革职;汤德元赏银五十两。汤将次女与李大椿为妻,李老夫人授了诰封。众人夸夏瑶云为女中丈夫,兆琨心中十分喜悦。山东龙泉山强人英雄豹招兵买马,打家劫舍,谋逆造反,包清义接旨挂帅征剿。包留下李大椿随营效力,助办机宜。包公命先锋王龙擒贼,王龙中奸计反遭贼擒。后兆璧亦中状元,兆琨中探花,汤德元长子汤俊中武状元,汤杰中武侍卫,大同府人材辈出,传为奇谈。适时包公军情告急,璧、琨、俊、杰四人奉旨星夜驰援,众人会齐,汤俊一马当先,将叛贼锤杀。得胜回朝,皆有封赏。兆琨与瑶云亦夫妻团圆,各家男女皆孝顺父母,夫妇和谐,子孙昌盛,传为佳话。
沙扬娜拉。推荐。爱诗词网。《沙扬娜拉一首——赠日本女郎》徐志摩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沙扬娜拉!【赏析】1924年4月,印度诗人泰戈尔访问中国,徐志摩一直相随在他身边。5月29日,徐志摩又陪泰戈尔一行前往东京讲学。在访日期间,他写了长达18节的《沙扬娜拉》,被辑录在1925年8月版的诗集《志摩的诗》中。1928年8月,徐志摩自己删改的、上海新月书店出版的《志摩的诗》,将《沙扬娜拉》的前17节删去,仅保存了第18节,这就是广为传诵的《沙扬娜拉一首》。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性的意象。和描述性意象不同,诗人这五行诗的情思是借风中水莲的姿态传递出来的,而不是由现实的物象直射出来。诗人以不胜凉风的水莲花比拟日本少女与朋友道别时的那一低头的深情、温柔和娇羞,“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是喜是忧,是甜是苦,那感情是多么复杂,又多么微妙!朱自清曾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里说过,“徐志摩最讲究用比喻——他让你觉着世上一切都是活泼的,鲜明的”。能够和这首《沙扬娜拉一首》媲美的《她是睡着了》的前两节,那也是用四个比喻构成四个不同的境界。“她”睡态的安详,用星光下的白莲去比拟;“她”入梦后的静谧,用袅起的碧螺烟去比拟;“她”睡熟时轻柔的鼾声,用山泉幽抑的声响去比拟;“她”进入梦乡后的欢快,用彩蝶成双结对飞舞去比拟。如此比拟,诗人那种恬静而欢快的情趣也就跃然纸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