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成灰泪始干

蜡烛成灰泪始干朗读

【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处】唐·李商隐《无题》。【意思】春蚕直到死才把丝吐尽,蜡烛烧成灰泪才流干。蜡炬:蜡烛。泪:指烧化的蜡。用春蚕吐丝、蜡烛燃烧形容自已追求和思恋深切而又坚定的心情。紧扣“别”字,上句“丝”与“思”谐音双关,写对情人的缠绵恋情;下句以蜡泪喻相思泪,写相会无期的痛苦。感情沉挚,比喻贴切生动,是抒写爱情的佳句,千百年来一直传诵不衰。【赏析】两句的意思是:春蚕临死才把丝吐尽;蜡烛烯成灰烬后,流下的烛泪才会干。这是李商隐诗中流传最广的写情名句。上句以蚕丝之“丝”暗喻思念之“思”,借助于谐音双关;下句以烛泪之“泪”来比方愁人之“泪”,形神极似。诗人巧妙地运这种高超的修辞手段,写出了人间的千古至情。春蚕吐丝,死后方尽,蜡烛流泪,泪干身灭,这种伴随着生命始终的缠绵之情,这种至死不渝的真诚执着的爱,的确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正因为如此,后人表示对某种事业或信仰的执着追求时,也常借用这两句诗。因而清人孙洙云:“一息尚存,志不稍懈:可以言情,可以喻道。”【鉴赏】春蚕要直到死时才会停止吐丝,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般的蜡油才会滴干。诗人运用象征的表现手法,借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表达绵绵不断的相思之情。“丝”是“思”的谐音;“泪”字是比喻蜡油,一语双关,也指诗人的泪水。“到死丝方尽”是比喻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蜡炬成灰”则比喻思念过程中所受的煎熬之痛。诗人以丰富的联想,表达了自己对这段感情生死不渝、九死不悔的执着追求。后世常用此句表达一个人无私奉献的精神。【用法例释】一、用以赞扬蚕或蜡烛奉献、执著的禀性。[例1]除了老通宝和他的同行们,世人多是只知享用丝绸,而对吐丝的蚕很淡漠。但在诗人文士笔下呢,备受赞美的却是蚕儿了。家喻户晓的例子便是李义山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戴明贤《蚕丝茧绪》)[例2]我望着那一支将要燃尽的蜡烛,不禁想起了李商隐寓意深沉的诗句:“春蚕至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难道)我们孜孜以求的光明,不正是这蜡烛精神的坚持所获得的么!(柳嘉《灯火》)二、用以形容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例]情之所钟,一旦诚万难解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两句,非过来不能道,然亦非滥情者可与语。(碧波《燃脂余馨》)三、用以比喻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质或锲而不舍的精神。[例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用李商隐的这两句诗大约就可以概括他的一生吧?其五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光明磊落的一生。(罗竹风《缅怀往事沉痛悼念》)[例2]有时也会亲近酒,以期能够浇愁或助喜,但是翻检记忆的仓库,没找到大醉的痕迹。这是否可以证明,自己并没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雄心呢?(张中行《酒》)【全诗】《无题》.[唐].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全诗赏析】唐代诗人李商隐作。作者多用“无题”诗抒写心中隐秘难言的情思,这一首是写爱情的名篇。诗人从恋人离别下笔。首联:“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用东风无力、百花凋残的暮春景色,渲染恋人离别的伤感,并象征青春、爱情与人生不能永驻长存。一开篇便使人置身于一个凄恻而美丽的境界。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用常见的生活现象来象征恋人炽热、忠贞的爱情,比喻新奇贴切。上句重在缠绵,下句意在强烈;上句用谐音双关,下句用拟人化的联想。各有侧重,手法不同。这一联历来被人们借用来表达至死不移的深情和时刻不忘的思念,成为千古名句。颈联:“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他想象她在异地相思不眠,心境孤寂,容颜憔悴。仿佛她对镜梳妆的身影正浮现在眼前,而她对月低吟的声音也正飘忽在他耳际。“但愁”、“应觉”,表现他对她无限关切,体贴入微。“寒”字,移情入物,让月光也染上寒冷、凄凉的感情色彩。这一联写得绘声绘影,情真意浓,十分感人。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他把她的居处比为仙境,把她当作神女仙姝,使诗歌染上一层飘渺、神秘的美丽色彩,表达出对她的爱慕之深,希望有人能为他们殷勤传递消息。诗人用比喻象征手法,委婉深曲的笔调,巧妙新颖的结构,缠绵往复的方式,抒写了他的爱情生活,艺术感染力很强。但这种爱情过于感伤低沉,同劳动人民的开朗爽快的爱情有明显的区别。

()

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朗读
()

猜你喜欢

毛泽东诗词《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

朱敦儒《相见欢》朱敦儒

朱敦儒

()

【出典】《汉书》卷一上《高帝纪上》:“夏四月,项羽围汉荥阳,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亚父劝项羽急攻荥阳,汉王患之。……五月,将军纪信曰:‘事急矣!臣请诳楚,可以间出。’于是陈平夜出女子东门二千余人,楚因四面击之。纪信乃乘王车,黄屋左纛,曰:‘食尽,汉王降楚。’楚皆呼万岁,之城东观,以故汉王得与数十骑出西门遁。令御史大夫周苛、魏豹、枞公守荥阳。羽见纪信,问:‘汉王安在?’曰:‘已出去矣。’羽烧杀信。”

【释义】汉初,刘邦被项羽重兵围困于荥阳,汉将纪信献计以身冒充刘邦降楚,掩护刘邦乘机逃走,纪信遂被项羽烧死。

()

【诗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出处】唐·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一【译注】一斗十千的美酒斟满金杯,名贵的珍羞佳肴盛满玉盘。此诗写送别宴席上的情景及诗人的心绪。字里行间充满了抑郁不平的感慨,同时也表现出自信的精神。【全诗】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赏析】《行路难》系乐府旧题,属《杂曲歌辞》,《乐府解题》云“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李白此诗作于离开长安之时,有系于开元十八、九年(730—731),言是初入长安困顿而归时所作;有系于天宝三载(744),谓是赐金放还时作。参照《梁园吟》、《梁甫吟》二诗,与此结尾如出一辙,故以前说为允。诗从高堂华宴写起,可能是饯筵的场面。“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前句化用曹植《名都篇》“美酒斗十千”,后句本于《北史》“韩晋明好酒纵诞,招饮宾客,一席之费,动至万钱,犹恨俭率”,它展示的是如同《将进酒》“烹羊宰牛且为乐”那样的盛宴,然而接下来却没有“会须一饮三百杯”的酒兴和食欲。“停杯”尤其“投著”这个动作,表现的是一种说不出的悲愤和失落,“拔剑击柱”这一动作,更增加了这种感觉。“心茫然”也就是失落感的表现。于是诗的前四句就有一个场面陡转的变化。

()

点击进入: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原文

《论雷峰塔的倒掉》是鲁迅杂文中的名篇,它最初发表于1924年11月17日《语丝》周刊第一期,后由作者编入《坟》。

()

【诗句】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出处】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译注】群峰连绵,山峦重叠,峰回路转,山道曲折,盘旋变化不定。山上,奇花异草,怪石林立,令人陶醉,使人留恋。倏忽间,日薄西山,就到了黄昏。诗句通过丰富的想象,高度的夸张,洗炼的语言,描绘出梦中天姥山绮丽、明媚的景色。“迷”、“倚”不仅写出山中花石之美、之奇,而且反映出诗人渴望光明,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注:倚,靠。暝(míng),黄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