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①:“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②,北有胡貉代马之用③,南有巫山黔中之限④,东有崤函之固⑤,田肥美,民殷富⑥,战车万乘,奋击百万⑦,沃野千里,蓄积饶多⑧,地势形便⑨,此所谓天府⑩,天下之雄国也(11)。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12),臣请奏其效(13)。”
【注释】①苏秦:字季子,东周洛阳人(今河南洛阳东),战国著名的纵横家。早年从鬼谷先生学习。西游说秦惠王不受,后发愤攻读。先后游赵、燕、韩、魏、齐、楚诸国,倡导合纵,赵封他为武安君,并相六国,为从约之长。后因替燕国入齐施反间计而被齐王车裂。连横,战国纵横家的外交策略之一,即六国各自与秦国交好,服从秦国,离散合纵。秦地偏西,六国居东,东西相连故称连横,也称合横、连衡。说秦惠王,说服秦惠王。说(shui税),以言劝人。秦惠王,名驷,秦国国君。②巴:巴郡,今川东地带。蜀:蜀郡,今川西地带。汉中:汉中郡,今陕西秦岭以南一带。三郡秦时并属益州。③胡貉代马:胡地所产的貉皮,代地所产的好马。胡:古时北方匈奴族地区。貉(he河),一种野兽,皮可制裘。代:地名,今山西北部代县一带,古属幽州。④巫山黔中之限:巫山黔中的险阻。巫山:今四川巫山县以东,古属夔州。黔中:今湖南西北和贵州东南一部分地区,古属楚。限:险阻。(5⑤崤函:崤山和函谷关,今在河南省境内,古为秦国要塞。⑥殷富:非常富裕。殷,盛。⑦奋击:指能奋勇作战的将士。⑧饶多:富足。⑨地势形便:地势地形,便于攻守。⑩天府:天生的物产丰富的地方。府: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处所。(11)雄国:强而有力的国家。(12)少留意:稍微留心一些。少:稍微。这样说语气较舒缓,即清对方注意。(13)奏其效:替称帝做出功效。奏:进献。
【今译】苏秦当初用连横的策略去劝告秦惠王说:“您的国家,西边有巴蜀汉中的物产利益,北边有胡貉代马可供使用,南边有巫山黔中的天然险阻,东边有崤山函关的坚固要塞。土地肥沃,人民富裕,拥兵车万辆,有奋勇善战的将士百万。千里原野,蓄积富饶,地理形势便于攻守,这正是所称的“天府”,是天下强而有力的大国。凭着您的贤明,百姓的众多,车马的运用,兵法的教练,是可以并吞诸侯。占领天下,号称皇帝而统治中国的。希望您稍微留心一些,请允许臣为此而效力。
秦王曰:“寡人闻之①,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②,不可以诛罚③;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④,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⑤,愿以异日⑥。”
【注释】①寡人:古代君王自称。②文章:指国家的政策法令。③诛罚:惩罚。④政教:政治教化。⑤俨然:严肃认真的样子。庭教:在庭中赐教。⑥异日:改日。
【今译】秦王说:“我听说过,羽毛长得不丰满的,不能够高飞;法令定得不完整的,不能够去惩罚;道德修养不深厚的,不能够驱使百姓;政治教化不顺利的,不能够烦劳臣下。如今您郑重其事地不远千里而来,要在庭中教导我,我希望改个日子。”
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①。昔者神农伐补遂②,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③,尧伐鹱兜④,舜伐三苗⑤,禹伐共工⑥,汤伐有夏⑦,文王伐崇⑧,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霸天下。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⑨?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10),天下为一,约从连横(11),兵革不藏,文士并饬(12),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13)。科条既备(14),民多伪态,书策稠浊(15),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明言章理(16),兵甲愈起。辩言伟服,战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舌敝耳聋(17),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18),效胜于战场。夫徒处而致利(19),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霸(20),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撞,然后可建大功。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21),制海内,子元元(22),臣诸侯(23),非兵不可。今之嗣主,忽于至道(24),皆昏于教(25),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沉于辩,溺于辞(26),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
【注释】①固:本来。②神农:传说中的古帝。补遂:部落名。③黄帝:古代帝名,即轩辕皇帝,建国在有熊,又称熊氏。涿鹿:山名,今河北省涿鹿县西南。蚩尤:九黎部落的酋长,其施行无道。黄帝与他大战于涿鹿,擒而杀之。④尧:古帝名,姓姬,名放勋,封在陶和唐两地,又称陶唐氏,后称帝,国号唐,传位于舜。驩(huan欢)兜,人名,尧的臣子,又名浑沌,因作乱而被尧放逐。⑤舜:古帝名,姓姚,名重华,受尧禅让,国号虞,传位于禹。三苗,古时的三种苗族统称,今在湖南省溪洞一带。⑥禹:古帝名,舜臣,治水有功,受舜禅让,国号夏。共工,舜时管水的官,因治水无功,又极横暴,后为禹放逐。⑦汤:商汤,商代开国君主。夏:夏桀,夏代君主,以暴虐著名。有:名词词头。⑧文王:周文王姬昌。崇:指崇侯虎,人名,助商纣王为虐,被文王诛灭。⑨恶有:哪有,怎么有。恶(wu音乌),疑问代词。⑩言语相结,指策士们以言语劝说各国君王而相互结盟。(11)约从:邀约从北到南的六国联合抗秦,即合纵。(12)饬(chi音斥):整顿,这里指有所作为。一说通“饰”(shi音士)。指文士巧饰言语以说诸侯。(13)胜理:料理不完。胜(sheng音生),尽。(14)科条:章程,法规等。(15)书策:指国家的文献法规。稠,繁多。浊,驳杂不纯。(16)明言章理:指说清道理,使言语明,使道理显。章,通“彰”,明显。(17)敝(bi闭):破。(18)缀甲厉兵:缝制甲衣,磨砺兵器,指准备打仗。缀(zhui坠),缝。厉,通“砺”,磨。兵:兵器。(19)徒处:白白地住着。(20)五帝:一般指太昊、神农、黄帝、少昊和颛臾。三王,指夏禹、商汤和周武王,即夏、商、周三代的开国君主。五霸,指春秋时的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和楚庄王。(21)诎敌国:使敌国屈服。诎(qu音屈),屈服。(22)子元元:以百姓为子女。子,名词的意动用法。元元,黎民百姓。(23)臣诸侯:使诸侯为臣。(24)忽于至道:忽略了最重要的道理。至道,指用兵之道。(25)昏于教:在教化上昏暗不明。(26)溺于辞:沉迷于巧辩之言辞中而不悟。
【今译】苏秦说:“我本来就疑心您不能采用我的计策。从前神农讨伐遂补,黄帝在涿鹿擒获蚩尤,尧帝讨伐罐兜,舜帝攻打三苗,禹王讨伐共工,商汤讨伐夏桀,周文王诛崇侯虎,周武王灭商纣,齐桓公凭借战争而称霸天下。由以上事例看,哪有不靠打仗的呢?古时,各国使臣来往频繁,车轴交错碰撞,彼此用语言结为好友,天下串成了一个整体。缔约南北各国,连结东西诸侯,大家都靠武力保卫自己,未曾废兵不用。如今文人学士都受到国家任用,诸侯听了他们的游说迷惑不解;各种事端都一起涌来,使人料理不完;各种章法条款已经订出,百姓被迫装着守法的样子;公文奏章繁多杂乱,人们心中空虚而不充实;主上和臣民都忧愁不安,百姓们感到没有依靠;话说得越清楚,理讲得越明晰,而打仗的事就越是兴起得快;口里讲着巧辩的话,身上穿着儒家礼服,而战争的事决不会停息;纷繁的名目,美丽的文辞,天下照样无法治好;舌头说烂了,耳朵听腻了,还是不见事情办成。做正义的事,守信用之言,天下的人反而不相互亲近。在这时,只好就不用文人了,而任用武将,对肯出死力的人以优厚的给养,缝制甲衣,磨好武器,以便在战场上为胜利而效力。空闲无为而得到利益,安稳坐着而扩大地盘,即使是古代的五帝、三王和五霸这样的贤明君主,想要这样坐而得胜,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以战争接续下去。在宽阔地带,两军交相攻打,在逼近的时候,敌我杖戟相碰,只有实战,然后才可以建立大功。所以,军士在对外战争中取得胜利,国内的正义之气就更加强盛,在上面,君王的成望已树立,在下面,百姓心悦诚服。如今想要并吞天下,侵凌天子,使敌国屈服,控制海内各地,抚育黎民百姓,使诸侯为臣下,非依靠兵力不可。现在继承王位的君主们,忽略了这个最重要的道理,在教化方面昏聩,在治国方面混乱,对言语迷惑不解,沉溺于诡辩的巧辞之中而不悟。从这种情形来讲,您本来就不能按我的策略行事了。”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①,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圆。羸縢履蹻③,负书担囊,形容枯槁,面目黧黑④,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纴⑤,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然叹曰⑥:“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⑦,得太公阴符之谋⑧,伏而诵之,简练以揣摩⑨,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⑩,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注释】①说:指所说的策略。②去:离开。③羸(lei音雷):通累,缠裹。縢(teng腾):绑腿布。履:穿。蹻(qiao音橇):草鞋。④黧黑:又黄又黑之色。黧(li音黎),黑而带黄。⑤纴:机缕,这里指织机。⑥喟然:描摩叹息的样子。⑦箧:箱子。⑧太公:姜子牙,名尚,周文王之臣,辅佐武王伐纣。阴符,兵法书名,后人托太公之名而著。⑨简:选择。揣摩:揣度捉摸。⑩期年:一周年。
【今译】苏秦劝说秦惠王的奏章上呈了十多次,但计谋仍不被采用。当时,他的黑色貂皮衣服已破,百斤黄金已用完,生活物资也断绝了,只好离开秦国返家。他裹着绑腿布,穿着草鞋,背着书箱,挑着袋子,形体枯瘦,面目黑黄,带着惭愧的颜色。回到家中,妻子不下织机迎接,嫂子不做饭,父母也不肯同他交谈。苏秦长声叹息说:“妻不把我当丈夫,嫂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亲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秦王的罪过啊!”于是连夜打开书箱,陈列数十只,从中寻到了姜太公的《阴符》,这部专讲用兵谋略的书。他便埋头诵读,选择精华而练习、研究。读书时想要睡觉,就拿锥尖刺自己的大腿,血直流到脚上。他说:“用现在所学的计谋去劝说国君,他们哪有不拿出自己的金玉绸缎,而使我取得公卿将相的崇高地位呢?”过了整整一年,研究有所成就,他说:“这样就真的可以去说服各国的君王了!”
于是乃摩燕乌集阙①,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②,抵掌而谈③。赵王大说④,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⑤,白壁百双,黄金万镒⑥,以随其后。约从散横⑦,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任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⑧,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⑨,不式于四境之外。当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炫熿于道⑩。山东之国,从风而服(11),使赵大重。且夫苏秦(12),特穷巷掘门(13),桑户棬枢之士耳(14),伏轼撙衔(15),横历天下,庭说诸侯之主(16),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伉(17)。
【注释】①摩:接近。燕乌集:关名。阚(que音雀):皇宫门前两边的楼,此处指关口。②赵王:赵肃侯。华屋,华丽的宫室。③抵掌而谈:鼓掌而交谈,形容谈得投机入神。④说:通“悦”,高兴。⑤千纯:一千束。纯(tun音屯),量词,一捆。⑥万镒:一万镒。镒(yi音益),量词,古代二十四两为一镒。⑦约从散横:南北六国结盟,离散东方各国与西方秦国的联合。⑧式:用。⑨廊庙:指朝庭。⑩炫熿:辉煌耀眼。(11)从风而服:如顺风草伏,形容很自然地服从。(12)且夫:表示进一步论述的虚词。(13)掘门,挖墙为门,形容贫寒。(14)桑户棬枢:用桑树做的门,用弯木做的门轴,形容门第低下。棬(quan音圈):弯木。(15)伏轼撙衔:俯靠车前横木,拉住马的缰绳,表示苏秦地位显贵,出入都乘车马。轼:车前的横木。撙(zun):节制,勒住。衔:马嘴的嚼铁。(16)庭说:在朝庭上劝说。(17)莫之伉:不能同他对抗。伉(kang炕):通抗。
【今译】就在这时,苏秦来到了燕乌集关,在高大华丽的宫室里拜谒并劝说了赵王,双方谈得很融洽,常常击掌称快。赵王非常高兴,封苏秦为武安君,授给他宰相用的官印,加上兵车一百乘,彩绣绸缎一千捆,洁白的玉璧一百对,黄金一万镒。将这些财物,装运在他的车后随行。赵王派他出使六国,缔结盟约,离散秦国与各国的邦交,以抑制强大秦国的扩张野心。因为苏秦在赵国做宰相,各国与秦国的关系断绝,去秦国的边关闭而不通。在这段时间里,天下如此之大,黎民如此之多,王侯如此有威望,谋臣如此有权势,而其间的风云变化,都要取决于苏秦的策略。苏秦之谋,没有费一斗粮草,没有劳一个兵卒,没有伤一名将士,没有断一根弓弦,没有损一只箭头,而能使诸侯相亲相助,胜过兄弟手足之情。这的确是贤人任职而天下服从,一人重用而天下安顺。所以说:用心于政治,不必用心于武力;用心于朝庭之内,不必用心于国境之外。当苏秦兴旺得意的时候,黄金万镒为他所用,出行时车水马龙,仪仗威风,炫耀于大道之上。崤山东边的各国诸侯,象草随风倒那样服从于他,也使赵国的威望极大地提高了。且说苏秦本人,只不过是小巷窄门、土墙陋室里的一个穷书生罢了,后来却乘车勒马,游历天下,在大庭之上说动各国君主的心,阻止了群臣众将的七嘴八舌,使得天下再没有人能与他抗衡了。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①,张乐设饮②,郊迎三十里③。妻侧目而视④,侧耳而听,嫂蛇行匍伏⑤,四拜自跪而谢⑥。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⑦?”嫂曰:“以季子位尊而多金⑧。”苏秦曰:“嗟乎⑨!贫穷则父母不子⑩,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厚(11),盖可忽平哉(12)?”
【注释】①清宫除道:清扫房屋和道路。宫,先秦时民间居室也称宫,后为帝王专用,指皇宫。除:扫除。②张:布置。设:摆设。饮:酒宴。③郊迎:在城郊去迎接。④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不敢正视。⑤蛇行匍伏:象蛇一样伏在地上爬行。匍伏:即匍匐。⑥四拜:下拜四次表示重礼。⑦倨(ju音剧):傲慢。⑧季:排行在后。或说季子为苏秦的字。金:泛指钱财。⑨嗟乎:叹息之声。⑩不子:意思是不把我当儿子。(11)富厚:指财产丰厚。(12)盖:通“盍”(he音何):怎么,哪里。
【今译】苏秦将要去游说楚王,路经洛阳时,他的父母知道了,就收拾房屋,打扫道路,安排吹打奏乐的人,摆设好宴席,到城外三十里远的地方去迎接。他的妻子斜着眼看他,侧着耳朵听他讲话。他的嫂嫂象蛇一样伏在地上爬行,拜了四次,自己跪下而认罪。苏秦说:“嫂嫂,你为什么先前那样傲慢,而现在又这么卑下呢?”嫂回答说:“因为你地位很高,而且又有许多钱财。”苏秦叹息道:“唉!人活在世界上,权势官位、财物金钱,怎么能够忽视呢?”
【集评】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前幅写苏秦之困顿,后幅写苏秦之通显,正为后幅欲写其通显,故前幅先写其困顿。天道之倚伏如此,文章之抑扬亦如此。至其习俗人品,则世所共知,自不必多为之说。”
清·储欣《国策选》:“一部史记,纵横变化,由此而开。”又:“前后摹拟,能写人世所必至;中间论赞,开千古未有之笔。著书者真绝代奇才。”
清·张星徽《国策评林》:“摹写炎凉世态,与班史朱买臣传俱称妙绝。嗟乎,士大夫一日挂冠,便有许多不堪处,亦半激于俗情之轻薄,岂尽热中人之过与?苏秦妻嫂,尚有如许恶模样,彼外人又何责焉?”又:“苏秦得志处作几回唱叹,于失路困厄处亦形容得字字逼真。只缘要为穷秀才供出甘苦情状,则描画处自然是着精神,而起伏顿挫,才情横溢,令人几忘其为势利生活也。”
【总案】本篇写苏秦在政治上从失败到成功的经过。全文可分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叙述了苏秦以连横的策略去劝说秦惠王而未被采用的情形。作者详尽地写了苏秦对秦国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政治、军事形势的全面分析,但那一套大而空的议论,缺乏简练和揣摩,不中要害,表现了他只不过是一个一般的说客,而缺乏战略家的洞察能力和深厚功底。第二部分记述了苏秦事业成功的原因和结果。其中突出了他失意之后所遭受到的屈辱。作者不惜笔墨描写了苏秦败不气馁,刻苦奋进,为达到“卿相富贵”的目标,百折不挠的品格,揭示了封建社会里一些有作为的知识分子的某些共性。作者对苏秦心理的描写,对其家人态度前后不同的刻画,都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封建人伦关系的实质,毫无掩示的被暴露出来。苏秦自己最后的感受:“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厚,盖可忽乎哉!”这画龙点睛之笔,对苏秦这类纵横家卑劣而渺小的人生观揭露得何等透彻。
照映和对比的表现手法,增强了本文的艺术感染力。如说秦王的内容多而杂,收效毫无;而说赵王的内容却只字未提,反而获得成功,可见作者用心良苦。又如苏秦失意时的狼狈相同后来成功后的得意状相比;其家人前倨后恭的对比,都非等闲之笔,含意实深。
苏秦说秦王。推荐。爱诗词网。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①:“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②,北有胡貉代马之用③,南有巫山黔中之限④,东有崤函之固⑤,田肥美,民殷富⑥,战车万乘,奋击百万⑦,沃野千里,蓄积饶多⑧,地势形便⑨,此所谓天府⑩,天下之雄国也(11)。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12),臣请奏其效(13)。”【注释】①苏秦:字季子,东周洛阳人(今河南洛阳东),战国著名的纵横家。早年从鬼谷先生学习。西游说秦惠王不受,后发愤攻读。先后游赵、燕、韩、魏、齐、楚诸国,倡导合纵,赵封他为武安君,并相六国,为从约之长。后因替燕国入齐施反间计而被齐王车裂。连横,战国纵横家的外交策略之一,即六国各自与秦国交好,服从秦国,离散合纵。秦地偏西,六国居东,东西相连故称连横,也称合横、连衡。说秦惠王,说服秦惠王。说(shui税),以言劝人。秦惠王,名驷,秦国国君。②巴:巴郡,今川东地带。蜀:蜀郡,今川西地带。汉中:汉中郡,今陕西秦岭以南一带。三郡秦时并属益州。③胡貉代马:胡地所产的貉皮,代地所产的好马。胡:古时北方匈奴族地区。貉(he河),一种野兽,皮可制裘。代:地名,今山西北部代县一带,古属幽州。④巫山黔中之限:巫山黔中的险阻。巫山:今四川巫山县以东,古属夔州。黔中:今湖南西北和贵州东南一部分地区,古属楚。限:险阻。(5⑤崤函:崤山和函谷关,今在河南省境内,古为秦国要塞。⑥殷富:非常富裕。殷,盛。⑦奋击:指能奋勇作战的将士。⑧饶多:富足。⑨地势形便:地势地形,便于攻守。⑩天府:天生的物产丰富的地方。府: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处所。(11)雄国:强而有力的国家。(12)少留意:稍微留心一些。少:稍微。这样说语气较舒缓,即清对方注意。(13)奏其效:替称帝做出功效。奏:进献。【今译】苏秦当初用连横的策略去劝告秦惠王说:“您的国家,西边有巴蜀汉中的物产利益,北边有胡貉代马可供使用,南边有巫山黔中的天然险阻,东边有崤山函关的坚固要塞。土地肥沃,人民富裕,拥兵车万辆,有奋勇善战的将士百万。千里原野,蓄积富饶,地理形势便于攻守,这正是所称的“天府”,是天下强而有力的大国。凭着您的贤明,百姓的众多,车马的运用,兵法的教练,是可以并吞诸侯。占领天下,号称皇帝而统治中国的。希望您稍微留心一些,请允许臣为此而效力。秦王曰:“寡人闻之①,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②,不可以诛罚③;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④,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⑤,愿以异日⑥。”【注释】①寡人:古代君王自称。②文章:指国家的政策法令。③诛罚:惩罚。④政教:政治教化。⑤俨然:严肃认真的样子。庭教:在庭中赐教。⑥异日:改日。【今译】秦王说:“我听说过,羽毛长得不丰满的,不能够高飞;法令定得不完整的,不能够去惩罚;道德修养不深厚的,不能够驱使百姓;政治教化不顺利的,不能够烦劳臣下。如今您郑重其事地不远千里而来,要在庭中教导我,我希望改个日子。”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①。昔者神农伐补遂②,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③,尧伐鹱兜④,舜伐三苗⑤,禹伐共工⑥,汤伐有夏⑦,文王伐崇⑧,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霸天下。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⑨?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10),天下为一,约从连横(11),兵革不藏,文士并饬(12),诸侯乱惑,万端俱起,不可胜理(13)。科条既备(14),民多伪态,书策稠浊(15),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无所聊,明言章理(16),兵甲愈起。辩言伟服,战攻不息。繁称文辞,天下不治,舌敝耳聋(17),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18),效胜于战场。夫徒处而致利(19),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霸(20),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撞,然后可建大功。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21),制海内,子元元(22),臣诸侯(23),非兵不可。今之嗣主,忽于至道(24),皆昏于教(25),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沉于辩,溺于辞(26),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注释】①固:本来。②神农:传说中的古帝。补遂:部落名。③黄帝:古代帝名,即轩辕皇帝,建国在有熊,又称熊氏。涿鹿:山名,今河北省涿鹿县西南。蚩尤:九黎部落的酋长,其施行无道。黄帝与他大战于涿鹿,擒而杀之。④尧:古帝名,姓姬,名放勋,封在陶和唐两地,又称陶唐氏,后称帝,国号唐,传位于舜。驩(huan欢)兜,人名,尧的臣子,又名浑沌,因作乱而被尧放逐。⑤舜:古帝名,姓姚,名重华,受尧禅让,国号虞,传位于禹。三苗,古时的三种苗族统称,今在湖南省溪洞一带。⑥禹:古帝名,舜臣,治水有功,受舜禅让,国号夏。共工,舜时管水的官,因治水无功,又极横暴,后为禹放逐。⑦汤:商汤,商代开国君主。夏:夏桀,夏代君主,以暴虐著名。有:名词词头。⑧文王:周文王姬昌。崇:指崇侯虎,人名,助商纣王为虐,被文王诛灭。⑨恶有:哪有,怎么有。恶(wu音乌),疑问代词。⑩言语相结,指策士们以言语劝说各国君王而相互结盟。(11)约从:邀约从北到南的六国联合抗秦,即合纵。(12)饬(chi音斥):整顿,这里指有所作为。一说通“饰”(shi音士)。指文士巧饰言语以说诸侯。(13)胜理:料理不完。胜(sheng音生),尽。(14)科条:章程,法规等。(15)书策:指国家的文献法规。稠,繁多。浊,驳杂不纯。(16)明言章理:指说清道理,使言语明,使道理显。章,通“彰”,明显。(17)敝(bi闭):破。(18)缀甲厉兵:缝制甲衣,磨砺兵器,指准备打仗。缀(zhui坠),缝。厉,通“砺”,磨。兵:兵器。(19)徒处:白白地住着。(20)五帝:一般指太昊、神农、黄帝、少昊和颛臾。三王,指夏禹、商汤和周武王,即夏、商、周三代的开国君主。五霸,指春秋时的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和楚庄王。(21)诎敌国:使敌国屈服。诎(qu音屈),屈服。(22)子元元:以百姓为子女。子,名词的意动用法。元元,黎民百姓。(23)臣诸侯:使诸侯为臣。(24)忽于至道:忽略了最重要的道理。至道,指用兵之道。(25)昏于教:在教化上昏暗不明。(26)溺于辞:沉迷于巧辩之言辞中而不悟。【今译】苏秦说:“我本来就疑心您不能采用我的计策。从前神农讨伐遂补,黄帝在涿鹿擒获蚩尤,尧帝讨伐罐兜,舜帝攻打三苗,禹王讨伐共工,商汤讨伐夏桀,周文王诛崇侯虎,周武王灭商纣,齐桓公凭借战争而称霸天下。由以上事例看,哪有不靠打仗的呢?古时,各国使臣来往频繁,车轴交错碰撞,彼此用语言结为好友,天下串成了一个整体。缔约南北各国,连结东西诸侯,大家都靠武力保卫自己,未曾废兵不用。如今文人学士都受到国家任用,诸侯听了他们的游说迷惑不解;各种事端都一起涌来,使人料理不完;各种章法条款已经订出,百姓被迫装着守法的样子;公文奏章繁多杂乱,人们心中空虚而不充实;主上和臣民都忧愁不安,百姓们感到没有依靠;话说得越清楚,理讲得越明晰,而打仗的事就越是兴起得快;口里讲着巧辩的话,身上穿着儒家礼服,而战争的事决不会停息;纷繁的名目,美丽的文辞,天下照样无法治好;舌头说烂了,耳朵听腻了,还是不见事情办成。做正义的事,守信用之言,天下的人反而不相互亲近。在这时,只好就不用文人了,而任用武将,对肯出死力的人以优厚的给养,缝制甲衣,磨好武器,以便在战场上为胜利而效力。空闲无为而得到利益,安稳坐着而扩大地盘,即使是古代的五帝、三王和五霸这样的贤明君主,想要这样坐而得胜,也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以战争接续下去。在宽阔地带,两军交相攻打,在逼近的时候,敌我杖戟相碰,只有实战,然后才可以建立大功。所以,军士在对外战争中取得胜利,国内的正义之气就更加强盛,在上面,君王的成望已树立,在下面,百姓心悦诚服。如今想要并吞天下,侵凌天子,使敌国屈服,控制海内各地,抚育黎民百姓,使诸侯为臣下,非依靠兵力不可。现在继承王位的君主们,忽略了这个最重要的道理,在教化方面昏聩,在治国方面混乱,对言语迷惑不解,沉溺于诡辩的巧辞之中而不悟。从这种情形来讲,您本来就不能按我的策略行事了。”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①,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圆。羸縢履蹻③,负书担囊,形容枯槁,面目黧黑④,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纴⑤,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然叹曰⑥:“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⑦,得太公阴符之谋⑧,伏而诵之,简练以揣摩⑨,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⑩,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注释】①说:指所说的策略。②去:离开。③羸(lei音雷):通累,缠裹。縢(teng腾):绑腿布。履:穿。蹻(qiao音橇):草鞋。④黧黑:又黄又黑之色。黧(li音黎),黑而带黄。⑤纴:机缕,这里指织机。⑥喟然:描摩叹息的样子。⑦箧:箱子。⑧太公:姜子牙,名尚,周文王之臣,辅佐武王伐纣。阴符,兵法书名,后人托太公之名而著。⑨简:选择。揣摩:揣度捉摸。⑩期年:一周年。【今译】苏秦劝说秦惠王的奏章上呈了十多次,但计谋仍不被采用。当时,他的黑色貂皮衣服已破,百斤黄金已用完,生活物资也断绝了,只好离开秦国返家。他裹着绑腿布,穿着草鞋,背着书箱,挑着袋子,形体枯瘦,面目黑黄,带着惭愧的颜色。回到家中,妻子不下织机迎接,嫂子不做饭,父母也不肯同他交谈。苏秦长声叹息说:“妻不把我当丈夫,嫂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亲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秦王的罪过啊!”于是连夜打开书箱,陈列数十只,从中寻到了姜太公的《阴符》,这部专讲用兵谋略的书。他便埋头诵读,选择精华而练习、研究。读书时想要睡觉,就拿锥尖刺自己的大腿,血直流到脚上。他说:“用现在所学的计谋去劝说国君,他们哪有不拿出自己的金玉绸缎,而使我取得公卿将相的崇高地位呢?”过了整整一年,研究有所成就,他说:“这样就真的可以去说服各国的君王了!”于是乃摩燕乌集阙①,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②,抵掌而谈③。赵王大说④,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⑤,白壁百双,黄金万镒⑥,以随其后。约从散横⑦,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任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⑧,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⑨,不式于四境之外。当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炫熿于道⑩。山东之国,从风而服(11),使赵大重。且夫苏秦(12),特穷巷掘门(13),桑户棬枢之士耳(14),伏轼撙衔(15),横历天下,庭说诸侯之主(16),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伉(17)。【注释】①摩:接近。燕乌集:关名。阚(que音雀):皇宫门前两边的楼,此处指关口。②赵王:赵肃侯。华屋,华丽的宫室。③抵掌而谈:鼓掌而交谈,形容谈得投机入神。④说:通“悦”,高兴。⑤千纯:一千束。纯(tun音屯),量词,一捆。⑥万镒:一万镒。镒(yi音益),量词,古代二十四两为一镒。⑦约从散横:南北六国结盟,离散东方各国与西方秦国的联合。⑧式:用。⑨廊庙:指朝庭。⑩炫熿:辉煌耀眼。(11)从风而服:如顺风草伏,形容很自然地服从。(12)且夫:表示进一步论述的虚词。(13)掘门,挖墙为门,形容贫寒。(14)桑户棬枢:用桑树做的门,用弯木做的门轴,形容门第低下。棬(quan音圈):弯木。(15)伏轼撙衔:俯靠车前横木,拉住马的缰绳,表示苏秦地位显贵,出入都乘车马。轼:车前的横木。撙(zun):节制,勒住。衔:马嘴的嚼铁。(16)庭说:在朝庭上劝说。(17)莫之伉:不能同他对抗。伉(kang炕):通抗。【今译】就在这时,苏秦来到了燕乌集关,在高大华丽的宫室里拜谒并劝说了赵王,双方谈得很融洽,常常击掌称快。赵王非常高兴,封苏秦为武安君,授给他宰相用的官印,加上兵车一百乘,彩绣绸缎一千捆,洁白的玉璧一百对,黄金一万镒。将这些财物,装运在他的车后随行。赵王派他出使六国,缔结盟约,离散秦国与各国的邦交,以抑制强大秦国的扩张野心。因为苏秦在赵国做宰相,各国与秦国的关系断绝,去秦国的边关闭而不通。在这段时间里,天下如此之大,黎民如此之多,王侯如此有威望,谋臣如此有权势,而其间的风云变化,都要取决于苏秦的策略。苏秦之谋,没有费一斗粮草,没有劳一个兵卒,没有伤一名将士,没有断一根弓弦,没有损一只箭头,而能使诸侯相亲相助,胜过兄弟手足之情。这的确是贤人任职而天下服从,一人重用而天下安顺。所以说:用心于政治,不必用心于武力;用心于朝庭之内,不必用心于国境之外。当苏秦兴旺得意的时候,黄金万镒为他所用,出行时车水马龙,仪仗威风,炫耀于大道之上。崤山东边的各国诸侯,象草随风倒那样服从于他,也使赵国的威望极大地提高了。且说苏秦本人,只不过是小巷窄门、土墙陋室里的一个穷书生罢了,后来却乘车勒马,游历天下,在大庭之上说动各国君主的心,阻止了群臣众将的七嘴八舌,使得天下再没有人能与他抗衡了。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①,张乐设饮②,郊迎三十里③。妻侧目而视④,侧耳而听,嫂蛇行匍伏⑤,四拜自跪而谢⑥。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⑦?”嫂曰:“以季子位尊而多金⑧。”苏秦曰:“嗟乎⑨!贫穷则父母不子⑩,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厚(11),盖可忽平哉(12)?”【注释】①清宫除道:清扫房屋和道路。宫,先秦时民间居室也称宫,后为帝王专用,指皇宫。除:扫除。②张:布置。设:摆设。饮:酒宴。③郊迎:在城郊去迎接。④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不敢正视。⑤蛇行匍伏:象蛇一样伏在地上爬行。匍伏:即匍匐。⑥四拜:下拜四次表示重礼。⑦倨(ju音剧):傲慢。⑧季:排行在后。或说季子为苏秦的字。金:泛指钱财。⑨嗟乎:叹息之声。⑩不子:意思是不把我当儿子。(11)富厚:指财产丰厚。(12)盖:通“盍”(he音何):怎么,哪里。【今译】苏秦将要去游说楚王,路经洛阳时,他的父母知道了,就收拾房屋,打扫道路,安排吹打奏乐的人,摆设好宴席,到城外三十里远的地方去迎接。他的妻子斜着眼看他,侧着耳朵听他讲话。他的嫂嫂象蛇一样伏在地上爬行,拜了四次,自己跪下而认罪。苏秦说:“嫂嫂,你为什么先前那样傲慢,而现在又这么卑下呢?”嫂回答说:“因为你地位很高,而且又有许多钱财。”苏秦叹息道:“唉!人活在世界上,权势官位、财物金钱,怎么能够忽视呢?”【集评】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前幅写苏秦之困顿,后幅写苏秦之通显,正为后幅欲写其通显,故前幅先写其困顿。天道之倚伏如此,文章之抑扬亦如此。至其习俗人品,则世所共知,自不必多为之说。”清·储欣《国策选》:“一部史记,纵横变化,由此而开。”又:“前后摹拟,能写人世所必至;中间论赞,开千古未有之笔。著书者真绝代奇才。”清·张星徽《国策评林》:“摹写炎凉世态,与班史朱买臣传俱称妙绝。嗟乎,士大夫一日挂冠,便有许多不堪处,亦半激于俗情之轻薄,岂尽热中人之过与?苏秦妻嫂,尚有如许恶模样,彼外人又何责焉?”又:“苏秦得志处作几回唱叹,于失路困厄处亦形容得字字逼真。只缘要为穷秀才供出甘苦情状,则描画处自然是着精神,而起伏顿挫,才情横溢,令人几忘其为势利生活也。”【总案】本篇写苏秦在政治上从失败到成功的经过。全文可分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叙述了苏秦以连横的策略去劝说秦惠王而未被采用的情形。作者详尽地写了苏秦对秦国地理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政治、军事形势的全面分析,但那一套大而空的议论,缺乏简练和揣摩,不中要害,表现了他只不过是一个一般的说客,而缺乏战略家的洞察能力和深厚功底。第二部分记述了苏秦事业成功的原因和结果。其中突出了他失意之后所遭受到的屈辱。作者不惜笔墨描写了苏秦败不气馁,刻苦奋进,为达到“卿相富贵”的目标,百折不挠的品格,揭示了封建社会里一些有作为的知识分子的某些共性。作者对苏秦心理的描写,对其家人态度前后不同的刻画,都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封建人伦关系的实质,毫无掩示的被暴露出来。苏秦自己最后的感受:“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厚,盖可忽乎哉!”这画龙点睛之笔,对苏秦这类纵横家卑劣而渺小的人生观揭露得何等透彻。照映和对比的表现手法,增强了本文的艺术感染力。如说秦王的内容多而杂,收效毫无;而说赵王的内容却只字未提,反而获得成功,可见作者用心良苦。又如苏秦失意时的狼狈相同后来成功后的得意状相比;其家人前倨后恭的对比,都非等闲之笔,含意实深。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希望》艾青。推荐。爱诗词网。梦的朋友幻想的姐妹原是自己的影子却老走在你前面象光一样无形象风一样不安定她和你之间始终有距离象窗外的飞鸟象天上的流云象河边的蝴蝶既狡猾而美丽你上去,她就飞你不理她,她撵你她永远陪伴你一直到你终止呼吸象征,是艾青艺术方法中的重要的一环。诗人情感意向的加入,使描述的对象随着主观情绪的发展而推移,转化为有丰富思想感情内涵的意象。《希望》所创造的意象惊心眩目,其显示的象征意蕴给读者以强烈的振奋。这首诗以人们最关注的人生“希望”为外在的中轴线,以“希望”距离的远与近为内在情绪的脉络,含蕴着作者辩证的理性思考。每个人都有心中的希望:希望我们的国家国泰民安、繁荣强盛,希望自己的事业旗开得胜、马到成功,希望建立一个美满、温馨的家庭,希望人们在共同的生活中相亲相敬、相助相依,希望早日和天涯友人聚首……。许多时候,希望似乎是那样渺远,远得像是梦幻,“象光一样无形/,象风一样不安定”,“象窗外的飞鸟/象天上的流云”;但是,有时候“她”又是那样相近,近得像跟在身边的影子,“老走在你前面”,“你不理她,她撵你”。“希望”简直“象河边的蝴蝶”,既狡猾,又美丽。这个希望实现了,新的希望又会出现。诗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组组白描和象征构成的意象,最后水到渠成,凝结成希望的光华:“她永远陪伴你/一直到你终止呼吸”。诗人选取了单纯而强烈的意象组合,在气氛的层层顺向叠加中渲染出勃勃的生机;诗的语言简单明了,表现了复杂的内涵,很有力度。它告诉人们永远追求希望,不要放弃,不要失望,最终会走进辉煌的希望的殿堂!艾青认为,“深厚博大的思想,通过最浅显的语言表演出来,才是最理想的诗。”(艾青《诗论·语言》)这是诗人数十年创作中一贯追求的美学原则。即使像《希望》这类哲理性很强的诗作,也是服务于他的质朴、鲜亮的艺术目标的。作者有意识地避免华词丽句,不故作奇曲,以明白的口语入诗,但同时又注意语言启悟暗示和内在张力,将丰富的思想内涵化在平淡、浅显、近乎白描的语言形式中,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如果我们真正读懂了陶潜、读懂了李白,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把艾青也称为中国第一流的大诗人呢?
原意谓只要按照同一规格,即使关起门来造的车子,也能合用。语出《景德传灯录·余杭大钱山从袭禅师》:“问:‘闭门造车,出门合辙,如何是闭门造车?’师曰:‘造车即不问,汝作么生是辙?’”《续传灯录·端裕禅师》:“一法不堕尘缘,万法本无挂碍……直饶恁么,犹是闭门造车,未是出门合辙。”
宋代朱熹在其《中庸或问》卷三中说它是“古语”。曰:“古语所谓‘闭门造车,出门合辙’,盖言其法之同也。”意思是说:虽是关起门来在家里造车,拿出门去使用,却能和车辙完全相合,这是因为依照的规格、尺寸相同的缘故。古时车辆,两轮间距离有一定尺寸,故轮子碾出的痕迹(辙)也是相同的,这叫“合辙”。
闭门造车出门合辙。推荐。爱诗词网。原意谓只要按照同一规格,即使关起门来造的车子,也能合用。语出《景德传灯录·余杭大钱山从袭禅师》:“问:‘闭门造车,出门合辙,如何是闭门造车?’师曰:‘造车即不问,汝作么生是辙?’”《续传灯录·端裕禅师》:“一法不堕尘缘,万法本无挂碍……直饶恁么,犹是闭门造车,未是出门合辙。”宋代朱熹在其《中庸或问》卷三中说它是“古语”。曰:“古语所谓‘闭门造车,出门合辙’,盖言其法之同也。”意思是说:虽是关起门来在家里造车,拿出门去使用,却能和车辙完全相合,这是因为依照的规格、尺寸相同的缘故。古时车辆,两轮间距离有一定尺寸,故轮子碾出的痕迹(辙)也是相同的,这叫“合辙”。古语所谓“闭门造车”是称赞“出门合辙”,比喻想法一致。后来,此语在使用时发生转义,比喻不考虑客观情况,脱离实际,只凭主观想象办事。
【诗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出处】唐·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一【译注】一斗十千的美酒斟满金杯,名贵的珍羞佳肴盛满玉盘。此诗写送别宴席上的情景及诗人的心绪。字里行间充满了抑郁不平的感慨,同时也表现出自信的精神。【全诗】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赏析】《行路难》系乐府旧题,属《杂曲歌辞》,《乐府解题》云“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李白此诗作于离开长安之时,有系于开元十八、九年(730—731),言是初入长安困顿而归时所作;有系于天宝三载(744),谓是赐金放还时作。参照《梁园吟》、《梁甫吟》二诗,与此结尾如出一辙,故以前说为允。诗从高堂华宴写起,可能是饯筵的场面。“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前句化用曹植《名都篇》“美酒斗十千”,后句本于《北史》“韩晋明好酒纵诞,招饮宾客,一席之费,动至万钱,犹恨俭率”,它展示的是如同《将进酒》“烹羊宰牛且为乐”那样的盛宴,然而接下来却没有“会须一饮三百杯”的酒兴和食欲。“停杯”尤其“投著”这个动作,表现的是一种说不出的悲愤和失落,“拔剑击柱”这一动作,更增加了这种感觉。“心茫然”也就是失落感的表现。于是诗的前四句就有一个场面陡转的变化。
玉盘珍羞直万钱。推荐。爱诗词网。【诗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出处】唐·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一【译注】一斗十千的美酒斟满金杯,名贵的珍羞佳肴盛满玉盘。此诗写送别宴席上的情景及诗人的心绪。字里行间充满了抑郁不平的感慨,同时也表现出自信的精神。【全诗】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赏析】《行路难》系乐府旧题,属《杂曲歌辞》,《乐府解题》云“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李白此诗作于离开长安之时,有系于开元十八、九年(730—731),言是初入长安困顿而归时所作;有系于天宝三载(744),谓是赐金放还时作。参照《梁园吟》、《梁甫吟》二诗,与此结尾如出一辙,故以前说为允。诗从高堂华宴写起,可能是饯筵的场面。“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前句化用曹植《名都篇》“美酒斗十千”,后句本于《北史》“韩晋明好酒纵诞,招饮宾客,一席之费,动至万钱,犹恨俭率”,它展示的是如同《将进酒》“烹羊宰牛且为乐”那样的盛宴,然而接下来却没有“会须一饮三百杯”的酒兴和食欲。“停杯”尤其“投著”这个动作,表现的是一种说不出的悲愤和失落,“拔剑击柱”这一动作,更增加了这种感觉。“心茫然”也就是失落感的表现。于是诗的前四句就有一个场面陡转的变化。
沙扬娜拉。推荐。爱诗词网。《沙扬娜拉一首——赠日本女郎》徐志摩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沙扬娜拉!【赏析】1924年4月,印度诗人泰戈尔访问中国,徐志摩一直相随在他身边。5月29日,徐志摩又陪泰戈尔一行前往东京讲学。在访日期间,他写了长达18节的《沙扬娜拉》,被辑录在1925年8月版的诗集《志摩的诗》中。1928年8月,徐志摩自己删改的、上海新月书店出版的《志摩的诗》,将《沙扬娜拉》的前17节删去,仅保存了第18节,这就是广为传诵的《沙扬娜拉一首》。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性的意象。和描述性意象不同,诗人这五行诗的情思是借风中水莲的姿态传递出来的,而不是由现实的物象直射出来。诗人以不胜凉风的水莲花比拟日本少女与朋友道别时的那一低头的深情、温柔和娇羞,“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是喜是忧,是甜是苦,那感情是多么复杂,又多么微妙!朱自清曾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里说过,“徐志摩最讲究用比喻——他让你觉着世上一切都是活泼的,鲜明的”。能够和这首《沙扬娜拉一首》媲美的《她是睡着了》的前两节,那也是用四个比喻构成四个不同的境界。“她”睡态的安详,用星光下的白莲去比拟;“她”入梦后的静谧,用袅起的碧螺烟去比拟;“她”睡熟时轻柔的鼾声,用山泉幽抑的声响去比拟;“她”进入梦乡后的欢快,用彩蝶成双结对飞舞去比拟。如此比拟,诗人那种恬静而欢快的情趣也就跃然纸上了。
【诗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出处】唐·李商隐《嫦娥》。【译注】室内,残烛的光亮渐渐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阴影,越发令人感到清冷。室外,银河逐渐西移垂地,寥落的晨星无言地陪伴着一轮孤月,也陪伴着永夜不寐的主人公。诗人借助环境氛围的渲染,表现了主人公孤清凄冷和不堪忍受寂寞包围的意绪。【全诗】《嫦娥》.[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注释】1.云母:一种柔韧富于弹性的矿物,晶体透明,有类似珍珠的光泽。古代以其薄片装饰屏风、门扉等。烛影深:谓蜡烛越烧越短,幽暗的光影愈来愈大,暗示夜已很深。长河指银河。渐落:渐没,指银河向西移动,逐渐消失。2.嫦娥:古代神话中后羿的妻子,即传说中的月仙子。碧海青天:谓明月晚间从碧海升起,历青天而复入碧海。【全诗赏析】这是一首寄寓诗,幽美、窈渺而多义。或云悼亡,或云伤己之不遇,或云摹写女道士不能求偶的孤寂苦闷等等,此诗虽内涵多义,而无论其喻指对象为谁,也应该是一位与嫦娥生活处境类似的人物。前二句描绘主人公生活的环境和永夜不寐的情景。上句写室内,烛光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深深的暗影,显得空寂清冷,她永夜独坐,内心能不感到黯淡孤寂?此句用冷屏残烛烘托其心境,尤为贴切。一个“深”字,更是道出了独坐之久,追忆之深。下句写室外,横空天河,渐渐西垂,将要消失;晓天的晨星,也慢慢隐没坠沉。此句用河落星沉暗示主人公永夜不眠,“渐”字状其时间流逝,“沉”字拟其低垂,既渲染了凄清的氛围,也暗合其情怀的凄冷和心情的沉重。后二句写主人公面对一轮孤月的遐想。仰望明月,联想孤寂清冷的嫦娥,年年幽居月宫,夜夜面对无垠的碧海青天,无法排遣孤独郁闷之情,能不深深后悔偷吃不死之药吗?这里写嫦娥的处境心情也就是写主人公的处境心情,二者互为映衬,情味更为浓郁。此诗含蓄蕴藉,寄托深远,情调幽美。诗人在黑暗现实的困境中,为了在精神上摆脱世间尘俗,追求高洁的境界,往往使自己陷于孤独的境地,不正是和月中嫦娥、入道女冠的处境心情类似么?无论是诗人抒发不得志的幽怨,还是写孀独女冠的孤凄,都与嫦娥高洁而孤寂的情景是灵犀相通的。诗中浓重的感伤之美最能引发清高文士的共鸣。此诗将嫦娥、女冠和诗人自己塑造成三位一体的艺术形象,技巧高妙,唯李商隐能之。
长河渐落晓星沉。推荐。爱诗词网。【诗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出处】唐·李商隐《嫦娥》。【译注】室内,残烛的光亮渐渐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阴影,越发令人感到清冷。室外,银河逐渐西移垂地,寥落的晨星无言地陪伴着一轮孤月,也陪伴着永夜不寐的主人公。诗人借助环境氛围的渲染,表现了主人公孤清凄冷和不堪忍受寂寞包围的意绪。【全诗】《嫦娥》.[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注释】1.云母:一种柔韧富于弹性的矿物,晶体透明,有类似珍珠的光泽。古代以其薄片装饰屏风、门扉等。烛影深:谓蜡烛越烧越短,幽暗的光影愈来愈大,暗示夜已很深。长河指银河。渐落:渐没,指银河向西移动,逐渐消失。2.嫦娥:古代神话中后羿的妻子,即传说中的月仙子。碧海青天:谓明月晚间从碧海升起,历青天而复入碧海。【全诗赏析】这是一首寄寓诗,幽美、窈渺而多义。或云悼亡,或云伤己之不遇,或云摹写女道士不能求偶的孤寂苦闷等等,此诗虽内涵多义,而无论其喻指对象为谁,也应该是一位与嫦娥生活处境类似的人物。前二句描绘主人公生活的环境和永夜不寐的情景。上句写室内,烛光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深深的暗影,显得空寂清冷,她永夜独坐,内心能不感到黯淡孤寂?此句用冷屏残烛烘托其心境,尤为贴切。一个“深”字,更是道出了独坐之久,追忆之深。下句写室外,横空天河,渐渐西垂,将要消失;晓天的晨星,也慢慢隐没坠沉。此句用河落星沉暗示主人公永夜不眠,“渐”字状其时间流逝,“沉”字拟其低垂,既渲染了凄清的氛围,也暗合其情怀的凄冷和心情的沉重。后二句写主人公面对一轮孤月的遐想。仰望明月,联想孤寂清冷的嫦娥,年年幽居月宫,夜夜面对无垠的碧海青天,无法排遣孤独郁闷之情,能不深深后悔偷吃不死之药吗?这里写嫦娥的处境心情也就是写主人公的处境心情,二者互为映衬,情味更为浓郁。此诗含蓄蕴藉,寄托深远,情调幽美。诗人在黑暗现实的困境中,为了在精神上摆脱世间尘俗,追求高洁的境界,往往使自己陷于孤独的境地,不正是和月中嫦娥、入道女冠的处境心情类似么?无论是诗人抒发不得志的幽怨,还是写孀独女冠的孤凄,都与嫦娥高洁而孤寂的情景是灵犀相通的。诗中浓重的感伤之美最能引发清高文士的共鸣。此诗将嫦娥、女冠和诗人自己塑造成三位一体的艺术形象,技巧高妙,唯李商隐能之。
【诗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出处】唐·李白《把酒问月》。【意思1】今天的人见不到古时候的月亮,可今天这轮明月曾经照过古代的人。【意思2】现在的人没有见过古时的月亮,现在的月亮却照耀过古时的人。后用来慨叹明月长在而人生短暂;也用来表示某些人有清白、纯真、出尘的人生轨迹,而感叹有些人又没有。【鉴赏】今人不可能见过古时的月亮,而现在的这个月亮,却是曾经照耀过古人的那一个。这二句诗:一方面是感叹生命有限而宇宙无穷;另一方面则以人月的对比,来感叹面对大自然时,人类的卑微,在无休止的时间洪流中,人类是多么的渺小呀!【用法例释】用以形容、感叹月亮或其他自然景物年代久远,古今不变。亦用以感慨人生短暂。[例]望着给山、给竹、给寺、给空变得朦胧幽茫的山月,心中蹦出李白的诗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真正慨叹不已,也愈发觉得那竹纵贯古今,无可企及!(周熠《香岩寺竹韵》)【解析】这两句诗出自唐代大诗人李白(701—762年)的《把酒问月》。李白在诗题下自注曰:“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可见此诗是应老朋友之请而写的。但全诗所表现出的风流自赏和飘洒气度,却是诗人的固有情怀。这两句诗的古、今议论,意韵深长,互文见意。因为不论是古还是今,月亮只有一个,所以虽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但因“今月”分明就是“古月”,因而“今月曾经照古人”。正因为宇宙是永恒的,因而也可以说“古人不见今时月”,“古月依旧照今人”。作为人类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而月亮是长存的;但作为整体人类的存在,将是绵延久长的。正如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所写到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所以,读李白上述两句诗时,人们大可不必感伤和悲观。【全诗】《把酒问月》.[唐].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鉴赏】李白写过大量咏月的诗篇,抒发了他对明月的爱戴、向往之情。这首诗却别开生面,以“问月”为题,而且是“把酒”问月。且不说全诗始终围绕着“把酒”和“问月”向前推进,即就诗题来看,已经令人感到新颖而奇特了,难怪清人王夫之击节称赏,谓为“创调”(《唐诗评选》)。开篇便以倒装语序,突发奇问,造成强烈的气势,接着以“停杯一问”作补充说明,传出浓郁的诗意。两句诗照应诗题,双绾“把酒”和“问月”,以下便从“问月”一面着笔,极写诗人对明月既神往又迷惑的情态。“人攀明月不可得”,见出月与人相距之遥远;“月行却与人相随”,又见出月与人关系之亲密;有时候,皎洁的月轮宛如飞腾的明镜照临宫阙,令人感到是那样的亲切可爱;有时候,它却从绿烟般的云雾中穿行而出,散发出清冷的光华,又令人感到是那样的淡雅、清新;一方面,明月夜夜从东海升起,另一方面,它又每日拂晓向西天的云间沉没,这其间的运行如此富有规律,又是那样不可捉摸;更奇妙的是,神话传说月中有白兔、嫦娥,那么白兔经冬历夏、由秋到春地常年捣药究竟是为了什么?嫦娥独居于广寒宫中又与谁人为邻,她会不会感到寂寞?这里,诗人从月与人的关系、月的形象和色彩、月的运行轨迹和月中包含的奥秘几个方面,层层写来,连发数问,语气或缓或强,距离或远或近、色彩或淡或浓、或直写自我感觉,或出以想象之笔,从而将诗人惊奇、疑虑、神往、感叹等一系列情感活动传神地展现出来,极曲折变幻之致。如果说,以上所写主要是一种浩渺广阔的空间感受的话,那么,“今人”以下四句便更侧重于悠然无尽的时间感受,从中传达出来的,是一种饱含哲理的人生意识。由人的角度来看,“今人不见古时月”,则古人亦难见今时月,今人古人自不能共处同一时空;由月的角度来看,“今月曾经照古人”,则古月亦在照今人,今月古月何尝稍有不同?由变的角度来看,古人今人不断更迭,如流水一去不返;由不变的角度来看,则无论古人、今人还是后人,都能看到同一个明月。既然不变之月如此永恒,而迭变之人生又是这样短暂,那么还是抓住眼前这皎洁之月和杯中之酒,切莫虚度此生!最后两句生发此意,以“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常照金樽里”点明题旨,既与篇首“停杯”遥遥相对,又使“月光”一线贯穿,构成首尾圆融、通体浑然的妙境,给人以无穷的美感享受。这首诗清新俊逸,格高调远,将写实与想象熔于一炉,把明月与人生揉为一体,既有形象的画面,又有绵长的思理,虽不乏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更多的却是对生活的依恋与热爱,从把酒问月始,直到对月饮酒终,诗人的神态、情感和整个形象不仅鲜明真切,而且具有一种探索、追求的精神。所有这些,从形式到内容都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从而构成优美和谐的意境。
今月曾经照古人今人不见古时月。推荐。爱诗词网。【诗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出处】唐·李白《把酒问月》。【意思1】今天的人见不到古时候的月亮,可今天这轮明月曾经照过古代的人。【意思2】现在的人没有见过古时的月亮,现在的月亮却照耀过古时的人。后用来慨叹明月长在而人生短暂;也用来表示某些人有清白、纯真、出尘的人生轨迹,而感叹有些人又没有。【鉴赏】今人不可能见过古时的月亮,而现在的这个月亮,却是曾经照耀过古人的那一个。这二句诗:一方面是感叹生命有限而宇宙无穷;另一方面则以人月的对比,来感叹面对大自然时,人类的卑微,在无休止的时间洪流中,人类是多么的渺小呀!【用法例释】用以形容、感叹月亮或其他自然景物年代久远,古今不变。亦用以感慨人生短暂。[例]望着给山、给竹、给寺、给空变得朦胧幽茫的山月,心中蹦出李白的诗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真正慨叹不已,也愈发觉得那竹纵贯古今,无可企及!(周熠《香岩寺竹韵》)【解析】这两句诗出自唐代大诗人李白(701—762年)的《把酒问月》。李白在诗题下自注曰:“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可见此诗是应老朋友之请而写的。但全诗所表现出的风流自赏和飘洒气度,却是诗人的固有情怀。这两句诗的古、今议论,意韵深长,互文见意。因为不论是古还是今,月亮只有一个,所以虽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但因“今月”分明就是“古月”,因而“今月曾经照古人”。正因为宇宙是永恒的,因而也可以说“古人不见今时月”,“古月依旧照今人”。作为人类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而月亮是长存的;但作为整体人类的存在,将是绵延久长的。正如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所写到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所以,读李白上述两句诗时,人们大可不必感伤和悲观。【全诗】《把酒问月》.[唐].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鉴赏】李白写过大量咏月的诗篇,抒发了他对明月的爱戴、向往之情。这首诗却别开生面,以“问月”为题,而且是“把酒”问月。且不说全诗始终围绕着“把酒”和“问月”向前推进,即就诗题来看,已经令人感到新颖而奇特了,难怪清人王夫之击节称赏,谓为“创调”(《唐诗评选》)。开篇便以倒装语序,突发奇问,造成强烈的气势,接着以“停杯一问”作补充说明,传出浓郁的诗意。两句诗照应诗题,双绾“把酒”和“问月”,以下便从“问月”一面着笔,极写诗人对明月既神往又迷惑的情态。“人攀明月不可得”,见出月与人相距之遥远;“月行却与人相随”,又见出月与人关系之亲密;有时候,皎洁的月轮宛如飞腾的明镜照临宫阙,令人感到是那样的亲切可爱;有时候,它却从绿烟般的云雾中穿行而出,散发出清冷的光华,又令人感到是那样的淡雅、清新;一方面,明月夜夜从东海升起,另一方面,它又每日拂晓向西天的云间沉没,这其间的运行如此富有规律,又是那样不可捉摸;更奇妙的是,神话传说月中有白兔、嫦娥,那么白兔经冬历夏、由秋到春地常年捣药究竟是为了什么?嫦娥独居于广寒宫中又与谁人为邻,她会不会感到寂寞?这里,诗人从月与人的关系、月的形象和色彩、月的运行轨迹和月中包含的奥秘几个方面,层层写来,连发数问,语气或缓或强,距离或远或近、色彩或淡或浓、或直写自我感觉,或出以想象之笔,从而将诗人惊奇、疑虑、神往、感叹等一系列情感活动传神地展现出来,极曲折变幻之致。如果说,以上所写主要是一种浩渺广阔的空间感受的话,那么,“今人”以下四句便更侧重于悠然无尽的时间感受,从中传达出来的,是一种饱含哲理的人生意识。由人的角度来看,“今人不见古时月”,则古人亦难见今时月,今人古人自不能共处同一时空;由月的角度来看,“今月曾经照古人”,则古月亦在照今人,今月古月何尝稍有不同?由变的角度来看,古人今人不断更迭,如流水一去不返;由不变的角度来看,则无论古人、今人还是后人,都能看到同一个明月。既然不变之月如此永恒,而迭变之人生又是这样短暂,那么还是抓住眼前这皎洁之月和杯中之酒,切莫虚度此生!最后两句生发此意,以“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常照金樽里”点明题旨,既与篇首“停杯”遥遥相对,又使“月光”一线贯穿,构成首尾圆融、通体浑然的妙境,给人以无穷的美感享受。这首诗清新俊逸,格高调远,将写实与想象熔于一炉,把明月与人生揉为一体,既有形象的画面,又有绵长的思理,虽不乏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更多的却是对生活的依恋与热爱,从把酒问月始,直到对月饮酒终,诗人的神态、情感和整个形象不仅鲜明真切,而且具有一种探索、追求的精神。所有这些,从形式到内容都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从而构成优美和谐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