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青海头作者

君不见青海头作者朗读

摘要:诗人描写出“武皇(实指唐皇)开边犹未已”所造成的恶果,那唐王朝穷兵黩武、用兵西域的罪恶,被深刻地揭露出来。后人常引用这几句诗来描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语出唐·杜甫《兵车行》。诗曰:“……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是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君不见:即君不闻。见:闻。唐诗中多用“君不见”发端,引出下边的感叹。青海:即今青海省西宁以西一带,因有大湖名青海,故称。原为吐谷浑之地,唐高宗时为吐蕃所占,以后数十年间唐与吐蕃多次发生战争。“凤仪中,李敬玄与吐蕃战败于青海。开元中,……皇甫惟明、王忠嗣先后破吐蕃,皆在青海。”(钱谦益引《旧唐书·西戎传》)白骨无人收:梁·鼓角横吹曲《企喻歌》:“尸丧狭谷中,白骨无人收。”烦冤:烦躁愤懑。天阴:李华《吊古战场文》:“往往鬼哭,天阴则闻。”啾啾(jiūjiū):古人想象中鬼的呜咽声。这几句诗的意思是:你没听见吗?那青海西边的古战场上,多年来白骨无人收拾,新鬼烦躁愤懑,旧鬼还在哭泣,天阴雨湿之时,那呜咽声凄凄惨惨,令人感到恐怖。诗人描写出“武皇(实指唐皇)开边犹未已”所造成的恶果,那唐王朝穷兵黩武、用兵西域的罪恶,被深刻地揭露出来。后人常引用这几句诗来描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例如

①啊,青海湖,我在古代诗人的诗中读到过“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萧杀,荒凉,凄凄惨惨……(摘自戴永夏《西行散记》)

②唐诗云:“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这也许是古时青海的景象吧!现在的青海并不那么荒凉。(摘自朱振声《新长征中筑路忙——柴达木散记》)

③“……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我们的万里长江文化考察才刚刚开始,难道死亡的阴影就跟随而来了么?不知还有多少困难危险在前面等待我们,脚下的路,该怎样在执着的信念中延伸呢?……(摘自黎正光等《江源一日》)

④在几千年的漫长岁月里,它哺育中华民族,也历经大苦大难,“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这是杜甫的沉郁悲歌。(摘自郎绍君《西部绘画之梦》)

⑤但是,当人们试图用战争解决争端的时候,牺牲的总是人民,战争从来就是“一将功成万骨枯”。这等的残酷,如果用数字、用理念的方式来谈论,不足以动人的话,我们还可以经常读读杜甫的诗歌《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路过诺曼底阵亡将士墓群,中国古人炼就的绝妙诗句是很管用的。(摘自李天纲《诺曼底的云》)

()

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朗读
()

猜你喜欢

华歆王朗

《世说新语》

()

“胡蓝之狱”是朱元璋时期胡惟庸案和蓝玉案两个最大的冤案。明朝建立后,皇权与相权矛盾,使朱元璋深感不安。1380年,朱元璋便以左丞相胡惟庸“谋不轨”借此大兴党狱,大肆屠杀功臣宿将。以伙同胡惟庸共谋不轨,杀韩国公李善长等,毒死刘基,先后株连被杀3万余人,前后持续达10年之久,史称“胡党大狱”。“胡党”而受牵连致死者或已死而追夺爵位的开国功臣有李善长、南雄侯赵庸、荥阳侯郑遇春、永嘉侯朱亮祖、静宁侯叶昇等,1公、21侯。胡惟庸被杀后,朱元璋遂罢丞相,革中书省,并严格规定嗣君不得再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说立者,处以重刑。废除丞相后,其事有六部分理,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蓝玉案是朱元璋时又一次大杀功臣的冤案。蓝玉初隶常遇春帐下,有谋略,作战勇敢,屡立战功。朱元璋对其宠遇甚隆,比之卫青、李靖,封为凉国公。1393年,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告发蓝玉谋反,朱元璋以谋反罪杀蓝玉,死1公、13侯、2伯,因蓝玉案被杀的人数达2万人,史称“蓝党大狱”。该案与胡惟庸狱合称为“胡蓝之狱”。胡蓝党案前后达14年之久,朱元璋利用“胡蓝之狱”杀了5万人之多。经过“胡蓝之狱”明朝功臣宿将已被杀戮殆尽。由于杀人过多,造成朝中无将的局面,对以后的政治斗争产生了不利影响。

()

点击进入: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原文

《论雷峰塔的倒掉》是鲁迅杂文中的名篇,它最初发表于1924年11月17日《语丝》周刊第一期,后由作者编入《坟》。

()

“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詩句出處:《琵琶引》;是唐朝詩人白居易的作品。

()

作者简介遇罗锦(1946—),北京市人。1961年考上北京工艺美术学校。1965年毕业。1966年文革开始,因日记和其兄遇罗克事受牵连,被拘留,后被判到河北茶淀站清河劳动教养三年。1969年结束劳动教养后分配到河北临西县一小村插队落户。1970年迁至北大荒落户,并在那里与当地一知青结婚。1979年遇罗克被平反昭雪,随后返回北京。作品主要有《一个冬天的童话》及姊妹篇《乾坤特重我头轻》。《一个冬天的童话》最早发表于《当代》杂志1980年第3期,先后被译为德、日、英、法四国文字介绍到国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她的作品以朴实无华的笔触、真实强烈的感情讲述发生在那个特殊年代里的悲惨的故事,是伤痕文学的重要作品之一。今天看来,她的作品有时感情宣泄太直接,缺乏艺术的表达,文字也尚显粗糙,缺乏雕琢。

()

【诗句】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出处】唐·李白《怨情》。【译注】只看见她泪痕湿满了两腮,不知道她是恨人还是恨己。【全诗】怨情[唐]李白,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注释】①卷珠帘:是指闺中女子在卷帘盼望所思今的人归来。②深坐:久坐。颦蛾眉:皱眉头。这句写久等不归的失望情态。【翻译】美人儿卷起珠帘等待等待,一直坐着把双眉紧紧锁闭。只看见她泪痕湿满了两腮,不知道她是恨人还是恨己。【赏析】有一位哲人说过:“痛苦中最高尚的、最强烈的和最个人的——乃是爱情的痛苦。”古代的闺怨诗诉说的就是这种铭心刻骨的爱情痛苦。李白此首闺怨小诗,通过一个幽居闺房的美人独坐帘下、深坐孤寂的情形,于工笔刻画中层层揭示美人由思而待、由待而哭、由哭而怨的心态活动过程,含蓄而细腻地展示了她内心复杂难言的爱情痛楚。首句,“美人”点明主人之身份,“卷珠帘”这一动作展示了美人闺中独守、百无聊赖而有所待的思春心态。“珠帘”两字,点出美人所处环境——寂寞幽深的闺房,为下句“深坐”伏笔。次句“深坐颦蛾眉”,此“深”字,写出了坐待时间的长久、心境的孤寂。“颦蛾眉”三字,刻画美人外貌神态,透露怨苦之情。第三句“但见泪痕湿”,如电影特写镜头,把焦点集中照射美人脸庞,美人内心的痛苦,通过脸上的“泪痕湿”和盘托出。诗的前三句,通过“卷珠帘”的动作,“坐”而“颦”的沉思,“泪痕湿”的表现,一层深一层地展示美人心态发展的轨迹,将她心中的怨恨,可以说已全部写尽,诗至此似可结束。可是结句却说“不知心恨谁?”这一问,使诗情陡起回澜。是啊,她的痛苦该怨谁呢?似乎她本人也不知道。主人公遭遇的悲剧性也就愈深一层。是什么原因造成她独守空闺?以问收束全诗,使诗情有弦外之音,扩大了诗的容量,让短短四句小诗蕴藏了含蓄深婉的魅力。李白的绝句小诗常常深有此种情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