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出处】唐·白居易《琵琶行》【意思】交错弹奏粗弦和细弦,乐声一会儿粗犷浑厚,似急雨敲窗,忽而又变得细密低微,似恋人花前月下的低低交谈。嘈嘈、切切两种旋律交错运用,轻重缓急,抑扬起伏,仿佛大大小小的珠子交替落入晶莹的玉盘。运用恰当生动的比喻和叠音,使听觉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写尽音乐高低复杂的变化,令人眼花缭乱,耳不暇接。不愧为状写音乐的佳作。【意思2】粗弦上发出的声音沉重舒长,好象下急雨;细弦上发出的声音细促轻幽,好象低声私语。粗弦细弦交错着弹,真象那大小珠子叮叮����落进玉盘。诗人描写弹奏琵琶,用象声摹音和设喻作比相结合的手法,使读者能获得如闻其声的具体感受。【译注】粗弦沉浊如急雨,细弦轻幽如私语。一会儿沉浊,一会儿轻细,交错弹奏,就像大珠小珠叮叮当当落满玉盘。嘈嘈:弦音沉浊舒长。切切:弦音轻幽细切。
【举例】〈名〉大弦,指弦乐器上的粗弦。嘈嘈,形容声音沉重舒长。小弦,细弦。切切,形容声音细促轻幽。粗弦嘈嘈,好似骤雨;细弦悠悠,好似说悄悄话。语出唐·白居易《琵琶行》:“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用来形容轻重缓急不同的琴声或轻重缓急不同的品格、作风、风格等。◇给自己定位,其实并不难。……你真能“嘈嘈如急雨”地那般壮阔,就去做大弦,如只能“切切如私语”般地清婉,便为小弦得了。(黄敏《给自己切脉》,《中国青年报》1996年9月13日)【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乐器演奏出高低轻重、抑扬起伏的节奏,乐声清脆婉转。[例]她一会儿左手一阵重扫,似急风骤雨;一会儿右手轻爬慢滚,若高山流水。真是“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王联弹奏的《出水莲》,声声清朗,节节动人,既把人们带入了幽雅的音乐境界,又把人们领到了一个风景如画的优美天地。(王天一《弹到筝声醉人时——记著名古筝演奏家王联》)二、用以形容水石琮或水滴叮咚的声音。[例]近看“梯瀑”三叠而落,跌进深渊,多姿多彩,绕有诗意。若不信,你仔细凝望,静心倾听,那白居易的《琵琶行》诗句如响耳畔:“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刘龙材《自然之旅》)三、后两句用以比喻某种动听的声音。[例]重要的是它的主人把根须扎得更深,长上时代的翅膀,它就一定会发出“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般动人的时代声音。(雷达《短篇小说的时代声音》)【全诗赏析】本篇选自《白氏长庆集》。白居易将自己的诗歌分为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四大类。此诗属于“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与元九书》)的感伤诗。唐宪宗元和十年(815),任左赞善大夫的白居易,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这首诗就写于贬官江州的第二年(816)。诗前小序交代了创作时间、地点,诗人的政治处境和创作动机,概述了人物和主要故事情节,并点示了诗的主旨:“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全诗六百十六字,可分为四大段。第一段(首句至“主人忘归客不发”)渲染琵琶女出场的气氛。首句点出了送客的时间、地点、人物。接着写了“枫叶荻花秋瑟瑟”的秋夜之景、“举酒欲饮无管弦”的扫兴之情和“醉不成欢惨将别”的离别之绪,这三方面都紧扣人物内心活动,有力地渲染出凄清冷落的环境气氛,“别时茫茫江浸月”,则将此气氛渲染得更为浓烈。至此,诗人已为全诗谱下了悲凉感伤的基调,亦为琵琶女的出场作了铺垫。正在“无管弦”之际,“忽闻水上琵琶声”,主客因之“忘归”、“不发”,至此,情节发展陡起转折,引启下段。第二段(“寻声暗问弹者谁”至“唯见江心秋月白”)写琵琶女的演奏。诗人先写琵琶女的出场,颇富戏剧性。“寻声暗问”、“移船相近”、“添酒回灯”、“千呼万唤”等一连串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急欲见到弹奏者的心情。与此相对,又用“欲语迟”、“始出来”、“半遮面”来刻画琵琶女的犹豫迟疑。一急一缓,符合双方的身份、性格。接着,诗人集中笔墨描写了琵琶女的演奏。这部分充分体现了此诗最突出的艺术成就——独到的音乐描写。先写演奏动作:“转轴拨弦”、“拢”、“捻”、“抹”、“挑”。同时尤突出弹者感情:“未成曲调先有情”、“声声思”。自“大弦嘈嘈如急雨”至“四弦一声如裂帛”,诗人完整地表现了一支琵琶曲的弹奏全过程,用文学语言录制了一曲完整的琵琶乐章。诗人很有层次地写出了其中多种音响的变化,而这音响旋律的变化又紧紧环扣着琵琶女身世的变迁和感情的起伏。“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两句点示我们:这支琵琶曲就是琵琶女以音乐语言来传述自己的身世,突现自己的性格和感情。因此,这段是以音乐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成功范例。开始,诗人笔下的音乐如活泼洒脱的急雨声,如缠绵缱绻的私语声,如清脆悦耳的珠落玉盘声,如婉转悠扬的花间莺语声,这些准确的摹音、精妙的比喻,共同构成了一种舒缓流畅、欢悦华美的境界,这正是琵琶女“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的妙龄走红生活写照。接着,音响变得幽咽、滞涩、细微、低沉,这一变化叙出了琵琶女盛年已去、门庭冷落、出嫁商人、寂寞凄清的生活经历。而“声暂歇”之后出现的“无声”境界,恰好表现了她“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的“幽愁暗恨”。在令人窒息的沉寂之后,突接而起的是悲怆高亢的音响,如银瓶破碎、水浆飞迸、铁骑驰突、刀枪齐鸣,最后以撕帛裂绸般的猛烈强音而戛然告止。这段描写,揭示了琵琶女满腹的怨愤哀伤,表现了她对黑暗社会和玩弄女色之徒的不可遏制的痛恨、控诉!“东船西舫悄无言”两句,则以万籁俱寂,只见江月的夸张描写来烘托琵琶演奏效果之强烈、听众感情之沉重。第三段(“沉吟放拨插弦中”至“梦啼妆泪红阑干”)写琵琶女的身世。“沉吟”、“整衣”、“敛容”写琵琶女的动作神情。这些细节描写着墨不多,却让人处处感到她的风度、教养、经历非同一般。接着,诗人用琵琶女自叙的方式、对比的手法,介绍她昔盛今衰、由欢至悲的身世变迁,揭示其性格形成的基础。她曾是名噪京城,红极一时的歌伎。“五陵年少争缠头”等六句,详写当年歌伎生活的纵情奢华。“弟走从军阿姨死”等四句,写家道败落、人老色衰、出嫁商人。“商人重利轻别离”等六句,略写嫁后境况,其中“绕船月明江水寒”句,渲染了她孤单寂寞、凄苦抑郁的境遇。这段写得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是琵琶女半生遭遇的一曲凄苦之歌。这支“歌”与上一段描写的琵琶“曲”互为补充、前后映衬,从而完成了琵琶女形象的塑造。第四段(“我闻琵琶已叹息”至篇终)写诗人的感慨。开头四句是从写琵琶女身世到抒自己感慨的过渡。“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全诗的主旨,它是一条感情的纽带,把两个素不相识、地位迥异的“天涯沦落人”紧紧连在一起。作为一个封建士大夫,能把自己的境遇与处在社会最底层的歌伎的命运相提并论,这是难能可贵的,在前人诗歌中也颇为罕见。诗人叙己境遇,贬前情况只字未提,全写谪居生活,尤突出“无音乐”之苦。虽无一语涉及政事,但遭贬后的郁闷悲愤心情,已曲曲抒出。“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表达了诗人在僻域中偶遇知音的依依之情,同时也交代了创作此诗的缘由。知遇之情反过来深深感动了琵琶女,她“却坐促弦”,复弹一曲。对这次弹奏,只用“凄凄不似向前声”一笔掠过,它与首次演奏的详写遥相映衬。特别是诗人用“皆掩泣”对照前面的“悄无声”,表明这次弹奏的感染力胜过前次,因为这次弹奏已越出了“似诉平生不得志”的范围,而融进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更为强烈更为愤懑的感情,所以“座中”要数“江州司马”白居易对此曲理解最深、感慨最强、动情最浓,竟至泪湿青衫,产生了比上一曲更强烈的感情共鸣。关于这首诗叙事的真实性,后人曾产生过怀疑,认为夜遇琵琶女之事不可信。宋洪迈指出:“乐天之意,直欲摅写天涯沦落之恨尔。”(《容斋随笔》)清赵翼也说:“香山借以为题,发抒其才思耳。”(《瓯北诗话》)这些评论可谓灼见。同时也应看到,此诗所着力塑造的才貌双全、多情善感的琵琶女形象,深刻概括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歌伎们的共同命运,具有高度的典型性。这首诗正是通过描写这位飘零憔悴、孤单凄楚的长安故倡和遭谗被贬、谪居江州的诗人自己,表现了作者对被凌辱、被蹂躏的妇女的同情和尊重,抒发了自己无罪被贬的愤懑,从而揭露了封建社会的不平和黑暗。这正是此诗所具有的深刻思想意义。在艺术上,这首诗叙事完整,结构缜密,层次清晰,照应紧密,详略得当,虚实相间,并寓抒情于叙事之中,表现了作者高超的叙事技巧。独到的音乐描写,更是此诗最大的艺术成就。另外,成功的气氛渲染、鲜明的人物形象、晓畅的诗歌语言,也是这首诗的重要艺术特点。
嘈嘈切切错杂弹下一句。推荐。爱诗词网。【诗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出处】唐·白居易《琵琶行》【意思】交错弹奏粗弦和细弦,乐声一会儿粗犷浑厚,似急雨敲窗,忽而又变得细密低微,似恋人花前月下的低低交谈。嘈嘈、切切两种旋律交错运用,轻重缓急,抑扬起伏,仿佛大大小小的珠子交替落入晶莹的玉盘。运用恰当生动的比喻和叠音,使听觉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写尽音乐高低复杂的变化,令人眼花缭乱,耳不暇接。不愧为状写音乐的佳作。【意思2】粗弦上发出的声音沉重舒长,好象下急雨;细弦上发出的声音细促轻幽,好象低声私语。粗弦细弦交错着弹,真象那大小珠子叮叮����落进玉盘。诗人描写弹奏琵琶,用象声摹音和设喻作比相结合的手法,使读者能获得如闻其声的具体感受。【译注】粗弦沉浊如急雨,细弦轻幽如私语。一会儿沉浊,一会儿轻细,交错弹奏,就像大珠小珠叮叮当当落满玉盘。嘈嘈:弦音沉浊舒长。切切:弦音轻幽细切。【举例】〈名〉大弦,指弦乐器上的粗弦。嘈嘈,形容声音沉重舒长。小弦,细弦。切切,形容声音细促轻幽。粗弦嘈嘈,好似骤雨;细弦悠悠,好似说悄悄话。语出唐·白居易《琵琶行》:“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用来形容轻重缓急不同的琴声或轻重缓急不同的品格、作风、风格等。◇给自己定位,其实并不难。……你真能“嘈嘈如急雨”地那般壮阔,就去做大弦,如只能“切切如私语”般地清婉,便为小弦得了。(黄敏《给自己切脉》,《中国青年报》1996年9月13日)【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乐器演奏出高低轻重、抑扬起伏的节奏,乐声清脆婉转。[例]她一会儿左手一阵重扫,似急风骤雨;一会儿右手轻爬慢滚,若高山流水。真是“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王联弹奏的《出水莲》,声声清朗,节节动人,既把人们带入了幽雅的音乐境界,又把人们领到了一个风景如画的优美天地。(王天一《弹到筝声醉人时——记著名古筝演奏家王联》)二、用以形容水石琮或水滴叮咚的声音。[例]近看“梯瀑”三叠而落,跌进深渊,多姿多彩,绕有诗意。若不信,你仔细凝望,静心倾听,那白居易的《琵琶行》诗句如响耳畔:“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刘龙材《自然之旅》)三、后两句用以比喻某种动听的声音。[例]重要的是它的主人把根须扎得更深,长上时代的翅膀,它就一定会发出“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般动人的时代声音。(雷达《短篇小说的时代声音》)【全诗赏析】本篇选自《白氏长庆集》。白居易将自己的诗歌分为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和杂律诗四大类。此诗属于“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与元九书》)的感伤诗。唐宪宗元和十年(815),任左赞善大夫的白居易,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这首诗就写于贬官江州的第二年(816)。诗前小序交代了创作时间、地点,诗人的政治处境和创作动机,概述了人物和主要故事情节,并点示了诗的主旨:“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全诗六百十六字,可分为四大段。第一段(首句至“主人忘归客不发”)渲染琵琶女出场的气氛。首句点出了送客的时间、地点、人物。接着写了“枫叶荻花秋瑟瑟”的秋夜之景、“举酒欲饮无管弦”的扫兴之情和“醉不成欢惨将别”的离别之绪,这三方面都紧扣人物内心活动,有力地渲染出凄清冷落的环境气氛,“别时茫茫江浸月”,则将此气氛渲染得更为浓烈。至此,诗人已为全诗谱下了悲凉感伤的基调,亦为琵琶女的出场作了铺垫。正在“无管弦”之际,“忽闻水上琵琶声”,主客因之“忘归”、“不发”,至此,情节发展陡起转折,引启下段。第二段(“寻声暗问弹者谁”至“唯见江心秋月白”)写琵琶女的演奏。诗人先写琵琶女的出场,颇富戏剧性。“寻声暗问”、“移船相近”、“添酒回灯”、“千呼万唤”等一连串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急欲见到弹奏者的心情。与此相对,又用“欲语迟”、“始出来”、“半遮面”来刻画琵琶女的犹豫迟疑。一急一缓,符合双方的身份、性格。接着,诗人集中笔墨描写了琵琶女的演奏。这部分充分体现了此诗最突出的艺术成就——独到的音乐描写。先写演奏动作:“转轴拨弦”、“拢”、“捻”、“抹”、“挑”。同时尤突出弹者感情:“未成曲调先有情”、“声声思”。自“大弦嘈嘈如急雨”至“四弦一声如裂帛”,诗人完整地表现了一支琵琶曲的弹奏全过程,用文学语言录制了一曲完整的琵琶乐章。诗人很有层次地写出了其中多种音响的变化,而这音响旋律的变化又紧紧环扣着琵琶女身世的变迁和感情的起伏。“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两句点示我们:这支琵琶曲就是琵琶女以音乐语言来传述自己的身世,突现自己的性格和感情。因此,这段是以音乐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成功范例。开始,诗人笔下的音乐如活泼洒脱的急雨声,如缠绵缱绻的私语声,如清脆悦耳的珠落玉盘声,如婉转悠扬的花间莺语声,这些准确的摹音、精妙的比喻,共同构成了一种舒缓流畅、欢悦华美的境界,这正是琵琶女“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的妙龄走红生活写照。接着,音响变得幽咽、滞涩、细微、低沉,这一变化叙出了琵琶女盛年已去、门庭冷落、出嫁商人、寂寞凄清的生活经历。而“声暂歇”之后出现的“无声”境界,恰好表现了她“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的“幽愁暗恨”。在令人窒息的沉寂之后,突接而起的是悲怆高亢的音响,如银瓶破碎、水浆飞迸、铁骑驰突、刀枪齐鸣,最后以撕帛裂绸般的猛烈强音而戛然告止。这段描写,揭示了琵琶女满腹的怨愤哀伤,表现了她对黑暗社会和玩弄女色之徒的不可遏制的痛恨、控诉!“东船西舫悄无言”两句,则以万籁俱寂,只见江月的夸张描写来烘托琵琶演奏效果之强烈、听众感情之沉重。第三段(“沉吟放拨插弦中”至“梦啼妆泪红阑干”)写琵琶女的身世。“沉吟”、“整衣”、“敛容”写琵琶女的动作神情。这些细节描写着墨不多,却让人处处感到她的风度、教养、经历非同一般。接着,诗人用琵琶女自叙的方式、对比的手法,介绍她昔盛今衰、由欢至悲的身世变迁,揭示其性格形成的基础。她曾是名噪京城,红极一时的歌伎。“五陵年少争缠头”等六句,详写当年歌伎生活的纵情奢华。“弟走从军阿姨死”等四句,写家道败落、人老色衰、出嫁商人。“商人重利轻别离”等六句,略写嫁后境况,其中“绕船月明江水寒”句,渲染了她孤单寂寞、凄苦抑郁的境遇。这段写得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是琵琶女半生遭遇的一曲凄苦之歌。这支“歌”与上一段描写的琵琶“曲”互为补充、前后映衬,从而完成了琵琶女形象的塑造。第四段(“我闻琵琶已叹息”至篇终)写诗人的感慨。开头四句是从写琵琶女身世到抒自己感慨的过渡。“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全诗的主旨,它是一条感情的纽带,把两个素不相识、地位迥异的“天涯沦落人”紧紧连在一起。作为一个封建士大夫,能把自己的境遇与处在社会最底层的歌伎的命运相提并论,这是难能可贵的,在前人诗歌中也颇为罕见。诗人叙己境遇,贬前情况只字未提,全写谪居生活,尤突出“无音乐”之苦。虽无一语涉及政事,但遭贬后的郁闷悲愤心情,已曲曲抒出。“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表达了诗人在僻域中偶遇知音的依依之情,同时也交代了创作此诗的缘由。知遇之情反过来深深感动了琵琶女,她“却坐促弦”,复弹一曲。对这次弹奏,只用“凄凄不似向前声”一笔掠过,它与首次演奏的详写遥相映衬。特别是诗人用“皆掩泣”对照前面的“悄无声”,表明这次弹奏的感染力胜过前次,因为这次弹奏已越出了“似诉平生不得志”的范围,而融进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更为强烈更为愤懑的感情,所以“座中”要数“江州司马”白居易对此曲理解最深、感慨最强、动情最浓,竟至泪湿青衫,产生了比上一曲更强烈的感情共鸣。关于这首诗叙事的真实性,后人曾产生过怀疑,认为夜遇琵琶女之事不可信。宋洪迈指出:“乐天之意,直欲摅写天涯沦落之恨尔。”(《容斋随笔》)清赵翼也说:“香山借以为题,发抒其才思耳。”(《瓯北诗话》)这些评论可谓灼见。同时也应看到,此诗所着力塑造的才貌双全、多情善感的琵琶女形象,深刻概括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歌伎们的共同命运,具有高度的典型性。这首诗正是通过描写这位飘零憔悴、孤单凄楚的长安故倡和遭谗被贬、谪居江州的诗人自己,表现了作者对被凌辱、被蹂躏的妇女的同情和尊重,抒发了自己无罪被贬的愤懑,从而揭露了封建社会的不平和黑暗。这正是此诗所具有的深刻思想意义。在艺术上,这首诗叙事完整,结构缜密,层次清晰,照应紧密,详略得当,虚实相间,并寓抒情于叙事之中,表现了作者高超的叙事技巧。独到的音乐描写,更是此诗最大的艺术成就。另外,成功的气氛渲染、鲜明的人物形象、晓畅的诗歌语言,也是这首诗的重要艺术特点。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谨庠序之教。推荐。爱诗词网。谨庠序①之教,申之以孝悌②之义,颁③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梁惠王上》三)注释①庠(xiáng)、序:古代对学校的称呼。②悌:恭兄。③颁:同“斑”。【译文】认真办学的目的就是要从小就向学生传授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因为孝道盛行,须发斑白的长者、老人就不用再为食粮而肩挑背驮重物在路上奔波了。感悟老有所养。养老,是老龄社会首先要解决的一个社会保障问题,这不仅仅是一家一户的孝敬的问题。
闺门秘术阅读。推荐。爱诗词网。闺门秘术清宣统二年(1910)石印本《闺门秘术》扉页书影清宣统二年(1910)石印本《闺门秘术》正文书影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一名《闺门秘术剑仙传》。四卷五十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沪上书局石印本,藏国家图书馆;清宣统二年(1910)石印本,藏上海图书馆。1994年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馆藏足本明清小说系列”排印本。唐朝山西大同府人华童,乃相门之后。妻子王氏,生三子二女。长子兆璧,次子兆琨,三子兆瑗,皆天资聪敏,在家读书。因安禄山起兵造反,华童携妻带儿女外逃。先逃到守坟仆人陶五兄弟陶发处住下。次日租下当地员外汤德元空屋,安顿家眷。汤德元疏财仗义,与华童结为挚友。华童为谋生计,赁室开门授徒,不上几日学生济济一堂,桃李盈门。汤德元二子汤俊、汤杰异常聪明顽皮,在三春庙会上将一卖荸荠的老者打伤,华童感愧,加上一路风寒而病势沉重,昏迷不醒。眼看医治无效,兆璧焚香祷告,割股煎药,华童奇迹般地转危为安,日见康复。后兆璧、春姑兄妹割股救母。汤德元闻兆璧孝道,极为赞叹,欲招为女婿,华童开始踌躇,后终与汤家成亲眷。隔年贼败,正值岁试之年,汤德元代兆璧、兆琨报名应考,同时资助一贫寒秀才李大椿应试。三人连考四场,终场发榜:兆璧第一,李大椿第二,兆琨第三。三人谒见县主,县主夏国华见璧、琨一表人材,欲将女儿瑶云配琨。华童不愿与做官人家攀亲而拒婚。李大椿母病,华家兄弟发轿将李母接到华家照料。三人复经府试,大椿第一,兆璧第二,兆琨第三。夏国华又请知府保媒,华童虽承允,但须俟岁考后,兆琨中榜方可行聘。几日后学宪按临,三人俱高取入榜,仍是兆璧第一。汤德元带三人荣归,府县馈赠银物,全镇上门贺喜,惊动了窃贼三眼虎,他深夜潜入华府盗银,华童惊醒,绊倒在地,一病呜呼。夏国华之子均祥是势利小人,对妹亲事极为不满。正值吏部天官叶槐之子开泰丧妻尚未续弦,叫篾骗王活嘴说媒续娶以图后嗣。夏均祥贪利附势,自作主张将妹瑶云许之。夏国华得知将不肖之子痛骂一顿。华夫人闻之退银还婢,以针黹度日甘愿清贫。瑶云遣婢庆喜买通陶五,暗中以好价买华家针线。均祥之仆童狗儿见庆喜给公子送衣,顿起邪念,抱住欲奸。庆喜用缓兵之计反使狗儿受冻吃苦,狗儿暗恨在心,反诬庆喜盗银叫奸夫陶五带走。均祥鞭打庆喜,国华大怒,夺鞭痛打均祥,再次赠银济助华家,并坚拒叶家婚事。叶开泰以父势压人,要知府万钧托媒,万钧告知国华,国华回家见均祥得意忘形,举手就打,气恼成病,不日亡故,均祥悔之不及。新任县官洪鹏程乃钻营谄媚之小人,又是叶槐门生,自然要促成叶开泰婚事。均祥附炎趋势,一口答应。洪鹏程买通监内大盗诬陷璧、琨是同谋,主谋是汤德元。用大刑逼供,兆璧屈打成招,兆琨严词痛骂,宁死不招。洪将兄弟二人收监,复将汤德元拘捕。洪鹏程命禁卒李春用金钩将汤治死,李春曾受恩于夏家,又受陶发之托,叫汤德元服下闭气丹装死,骗过赃官。汤死里逃生,就隐名逃往外乡。叶开泰请洪县令作媒,均祥将华、汤三人案情哄骗母亲,赵夫人知兆琨永远监禁,遂接受叶家聘金,瑶云急得口吐鲜血。庆喜定计主婢女扮男装,在迎娶之前出逃。谁料半路上了贼船,银饰被劫,主婢被强盗捆绑抛入江中。因瑶云身上有避水宝珠,乃叶家聘送之物,故二人未被淹死。又遇渔翁白长年夫妇,救回白渔村暂住。白渔村乃九门提督包清义故籍,渔翁的儿子媳妇在包府为仆,瑶云露出女身,以实情相告。包清义为官清廉,铁面无私,有“赛龙图”美称。生有一子一女,包小姐将瑶云接入包府相伴,瑶云诉说华、汤两家遭难,求包大人伸冤。叶开泰良辰迎不来新人,甚为恼火,逼均祥交人,新任刘知府只得将均祥看押起来。王活嘴编造谎言,叶开泰要夏均祥退回聘礼,见避水珠无影踪,刘知府将均祥问罪收监。秋闱将临,汤夫人资助李大椿赴省城应试,得中解元。主考王国钧乃吏部尚书,见大椿渊博宏通,必成大器,就提携入京参加春闱。包清义为主考,李大椿一鸣惊人,得中状元。榜眼、探花亦是大同府人,一时传为佳话。李大椿将叶槐之子仗势欺人,华、汤两家蒙冤遭难之事向包大人细述一遍。包大人怒纳,正值御史黄如永奏劾叶槐纵子恶行,圣上询问三鼎甲,情况如实,龙颜大怒,传旨包清义前往查办。李大椿衣锦荣归,奉旨以副钦差随包同行。县令洪鹏程、知府刘用宾慌了手脚,向李老太送银被拒。包清义奉旨查办此案,将均祥押上公堂,均祥吓得魂不附体,供出王活嘴、洪鹏程陷害华家兄弟的实情。包公查实案情,当堂释放兆璧、兆琨,奏请圣上将叶槐革职,叶开泰充军三千里;王活嘴刁唆犯法、买盗扳人拟斩监候;夏均祥嫌贫爱富,从轻发往军营效力。华氏兄弟无辜受辱,赏银抚恤。夏国华开复原官,洪鹏程、刘用宾纵容权贵,一并革职;汤德元赏银五十两。汤将次女与李大椿为妻,李老夫人授了诰封。众人夸夏瑶云为女中丈夫,兆琨心中十分喜悦。山东龙泉山强人英雄豹招兵买马,打家劫舍,谋逆造反,包清义接旨挂帅征剿。包留下李大椿随营效力,助办机宜。包公命先锋王龙擒贼,王龙中奸计反遭贼擒。后兆璧亦中状元,兆琨中探花,汤德元长子汤俊中武状元,汤杰中武侍卫,大同府人材辈出,传为奇谈。适时包公军情告急,璧、琨、俊、杰四人奉旨星夜驰援,众人会齐,汤俊一马当先,将叛贼锤杀。得胜回朝,皆有封赏。兆琨与瑶云亦夫妻团圆,各家男女皆孝顺父母,夫妇和谐,子孙昌盛,传为佳话。
【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出处】唐·李商隐《无题三首》其三。【意思1】虽然不能像长着彩色翅膀的凤凰一样双双飞去,但却有像犀牛角上那一点可以通灵感应的心。【意思2】身上虽然没有凤凰鸟那样的一双善于飞翔的翅膀,无法聚在一起,但彼此内心里却像有着犀牛角的白纹一样息息相通。原是比喻爱恋着的男女心心相印,现常用后句泛指双方思想感情一致,彼此心领神会。灵犀:据说犀牛角中有一条细线似的白纹,贯通两端,感应非常灵敏。【释义】唐·李商隐诗词名句。意思是:身上没有彩凤那双可以飞翔的翅膀,心灵却像犀牛角一样,有一点白线可以相通。“心有灵犀一点通”现在常用于形容人与人之间心灵相通。【解析】“心有灵犀一点通”比喻恋人心心相印,现多用于比喻彼此心意相通。“灵犀”是什么呢?“灵犀”,有灵性的犀牛。角中的角质有如一根白线,上下贯通,感应灵异,故以喻人心相通。说详晋·葛洪《抱朴子》。语见唐·李商隐《无题》诗。晚唐诗人李商隐,在一次酒宴上见到了一位官家小姐,二人一见倾心,但无法接触交谈,只是身隔心交,李商隐因此彻夜难眠,便写下了《无题》诗一首以抒胸臆: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诗的大意是:猜酒行令你笑吟吟,款款春韵实在是动人。昨夜的星辰已坠落,何时能再见你倩影?虽然没有彩凤的双飞翼,彼此却有一颗眷恋的心。晨鼓已响我该上班去,寂寞无聊好似蓬草没有根!
后世“心有灵犀一点通”之语便传用开来【全诗】《无题三首》其三.[唐].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注释】1.灵犀:即通犀。《汉·西域传》:“通犀翠羽之珍。”如淳注曰:“通犀,谓中央色白,通两头。”2.送钩:藏钩于手中令人猜,又称藏钩。射覆:器皿下覆盖物品令人猜(射)指。这两种皆酒宴间的游戏,借以渲染欢乐气氛。3.听鼓应官:指听到鼓声必去官府应卯理事。兰台:汉代以来保存秘书图籍的宫观。《旧唐书·职官志》:“秘书省,龙朔初改为兰台。”走马兰台,说明诗人当时官秘书郎。这是一种职位不高、无大权势的清要之职。转蓬:《淮南子》:“见飞蓬转而知为车,以类取之。”【评析】诗人这两句诗显然是在写自己的爱情遭遇。他同自己的爱人分处两地,不能相见,所以说“身无彩凤双飞翼”。尽管不能相通,但两人在思想感情上却早已契合、沟通,“心有灵犀一点通”即指此而言。下句常为后人所借用,但已不限于指爱情。古书记载,有一种犀牛角名通天犀,有白色如线贯通首尾,被看作为灵异之物,故称灵犀,“一点通”的想象也由此而来。现在人们常比喻:对于某事物的看法异口同声,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想得一样。【赏析】解释灵犀:传说犀牛是一种灵兽,在犀牛角上有细线一样的白色花纹贯通两端,能够感应灵异。原用来比喻恋爱双方心心相印。现常用来比喻彼此双方融洽一致,心领神会。出处唐·李商隐《无题》:“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字义山,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李商隐早年生活贫困,因文才出众受到令狐楚的赏识;后来王茂元也因爱其才而将女儿嫁给他。令狐楚、王茂元分属不同的政治派别。他因此遭到两派的排斥,后半生一直在政治斗争的夹缝中求生存,郁郁不得志。他的诗作情致深蕴,流丽婉转,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动人心弦。但由于他在诗歌中大量用典,以致相当多的诗篇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他有一首《无题》诗这样写道: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在这首诗中,李商隐追忆了他年轻时的一段恋情。诗人写道,在那星辰闪烁、爽风宜人的夜晚,我俩相遇在画楼的西边、桂堂的东边,相遇在一场热闹的宴会之中。人们隔着座位劝着酒,分组玩着送钩、射覆的猜谜游戏。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俩双眼流波,沉浸在感情的交流中。我们虽然没有凤凰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但是我们有犀牛的灵角,能够心心相通。在这无声的心灵交流中,美好的夜晚稍纵即逝,又该策马到兰台开始新一天的工作了。于是只能在泪光中分别,惆怅不已,叹息自己身不由己,如同飘转的蓬草。
身无彩凤。推荐。爱诗词网。【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出处】唐·李商隐《无题三首》其三。【意思1】虽然不能像长着彩色翅膀的凤凰一样双双飞去,但却有像犀牛角上那一点可以通灵感应的心。【意思2】身上虽然没有凤凰鸟那样的一双善于飞翔的翅膀,无法聚在一起,但彼此内心里却像有着犀牛角的白纹一样息息相通。原是比喻爱恋着的男女心心相印,现常用后句泛指双方思想感情一致,彼此心领神会。灵犀:据说犀牛角中有一条细线似的白纹,贯通两端,感应非常灵敏。【释义】唐·李商隐诗词名句。意思是:身上没有彩凤那双可以飞翔的翅膀,心灵却像犀牛角一样,有一点白线可以相通。“心有灵犀一点通”现在常用于形容人与人之间心灵相通。【解析】“心有灵犀一点通”比喻恋人心心相印,现多用于比喻彼此心意相通。“灵犀”是什么呢?“灵犀”,有灵性的犀牛。角中的角质有如一根白线,上下贯通,感应灵异,故以喻人心相通。说详晋·葛洪《抱朴子》。语见唐·李商隐《无题》诗。晚唐诗人李商隐,在一次酒宴上见到了一位官家小姐,二人一见倾心,但无法接触交谈,只是身隔心交,李商隐因此彻夜难眠,便写下了《无题》诗一首以抒胸臆: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诗的大意是:猜酒行令你笑吟吟,款款春韵实在是动人。昨夜的星辰已坠落,何时能再见你倩影?虽然没有彩凤的双飞翼,彼此却有一颗眷恋的心。晨鼓已响我该上班去,寂寞无聊好似蓬草没有根!后世“心有灵犀一点通”之语便传用开来【全诗】《无题三首》其三.[唐].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注释】1.灵犀:即通犀。《汉·西域传》:“通犀翠羽之珍。”如淳注曰:“通犀,谓中央色白,通两头。”2.送钩:藏钩于手中令人猜,又称藏钩。射覆:器皿下覆盖物品令人猜(射)指。这两种皆酒宴间的游戏,借以渲染欢乐气氛。3.听鼓应官:指听到鼓声必去官府应卯理事。兰台:汉代以来保存秘书图籍的宫观。《旧唐书·职官志》:“秘书省,龙朔初改为兰台。”走马兰台,说明诗人当时官秘书郎。这是一种职位不高、无大权势的清要之职。转蓬:《淮南子》:“见飞蓬转而知为车,以类取之。”【评析】诗人这两句诗显然是在写自己的爱情遭遇。他同自己的爱人分处两地,不能相见,所以说“身无彩凤双飞翼”。尽管不能相通,但两人在思想感情上却早已契合、沟通,“心有灵犀一点通”即指此而言。下句常为后人所借用,但已不限于指爱情。古书记载,有一种犀牛角名通天犀,有白色如线贯通首尾,被看作为灵异之物,故称灵犀,“一点通”的想象也由此而来。现在人们常比喻:对于某事物的看法异口同声,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想得一样。【赏析】解释灵犀:传说犀牛是一种灵兽,在犀牛角上有细线一样的白色花纹贯通两端,能够感应灵异。原用来比喻恋爱双方心心相印。现常用来比喻彼此双方融洽一致,心领神会。出处唐·李商隐《无题》:“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字义山,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李商隐早年生活贫困,因文才出众受到令狐楚的赏识;后来王茂元也因爱其才而将女儿嫁给他。令狐楚、王茂元分属不同的政治派别。他因此遭到两派的排斥,后半生一直在政治斗争的夹缝中求生存,郁郁不得志。他的诗作情致深蕴,流丽婉转,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动人心弦。但由于他在诗歌中大量用典,以致相当多的诗篇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他有一首《无题》诗这样写道: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在这首诗中,李商隐追忆了他年轻时的一段恋情。诗人写道,在那星辰闪烁、爽风宜人的夜晚,我俩相遇在画楼的西边、桂堂的东边,相遇在一场热闹的宴会之中。人们隔着座位劝着酒,分组玩着送钩、射覆的猜谜游戏。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俩双眼流波,沉浸在感情的交流中。我们虽然没有凤凰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但是我们有犀牛的灵角,能够心心相通。在这无声的心灵交流中,美好的夜晚稍纵即逝,又该策马到兰台开始新一天的工作了。于是只能在泪光中分别,惆怅不已,叹息自己身不由己,如同飘转的蓬草。
《瓯北诗话》
本书为清代赵翼(号瓯北)所撰的诗话,12卷。前10卷评论唐、宋、元、明、清10家,计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苏轼各一卷,陆游二卷(附年谱),元好问、高启合一卷,吴伟业、查慎行各一卷。后2卷是续诗话,论韦应物、杜牧、王安石、黄庭坚诸人诗及诗格诗体。赵翼是乾隆年间著名诗人,与袁枚、蒋士铨并称“江右三大家”。他的诗论,观点极为鲜明,即反对“荣古虐今”,力主“争新”、“独创”。他的论诗绝句:“词客争新角短长,迭开风气递登场;自身已有初、中、晚,安得千秋尚汉唐?”这与另几首都表现了一定的发展观点和追求创造的精神。再就本书的体制看,把他同一朝代的吴伟业、查慎行与李、杜相提并论,这是相当胆大的,与崇尚汉唐、“劝人不读唐以后书”的复古派迥然不同。他评诗,内容与形式并重,要这两方面都能创新才能成家。他既反对一味摹倣古人,认为这不过是“拾人牙后”、“抱柱守株”的“优孟”而已;同时也反对那些只在词句上“争难斗险、使人骇目”的形式主义倾向,认为元、白的诗触景生情,用眼前语、口头语自能沁人心脾、耐人咀嚼,因而较胜于韩、孟,“世徒以‘轻、俗’訾之,此不知诗者也!”也批评了那些把黄庭坚捧在苏轼之上,以及说苏轼超过陆游的人,因为陆游的诗具有丰富的爱国内容,而苏轼在“乌台诗案”后写诗往往回避现实。苏、黄的优劣表现在写作方法上,苏随物赋形、信笔挥洒的熟练技巧,较之黄庭坚的“专以拗峭避俗、不肯作一寻常语、而无从容游泳之趣”是略胜一筹的。他批评江西诗派“无一字无来历”,“宁不工而不肯不典,宁不切而不肯不奥,故往往意为词累,而性情反为所掩”,可说是一针见血的高论。但作者囿于时代局限,书中不免有一些封建糟粕,有待于读者的扬弃。霍松林、胡主佑根据寿考堂、湛贻堂等《瓯北全集》本作了校点,列入“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之一,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印行,1981年再版。
瓯北诗话。推荐。爱诗词网。《瓯北诗话》本书为清代赵翼(号瓯北)所撰的诗话,12卷。前10卷评论唐、宋、元、明、清10家,计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苏轼各一卷,陆游二卷(附年谱),元好问、高启合一卷,吴伟业、查慎行各一卷。后2卷是续诗话,论韦应物、杜牧、王安石、黄庭坚诸人诗及诗格诗体。赵翼是乾隆年间著名诗人,与袁枚、蒋士铨并称“江右三大家”。他的诗论,观点极为鲜明,即反对“荣古虐今”,力主“争新”、“独创”。他的论诗绝句:“词客争新角短长,迭开风气递登场;自身已有初、中、晚,安得千秋尚汉唐?”这与另几首都表现了一定的发展观点和追求创造的精神。再就本书的体制看,把他同一朝代的吴伟业、查慎行与李、杜相提并论,这是相当胆大的,与崇尚汉唐、“劝人不读唐以后书”的复古派迥然不同。他评诗,内容与形式并重,要这两方面都能创新才能成家。他既反对一味摹倣古人,认为这不过是“拾人牙后”、“抱柱守株”的“优孟”而已;同时也反对那些只在词句上“争难斗险、使人骇目”的形式主义倾向,认为元、白的诗触景生情,用眼前语、口头语自能沁人心脾、耐人咀嚼,因而较胜于韩、孟,“世徒以‘轻、俗’訾之,此不知诗者也!”也批评了那些把黄庭坚捧在苏轼之上,以及说苏轼超过陆游的人,因为陆游的诗具有丰富的爱国内容,而苏轼在“乌台诗案”后写诗往往回避现实。苏、黄的优劣表现在写作方法上,苏随物赋形、信笔挥洒的熟练技巧,较之黄庭坚的“专以拗峭避俗、不肯作一寻常语、而无从容游泳之趣”是略胜一筹的。他批评江西诗派“无一字无来历”,“宁不工而不肯不典,宁不切而不肯不奥,故往往意为词累,而性情反为所掩”,可说是一针见血的高论。但作者囿于时代局限,书中不免有一些封建糟粕,有待于读者的扬弃。霍松林、胡主佑根据寿考堂、湛贻堂等《瓯北全集》本作了校点,列入“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之一,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印行,1981年再版。
【诗句】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翻译】渔阳的战鼓声震天动地,惊乱了宫中《霓裳羽衣曲》的舞步弦音。渔阳:唐代郡名,在今河北省蓟县一带,原属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管辖,此代指范阳地带,指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唐。鼙(pí)鼓:古代军中用的小鼓。霓裳羽衣曲:著名舞曲名,原为西域乐舞,名《婆罗门》,为西凉府节度使杨敬述所献,经唐玄宗润色而成。【鉴赏】“渔阳鼙鼓”,指安禄山的军事叛乱。渔阳,今河北省蓟县一带,是叛军进攻京师的出发点。“霓裳羽衣曲”,是当时宫中最流行的舞曲。喻唐明皇贪恋杨贵妃而沉醉于歌舞欢乐之中。“惊破”的“破”字有破坏的意思,是说安史之乱发生,《霓裳羽衣曲》奏不成了。用形象的语言说明历史事件,深刻生动,极有文采。【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内战的爆发或外敌的入侵惊醒了沉醉于安乐的人们。[例]靖康初年,金兵南下,风云突变,恰如“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没有了平静与安宁,而生灵涂炭,无一幸免。(袁鹰、秦越《漱玉篇》)
惊破霓裳羽衣曲。推荐。爱诗词网。【诗句】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翻译】渔阳的战鼓声震天动地,惊乱了宫中《霓裳羽衣曲》的舞步弦音。渔阳:唐代郡名,在今河北省蓟县一带,原属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管辖,此代指范阳地带,指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唐。鼙(pí)鼓:古代军中用的小鼓。霓裳羽衣曲:著名舞曲名,原为西域乐舞,名《婆罗门》,为西凉府节度使杨敬述所献,经唐玄宗润色而成。【鉴赏】“渔阳鼙鼓”,指安禄山的军事叛乱。渔阳,今河北省蓟县一带,是叛军进攻京师的出发点。“霓裳羽衣曲”,是当时宫中最流行的舞曲。喻唐明皇贪恋杨贵妃而沉醉于歌舞欢乐之中。“惊破”的“破”字有破坏的意思,是说安史之乱发生,《霓裳羽衣曲》奏不成了。用形象的语言说明历史事件,深刻生动,极有文采。【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内战的爆发或外敌的入侵惊醒了沉醉于安乐的人们。[例]靖康初年,金兵南下,风云突变,恰如“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没有了平静与安宁,而生灵涂炭,无一幸免。(袁鹰、秦越《漱玉篇》)
【诗句】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出处】唐·王维《伊州歌》【意思】夜夜对着清风明月苦苦想念离家的亲人,亲人从军在外到处征战已十年有余。亲人啊,离家时我再三嘱咐你:归雁来的时候要常常往家里寄书信。【鉴赏】回想十年前送别从戎远征的丈夫的情景,千叮咛万嘱咐:当大雁南归时,可要多多寄来书信啊!这里采用逆婉的手法,追忆往事,更加深刻而细腻地表现了眼前的相思之苦。【全诗】《伊州歌》.[唐].王维.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鉴赏】读这首绝句,如听一个军属叙家常,话苦衷,没有什么难解的地方。但是要深入理解它、体味它,还得有点人生体验,要知道点时俗、时风。曹丕《燕歌行》有云:“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鸿雁辞归燕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燕子和大雁都是候鸟,春天从南方飞到北方,秋天从北方飞到南方。由北到南,所以说“归”。“雁初归”,指去年初秋时节。初秋时节,大雁回家寻求温暖,而自己的丈夫却在这个时候离开温暖的家从军远去。去年“离别”之时,是怎样的一番哀怨,可想而知。所谓:“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王维《伊州歌》)。现在,又到了“雁初归”之时,是该写封信去问问了。谢朓《玉阶怨》云:“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萤火虫在秋夜最为触目,它那闪闪烁烁的萤光在夜长人静时最容易勾引起少妇凄凉寂寞飘忽不定的感叹。头两句展现了思妇从去年初秋到今年初秋的痛苦与思念。由“雁初归”和“萤巳飞”构成了一个以日以夜,情意绵绵的、惆怅的感性世界,使人心潮起伏,浮想联翩。而秋夜“裁缝”的已不是妇女的“罗衣”而是战士的“征衣”了。唐代实行府兵制,战士多为农夫,而农夫又多是一些新婚不久的青年。战士所需寒衣,得由家人亲自裁缝寄出。所以,一到秋天,天气转寒,为战士赶制寒衣,就成了牵动着千家万户的一件大事。李白《子夜秋歌》有云:“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可是,现在从军战士的音信断绝,消息杳无,裁缝好了的寒衣还不知道寄往何处?青年夫妻天各一方,锦书难托,相会无期,这是怎样一幕令人心碎的人生悲剧呵!就语言艺术而言,整首诗取语质实,但能曲尽人情。这不就是司空图说的“性情所至,妙不可寻;遇之自天,冷然希音”的上乘之作么!
清风明月苦相思。推荐。爱诗词网。【诗句】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出处】唐·王维《伊州歌》【意思】夜夜对着清风明月苦苦想念离家的亲人,亲人从军在外到处征战已十年有余。亲人啊,离家时我再三嘱咐你:归雁来的时候要常常往家里寄书信。【鉴赏】回想十年前送别从戎远征的丈夫的情景,千叮咛万嘱咐:当大雁南归时,可要多多寄来书信啊!这里采用逆婉的手法,追忆往事,更加深刻而细腻地表现了眼前的相思之苦。【全诗】《伊州歌》.[唐].王维.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鉴赏】读这首绝句,如听一个军属叙家常,话苦衷,没有什么难解的地方。但是要深入理解它、体味它,还得有点人生体验,要知道点时俗、时风。曹丕《燕歌行》有云:“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鸿雁辞归燕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燕子和大雁都是候鸟,春天从南方飞到北方,秋天从北方飞到南方。由北到南,所以说“归”。“雁初归”,指去年初秋时节。初秋时节,大雁回家寻求温暖,而自己的丈夫却在这个时候离开温暖的家从军远去。去年“离别”之时,是怎样的一番哀怨,可想而知。所谓:“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王维《伊州歌》)。现在,又到了“雁初归”之时,是该写封信去问问了。谢朓《玉阶怨》云:“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萤火虫在秋夜最为触目,它那闪闪烁烁的萤光在夜长人静时最容易勾引起少妇凄凉寂寞飘忽不定的感叹。头两句展现了思妇从去年初秋到今年初秋的痛苦与思念。由“雁初归”和“萤巳飞”构成了一个以日以夜,情意绵绵的、惆怅的感性世界,使人心潮起伏,浮想联翩。而秋夜“裁缝”的已不是妇女的“罗衣”而是战士的“征衣”了。唐代实行府兵制,战士多为农夫,而农夫又多是一些新婚不久的青年。战士所需寒衣,得由家人亲自裁缝寄出。所以,一到秋天,天气转寒,为战士赶制寒衣,就成了牵动着千家万户的一件大事。李白《子夜秋歌》有云:“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可是,现在从军战士的音信断绝,消息杳无,裁缝好了的寒衣还不知道寄往何处?青年夫妻天各一方,锦书难托,相会无期,这是怎样一幕令人心碎的人生悲剧呵!就语言艺术而言,整首诗取语质实,但能曲尽人情。这不就是司空图说的“性情所至,妙不可寻;遇之自天,冷然希音”的上乘之作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