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出处】唐·刘禹锡《乌衣巷》。【意思】朱雀桥边长满野草野花,乌衣巷口夕阳斜照。昔日出没于王、谢两家族高堂丽舍间的飞燕,如今飞入了平常的百姓家中。一、二句借景极力渲染朱雀桥边的寂寥、惨淡。三、四句继续通过景物委婉暗示,乌衣巷繁华已去。从而抒发了作者对人世沧桑的无限感慨。诗借景寄情,言简意深,余味无穷。注:乌衣巷,是六朝时金陵的一条繁华街道。晋代王、谢等豪门大户多居此地。朱雀桥,六朝时金陵正南朱雀门外横跨淮河的大桥,邻近乌衣巷。【赏析】此诗曾博得白居易“掉头苦吟,叹赏良久”,是刘禹锡最得意的怀古诗。“朱雀桥”、“乌衣巷”是相邻的地名,桥在秦淮河上,是通巷的必经之路,巷内是高门士族聚居区,王、谢均是当年的权贵之家。“夕阳斜”突出了惨淡景象,喻写当年权贵的没落;燕子做巢处的变化,更透露了历史巨变的凄凉。全诗蕴藉含蓄,感慨深沉而又藏而不露,一腔思古幽绪,读来余味无穷。【全诗】《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释】1.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以三国时东吴乌衣营驻地而得名。东晋初士族首领王导建宅于此,遂成为王、谢两大贵族世家的聚居地。2.朱雀桥:又名朱雀航,架在秦淮河上,正对金陵城南的朱雀门,与乌衣巷邻近,是昔日的交通要道。【题解】这是《金陵五题》的第二首。诗人从“金陵”城中选取两个极有代表性的地名“朱雀桥”与“乌衣巷”领起一、二两句,对偶天成,色彩斑斓,既能标帜金陵的地理环境,更能激发关于六代繁华的联想。然后将“野草花”、“夕阳斜”两种荒凉景象和这两个显赫地名联结起来,于强烈反衬中蕴涵异常丰富的暗示,引人深思。前两句写静景,“静”得凄凉。后两句,于“野草花”、“夕阳斜”的静景中添入燕子飞来的动景,以动形静,更见凄凉。燕子不仅是候鸟,还有“喜居故巢”的习性。诗人抓住这一点,与一、二两句关合,写出了两个警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如唐汝询《唐诗解》所说:“不言王谢堂为百姓家,而借言于燕,正诗人托兴玄妙处。”全诗不正面落墨,只选两个地名,用野草、斜阳、旧燕渲染,而王朝兴替、人世变迁的深沉慨叹,已见于言外。辛弃疾《沁园春》云:“朱雀桥边,何人会道,野草、斜阳、飞燕?”抓住此诗的主要特点推此诗为绝唱,确有见地。【全诗赏析】秦淮河,朱雀桥,乌衣巷,好一个繁华的所在。南京,秦淮河上,一桥飞架南北,这就是朱雀桥。桥的这一头,车水马龙,寻着这些车马的影踪,我们的目光会转向桥的另一端。放眼望去,乌衣巷口,那里有巍峨的亭台楼阁。亭台楼阁之上,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了淝水之战的谢安等高门士族正舒适地坐定,静享玉液琼浆,海陆八珍。下人不时地奔走相告,说有客来访,静候大人的回话。兴致高时,“见”!于是客人带着十分谨慎,小心地同尊者说话。高兴处,赐一旁坐,一起看水袖起伏,听人间至曲。倘若心情不佳,挥挥手,执事自觉地回报,来人无奈地退回一边,静静地等候下一次的机会。此时,桥头依然是车水马龙,依然是来人如织,他们就这样希求得到高门士族的接见。也许是玉液琼浆的味道太醇厚了,海陆八珍的色彩太诱人了,看,那飞燕早经不住诱惑,双双飞将而来,停在华屋之上,叽叽喳喳地嚷个不停。民间有种说法,说燕子来巢,只是为了找个安身的所在,传说它们的言语是:“不吃你米,不吃你谷,只找你借间屋。”不管如何,燕子总是给这里带来了一种新鲜的感觉,那是自然的生机与活力。诗人漫步在秦淮河边,如今的朱雀桥边,早已失去了昔日的繁华之象。野草从中,零星地点缀着几朵无精打采的野花,诗人的情绪也霎时低落了。夕阳把一抹余晖投向大地,日薄西山的没落感也就在这抹余晖中洒满了大地。渐渐走近昔日高亭大厦的所在,却早已寻不到它们的踪迹了。这里,平常百姓的居所散布开来,四周是一片宁静。突然,传来了一声燕子的呢喃,诗人感慨了,他说:“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燕子最为恋旧,如今,已失去了它们昔日筑巢的所在,但它们依然深深记着这片土地。它们,就是历史沧桑巨变的最有力的见证!夕阳西下,诗人静静走在朱雀桥上,回望着这段历史,品尝着时光流逝、历史兴亡的感慨。
雀桥边野草花。推荐。爱诗词网。【诗句】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出处】唐·刘禹锡《乌衣巷》。【意思】朱雀桥边长满野草野花,乌衣巷口夕阳斜照。昔日出没于王、谢两家族高堂丽舍间的飞燕,如今飞入了平常的百姓家中。一、二句借景极力渲染朱雀桥边的寂寥、惨淡。三、四句继续通过景物委婉暗示,乌衣巷繁华已去。从而抒发了作者对人世沧桑的无限感慨。诗借景寄情,言简意深,余味无穷。注:乌衣巷,是六朝时金陵的一条繁华街道。晋代王、谢等豪门大户多居此地。朱雀桥,六朝时金陵正南朱雀门外横跨淮河的大桥,邻近乌衣巷。【赏析】此诗曾博得白居易“掉头苦吟,叹赏良久”,是刘禹锡最得意的怀古诗。“朱雀桥”、“乌衣巷”是相邻的地名,桥在秦淮河上,是通巷的必经之路,巷内是高门士族聚居区,王、谢均是当年的权贵之家。“夕阳斜”突出了惨淡景象,喻写当年权贵的没落;燕子做巢处的变化,更透露了历史巨变的凄凉。全诗蕴藉含蓄,感慨深沉而又藏而不露,一腔思古幽绪,读来余味无穷。【全诗】《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释】1.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以三国时东吴乌衣营驻地而得名。东晋初士族首领王导建宅于此,遂成为王、谢两大贵族世家的聚居地。2.朱雀桥:又名朱雀航,架在秦淮河上,正对金陵城南的朱雀门,与乌衣巷邻近,是昔日的交通要道。【题解】这是《金陵五题》的第二首。诗人从“金陵”城中选取两个极有代表性的地名“朱雀桥”与“乌衣巷”领起一、二两句,对偶天成,色彩斑斓,既能标帜金陵的地理环境,更能激发关于六代繁华的联想。然后将“野草花”、“夕阳斜”两种荒凉景象和这两个显赫地名联结起来,于强烈反衬中蕴涵异常丰富的暗示,引人深思。前两句写静景,“静”得凄凉。后两句,于“野草花”、“夕阳斜”的静景中添入燕子飞来的动景,以动形静,更见凄凉。燕子不仅是候鸟,还有“喜居故巢”的习性。诗人抓住这一点,与一、二两句关合,写出了两个警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如唐汝询《唐诗解》所说:“不言王谢堂为百姓家,而借言于燕,正诗人托兴玄妙处。”全诗不正面落墨,只选两个地名,用野草、斜阳、旧燕渲染,而王朝兴替、人世变迁的深沉慨叹,已见于言外。辛弃疾《沁园春》云:“朱雀桥边,何人会道,野草、斜阳、飞燕?”抓住此诗的主要特点推此诗为绝唱,确有见地。【全诗赏析】秦淮河,朱雀桥,乌衣巷,好一个繁华的所在。南京,秦淮河上,一桥飞架南北,这就是朱雀桥。桥的这一头,车水马龙,寻着这些车马的影踪,我们的目光会转向桥的另一端。放眼望去,乌衣巷口,那里有巍峨的亭台楼阁。亭台楼阁之上,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了淝水之战的谢安等高门士族正舒适地坐定,静享玉液琼浆,海陆八珍。下人不时地奔走相告,说有客来访,静候大人的回话。兴致高时,“见”!于是客人带着十分谨慎,小心地同尊者说话。高兴处,赐一旁坐,一起看水袖起伏,听人间至曲。倘若心情不佳,挥挥手,执事自觉地回报,来人无奈地退回一边,静静地等候下一次的机会。此时,桥头依然是车水马龙,依然是来人如织,他们就这样希求得到高门士族的接见。也许是玉液琼浆的味道太醇厚了,海陆八珍的色彩太诱人了,看,那飞燕早经不住诱惑,双双飞将而来,停在华屋之上,叽叽喳喳地嚷个不停。民间有种说法,说燕子来巢,只是为了找个安身的所在,传说它们的言语是:“不吃你米,不吃你谷,只找你借间屋。”不管如何,燕子总是给这里带来了一种新鲜的感觉,那是自然的生机与活力。诗人漫步在秦淮河边,如今的朱雀桥边,早已失去了昔日的繁华之象。野草从中,零星地点缀着几朵无精打采的野花,诗人的情绪也霎时低落了。夕阳把一抹余晖投向大地,日薄西山的没落感也就在这抹余晖中洒满了大地。渐渐走近昔日高亭大厦的所在,却早已寻不到它们的踪迹了。这里,平常百姓的居所散布开来,四周是一片宁静。突然,传来了一声燕子的呢喃,诗人感慨了,他说:“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燕子最为恋旧,如今,已失去了它们昔日筑巢的所在,但它们依然深深记着这片土地。它们,就是历史沧桑巨变的最有力的见证!夕阳西下,诗人静静走在朱雀桥上,回望着这段历史,品尝着时光流逝、历史兴亡的感慨。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希望》艾青。推荐。爱诗词网。梦的朋友幻想的姐妹原是自己的影子却老走在你前面象光一样无形象风一样不安定她和你之间始终有距离象窗外的飞鸟象天上的流云象河边的蝴蝶既狡猾而美丽你上去,她就飞你不理她,她撵你她永远陪伴你一直到你终止呼吸象征,是艾青艺术方法中的重要的一环。诗人情感意向的加入,使描述的对象随着主观情绪的发展而推移,转化为有丰富思想感情内涵的意象。《希望》所创造的意象惊心眩目,其显示的象征意蕴给读者以强烈的振奋。这首诗以人们最关注的人生“希望”为外在的中轴线,以“希望”距离的远与近为内在情绪的脉络,含蕴着作者辩证的理性思考。每个人都有心中的希望:希望我们的国家国泰民安、繁荣强盛,希望自己的事业旗开得胜、马到成功,希望建立一个美满、温馨的家庭,希望人们在共同的生活中相亲相敬、相助相依,希望早日和天涯友人聚首……。许多时候,希望似乎是那样渺远,远得像是梦幻,“象光一样无形/,象风一样不安定”,“象窗外的飞鸟/象天上的流云”;但是,有时候“她”又是那样相近,近得像跟在身边的影子,“老走在你前面”,“你不理她,她撵你”。“希望”简直“象河边的蝴蝶”,既狡猾,又美丽。这个希望实现了,新的希望又会出现。诗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组组白描和象征构成的意象,最后水到渠成,凝结成希望的光华:“她永远陪伴你/一直到你终止呼吸”。诗人选取了单纯而强烈的意象组合,在气氛的层层顺向叠加中渲染出勃勃的生机;诗的语言简单明了,表现了复杂的内涵,很有力度。它告诉人们永远追求希望,不要放弃,不要失望,最终会走进辉煌的希望的殿堂!艾青认为,“深厚博大的思想,通过最浅显的语言表演出来,才是最理想的诗。”(艾青《诗论·语言》)这是诗人数十年创作中一贯追求的美学原则。即使像《希望》这类哲理性很强的诗作,也是服务于他的质朴、鲜亮的艺术目标的。作者有意识地避免华词丽句,不故作奇曲,以明白的口语入诗,但同时又注意语言启悟暗示和内在张力,将丰富的思想内涵化在平淡、浅显、近乎白描的语言形式中,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如果我们真正读懂了陶潜、读懂了李白,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把艾青也称为中国第一流的大诗人呢?
双眸剪秋水。推荐。爱诗词网。“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是关于描写“人物摹写·人物形象·歌女”类的诗句。她那双明亮的眼睛如同澄净的秋水,她那纤细的十指好似刚刚剥开的春葱,又白又嫩。诗人将弹筝女的眼睛比作“秋水”,将十指比作“春葱”,自然而贴切,生动而形象。注:眸,指眼睛。白居易“筝”“全唐诗”第5134页。繁体:“雙眸剪秋水,十指剝春蔥”的意思,全詩,出處,解釋,賞析“雙眸剪秋水,十指剝春蔥”是關於描寫“人物摹寫·人物形象·歌女”類的詩句。她那雙明亮的眼睛如同澄凈的秋水,她那纖細的十指好似剛剛剝開的春蔥,又白又嫩。詩人將彈箏女的眼睛比作“秋水”,將十指比作“春蔥”,自然而貼切,生動而形象。註:眸,指眼睛。白居易“箏”“全唐詩”第5134頁。拼音:“ShuangMouJianQiuShui,ShiZhiBaoChunCong”DeYiSai,QuanShi,ChuChu,JieShi,ShangXi“ShuangMouJianQiuShui,ShiZhiBaoChunCong”ShiGuanYuMiaoXie“RenWuMoXie·RenWuXingXiang·GeNv”LeiDeShiGou。TaNaShuangMingLiangDeYanJingRuTongChengJingDeQiuShui,TaNaQianXiDeShiZhiHaoShiGangGangBaoKaiDeChunCong,YouBaiYouNen。ShiRenJiangDanZhengNvDeYanJingBiZuo“QiuShui”,JiangShiZhiBiZuo“ChunCong”,ZiRanErTieQie,ShengDongErXingXiang。Zhu:Mou,ZhiYanJing。BaiJuYi“Zheng”“QuanTangShi”Di5134Xie。
原意为即使是智慧高超的人,考虑问题也总有不够周到之处。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齐相晏子正在吃饭,君主景公差遣使者来。晏子分一半饭食招待使者,使者没有吃饱,晏子也没有吃饱。使者返回后,向景公说了这件事。景公惊叹道:“晏子家这样贫困,我不知道,这是我的过错。”景公差遣吏人把千金和市租送给晏子,请他用来供养宾客。晏子谢绝不接受。景公再三地送,晏子再三地谢绝不接受。晏子说:“我家不贫困。君主给我的俸禄,不但够我周济家族,而且足够我交游之用,还可以救济百姓,君主赐给我的俸禄是丰厚的!我的家不贫困。我听说,接受了君主所给的丰厚资财,转而施舍给人民,这是代替君主职位,忠臣不会这样做的;接受了君主所给的丰厚资财,而不施舍给人民,这就成了筐箧中的储存,讲仁义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进取财物于君,退得罪了士人,人死后财物转移给其他的人,这是主持守藏物资,聪明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十緵(八十缕为緵)布、一豆(古食器)的食物足够中、晚年享用。”景公对晏子说:“以前我的先君齐桓公,把一定数量的土地和附着的人口赐封给管仲,管仲没有推辞就接受了,你为什么推辞呢?”晏子说:“我听说,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考虑起来,管仲虽是聪明人,或有所失;而我虽然愚昧,或有所得。所以我不敢接受您的赏赐。”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推荐。爱诗词网。原意为即使是智慧高超的人,考虑问题也总有不够周到之处。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齐相晏子正在吃饭,君主景公差遣使者来。晏子分一半饭食招待使者,使者没有吃饱,晏子也没有吃饱。使者返回后,向景公说了这件事。景公惊叹道:“晏子家这样贫困,我不知道,这是我的过错。”景公差遣吏人把千金和市租送给晏子,请他用来供养宾客。晏子谢绝不接受。景公再三地送,晏子再三地谢绝不接受。晏子说:“我家不贫困。君主给我的俸禄,不但够我周济家族,而且足够我交游之用,还可以救济百姓,君主赐给我的俸禄是丰厚的!我的家不贫困。我听说,接受了君主所给的丰厚资财,转而施舍给人民,这是代替君主职位,忠臣不会这样做的;接受了君主所给的丰厚资财,而不施舍给人民,这就成了筐箧中的储存,讲仁义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进取财物于君,退得罪了士人,人死后财物转移给其他的人,这是主持守藏物资,聪明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十緵(八十缕为緵)布、一豆(古食器)的食物足够中、晚年享用。”景公对晏子说:“以前我的先君齐桓公,把一定数量的土地和附着的人口赐封给管仲,管仲没有推辞就接受了,你为什么推辞呢?”晏子说:“我听说,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考虑起来,管仲虽是聪明人,或有所失;而我虽然愚昧,或有所得。所以我不敢接受您的赏赐。”现常用“圣人千虑,必有一失”借以表明听取各方面人的意见的重要,也劝诫自以为聪明的人要多加谨慎。也作“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沈醉不知归路。推荐。爱诗词网。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首词,选自李清照的词集《漱玉词》。这是李清照回忆少女时代生活的一首词。她截取了天真烂漫的少女生活的一个片断——曾经有一次临晚乘醉尽兴忘归的泛舟。“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常”,“尝”的通假字,曾经的意思。词一开头先作交代,点出时间地点,然后以“沈醉”写人。至于为何而醉且沉?似乎应是饮酒而醉,但如果细读下文,看到主人公饱览初夏美景,留连忘返,则不妨可以说这种醉意也有几分是因这美好的景色而为之陶醉。“不知归路”四字,既承上“沈醉”而言,又引起下文的描写。“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这是进一步讲“不知归路”,其中“误入”两字照应前面的“沈醉”,因为“沈醉”方会“误入”,“藕花深处”四字则照应前面的“不知归路”,而进一步具体化。此句既说“兴尽”,又写“误入”,实际上还在写主人公余兴未尽、意犹未尽,所以虽说“兴尽”,但远远看到莲叶田田,闻到荷花飘香,却又身不由己,信舟划去。然而,当她划到藕花深处时,才发现此处已无路可通,从对景色的“沈醉”中顿然醒悟过来。作者早已就在前面交代了的“日暮”、“晚”的天气,此刻当已更晚,贪玩的少女这才不免有些吃惊,于是赶紧往回划。“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里的“争”,就是争先恐后的意思,引申为“赶紧”,主人公赶紧划归,船桨击水,发出哗哗声响,把两岸沙滩上已经栖息的鸥鹭惊了起来,这也照应到前面,见出主人公确实归舟甚晚了。这就是李清照这首《如梦令》的全部内容。在这首词中,我们虽然看不到有多少现实的社会内容,但可以看到一个在封建社会中不受妇女礼教规范束缚的天真活泼的性格,看到作者对自然、对生活的浓厚的兴趣和热爱,给我们以美的享受。李清照词中,有不少这样的笔墨,曾因此而被封建道学家们视为“毫无顾藉”,但在今天看来这正是可贵的地方。从词的创作的角度来看,晚唐五代的花间词派主要把笔墨放在珠帘罗幕香闺佳人的描写上,天地狭窄。南唐至宋初词渐趋阔大,而李清照作为一个女词人,能走向广阔的郊外,扩大视野,不作卿卿我我男女恩怨之声,而写自己对美好自由生活及大自然的热爱,情调显得健康,意境显得开阔,这是不容易的。李清照后期词因时代的动乱而更多地写到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时代情绪,在思想内容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这与她前期的词作就有这样良好的开端分不开的。这首词在艺术上采用白描的手法,不事雕饰,文辞清新,用笔轻灵,写得真切自然,已开始显露出李清照词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