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贡

禹贡朗读

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于岳阳。覃怀厎绩,至于衡漳。厥土惟白壤,厥赋惟上上错,厥田惟中中。恒卫既从,大陆既作。岛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河。

济河惟兖州:九河既道,雷夏既泽,澭沮会同。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厥土黑坟,厥草惟繇,厥木惟条。厥田惟中下,厥赋贞,作十有三载乃同。厥贡漆丝,厥篚织文。浮于济、漯,达于河。

海、岱惟青州:嵎夷既略,潍、淄其道。厥土白坟,海滨广斥。厥田惟上下,厥赋中上。厥贡盐,海物惟错。岱畎丝、枲、铅、松、怪石。莱夷作牧。厥篚丝。浮于汶,达于济。

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沂其乂,蒙羽其艺,大野既猪,东原厎平。厥土赤埴坟,草木渐包。厥田惟上中,厥赋中中。厥贡惟土五色,羽畎夏翟,峄阳孤桐,泗滨浮磬〔51〕。淮夷珠暨鱼〔52〕,厥篚玄纤缟〔53〕。浮于淮泗,达于河。

淮海惟扬州〔54〕:彭蠡〔55〕既猪,阳鸟〔56〕攸居。三江既入〔57〕,震泽厎定〔58〕。筿既敷〔59〕,厥草惟夭〔60〕,厥木惟乔〔61〕。厥土惟涂泥〔62〕。厥田惟下下,厥赋下上上错〔63〕。厥贡惟金三品〔64〕,瑶、琨、筿、、齿、革、羽、毛惟木〔65〕。岛夷卉服〔66〕。厥篚织贝〔67〕,厥包〔68〕桔柚,锡贡〔69〕。沿于江、海,达于淮泗。

荆及衡阳惟荆州〔70〕:江汉朝宗〔71〕于海,九江孔殷〔72〕,沱潜既道〔73〕,云土梦作乂〔74〕。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中,厥赋上下。厥贡羽毛齿革,惟金三品,杶干栝柏〔75〕,砺砥砮丹,惟箘簵楛〔76〕,三邦厎贡厥名〔77〕。包匦菁茅〔78〕,厥篚玄玑组〔79〕,九江纳锡大龟〔80〕。浮于江、沱、潜、汉,逾于洛〔81〕,至于南河〔82〕

……

九州攸同:四隩〔83〕既宅,九山刊旅〔84〕,九川涤源〔85〕,九泽既陂〔86〕,四海〔87〕会同。六府〔88〕孔修,庶土交正〔89〕,厎慎财赋〔90〕,咸则三壤成赋〔91〕。中邦锡土姓〔92〕,祗台德先〔93〕,不距〔94〕朕行。

五百里甸服〔95〕。百里赋纳总〔96〕,二百里纳铚〔97〕,三百里纳秸服〔98〕,四百里粟,五百里米。五百里侯服〔99〕。百里采〔100〕,二百里男邦〔101〕,三百里诸侯〔102〕。五百里绥服〔103〕。三百里揆文教〔104〕,二百里奋武卫〔105〕。五百里要服〔106〕。三百里夷〔107〕,二百里蔡〔108〕。五百里荒服〔109〕。三百里蛮〔110〕,二百里流〔111〕。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112〕。禹锡玄圭,告厥成功。

〔注释〕 敷:分布、划分。 刊:砍、削、刻。 奠:定。用高山大川做标记划定九州区域。 冀州:古九州之一。 既:先、已经。载:通“事”,从事,指治水工程。壶口:山名,在今山西吉县西南。 梁:山名,在今陕西韩城县西。岐:山名,在今陕西岐山县东北。 太原:今山西太原一带,汾水上游。 岳阳:地区名。指太岳山(今山西霍山)以南,黄河以北地区。 覃怀:地名,在今河南武陟、沁阳一带。厎(zhǐ)绩:获得功绩。 衡:同横。漳:漳水,在覃怀以北。横漳,即漳水横流入河处。 白壤:洪水退后,地表呈白色,或为盐碱所致,故称白壤。 赋:赋税。上上:禹把赋税等级分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上上为第一等。错:交错,指或出一等赋税,或出二等,视收成情况交错征收。 中中:第五等,可见白壤并不很肥沃,其土质属中等。 恒:水名,即今河北曲阳县北横河。卫:水名,源于河北灵寿县东北,南流与滹沱河汇合。从:顺。指恒、卫二水治理好后顺流入海。 大陆:泽名,在今河北钜鹿县西北。作:耕作。 岛夷:住在东方海岛上的民族。皮服:用兽皮缝制服饰。岛民以此作贡物。 夹:接近。右:右侧。碣(jié)石:山名,在今河北抚宁、昌黎二县界。 济:济水,分黄河南北两部分,源出河南济源县西王屋山,汉代由武陟入黄河,又由黄河分流入山东,经利津入海。兖州:在今河北、山东间。 九河:九言多数,九河不一定确指九条河,而是黄河下游许多岔流的总称。道:开通。 雷夏:湖泊名,在今山东菏泽东北。 澭(yōng):黄河支流,在菏泽与沮水会合入雷夏湖。沮(jū):澭水支流。 桑土:适宜桑树生长的土质。蚕:养蚕。 降丘:从丘陵高地上搬下来。宅土:安居在平地上。 坟:膏肥。 繇(yóu):繁茂,茂盛。 条:修长。 贞:与九同,即下下,第九等。 作:耕种。载:年。同:与另八州相同。 篚(fěi):盛物的竹器。织文: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 浮:漂浮于水上,即乘船由水运而来。漯(tà):水名,黄河支流。古漯河自河南浚县与黄河分流,至山东朝城折向东北,由高宛县入海。 海:渤海。岱:泰山。青州:渤海与泰山之间地区,即山东半岛。 嵎(yú)夷:地名,传说为东海中日出之地。略:简易。嵎夷僻远,故治之疏略。 潍:潍水。源于山东五莲县西南箕屋山,流经诸城、高密、安丘、潍县、昌邑入莱州湾。淄:水名,源于山东莱芜县东北,北流经博山、临淄、广饶,汇入小清河,入莱州湾。道:疏通。 斥:斥卤,盐碱地。 (chī):细葛布。 错:错杂。 畎(quǎn):山谷。枲(xǐ):一种大麻,其茎皮可作麻布原料,不结实。铅:指锡。怪石:怪异的石头,如玉石之类。 莱夷:古莱州、登州一带居住的民族。夷:中原人称边远的东方人为夷。作牧:从事放牧。 (yǎn):柞树,其叶可饲蚕。 汶:水名,源出今山东莱芜县北,西南流,古时入济,今入运河。 海:黄海。淮:淮河。徐州:东至黄海,北至泰山,南至淮河之间一带为徐州。其区域相当于今之江苏、安徽北部,山东南部。 沂(yí):水名,源于山东沂水县东北,南流经临沂入苏北。乂(yì):治理、安定。 蒙:山名,在今山东蒙阴县西南。羽:山名,有两处,一在山东郯城东北,一在山东蓬莱东南,相传皆为舜杀禹父鲧处。艺:种植。 大野:巨野泽,在今山东巨野县。猪:通潴,水汇聚之处。 东原:地名,今山东东平县一带,汶水、济水之间。厎平:得到平治。 赤埴:红色黏性土壤。 渐包:包又作“苞”,繁茂生长。渐包即逐渐繁茂地生长。 土五色:青黄赤白黑五色土壤。贡献给天子,作为分封诸侯时的象征社稷之物。 夏:大。翟:雉、野鸡,雄性尾羽彩色,可用于旗上饰物和舞蹈者所持。全句意谓:羽山谷中有大山鸡。 峄(yì):山名,又名邹山、邾峄山或邹峄山,在今山东邹城市东城。阳:山之南坡向阳处。孤桐:长于空旷处的桐树,木质好,可用于制好琴。 〔51〕泗:水名,源出今山东泗水县,南流由江苏清河县入淮。浮磬:石在水边,半淹半露如浮于水,此石作磬声佳,故称浮磬。 〔52〕淮夷:居住在淮河下游的少数民族。(bīn)珠:为能产珠的贝类,珠即是这种贝类产的珠。 〔53〕玄:黑色。纤:细绸。缟:白绢。全句意谓,用竹筐装着黑色的细绸和白绢。 〔54〕淮海:淮河、黄海。扬州:北至淮河,东南至黄海之间地域为扬州,相当于今江苏、安徽南部及江西东部地区。 〔55〕彭蠡(lǐ):泽名,即今鄱阳湖。 〔56〕阳鸟:鸿雁之类的鸟。一说认为鸟或为岛之误,阳岛指扬州沿海诸岛。 〔57〕三江:长江下游的松江、娄江、东江三支流;或以三为“多”,即多条河流。入:流入海。 〔58〕震泽:即今江浙之间的太湖。厎定:治理获得成功。 〔59〕筿(xiǎo):小竹。(dàng):大竹。敷:分布。 〔60〕夭(yāo):草木茂盛貌。 〔61〕乔:高大。 〔62〕涂泥:土壤潮湿。 〔63〕下上上错:下上为第七等,下上之上当指第六等,错即在六七等之间交错。 〔64〕金三品:三种等次的金属,上等为金,中等为银,下等为铜。 〔65〕瑶:美玉。琨:美玉。齿:象牙。革:犀牛皮。毛:旄牛尾。惟:与,及。 〔66〕卉服:用草编织的衣服,如蓑衣之类。 〔67〕织贝:用线串连起来的精美小贝壳。 〔68〕包:包裹。 〔69〕锡:同赐。锡贡:进奉贡品。 〔70〕荆:山名,在今湖北南漳县南。衡阳:衡山之南。衡山在今湖南衡山县。荆山至衡山南为荆州,相当于今江西西部和湖南、湖北一带。 〔71〕朝宗:诸侯朝见天子,春天称朝,夏天称宗。此喻长江、汉水奔流向大海,如同诸侯朝见天子。 〔72〕九江:通常以沅、渐、元、辰、叙、酉、澧、资、湘九水皆入洞庭,称为九江。亦以九为许多,表示很多条河。孔:大。殷:盛大。 〔73〕沱:水名,长江支流,在今湖北枝江县。潜:水名,汉水之流,在今湖北潜江县。 〔74〕云土梦:即云梦,古大泽名。据汉魏人记载,其地当在湖北潜江县西南。作:耕作。乂:治理。 〔75〕杶(chūn):木名,即櫄,可制琴。干:柘木,木质坚固,可制弓。栝(guā):桧木。 〔76〕砺砥:磨刀石。砮(nǔ):石制箭头。丹:丹砂,红色颜料。箘簵(jūnlù):美竹名。楛(hù):木名,可作箭杆。 〔77〕三邦:湖泽地区的三个诸侯国。名:名产、特产。 〔78〕匦(guǐ):匣子。菁茅:一种带毛刺的茅草,祭祀时用以滤酒。 〔79〕(xūn):黄赤色。玄为彩色丝绸。玑组:用细丝绳穿起来的珍珠串。 〔80〕大龟:长一尺二寸之龟为大龟,得此大龟则必须奉献于上。 〔81〕逾:离舟陆行称逾。由汉水至洛水有数十里陆路,逾于洛即由汉水下船,经一段陆路行走,再入洛水舟行。〔82〕南河:黄河自潼关东流的一段称南河。 〔83〕隩(ào):同墺,可定居的土地。 〔84〕九山:上文导山段所列之九条山脉,即岍及岐至荆山,壶口、雷首至太岳,厎柱、析城至王屋,太行、恒山至碣石,西倾、朱圉、鸟鼠至太华,熊耳、外方、桐柏至陪尾,嶓冢至荆山,内方至大别山,岷山之阳至衡山。 〔85〕九川:导水段所列之九条水系,即弱水、黑水、黄河、漾水、长江、沇水、淮河、渭水、洛水。涤源:疏通其水源。 〔86〕九泽:雷夏、大野、彭蠡、震泽、云梦、荥波、菏泽、孟猪、猪野。陂(bēi):堤防、圩岸。 〔87〕四海:犹言天下,古人地理观念所及之人类活动区域。 〔88〕六府:水火金木土谷为财货所聚,称六府。 〔89〕庶土:四海之内的众多土地。交:俱。正:征。 〔90〕厎慎财赋:慎重确定赋税规则。 〔91〕咸:都、皆、全部。则:规则、准则。三壤:按土壤的肥瘠,大致分为三个档次。成:定。 〔92〕中邦:九州之地。锡土姓:赐诸侯土地和姓氏。 〔93〕祗(zhī):恭敬。台:以。金文中“以”常作“台”。 〔94〕距:违背抗拒之意。 〔95〕五百里:指王城四围五百里以内之地。甸服:甸指王城郊外之田,即王田,为天子之领地。服指为天子治田纳税之事。 〔96〕纳:交纳。总:全禾,即把谷物和秸秆一并上交。 〔97〕铚(zhì):古代一种短小的镰刀,用来割下谷物之穗。纳铚就是交纳谷物之穗。 〔98〕秸服:去掉穗柄和芒尖,还带有外壳的谷物。 〔99〕侯服:由甸服四周再向外延伸五百里之地域。 〔100〕采:事,指替天子负担各种差役。 〔101〕男邦:又作任国,古音男、任相近而通假。任国即负担邦国之差役。 〔102〕诸侯:同为王者斥候,即负责侦察、候望,平定盗贼。 〔103〕绥服:绥,安,天子安邦。 〔104〕揆文教:揆,度。揆度王者之文教,加以推行。 〔105〕奋武卫:奋扬武威,卫护王者之境。 〔106〕要服:要,约束。受王者约束之地域。 〔107〕夷:平易。按王者的教化和睦相处。 〔108〕蔡:减赋。 〔109〕荒服:相距遥远,政教荒忽,因循故俗而治理的区域。 〔110〕蛮:听从其俗,羁縻其人。 〔111〕流:流移不定。 〔112〕朔:北方。声教:政令教化。

〔鉴赏〕 本篇成书年代,说法不一,不少现代学者认为,大约是战国时期,但近期考古表明,其中有些文字片断是西周中期的材料。禹是治水的英雄和夏代开国君主,贡为由下向上贡献方物之称。《禹贡》假托大禹治水的历程,用自然分区方法,记录了九州的划分,山川方位走向,物产贡赋交通等情况,为我国古代最早有价值的地理学和经济史著作。

全篇内容大致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把全国划分为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及雍州等九州。对各州的四至、水土治理、物产、交通、贡赋、居民等情况作了介绍。第二部分为“导山”,把我国山脉依照由北向南顺序,划分为四条东西走向的山列,反映我国地势西部多山、东部平原,及山脉分布、走向的特点。第三部分为“导水”,对九条大河的水源、流向、支流、河口等情况,作了如实描述,使人对我国水系分布有一个清晰认识,开古代水文地理之先河。第四部分介绍五服制度和对大禹功绩的颂扬。相对而言,本篇对黄河流域的山岭、河流、泽薮、土壤、物产、贡赋、交通等,记述较详,对长江、淮河流域的记载,则较粗略。总的来说,全篇体系完整,结构严谨,条理分明,高度概括,扬弃了神话迷信,充满科学求实精神。

《禹贡》是我国先秦地理知识的汇集。后世许多地理学著作,尊它为开山祖。汉代以后研究者不下数百家,几乎成为一种专门学问。著名的有程大昌《禹贡论》、《禹贡山川地理图》及傅寅《禹贡说断》等,清胡渭《禹贡锥指》,更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著作。1934年,北平禹贡学会出版机关刊物《禹贡》半月刊,内容多载有关中国地理论著、游记、地方志、国内地理消息等。由此可见,《禹贡》一篇在中国学界影响广大深远。

《禹贡》详细记载了先秦我国各地的物产,为我国古代经济史提供了极其丰富而宝贵的史料。如它记述长江流域扬州地区小竹、大竹遍地生长,原野的草和树木长得十分茂盛,这里人民贡献的有金、银、铜三种金属,美玉,小竹和大竹,象牙,犀牛皮,鸟羽,旄牛尾,梗、梓、豫章等木材,丝织品,橘子和柚子等水果。从这类文字我们不仅可以考证古代各地的植被、动物和植物的种类和分布,而且可以研究那里农业、手工业和采矿冶炼业的发展。有趣的是《禹贡》还详尽地叙述各地人民进贡物品的路线,由此我们又能够了解先秦的交通运输状况。我们完全可以推测,这种进贡路线实际上也是当时商品流通的途径,因为贡品毕竟只占产品的小部分。毋宁说进贡路线是根据春秋战国时代的商品流通途径加以想像后形成的。《禹贡》表明,先秦时期我国经济从总体上看已经开发到相当高的水平了。

本篇是按照所谓的大禹治水的过程展开的,它列举了各地众多的治水工程,讲述了这些工程所要达到的目标和完成后所产生的效益。各项工程都遵循大禹所倡导的方法:疏导水流。由于大禹是远古传说中的人物,他活动的年代久远,那时没有文献留传下来,因此《禹贡》中关于大禹治水的路线、他的治水工程的说法大多是一种想像。但这不是完全凭空的想像,而是按照先秦的地理知识和治水的经验加以合理的想象而记录下来的,其中包含了不少有用的知识,有助于后世的水利建设。自古以来儒家有熟读《禹贡》可以治河之说,可见它对我国古代治水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不是按照其中的具体规定开展水利工程,而是表现在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水利工程重要性的认识。《禹贡》是儒家经典中通篇论述水利事业的著作,是专门记述儒家圣人大禹最伟大的功业——治水的作品,因此它使历代思想家、政治家、学者深深地意识到治水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本大计,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业。我国古代水利事业的发达、农业的发展与此认识有直接的关系。此外,《禹贡》所提倡的疏导法后来成为我国治水的优良传统,它使后世许多重大水利工程获得成功。

世界上许多文化悠久的民族都有关于远古大洪水的神话传说,在这些传说中人类都是靠神的保佑,逃离洪水而幸存下来。但是在《禹贡》中我们看到的是人类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战胜了大洪水,《禹贡》的伟大意义就在于歌颂了人的智慧和能力。大禹治水的过程显示了人类改天换地的宏大气魄、人定胜天的伟大精神,千百年来感染了无数中国人,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生命力。

()

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朗读
()

猜你喜欢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二)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闺门秘术

清宣统二年(1910)石印本《闺门秘术》扉页书影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

【诗句】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出处】唐·李商隐《寄令狐郎中》。【意思】休要问我这梁园旧日的宾客,我就是茂陵秋雨多病的相如。【全诗】《寄令狐郎中》.[唐].李商隐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全诗鉴赏】会昌五年(845)秋天,诗人因守母丧闲居洛阳,在收到旧友令狐綯的书信后,回赠了这一首诗,表现了感念故交旧恩、慨叹身世落寞之情。令狐綯是令狐楚的儿子,当年诗人受令狐楚赏识时,和令狐綯的关系也很好,开成二年进士及第也得力于令狐綯的帮助,后因诗人娶李党王茂元的女儿,两人疏远了。首句点明诗人和朋友分处两地。嵩山的云和秦川的树,分指自己所在的洛阳和令狐綯所在的长安,二人是各居一地,而且离别很久了。云、树常用作思念之情的寄托,含蓄而又贴切。该句既点明了作者与旧友久别离居的事实,又表现了他们遥望云树、相互思念的情景。词句优美,物象蕴藉,给人以深邃而悠远的想象。次句写令狐綯从远方寄来问候的书信。秋风渐起,秋雨潇潇,闲居在家,身染多病,凄凉孤寂而百无聊赖之际,跨越千山万水而来的旧日好友的一纸书信,该在诗人心中激起多少温暖的涟漪。故人的殷殷情谊,诗人的欣慰、感念,都糅进了这貌似平淡的句子里。“迢迢”既照应前面的“嵩云秦树”,又写出了自己对旧友情谊的感激之情。三四两句化用司马相如的典故,写自己目前的境况,答复对方的关心。不要问当年梁孝王的宾客,现在仿佛茂陵秋雨中病废的司马相如。诗人自比梁园旧宾客,表明不忘当年知遇之恩;以秋雨中茂陵病相如自况,流露出深深的伤感、落寞和失意;“休问”,是感慨万千、欲说还休。全诗平淡中有隽永,失落中含真情。最后两句共用一个典故,将过去和朋友的关系、今日的凄清孤寂、接到旧友书信后的思绪万千融和在一起,可谓贴切而巧妙。

()

谓有意做成的事情反而没做成,无心促成的事反而意外地成功了。

此语源自这样一个故事: 

()

【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出处】唐·杜甫《春夜喜雨》。【意思】好雨知道农时和节令,春天一到就下了起来。乃:即,就。发生:指下雨。【鉴赏】原诗中的红湿处:指落花处。花重:花因雨水而加重。锦官城:即成都。春雨对农作物很重要,所以俗话有“春雨贵如油”之说。诗人称春雨为好雨,说它“润物细无声”,表明他的农本思想。后人多引此“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两句诗,表达朋友之间相救助的感激之情。【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雨水的及时或表达由此产生的欢喜心情。[例]杜甫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场春雨,真好像知道时节,知道我们的大好时节,它来得正是时候。(袁鹰《春雨》)二、用以比喻切合时宜,可应急需的事物或人物。[例1]这是一张二百元的汇票,正是刘海粟所盼望的,怎能不高兴呢。他舒展秀眉,念出了一句唐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姜滇《美在斯》)[例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巧姑多么“巧”啊,在旅客最需要援助时,她都“恰巧”出现在面前。(赵致真《陈巧姑》)【应用】好雨仿佛知道节令,一到春天万物生长需要雨水滋润时就开始降落;伴随着和风悄然进入夜境,无声无息地细细滋润着万物。语出唐·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形容借某种契机出现了大好形势。◇“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这科学的春天里,潇潇春雨也滋润了千万群众的心田。(王声《一个外科医生的春夏秋冬》,《芳草》1982年第11期)○也作[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文学艺术的新阶段已经到来。(阎纲《文坛徜徉录》)【全诗】《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注释】好雨:指春雨。乃:就。发生:催发植物生长,萌发生长。潜:暗暗地,悄悄地。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野径:田野的道路。俱:全,都。江船:江面上的渔船。独:独自,只有。晓:早晨。红湿处:树头上的花红润一片。红,花。花重: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南,亦称锦城。三国蜀汉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后人又用作成都的别称。【鉴赏】在众多写雨特别是写春雨的诗作中,杜甫的这首小诗堪称上品。首联便将那春雨写活:“知时节”,仿佛通了人情,懂得时序节令,偏待春日才如甘露般洒落大地,鲜脱脱充满灵性,怎不惹人喜爱。诗人不由得开篇便赞道:“好雨”。颔联承首联,写春雨之好。其来也,不急不骤,缓缓夜间而降,不张不扬,悄悄滋润万物。春雨与夏日暴雨,秋季淫雨不同,她平和、细密、轻柔,生怕惊动了正萌动、正滋生中的生灵的梦。“潜”和“细”,极准确传神地描摹出春雨的特征,足见老杜遣字之精当。同时又可看出诗人对这场细润万物的夜雨是如何地关注,他凝神细听着,更确切地说是用心灵去感受去捕捉着大自然极细切的无声的语言。在这不眠之夜,诗人的喜悦之情由衷地流溢着,与这“知时节”的春雨交融相通了。颔联读来如春雨浸润心脾,令人沉醉于一派温和、宁静、细腻、绵密的氛围之中。仇兆鳌所评极是:“曰潜曰细,写得脉脉绵绵,于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听之犹不足,忍不住转而视之。颈联所现野外小径至云天一片黑沉沉。春雨虽细微,一个“俱”字,显出了这场雨的力量,涵盖上下,充盈天地,浓重、厚实。这是一幅满目皆黑的泼墨图。但却不阴森,不压抑。画者往往称:从一种基调中“跳”出一点颜色,于满纸重墨里空出一片“飞白”,使一纸皆活,满目透亮。老杜深谙此理,独具匠心地以“火独明”点化“云俱黑”,那黑暗、巨大、浓重、静止的雨幕中,闪烁一点明亮、渺小、轻盈、跳动的灯火,形成强烈的对比,又融为和谐的一体。是诗乎?画乎?诗人近于彻夜未眠,喜之极迸发出迫不及待兴奋不已的想象:今夜悄然而至的春雨,将为明日锦官城(今四川成都)送来一个怎样的清晨?“晓看红湿处”,看晨光中团团簇簇带雨的红花,“红”与上联“黑”对举,拂去夜幕,豁然明亮、绚烂、艳丽,与诗人“喜雨”的欢快心情正相吻合。春雨不摧花落,濡湿了花瓣重重,一个“重”字绝妙,把那湿漉漉的雨后花朵沉甸甸微微低垂的娇态刻划得维妙维肖。题为“喜雨”,却无一处正面写喜,“然喜意都从罅缝里逆透”(浦起龙语)。那是因为一场春雨虽极平常,一旦滋养万物、点化生命,便与人心之喜怒哀乐相通了。而诗人以其心灵映射万象,代自然立言,仿佛自己已化为那春雨,没有了自我,主观情感与客观景观在此已渗透浑成,喜悦之情无可遏制,自然流溢。“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王船山语),所言便是此诗所达之神化境界。春雨有灵,当感激杜子,将其一瞬之降临化为艺境中之永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