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楚狂人 凤歌笑孔丘

我本楚狂人 凤歌笑孔丘朗读

【名句】我本是像那个接舆楚狂人,高声唱着凤歌去嘲笑孔丘。【出处】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译注】我原本就像楚国狂人接舆,唱着“凤兮凤兮”的歌嘲笑孔丘。楚狂人:指春秋时楚国人接舆。孔子曾到楚国游说楚王,接舆在他车旁唱:“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嘲笑孔子迷于做官。这里李白自比接舆,决心归隐。【译注2】运用典故,从而表现诗人对政治前途的失望,暗示自己要象“楚狂”那样游诸名山过隐士生活。用典精警而深刻,饱含了诗人酸辛痛楚之感。注:楚狂、凤歌,楚狂指陆通,字接舆。因看到楚昭王政治混乱,佯装狂人,避免做官。孔子游说楚王,接舆对其唱《凤歌》:“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以之嘲笑孔子迷于做官。【用法例释】用以形容超逸洒脱、狂放不羁的性格或举动。[例]成千上万的球迷,此时此刻,相识不相识管什么,评头论足,摩拳擦掌,大呼小叫,做出些打自己脑袋捶人家脊梁的莫名其妙的举动,成了伙伴疯儿,“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嘛。一时间,人们似乎回归到童稚般纯真。(韩霭丽《痴人说球》)【原文】《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唐]李白,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原文注释】

①此为作者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后游庐山时所作。全诗想象丰富,情调豪迈,境界阔大,给人以雄奇的美感享受。卢侍御虚舟:卢虚舟,字幼真,唐范阳(今河北一带)人。肃宗时曾任殿中侍御史。②楚狂人:即春秋时人陆通,名接舆。他曾讽劝过孔子。《论语·微子》:“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③绿玉杖:仙人的手杖。④南斗:古人认为浔阳属南斗分野.庐山属浔阳郡,故称南斗旁。⑤屏风九叠:即庐山九叠屏,又称屏风叠,因山势九叠如屏而得名。⑥明湖:指鄱阳湖。⑦金阙:指金阙岩,又称石门。二峰:指香炉峰和双剑峰。⑧三石梁:一说即屏风叠不远处的三叠泉,泉水从山上三折而下犹如银河倒挂在石梁上。一说在紫霄峰南麓,简寂观附近.⑨香炉瀑布:香炉峰附近的黄岩瀑布。⑩回崖:迂回曲折的山崖。沓:重叠.苍苍:青天。(11)吴天:古代庐山属吴国,故谓。(12)九道:古人认为长江流至浔阳分为九条支流。雪山:形容长江浪涛。(13)石镜:据传庐山东有一圆石,光洁明净如镜。(14)谢公:即南朝人谢灵运,曾游历过庐山。(15)还丹:道家炼丹,先将丹砂烧成水银,再炼水银成丹。故称还丹。(16)琴心三叠:道家语,指修炼身心,达到一种境界。(17)玉京:道教教主元始天尊的居处。(18)先期句:《淮南子·道应训》载:燕人卢敖游北海,遇一仙人。卢要与他结为朋友,那人笑道:“吾与汗漫期于九垓之外,吾不可以久驻。”汗漫,不可知之者。期,约。九垓,九天之外。(19)太清:天空最高处。此以卢敖借指卢虚舟。

()

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朗读
()

猜你喜欢

【诗句】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

(节自《田敬仲完世家》)

威王初即位以来,不治,委政卿大夫。九年之间,诸侯并伐,国人不治。于是,威王召即墨大夫而语之

()

毛泽东诗词《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

【诗句】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出处】唐·杜甫《蜀相》。【意思】衬映着石阶的绿草独占春色,树叶丛中的黄莺徒然发出好听的鸣声。隔叶:被树叶遮掩。黄鹂(lí):黄莺。【赏析】碧草掩映着台阶,也不过自为春色。隔着花叶传来黄鹂的啼啭,也只是空有好音。这里描写的是诸葛丞相祠堂的景色。碧草萋萋,本是一派迷人的景色。黄鹂婉转,也容易惹人兴味无穷。然而虽有碧草、黄鹂为祠堂增色,可诸葛亮人早已不在,且此地缺少对诸葛亮瞻仰的游人,所以诗人怅惘、凄婉之情油然而生。“自”、“空”两个虚字下得极妙。【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庭院、树林等地草树碧绿,鸟儿自鸣,十分静寂。[例]何妨模糊一点,就将墓园内的这片土地视为诸葛亮魂归之处吧。这片土地确实太清寂。虽然除了我还有几位游客,也冲淡不了这清寂的氛围。杜甫咏成都武侯祠的“映阶碧柳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可成为这里的写照。(韦翰《汉江行》)【全诗】《蜀相》.[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鉴赏】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春,杜甫初到成都前去南郊武侯祠瞻仰诸葛亮时所作。首联:“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诗人以自问自答方式起兴,点出武侯祠所在地在锦官城外南郊之地,再以“柏森森”以状祠堂之蓊蓊郁郁。之所以选写“柏树”,相传为诸葛亮手植。这是写远望之景。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诗人来到祠堂,既不写文臣武将之塑像,也不写楹联之精美,仅突出“映阶碧草”和“隔叶黄鹂”两意象,意思是说诸葛亮已成古人,现在只有阶下的春草自绿,树丛中的黄鹂徒然发出好听的叫声。“自”与“空”写出了在明丽春光中的一片寂寞荒凉之感,深化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和感物怀人之情。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承接上联的慨叹,转入对诸葛亮功绩的追述。“三顾频烦”显刘备的礼贤下士;“天下计”见诸葛亮的雄才伟略。即他在《隆中对》中设计的据荆州、益州,内修政理,外结孙吴,待机伐魏,统一天下。而“两朝开济”写出了诸葛亮呕心沥血,尽忠蜀国,鞠躬尽瘁的精神。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诗人在唏嘘追怀之后,生发感想:像这样一位忠心报国的人竟大业未成就死掉了,以致使后代仁人志士感到惋惜、伤心流泪。杜甫早有“致君尧舜上”的匡世之心,但报国无门,故在诸葛亮祠堂前倍感痛惜。宋朝抗金英雄宗泽,临死时也背诵此二句,可见千载英雄,均有同感!全诗措词肃穆,沉郁悲壮,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和惋惜之情。心酸鼻语,堪称千古绝唱!

()

【诗句】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出处】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意思】去年花开的时候和你分别,今年的花再度绽开,又是一年了【全诗】《寄李儋元锡》.[唐].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题解】此诗约作于德宗兴元元年(784),时韦应物在滁州(今属安徽)刺史任。李儋:字幼遐,官至殿中侍御史,韦集中寄李儋诗多首。元锡:或谓亦李儋字。此外,元和、长庆年间有福建、宣歙观察使元锡,字君贶,似时代稍迟,恐非其人。诗意似亦仅寄一人。诗中叙别后思念之情。颈联二句,抒写愧对人民困苦流亡,尤为后人所传诵。宋代黄彻《䂬溪诗话》卷二云:“余谓有官君子当切切作此语。彼有一意供租、专事土木而视民如仇者,得无愧此诗乎!”尾联则表示盼望友人来相会。全诗情真意切,生动感人。【全诗赏析】作于兴元元年(784)春滁州任所,诗中西楼当在滁州,去年朱泚叛军盘踞长安,德宗一直流亡奉天(今陕西乾县)。李儋为作者诗友,时官殿中侍御史,此诗叙离别及感时之思,谢榛《四溟诗话》谓律诗八句皆淡者,孟浩然、韦应物有之,本篇即是。首联从前一年分别时说起,将花里话别的往事重提,出语淡雅,只于“又”字见情,足以引起对方同样地念旧。次联感时自伤。诗人离开长安,出守滁州这一年,政局发生了自安史之乱以来又一次动乱,事态严重;加之年近半百,又兼多病,国家和个人都看不到前途,看不到希望——“世事茫茫”、“春愁黯黯”,危苦孤寂之中,对故人也就特别思念。由于政局不安,民生凋弊,在官者亦不能有大作为,看到邑有流亡的事实,自己不能不受良心谴责,感到惭愧,这就加强了本来就有的归田隐居的想法。两句语挚意切,向来为人传诵。宋人黄彻《䂬溪诗话》说:“余谓有官君子,当切切作此语。彼有一意供租、专事土木而视民如仇者,得无愧此诗乎。”末联点明作意:听说你要来,故一直向人打听,可是看看西楼的月亮都圆了几回,还没有盼到。言下之意是盼对方快来,为什么不直说?因为这是写诗,寄情思于月缺月圆,与首联同归淡雅。因为诗写在那样一个特定的年头,调子不免低沉,又都是肺腑之言,所以笔笔实在,声声入耳。五六两句表现从政者的良心发现,为全诗增价。

()

谓有意做成的事情反而没做成,无心促成的事反而意外地成功了。

此语源自这样一个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