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将终夜长开眼

惟将终夜长开眼朗读

【诗句】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出处】唐·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意思1】我只有以彻夜不眠的思念,来报答你愁眉不展悲苦的一生。惟将:只将。长开眼:指彻夜不眠。未展眉:紧锁双眉,愁苦的样子。【意思2】“长开眼”谓作者彻夜无眠;“未展眉”言妻子一生受苦,未曾开颜。诗句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无限怀念和终身不再娶的意愿。感情深沉执着,哀痛欲绝。【鉴赏】现在我只能整夜一直睁着眼睛思念你,来报答你一生都不能展眉欢笑,以此作为对你长年为我受苦的偿谢。长,或作常。元稹思念亡妻,哀痛万分,于是写下了这首遣悲怀。同甘共苦的夫妻常用“报答平生未展眉”这句诗,来表示对另一半诚挚的真情与感谢。【用法例释】一、用以表达对辛劳一生的亡妻的缅怀。[例]环顾室中,其物犹故,其人不存。元微之悼亡诗有句:“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我固不仅是终夜长开眼也。(梁实秋《槐园梦忆》)二、用以形容对辛苦的妻子充满感激或歉疚,表示珍爱、报答的心愿。[例]妻子已超越一般意义上的家庭因素而成为他艺术事业的精神支柱,成了他苦涉艺海时的那“最后一片叶子”。因此阮文辉将永远诚挚地注视妻子那一双虽爬满皱纹却明静如清泉的眼睛。一如唐人元稹诗中所说的那样: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雒青之《艺海苦航》)三、用以表达一种思恩图报的感情。[例]你待他真心,他对你诚意,就是共产主义社会的人与人的关系,也不好反其道而行之的吧?“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在中国人看来,是一种美好的感情;至于违背这一许诺,则难免受到谴责。(司马玉常《士与知己》)【全诗】《遣悲怀三首·其三》.[唐].元稹.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辞。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全诗赏析】中国历史上,悼亡诗写得较好的有潘岳与元稹,而元稹所有悼亡诗中,《遣悲怀》被公认为最佳,其情真意切,为后世传诵不已。此诗约作于元和四年(809),这一年,诗人爱妻韦氏因病去世。韦氏,即韦丛,字蕙丛,太子少保韦夏卿之幼女,二十岁时嫁与元稹,孰料七年之后便撒手人寰,遗一女。可以想见,妻子病亡时仅仅二十七岁,诗人也不过三十出头,正是少年夫妻恩爱之时,却不料遭此大祸。诗人饱受丧妻之痛,写下了三首《遣悲怀》,表达对亡妻的沉痛哀悼。第三首则在承接前两首生时亡后的基础上,抒发诗人的自悲。“闲坐悲君亦自悲”,本来是为亡妻悲痛,却不料最终落到自悲的地步。为什么呢?因为诗人由妻子的早亡想到宇宙永恒而人生短暂,不禁悲从中来。邓攸心地善良,但却终生无子,这难道不是命吗?潘岳的悼亡诗做得再好,又如何能让死者死而复生呢?面对无法预知的天命,作为人类的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诗人不免由自悲而变得绝望了。所幸,诗人又从绝望中生发出希望。但愿将来我死后能够与妻子合葬一处,如果有来生的话,我们约定好来世还做夫妻。只是不知道何年何月我们能再有缘相会了。诗人刚刚点燃的希望之火再次被浇灭了,无奈之下,他只能想出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惟将终夜长开眼”,以此报答妻子当年对自己的深情眷意了。值得一提的是,末篇末句之“未展眉”,对应首篇之“百事乖”,丝丝入扣,不愧为“天然关锁”。纵览这三首诗,紧紧抓住一个“悲”字,由过去而现在,由悲妻而悲己,由遣悲而伤悲,以“悲”字绾结全篇,环环相扣,循环往复,构造出浓郁的悼亡气氛,成为古今悼亡诗中的名篇。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云:“夫微之悼亡诗中其最为世所传诵者,莫若《三遣悲怀》之七律三首。……所以特为佳作者,直以韦氏之不好虚荣,微之之尚未富贵,贫贱夫妻,关系纯洁,因能措意遣词,悉为真实之故。夫唯真实,遂造诣独绝欤!”此言不虚也。

()

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朗读
()

猜你喜欢

原意谓只要按照同一规格,即使关起门来造的车子,也能合用。语出《景德传灯录·余杭大钱山从袭禅师》:“问:‘闭门造车,出门合辙,如何是闭门造车?’师曰:‘造车即不问,汝作么生是辙?’”《续传灯录·端裕禅师》:“一法不堕尘缘,万法本无挂碍……直饶恁么,犹是闭门造车,未是出门合辙。”

宋代朱熹在其《中庸或问》卷三中说它是“古语”。曰:“古语所谓‘闭门造车,出门合辙’,盖言其法之同也。”意思是说:虽是关起门来在家里造车,拿出门去使用,却能和车辙完全相合,这是因为依照的规格、尺寸相同的缘故。古时车辆,两轮间距离有一定尺寸,故轮子碾出的痕迹(辙)也是相同的,这叫“合辙”。

()

【诗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出处】唐·李商隐《嫦娥》。【译注】室内,残烛的光亮渐渐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阴影,越发令人感到清冷。室外,银河逐渐西移垂地,寥落的晨星无言地陪伴着一轮孤月,也陪伴着永夜不寐的主人公。诗人借助环境氛围的渲染,表现了主人公孤清凄冷和不堪忍受寂寞包围的意绪。【全诗】《嫦娥》.[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注释】1.云母:一种柔韧富于弹性的矿物,晶体透明,有类似珍珠的光泽。古代以其薄片装饰屏风、门扉等。烛影深:谓蜡烛越烧越短,幽暗的光影愈来愈大,暗示夜已很深。长河指银河。渐落:渐没,指银河向西移动,逐渐消失。2.嫦娥:古代神话中后羿的妻子,即传说中的月仙子。碧海青天:谓明月晚间从碧海升起,历青天而复入碧海。【全诗赏析】这是一首寄寓诗,幽美、窈渺而多义。或云悼亡,或云伤己之不遇,或云摹写女道士不能求偶的孤寂苦闷等等,此诗虽内涵多义,而无论其喻指对象为谁,也应该是一位与嫦娥生活处境类似的人物。前二句描绘主人公生活的环境和永夜不寐的情景。上句写室内,烛光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深深的暗影,显得空寂清冷,她永夜独坐,内心能不感到黯淡孤寂?此句用冷屏残烛烘托其心境,尤为贴切。一个“深”字,更是道出了独坐之久,追忆之深。下句写室外,横空天河,渐渐西垂,将要消失;晓天的晨星,也慢慢隐没坠沉。此句用河落星沉暗示主人公永夜不眠,“渐”字状其时间流逝,“沉”字拟其低垂,既渲染了凄清的氛围,也暗合其情怀的凄冷和心情的沉重。后二句写主人公面对一轮孤月的遐想。仰望明月,联想孤寂清冷的嫦娥,年年幽居月宫,夜夜面对无垠的碧海青天,无法排遣孤独郁闷之情,能不深深后悔偷吃不死之药吗?这里写嫦娥的处境心情也就是写主人公的处境心情,二者互为映衬,情味更为浓郁。此诗含蓄蕴藉,寄托深远,情调幽美。诗人在黑暗现实的困境中,为了在精神上摆脱世间尘俗,追求高洁的境界,往往使自己陷于孤独的境地,不正是和月中嫦娥、入道女冠的处境心情类似么?无论是诗人抒发不得志的幽怨,还是写孀独女冠的孤凄,都与嫦娥高洁而孤寂的情景是灵犀相通的。诗中浓重的感伤之美最能引发清高文士的共鸣。此诗将嫦娥、女冠和诗人自己塑造成三位一体的艺术形象,技巧高妙,唯李商隐能之。

()

昭阳趣史

明墨庄主人刊本《昭阳趣史》

()

【诗句】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出处】唐·李商隐《寄令狐郎中》。【意思】休要问我这梁园旧日的宾客,我就是茂陵秋雨多病的相如。【全诗】《寄令狐郎中》.[唐].李商隐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全诗鉴赏】会昌五年(845)秋天,诗人因守母丧闲居洛阳,在收到旧友令狐綯的书信后,回赠了这一首诗,表现了感念故交旧恩、慨叹身世落寞之情。令狐綯是令狐楚的儿子,当年诗人受令狐楚赏识时,和令狐綯的关系也很好,开成二年进士及第也得力于令狐綯的帮助,后因诗人娶李党王茂元的女儿,两人疏远了。首句点明诗人和朋友分处两地。嵩山的云和秦川的树,分指自己所在的洛阳和令狐綯所在的长安,二人是各居一地,而且离别很久了。云、树常用作思念之情的寄托,含蓄而又贴切。该句既点明了作者与旧友久别离居的事实,又表现了他们遥望云树、相互思念的情景。词句优美,物象蕴藉,给人以深邃而悠远的想象。次句写令狐綯从远方寄来问候的书信。秋风渐起,秋雨潇潇,闲居在家,身染多病,凄凉孤寂而百无聊赖之际,跨越千山万水而来的旧日好友的一纸书信,该在诗人心中激起多少温暖的涟漪。故人的殷殷情谊,诗人的欣慰、感念,都糅进了这貌似平淡的句子里。“迢迢”既照应前面的“嵩云秦树”,又写出了自己对旧友情谊的感激之情。三四两句化用司马相如的典故,写自己目前的境况,答复对方的关心。不要问当年梁孝王的宾客,现在仿佛茂陵秋雨中病废的司马相如。诗人自比梁园旧宾客,表明不忘当年知遇之恩;以秋雨中茂陵病相如自况,流露出深深的伤感、落寞和失意;“休问”,是感慨万千、欲说还休。全诗平淡中有隽永,失落中含真情。最后两句共用一个典故,将过去和朋友的关系、今日的凄清孤寂、接到旧友书信后的思绪万千融和在一起,可谓贴切而巧妙。

()

论雅俗共赏

陶渊明有“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诗句,那是一些“素心人”的乐事,“素心人”当然是雅人,也就是士大夫。这两句诗后来凝结成“赏奇析疑”一个成语,“赏奇析疑”是一种雅事,俗人的小市民和农家子弟是没有份儿的。然而又出现了“雅俗共赏”这一个成语,“共赏”显然是“共欣赏”的简化,可是这是雅人和俗人或俗人跟雅人一同在欣赏,那欣赏的大概不会还是“奇文”罢。这句成语不知道起于什么时代,从语气看来,似乎雅人多少得理会到甚至迁就着俗人的样子,这大概是在宋朝或者更后罢。

()

散文·全祖望文《阳曲傅先生事略》

朱衣道人者,阳曲傅山先生也。初字青竹,寻改字青主,或别署曰公之它,亦曰石道人,又字啬庐。家世以学行师表晋中。先生六岁,啖黄精,不乐谷食,强之,乃复饭。少读书,上口数过,即成诵。顾任侠,见天下且丧乱,诸号为荐绅先生者,多腐恶不足道,愤之,乃坚苦持气节,不肯少与时媕婀。提学袁公继咸,为巡按张孙振所诬,孙振故奄党也,先生约其同学曹公良直等,诣匦使三上书讼之,不得达,乃伏阙陈情。时抚军吴公甡亦直袁,竟得雪,而先生以是名闻天下。马文忠公世奇为作传,以为裴瑜、魏劭复出。已而曹公任在兵科,贻之书曰:“谏官当言天下第一等事,以不负故人之期。”曹公瞿然,即疏劾首辅宜兴及骆锦衣养性,直声大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