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林野史

株林野史朗读

株林野史

清石印本《株林野史》

正文书影

1917年上海小说社排印本

《株林野史》正文书影

清代白话长篇艳情小说。又名《株林镜》。四卷十六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乾隆年间。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石印本,藏南京图书馆、荷兰莱敦大学汉学研究院图书馆;1917年上海小说社排印本;民国红豆书屋“玲珑本聚珍小丛书”排印本。1985年台湾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说丛刊”影印上海小说社排印本,1993年长江文艺出版社“明清艳情小说丛书”删节排印本,1995年台湾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思无邪汇宝”排印石印本。

春秋时期,郑穆公夫人张氏生有一女,名唤素娥,长得如花似玉,倾国倾城。一日正当五月天气,暑热难耐,素娥命使女荷花在后园中收拾好凉床玉枕,脱衣闲睡。梦里来到一座花园之中,遇见一位道人,姓花名月,道号普化真人,又号浪游神,与她初试云雨之事,传授她房中术“素女采战法”,能吸精导气,取阳补阴,素娥一一谨记于心。

陈国大夫夏御叔闻听素娥貌美,求娶为妻,因她年纪尚小,遂应郑穆公之请,过几年再来迎娶。素娥有一个表兄名子蜜,生性风流,垂涎于素娥的美色,借游玩之际诱奸了她,又恐走漏消息,便拉荷花一起作乐。素娥正好试用仙人所教之术,果然煞是厉害,不久即使体弱的子蜜阳损而亡。

三年之后,夏御叔按期来娶,择日完婚,素娥改称夏姬。婚后御叔溺于床笫之事,又兼夏姬常常使用采战之法,未及二载,他便精力耗尽,枯槁而死。临终前将幼子征舒托给好友孔宁照顾。孔宁亦一好色之徒,先与荷花通奸,又请荷花从中帮忙,与夏姬通。为遮人耳目,夏姬移居竹林(即株林),每日和孔宁行云雨之欢。孔一日与大夫仪行父饮酒,得意忘形,泄出自己情事。仪行父闻之心动,以重金贿荷花助其通夏姬。夏姬见仪行父身材魁梧,善于奉承,遂与之密而疏孔宁。孔妒极生怒,将此事告于荒淫的陈灵公,期借灵公之力报复仪行父。灵公幸游株林,为夏姬的美色所迷,亦与其通。自此君臣三人竟打成一片,连床同欢,纵欲无度。忠臣泄治仗义直谏,结果被孔、仪两人遣刺客暗杀。

光阴似箭,转眼间征舒已十八岁,对母亲的所作所为感到十分羞耻和愤怒。灵公为讨夏姬欢心,封征舒为司马,在庆祝的宴会上,征舒不堪污辱,射杀灵公,立世子午为成公。孔宁、仪行父惧逃至楚国,诬征舒叛逆,请求楚王出兵讨伐。楚大夫屈巫尝出使陈国,早就艳羡夏姬的美色,因此力主出兵。楚兵至陈,所向无敌,逮杀征舒于株林。荷花逃亡,夏姬被掠。楚庄王及公子侧皆有纳夏姬为妾之心,屈巫竭力劝止,最后楚王将夏姬赐给老臣尹襄为妻。孔宁、仪行父俱遭征舒阴魂讨命,惊骇而卒,他们的鬼魂在阴司被治重罪,受尽酷刑。

尹襄娶夏姬不到一年,出征殉身,其子黑对与夏姬乱伦,丑名远扬。屈巫乘出使晋国之机用计智娶夏姬,改其名为芸香,时她已过五十,却仍姣好如二八少女,屈巫被晋王拜为大夫,易姓巫,是为巫臣,两人在家日夜淫乐。

荷花逃至民间,嫁罗爱奇为妻,不久罗家遭强盗抢劫,全家被杀,只剩下她一人,孤苦度日。后荷花偶遇巫臣家仆,得知夏姬下落,遂至晋投靠主母,巫臣即纳其为妾。一日,晋王十八公主邀请芸香赴宴,芸香和荷花应期来到栾府,十八公主摆酒花园,饮酒赋诗,待酣畅之时,两人说及房中之事,十八公主十分仰慕巫臣,要求与芸香易夫取乐。芸香见十八公主之夫栾书,年方二十三四,生得眉清目秀,也已动情,遂一口答应。数日之后,两家互换夫妻日夜淫乱,足有一月。不料乐极生悲,两家的丑事传到了晋王的耳中,晋王怒极,命大臣赵孟点起羽林军,要将淫夫淫妇捉拿问罪。芸香夜作一梦,梦见浪游神,告诫她明日有难,令她与十八公主及荷花三人同处待救。果然,次日晋王兵到,正要擒拿芸香等三人,忽然一阵狂风,将三女吹得杳无踪影,晋王无奈,只得把巫臣、栾书两人斩首了事。

()

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朗读
()

猜你喜欢

《沙扬娜拉一首——赠日本女郎》

徐志摩

()

僧尼孽海

明刊本《僧尼孽海》正文书影

()

夏丏尊《白马湖之冬》原文

()

昭阳趣史

明墨庄主人刊本《昭阳趣史》

()

谓有意做成的事情反而没做成,无心促成的事反而意外地成功了。

此语源自这样一个故事: 

()

《瓯北诗话》

本书为清代赵翼(号瓯北)所撰的诗话,12卷。前10卷评论唐、宋、元、明、清10家,计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苏轼各一卷,陆游二卷(附年谱),元好问、高启合一卷,吴伟业、查慎行各一卷。后2卷是续诗话,论韦应物、杜牧、王安石、黄庭坚诸人诗及诗格诗体。赵翼是乾隆年间著名诗人,与袁枚、蒋士铨并称“江右三大家”。他的诗论,观点极为鲜明,即反对“荣古虐今”,力主“争新”、“独创”。他的论诗绝句:“词客争新角短长,迭开风气递登场;自身已有初、中、晚,安得千秋尚汉唐?”这与另几首都表现了一定的发展观点和追求创造的精神。再就本书的体制看,把他同一朝代的吴伟业、查慎行与李、杜相提并论,这是相当胆大的,与崇尚汉唐、“劝人不读唐以后书”的复古派迥然不同。他评诗,内容与形式并重,要这两方面都能创新才能成家。他既反对一味摹倣古人,认为这不过是“拾人牙后”、“抱柱守株”的“优孟”而已;同时也反对那些只在词句上“争难斗险、使人骇目”的形式主义倾向,认为元、白的诗触景生情,用眼前语、口头语自能沁人心脾、耐人咀嚼,因而较胜于韩、孟,“世徒以‘轻、俗’訾之,此不知诗者也!”也批评了那些把黄庭坚捧在苏轼之上,以及说苏轼超过陆游的人,因为陆游的诗具有丰富的爱国内容,而苏轼在“乌台诗案”后写诗往往回避现实。苏、黄的优劣表现在写作方法上,苏随物赋形、信笔挥洒的熟练技巧,较之黄庭坚的“专以拗峭避俗、不肯作一寻常语、而无从容游泳之趣”是略胜一筹的。他批评江西诗派“无一字无来历”,“宁不工而不肯不典,宁不切而不肯不奥,故往往意为词累,而性情反为所掩”,可说是一针见血的高论。但作者囿于时代局限,书中不免有一些封建糟粕,有待于读者的扬弃。霍松林、胡主佑根据寿考堂、湛贻堂等《瓯北全集》本作了校点,列入“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之一,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印行,1981年再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