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①少子,而魏安釐王②异母弟也。昭王薨③,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④君。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⑤,士无⑥贤不肖,皆谦而礼⑦交之,不敢以⑧其⑨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⑩之,致食客三千人。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11)谋(12)魏十余年。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13)夷门(14)监者。公子闻之,往请(15),欲厚遗(16)之,不肯受,曰“臣修身洁行(17)数十年,终(18)不以(19)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公子于是乃置酒(20),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22)车骑,虚左(23),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24)敝(25)衣冠(26),直上载公子上坐(27),不让,欲以观(28)公子。公子执辔(29)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30)在市屠中,愿枉(31)车骑过(32)之。”公子引(33)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34),故(35)久立与其客语。微(36)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当是时,魏将相宗室(37)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38);市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39)终不变,乃谢(40)客就(41)车。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42),宾客皆惊。酒酣,公子起,为寿(43)侯生前。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嬴之(44)为公子亦足矣!嬴乃夷门抱关(45)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46)过,今公子故(47)过之。然嬴欲就(48)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49),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市人皆以嬴为小人(50),而以公子为长者(51),能下士也。”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 魏安釐王二十年(52),秦昭王(53)已破赵长平军(54),又进兵围邯郸(55)。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57)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魏王使将军晋鄙将(58十万)众救赵。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59)下;而(60)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魏王恐,使人止(61)晋鄙,留军壁(62)邺(63),名为救赵,实持两端(64)以观望。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65)于魏,让(66)魏公子曰:胜(67)所以自附为婚姻(68)者,以公子之高(69)义,为能急(70)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71)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72)轻(73)胜,弃之降秦,独(74)不怜(75)公子姊邪?”公子患(76)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77)王万端。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 公子自度(78)终不能得之(79)于王,计(80)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81)车骑百余乘,欲以(82)客往赴(83)秦军,与赵俱死。过夷门,见侯生,具(84)告所以(85)欲死秦军状(86)。辞决(87)而行。侯生曰:“公子勉(88)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备(89)矣,天下莫(90)不闻(91);今吾且死,而侯生曾(92)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93)哉!”复引车还问侯生。侯生笑曰:“吾固知公子之还也。”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94),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95)虎,何功之有(96)哉“?尚安事(97)客!然公子遇(98)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99)知公子恨[1]之复返也。”公子再拜[2],因问。侯生乃屏[3]人间语[4]曰:“嬴闻晋鄙之兵符[5]常在王卧内[5],而如姬最幸[7],出入王卧内,力[8]能窃之。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9]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10]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11]如姬。如姬之[12]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13]未有路耳。公子诚[14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15],北救赵而西却[16]秦,此五霸[17]之伐[18]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 公子行,侯生曰:“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19]便[20]国家。公子即[21]合符,而[22]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23]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24]。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于是[25]公子泣。侯生曰:“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公子曰:“晋鄙嚄唶[26]宿将[27],往恐不听,必当[28]杀之。是以泣耳,岂畏死哉!”于是公子请朱亥。朱亥笑曰:“臣乃市井[29]鼓刀[30]屠者,而公子亲数存[31]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32]无所用。今公子有急[33],此乃臣效命之秋[34]也。”遂与公子俱。公子过谢[35]侯生。侯生曰:“臣宜从,老不能,请[36]数[37]公子行日[38],以[39]至晋鄙军之日北乡[40]自刭[41],以送[42]公子!” 公子遂行。至邺,矫[43]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44],何如[45]哉?”欲无听。朱亥袖[46四十]斤铁椎[47]椎[48]杀晋鄙。 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49],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50],遂救邯郸,存赵。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平原君负韊[51]矢;为公子先引[52]。赵王再拜曰;“自古贤人,未有及[53]公子者也!”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54]。 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 魏王怒[55]公子之[56]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而公子独[57]与客留赵。
[注释]
①魏昭王:魏襄王之子,公元前295年至277年在位。②安釐王:名圉(yǔ)。公元前276年至243年在位。釐,也写作“僖”。③薨(hōng):周代特称诸侯死亡叫“薨”。后代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叫“薨”。④信陵:地名,今河南省宁陵县西北。⑤下士:谦虚地对待士人。下,屈尊。士,有一定才能的人。春秋时期,士多是卿、大夫的家臣。到战国时,山东各国的诸侯将相都争相养士,士成为社会上最活跃的一种人。⑥无:无论。⑦礼:名词作状语,有礼貌地。⑧以:倚仗,仗恃。⑨其:自己的。⑩归:归附。(11)加兵:出兵侵略。加,侵凌。(12)谋:这里指作侵犯的打算。(13)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14)夷门:魏国都城大梁的东门。(15)请:拜访,问候。(16)遗(wèi):赠予。(17)洁行:保持品德的高洁。洁,形容词用如使动词,使……高洁。(18)终:总,自始至终。(19)以:由于。(20)置酒:办酒席。(21)从:使动词,使……跟从,带领。(23)虚左:空着左边的位子(左边的位子是上位)。(24)摄:撩起。(25)敝:破旧。(26)衣冠:复词偏义,义在“衣”。(27)坐:通“座”。(28)以观:“以之观”的省略。之,指自己的举止。(29)辔(pèi):马缰绳。(30)客:这里指朋友。(31)枉:委屈,谦逊的话。(32)过:访,探望。(33)引:领,这里指驾车。(34)俾倪(bìnì):同“睥睨”,斜视,表示旁若无人的高傲态度。(35)故:故意。(36)微:暗暗地。(37)宗室:同一祖宗的贵族,指国君的宗族。(38)举酒;举杯祝酒,这里指开宴。(39)色:神色。(40)谢:辞,告辞。(41)就:凑近,趋向,这里指登上。(42)遍赞宾客:“遍赞于宾客”的省略。赞,引见,介绍。于,向。(43)为寿:祝酒。(44)为:为难,羞辱。(45)关:门闩。(46)有所:“有什么……”,“有什么……的人(或物)”。所,指代行为的对象。(47)故:特地。(48)就:动词,成就,造就。(49)久立公子车骑市中:“久立公子车骑于市中”的省略。立,使动用法,让……站立。(50)以……为……:把……看作……。(51)长者:有德行的人。(52)魏安釐王二十年:公元前257年。(53)秦昭王:即秦昭襄王,公元前306年至公元前251年在位。(54)破赵长平军:指秦国将军白起打败赵国的长平军,活埋四十万降兵的事。长平,赵地,在今山西省晋城。(55)邯郸(hándān):赵国国都,今河北省邯郸。(56)平原君:名胜,赵武灵王的儿子,封为平原君。平原,在今山东省平原县。(57)数(shuò):屡次。(58)将(jiàng):率领。(58)赵:这里借指赵国的都城。(59)且:将。(60)而:如果。(61)止:使动词,使……停止。(62)壁:原义是“营垒”,这里作驻扎讲。(63)邺(yè):魏地,在今河南省安阳县。(64)持两端:动摇不定。(65)冠盖相属(zhǔ):形容使者络绎不绝。冠盖,借指戴帽乘车的使者。盖,装在车上遮日挡雨的像伞的东西。属,连续。(66)让:诮让,责备。(67)胜:赵胜,即平原君。(68)婚姻:亦作“昏姻”。古代称婿之父为“姻”,称妇之父为“婚”。妇之父母,婿之父母,相谓为“婚姻”(相当于今之“亲家”)。这里指男婚女嫁形成的婚姻关系。(69)高:形容词用如动词,崇尚。(70)急:动词,解救急难。(71)安在:何在,在哪里。安,何。(72)纵:即使。(73)轻:形容词用如动词,轻视。(73)之:代词,活用为第一人称“我”。(74)独:难道。(75)怜;爱怜。(76)患:忧虑。(77)说:劝说。(78)度:忖度,估计。(79)之:指定兵救赵一事。(80)计:打算。(81)约:备办。(82)以:与。(83)赴:舍身投入。(84)具:同“俱”,都,全。(85)所以:表示原因。(86)状:情况。(87)决:同“诀”,辞别。(88)勉:尽力,努力。(89)备:完备,周到。(90)莫:没有人,没有谁。(91)闻:知。(92)曾:竟然。(93)失:与“备”相对,指不完备、不周到。(94)他端;别的办法,其他良策。端,方法。(95)馁:饥饿。(96)何功之有:有什么作用。之,宾语前置的标志。功,功用。(97)安事:何用,哪里用得着。安,何。(98)遇:待。(99)以是:因此。[1]恨,为动用法,为……感到遗憾。[2]再拜:拜了又拜,表示恭敬。[3]屏(bǐng):使动用法,使……退下。[4]间(jiàn)语:私语,密语。[5]兵符:调动军队用的符节,用竹木或金玉制成,上面刻着字,对半剖开,国君和主将各保存一半,以便必要时对证。[5]卧内:卧室。[7]幸:受帝王宠爱。[8]力:名词作状语,凭能力。[9]资:蓄之于心,怀有某种念头。[10]为:对。[11]进:献。[12]之:取消“如姬欲为公子死”的独立性。[13]顾:只,不过。[14]诚:果真。[15]军:这里指军权。[16]却:使动用法,使……退却,打退。[17五]霸:春秋时,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这五个国力强大的诸侯,曾先后当过诸侯联盟的首领,历史上称为五霸。[18]伐:功,功业。[19]以:为了。[20]便:有利。[21]即:即使。[22]而:如果。[23]请之:请示魏王。[24]与俱:“与公子俱往”的省略。俱,同。[25]于是:在这时。[26]嚄唶(huòzè):大叫大笑。形容意气豪迈,叱咤风云。[27]宿将:有名望的老将。[28]当:将。[29]市井:集市。[30]鼓刀:动刀。[31]存:看望,慰问。[32]小礼:指平时无谓的礼节应酬。[33]急:形容词用如名词,急难,危难。[34]效命之秋:舍命报效的时候。秋,时候,时机。[35]谢:告辞。[36]请:请让我。[37]数(shǔ):计算。[38]行日:行程。[39]以:在。[40]乡(xiàng):同“向”。[41]刭(jǐng):用刀割脖颈。[42]送:这里指回报。[43]矫:假托,诈称。[44]代之:代我。之,活用为第一人称代词。[45]何如:怎么回事。[46]袖;名词用如动词,藏在袖子里。[47]椎:名词,锤。[48]椎:动词,锤击。[49]勒兵:治军。勒,整饬。[50]解去:解围而去。[51]韊(lán):箭筒。[52]先引:前导,前面引路。[53]及:赶得上,比得上。[54]人:别人。这里指信陵君。[55]怒:为动用法,为……而恼怒。[56]之:取消“公子盗其兵符”的独立性。[57]独:却。
[译文]
魏国公子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也是魏国安釐王同父异母的弟弟。昭王死后,安釐王登位,封公子做信陵君。
公子为人,讲究仁义,又能谦逊地对待士人,士人无论才能和德行的高下,都能谦恭有礼地结交他们,从不敢凭借自己的富有和显赫的地位去傲慢地对待士人。因此方圆几千里内的士人们争着去投奔他,招来的食客多达三千人。在这时,各国诸侯因为公子贤明,又有很多门客,有十多年不敢出兵打魏国的主意。
魏国有个隐士叫侯嬴,七十岁,家境贫寒,是大梁城夷门的守门人。公子听说他是个隐士,就去问候他,想多送些钱财给他,(侯嬴)不肯接受,说:“我修养自己的品德保持洁白的操守已有几十年了,总不能因为看守城门生活困苦的缘故而接受公子的财物。”公子于是就摆下酒席,大会宾客。客人们坐定后,公子带着随从车马,空着车上左边的尊位,亲自去邀请夷门的侯嬴。侯嬴撩起破旧的衣服,径直登上车子坐在公子所应坐的上位,并不推让,想用这种傲慢失礼的举动来考察公子的态度。(只见)公子握着缰绳赶车,态度越发恭敬。侯嬴又对公子说:“我有个朋友在集市上的肉铺里,希望委屈您的车马去访一访他。”公子(于是)驾着车子进入集市。侯嬴下了车,会见他的朋友朱亥,(他)斜着眼睛旁若无人,故意长时间地站着和他的朋友谈话。暗中观察公子(的反应),(只见)公子的脸色更加和蔼了。就在这时,魏国的文武大官、王亲国戚和宾客们在堂上坐满了,只等公子来举杯开宴;集市上的人都在观看公子握着缰绳(等待侯嬴),随从公子的人无不偷偷地骂侯嬴。侯嬴观察公子的神情态度始终没有改变,于是辞别客人登上车子。到了家,公子招引侯嬴坐在上位,把他向客人们一一作了介绍,客人们都感到惊讶。酒喝到正尽兴时,公子站起来,到侯嬴面前举杯为他祝酒。侯嬴于是对公子说:“今天我侯嬴为难公子也够瞧的了!我侯嬴只是个夷门抱着门闩、看守城门的人,可公子您却委屈自己亲自驾车,迎接我来到高朋满座之中,我本不该再去拜访朋友,今天公子却特地陪我去拜访友人。然而我正是想成就公子(礼贤下士)的名声,
所以让公子和随从车马久久地在集市上等候,(为的是)借拜访朋友之机来观察公子,而公子的态度却更加谦恭了。集市上的人都把我侯嬴看作小人,而把公子看作道德高尚的长者,能降低身分去结交士人。”于是散了酒宴。(从此)侯蠃就成了公子的上等门客。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打败赵国在长平的军队以后,又进兵包围邯郸。公子的姐姐是赵惠文王的弟弟平原君的夫人。(平原君)几次(派人)送信给魏王和公子,向魏国求救。魏王派将军晋鄙率领十万大军去援救赵国。秦王派使者警告魏王说:“我在攻打赵国的都城,早晚就要攻下了;如果诸侯中有敢来救的,(我)攻下赵国以后,一定调转军队先打它!”魏王害怕了,忙派人阻止晋鄙进军,叫军队驻扎在邺地,名义上说是援救赵国,实际上是脚踩两只船来观望秦赵之战的形势。
平原君的使者冠盖相望,络绎不绝地来到魏国,(平原君)责备魏公子说:“我赵胜之所以自愿高攀贵国结为姻亲,就因为我认为公子崇尚道义,能够解救别人的急难。如今邯郸早晚就要兵败降秦了,可是魏国的救兵还不来,从哪里体现出公子能解救别人的困难呢!况且公子纵使轻视我,抛开赵国不管,迫使赵国屈服于秦国,难道就不心疼您的姐姐吗?”公子很为这事发愁,几次请求魏王(出兵救赵),还和宾客、辩士用各种理由劝说魏王。(但)魏王怕秦国报复,始终不肯听从公子的意见。
公子暗自忖度,(即使到)最后也不能从魏王那里得到许可,决计不独自苟且偷生,眼看着让赵国灭亡,就告诉门客,备好车马一百多辆,想要与门客一起去跟秦军拚命,同赵国共存亡。(当他们出发)经过夷门时,公子见了侯嬴,把自己之所以要去同秦军拚命的情况全都告诉了他,然后辞别出发。侯嬴说:“公子好好努力吧!我老朽不能跟您去了。”公子走了几里路,心里有些不痛快,心想:“我对待侯生的礼节够周到的了,天下没有谁不知道的;如今我将要去赴死,可是侯生竟没有一句半句话送我,我难道有什么不周到的地方吗?(于是)又驾车回来问侯嬴。侯嬴笑着说:“我早就知道公子会回来的。”(接着又)说:“公子喜爱结交士人,名声传遍天下,如今有了危难,没有别的办法,只想去和秦军拼命,这好比拿块肉丢给饿虎,有什么用处呢?还用门客做什么!可是公子待我很优厚,公子走了我却不送,因此知道公子会为此感到遗憾再回来的。”公子拜了又拜,于是向他请教。侯嬴就支开旁人悄悄地(对公子)说:“我听说晋鄙的兵符经常放在魏王卧室里,而魏王的妃子如姬最受宠爱,能随便出入魏王的卧室,她有办法把兵符偷出来。我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害了,如姬怀着为父报仇的心事已有三年了,从魏王以下,想找人替她报杀父之仇,没能找到。如姬为这事对公子哭泣,公子派门客砍下了她仇人的头,敬献给如姬。(所以)如姬愿意替公子出死力,绝不会推辞,只不过没有机会罢了。公子果真开口请求如姬(帮忙),如姬必定答应,就可拿到虎符,夺取晋鄙的军权,挥师北上援救赵国,往西击退秦军,这是相当于春秋五霸的功业啊。”公子听从了他的计谋,请如姬帮助。如姬果然偷出兵符给了公子。
公子出发了,侯嬴说:“大将在外面,国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为了有利于国家。(所以)公子即使合上了兵符,如果晋鄙不把军权交给公子,而要再请示魏王,(那么)事情必然危险了。我的朋友屠夫朱亥可以同您一起去。这人是个大力士,晋鄙能听从您,当然很好;(万一)不听从,可叫朱亥打死他。”(听了侯嬴的话),当时公子就流下了眼泪。侯嬴问道:“公子怕死吗?为什么流泪呢?”公子说:“晋鄙是位叱吒风云的老将,(我)去了(他)恐怕不肯听从,势必将他杀死,所以流泪了,怎么是怕死呢?”于是公子去请朱亥。朱亥笑着说:“我是街上操刀卖肉的屠夫,可是公子却亲自多次来看望我,我之所以不答谢的原因,是认为平时那些琐碎的礼节没有用处。如今公子有了急难,这正是我舍命报效您的时候了。”于是同公子一道出发了。公子去向侯嬴辞行。侯嬴说:“我本当跟随您去,可我老了,不能去了,请让我计算公子路上走的时间,在您到达晋鄙军中的那一天,(我将)面向北方自杀,用这来答谢公子(的知遇之恩)!”
公子于是出发。到邺地(后),假传魏王的命令来取代晋鄙。晋鄙合上兵符,对这件事产生了怀疑,举起手看着公子,说:“当今我拥有十万人的部队,驻扎在边境上,这是国家(交给我)的重大任务。现在您单车匹马来接替我,是怎么回事呢?”打算不听从(公子)。(于是)朱亥拿出藏在衣袖里的四十斤重的铁锤,一锤打死了晋鄙。
公子于是统率了晋鄙的军队。他整顿军队,下达命令到军队中,说:“父子同在军中的,父亲回去。兄弟同在军中的,兄长回去。没有兄弟的独生子,回家去奉养父母。”得到挑选出来的精兵八万人,进军攻击秦军,秦军解围离去。终于救了邯郸,保存了赵国。赵王和平
原君亲自到国界上迎接公子,平原君背着箭筒和弓箭在前面替公子引路。赵王—再拜谢说:“从古以来的贤人,没有比得上公子的啊!”在这时候,平原君不敢拿自己同信陵君相比。
公子和侯嬴诀别后,到达晋鄙军营的那天,侯嬴果然面朝北自刎了。
魏王为公子窃取他的兵符并假托命令杀死晋鄙非常恼怒,公子自己也知道会如此。(公子)既已打退秦军、保存了赵国,便派遣将领统率他的军队回到魏国,公子却和门客留在赵国。
[鉴赏]
这篇文章重点记叙了信陵君礼遇侯嬴和“却秦存赵”两个事件,着力表现了信陵君“仁而下士”的性格特征和“急人之困”的崇高品德。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里写道:“能以富贵下贫贱,贤能诎于不肖,唯信陵君为能行之。”可见本文的主旨是很明确的:即热情赞扬信陵君“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因而得到士的帮助,急赵国之困,建立了丰功伟业。
作者笔下的历史人物都具有鲜明的个性,使本已长眠地下,成为枯骨腐质的历史人物从文章中走了出来。有形、有声、有情感、有血肉,以他们丰富多彩的个性,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应该说作者在塑造血肉丰满的历史人物方面,给后人提供了不少极其可贵的经验:首先要精心选择具有典型性的事件,让人物在特定环境中充分展示他的性格特征。本文共选了两件事:亲迎侯生和窃符救赵。侯生不过是个七十岁的看门人,信陵君却为他大宴宾客,亲自去迎接。在大庭广众之中,侯嬴却故作傲慢,存心试探他。于是“仁而下士”的信陵君,卓尔不凡的侯生,各自的性格特征都得以凸现于纸上。“窃符救赵”是关系一个国家众多人民生死存亡的大事,在秦兵“进兵围邯郸”,魏王首鼠两端的紧要关头,信陵君决定赴赵拼死,后来接受了侯生所献窃符计,终于却秦存赵,既充分地表现了信陵君“急人之困”之“仁”和真能得“士”之“礼”,也表现了侯生过人的智慧、才能,以及“士为知己者死”的决心。其次,作者还善于运用互相映衬的方法来突出主要人物的性格。信陵君同侯生身分贵贱悬殊,但在“亲迎侯生”这一情节中,贵者谦恭到似是过分,贱者傲慢到令人忿然,形成鲜明的对照。然而正是信陵君的谦恭衬托出侯生清高的气节和深沉的智慧;同样,正是侯生的傲慢衬托出信陵君过人的气度和礼贤下士的真诚。作者写其他次要人物也无不起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如公子执辔待侯生于“市屠”中时,作者写了围观的“市人”,“窃骂”侯生的“从者”,都是着眼于信陵君的“仁而下士”的。 [作者及作品简介] 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有删节。《史记》及作者司马迁,参看《陈涉世家》“作者及作品简介”
信陵君窃符救赵翻译。推荐。爱诗词网。[原文]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①少子,而魏安釐王②异母弟也。昭王薨③,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④君。公子为人,仁而下士⑤,士无⑥贤不肖,皆谦而礼⑦交之,不敢以⑧其⑨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⑩之,致食客三千人。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11)谋(12)魏十余年。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13)夷门(14)监者。公子闻之,往请(15),欲厚遗(16)之,不肯受,曰“臣修身洁行(17)数十年,终(18)不以(19)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公子于是乃置酒(20),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22)车骑,虚左(23),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24)敝(25)衣冠(26),直上载公子上坐(27),不让,欲以观(28)公子。公子执辔(29)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30)在市屠中,愿枉(31)车骑过(32)之。”公子引(33)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34),故(35)久立与其客语。微(36)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当是时,魏将相宗室(37)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38);市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39)终不变,乃谢(40)客就(41)车。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42),宾客皆惊。酒酣,公子起,为寿(43)侯生前。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嬴之(44)为公子亦足矣!嬴乃夷门抱关(45)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46)过,今公子故(47)过之。然嬴欲就(48)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49),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市人皆以嬴为小人(50),而以公子为长者(51),能下士也。”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魏安釐王二十年(52),秦昭王(53)已破赵长平军(54),又进兵围邯郸(55)。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57)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于魏。魏王使将军晋鄙将(58十万)众救赵。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59)下;而(60)诸侯敢救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魏王恐,使人止(61)晋鄙,留军壁(62)邺(63),名为救赵,实持两端(64)以观望。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65)于魏,让(66)魏公子曰:胜(67)所以自附为婚姻(68)者,以公子之高(69)义,为能急(70)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71)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72)轻(73)胜,弃之降秦,独(74)不怜(75)公子姊邪?”公子患(76)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77)王万端。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公子自度(78)终不能得之(79)于王,计(80)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81)车骑百余乘,欲以(82)客往赴(83)秦军,与赵俱死。过夷门,见侯生,具(84)告所以(85)欲死秦军状(86)。辞决(87)而行。侯生曰:“公子勉(88)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备(89)矣,天下莫(90)不闻(91);今吾且死,而侯生曾(92)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93)哉!”复引车还问侯生。侯生笑曰:“吾固知公子之还也。”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94),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95)虎,何功之有(96)哉“?尚安事(97)客!然公子遇(98)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99)知公子恨[1]之复返也。”公子再拜[2],因问。侯生乃屏[3]人间语[4]曰:“嬴闻晋鄙之兵符[5]常在王卧内[5],而如姬最幸[7],出入王卧内,力[8]能窃之。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9]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10]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11]如姬。如姬之[12]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13]未有路耳。公子诚[14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15],北救赵而西却[16]秦,此五霸[17]之伐[18]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公子行,侯生曰:“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19]便[20]国家。公子即[21]合符,而[22]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23]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24]。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于是[25]公子泣。侯生曰:“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公子曰:“晋鄙嚄唶[26]宿将[27],往恐不听,必当[28]杀之。是以泣耳,岂畏死哉!”于是公子请朱亥。朱亥笑曰:“臣乃市井[29]鼓刀[30]屠者,而公子亲数存[31]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32]无所用。今公子有急[33],此乃臣效命之秋[34]也。”遂与公子俱。公子过谢[35]侯生。侯生曰:“臣宜从,老不能,请[36]数[37]公子行日[38],以[39]至晋鄙军之日北乡[40]自刭[41],以送[42]公子!”公子遂行。至邺,矫[43]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44],何如[45]哉?”欲无听。朱亥袖[46四十]斤铁椎[47]椎[48]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49],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50],遂救邯郸,存赵。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平原君负韊[51]矢;为公子先引[52]。赵王再拜曰;“自古贤人,未有及[53]公子者也!”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54]。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魏王怒[55]公子之[56]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而公子独[57]与客留赵。[注释]①魏昭王:魏襄王之子,公元前295年至277年在位。②安釐王:名圉(yǔ)。公元前276年至243年在位。釐,也写作“僖”。③薨(hōng):周代特称诸侯死亡叫“薨”。后代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叫“薨”。④信陵:地名,今河南省宁陵县西北。⑤下士:谦虚地对待士人。下,屈尊。士,有一定才能的人。春秋时期,士多是卿、大夫的家臣。到战国时,山东各国的诸侯将相都争相养士,士成为社会上最活跃的一种人。⑥无:无论。⑦礼:名词作状语,有礼貌地。⑧以:倚仗,仗恃。⑨其:自己的。⑩归:归附。(11)加兵:出兵侵略。加,侵凌。(12)谋:这里指作侵犯的打算。(13)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14)夷门:魏国都城大梁的东门。(15)请:拜访,问候。(16)遗(wèi):赠予。(17)洁行:保持品德的高洁。洁,形容词用如使动词,使……高洁。(18)终:总,自始至终。(19)以:由于。(20)置酒:办酒席。(21)从:使动词,使……跟从,带领。(23)虚左:空着左边的位子(左边的位子是上位)。(24)摄:撩起。(25)敝:破旧。(26)衣冠:复词偏义,义在“衣”。(27)坐:通“座”。(28)以观:“以之观”的省略。之,指自己的举止。(29)辔(pèi):马缰绳。(30)客:这里指朋友。(31)枉:委屈,谦逊的话。(32)过:访,探望。(33)引:领,这里指驾车。(34)俾倪(bìnì):同“睥睨”,斜视,表示旁若无人的高傲态度。(35)故:故意。(36)微:暗暗地。(37)宗室:同一祖宗的贵族,指国君的宗族。(38)举酒;举杯祝酒,这里指开宴。(39)色:神色。(40)谢:辞,告辞。(41)就:凑近,趋向,这里指登上。(42)遍赞宾客:“遍赞于宾客”的省略。赞,引见,介绍。于,向。(43)为寿:祝酒。(44)为:为难,羞辱。(45)关:门闩。(46)有所:“有什么……”,“有什么……的人(或物)”。所,指代行为的对象。(47)故:特地。(48)就:动词,成就,造就。(49)久立公子车骑市中:“久立公子车骑于市中”的省略。立,使动用法,让……站立。(50)以……为……:把……看作……。(51)长者:有德行的人。(52)魏安釐王二十年:公元前257年。(53)秦昭王:即秦昭襄王,公元前306年至公元前251年在位。(54)破赵长平军:指秦国将军白起打败赵国的长平军,活埋四十万降兵的事。长平,赵地,在今山西省晋城。(55)邯郸(hándān):赵国国都,今河北省邯郸。(56)平原君:名胜,赵武灵王的儿子,封为平原君。平原,在今山东省平原县。(57)数(shuò):屡次。(58)将(jiàng):率领。(58)赵:这里借指赵国的都城。(59)且:将。(60)而:如果。(61)止:使动词,使……停止。(62)壁:原义是“营垒”,这里作驻扎讲。(63)邺(yè):魏地,在今河南省安阳县。(64)持两端:动摇不定。(65)冠盖相属(zhǔ):形容使者络绎不绝。冠盖,借指戴帽乘车的使者。盖,装在车上遮日挡雨的像伞的东西。属,连续。(66)让:诮让,责备。(67)胜:赵胜,即平原君。(68)婚姻:亦作“昏姻”。古代称婿之父为“姻”,称妇之父为“婚”。妇之父母,婿之父母,相谓为“婚姻”(相当于今之“亲家”)。这里指男婚女嫁形成的婚姻关系。(69)高:形容词用如动词,崇尚。(70)急:动词,解救急难。(71)安在:何在,在哪里。安,何。(72)纵:即使。(73)轻:形容词用如动词,轻视。(73)之:代词,活用为第一人称“我”。(74)独:难道。(75)怜;爱怜。(76)患:忧虑。(77)说:劝说。(78)度:忖度,估计。(79)之:指定兵救赵一事。(80)计:打算。(81)约:备办。(82)以:与。(83)赴:舍身投入。(84)具:同“俱”,都,全。(85)所以:表示原因。(86)状:情况。(87)决:同“诀”,辞别。(88)勉:尽力,努力。(89)备:完备,周到。(90)莫:没有人,没有谁。(91)闻:知。(92)曾:竟然。(93)失:与“备”相对,指不完备、不周到。(94)他端;别的办法,其他良策。端,方法。(95)馁:饥饿。(96)何功之有:有什么作用。之,宾语前置的标志。功,功用。(97)安事:何用,哪里用得着。安,何。(98)遇:待。(99)以是:因此。[1]恨,为动用法,为……感到遗憾。[2]再拜:拜了又拜,表示恭敬。[3]屏(bǐng):使动用法,使……退下。[4]间(jiàn)语:私语,密语。[5]兵符:调动军队用的符节,用竹木或金玉制成,上面刻着字,对半剖开,国君和主将各保存一半,以便必要时对证。[5]卧内:卧室。[7]幸:受帝王宠爱。[8]力:名词作状语,凭能力。[9]资:蓄之于心,怀有某种念头。[10]为:对。[11]进:献。[12]之:取消“如姬欲为公子死”的独立性。[13]顾:只,不过。[14]诚:果真。[15]军:这里指军权。[16]却:使动用法,使……退却,打退。[17五]霸:春秋时,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这五个国力强大的诸侯,曾先后当过诸侯联盟的首领,历史上称为五霸。[18]伐:功,功业。[19]以:为了。[20]便:有利。[21]即:即使。[22]而:如果。[23]请之:请示魏王。[24]与俱:“与公子俱往”的省略。俱,同。[25]于是:在这时。[26]嚄唶(huòzè):大叫大笑。形容意气豪迈,叱咤风云。[27]宿将:有名望的老将。[28]当:将。[29]市井:集市。[30]鼓刀:动刀。[31]存:看望,慰问。[32]小礼:指平时无谓的礼节应酬。[33]急:形容词用如名词,急难,危难。[34]效命之秋:舍命报效的时候。秋,时候,时机。[35]谢:告辞。[36]请:请让我。[37]数(shǔ):计算。[38]行日:行程。[39]以:在。[40]乡(xiàng):同“向”。[41]刭(jǐng):用刀割脖颈。[42]送:这里指回报。[43]矫:假托,诈称。[44]代之:代我。之,活用为第一人称代词。[45]何如:怎么回事。[46]袖;名词用如动词,藏在袖子里。[47]椎:名词,锤。[48]椎:动词,锤击。[49]勒兵:治军。勒,整饬。[50]解去:解围而去。[51]韊(lán):箭筒。[52]先引:前导,前面引路。[53]及:赶得上,比得上。[54]人:别人。这里指信陵君。[55]怒:为动用法,为……而恼怒。[56]之:取消“公子盗其兵符”的独立性。[57]独:却。[译文]魏国公子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也是魏国安釐王同父异母的弟弟。昭王死后,安釐王登位,封公子做信陵君。公子为人,讲究仁义,又能谦逊地对待士人,士人无论才能和德行的高下,都能谦恭有礼地结交他们,从不敢凭借自己的富有和显赫的地位去傲慢地对待士人。因此方圆几千里内的士人们争着去投奔他,招来的食客多达三千人。在这时,各国诸侯因为公子贤明,又有很多门客,有十多年不敢出兵打魏国的主意。魏国有个隐士叫侯嬴,七十岁,家境贫寒,是大梁城夷门的守门人。公子听说他是个隐士,就去问候他,想多送些钱财给他,(侯嬴)不肯接受,说:“我修养自己的品德保持洁白的操守已有几十年了,总不能因为看守城门生活困苦的缘故而接受公子的财物。”公子于是就摆下酒席,大会宾客。客人们坐定后,公子带着随从车马,空着车上左边的尊位,亲自去邀请夷门的侯嬴。侯嬴撩起破旧的衣服,径直登上车子坐在公子所应坐的上位,并不推让,想用这种傲慢失礼的举动来考察公子的态度。(只见)公子握着缰绳赶车,态度越发恭敬。侯嬴又对公子说:“我有个朋友在集市上的肉铺里,希望委屈您的车马去访一访他。”公子(于是)驾着车子进入集市。侯嬴下了车,会见他的朋友朱亥,(他)斜着眼睛旁若无人,故意长时间地站着和他的朋友谈话。暗中观察公子(的反应),(只见)公子的脸色更加和蔼了。就在这时,魏国的文武大官、王亲国戚和宾客们在堂上坐满了,只等公子来举杯开宴;集市上的人都在观看公子握着缰绳(等待侯嬴),随从公子的人无不偷偷地骂侯嬴。侯嬴观察公子的神情态度始终没有改变,于是辞别客人登上车子。到了家,公子招引侯嬴坐在上位,把他向客人们一一作了介绍,客人们都感到惊讶。酒喝到正尽兴时,公子站起来,到侯嬴面前举杯为他祝酒。侯嬴于是对公子说:“今天我侯嬴为难公子也够瞧的了!我侯嬴只是个夷门抱着门闩、看守城门的人,可公子您却委屈自己亲自驾车,迎接我来到高朋满座之中,我本不该再去拜访朋友,今天公子却特地陪我去拜访友人。然而我正是想成就公子(礼贤下士)的名声,所以让公子和随从车马久久地在集市上等候,(为的是)借拜访朋友之机来观察公子,而公子的态度却更加谦恭了。集市上的人都把我侯嬴看作小人,而把公子看作道德高尚的长者,能降低身分去结交士人。”于是散了酒宴。(从此)侯蠃就成了公子的上等门客。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打败赵国在长平的军队以后,又进兵包围邯郸。公子的姐姐是赵惠文王的弟弟平原君的夫人。(平原君)几次(派人)送信给魏王和公子,向魏国求救。魏王派将军晋鄙率领十万大军去援救赵国。秦王派使者警告魏王说:“我在攻打赵国的都城,早晚就要攻下了;如果诸侯中有敢来救的,(我)攻下赵国以后,一定调转军队先打它!”魏王害怕了,忙派人阻止晋鄙进军,叫军队驻扎在邺地,名义上说是援救赵国,实际上是脚踩两只船来观望秦赵之战的形势。平原君的使者冠盖相望,络绎不绝地来到魏国,(平原君)责备魏公子说:“我赵胜之所以自愿高攀贵国结为姻亲,就因为我认为公子崇尚道义,能够解救别人的急难。如今邯郸早晚就要兵败降秦了,可是魏国的救兵还不来,从哪里体现出公子能解救别人的困难呢!况且公子纵使轻视我,抛开赵国不管,迫使赵国屈服于秦国,难道就不心疼您的姐姐吗?”公子很为这事发愁,几次请求魏王(出兵救赵),还和宾客、辩士用各种理由劝说魏王。(但)魏王怕秦国报复,始终不肯听从公子的意见。公子暗自忖度,(即使到)最后也不能从魏王那里得到许可,决计不独自苟且偷生,眼看着让赵国灭亡,就告诉门客,备好车马一百多辆,想要与门客一起去跟秦军拚命,同赵国共存亡。(当他们出发)经过夷门时,公子见了侯嬴,把自己之所以要去同秦军拚命的情况全都告诉了他,然后辞别出发。侯嬴说:“公子好好努力吧!我老朽不能跟您去了。”公子走了几里路,心里有些不痛快,心想:“我对待侯生的礼节够周到的了,天下没有谁不知道的;如今我将要去赴死,可是侯生竟没有一句半句话送我,我难道有什么不周到的地方吗?(于是)又驾车回来问侯嬴。侯嬴笑着说:“我早就知道公子会回来的。”(接着又)说:“公子喜爱结交士人,名声传遍天下,如今有了危难,没有别的办法,只想去和秦军拼命,这好比拿块肉丢给饿虎,有什么用处呢?还用门客做什么!可是公子待我很优厚,公子走了我却不送,因此知道公子会为此感到遗憾再回来的。”公子拜了又拜,于是向他请教。侯嬴就支开旁人悄悄地(对公子)说:“我听说晋鄙的兵符经常放在魏王卧室里,而魏王的妃子如姬最受宠爱,能随便出入魏王的卧室,她有办法把兵符偷出来。我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害了,如姬怀着为父报仇的心事已有三年了,从魏王以下,想找人替她报杀父之仇,没能找到。如姬为这事对公子哭泣,公子派门客砍下了她仇人的头,敬献给如姬。(所以)如姬愿意替公子出死力,绝不会推辞,只不过没有机会罢了。公子果真开口请求如姬(帮忙),如姬必定答应,就可拿到虎符,夺取晋鄙的军权,挥师北上援救赵国,往西击退秦军,这是相当于春秋五霸的功业啊。”公子听从了他的计谋,请如姬帮助。如姬果然偷出兵符给了公子。公子出发了,侯嬴说:“大将在外面,国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为了有利于国家。(所以)公子即使合上了兵符,如果晋鄙不把军权交给公子,而要再请示魏王,(那么)事情必然危险了。我的朋友屠夫朱亥可以同您一起去。这人是个大力士,晋鄙能听从您,当然很好;(万一)不听从,可叫朱亥打死他。”(听了侯嬴的话),当时公子就流下了眼泪。侯嬴问道:“公子怕死吗?为什么流泪呢?”公子说:“晋鄙是位叱吒风云的老将,(我)去了(他)恐怕不肯听从,势必将他杀死,所以流泪了,怎么是怕死呢?”于是公子去请朱亥。朱亥笑着说:“我是街上操刀卖肉的屠夫,可是公子却亲自多次来看望我,我之所以不答谢的原因,是认为平时那些琐碎的礼节没有用处。如今公子有了急难,这正是我舍命报效您的时候了。”于是同公子一道出发了。公子去向侯嬴辞行。侯嬴说:“我本当跟随您去,可我老了,不能去了,请让我计算公子路上走的时间,在您到达晋鄙军中的那一天,(我将)面向北方自杀,用这来答谢公子(的知遇之恩)!”公子于是出发。到邺地(后),假传魏王的命令来取代晋鄙。晋鄙合上兵符,对这件事产生了怀疑,举起手看着公子,说:“当今我拥有十万人的部队,驻扎在边境上,这是国家(交给我)的重大任务。现在您单车匹马来接替我,是怎么回事呢?”打算不听从(公子)。(于是)朱亥拿出藏在衣袖里的四十斤重的铁锤,一锤打死了晋鄙。公子于是统率了晋鄙的军队。他整顿军队,下达命令到军队中,说:“父子同在军中的,父亲回去。兄弟同在军中的,兄长回去。没有兄弟的独生子,回家去奉养父母。”得到挑选出来的精兵八万人,进军攻击秦军,秦军解围离去。终于救了邯郸,保存了赵国。赵王和平原君亲自到国界上迎接公子,平原君背着箭筒和弓箭在前面替公子引路。赵王—再拜谢说:“从古以来的贤人,没有比得上公子的啊!”在这时候,平原君不敢拿自己同信陵君相比。公子和侯嬴诀别后,到达晋鄙军营的那天,侯嬴果然面朝北自刎了。魏王为公子窃取他的兵符并假托命令杀死晋鄙非常恼怒,公子自己也知道会如此。(公子)既已打退秦军、保存了赵国,便派遣将领统率他的军队回到魏国,公子却和门客留在赵国。[鉴赏]这篇文章重点记叙了信陵君礼遇侯嬴和“却秦存赵”两个事件,着力表现了信陵君“仁而下士”的性格特征和“急人之困”的崇高品德。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里写道:“能以富贵下贫贱,贤能诎于不肖,唯信陵君为能行之。”可见本文的主旨是很明确的:即热情赞扬信陵君“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因而得到士的帮助,急赵国之困,建立了丰功伟业。作者笔下的历史人物都具有鲜明的个性,使本已长眠地下,成为枯骨腐质的历史人物从文章中走了出来。有形、有声、有情感、有血肉,以他们丰富多彩的个性,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应该说作者在塑造血肉丰满的历史人物方面,给后人提供了不少极其可贵的经验:首先要精心选择具有典型性的事件,让人物在特定环境中充分展示他的性格特征。本文共选了两件事:亲迎侯生和窃符救赵。侯生不过是个七十岁的看门人,信陵君却为他大宴宾客,亲自去迎接。在大庭广众之中,侯嬴却故作傲慢,存心试探他。于是“仁而下士”的信陵君,卓尔不凡的侯生,各自的性格特征都得以凸现于纸上。“窃符救赵”是关系一个国家众多人民生死存亡的大事,在秦兵“进兵围邯郸”,魏王首鼠两端的紧要关头,信陵君决定赴赵拼死,后来接受了侯生所献窃符计,终于却秦存赵,既充分地表现了信陵君“急人之困”之“仁”和真能得“士”之“礼”,也表现了侯生过人的智慧、才能,以及“士为知己者死”的决心。其次,作者还善于运用互相映衬的方法来突出主要人物的性格。信陵君同侯生身分贵贱悬殊,但在“亲迎侯生”这一情节中,贵者谦恭到似是过分,贱者傲慢到令人忿然,形成鲜明的对照。然而正是信陵君的谦恭衬托出侯生清高的气节和深沉的智慧;同样,正是侯生的傲慢衬托出信陵君过人的气度和礼贤下士的真诚。作者写其他次要人物也无不起衬托主要人物的作用。如公子执辔待侯生于“市屠”中时,作者写了围观的“市人”,“窃骂”侯生的“从者”,都是着眼于信陵君的“仁而下士”的。字数:8814注释[作者及作品简介]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有删节。《史记》及作者司马迁,参看《陈涉世家》“作者及作品简介”作者:司马迁知识来源:彭格人主编.中学生古文知识辞典.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睛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我现在在那里呢?四周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鲁迅 风筝。推荐。爱诗词网。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睛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我现在在那里呢?四周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折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的堕下去了。但心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堕着,堕着。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时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呵。”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我们渐渐谈起儿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胡涂。“我可是毫不怪你呵。”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罢。“有过这样的事么?”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不记得了。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四日。【析】《风筝》写于1925年,作者带着歉疚的心情,以质朴清新的语言,浓郁优美的抒情笔触,回忆儿时对喜爱风筝的小兄弟的粗暴行为——不许他放风筝,踏扁他即将制成的风筝。全文以风筝为线索,小小的风筝牵动着作者浓浓的情思:对小兄弟精神虐杀的深深忏悔,对严酷现实的强烈的忿懑,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在这篇精湛的散文诗中,作者运用各种艺术手段描绘形象,抒发情感,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启迪。融情于事,情景交融,天衣无缝。作品记叙的是生活中值得咀嚼难以忘怀的往事,通篇叙事,也通篇抒情,洋溢着浓烈的抒情气息,写得墨淡情浓,感人肺腑。往事带给作者“无可把握的悲哀”,心如铅块般沉重,这是觉醒后内心的负疚,精神的负重。作者清醒地认识到,“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自己行为的实质是对儿童一次“精神的虐杀”,表现出作者对儿童诚挚爱护的高尚情怀,严于解剖自己的可贵精神,光明坦荡的伟大胸襟。这使我们想起了作者的名言:“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更难得的是,作者坦诚解剖自己的同时也无情地解剖社会,作品首尾反复渲染了北方严冬的肃杀,揭示了现实的冷酷黑暗。作品将具体事件的回忆置于典型的社会背景中,反映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深化了作品主题。作品所述之事,是细小平凡的,然而事里蕴蓄的情感则是真挚浓烈的。难忘的愧疚,深沉的悲哀,强烈的郁懑都蕴寓于平实冷静叙述之中,朴素生动的叙事与深沉淳挚的情感水乳交融,浑然一体,优美和谐,朴实感人。象征手法、对比手法精巧圆熟。作品描绘了北方冬天和江南春天两种自然景色,赋予景物以象征意义,成为表达心境和情感的一种手段。现实中的北京严冬,浓重的肃杀气氛,令人窒息,正是北洋军阀统治下北方严酷现实的象征。而怀想中的江南早春风筝时节的景象,则令人神往;天上各式各样风姿怡人的风筝与地上的杨柳、山桃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这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绮丽多姿的故乡春色,正是美好境界和光明未来的象征。冬天的肃杀和春天的温煦两种景象强烈对比,互相映衬,鲜明地构成丑与美,黑暗与光明,现实与理想的尖锐对立,不仅强化了对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否定,且热切表现了作者身处严冬般现实,心存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和憧憬,对美好春天的缅怀和倾慕,充分展现了作者在黑暗重压下奋勇抗争、顽强求索的内心世界。作者借景抒情,托物咏怀,景物描写寄寓了无限深情,创造了广阔深远、令人遐想的抒情意境。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真切传神。作品对小兄弟形象的刻划细腻丰满,极富神韵。小兄弟“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一个静的神态,两个动的细节,将他对风筝的陶醉之情跃然纸上,神情毕肖,情趣横生,让人又爱又怜。他躲在堆积杂物的小屋偷做风筝,看见“我”来时,“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简洁准确地揭示了他的秘密被发现时的惶悚心理。目睹“我”傲然摧毁他自制待成的风筝时,“绝望地站在小屋里”,绝望的神态似无声的抗议,传达出他幼小心灵深处无法言说的悲痛。《风筝》色彩素朴,感情深挚,格调高雅,不愧为一篇晶莹凝炼,清新明丽,极富人情味的抒情美文。
山高路远沟深。推荐。爱诗词网。毛泽东诗词《六言诗①·给彭德怀同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一九三五年十月山高路远坑深②,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③!这首诗最早发表在一九四七年八月一日《战友报》(冀鲁豫军区政治部主办)。【注释】①六言诗,诗体名。全篇都是六字句,故称。始于汉代。后来也有古体、近体之分。本篇不拘平仄,属于古体。②“山高”句,当时毛泽东和彭德怀为组织这次战斗而草拟的电报中,论及吴起镇一带的地形特点,有“山高路远沟深”之句。这里就用电报中的语句,稍改一字。坑,指沟壑。陕甘根据地地处黄土高原,村与村之间往往隔着一条条深沟,有的深达几十米,长达几十里,彼此鸡犬之声相闻,但要往来,则需爬上爬下,曲折迂回,甚至花费几个小时的时间。③彭大将军,彭德怀(1898—1974),湖南湘潭人。大革命时期,曾在北伐军中任营长、团长。大革命失败后,在白色恐怖中毅然于192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于同年7月领导平江起义,创建了红五军,开辟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参加过井冈山的斗争、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作战和长征。历任红五军军长、红三军团总指挥、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司令员、红军前敌总指挥等。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副总司令、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书记,协助朱德率军挺进敌后,开辟了华北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率所部解放了大西北。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书记、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曾当选为党的第六届至第八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在1959年庐山会议上,因反对党的“左”倾错误而受到不公正的批判和组织处理。“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政治迫害,于1974年11月29日在北京病逝。他作战勇敢,耿直刚正,廉洁奉公,严于律己,深受人民的爱戴,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杰出领导人。【赏析】1935年10月,自中央红军主力进入西北高原后,敌“中央军”毛炳文部和宁夏马鸿逵、马鸿宾以及东北军的骑兵部队一直尾追不舍。10月19日,当红军进入陕北吴起镇时,毛泽东提出不能把敌人带进苏区,要把“尾巴”切掉。当日,毛泽东电召陕甘支队司令员彭德怀“来吴起镇商行动方针”。彭德怀20日赶到吴起镇后,毛泽东即与他筹划退敌之计,并决定由彭德怀指挥作战。经策划,红军准备在吴起镇西北面的头道川、二道川一带山上设伏。10月21日,敌马鸿宾部35师骑兵团进入二道川,即遭红军猛烈袭击而溃败;而敌白凤翔率领的东北骑兵师刚进入头道川,也陷入重围。这一仗红军消灭敌军1个骑兵团,击溃2个骑兵团,俘虏敌官兵700余人,使敌骑再也不敢轻易追击红军,从而远离陕北革命根据地。战斗的当天上午,毛泽东本来在安全地点,由于非常关心作战情况,下午四五点钟,带了警卫员和通讯班到指挥位置。警卫班陪着毛主席直到阵地,毛泽东不断用望远镜观察情况,又用心倾听枪声的方向,直到枪声稀落,估计敌人远逃后才回驻地。赢得这场恶战后,毛泽东激动不已,他握着彭德怀的手,爽朗地笑着说:“步兵追骑兵,只有我们红军才能创造出来的奇迹啊!”他情不自禁地挥毫写下了这首六言诗以赞彭德怀。毛泽东的这首诗,廿四字,刻画了一位英勇无敌的大将军形象。与汉高祖刘邦廿三字的《大风歌》有异曲同工之妙。“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这是毛泽东塑造的艺术形象,颇有些他曾熟读的《三国演义》中张飞收缰勒马、在长坂桥喝退百万曹兵的雄风。“横刀立马”当然只是一个艺术的真实,而不是历史的真实,因彭德怀指挥作战时并未骑在马上,而是隐藏在壕沟里。他使用的枪也不是短距离格斗的大刀长矛一类的古代兵器,而是能够较远距离射击的近代武器“盒子炮”。但该句确实刻画了一个挺身拒敌、勇猛无比的彭大将军形象。征战场上,彭德怀见到这首诗后,将诗的末句,“唯我彭大将军”改为“唯我英勇红军”,并把原诗送还了毛泽东。遗憾的是,这首诗的原稿并未存留下来。但该诗不胫而走。12年后,它非正式地发表于1947年8月1日的《战友报》(冀鲁豫军区政治部主办),后来又以来信的方式发表于《解放军文艺》1957年4月号。这首诗正式收编入《毛泽东诗词选》是在1986年。该选集由长期任毛泽东秘书的胡乔木主持编辑,中央文献研究室的编辑人员根据多方可靠史料,证实毛泽东创作这首六言军旅诗的基本情节确凿无误后,便首次将之收入其中,并增加题目为“给彭德怀同志”。该选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自此,这首流传数十年诗作正式入集。1996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毛泽东诗词集》,亦将它编入其中。但是,《彭德怀自述》中所记录的毛泽东这首诗却是这样的:“山高路远沟深,骑兵任你纵横。谁敢横枪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这样,毛泽东赞彭德怀的六言诗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收录在《毛泽东诗词集》中、在军中久已流传的版本,一个是1962年彭德怀在给毛泽东的信中凭记忆写出的版本。这首六言诗的两个版本大体相同,但在字词使用上有很大差异,有一句完全不一致,总共24字竟有8字不同,如果加上位置的改动可说有10字不同。出于对彭德怀回忆的尊重,以王焰为组长的《彭德怀传》编写组在《彭德怀传》中引述这首诗时,采用的是彭德怀凭记忆写出的版本。彭德怀凭记忆写出的版本,其优越之处在于更符合历史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它鲜明地反映出,毛泽东把陕北的地形地貌恰当地描绘出来了,把红军伏击敌骑兵大获全胜的意境展现出来了,把彭德怀的英勇形象刻画出来了。“山高路远坑深”,此句确实是当地地貌的真实写照。成仿吾在《长征回忆录》中,曾描写红军过六盘山后在白杨城出发的情景:“一出城就要过沟,队伍集结在东门外,等待下沟。……队伍继续下沟,一直下到三四十丈的沟底,才又上行二三里路,离开了沟。”“过完了这道沟,又上了山,接着又过了三道深沟,直到半夜才到达杨家园子,已经走了百多里路。我们夜行军的经验是丰富的,但是黑夜过深沟的经验以前还没有过。沟越深,越阴暗,看不清道路,而路又很窄,稍不注意,就很危险。”确实,由于水土流失,陕北黄土高原丘陵区吴起镇一带多是高山深沟险壑。只是红军在越过陕甘宁三省交界的老爷山后往东走时,地势逐渐低落,正是谓“山高路远坑深”。依据《彭德怀自述》的版本来分析,“骑兵任你纵横”,是谓看你们这些骑兵还能横行几时。“纵横”,强横无忌、奔行无阻之意,是写敌骑气焰嚣张。该句体现了毛泽东及所率领的红军将士志在歼敌、胜利在握的从容镇定和对骄横之敌骑的藐视。“谁敢横枪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毛泽东塑造的艺术形象与古时战场的勇猛战将重叠在一起,令人景仰。然而,也有人认为存在毛泽东在1947年对这首诗的重书版本。1979年,黄克诚在《人民日报》撰文悼念彭德怀时,其中提到毛泽东在1947年曾经重新书写赞彭德怀的六言诗。他说:“毛主席对彭老总的出色指挥和辉煌战绩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在沙家店战役胜利后的一次军事会议上,毛主席乘兴即席挥笔,为彭老总重新书写了他在长征路上热情赞扬彭老总的诗篇: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但黄克诚所说毛泽东重书该诗并非他所亲见,因为1947年8月他远在东北,担任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同时,这篇悼念文章如果不是黄克诚亲自起草,代起草人就有可能将有关信息写到文章中去。假若毛泽东1947年重新书写赞彭德怀的六言诗实有其事,彭德怀在回忆中应该会忆及的。但他没有忆及。而毛泽东在1947年曾重书六言诗的说法得到了一些毛泽东诗词研究者的赞同。解放军报社原副总编辑魏艾民先生在《哪家报纸最先刊用“彭大将军”这首诗》一文中披露了这样一些信息:曾在《解放军报》担任过重要职务、并任《彭德怀传》编写组组长的王焰,在1990年曾对他说:“‘彭大将军’那首诗,出自毛泽东之手,有了更多的直接证据。后来,看到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的回忆录,记述了1947年8月我西北野战军在沙家店地区歼灭敌整编36师后,毛泽东再录此诗的经过。”王焰还说,1947年《战友报》发表的此诗全文,是“毛泽东从整个革命战争的长期性着眼”,“路远坑深”“使这首诗具有更深刻的意境”。“彭总回忆第二句‘骑兵任你纵横’和第三句‘谁敢横枪立马’,看来他的回忆是不准确的。”但是,这里存在两个矛盾:第一,如果毛泽东是在1947年8月19日“沙家店大捷”后重书的此诗,那么刊于1947年8月1日《战友报》的诗就不是来源于毛泽东重书的这首,而确实是从流传中搜集到的“在长征中所作的”诗。第二,当年毛泽东身边的卫士李银桥在回忆录中忆及1947年沙家店大捷后,毛泽东并非重书六言诗,只是书写两句:“毛泽东很是兴奋,挥毫给彭德怀写了12个大字:‘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但书写地点不是在“军事会议”上,而是在梁家岔住地。凑巧的是,毛泽东书写的这12个字与伍修权回忆1935年的情况相同:“毛主席曾经写了一首词,赞扬彭德怀同志道:‘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所以,毛泽东1947年是否重书六言诗尚无确证。再者,收录在《毛泽东诗词集》中的版本,在流传过程中可能不经意地改变了,以至说法前后矛盾。比如,1935年10月毛泽东给彭德怀拟写的一份电报中有‘山高路远沟深’句,但这类电报并未在《毛泽东军事文集》中见到。由上可以推断,1947年《战友报》首次发表的传抄本可能就与彭德怀的回忆本同源,它并未由毛泽东重新书写过。如果作一比较,彭德怀忆写的诗可信度和艺术性更高,况且彭德怀是当事人,也是最后一句诗的修改人,采信彭德怀忆写的版本更可靠些。当然,“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也不失其壮美。它可以理解为彭德怀在军中当大任,指挥红军一路远征,突破敌军重重包围,战胜一路险阻。这位将军横刀立马,有万夫不当之勇,使敌闻风丧胆,令人钦佩之至,根本让人想不到一路纵横无阻的红军,是从江西出发的八万大军变成的七千之众!文章作者:胡为雄
原意为即使是智慧高超的人,考虑问题也总有不够周到之处。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齐相晏子正在吃饭,君主景公差遣使者来。晏子分一半饭食招待使者,使者没有吃饱,晏子也没有吃饱。使者返回后,向景公说了这件事。景公惊叹道:“晏子家这样贫困,我不知道,这是我的过错。”景公差遣吏人把千金和市租送给晏子,请他用来供养宾客。晏子谢绝不接受。景公再三地送,晏子再三地谢绝不接受。晏子说:“我家不贫困。君主给我的俸禄,不但够我周济家族,而且足够我交游之用,还可以救济百姓,君主赐给我的俸禄是丰厚的!我的家不贫困。我听说,接受了君主所给的丰厚资财,转而施舍给人民,这是代替君主职位,忠臣不会这样做的;接受了君主所给的丰厚资财,而不施舍给人民,这就成了筐箧中的储存,讲仁义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进取财物于君,退得罪了士人,人死后财物转移给其他的人,这是主持守藏物资,聪明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十緵(八十缕为緵)布、一豆(古食器)的食物足够中、晚年享用。”景公对晏子说:“以前我的先君齐桓公,把一定数量的土地和附着的人口赐封给管仲,管仲没有推辞就接受了,你为什么推辞呢?”晏子说:“我听说,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考虑起来,管仲虽是聪明人,或有所失;而我虽然愚昧,或有所得。所以我不敢接受您的赏赐。”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推荐。爱诗词网。原意为即使是智慧高超的人,考虑问题也总有不够周到之处。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齐相晏子正在吃饭,君主景公差遣使者来。晏子分一半饭食招待使者,使者没有吃饱,晏子也没有吃饱。使者返回后,向景公说了这件事。景公惊叹道:“晏子家这样贫困,我不知道,这是我的过错。”景公差遣吏人把千金和市租送给晏子,请他用来供养宾客。晏子谢绝不接受。景公再三地送,晏子再三地谢绝不接受。晏子说:“我家不贫困。君主给我的俸禄,不但够我周济家族,而且足够我交游之用,还可以救济百姓,君主赐给我的俸禄是丰厚的!我的家不贫困。我听说,接受了君主所给的丰厚资财,转而施舍给人民,这是代替君主职位,忠臣不会这样做的;接受了君主所给的丰厚资财,而不施舍给人民,这就成了筐箧中的储存,讲仁义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进取财物于君,退得罪了士人,人死后财物转移给其他的人,这是主持守藏物资,聪明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十緵(八十缕为緵)布、一豆(古食器)的食物足够中、晚年享用。”景公对晏子说:“以前我的先君齐桓公,把一定数量的土地和附着的人口赐封给管仲,管仲没有推辞就接受了,你为什么推辞呢?”晏子说:“我听说,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考虑起来,管仲虽是聪明人,或有所失;而我虽然愚昧,或有所得。所以我不敢接受您的赏赐。”现常用“圣人千虑,必有一失”借以表明听取各方面人的意见的重要,也劝诫自以为聪明的人要多加谨慎。也作“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闺门秘术阅读。推荐。爱诗词网。闺门秘术清宣统二年(1910)石印本《闺门秘术》扉页书影清宣统二年(1910)石印本《闺门秘术》正文书影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一名《闺门秘术剑仙传》。四卷五十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沪上书局石印本,藏国家图书馆;清宣统二年(1910)石印本,藏上海图书馆。1994年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馆藏足本明清小说系列”排印本。唐朝山西大同府人华童,乃相门之后。妻子王氏,生三子二女。长子兆璧,次子兆琨,三子兆瑗,皆天资聪敏,在家读书。因安禄山起兵造反,华童携妻带儿女外逃。先逃到守坟仆人陶五兄弟陶发处住下。次日租下当地员外汤德元空屋,安顿家眷。汤德元疏财仗义,与华童结为挚友。华童为谋生计,赁室开门授徒,不上几日学生济济一堂,桃李盈门。汤德元二子汤俊、汤杰异常聪明顽皮,在三春庙会上将一卖荸荠的老者打伤,华童感愧,加上一路风寒而病势沉重,昏迷不醒。眼看医治无效,兆璧焚香祷告,割股煎药,华童奇迹般地转危为安,日见康复。后兆璧、春姑兄妹割股救母。汤德元闻兆璧孝道,极为赞叹,欲招为女婿,华童开始踌躇,后终与汤家成亲眷。隔年贼败,正值岁试之年,汤德元代兆璧、兆琨报名应考,同时资助一贫寒秀才李大椿应试。三人连考四场,终场发榜:兆璧第一,李大椿第二,兆琨第三。三人谒见县主,县主夏国华见璧、琨一表人材,欲将女儿瑶云配琨。华童不愿与做官人家攀亲而拒婚。李大椿母病,华家兄弟发轿将李母接到华家照料。三人复经府试,大椿第一,兆璧第二,兆琨第三。夏国华又请知府保媒,华童虽承允,但须俟岁考后,兆琨中榜方可行聘。几日后学宪按临,三人俱高取入榜,仍是兆璧第一。汤德元带三人荣归,府县馈赠银物,全镇上门贺喜,惊动了窃贼三眼虎,他深夜潜入华府盗银,华童惊醒,绊倒在地,一病呜呼。夏国华之子均祥是势利小人,对妹亲事极为不满。正值吏部天官叶槐之子开泰丧妻尚未续弦,叫篾骗王活嘴说媒续娶以图后嗣。夏均祥贪利附势,自作主张将妹瑶云许之。夏国华得知将不肖之子痛骂一顿。华夫人闻之退银还婢,以针黹度日甘愿清贫。瑶云遣婢庆喜买通陶五,暗中以好价买华家针线。均祥之仆童狗儿见庆喜给公子送衣,顿起邪念,抱住欲奸。庆喜用缓兵之计反使狗儿受冻吃苦,狗儿暗恨在心,反诬庆喜盗银叫奸夫陶五带走。均祥鞭打庆喜,国华大怒,夺鞭痛打均祥,再次赠银济助华家,并坚拒叶家婚事。叶开泰以父势压人,要知府万钧托媒,万钧告知国华,国华回家见均祥得意忘形,举手就打,气恼成病,不日亡故,均祥悔之不及。新任县官洪鹏程乃钻营谄媚之小人,又是叶槐门生,自然要促成叶开泰婚事。均祥附炎趋势,一口答应。洪鹏程买通监内大盗诬陷璧、琨是同谋,主谋是汤德元。用大刑逼供,兆璧屈打成招,兆琨严词痛骂,宁死不招。洪将兄弟二人收监,复将汤德元拘捕。洪鹏程命禁卒李春用金钩将汤治死,李春曾受恩于夏家,又受陶发之托,叫汤德元服下闭气丹装死,骗过赃官。汤死里逃生,就隐名逃往外乡。叶开泰请洪县令作媒,均祥将华、汤三人案情哄骗母亲,赵夫人知兆琨永远监禁,遂接受叶家聘金,瑶云急得口吐鲜血。庆喜定计主婢女扮男装,在迎娶之前出逃。谁料半路上了贼船,银饰被劫,主婢被强盗捆绑抛入江中。因瑶云身上有避水宝珠,乃叶家聘送之物,故二人未被淹死。又遇渔翁白长年夫妇,救回白渔村暂住。白渔村乃九门提督包清义故籍,渔翁的儿子媳妇在包府为仆,瑶云露出女身,以实情相告。包清义为官清廉,铁面无私,有“赛龙图”美称。生有一子一女,包小姐将瑶云接入包府相伴,瑶云诉说华、汤两家遭难,求包大人伸冤。叶开泰良辰迎不来新人,甚为恼火,逼均祥交人,新任刘知府只得将均祥看押起来。王活嘴编造谎言,叶开泰要夏均祥退回聘礼,见避水珠无影踪,刘知府将均祥问罪收监。秋闱将临,汤夫人资助李大椿赴省城应试,得中解元。主考王国钧乃吏部尚书,见大椿渊博宏通,必成大器,就提携入京参加春闱。包清义为主考,李大椿一鸣惊人,得中状元。榜眼、探花亦是大同府人,一时传为佳话。李大椿将叶槐之子仗势欺人,华、汤两家蒙冤遭难之事向包大人细述一遍。包大人怒纳,正值御史黄如永奏劾叶槐纵子恶行,圣上询问三鼎甲,情况如实,龙颜大怒,传旨包清义前往查办。李大椿衣锦荣归,奉旨以副钦差随包同行。县令洪鹏程、知府刘用宾慌了手脚,向李老太送银被拒。包清义奉旨查办此案,将均祥押上公堂,均祥吓得魂不附体,供出王活嘴、洪鹏程陷害华家兄弟的实情。包公查实案情,当堂释放兆璧、兆琨,奏请圣上将叶槐革职,叶开泰充军三千里;王活嘴刁唆犯法、买盗扳人拟斩监候;夏均祥嫌贫爱富,从轻发往军营效力。华氏兄弟无辜受辱,赏银抚恤。夏国华开复原官,洪鹏程、刘用宾纵容权贵,一并革职;汤德元赏银五十两。汤将次女与李大椿为妻,李老夫人授了诰封。众人夸夏瑶云为女中丈夫,兆琨心中十分喜悦。山东龙泉山强人英雄豹招兵买马,打家劫舍,谋逆造反,包清义接旨挂帅征剿。包留下李大椿随营效力,助办机宜。包公命先锋王龙擒贼,王龙中奸计反遭贼擒。后兆璧亦中状元,兆琨中探花,汤德元长子汤俊中武状元,汤杰中武侍卫,大同府人材辈出,传为奇谈。适时包公军情告急,璧、琨、俊、杰四人奉旨星夜驰援,众人会齐,汤俊一马当先,将叛贼锤杀。得胜回朝,皆有封赏。兆琨与瑶云亦夫妻团圆,各家男女皆孝顺父母,夫妇和谐,子孙昌盛,传为佳话。
美芹十论。推荐。爱诗词网。[原文](节选)察情第二“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定故也。“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审故也。能定而审,敌情虽万里之远,可坐察矣。两敌相持,无以得其情,则疑;疑,故易骇;骇而应之,必不能详。有以得其情,则定;定,故不可惑;不可惑而听彼之自扰,则权常在我,而敌实受其弊矣。守淮第五不恃敌之不敢攻,而恃吾能攻彼之所必救也。用兵之道,无所不备则有所必分,知所必守则不必皆备。无惧其必来,当使之兵交而亟去;无幸其必去,当使之他日必不敢犯也。为是策者,在于彼能入吾之地,而不能得吾之战;彼能攻吾之城,吾能出彼之地;然而非备寡力专,则不能也。屯田第六用兵制胜,以粮为先;转饷给军,以通为利也。必欲使粮足而饷无间绝之忧,惟屯田为善。致勇第七盖人莫不重死,惟有以致其勇,则惰者奋、骄者耸,而死者所不敢避。详战第十明知天下之必战,则出兵以攻人,与坐而待人之攻也,孰为利?战人之地,与退而自战其地者,孰为得?均之不免于战,莫若先出兵以战人之地,此固天下之至权,兵家之上策。事未至而预图,则处之常有余;事既至而后计,则应之常不足。[鉴赏]《美芹十论》,南宋辛弃疾著。一说黄兑著。辛弃疾,字幼庵,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他出生于公元1140年,当时,金军已占领了山东。公元1161年,他21岁时,就参加了耿京所领导的一支抗金义勇民兵,担任书记职务。当他们遭受到金军强大压力的威胁时,他劝耿京归宋,并亲赴南方与宋廷接洽。在他离开部队期间,叛徒张国安杀了耿京,投降金人。辛弃疾得知这一消息后,只身北返,潜往金营,劝说被张国安裹胁投金的官兵,弃金投宋,又把这支部队带回南宋,并擒获了张国安,献俘于宋廷。宋孝宗任命他为承务郎。以后,他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等地的安抚使。任职期间,他采取积极措施,招抚流亡,编练军队,鼓励耕战,注意安定民生,打击贪污豪强。他一生坚决主张抗金,恢复失地,统一中国。《美芹十论》就是他力主抗金的奏疏之一。后遭当权者之忌,去职长期闲居江西上饶一带,以诗词来抒发他的爱国热情。《美芹十论》全书分审势、查情、观衅、自治、守淮、屯田、致勇、防徵、久任、详战十论。并附有:《上光宗疏》、《论荆襄上流为东南重地疏》、《论江淮疏》、《议练民兵守淮疏》4篇。其中《审势》、《查情》、《观衅》三论,具体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指出“敌之可胜”。对当时夸大金人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自治》、《守淮》、《屯田》、《致勇》、《防徵》、《久任》、《详战》七论,主要论述如何加强战备,激励士气,准备反攻以收复失地,重振河山。也就是所谓的“求已之能胜”。总之,全书从客观形势的分析中,指出了战胜金人,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可能性;又从主观上提出如何加强战备,激励士气,准备反攻力量,以求把打败金人的可能性交为现实。代表了宋代主战派积极抗金的军事思想。可惜这些建议都未能得到南宋朝廷的采纳,并且和其他主战派将领的奏疏一样,遭到了主和派的排斥与打击。以致南宋朝廷很快衰败腐落,丧失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