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雨连江夜入吴的下一句

寒雨连江夜入吴的下一句朗读

【诗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出处】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一)》。【意思】迷蒙的烟雨呀,笼置着整条大江。寒凉的秋意呀,连夜来到了吴楚地方。清晨,天刚晴朗、我为你送行,在芙蓉楼上。极目远眺,平野清旷,孤零零地兀立的楚山呀,最使人心伤。呵,辛渐,到洛阳,亲友们若问起我景况,别的都毋须多讲;就托你捎去一句话——我的心,仍象冰一样,在玉壶中闪光!【全诗】《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一)》.[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全诗赏析】此诗选自《全唐诗》。王昌龄在名家如林的盛唐时代,曾赢得“诗家天子”的称号。他是七绝的圣手,现存一百八十余首诗中,七绝占近一半。明朝人杨慎说:“龙标(王昌龄曾任龙标县尉)绝句,无一篇不佳。”此诗是他七绝送别题材的名篇,作于天宝初年(约741)贬江宁县(今南京市)丞之时。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角,登临可以俯瞰长江,远望楚地,常是文人墨客登临饯别之所。《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五江南道润州:“晋王恭为刺史,改创西南楼名万岁楼,西北楼为芙蓉楼。”辛渐是王昌龄的挚友,此番远道来探望遭贬的诗人,可能是将取道润州(今镇江市)到扬州,再北上洛阳。诗人感激他的一片深情,由江宁一直送行到润州。千里相送终有一别,于是俩人联袂携手,登楼话别。诗人作《芙蓉楼送辛渐二首》赠行,此诗是其中的第一首。这首诗是分两层意思来写的:一、二句写送别情景,暗示心迹;三、四句直抒胸臆,告慰亲友。“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诗人从昨夜寒雨入吴写起,以一幅烟雨凄迷的雨锁长江图,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夜雨对床,多少知心话儿要诉,窗外雨声淅沥,真是小楼一夜听秋雨,点点滴滴落在离人心!从此句语法构成和参读此诗另一首,知“入吴”的主语应是“寒雨”。此句点明时间和地点,第二句紧承首句,写出了时间的发展过程,从昨夜推移到天明,写次日早晨送别时凄清孤寂的情景,天明时分,辛渐登舟将行,只见“孤帆远影碧山尽”,诗人目送帆影远去,举目茫然,眼中只剩下孤峙的山峰,“楚山孤”是诗人移情之笔,“孤”正是诗人自己孤寂惆怅心境的写照。润州古时曾先后属于吴国和楚国,因此,一、二句中以“吴”、“楚”同义互文来指润州一带地方。一、二句的送别之景,暗蕴着诗人峭傲凄清的思想感情,因此,三、四句自然过渡到诗人将别的叮咛之辞:“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贬谪江宁丞前曾任汜水县尉,汜水就在洛阳附近,而且又是取道洛阳赴任的,洛阳有他不少朋友,如岑参、李颀等,临别时均有诗赠别,如“夜来莲花界,梦里金陵城。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李颀《送王昌龄》)“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岑参《送王大昌龄赴江宁》)因此,诗人无时不在想念洛阳亲友,可诗人却以虚拟之笔,反主为宾,以“洛阳亲友如相问”反衬诗人对洛阳亲友相思之深,同时又可借端直抒胸臆,表明自己高尚的操守,告慰亲友。以玉壶冰来比喻操节高尚,早在魏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中就有“心若怀冰”之句;六朝刘宋的鲍照《白头吟》也有“清如玉壶冰”之句;唐开元宰相姚崇《冰壶诫》序中则有:“夫洞澈无瑕,澄空见底,当官明白者,有类是乎!故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更是将冰心玉壶作为做官的自勉铭。诗人凝炼地把“冰”、“心”、“玉壶”三者意象统一在七字之句中,铸成这一千古名句,激励千秋仁人志士之心。据殷璠《河岳英灵集》记载,王昌龄“不矜细行,谤议沸腾,再历遐荒,使知音者叹惜”。因此,诗人此处以“一片冰心在玉壶”表明操节,蔑视旁议,使全诗顿时闪耀出动人的光彩,含蓄蕴藉,情韵深长。这是一首别开生面的送别诗。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说:“借送友以自写胸臆,其词自潇洒可爱。”此言甚是。

()

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朗读
()

猜你喜欢

梦的朋友

幻想的姐妹

()

【诗句】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

如梦令

李清照

()

【诗句】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出处】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译注】群峰连绵,山峦重叠,峰回路转,山道曲折,盘旋变化不定。山上,奇花异草,怪石林立,令人陶醉,使人留恋。倏忽间,日薄西山,就到了黄昏。诗句通过丰富的想象,高度的夸张,洗炼的语言,描绘出梦中天姥山绮丽、明媚的景色。“迷”、“倚”不仅写出山中花石之美、之奇,而且反映出诗人渴望光明,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注:倚,靠。暝(míng),黄昏。

()

【诗句】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出处】唐·李白《怨情》。【译注】只看见她泪痕湿满了两腮,不知道她是恨人还是恨己。【全诗】怨情[唐]李白,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注释】①卷珠帘:是指闺中女子在卷帘盼望所思今的人归来。②深坐:久坐。颦蛾眉:皱眉头。这句写久等不归的失望情态。【翻译】美人儿卷起珠帘等待等待,一直坐着把双眉紧紧锁闭。只看见她泪痕湿满了两腮,不知道她是恨人还是恨己。【赏析】有一位哲人说过:“痛苦中最高尚的、最强烈的和最个人的——乃是爱情的痛苦。”古代的闺怨诗诉说的就是这种铭心刻骨的爱情痛苦。李白此首闺怨小诗,通过一个幽居闺房的美人独坐帘下、深坐孤寂的情形,于工笔刻画中层层揭示美人由思而待、由待而哭、由哭而怨的心态活动过程,含蓄而细腻地展示了她内心复杂难言的爱情痛楚。首句,“美人”点明主人之身份,“卷珠帘”这一动作展示了美人闺中独守、百无聊赖而有所待的思春心态。“珠帘”两字,点出美人所处环境——寂寞幽深的闺房,为下句“深坐”伏笔。次句“深坐颦蛾眉”,此“深”字,写出了坐待时间的长久、心境的孤寂。“颦蛾眉”三字,刻画美人外貌神态,透露怨苦之情。第三句“但见泪痕湿”,如电影特写镜头,把焦点集中照射美人脸庞,美人内心的痛苦,通过脸上的“泪痕湿”和盘托出。诗的前三句,通过“卷珠帘”的动作,“坐”而“颦”的沉思,“泪痕湿”的表现,一层深一层地展示美人心态发展的轨迹,将她心中的怨恨,可以说已全部写尽,诗至此似可结束。可是结句却说“不知心恨谁?”这一问,使诗情陡起回澜。是啊,她的痛苦该怨谁呢?似乎她本人也不知道。主人公遭遇的悲剧性也就愈深一层。是什么原因造成她独守空闺?以问收束全诗,使诗情有弦外之音,扩大了诗的容量,让短短四句小诗蕴藏了含蓄深婉的魅力。李白的绝句小诗常常深有此种情韵!

()

欧阳修

花品序第一

牡丹出丹州、延州,东出青州,南亦出越州,而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洛阳所谓丹州花、延州红、青州红者,皆彼土之尤杰者,然来洛阳,才得备众花之一种,列第不出三已下,不能独立与洛花敌。而越之花以远罕识,不见齿;然虽越人,亦不敢自誉,以与洛阳争高下。是洛阳者,果天下之第一也。洛阳亦有黄芍药、绯桃、瑞莲、千叶李、红郁李之类,皆不减它出者,而洛阳人不甚惜,谓之果子花,曰某花某花;至牡丹则不名,直曰花。其意谓天下真花独牡丹,其名之著,不假曰牡丹而可知也,其爱重之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