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峤娶妇

温峤娶妇朗读

温公丧妇。从姑刘氏,家值乱离散,唯有一女,甚有姿慧。姑以属公觅婚,公密有自婚意,答云:“佳婿难得,但如峤比云何?”姑云:“丧乱之余,乞粗存活,便足慰吾余年,何敢希汝比。”却后少日,公报姑云:“已觅得婚处,门第粗可,婿身名宦,尽不减峤。”因下玉镜台一枚。姑大喜。既婚交礼,女以手披纱扇,抚掌大笑曰:“我固疑是老奴,果如所卜。”玉镜台是公为刘越石长史,北征刘聪所得。

《世说新语》主要是掇拾汉末至东晋的士族阶层的遗闻轶事,其中不乏精彩篇章,《温峤娶妇》就是其中的一篇。历史上温峤从刘琨为右长史,抵抗刘聪、石勒;公元317年南下,受朝士推重。曾任江州刺史、拜骠骑将军,封始安郡公。

《温峤娶妇》记叙温峤在妻子死后,巧妙地聘娶了族姑母的女儿为继室的故事,情节生动、意趣盎然,极富喜剧色彩。这段风流佳话,后代广泛流传,元代关汉卿《温太真玉镜台》杂剧、明代朱鼎《玉镜台记》传奇都取材于此。

小说中温峤的聪明机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接受族姑母为女儿觅婚的委托后,便有自娶表妹之意。他先放出气球试探:“佳婿难得,但如峤比云何?”使用投石问路的方法,探明族姑母的择婿标准。族姑母的回答,使温峤明白了只要有和自己条件差不多的人,族姑母就十分满意时,温峤对自己的成功有了一定的把握。但此时时机还不成熟,还需要作出进一步的努力。过后没几天,温峤再次回报族姑母:“已觅得婚处,门第粗可,婿身名宦,尽不减峤。”这句话不仅把佳婿所具备的条件向族姑母作了介绍,还隐隐约约透露出了温峤“自婚”的真意,可谓是一石双鸟的妙语。

从觅婿的“但如峤比云何?”到婿所具备的条件“尽不减峤”,温峤处处以自身来进行比较,不是不知道未来的女婿是什么样子么?但看峤就知其大概了。在《世说新语》中,把《温峤娶妇》列入《假谲》门,但是实际上,温峤这种形式上的“骗婚”,与《红楼梦》中王熙凤使用“掉包计”拆散宝黛姻缘的骗婚毫无共同之处。温峤的行为并不是狡诈和诡计的表现,相反,这表现了他巧于心计而又通情达理的性格特征,使人感到他对表妹的一往情深。

温峤在“娶妇”过程中的表演,如果说是骗过了族姑母的话,却没有能瞒过表妹。温峤的表妹是一个聪明绝顶的女子,对温峤早已垂青,她明知就里,却不动声色,静观事态发展。不过“择婿”的过程终究是一个谜,在谜底显露之前,她总是有一丝的不放心。直到“既婚交礼”,真相大白,她满心欣喜,不顾封建礼法的束缚,“以手披纱扇,抚掌大笑曰:‘我固疑老奴,果如所卜。’”这段传神的描写,刻画出一个姿慧过人的女子为自己慧眼识人感到由衷的高兴,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尤其是对“老奴(老东西)”的这个昵称,把他对温峤的爱慕之心表现得淋漓尽致。

小说比较完整地记叙了温峤婚娶的始末,虽然事件单一,却绝没有看头知尾,一览无余的弊病。虽然文章开始就点明了温峤“密有自婚意”的想法,但在表述事件的具体过程中情节曲折、扑朔迷离,温峤的言语试探假言藏真、半隐半露,半假半真,读者对温峤能否成功半信半疑,增强了故事的悬念,具有很强的戏剧性。当读者读到有情人终成眷属时,也不禁“抚掌大笑”了。

小说中温峤和表妹的语言令人称道。温峤的两句话,实际上是给表妹传递了信息:在当时温峤的周围,能和温峤相比的能有谁?短短的两句话,包涵了丰富的内容。表妹只一句话:“我固疑老奴,果如所卜。”有三层含义:表达了对温峤早有垂青之意;点明对温峤自婚早有所察,是“甚有姿慧”的绝好注脚;流露出少女的天真直率和欣喜之情,准确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真是言简意赅,以一当十。

《温峤娶妇》使人联想到美国作家马拉默德的《魔桶》。《魔桶》中以为人撮合婚事为生的犹太老头儿沙兹曼看中了攻读犹太教法典的大学生列奥,名义上为他介绍对象,实际上为自己物色女婿。沙兹曼为列奥寻找的对象有寡妇、大龄青年、残疾人,列奥一个也看不上眼。经过沙兹曼做工作,列奥勉强同意去见面,但对方根据沙兹曼的介绍,把他当成“热情的先知”,感兴趣的不是他本人,而是他能在法典里看到“上帝显身”。

沙兹曼又来了,给列奥留下六张相片,还“无意”中把女儿斯妲拉的相片也留下了。列奥看中了斯妲拉,他说:“沙兹曼,爱情终于来到我的心上。”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列奥有些怀疑:这是不是沙兹曼一手策划的。

《温峤娶妇》与《魔桶》,虽然一个是中国古典小说,一个是外国现代作品;一个是娶妇,一个是嫁女,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其一,情节曲折是两篇小说的共同特点。《温峤娶妇》将温峤娶妇的过程写得若隐若现,含而不露;《魔桶》则写了列奥不成功的会面和会面后失意的心情,两篇小说都善于制造悬念,这正是“文似看山不喜平”的写法。

其二,两篇小说的主人公都富于心计,温峤巧妙地利用自己受人之托的有利条件,表现了他的聪明机智;而沙兹曼则有一种带有狡黠色彩的谋略,但两人都不是坏人,敢于追求他们想要得到的东西。他们的这种追求精神,是他们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其三,《温峤娶妇》和《魔桶》的结局都富有喜剧色彩,给人联想和启发。在《魔桶》的结尾,列奥与斯妲拉终于相会了,看到这一切,“沙兹曼靠在拐脚的墙边,为死者唱着祷文。”给读者留下神思遐想的空间,含蓄隽永。《温峤娶妇》也大抵如是。

其四,《温峤娶妇》中出现了玉镜台。作为温峤的聘礼,玉镜台在情节发展中占有一定地位,后世小说戏曲中常以一信物维系爱情,此类关目当肇于此。在《魔桶》中,列奥手持着一束紫罗兰和玫瑰花蕾等待与斯妲拉见面:“……空中回荡着提琴的声音,闪着烛光。列奥向前奔去,花儿冲着斯妲拉。”玉镜台和花儿的描写,在小说中深化了作品内涵,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力。

()

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朗读
()

猜你喜欢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二)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睛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我现在在那里呢?四周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

【诗句】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

()

原意为即使是智慧高超的人,考虑问题也总有不够周到之处。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齐相晏子正在吃饭,君主景公差遣使者来。晏子分一半饭食招待使者,使者没有吃饱,晏子也没有吃饱。使者返回后,向景公说了这件事。景公惊叹道:“晏子家这样贫困,我不知道,这是我的过错。”景公差遣吏人把千金和市租送给晏子,请他用来供养宾客。晏子谢绝不接受。景公再三地送,晏子再三地谢绝不接受。晏子说:“我家不贫困。君主给我的俸禄,不但够我周济家族,而且足够我交游之用,还可以救济百姓,君主赐给我的俸禄是丰厚的!我的家不贫困。我听说,接受了君主所给的丰厚资财,转而施舍给人民,这是代替君主职位,忠臣不会这样做的;接受了君主所给的丰厚资财,而不施舍给人民,这就成了筐箧中的储存,讲仁义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进取财物于君,退得罪了士人,人死后财物转移给其他的人,这是主持守藏物资,聪明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十緵(八十缕为緵)布、一豆(古食器)的食物足够中、晚年享用。”景公对晏子说:“以前我的先君齐桓公,把一定数量的土地和附着的人口赐封给管仲,管仲没有推辞就接受了,你为什么推辞呢?”晏子说:“我听说,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考虑起来,管仲虽是聪明人,或有所失;而我虽然愚昧,或有所得。所以我不敢接受您的赏赐。”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

【诗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出处】唐·李商隐《嫦娥》。【译注】室内,残烛的光亮渐渐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阴影,越发令人感到清冷。室外,银河逐渐西移垂地,寥落的晨星无言地陪伴着一轮孤月,也陪伴着永夜不寐的主人公。诗人借助环境氛围的渲染,表现了主人公孤清凄冷和不堪忍受寂寞包围的意绪。【全诗】《嫦娥》.[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注释】1.云母:一种柔韧富于弹性的矿物,晶体透明,有类似珍珠的光泽。古代以其薄片装饰屏风、门扉等。烛影深:谓蜡烛越烧越短,幽暗的光影愈来愈大,暗示夜已很深。长河指银河。渐落:渐没,指银河向西移动,逐渐消失。2.嫦娥:古代神话中后羿的妻子,即传说中的月仙子。碧海青天:谓明月晚间从碧海升起,历青天而复入碧海。【全诗赏析】这是一首寄寓诗,幽美、窈渺而多义。或云悼亡,或云伤己之不遇,或云摹写女道士不能求偶的孤寂苦闷等等,此诗虽内涵多义,而无论其喻指对象为谁,也应该是一位与嫦娥生活处境类似的人物。前二句描绘主人公生活的环境和永夜不寐的情景。上句写室内,烛光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深深的暗影,显得空寂清冷,她永夜独坐,内心能不感到黯淡孤寂?此句用冷屏残烛烘托其心境,尤为贴切。一个“深”字,更是道出了独坐之久,追忆之深。下句写室外,横空天河,渐渐西垂,将要消失;晓天的晨星,也慢慢隐没坠沉。此句用河落星沉暗示主人公永夜不眠,“渐”字状其时间流逝,“沉”字拟其低垂,既渲染了凄清的氛围,也暗合其情怀的凄冷和心情的沉重。后二句写主人公面对一轮孤月的遐想。仰望明月,联想孤寂清冷的嫦娥,年年幽居月宫,夜夜面对无垠的碧海青天,无法排遣孤独郁闷之情,能不深深后悔偷吃不死之药吗?这里写嫦娥的处境心情也就是写主人公的处境心情,二者互为映衬,情味更为浓郁。此诗含蓄蕴藉,寄托深远,情调幽美。诗人在黑暗现实的困境中,为了在精神上摆脱世间尘俗,追求高洁的境界,往往使自己陷于孤独的境地,不正是和月中嫦娥、入道女冠的处境心情类似么?无论是诗人抒发不得志的幽怨,还是写孀独女冠的孤凄,都与嫦娥高洁而孤寂的情景是灵犀相通的。诗中浓重的感伤之美最能引发清高文士的共鸣。此诗将嫦娥、女冠和诗人自己塑造成三位一体的艺术形象,技巧高妙,唯李商隐能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