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贾谊
秦孝公①据崤函②之固,拥雍州③之地,君臣固守以窥④周室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⑥四海之意,并吞八荒⑦之心。当是时也,商君⑧佐之,内立法度,务⑨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⑩而斗(11)诸侯。于是秦人拱手(12)而(13)取西河之外(14)。
孝公既没(15),惠文、武、昭襄(16)蒙(17)故业(18),因(19)遗策,南取汉中(20),西举(21)巴、蜀(22),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23)。诸侯恐惧,会盟(24)而谋弱(25)秦,不爱(26)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27)天下之士,合从(28)缔交,相与(29)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30),赵有平原(31),楚有春申(32),魏有信陵(33)。此四君者(34)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35),兼(36)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37)六国之士,有宁越(38)、徐尚(39)、苏秦(40)、杜赫(41)之属(42)为之谋;齐明(43)、周最(44)、陈轸、召滑(45)、楼缓(46)、翟景(47)、苏厉(48)、乐毅(49)之徒(50)通(51)其意;吴起(52)、孙膑(53)、带佗(54)、倪良、王廖(55)、田忌(56)、廉颇、赵奢(57)之伦(58)制(59)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60)而攻秦。秦人开关延(61)敌,九国(62)之师,逡巡(63)而不敢进。秦无亡(64)矢(65)遗镞(66)之费(67),而天下诸侯已困(68)矣。于是(69)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70),追亡(71)逐北(72),伏(73)尸百万,流血漂(74)橹(75);因(76)利乘(77)便(78),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79)服(80),弱国入朝(81)。
延及孝文王(82)、庄襄王(83),享国(84)之日浅(85),国家无事(86)。及至(87)始皇(88),奋(89)六世(90)之余烈(91),振(92)长策(93)而御(94)宇内,吞二周(95)而亡诸侯,履至尊(96)而制六合(97),执敲扑(98)而鞭笞(99)天下,威振(100)四海。南取百越(101)之地,以为(102)桂林、象郡(103),百越之君(104),俯首(105)系颈(106),委(107)命下吏。乃(108)使蒙恬(109)北筑长城而守藩篱(110),却(111)匈奴七百余里;胡人(112)不敢南下而牧马,士(113)不敢弯(114)弓而报怨(115)。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116),以(117)愚(118)黔首(119);隳(120)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121),聚之咸阳,销锋镝(122),铸以为金人(123)十二,以弱(124)天下之民。然后(125)践(126)华(127)为城(128),因(129)河(130)为池(131),据亿(132)丈之城,临不测(133)之渊(134)以(135)为固。良将劲弩(136),守要害之处,信臣(137)精卒,陈(138)利兵(139)而谁何(140)。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141)之固(142),金城(143)千里,子孙帝王(144)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145)。然(146)陈涉(147)瓮牖绳枢(148)之子(149),氓隶(150)之人,而迁徙之徒(151)也;才能不及中人(152),非有仲尼(153)、墨翟(154)之贤(155),陶朱(156)、猗顿(157)之富;蹑足(158)行伍(159)之间,而倔起(160)阡陌(161)之中,率疲弊(162)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163)木为(164)兵,揭(165)竿为旗(166),天下云集响(167)应(168),赢(169)粮而景(170)从。山东(171)豪俊遂(172)并(173)起而亡(174)秦族(175)矣。
且夫(176)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177)也。陈涉之位,非尊(178)于(179)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180)耰(181)棘矜(182),非铦(183)于(184)钩(185)戟(186)长铩(187)也;谪戍(188)之众,非抗(189)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190)军用兵之道(191),非及向时(192)之士也。然而(193)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194)山东之国与陈涉度(195)长絜(196)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197)矣。然(198)秦以(199)区区(200)之地,致(201)万乘(202)之势,序(203)八州(204)而朝(205)同列(206),百有(207)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208)作难(209)而七庙(210)隳,身死人手(211),为(212)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213)守(214)之势异也。
【注释】①秦孝公:秦国的国君,公元前361—前338年在位。他支持变法,使秦国开始走上了国富兵强的道路。
②崤函:崤山和函谷关。崤山在今河南洛宁北,函谷关的东边;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东至崤山,西至潼津。
③雍(yōng)州:古九州之一,其地域约相当于今陕西中部和北部、甘肃全部和青海部分地区。
④窥:窥视,偷看。这里是伺机夺取的意思。
⑤周室:指衰弱的东周王朝。
⑥席卷、包举、囊括:都有并吞的意思。席卷,像卷席子那样全部卷了去;包举,像用布包东西那样整个地裹了去;囊括,像用袋子装东西那样搜括干净。
⑦宇内、四海、八荒:都是天下的意思。八荒,即八方。古人把东南西北称作四方,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称作四隅,合称八方。此泛指荒远的地方。
⑧商君:即商鞅,姓公孙,原是卫国的庶公子,称卫鞅,好刑名之学。入秦后佐秦孝公主持变法,以功封于商(今陕西商县),号曰商君。
⑨务:从事,致力于。
⑩连衡:即连横。古人以东西为横,以南北为纵。地处西方的秦和处于东方的齐、楚等国联合起来以攻打别国,叫连横;东方各国北自燕,南至楚联合起来抗秦,叫合纵。
(11)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12)拱手:两手合抱,喻很轻松的样子。
(13)而:连词,表修饰。
(14)西河之外:指魏国在黄河以西的地区。秦孝公二十二年(前340),秦国派商鞅讨伐魏国,大破魏军,魏国割河西之地给秦国。
(15)没:通“殁”,死。
(16)惠文、武、昭襄:《文选》作“惠文、武、昭”,《史记》作“惠王、武王”。此处从《汉书》。惠文王是孝公的儿子,武王是惠文王的儿子,昭襄王是武王的异母弟。
(17)蒙:继承,蒙受。
(18)故业:指先人的基业。
(19)因:动词,沿袭。
(20)汉中:今陕西南部一带,本属楚地。
(21)举:攻取。
(22)巴、蜀:皆古国名。巴,在今四川东部;蜀,在今四川西部。
(23)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秦武王四年,秦攻取韩国的宜阳;昭襄王二十年,魏国献出河东故都安邑;即所谓“膏腴之地”和“要害之郡”。膏腴,肥沃。要害之郡,政治、经济、军事上都非常重要的地区。
(24)会盟:特指诸侯集会结盟。
(25)弱:使动用法,使……弱。
(26)爱:吝惜。
(27)致:招纳。
(28)合从:即“合纵”。从,通“纵”。
(29)相与:互相结交。
(30)孟尝:孟尝君,姓田名文,齐国的贵族。
(31)平原:平原君,姓赵名胜,赵惠文王之弟。
(32)春申:春申君,姓黄名歇,楚国贵族。
(33)信陵:信陵君,姓魏名无忌,魏昭王少子。以上四人是战国时著名的四公子,以招贤纳士著称,当时仅次于国君的当政者。
(34)者:表停顿的语气助词。
(35)约从离衡:即山东各国相约“合纵”,以离散秦“连横”之策。离,使动用法,使离散。
(36)兼:聚集。
(37)于是:在这时。
(38)宁越:赵人。
(39)徐尚:宋人。
(40)苏秦:东周洛阳人,是当时“合纵长”。
(41)杜赫:周人。
(42)之属:这一类人。
(43)齐明:东周臣。
(44)周最:东周君的儿子。
(45)陈轸(zhěn)、召(shào)滑:都是楚人。
(46)楼缓:魏相。
(47)翟(zhái)景:魏人。
(48)苏厉:苏秦的弟弟。
(49)乐毅:燕将。
(50)之徒:这一类人。
(51)通:沟通。
(52)吴起:魏将,后入楚。
(53)孙膑:齐将。
(54)带佗:楚将。
(55)倪良、王廖:都是当时的兵家。
(56)田忌:齐将。
(57)廉颇、赵奢:都是赵将。
(58)之伦:这一类人。以上所列数人,包括了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人才,有些人事迹已不详。
(59)制:管理,统率。
(60)叩关:攻打函谷关。叩,攻击。
(61)延:迎接,指迎战。
(62)九国:指上文列举的韩、魏、燕、赵、楚、齐、宋、卫、中山。
(63)逡(qūn)巡:迟疑徘徊,欲行又止。
(64)亡:与下文的“遗”二字同义,即失去。
(65)矢:箭。
(66)镞(zú):箭头。
(67)费:耗费。
(68)困:困厄不堪。
(69)于是:顺接连词。
(70)制其弊:因其弊而制之。弊,通“敝”,困乏,疲惫。
(71)亡:动词作名词,指逃亡的诸侯军队。
(72)北:败走的军队。
(73)伏:倒伏。
(74)漂:漂浮。
(75)橹:盾牌。
(76)因:介词。
(77)乘:同“趁”。
(78)利、便:同义,有利形势。
(79)请:请求。
(80)服:臣服,投降。
(81)入朝:指向秦称臣。
(82)孝文王:昭襄王的儿子,在位只有三天就死了。
(83)庄襄王:孝文王的儿子,在位三年。
(84)享国:即“在位”。享,享有,占有。
(85)浅:短。
(86)事:战事。秦汉时“事”多指战事。
(87)及至:同义复用,到。
(88)始皇:指秦始皇嬴政,庄襄王之子,在位三十七年(前246—前210),前221年统一天下,自称始皇帝,病死于巡幸途中。
(89)奋:发扬。
(90)六世:指秦孝公以下六王,即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
(91)烈:功业。
(92)振:举起。
(93)策:马鞭子。
(94)御:驾驭,统治。
(95)二周:东周末年赧(nǎn)王时,东、西周分治,西周都王城,东周都巩。秦昭襄王五十一年灭西周,庄襄王元年灭东周。
(96)履至尊:登帝位。履,登上。至尊,天子之位。
(97)六合:天、地和四方。
(98)敲扑:刑具,短的叫“敲”,长的叫“扑”。
(99)鞭笞(chī):抽打。
(100)振:通“震”。
(101)百越:古代越族散居在今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一带,因其部落繁多,故称百越,也叫百粤。
(102)以为:以之为,把……设为。
(103)桂林、象郡:桂林郡地处今广西北部及东部地区,象郡地处今广西南部地区,两郡均为秦始皇新置。
(104)君:首领。
(105)俯首:低头听命。
(106)系颈:以绳系颈,表示投降。
(107)委:托付。
(108)乃:就,于是。
(109)蒙恬:秦名将。秦统一六国后,蒙恬率兵三十万击退匈奴,并主持修筑长城。后为秦二世所逼,自杀。
(110)藩篱:篱笆,这里引申为边疆。
(111)却:使动用法,使……退却。
(112)胡人:匈奴人。
(113)士:指灭亡了的六国统治者。
(114)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弯。
(115)怨:仇恨。
(116)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博士淳于越反对郡县制,实行分封制,丞相李斯竭力驳斥。秦始皇遂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各国史记和《诗》、《书》。次年又将四百六十多名方士和儒生坑死在咸阳。史称“焚书坑儒”。先王,前代帝王。道,思想学说。言,言论,这里指著作。
(117)以:表目的连词。
(118)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愚。
(119)黔(qián)首:秦代对老百姓的贱称。黔,黑色。
(120)隳(huī):毁坏。
(121)兵:武器。
(122)销锋镝(dí):熔化兵器。锋,刀锋,借指兵器。镝,箭头。
(123)金人:铜人。金,指铜。据《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二十六年,“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铸以为钟鐻(jù:钟鼓的架子),金人十二,重各千石(二十四万斤)。”
(124)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削弱。
(125)然后:此后,表承接。
(126)践:登,引申为依仗。
(127)华:华山,在陕西华阴南,五岳之一。
(128)城:城墙。
(129)因:凭借。
(130)河:黄河。
(131)池:护城河。
(132)亿:十万,这里极言其高。
(133)不测:不可估量,极言其深。测,测量,估计。
(134)渊:此处指黄河。
(135)以:连词,同“而”。
(136)劲弩(nǔ):强劲有力的弓。
(137)信臣:忠臣。
(138)陈:置,活译为“携”。
(139)兵:武器。
(140)谁何:关塞上的卫兵盘问来往行人。何,通“呵”(hē),大声呵斥。
(141)关中:秦的腹地,在今陕西。
(142)固:形容词作名词,险固的地方。
(143)金城:指坚固的城墙。金,比喻坚固。
(144)帝王:名词作动词,当帝王。
(145)殊俗:风俗异于汉族的地区,指边远地方。
(146)然:同“而”,转折连词。
(147)陈涉:秦末农民起义的领袖。
(148)瓮牖(yǒu)绳枢:形容家里贫穷。瓮、绳,皆为名词作状语,用破瓮、用草绳。牖、枢,皆为名词作动词,做窗户、系门枢。牖,窗;枢,门上的轴。
(149)子:子弟。
(150)氓(méng)隶:对劳动人民的贱称。氓,种田人。隶,低贱的人。
(151)迁徙(xǐ)之徒:被谪罚去边地戍守的士卒。
(152)中人:普通人。
(153)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
(154)墨翟(dí):墨子名翟。
(155)贤:品德与才干,形容词作名词。
(156)陶朱: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弃官出走,在陶(今山东定陶西北)经商,成了富豪,自称陶朱公,后世以“陶朱”代称富人。
(157)猗(yī)顿:春秋时鲁人,他向范蠡学习经商本领,后来在猗氏(今山西临猗)当畜牧主而发财。
(158)蹑(niè)足:用脚踏地。这里有“投身于……”的意思。
(159)行(háng)伍:都是军队下层组织的名称,代指军队。
(160)倔起:同“崛起”,突然兴起。
(161)阡陌(qiānmò):田间小路,南北为阡,东西为陌。这里代指田野。
(162)疲弊:疲惫,困倦。
(163)斩:这里指砍。
(164)为:当作。
(165)揭:举。
(166)旗:古代军中用旗传号令。
(167)云、响:名词作状语,用作比喻。响,像回声一样。
(168)应:应和。
(169)赢:担负。
(170)景:同“影”,名词作状语,像影子一样。
(171)山东:指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山,指崤山。
(172)遂:于是。
(173)并:一齐。
(174)亡:消灭,这里指推翻。
(175)秦族:秦的宗族,代指秦王朝。
(176)且夫:复合提起连词,重提一事时用,相当于“至于那”、“说到那”。
(177)自若:和本来一样。
(178)尊:高。
(179)于:比,介词,表比较。
(180)锄:古农具。
(181)耰(yōu):古农具,形似榔头,平整土地用。
(182)棘矜(qín):棘木做的矛柄。
(183)铦(xiān):锋利。
(184)于:介词,比。
(185)钩:短兵器,似剑而曲。
(186)戟:以戈和矛合为一体的长柄兵器。
(187)长铩(shā):长矛。
(188)谪戍:被征发戍守边远地区。
(189)抗:通“亢”,高,引申为强大。
(190)行:义与“用”同。
(191)道:此指韬略。
(192)向时:先前。
(193)然而:表承上启下的转折词,“然”承上,“而”启下,相当于“虽然这样,但……”。
(194)试使:假使,假设连词,与“则”搭配,相当于“如果……就……”。
(195)度(duó):比量。
(196)絜(xié):度量物体的粗细。
(197)同年而语:犹“同日而语”,即相提并论。
(198)然:转折连词,但是。
(199)以:介词,凭借。
(200)区区:小。
(201)致:造成,获得。
(202)万乘(shèng):代天子。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兵车万乘;诸侯地方百里,兵车千乘。后世即称天子为“万乘”。
(203)序:名词作动词,安排次序,活译为“统制”。
(204)八州:九州中除雍州以外的八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古时天下分为九州,秦居雍州,六国分别居于其他八州。
(205)朝:大臣见天子,这里作使动词,使……朝拜称臣。
(206)同列:指六国诸侯。
(207)有:通“又”。
(208)一夫:一人,指陈涉。
(209)作难(nàn):发难,发动起义。
(210)七庙:帝王宗庙,古代天子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这里代指国家。
(211)身死人手:指秦王子婴被项羽所杀。身,反身代词,自己。
(212)为:被。
(213)攻:指秦始皇及其前代君王用强兵攻打他国。
(214)守:指秦二世胡亥及秦王子婴兵力疲弱困守关中。
【译文】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卫着,借以窥视周王室的权力,有席卷天下、征服九州、横扫四海的意图,并吞八方荒远之地的雄心。在那时候,有商君辅佐他,对内建立法规制度,大兴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实行连横策略,使诸侯自相争斗。这样,秦人毫不费力地夺取了西河之外的土地。
孝公死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先后继承先人已有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向南攻取汉中,向西吞并巴、蜀,向东割取肥沃的地盘,向北占领要害的郡邑。诸侯恐慌害怕,开会结盟,谋求削弱秦国的办法,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致天下的优秀人才,订立合纵盟约,互相援助,结成一体。在这个时候,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位封君,既聪明智慧又忠诚守信,既宽宏厚道又友爱待人,既能尊敬能人又能器重谋士,他们以合纵之约击破秦的连横之策,将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的部队结成联军。在这时,六国士人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等人为他们出谋划策,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等人为各国沟通意见,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等人统率他们的军队。他们曾经以十倍于秦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开往函谷关去攻打秦国。秦人大开关门引敌深入,九国的军队却迟疑起来,不敢入关。秦人没有丢失一支箭、损失一个箭头,可是天下的诸侯已困苦不堪了。于是合纵阵线拆散,抗秦联盟瓦解,各诸侯国争着割地来贿赂秦国。秦有剩余的力量利用对方弱点来制服他们,追赶九国的败兵,百万败兵横尸道路,血流成河,盾牌也漂浮得起;秦人凭借这有利的形势,割取天下的土地,重新划分山河。强国请求归服,弱国入秦朝拜。
延续到孝文王、庄襄王依次继位,他们统治的时间不长,秦国没有什么战事。到始皇的时候,他大大地发扬了前六代君主的功业,挥舞着长鞭来驾驭全中国,将西周、东周和各诸侯国统统消灭,登上最尊贵的宝座来统治天下,用种种刑具来迫害全国人民,威风震慑四海。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改设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性命听凭秦的下级官吏处理。于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境,击退匈奴七百多里;胡人再不敢到南边来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
接着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为的是使百姓变得愚蠢;毁坏著名的城邑,杀掉英雄豪杰;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熔化兵器,用来铸成十二个铜人,以便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然后依据华山把它当作城墙,凭借黄河把它作为护城河,既占有高达万丈的城墙,又占有深不可测的护城河,作为坚固的防御工事。又派良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忠臣带领携带锋利武器的精兵,巡逻盘查。天下已经安定,始皇心里自以为关中这个险固的地方,方圆千里的铜墙铁壁,正是子孙万代称帝为王的永久基业了。
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依然震慑着边远地区。可是,陈涉不过是个以破瓮做窗户、草绳做户枢的贫家子弟,是个耕田打工的人,且是个被征发戍边的兵;才能不如普通人,既没有孔丘、墨翟那样的德才,也没有陶朱、猗顿那样富有;他投身于军队行伍之中,从田野间突然奋起发难,率领着疲惫无力的士兵,指挥着几百人,掉转头来进攻秦国;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回声似的应和他,都带着粮食,影子似的跟着他。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齐起事,终于推翻了秦王朝。
说到秦朝的天下,比以前并没有变得弱小,雍州的地势,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还是从前那个样子。陈涉的地位并不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的国君更尊贵;锄头、榔头、木做的矛柄并不比钩戟长矛更锋利;那迁谪戍边的士卒并不比九国部队更强;深谋远虑,行军用兵的策略,也比不上九国的武将谋臣。可是成功和失败却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功业完全相反。假使拿山东诸国跟陈涉度量长短、大小,比较权势、力量,那就不能相提并论了。然而秦凭借着它的小小地盘,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统辖了天下其他八州,使列国诸侯来朝拜自己,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然后将天下作为一家私产,用崤山、函谷关作为宫墙;一个戍卒发难就毁掉了天子七庙,皇子皇孙都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是什么原因呢?就因为没有实施仁义,攻取天下守住天下的形势就不同啊。
过秦论原文及翻译。推荐。爱诗词网。汉·贾谊秦孝公①据崤函②之固,拥雍州③之地,君臣固守以窥④周室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⑥四海之意,并吞八荒⑦之心。当是时也,商君⑧佐之,内立法度,务⑨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⑩而斗(11)诸侯。于是秦人拱手(12)而(13)取西河之外(14)。孝公既没(15),惠文、武、昭襄(16)蒙(17)故业(18),因(19)遗策,南取汉中(20),西举(21)巴、蜀(22),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23)。诸侯恐惧,会盟(24)而谋弱(25)秦,不爱(26)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27)天下之士,合从(28)缔交,相与(29)为一。当此之时,齐有孟尝(30),赵有平原(31),楚有春申(32),魏有信陵(33)。此四君者(34)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35),兼(36)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37)六国之士,有宁越(38)、徐尚(39)、苏秦(40)、杜赫(41)之属(42)为之谋;齐明(43)、周最(44)、陈轸、召滑(45)、楼缓(46)、翟景(47)、苏厉(48)、乐毅(49)之徒(50)通(51)其意;吴起(52)、孙膑(53)、带佗(54)、倪良、王廖(55)、田忌(56)、廉颇、赵奢(57)之伦(58)制(59)其兵。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60)而攻秦。秦人开关延(61)敌,九国(62)之师,逡巡(63)而不敢进。秦无亡(64)矢(65)遗镞(66)之费(67),而天下诸侯已困(68)矣。于是(69)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70),追亡(71)逐北(72),伏(73)尸百万,流血漂(74)橹(75);因(76)利乘(77)便(78),宰割天下,分裂山河。强国请(79)服(80),弱国入朝(81)。延及孝文王(82)、庄襄王(83),享国(84)之日浅(85),国家无事(86)。及至(87)始皇(88),奋(89)六世(90)之余烈(91),振(92)长策(93)而御(94)宇内,吞二周(95)而亡诸侯,履至尊(96)而制六合(97),执敲扑(98)而鞭笞(99)天下,威振(100)四海。南取百越(101)之地,以为(102)桂林、象郡(103),百越之君(104),俯首(105)系颈(106),委(107)命下吏。乃(108)使蒙恬(109)北筑长城而守藩篱(110),却(111)匈奴七百余里;胡人(112)不敢南下而牧马,士(113)不敢弯(114)弓而报怨(115)。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116),以(117)愚(118)黔首(119);隳(120)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121),聚之咸阳,销锋镝(122),铸以为金人(123)十二,以弱(124)天下之民。然后(125)践(126)华(127)为城(128),因(129)河(130)为池(131),据亿(132)丈之城,临不测(133)之渊(134)以(135)为固。良将劲弩(136),守要害之处,信臣(137)精卒,陈(138)利兵(139)而谁何(140)。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141)之固(142),金城(143)千里,子孙帝王(144)万世之业也。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145)。然(146)陈涉(147)瓮牖绳枢(148)之子(149),氓隶(150)之人,而迁徙之徒(151)也;才能不及中人(152),非有仲尼(153)、墨翟(154)之贤(155),陶朱(156)、猗顿(157)之富;蹑足(158)行伍(159)之间,而倔起(160)阡陌(161)之中,率疲弊(162)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163)木为(164)兵,揭(165)竿为旗(166),天下云集响(167)应(168),赢(169)粮而景(170)从。山东(171)豪俊遂(172)并(173)起而亡(174)秦族(175)矣。且夫(176)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177)也。陈涉之位,非尊(178)于(179)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180)耰(181)棘矜(182),非铦(183)于(184)钩(185)戟(186)长铩(187)也;谪戍(188)之众,非抗(189)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190)军用兵之道(191),非及向时(192)之士也。然而(193)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试使(194)山东之国与陈涉度(195)长絜(196)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197)矣。然(198)秦以(199)区区(200)之地,致(201)万乘(202)之势,序(203)八州(204)而朝(205)同列(206),百有(207)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208)作难(209)而七庙(210)隳,身死人手(211),为(212)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213)守(214)之势异也。【注释】①秦孝公:秦国的国君,公元前361—前338年在位。他支持变法,使秦国开始走上了国富兵强的道路。②崤函:崤山和函谷关。崤山在今河南洛宁北,函谷关的东边;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东至崤山,西至潼津。③雍(yōng)州:古九州之一,其地域约相当于今陕西中部和北部、甘肃全部和青海部分地区。④窥:窥视,偷看。这里是伺机夺取的意思。⑤周室:指衰弱的东周王朝。⑥席卷、包举、囊括:都有并吞的意思。席卷,像卷席子那样全部卷了去;包举,像用布包东西那样整个地裹了去;囊括,像用袋子装东西那样搜括干净。⑦宇内、四海、八荒:都是天下的意思。八荒,即八方。古人把东南西北称作四方,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称作四隅,合称八方。此泛指荒远的地方。⑧商君:即商鞅,姓公孙,原是卫国的庶公子,称卫鞅,好刑名之学。入秦后佐秦孝公主持变法,以功封于商(今陕西商县),号曰商君。⑨务:从事,致力于。⑩连衡:即连横。古人以东西为横,以南北为纵。地处西方的秦和处于东方的齐、楚等国联合起来以攻打别国,叫连横;东方各国北自燕,南至楚联合起来抗秦,叫合纵。(11)斗:使动用法,使……争斗。(12)拱手:两手合抱,喻很轻松的样子。(13)而:连词,表修饰。(14)西河之外:指魏国在黄河以西的地区。秦孝公二十二年(前340),秦国派商鞅讨伐魏国,大破魏军,魏国割河西之地给秦国。(15)没:通“殁”,死。(16)惠文、武、昭襄:《文选》作“惠文、武、昭”,《史记》作“惠王、武王”。此处从《汉书》。惠文王是孝公的儿子,武王是惠文王的儿子,昭襄王是武王的异母弟。(17)蒙:继承,蒙受。(18)故业:指先人的基业。(19)因:动词,沿袭。(20)汉中:今陕西南部一带,本属楚地。(21)举:攻取。(22)巴、蜀:皆古国名。巴,在今四川东部;蜀,在今四川西部。(23)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秦武王四年,秦攻取韩国的宜阳;昭襄王二十年,魏国献出河东故都安邑;即所谓“膏腴之地”和“要害之郡”。膏腴,肥沃。要害之郡,政治、经济、军事上都非常重要的地区。(24)会盟:特指诸侯集会结盟。(25)弱:使动用法,使……弱。(26)爱:吝惜。(27)致:招纳。(28)合从:即“合纵”。从,通“纵”。(29)相与:互相结交。(30)孟尝:孟尝君,姓田名文,齐国的贵族。(31)平原:平原君,姓赵名胜,赵惠文王之弟。(32)春申:春申君,姓黄名歇,楚国贵族。(33)信陵:信陵君,姓魏名无忌,魏昭王少子。以上四人是战国时著名的四公子,以招贤纳士著称,当时仅次于国君的当政者。(34)者:表停顿的语气助词。(35)约从离衡:即山东各国相约“合纵”,以离散秦“连横”之策。离,使动用法,使离散。(36)兼:聚集。(37)于是:在这时。(38)宁越:赵人。(39)徐尚:宋人。(40)苏秦:东周洛阳人,是当时“合纵长”。(41)杜赫:周人。(42)之属:这一类人。(43)齐明:东周臣。(44)周最:东周君的儿子。(45)陈轸(zhěn)、召(shào)滑:都是楚人。(46)楼缓:魏相。(47)翟(zhái)景:魏人。(48)苏厉:苏秦的弟弟。(49)乐毅:燕将。(50)之徒:这一类人。(51)通:沟通。(52)吴起:魏将,后入楚。(53)孙膑:齐将。(54)带佗:楚将。(55)倪良、王廖:都是当时的兵家。(56)田忌:齐将。(57)廉颇、赵奢:都是赵将。(58)之伦:这一类人。以上所列数人,包括了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人才,有些人事迹已不详。(59)制:管理,统率。(60)叩关:攻打函谷关。叩,攻击。(61)延:迎接,指迎战。(62)九国:指上文列举的韩、魏、燕、赵、楚、齐、宋、卫、中山。(63)逡(qūn)巡:迟疑徘徊,欲行又止。(64)亡:与下文的“遗”二字同义,即失去。(65)矢:箭。(66)镞(zú):箭头。(67)费:耗费。(68)困:困厄不堪。(69)于是:顺接连词。(70)制其弊:因其弊而制之。弊,通“敝”,困乏,疲惫。(71)亡:动词作名词,指逃亡的诸侯军队。(72)北:败走的军队。(73)伏:倒伏。(74)漂:漂浮。(75)橹:盾牌。(76)因:介词。(77)乘:同“趁”。(78)利、便:同义,有利形势。(79)请:请求。(80)服:臣服,投降。(81)入朝:指向秦称臣。(82)孝文王:昭襄王的儿子,在位只有三天就死了。(83)庄襄王:孝文王的儿子,在位三年。(84)享国:即“在位”。享,享有,占有。(85)浅:短。(86)事:战事。秦汉时“事”多指战事。(87)及至:同义复用,到。(88)始皇:指秦始皇嬴政,庄襄王之子,在位三十七年(前246—前210),前221年统一天下,自称始皇帝,病死于巡幸途中。(89)奋:发扬。(90)六世:指秦孝公以下六王,即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91)烈:功业。(92)振:举起。(93)策:马鞭子。(94)御:驾驭,统治。(95)二周:东周末年赧(nǎn)王时,东、西周分治,西周都王城,东周都巩。秦昭襄王五十一年灭西周,庄襄王元年灭东周。(96)履至尊:登帝位。履,登上。至尊,天子之位。(97)六合:天、地和四方。(98)敲扑:刑具,短的叫“敲”,长的叫“扑”。(99)鞭笞(chī):抽打。(100)振:通“震”。(101)百越:古代越族散居在今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一带,因其部落繁多,故称百越,也叫百粤。(102)以为:以之为,把……设为。(103)桂林、象郡:桂林郡地处今广西北部及东部地区,象郡地处今广西南部地区,两郡均为秦始皇新置。(104)君:首领。(105)俯首:低头听命。(106)系颈:以绳系颈,表示投降。(107)委:托付。(108)乃:就,于是。(109)蒙恬:秦名将。秦统一六国后,蒙恬率兵三十万击退匈奴,并主持修筑长城。后为秦二世所逼,自杀。(110)藩篱:篱笆,这里引申为边疆。(111)却:使动用法,使……退却。(112)胡人:匈奴人。(113)士:指灭亡了的六国统治者。(114)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弯。(115)怨:仇恨。(116)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博士淳于越反对郡县制,实行分封制,丞相李斯竭力驳斥。秦始皇遂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各国史记和《诗》、《书》。次年又将四百六十多名方士和儒生坑死在咸阳。史称“焚书坑儒”。先王,前代帝王。道,思想学说。言,言论,这里指著作。(117)以:表目的连词。(118)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愚。(119)黔(qián)首:秦代对老百姓的贱称。黔,黑色。(120)隳(huī):毁坏。(121)兵:武器。(122)销锋镝(dí):熔化兵器。锋,刀锋,借指兵器。镝,箭头。(123)金人:铜人。金,指铜。据《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二十六年,“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铸以为钟鐻(jù:钟鼓的架子),金人十二,重各千石(二十四万斤)。”(124)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削弱。(125)然后:此后,表承接。(126)践:登,引申为依仗。(127)华:华山,在陕西华阴南,五岳之一。(128)城:城墙。(129)因:凭借。(130)河:黄河。(131)池:护城河。(132)亿:十万,这里极言其高。(133)不测:不可估量,极言其深。测,测量,估计。(134)渊:此处指黄河。(135)以:连词,同“而”。(136)劲弩(nǔ):强劲有力的弓。(137)信臣:忠臣。(138)陈:置,活译为“携”。(139)兵:武器。(140)谁何:关塞上的卫兵盘问来往行人。何,通“呵”(hē),大声呵斥。(141)关中:秦的腹地,在今陕西。(142)固:形容词作名词,险固的地方。(143)金城:指坚固的城墙。金,比喻坚固。(144)帝王:名词作动词,当帝王。(145)殊俗:风俗异于汉族的地区,指边远地方。(146)然:同“而”,转折连词。(147)陈涉:秦末农民起义的领袖。(148)瓮牖(yǒu)绳枢:形容家里贫穷。瓮、绳,皆为名词作状语,用破瓮、用草绳。牖、枢,皆为名词作动词,做窗户、系门枢。牖,窗;枢,门上的轴。(149)子:子弟。(150)氓(méng)隶:对劳动人民的贱称。氓,种田人。隶,低贱的人。(151)迁徙(xǐ)之徒:被谪罚去边地戍守的士卒。(152)中人:普通人。(153)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154)墨翟(dí):墨子名翟。(155)贤:品德与才干,形容词作名词。(156)陶朱: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弃官出走,在陶(今山东定陶西北)经商,成了富豪,自称陶朱公,后世以“陶朱”代称富人。(157)猗(yī)顿:春秋时鲁人,他向范蠡学习经商本领,后来在猗氏(今山西临猗)当畜牧主而发财。(158)蹑(niè)足:用脚踏地。这里有“投身于……”的意思。(159)行(háng)伍:都是军队下层组织的名称,代指军队。(160)倔起:同“崛起”,突然兴起。(161)阡陌(qiānmò):田间小路,南北为阡,东西为陌。这里代指田野。(162)疲弊:疲惫,困倦。(163)斩:这里指砍。(164)为:当作。(165)揭:举。(166)旗:古代军中用旗传号令。(167)云、响:名词作状语,用作比喻。响,像回声一样。(168)应:应和。(169)赢:担负。(170)景:同“影”,名词作状语,像影子一样。(171)山东:指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山,指崤山。(172)遂:于是。(173)并:一齐。(174)亡:消灭,这里指推翻。(175)秦族:秦的宗族,代指秦王朝。(176)且夫:复合提起连词,重提一事时用,相当于“至于那”、“说到那”。(177)自若:和本来一样。(178)尊:高。(179)于:比,介词,表比较。(180)锄:古农具。(181)耰(yōu):古农具,形似榔头,平整土地用。(182)棘矜(qín):棘木做的矛柄。(183)铦(xiān):锋利。(184)于:介词,比。(185)钩:短兵器,似剑而曲。(186)戟:以戈和矛合为一体的长柄兵器。(187)长铩(shā):长矛。(188)谪戍:被征发戍守边远地区。(189)抗:通“亢”,高,引申为强大。(190)行:义与“用”同。(191)道:此指韬略。(192)向时:先前。(193)然而:表承上启下的转折词,“然”承上,“而”启下,相当于“虽然这样,但……”。(194)试使:假使,假设连词,与“则”搭配,相当于“如果……就……”。(195)度(duó):比量。(196)絜(xié):度量物体的粗细。(197)同年而语:犹“同日而语”,即相提并论。(198)然:转折连词,但是。(199)以:介词,凭借。(200)区区:小。(201)致:造成,获得。(202)万乘(shèng):代天子。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兵车万乘;诸侯地方百里,兵车千乘。后世即称天子为“万乘”。(203)序:名词作动词,安排次序,活译为“统制”。(204)八州:九州中除雍州以外的八州,即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古时天下分为九州,秦居雍州,六国分别居于其他八州。(205)朝:大臣见天子,这里作使动词,使……朝拜称臣。(206)同列:指六国诸侯。(207)有:通“又”。(208)一夫:一人,指陈涉。(209)作难(nàn):发难,发动起义。(210)七庙:帝王宗庙,古代天子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这里代指国家。(211)身死人手:指秦王子婴被项羽所杀。身,反身代词,自己。(212)为:被。(213)攻:指秦始皇及其前代君王用强兵攻打他国。(214)守:指秦二世胡亥及秦王子婴兵力疲弱困守关中。【译文】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卫着,借以窥视周王室的权力,有席卷天下、征服九州、横扫四海的意图,并吞八方荒远之地的雄心。在那时候,有商君辅佐他,对内建立法规制度,大兴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实行连横策略,使诸侯自相争斗。这样,秦人毫不费力地夺取了西河之外的土地。孝公死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先后继承先人已有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向南攻取汉中,向西吞并巴、蜀,向东割取肥沃的地盘,向北占领要害的郡邑。诸侯恐慌害怕,开会结盟,谋求削弱秦国的办法,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致天下的优秀人才,订立合纵盟约,互相援助,结成一体。在这个时候,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这四位封君,既聪明智慧又忠诚守信,既宽宏厚道又友爱待人,既能尊敬能人又能器重谋士,他们以合纵之约击破秦的连横之策,将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的部队结成联军。在这时,六国士人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等人为他们出谋划策,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等人为各国沟通意见,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等人统率他们的军队。他们曾经以十倍于秦的土地,上百万的军队,开往函谷关去攻打秦国。秦人大开关门引敌深入,九国的军队却迟疑起来,不敢入关。秦人没有丢失一支箭、损失一个箭头,可是天下的诸侯已困苦不堪了。于是合纵阵线拆散,抗秦联盟瓦解,各诸侯国争着割地来贿赂秦国。秦有剩余的力量利用对方弱点来制服他们,追赶九国的败兵,百万败兵横尸道路,血流成河,盾牌也漂浮得起;秦人凭借这有利的形势,割取天下的土地,重新划分山河。强国请求归服,弱国入秦朝拜。延续到孝文王、庄襄王依次继位,他们统治的时间不长,秦国没有什么战事。到始皇的时候,他大大地发扬了前六代君主的功业,挥舞着长鞭来驾驭全中国,将西周、东周和各诸侯国统统消灭,登上最尊贵的宝座来统治天下,用种种刑具来迫害全国人民,威风震慑四海。向南攻取百越的土地,改设为桂林郡和象郡,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捆着绳子,性命听凭秦的下级官吏处理。于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境,击退匈奴七百多里;胡人再不敢到南边来放牧,勇士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接着就废除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焚烧诸子百家的著作,为的是使百姓变得愚蠢;毁坏著名的城邑,杀掉英雄豪杰;收缴天下的兵器,集中在咸阳,熔化兵器,用来铸成十二个铜人,以便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然后依据华山把它当作城墙,凭借黄河把它作为护城河,既占有高达万丈的城墙,又占有深不可测的护城河,作为坚固的防御工事。又派良将手执强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忠臣带领携带锋利武器的精兵,巡逻盘查。天下已经安定,始皇心里自以为关中这个险固的地方,方圆千里的铜墙铁壁,正是子孙万代称帝为王的永久基业了。始皇去世之后,他的余威依然震慑着边远地区。可是,陈涉不过是个以破瓮做窗户、草绳做户枢的贫家子弟,是个耕田打工的人,且是个被征发戍边的兵;才能不如普通人,既没有孔丘、墨翟那样的德才,也没有陶朱、猗顿那样富有;他投身于军队行伍之中,从田野间突然奋起发难,率领着疲惫无力的士兵,指挥着几百人,掉转头来进攻秦国;砍下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回声似的应和他,都带着粮食,影子似的跟着他。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齐起事,终于推翻了秦王朝。说到秦朝的天下,比以前并没有变得弱小,雍州的地势,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还是从前那个样子。陈涉的地位并不比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的国君更尊贵;锄头、榔头、木做的矛柄并不比钩戟长矛更锋利;那迁谪戍边的士卒并不比九国部队更强;深谋远虑,行军用兵的策略,也比不上九国的武将谋臣。可是成功和失败却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功业完全相反。假使拿山东诸国跟陈涉度量长短、大小,比较权势、力量,那就不能相提并论了。然而秦凭借着它的小小地盘,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统辖了天下其他八州,使列国诸侯来朝拜自己,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然后将天下作为一家私产,用崤山、函谷关作为宫墙;一个戍卒发难就毁掉了天子七庙,皇子皇孙都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是什么原因呢?就因为没有实施仁义,攻取天下守住天下的形势就不同啊。字数:9314知识来源:李支舜编著.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295-307页.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群英会蒋干中计。推荐。爱诗词网。群英会蒋干中计罗贯中却说周瑜回至寨中,……忽报曹操遣使送书至,瑜唤入。使者呈上书看时,封面上判云:“汉大丞相付周都督开拆。”瑜大怒,更不开看,将书扯碎,掷于地上,喝斩来使。肃曰:“两国相争,不斩来使。”瑜曰:“斩使以示威!”遂斩使者,将首级付从人持回。随令甘宁为先锋,韩当为左翼,蒋钦为右翼,瑜自部领诸将接应,来日四更造饭,五更开船,鸣鼓呐喊而进。却说曹操知周瑜毁书斩使,大怒,便唤蔡瑁、张允等一班荆州降将为前部,操自为后军,催督战船,到三江口。早见东吴船只,蔽江而来。为首一员大将,坐在船头上大呼曰:“吾乃甘宁也!谁敢来与我决战?”蔡瑁令弟蔡前进。两船将近,甘宁拈弓搭箭,望蔡射来,应弦而倒。宁遂驱船大进,万弩齐发。曹军不能抵当。右边蒋钦,左边韩当,直冲入曹军队中。曹军大半是青、徐之兵,素不习水战,大江面上,战船一摆,早立脚不住。甘宁等三路战船,纵横水面,周瑜又催船助战。曹军中箭着炮者,不计其数。从巳时直杀到未时,周瑜虽得利,只恐寡不敌众,遂下令鸣金收住船只。曹军败回。操登旱寨,再整军士,唤蔡瑁、张允责之曰:“东吴兵少,反为所败,是汝等不用心耳!”蔡瑁曰:“荆州水军,久不操练,青、徐之军,又素不习水战,故尔致败。今当先立水寨,令青、徐军在中,荆州军在外,每日教习精熟,方可用之。”操曰:“汝既为水军都督,可以便宜从事,何必禀我?”于是张、蔡二人自去训练水军。沿江一带分二十四座水门,以大船居于外为城郭,小船居于内,可通往来。至晚点上灯火,照得天心水面通红。旱寨三百余里,烟火不绝。却说周瑜得胜回寨,犒赏三军,一面差人到吴侯处报捷。当夜,瑜登高观望,只见西边火光接天。左右告曰:“此皆北军灯火之光也。”瑜亦心惊。次日,瑜欲亲往探看曹军水寨,乃命收拾楼船一只,带着鼓乐,随行健将数员,各带强弓硬弩,一齐上船迤逦前进。至操寨边,瑜命下了碇石,楼船上鼓乐齐奏。瑜暗窥他水寨,大惊曰:“此深得水军之妙也!”问:“水军都督是谁?”左右曰:“蔡瑁、张允。”瑜思曰:“二人久居江东,谙习水战,吾必设计先除此二人,然后可以破曹。”正窥看问,早有曹军飞报曹操说:“周瑜偷看吾寨。”操命纵船擒捉。瑜见水寨中旗号动,急叫收起碇石,两边四下一齐轮转橹棹,望江面上如飞而去。比及曹寨中船出时,周瑜的楼船已离了十数里远,追之不及,回报曹操。操问众将曰:“昨日输了一阵,挫动锐气,今又被他深窥吾寨,吾当作何计破之?”言未毕,忽帐下一人出曰:“某自幼与周郎同窗交契,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江东说此人来降。”曹操大喜,视之,乃九江人,姓蒋,名干,字子翼,见为帐下幕宾。操问曰:“子翼与周公瑾相厚乎?”干曰:“丞相放心,干到江左,必要成功。”操问:“要将何物去?”干曰:“只消一童随往,二仆驾舟,其余不用。”操甚喜,置酒与蒋干送行。干葛巾布袍,驾一只小舟,径到周瑜寨中,命传报:“故人蒋干相访。”周瑜正在帐中议事,闻干至,笑谓诸将曰:“说客至矣。”遂与众将附耳低言,如此如此。众将应命而去。瑜整衣冠,引从者数百,皆锦衣花帽,前后簇拥而出。蒋干引一青衣小童,昂然而来。瑜拜迎之。干曰:“公瑾别来无恙?”瑜曰:“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耶?”干愕然曰:“吾久别足下,特来叙旧,奈何疑我作说客也?”瑜笑曰:“吾虽不及师旷之聪,闻弦歌而知雅意。”干曰:“足下待故人如此,便请告退!”瑜笑而挽其臂曰:“吾但恐兄为曹氏作说客耳。既无此心,何速去也?”遂同入帐。叙礼华,坐定,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须臾,文官武将,各穿锦衣,帐下偏裨将校,都披银铠,分两行而入。瑜都教相见毕,就列于两傍而坐。大张筵席,奏军中得胜之乐,轮换行酒。瑜告众官曰:“此吾同窗契友也,虽从江北到此,却不是曹家说客,公等勿疑。”遂解佩剑付太史慈曰:“公可佩我剑作监酒。今日宴饮,但叙朋友交情。如有提起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者,即斩之。”太史慈应诺,按剑坐于席上。蒋干惊愕,不敢多言。周瑜曰:“吾自领军以来,滴酒不饮。今日见了故人,又无疑忌,当饮一醉。”说罢,大笑畅饮。座上觥筹交错。饮至半酣,瑜携干手,同步出帐外。左右军士,皆全装贯带,持戈执戟而立。瑜曰:“吾之军士,颇雄壮否?”干曰:“真熊虎之士也!”瑜又引干到帐后一望,粮草堆如山积。瑜曰:“吾之粮草,颇足备否?”干曰:“兵精粮足,名不虚传!”瑜佯醉大笑曰:“想周瑜与子翼同学业时,不曾望有今日!”干曰:“以吾兄高才,实不为过!”瑜执干手曰:“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如利刃,安能动我心哉?”言罢大笑。蒋干面如土色。瑜复携干入帐,会诸将再饮,因指诸将曰:“此皆江东之英杰。今日此会,可名‘群英会’。”饮至天晚,点上灯烛,瑜自起舞剑作歌。歌曰: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歌罢,满座欢笑。至夜深,干辞曰:“不胜酒力矣。”瑜命撤席,诸将辞出。瑜曰:“久不与子翼同榻,今宵抵足而眠。”于是佯作大醉之状,携干入帐共寝。瑜和衣卧倒,呕吐狼藉。蒋干如何睡得着?伏枕听时,军中鼓打二更。起视,残灯尚明。看周瑜时,鼻息如雷。干见帐内桌上,堆着一卷文书,乃起床偷视之,却都是往来书信。内有一封,上写“蔡瑁张允谨封”。干大惊,暗读之。书略曰: 某等降曹,非图仕禄,迫于势耳。今已赚北军困于寨中,但得其便,即将操贼之首,献于麾下。早晚人到,便有关报。幸勿见疑!先此敬复。干思曰:“原来蔡瑁、张允结连东吴!……”遂将书暗藏于衣内。再欲检看他书时,床上周瑜翻身,干急灭灯就寝。瑜口内含糊曰:“子翼,我数日之内,教你看曹贼之首?”干勉强应之。瑜又曰:“子翼,且住!……教你看曹贼之首!……”及干问之,瑜又睡着。干伏于床上,将近四更,只听得有人入帐,唤曰:“都督醒否?”周瑜梦中做忽觉之状,故问那人曰:“床上睡着何人?”答曰:“都督请子翼同寝,何故忘却?”瑜懊悔曰:“吾平日未尝饮醉,昨日醉后失事,不知可曾说甚言语?”那人曰:“江北有人到此。”瑜喝:“低声!”便唤“子翼”,蒋干只妆睡着。瑜潜出帐。干窃听之,只闻有人在外曰:“张、蔡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后面言语颇低,听不真实。少顷,瑜入帐,又唤“子翼”,蒋干只是不应,蒙头假睡。瑜亦解衣就寝。干寻思:“周瑜是个精细人,天明寻书不见,必然害我。”睡至五更,干起唤周瑜,瑜却睡着。干戴上巾帻,潜步出帐,唤了小童,径出辕门。军士问:“先生那里去?”干曰:“吾在此恐误都督事,权且告别。”军士亦不阻当。干下船,飞棹回见曹操。操问:“子翼干事若何?”干曰:“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词所能动也。”操怒曰:“事又不济,反为所笑!”干曰:“虽不能说周瑜,却与丞相打听得一件事。乞退左右。”干取出书信,将上项事逐一说与曹操。操大怒曰:“二贼如此无礼耶!”即便唤蔡瑁、张允到帐下。操曰:“我欲使汝二人进兵。”瑁曰:“军尚未曾练熟,不可轻进。”操怒曰:“军若练熟,吾首级献于周郎矣!”蔡、张二人不知其意,惊慌不能回答。操喝武士推出斩之。须臾,献头帐下,操方省悟曰:“吾中计矣!”众将见杀了张、蔡二人,入问其故。操虽心知中计,却不肯认错,乃谓众将曰:“二人怠慢军法,吾故斩之。”众皆嗟呀不已。操于众将内选毛玠、于禁为水军都督,以代蔡、张二人之职。细作探知,报过江东。周瑜大喜曰:“吾所患者,此二人耳,今既剿除,吾无忧矣!”本文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三江口曹操折兵,群英会蒋干中计》,是《三国演义》中最精采的片断之一。写的是周瑜用反间计智赚曹操,除掉了曹军的水军都督蔡瑁、张允。这一计在三国纷争的关键一仗赤壁之战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因为当时曹操在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军事上刚挫败刘备、收服刘琮,号称八十三万人马下江南,妄图以武力席卷荆襄,气吞吴会,一统天下。而孙吴虽据江东之险,但只有精兵五万;蜀汉虽虎将云集,但兵力也仅有两万。尽管蜀,吴联合抗魏,在兵力上仍众寡悬殊。在这样的背景下,吴蜀方面唯有运用智慧,出奇制胜,才能以弱克强。这样,周瑜的这一计,就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本文自始至终围绕这一计来展开,从设计的必要、施计的机会,到中计的过程、中计的后果,步步写来,环环相扣,层层波澜,中间多少起伏跌宕、多少喜、笑、惊、怒,变化莫测,腾挪难料,令人目不暇接。而几个人物,特别是周瑜这个有勇有谋、风流倜傥的青年统帅的形象,也就在这一系列起伏中得到了表现。全文共十节,可分四段。第一段(1—3节)写周瑜谋计。文章开始,周瑜是以一个血气方刚、锐不可当的青年统帅的形象亮相的。这一段,作者以较快的节奏,一连串推出他毁书斩使、三江口初挫曹兵,以及夜窥敌寨谋划用计三件事。毁书斩使是周瑜与曹操交锋的第一个回合,曹操信封上的寥寥数语,表现出一种居高临下的骄横狂妄,而周瑜针锋相对、决不示弱,也自然流露出一种豪迈的气概和必胜的信心。果然,在三江口交战这第二个回合中,东吴船只发挥特长,勇往直前,把不习水战的曹兵打得大败。这最初的两件事,虽然尚未涉及周瑜定计,却是事情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交代这些环节,一来使后面发生的事情顺理成章、自然紧凑,二来也把两个对立的人物性格介绍了出来,增强了事态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果然曹操亦非等闲之辈,受挫之后,他重用谙习水战的蔡瑁张允,设立水寨,对青、徐之军日夜教习,这就给周瑜提出了新的难题。当初周瑜敢于藐视曹军,正是由于青徐之军不谙水战,若东吴这一优势失去,结局便不堪设想。所以满身英雄气的周瑜,在夜窥曹军水寨以后,也免不了“大惊”,意识到必设计先除蔡张二人,然后可以破曹。写到这里,严峻的局面已经摆开,周瑜设计除敌的必要性已无可置疑,这位年轻的统帅将如何智赚曹操,已经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关注。第二段(第4节)写曹操征计破吴,周瑜闻讯定计。曹操得知周瑜窥寨,焦虑中向众将征计,这就引出了一个颟顸浅陋、庸碌无能的小人物蒋干。曹操起用蒋干,本想利用他与周瑜自幼同窗的关系去劝降,没想到反给周瑜提供了一个用计的机会。文章写周瑜闻讯以后的反应,只用了“笑谓诸将”、“附耳低言”等几笔染点,已经生动地描摹出人物胸有成竹、稳操胜券的神态。这一段文字虽少,却写出了双方针锋相对、计来计往的状况,预示着这场会见必然富于强烈的戏剧性。第三段(5—8节)写周瑜施计,蒋干中计。周瑜预料准确、布置在先,因而指挥若定、调遣自如,在一种看似轻松的气氛中,真真假假,亦醉亦狂,任意调侃着蒋干,并将其一步步按计划引入圈套。周瑜的做法分四步,这四步环环相扣、严丝合缝,时真时假,有威有诈,由不得蒋干不中计。第一步,劈头道破来意,先堵了蒋干劝降之口,又在酒宴上付剑太史慈,使蒋干无法提起军旅之事,这等于在彬彬有礼、笑容可掬中轻松地缴了对方的械,从此蒋干便只有招架之功,再无还手之力。这一回合,周瑜的风流蕴藉、机智敏捷在谈笑风生之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第二步,向蒋干显示军容军威、武器粮草。周瑜将此举安排在佯醉大笑之中,就把精心布置的示威活动,变成了毫不经意的自然流露,当然更使蒋干深信不疑。他与蒋干执手吐露胸怀,何等亲密倾心,又何等慷慨激昂!可是那些豪言壮语,哪一句不是另有目的?这番话,无异叫蒋干彻底死了劝降之心。这个回合里,周瑜威、诈并用,把严厉的警告、有力的还击藏在佯醉佯狂、知心换命的言行里,一种轻松自如、威而不露、居高临下的大将风度,表现得何等出色!第三步,佯作大醉,将蒋干引入机要之地,诱其盗书。如果说周瑜的前两步还是施计的铺垫,那么这一步是施计的重要一着了。周瑜的精细就在于从心理上先将蒋干逼到盗书的边缘。他知道,只有根本绝了蒋干的劝降之念,才能将这个贪功邀宠的家伙逼到回去无法交代的绝境,这样他才会去另谋邀功之途。所以前两步铺垫越足,这一步成功的可能也就越大。到了这一步,周的戏演得更妙,他佯醉邀蒋干同榻,立即睡熟,给蒋干制造了一个极好的盗书机会。其实,鼻息如雷的周瑜倒是绝对的清醒,而貌似清醒的蒋干倒是懵里懵懂地睡在鼓里呢。这个回合中,作者用在周瑜身上的笔墨不多,但刻划蒋干的鬼祟、惊慌,却正好反衬了周瑜精细周到、调遣自如的魄力。第四步,安排部下假送情报,进一步弄假成真,逼蒋干携书逃走。蒋干好瞒,曹操却是不好骗的。周瑜不仅要让蒋干把书盗走,还要借蒋干之口,说得曹操深信不疑。所以他不仅佯醉,还要佯醒。先是故意懊悔,使蒋干深信那盗书之机是周瑜的疏忽,又故作神秘,再抛出一点与蔡瑁张允结连的假情报,让蒋干更加深信自己盗书的价值。这样别说是蒋干这样的庸才,就是曹操,也难免不被瞒过。这一回合中周瑜的深谋远虑和严密周到,是在情节的又一次意外发展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出来的。在这样一个倜傥风流、足智多谋的大将面前,蒋干哪里是对手呢?他注定只能乖乖地成为周瑜手中的工具,为其智赚曹操起一回关键的作用。这一段,一步步写周瑜施计蒋干中计,便一层层深入地刻划出周瑜性格的多重侧面,使人们在情节曲折跌宕的变化中欣赏到人物独特的风采。第四段(9—10节)写曹操中计,周瑜大喜。蒋干劝降不成,自然要竭力将功补过,于是准确地按周瑜的调度行动,在遭到曹操责备以后,立即用蔡瑁张允通敌的情报来讨好献媚。在有耳闻有物证的情况下,老奸巨猾的曹操也被一时瞒过,直至杀了蔡张二人,方省悟曰:“吾中计矣!”消息传到江东,周瑜自然大喜,曰:“吾无忧矣!”这一段,虽然主要写的是曹操中计,却也借此进一步渲染了周瑜的料事如神。本文题目虽是“蒋干中计”,中心人物却是周瑜。在情节的展开中,作品不仅借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一惊一喜、一怒一笑去表现其性格,而且借蒋干曹操这两个人物为周瑜作了极好的衬托。蒋干的自负轻信、贪功无能反衬出周瑜的智勇双全;曹操老谋深算却终于败在周瑜手下,也进一步衬托出周瑜的智慧更胜一筹。
美芹十论。推荐。爱诗词网。[原文](节选)察情第二“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定故也。“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审故也。能定而审,敌情虽万里之远,可坐察矣。两敌相持,无以得其情,则疑;疑,故易骇;骇而应之,必不能详。有以得其情,则定;定,故不可惑;不可惑而听彼之自扰,则权常在我,而敌实受其弊矣。守淮第五不恃敌之不敢攻,而恃吾能攻彼之所必救也。用兵之道,无所不备则有所必分,知所必守则不必皆备。无惧其必来,当使之兵交而亟去;无幸其必去,当使之他日必不敢犯也。为是策者,在于彼能入吾之地,而不能得吾之战;彼能攻吾之城,吾能出彼之地;然而非备寡力专,则不能也。屯田第六用兵制胜,以粮为先;转饷给军,以通为利也。必欲使粮足而饷无间绝之忧,惟屯田为善。致勇第七盖人莫不重死,惟有以致其勇,则惰者奋、骄者耸,而死者所不敢避。详战第十明知天下之必战,则出兵以攻人,与坐而待人之攻也,孰为利?战人之地,与退而自战其地者,孰为得?均之不免于战,莫若先出兵以战人之地,此固天下之至权,兵家之上策。事未至而预图,则处之常有余;事既至而后计,则应之常不足。[鉴赏]《美芹十论》,南宋辛弃疾著。一说黄兑著。辛弃疾,字幼庵,号稼轩居士。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他出生于公元1140年,当时,金军已占领了山东。公元1161年,他21岁时,就参加了耿京所领导的一支抗金义勇民兵,担任书记职务。当他们遭受到金军强大压力的威胁时,他劝耿京归宋,并亲赴南方与宋廷接洽。在他离开部队期间,叛徒张国安杀了耿京,投降金人。辛弃疾得知这一消息后,只身北返,潜往金营,劝说被张国安裹胁投金的官兵,弃金投宋,又把这支部队带回南宋,并擒获了张国安,献俘于宋廷。宋孝宗任命他为承务郎。以后,他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等地的安抚使。任职期间,他采取积极措施,招抚流亡,编练军队,鼓励耕战,注意安定民生,打击贪污豪强。他一生坚决主张抗金,恢复失地,统一中国。《美芹十论》就是他力主抗金的奏疏之一。后遭当权者之忌,去职长期闲居江西上饶一带,以诗词来抒发他的爱国热情。《美芹十论》全书分审势、查情、观衅、自治、守淮、屯田、致勇、防徵、久任、详战十论。并附有:《上光宗疏》、《论荆襄上流为东南重地疏》、《论江淮疏》、《议练民兵守淮疏》4篇。其中《审势》、《查情》、《观衅》三论,具体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指出“敌之可胜”。对当时夸大金人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自治》、《守淮》、《屯田》、《致勇》、《防徵》、《久任》、《详战》七论,主要论述如何加强战备,激励士气,准备反攻以收复失地,重振河山。也就是所谓的“求已之能胜”。总之,全书从客观形势的分析中,指出了战胜金人,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可能性;又从主观上提出如何加强战备,激励士气,准备反攻力量,以求把打败金人的可能性交为现实。代表了宋代主战派积极抗金的军事思想。可惜这些建议都未能得到南宋朝廷的采纳,并且和其他主战派将领的奏疏一样,遭到了主和派的排斥与打击。以致南宋朝廷很快衰败腐落,丧失政权。
【诗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出处】唐·李白《把酒问月》。【意思1】今天的人见不到古时候的月亮,可今天这轮明月曾经照过古代的人。【意思2】现在的人没有见过古时的月亮,现在的月亮却照耀过古时的人。后用来慨叹明月长在而人生短暂;也用来表示某些人有清白、纯真、出尘的人生轨迹,而感叹有些人又没有。【鉴赏】今人不可能见过古时的月亮,而现在的这个月亮,却是曾经照耀过古人的那一个。这二句诗:一方面是感叹生命有限而宇宙无穷;另一方面则以人月的对比,来感叹面对大自然时,人类的卑微,在无休止的时间洪流中,人类是多么的渺小呀!【用法例释】用以形容、感叹月亮或其他自然景物年代久远,古今不变。亦用以感慨人生短暂。[例]望着给山、给竹、给寺、给空变得朦胧幽茫的山月,心中蹦出李白的诗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真正慨叹不已,也愈发觉得那竹纵贯古今,无可企及!(周熠《香岩寺竹韵》)【解析】这两句诗出自唐代大诗人李白(701—762年)的《把酒问月》。李白在诗题下自注曰:“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可见此诗是应老朋友之请而写的。但全诗所表现出的风流自赏和飘洒气度,却是诗人的固有情怀。这两句诗的古、今议论,意韵深长,互文见意。因为不论是古还是今,月亮只有一个,所以虽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但因“今月”分明就是“古月”,因而“今月曾经照古人”。正因为宇宙是永恒的,因而也可以说“古人不见今时月”,“古月依旧照今人”。作为人类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而月亮是长存的;但作为整体人类的存在,将是绵延久长的。正如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所写到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所以,读李白上述两句诗时,人们大可不必感伤和悲观。【全诗】《把酒问月》.[唐].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鉴赏】李白写过大量咏月的诗篇,抒发了他对明月的爱戴、向往之情。这首诗却别开生面,以“问月”为题,而且是“把酒”问月。且不说全诗始终围绕着“把酒”和“问月”向前推进,即就诗题来看,已经令人感到新颖而奇特了,难怪清人王夫之击节称赏,谓为“创调”(《唐诗评选》)。开篇便以倒装语序,突发奇问,造成强烈的气势,接着以“停杯一问”作补充说明,传出浓郁的诗意。两句诗照应诗题,双绾“把酒”和“问月”,以下便从“问月”一面着笔,极写诗人对明月既神往又迷惑的情态。“人攀明月不可得”,见出月与人相距之遥远;“月行却与人相随”,又见出月与人关系之亲密;有时候,皎洁的月轮宛如飞腾的明镜照临宫阙,令人感到是那样的亲切可爱;有时候,它却从绿烟般的云雾中穿行而出,散发出清冷的光华,又令人感到是那样的淡雅、清新;一方面,明月夜夜从东海升起,另一方面,它又每日拂晓向西天的云间沉没,这其间的运行如此富有规律,又是那样不可捉摸;更奇妙的是,神话传说月中有白兔、嫦娥,那么白兔经冬历夏、由秋到春地常年捣药究竟是为了什么?嫦娥独居于广寒宫中又与谁人为邻,她会不会感到寂寞?这里,诗人从月与人的关系、月的形象和色彩、月的运行轨迹和月中包含的奥秘几个方面,层层写来,连发数问,语气或缓或强,距离或远或近、色彩或淡或浓、或直写自我感觉,或出以想象之笔,从而将诗人惊奇、疑虑、神往、感叹等一系列情感活动传神地展现出来,极曲折变幻之致。如果说,以上所写主要是一种浩渺广阔的空间感受的话,那么,“今人”以下四句便更侧重于悠然无尽的时间感受,从中传达出来的,是一种饱含哲理的人生意识。由人的角度来看,“今人不见古时月”,则古人亦难见今时月,今人古人自不能共处同一时空;由月的角度来看,“今月曾经照古人”,则古月亦在照今人,今月古月何尝稍有不同?由变的角度来看,古人今人不断更迭,如流水一去不返;由不变的角度来看,则无论古人、今人还是后人,都能看到同一个明月。既然不变之月如此永恒,而迭变之人生又是这样短暂,那么还是抓住眼前这皎洁之月和杯中之酒,切莫虚度此生!最后两句生发此意,以“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常照金樽里”点明题旨,既与篇首“停杯”遥遥相对,又使“月光”一线贯穿,构成首尾圆融、通体浑然的妙境,给人以无穷的美感享受。这首诗清新俊逸,格高调远,将写实与想象熔于一炉,把明月与人生揉为一体,既有形象的画面,又有绵长的思理,虽不乏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更多的却是对生活的依恋与热爱,从把酒问月始,直到对月饮酒终,诗人的神态、情感和整个形象不仅鲜明真切,而且具有一种探索、追求的精神。所有这些,从形式到内容都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从而构成优美和谐的意境。
今月曾经照古人今人不见古时月。推荐。爱诗词网。【诗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出处】唐·李白《把酒问月》。【意思1】今天的人见不到古时候的月亮,可今天这轮明月曾经照过古代的人。【意思2】现在的人没有见过古时的月亮,现在的月亮却照耀过古时的人。后用来慨叹明月长在而人生短暂;也用来表示某些人有清白、纯真、出尘的人生轨迹,而感叹有些人又没有。【鉴赏】今人不可能见过古时的月亮,而现在的这个月亮,却是曾经照耀过古人的那一个。这二句诗:一方面是感叹生命有限而宇宙无穷;另一方面则以人月的对比,来感叹面对大自然时,人类的卑微,在无休止的时间洪流中,人类是多么的渺小呀!【用法例释】用以形容、感叹月亮或其他自然景物年代久远,古今不变。亦用以感慨人生短暂。[例]望着给山、给竹、给寺、给空变得朦胧幽茫的山月,心中蹦出李白的诗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真正慨叹不已,也愈发觉得那竹纵贯古今,无可企及!(周熠《香岩寺竹韵》)【解析】这两句诗出自唐代大诗人李白(701—762年)的《把酒问月》。李白在诗题下自注曰:“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可见此诗是应老朋友之请而写的。但全诗所表现出的风流自赏和飘洒气度,却是诗人的固有情怀。这两句诗的古、今议论,意韵深长,互文见意。因为不论是古还是今,月亮只有一个,所以虽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但因“今月”分明就是“古月”,因而“今月曾经照古人”。正因为宇宙是永恒的,因而也可以说“古人不见今时月”,“古月依旧照今人”。作为人类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而月亮是长存的;但作为整体人类的存在,将是绵延久长的。正如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所写到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所以,读李白上述两句诗时,人们大可不必感伤和悲观。【全诗】《把酒问月》.[唐].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鉴赏】李白写过大量咏月的诗篇,抒发了他对明月的爱戴、向往之情。这首诗却别开生面,以“问月”为题,而且是“把酒”问月。且不说全诗始终围绕着“把酒”和“问月”向前推进,即就诗题来看,已经令人感到新颖而奇特了,难怪清人王夫之击节称赏,谓为“创调”(《唐诗评选》)。开篇便以倒装语序,突发奇问,造成强烈的气势,接着以“停杯一问”作补充说明,传出浓郁的诗意。两句诗照应诗题,双绾“把酒”和“问月”,以下便从“问月”一面着笔,极写诗人对明月既神往又迷惑的情态。“人攀明月不可得”,见出月与人相距之遥远;“月行却与人相随”,又见出月与人关系之亲密;有时候,皎洁的月轮宛如飞腾的明镜照临宫阙,令人感到是那样的亲切可爱;有时候,它却从绿烟般的云雾中穿行而出,散发出清冷的光华,又令人感到是那样的淡雅、清新;一方面,明月夜夜从东海升起,另一方面,它又每日拂晓向西天的云间沉没,这其间的运行如此富有规律,又是那样不可捉摸;更奇妙的是,神话传说月中有白兔、嫦娥,那么白兔经冬历夏、由秋到春地常年捣药究竟是为了什么?嫦娥独居于广寒宫中又与谁人为邻,她会不会感到寂寞?这里,诗人从月与人的关系、月的形象和色彩、月的运行轨迹和月中包含的奥秘几个方面,层层写来,连发数问,语气或缓或强,距离或远或近、色彩或淡或浓、或直写自我感觉,或出以想象之笔,从而将诗人惊奇、疑虑、神往、感叹等一系列情感活动传神地展现出来,极曲折变幻之致。如果说,以上所写主要是一种浩渺广阔的空间感受的话,那么,“今人”以下四句便更侧重于悠然无尽的时间感受,从中传达出来的,是一种饱含哲理的人生意识。由人的角度来看,“今人不见古时月”,则古人亦难见今时月,今人古人自不能共处同一时空;由月的角度来看,“今月曾经照古人”,则古月亦在照今人,今月古月何尝稍有不同?由变的角度来看,古人今人不断更迭,如流水一去不返;由不变的角度来看,则无论古人、今人还是后人,都能看到同一个明月。既然不变之月如此永恒,而迭变之人生又是这样短暂,那么还是抓住眼前这皎洁之月和杯中之酒,切莫虚度此生!最后两句生发此意,以“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常照金樽里”点明题旨,既与篇首“停杯”遥遥相对,又使“月光”一线贯穿,构成首尾圆融、通体浑然的妙境,给人以无穷的美感享受。这首诗清新俊逸,格高调远,将写实与想象熔于一炉,把明月与人生揉为一体,既有形象的画面,又有绵长的思理,虽不乏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更多的却是对生活的依恋与热爱,从把酒问月始,直到对月饮酒终,诗人的神态、情感和整个形象不仅鲜明真切,而且具有一种探索、追求的精神。所有这些,从形式到内容都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从而构成优美和谐的意境。
为袁绍檄豫州文。推荐。爱诗词网。题解这篇《为袁绍檄豫州》是陈琳代袁绍写的一篇征讨曹操的檄文。文中多方面揭露了曹操的凶残暴虐,目的在于让人们不要依附曹操,而应归顺袁绍。该文作于建安五年初。该文的题目当是后人所加。原文左将军领豫州刺史、郡国相守:盖闻明主图危以制变,忠臣虑难以立权。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立非常之功。夫非常者,故非常人之所拟也。曩者强秦弱主,赵高持柄,专制朝权,威福由己,时人迫胁,莫敢正言。终有望夷之败,祖宗焚灭,污辱至今,永为世鉴。及臻吕后季年,产禄专政,内兼二军,外统梁赵,擅断万机,决事省禁,下凌上替,海内寒心。于是绛侯朱虚,兴兵奋怒,诛夷逆暴,尊立太宗。故能王道兴隆,光明显融。此则大臣立权之明表也。司空曹操,祖父中常侍腾,与左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父嵩,乞丐携养,因脏假位,舆金辇璧,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重器。操赘阉遗丑,本无懿德,慓狡锋协,好乱乐祸。幕府董统鹰扬,扫除凶逆,续遇董卓,侵官暴国。于是提剑挥鼓,发命东夏,收罗英雄,弃瑕取用。故遂与操同咨合谋,授以裨师。谓其鹰犬之才,爪牙可任。至乃愚佻短略,轻进易退,伤夷折衄,数丧师徒。幕府辄复分兵命锐,修完补辑,表行东郡,领兖州刺史。被以虎文,奖蹙威柄,冀获秦师一克之报。而操遂承资跋扈,肆行凶忒,割剥元元,残贤害善。故九江太守边让,英才俊伟,天下知名。直言正色,论不阿谄,身首被枭悬之诛,妻孥受灰之咎。自是士林愤痛,民怨弥重,一夫奋臂,举州同声。故躬破于徐方,地夺于吕布,彷徨东裔,蹈据无所。幕府惟强干弱枝之义,且不登叛人之党,故复援旌擐甲,席卷起征,金鼓响震,布众奔沮。拯其死亡之患,复其方伯之位。则幕府无德于兖土之民,而有大造于操也。后会鸾驾反旆,群虏寇攻,时冀方有北鄙之警,匪遑离局。故使从事中郎徐勋,就发遣曹,使缮修郊庙,翌卫动主。操便放志,专行胁迁,当御省禁,卑侮王室,败法乱纪,坐领三台,专制朝政。爵赏由心,刑戮在口,所受光五宗,所恶灭三族。群谈者受显诛,腹议者蒙隐戮,百寮钳口,道路以目。尚书记朝会,公卿充员品而已。故太尉杨彪,典历二司,享国极位。操因缘眦睚,被以非罪,搒楚参并,五毒备至,触情任忒,不顾宪纲。又议郎赵彦,忠谏直言,义有可纳,是以圣朝含听,改容加饰。操欲迷夺时明,杜绝言路,擅收立杀,不俟报闻。又梁孝王先帝母昆,坟陵尊显,桑梓松柏,犹宜肃恭。而操帅将校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至今圣朝流涕,士民伤怀。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身处三公之位,面行桀虏之态,污国虐民,毒施人鬼。加其细政苛惨,科防互设,罾缴充蹊,坑阱塞路,举手挂网罗,动足触机陷,是以兖、豫有无聊之民,帝都有吁嗟之怨。历观载籍无道之臣,贪残酷烈,于操为甚。幕府方诘外奸,未及整训,加绪含容,冀可弥缝。而操豺狼野心,潜包祸谋,乃欲摧挠栋梁,孤弱汉室,除灭忠正,专为枭雄。往者伐鼓北征,公孙瓒强寇桀逆,拒围一年。操因其未破,阴交书命,外助王师,内相掩袭,故引兵造河,方舟北济。会其行人发露,瓒亦枭夷,故使锋芒挫缩,厥图不果。尔乃大军过荡西山,屠各左校,皆束手奉质,争为前登,犬羊残丑,消沦山谷。于是操师震慴,晨夜逋遁,屯居敖仓,阻河为固,欲以螳螂之斧御隆车之隧。幕府奉汉威灵,折冲宇庙,长戟百万,胡骑千群,奋中黄、育、获之士,聘良弓劲弩之势,并州越太行,青州涉济、漯,大军泛黄河而角其前,荆州下宛、叶而掎其后。雷霆虎步,并集虏庭,若举炎火以炳飞蓬,覆沧海以沃熛炭,有何不灭者哉?又操军吏士,其可战者,皆出自幽、冀,或故营部曲,咸怨旷思归,流涕北顾。其余兖、豫之民,及吕布、张扬遗众,覆亡迫胁,权时苟从,各被创痍,人为仇敌。若回旆方徂,登高岗而击鼓吹,扬素挥以启降路,必土崩瓦解,不俟血刃。方今汉室陵迟,纲维弛绝,圣朝无一介之辅,股肱无折冲之势。方畿之内,简练之臣,皆垂头搨翼,莫所凭恃,虽有忠义之佐,胁于暴虐之臣,焉能展其节!又操持部曲精兵七百,围守宫阙,外托宿卫,内实拘执。惧其篡逆之萌,因斯而作。此乃忠臣肝脑涂地之秋,烈士立功之会,可不勗哉!操又矫命称制,遣使发兵,恐边远州郡,过听而给与,强寇弱主,违众旅叛。举以丧名,为天下笑,则明哲不取也。即日幽、并、青、冀,四州并进。书到荆州,便勒见兵,与建忠将军协同声势。州郡各整戎马,罗落境界,举师扬威,并匡社稷,则非常之功,于是乎著。其得操首者,封五千户侯,赏钱五千万,部曲偏裨、将校诸吏降者,勿有所问。广宣恩信,班扬符赏,布告天下,咸使知圣朝有拘逼之难。如律令。译文左将军兼豫州刺史、郡国相守:我听说英明的国君考虑危难以制定应变的措施,忠臣仔细分析灾难以找出解决的办法。所以不同于一般的人才能做出不同于一般的事,有不同于一般的事然后才能建立不同于一般的功业。所谓非常,也就是不是平常人所能比拟的意思。过去,秦国一度非常强大,秦二世却昏弱无能,造成了赵高专权,任凭赵高发号施令,大臣不敢随便劝谏的局面。终于引发了秦二世在望夷宫被杀,祖宗的功业毁于一旦的事情。这种大耻大辱,将永远成为后世为国者的教训。在吕后晚年,她的侄儿吕产、吕禄专权,在内总领南北二军,在外统治梁赵之地,权势倾国,无人能与之抗衡。他们犯上又欺下,使得朝廷内外,人人寒心。周勃和刘章因不能忍受吕氏的专权,便发兵讨逆,重新尊立刘氏。所以才有今天的王道兴隆,光明显融。这是大臣图危制变的最好的例证。司空曹操,他的祖父是宦官曹腾,曾与左悺、徐璜等人恃宠作孽,横行霸道,残害百姓。父亲曹嵩,从外人讨要来孩子自己带养,用不义之财来买官职,用车子装着黄金宝玉,送给那些掌权者,以致能窃据高位。曹操是赘于宦官家的人遗留下来的丑类,本来就没有好的品德,轻浮锐躁,好生祸端。袁幕府督导军队如鹰之奋扬,欲起兵扫除奸孽,恰遇董卓侵犯他人的职守,祸乱国家。于是袁幕府挥军东进,广泛收罗天下英才,弃瑕录用。所以就与曹操共同商量退敌,并交给他一支部队击敌,原以为他颇具才干,可委以重任。无奈他愚昧轻佻,缺乏谋略。轻率进军,却很快便败下阵来,损兵折将,自己也受了伤,只得如丧家之犬似地逃遁。幕府再一次分拔精锐部队给他,希望他能补救自己的失败,并上表推荐担任东郡的地方官,兼任兖州刺史,之所以让他拥有实权,实在是希望他有一个克敌制胜的机会。可没有想到曹操竟以此为资本、横行霸道,任意胡作非为。残害百姓,谋诛贤能。已故的九江太守边让,英才俊伟,天下知名。为人正直,不畏权势,敢仗义直言,结果被曹操杀害,家族一并遭殃,从此,知识阶层愤怒嫉恨,老百姓怨气冲天,一人奋臂高呼,全州齐声响应。所以,他自己在徐州被击败,接着又受到了吕布的重创。进退无奈,失去凭据。袁幕府出于加强中央政权,削弱地方力量的考虑,不但没有成为吕布等人中的一员,反而起兵帮助他讨伐吕布,打得吕布狼狈逃窜,把曹操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并恢复了他一方诸侯的地位。从这件事上来看,袁幕府对兖州的老百姓没有功德,对曹操个人而言却是有恩德的。后恰逢皇上返回洛阳,众多军阀互相厮杀,当时冀州又遭到公孙瓒的进攻,幕府无暇离开自己的岗位。所以派从事中郎徐勋到曹操那儿去,劝他好好维修被战争损坏了的宫殿及祖宗的庙宇,并担负起保卫皇上的重担。曹操却肆意胡为,胁持皇上迁到许昌,自己总领省禁,冒犯皇室,败法乱纪,坐领三台,内外专权。赏与罚凭自己的心意,杀戮只凭自己的一张嘴说了算。他所喜爱的人则连五服内的亲戚也跟着沾光,他所恨的三族皆不能幸免于难。聚在一起谈论者则公然杀戮,心怀不满者则在暗中除掉。百官受压制不敢讲话,国人慑于暴政,敢怒不敢言。尚书的职责只剩下记朝会这一件事,百官也只是充数而已。太尉杨彪,曾历任司空、司徒二职,在百姓中很有名望。只因与曹操有一点小小的过节,曹操便对他用尽了刑罚,根本无视朝纲国法。还有议郎赵彦,忠言直谏,很多有益的建议均被皇上采纳,并受到皇上的奖励。曹操为了达到迷惑皇上的目的,杜绝大臣的进谏之路,就擅自将赵彦除死,而不向皇上请示。再有梁孝王是先帝的同母兄弟,陵寝十分尊贵,对他陵墓上的树木都应持肃穆恭谨的态度。可曹操则不然,他竟派人去挖掘梁王的坟墓,敲破棺材,掠夺里面的财宝。直到现在皇上及百官一想到这件事就止不住眼泪纵横,甚至老百姓也忍不住长吁短叹。曹操又设置了挖坟中郎将和摸金校尉两个官职,所过之处,陵墓毁坏无遗,使得骸骨遍野。曹操虽自处三公之位,却施行暴政,玷污国家,凌辱百姓,人鬼皆不免于他的毒害。加上他的苛刻残酷,严刑峻法,到处充满了陷井,一举手一投足都有被他致罪的可能。所以兖、豫二州有无法生存的百姓,帝都有切齿的怨恨。纵观古今书籍所载,贪残酷烈无道之臣,没有超过曹操的。袁幕府正在讨伐公孙瓒,还没有来得及休整,且他宽宏大量,希望曹操能够改正前恶,悔过自新。可是曹操豺狼野心,图谋不轨,妄想摧折国家栋梁,使汉室孤弱,且除灭忠正之人,充分暴露出其凶残的品性。当初讨伐公孙瓒时,公孙瓒凭险抵抗,与我军整整相持了一年,曹操则趁火打劫,表面上说发兵助袁幕府,暗中却与公孙瓒勾结。袁幕府对曹操怀抱信任,竟听信曹操引兵至黄河,恰逢曹操派往公孙瓒处的使者被发现,而公孙瓒亦已被诛。致使曹操的阴谋未能实现。接着,我大军扫荡西山,屠各和左校皆认输,且送来人质和贡品,并争当前锋,致使我军很快荡除了这一山贼寇。在这种情况下,曹操不敢贸然行动,只能连夜逃跑,占据敖仓,并妄图以黄河作为第一道防线,不自量力地与袁幕府一较高低。袁幕府托当今皇上的福,英武无比,拥有兵卒百万,匈奴的铁骑数千,战士骁勇,弓强弩劲,转眼间越过太行山,渡过济河、漯河。现有黄河作为屏障,宛、叶二县为后盾,且士气高涨,大有不可遏止之势,有这样一支军队,何战不胜?另外,曹操的将士中,有作战能力的都是来自幽、冀二州,好多都是袁幕府的老部下。由于久离故乡,他们的思家之情越来越浓,以至于眼泪纵横,向北遥望故乡。其余从兖、豫二州来的将士及从吕布、张扬处俘虏来的部下,都是被迫跟着曹操,是一时的权宜之策,其实他们心中是很痛恨曹操的。只要我大军一到,进军的鼓声一响,并为来降者留条生路,我相信不需动一刀一枪,曹军即会土崩瓦解。当今汉室软弱,国家政纲松懈,朝廷没有一个得力的辅佐之臣,将帅中也无英勇善断之人。皇城之内,由于曹操的高压政策,使一些贤能之士皆垂头丧气,委靡不振。即使有人想为汉室效忠,也不能有所作为。加上曹操在皇宫周围设了七百精兵,名义上是保卫皇上,其实是把皇上囚禁起来,我恐怕曹操篡逆的念头,就是在此时产生的。这正是忠臣肝胆涂地,为国效忠的大好时机,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曹操又假托皇帝的命令,发派军队威胁边远州郡,这实在是一种使敌寇强,使天子弱,违背众人心意的做法。名义效忠汉室,实则相反,成为天下人的笑柄,如果是明智的根本就不会这么做。过几天幽、并、青、冀四州的大军就要出发,荆州的刘表和建忠将军张绣见到我们的信后,也会协同作战。各州郡也都在整顿军马,罗列在各自的边境,都将奋其英勇,共同匡扶汉室,伟大的功业就要建成了。谁能得到曹操的首级,将获得五千户侯的封号,加上五千万钱的奖赏,曹操的部将及士兵有愿意投降的,一概宽恕。广泛宣扬我们的恩德信义,布告天下,使天下人皆知道当今皇上危难的处境。务必按照法律执行。赏读此文笔锋犀利,辞彩飞扬,文气豪壮,是陈琳的代表作品。文章集中体现了声讨檄文的特点。一开头即以秦毁于赵高的历史事实,来引起人们对曹操专权的警惕,而且把曹操跟赵高类比,其贬抑之意尽出。接下来作者又以曹操的祖父曹腾开始,连带曹操的父亲,将曹氏家门骂了个狗血淋头,最后矛头直指曹操本人,先说他出身不好,再说他连吃败仗,又数落曹操忘恩负义,专权欺主,挟天子以令诸侯,以血统到人品到行为都骂了个不亦乐乎。比起祢衡骂曹,此文别有一番痛快淋漓之感。据说曹操也很欣赏这篇文章,但也觉得陈琳人太过,责其不该把自己的祖宗也骂在里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