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朗读

【诗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出处】唐·李商隐《锦瑟》。【意思】往事虚幻就像庄周拂晓做梦,醒后扑朔迷离,不知是自己变成蝴蝶还是蝴蝶变成自己,我的情怀和望帝一样,把向往和哀怨都寄托于杜鹃的悲鸣。庄生:即庄子。《庄子·齐物论》说,庄周曾做梦化为蝴蝶,醒后弄不清是自己化为蝴蝶还是蝴蝶变成自己了。晓梦:天亮时做的短梦。望帝:周朝末年蜀国的君主,名杜宇,相传死后化为杜鹃鸟,鸣声悲切。春心:对爱情的向往,亦喻指其他的美好理想,此处也含哀怨忧伤之意。托杜鹃:比喻用哀怨的诗歌寄寓伤痛。【鉴赏】我的心就像庄周晓梦蝴蝶一般迷惘无措,就像望帝化为杜鹃以托付春心一般哀怨感伤。此联两句,写诗人由锦瑟声弦而生发的无限感慨。“庄生晓梦迷蝴蝶”句运用庄周梦蝶的典故。此典故是说庄周梦见自己化身为蝶,翩然而飞,浑然不知是“庄周”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庄周。这本是表达“齐物我”的道理,诗人却借“蝶梦”表达人生似梦、往事如烟的无奈之感。“望帝春心托杜鹃”句运用望帝去国怀乡,魂化杜鹃,悲鸣寄恨的典故,寄托自己一片“春心”——对现实人生的执着追求。全联承上启下,意境扑朔迷离。诗人将两个本没有联系的典故放在一处,相反相成,表达自己对现实既失望又难以割舍的复杂心情。【用法例释】用以形容美好的往事旧情或理想志趣如梦幻般飘逝,只留下一腔难言的悲怨,或形容通过某种文艺形式来寄寓留下的悲怨。[例]在文学方面大胆进行革命的胡适,在婚姻上却遵从父母之命,不能与志同道合的陈衡哲谈情说爱,因而也许心里怀有“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的感慨,于是将诗名改为《蝴蝶》,以纪念这段“心史”。(龙炘成《我国新诗的首篇》)【全诗】《锦瑟》.[唐].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全诗鉴赏】李商隐《锦瑟》是中国诗歌史上争论最大、解人最多的诗作之一。其中“悼亡”和“自伤身世”两说影响较大。当然,悼亡诗也有作者的某些身世之感。首句以锦瑟起兴。“无端”即平白无故、无来由之意。诗人面对锦瑟兴悲,发为痴语,以寄怨悼。锦瑟有多少根弦,本无关于人事,而发为人语,责以“无端”,一片痴怨之情立现。所以薛雪在《一瓢诗话》中评说:“此诗全在起句‘无端’二字,通体妙处,俱从此出。”意云锦瑟一弦一柱,已是令人怅望年华,不知何故有此弦柱,令人怅望不尽,全似埋怨锦瑟无端有此弦柱,遂致无端有此怅望。原来诗人的妻子王氏喜爱弹瑟,《西溪》诗云:“凤女弹瑶瑟,龙孙撼玉珂”,《寓目》诗又云:“新知他日好,锦瑟傍朱栊”。大中五年(851)秋间,王氏病逝。李商隐当时正在徐州卢宏正幕,归家时妻子已经亡故,而房中锦瑟仍在,诗人睹物思人,不禁感悼而作《房中曲》,有“锦瑟长于人,今日涧底松,明日山头蘖”之句。由此可见,“锦瑟无端五十弦”是诗人“睹物思人,因而托物起兴”(朱彝尊笺),不必强为深解。二句睹锦瑟之“一弦一柱”而起“华年”之思。笺家一般只注意它“逗下四句”,其实妙处还在“一弦一柱”四字。首联由“五十弦”而“一弦一柱”,是辞相续;二句由“一弦一柱”而“思华年”,则是意相承。三四两联正是从第二句逗出。四个典故在诗句中只是四个喻象,四个浸渍着诗人感情的“以事象意”的朦胧的画面,给人一种可此可彼、飘忽迷茫的感觉。《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遽遽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以其绝对的相对论,寓说人生如梦的虚幻境界。诗人不说妻子亡逝或物化,而用“庄生晓梦迷蝴蝶”,就化理念的演绎为具象的摹写。“晓梦”、“迷”、“蝴蝶”的翩翩起舞,构成一幅混茫的境象,也渗透着作者无限迷惘和人生无常的感慨,而妻亡之意已蕴含其中。李商隐是运典的巧手,他的诗常一典多用,“庄生梦蝶”就是两喻并用,除借物化喻妻子亡逝外,又以庄生自比,以蝶喻妻,以“晓”喻青春年华即所思之“华年”。“迷”,被动词,“迷蝴蝶”即为蝴蝶所迷。连同下句,说自己当青春华年之时,热恋于妻子,而今妻子亡故,自己有如“春蚕到死”,而且即便死后,也将如望帝把伤春之心托杜鹃而日夜哀鸣。李商隐诗多次将妻子比为凤,比为蝶,原来两个比喻是一回事。崔豹《古今注》云:“蛱蝶大如蝙蝠者,或黑色或青斑,名为凤子,一名凤车。”这诗有可能是诗人晚年在樟州幕府所作,因在蜀地,所以将“望帝”顺手招来,实只取义杜鹃啼血。象第四句“望帝”不一定看作义山自比,但看作自比也可通。李商隐诗经常把自己比作李唐的“王孙”、“龙孙”,比儿子为“龙种”,既可比“龙孙”“龙种”,为什么就不可比“望帝”呢?“望帝春心托杜鹃”,是一个十分哀怨动人的故事。传说古代巴蜀地方的国君望帝杜宇,因国亡身死,死后魂魄化为杜鹃。《华阳国志》称“时适二月子规鸣”。诗人同妻子的婚期也正是二月鹃啼之时,所以每当诗人远离,就与妻子约定二月归家:“青陵粉蝶休离恨,长定相逢二月中”(《蜂》);或者慰妻以二月相见:“龙山万里无多路,留待行人二月归(《对雪》)。可是,“木兰花尽失归期”(《三月十日流杯亭》),最后一次归家已瑟在人亡了。诗人借用杜鹃之二月哀鸣,可哀亦可思。五、六转从亡妻方面落笔。古代玉也可名之为珠。珠、玉两个喻体实同喻王氏。五句“沧海月明珠有泪”,正是诗人拟想妻子逝去,还会于月明之下思念生者而夜夜哭泣流泪。六句“蓝田”即玉山。相传伏羲氏母华胥氏陵墓在此山,唐时士女多葬此。李商隐妻子当也葬于蓝田玉山之上。《搜神记》载:吴王小女(紫)玉,因相思不遂,气结而死,葬阊门外。末云:“王妆梳,忽见玉,惊愕悲喜,问曰:‘尔缘何生?’玉跪而言曰:‘昔诸生韩重来求玉,大王不许。重从远来,闻玉已死,故牲币,诣冢吊唁。感其笃终,辄与相见,因以珠遗之,不为发冢,愿勿推究。’夫人闻之,出而抱之,玉如烟然”。“玉山烟”即用此典故。全句说,蓝田山上,王氏的灵魂在明月下精气氛氲,如紫玉之化烟,再无处寻觅妻子之玉魄。上面说过,李商隐善于一典两用,五、六又都是一句两典。象六句用“紫玉化烟”又暗含“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意。李商隐《谒山》诗写自己到蓝田玉山谒祭妻子灵墓,可为五、六作注。诗云:“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诗人在灵墓前痴想,如果能用长绳将日系住,使时间倒流,那么妻子不就永远年轻不死吗?但是回答是否定的。妻子如水之东逝,永无复归之日;如云之氛氲回没,永无形聚之期,故有不胜之恨。诗人之拟想妻子哭于沧海,正是神仙不助,添寿无门之恨。而王氏女于月明下,夜夜在沧海祈求饮泣的形象又是何等感人!末联云此情岂待今日追忆时才伤心哀感,即在初婚欢会的日子,想到夫妇两人终有一个先逝而已经感到人生如梦,惘然若失了。元稹《悼亡》云“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殆与此同一意绪,不过元句真朴而浓挚,李诗哀惋而缠绵,用退一步法而以“可待”、“只是”倒折出之。

()

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朗读
()

猜你喜欢

【诗句】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

【诗句】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

()

夏丏尊《白马湖之冬》原文

()

【诗句】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出处】唐·李白《怨情》。【译注】只看见她泪痕湿满了两腮,不知道她是恨人还是恨己。【全诗】怨情[唐]李白,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注释】①卷珠帘:是指闺中女子在卷帘盼望所思今的人归来。②深坐:久坐。颦蛾眉:皱眉头。这句写久等不归的失望情态。【翻译】美人儿卷起珠帘等待等待,一直坐着把双眉紧紧锁闭。只看见她泪痕湿满了两腮,不知道她是恨人还是恨己。【赏析】有一位哲人说过:“痛苦中最高尚的、最强烈的和最个人的——乃是爱情的痛苦。”古代的闺怨诗诉说的就是这种铭心刻骨的爱情痛苦。李白此首闺怨小诗,通过一个幽居闺房的美人独坐帘下、深坐孤寂的情形,于工笔刻画中层层揭示美人由思而待、由待而哭、由哭而怨的心态活动过程,含蓄而细腻地展示了她内心复杂难言的爱情痛楚。首句,“美人”点明主人之身份,“卷珠帘”这一动作展示了美人闺中独守、百无聊赖而有所待的思春心态。“珠帘”两字,点出美人所处环境——寂寞幽深的闺房,为下句“深坐”伏笔。次句“深坐颦蛾眉”,此“深”字,写出了坐待时间的长久、心境的孤寂。“颦蛾眉”三字,刻画美人外貌神态,透露怨苦之情。第三句“但见泪痕湿”,如电影特写镜头,把焦点集中照射美人脸庞,美人内心的痛苦,通过脸上的“泪痕湿”和盘托出。诗的前三句,通过“卷珠帘”的动作,“坐”而“颦”的沉思,“泪痕湿”的表现,一层深一层地展示美人心态发展的轨迹,将她心中的怨恨,可以说已全部写尽,诗至此似可结束。可是结句却说“不知心恨谁?”这一问,使诗情陡起回澜。是啊,她的痛苦该怨谁呢?似乎她本人也不知道。主人公遭遇的悲剧性也就愈深一层。是什么原因造成她独守空闺?以问收束全诗,使诗情有弦外之音,扩大了诗的容量,让短短四句小诗蕴藏了含蓄深婉的魅力。李白的绝句小诗常常深有此种情韵!

()

欧阳修

花品序第一

牡丹出丹州、延州,东出青州,南亦出越州,而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洛阳所谓丹州花、延州红、青州红者,皆彼土之尤杰者,然来洛阳,才得备众花之一种,列第不出三已下,不能独立与洛花敌。而越之花以远罕识,不见齿;然虽越人,亦不敢自誉,以与洛阳争高下。是洛阳者,果天下之第一也。洛阳亦有黄芍药、绯桃、瑞莲、千叶李、红郁李之类,皆不减它出者,而洛阳人不甚惜,谓之果子花,曰某花某花;至牡丹则不名,直曰花。其意谓天下真花独牡丹,其名之著,不假曰牡丹而可知也,其爱重之如此。

()

记蒋士铨

吾母姓钟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