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之麋

临江之麋朗读

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

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柳宗元《柳河东集》

“三戒”是柳宗元的著名寓言,包括本文和下面的《黔之驴》及《永某氏之鼠》三篇。它们各自独立成文,有不同的寓意,但又是一个整体。作者在序言中说:“吾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已之本,而乘物以逞。”意思是,他很痛恨世上那些不能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或实际能力,而妄图依仗某种外在力量或时机而为所欲为的人,这些人都将“卒迨于祸”,没有好下场。可以说,《三戒》是用三个小故事从不同方面或角度说明这一共同主题。柳宗元是在永贞革新,失败,贬官到湖南永州时写作此寓言的,因此,历来人们对寓言的具体讽刺对象有些推测,对寓意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我们这里采用大多数人接受的说法,但也不排斥其他的理解。

《临江之麋》,按柳宗元所说,是讽刺“依势以干非其类”(“干”是干犯或干求的意思)的。麋(小鹿)与家犬相处甚欢,是因为有主人的庇护,然而当它失去了这种保护的时候,却被外犬“共杀食之,狼藉道上。”这是对那些倚仗皇权自以为得志的宦官的揭露,也是对一切倚靠权势者的警告。

麋本是犬的猎食对象,然而它却忘记了谁是自己的敌人,“以为犬良我友。”不知道因为“犬畏主人”,才“与之俯仰甚善,”把表面的亲热当作本性的善良,根本丧失了对犬的防范警惕,结果为犬所食。从这一方面看,这个故事又是对一切思想单纯、天真,认敌为友者的警告。

从与主人的关系看,小鹿是依附者,其形象有可憎的一面;从与犬的关系看,小鹿是弱者,其形象有可怜的一面。这就使人们在欣赏寓言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的结论。所以也有人从后一方面分析,认为麋的遭遇反映了柳宗元对过去因幼稚轻信而为奸邪之辈所害的检讨。

在这则寓言中,作者从人、麋、犬之间相互联系而又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生动地刻画了两个拟人动物形象。首先,麋刚入门时,“群犬垂涎扬尾皆来”,揭示犬与麋本性的对立。这是人的制约作用虽然存在但尚未发挥时的情状。接着,由于人的制约作用的积极发挥,既恐吓又训练,使“犬皆如人意”,与麋友善相处,三者关系出现了暂时的平衡。但犬与麋的根本对立并未消除而只是被压抑掩盖。“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这儿句,多么传神地刻画出了犬时时欲食麋却又不敢的贪怯,及不得不故作姿态以掩饰其本性的狡诈。最后,麋出门,人的制约作用消失,犬麋对立公开化,麋忘犬为敌,而犬见麋则“喜且怒”。喜者,麋送上门来;怒者,麋欲与为戏,不知好歹,这一心理状态也写得极为确切逼真。这样,“共杀食之”便是犬必然之行动,而“麋至死不悟”也就显得十分可笑了。

()

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朗读
()

猜你喜欢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二)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诗句】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出处】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译注】群峰连绵,山峦重叠,峰回路转,山道曲折,盘旋变化不定。山上,奇花异草,怪石林立,令人陶醉,使人留恋。倏忽间,日薄西山,就到了黄昏。诗句通过丰富的想象,高度的夸张,洗炼的语言,描绘出梦中天姥山绮丽、明媚的景色。“迷”、“倚”不仅写出山中花石之美、之奇,而且反映出诗人渴望光明,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注:倚,靠。暝(míng),黄昏。

()

夏丏尊《白马湖之冬》原文

()

《瓯北诗话》

本书为清代赵翼(号瓯北)所撰的诗话,12卷。前10卷评论唐、宋、元、明、清10家,计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苏轼各一卷,陆游二卷(附年谱),元好问、高启合一卷,吴伟业、查慎行各一卷。后2卷是续诗话,论韦应物、杜牧、王安石、黄庭坚诸人诗及诗格诗体。赵翼是乾隆年间著名诗人,与袁枚、蒋士铨并称“江右三大家”。他的诗论,观点极为鲜明,即反对“荣古虐今”,力主“争新”、“独创”。他的论诗绝句:“词客争新角短长,迭开风气递登场;自身已有初、中、晚,安得千秋尚汉唐?”这与另几首都表现了一定的发展观点和追求创造的精神。再就本书的体制看,把他同一朝代的吴伟业、查慎行与李、杜相提并论,这是相当胆大的,与崇尚汉唐、“劝人不读唐以后书”的复古派迥然不同。他评诗,内容与形式并重,要这两方面都能创新才能成家。他既反对一味摹倣古人,认为这不过是“拾人牙后”、“抱柱守株”的“优孟”而已;同时也反对那些只在词句上“争难斗险、使人骇目”的形式主义倾向,认为元、白的诗触景生情,用眼前语、口头语自能沁人心脾、耐人咀嚼,因而较胜于韩、孟,“世徒以‘轻、俗’訾之,此不知诗者也!”也批评了那些把黄庭坚捧在苏轼之上,以及说苏轼超过陆游的人,因为陆游的诗具有丰富的爱国内容,而苏轼在“乌台诗案”后写诗往往回避现实。苏、黄的优劣表现在写作方法上,苏随物赋形、信笔挥洒的熟练技巧,较之黄庭坚的“专以拗峭避俗、不肯作一寻常语、而无从容游泳之趣”是略胜一筹的。他批评江西诗派“无一字无来历”,“宁不工而不肯不典,宁不切而不肯不奥,故往往意为词累,而性情反为所掩”,可说是一针见血的高论。但作者囿于时代局限,书中不免有一些封建糟粕,有待于读者的扬弃。霍松林、胡主佑根据寿考堂、湛贻堂等《瓯北全集》本作了校点,列入“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之一,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印行,1981年再版。

()

《人生礼赞——青年人的心对歌者说的话》

朗费罗

()

点击进入:许地山《落花生》原文

《落花生》是老作家许地山1921年所写的一篇著名的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这篇作品以平实清新的笔触,从花生的常见而有用,说到做人的道理,颇有哲理意味,寄寓着对现实人生的感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