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与情人》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作者:[英]劳伦斯
类型:小说
背景搜索
本书成书于1913年左右,首次为劳伦斯赢得了广泛的声誉。戴维·赫伯特·劳伦斯(1885—1930)是英国现代主义小说鼎盛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之一。将社会批判和心理探索相结合,以张扬人的自然本性来对抗西方现代社会的异化是他小说创作的基本特色。
《儿子与情人》为半自传体小说,以劳伦斯家乡诺丁汉郡的矿区为背景,记述了他早年的生活经历,是他早期创作中最成熟,最有影响力的作品。除此以外,劳伦斯的主要作品还有《虹》《恋爱中的妇女》《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等。其中《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曾因被斥为“有伤风化”的色情文学而先后在英、美等国被禁止出版,60年代经过轰动性的法庭审判方才解禁。而今,随着人们对其作品认识的深入,它已被誉为世界文学名著长廊中独具特色的佳作。
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李健、何善强翻译的《儿子与情人》是较好的译本。
内容精要
憧憬浪漫、文雅生活的少女葛楚德与矿工瓦尔特·毛莱尔结婚后,毛莱尔成了一个性情暴躁的贪杯之徒。葛楚德对他由爱转恨,于是把自己的爱都转移到四个孩子——威廉、安妮、保罗和亚瑟的身上。过去,她的最爱是大儿子威廉,后来威廉到伦敦去发展,她的感情重心又转向了二儿子保罗。保罗对绘画情有独钟,比兄弟姐妹更敏感的他,与母亲也更接近。
没有想到威廉在伦敦急病而亡,丧子的毛莱尔太太悲恸万分,她将全部感情寄托在了保罗身上。
英国煤矿
16岁的保罗认识了莱弗斯家的女孩密里安。这个性情沉静,鄙视世俗情欲的女孩虽有点怪癖,但保罗被她内在的魅力所吸引。保罗在袜厂工作之余仍坚持绘画。密里安非常赏识他的作品,并向他提出改进意见。但是,毛莱尔太太不喜欢这个女孩。
几年以后,保罗认识到密里安深深地爱着自己,但她的爱是超脱情欲的精神之爱。而他自己也爱密里安,却不敢在肉体上接近她。很久以来,母亲一直强迫保罗放弃密里安,但保罗下不了决心。
这时,保罗经密里安介绍认识了漂亮的克拉拉·道斯。这个女子年龄比保罗大五岁,已经与丈夫分居。不久她成了保罗的情妇。但保罗感到自己不会娶她,因为她不是他所需要的人,而她也不愿彻底与丈夫决裂。在保罗心目中,只有母亲才是能完全理解他和给他爱的女人。
巴克斯特·道斯知道保罗与他妻子克拉拉有不正常的关系后,妒火中烧。一次,他在酒店里恐吓保罗,保罗没有还手,但却继续和克拉拉来往。
保罗的画在当地展出并获得了四等奖,母亲欣喜万分地鼓励他。他很想到国外去看看,但却舍不得离开母亲。他又去找密里安。当密里安为了满足他而委身于他时,他对她无情而又粗暴。这种关系不能使他满足,他又回到了克拉拉的怀抱。
密里安知道保罗和克拉拉之间的关系暖昧,但是她还是等待着,希望保罗最终能回到自己身边来。然而,保罗却继续与克拉拉在一起,因为她可以满足他那种无名的欲望。而在家里他始终关怀和安慰着母亲。父亲虽然与他们住在一起,但他已经不被儿子看做父亲,不被妻子看做丈夫了。
一天,毛莱尔太太被诊断已患癌症,除了用吗啡止痛和等死以外,别无办法。此后一段时间,毛莱尔太太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而她抗拒死亡的精神令儿女们感到惊讶。保罗到克拉拉那里去寻求安慰,可是她也无法使他忘掉悲伤。一天,保罗去医院看望母亲,发现巴克斯特·道斯也在那里,他患了伤寒,刚刚痊愈。保罗出于同情,说服了克拉拉,使她回到丈夫身边,夫妻重新和好。
这时,毛莱尔太太的痛苦达到了极限,为了让她从痛苦中解脱,保罗和安妮给她服了过量的吗啡,第二天毛莱尔太太平静地离开了人世。
母亲的去世使保罗的内心一片迷茫,他感到自己的生命仿佛也随着母亲的死亡而完结。过去他可以去找克拉拉,现在克拉拉也不在他身边了。
保罗精神消沉地游荡着,试图找到生活的目标。他去找密里安,想要重温旧梦,但见到她时,又感到她不是他所需要的人,最终还是离开了她。这时他只想与母亲一起死去。在长期的内心斗争之后,他终于感到母亲的精神是永久地和他在一起的,他没有必要通过死亡去追随她。他开始以新的勇气去面对新的生活。
知名篇章
此段选于本书第8章“爱的冲突”,是最能表现保罗与毛莱尔太太之间至为复杂而微妙的母子之情的一段。毛莱尔太太深感被陷于情网中的儿子冷落,在这一段中终于向儿子倾吐了自己内心难以抑制的怨愤。
毛莱尔太太盘根问底,保罗不由支吾起来。
“啊,比如说……画画……还有书。你对赫伯特·斯宾塞毫无兴趣。”
“的确,”她酸溜溜地回答,“可是你在我这个年龄也不会感兴趣的。”
“可我对他感兴趣,密里安也感兴趣。”
“你怎么知道我就不可能有兴趣呢?你跟我谈过吗?”毛莱尔太太强词夺理。
“可是你是不感兴趣,妈,你知道你对一幅画是否可作装潢,里面表现的是什么主题之类的话题兴趣索然。”
“你怎么知道我兴趣索然?你问过我吗?你跟我谈过这些事吗?”
“可是这种事情对你来说无关紧要,妈。你是知道的。”
“那么是什么事呢,啊,什么事对我来说是有关紧要的呢?”她逼问着。保罗痛苦地皱紧眉头。
“你年纪大了,妈,而我们还年轻。”
他本来的意思是想说她这把年纪的人的兴趣与他们年轻人不同。然而话一出口,他就知道说错了。
“是啊,我心里一清二楚——我老了,应该靠边站了。我现在同你毫无关系,你只要我伺候你——别的全是密里安的份。”
这番话保罗可受不了了。他本能地意识到他是母亲的命根子。不管怎么说,她与他息息相关,是他惟一重要的人。
“妈,你知道不是这么回事,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他的叫喊感动了母亲,她不由得可怜起他来。
“看来大有可能啊,”她说,心里已经好过多了。
“根本不可能,妈——我真的不爱她。我只想同她谈谈话,可是我总想回家呆在你的身边。”
他已经解去领带,敞开衣领。这时他站起来,光着脖子打算去睡觉了。当他俯身去吻母亲时,她一把抱住他的头颈,把脸埋到他肩头抽泣起来,这一举动与她过去判若两人,保罗感到心如刀绞。
“我真无法忍受。我可以容忍另一个女人——可决不是她。她不会让我得到一席之地,一点都不会……”
保罗立刻对密里安恨之入骨。
“再说我从来没有——你知道,保罗——我从来没有过丈夫——一个真正的丈夫。”
他抚摸着母亲的头发,嘴巴贴到了她的喉咙。
“她把你从我身边夺去便欣喜若狂——根本不像普通的姑娘。”
“放心吧,我不爱她,妈,”他喃喃低语,一面低下了头,痛苦地把眼睛埋进她肩头。他母亲给了他一个炽热的长吻。
“我的孩子,”她满怀深情地颤声唤道。
他不知不觉地轻抚着她的脸。
“好了,”母亲说,“去睡吧。明天早上你会感到疲倦的。”她正说着,猛听到丈夫回来了,“你爹来了,去吧。”突然,她几乎是带着恐惧地望着他,“也许我太自私了。如果你要她,就要吧,孩子。”
母亲看上去非常稀奇古怪,保罗不由颤抖着吻了她。
“啊,妈妈!”他轻声呼唤。
(选自《儿子与情人》,李健、何善强译,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妙语佳句
当一个女人为了自己的生存而战的时候,她很像一条站在镜子前面的狗,怒不可遏,发疯似的与自己的影子过不去。
爱情应该给人以一种自由感,而不是囚禁感。
阅读指导
劳伦斯一生所追求的是对现代文明的批判和自然人性的回归,而这一主题是建立在他对男女关系尤其是性关系的探讨上的。他的小说故事情节很简单,往往选择一、两对男女,以他们关系的发展作为小说的脉络,并由此揭示现代人的心理状态。《儿子与情人》便围绕煤矿工人毛莱尔一家展开,通过青年主人公保罗的情感历程反映了深刻的社会问题与心理问题。
葛楚德以对儿子的爱来填补由于对丈夫的失意而造成的情感空白,希望从儿子身上得到她本来应该从丈夫身上得到的爱。而保罗也沉浸在对母亲的深情之中,而对父亲充满了仇视与憎恶,“母亲对他来说是首要的,惟一崇高的”。根据弗洛伊德心理学,他们的感情远远超出了正常的母子之爱。
葛楚德对保罗的爱的异常之处,突出地表现为这种爱与其他女性对保罗的爱不可相容。而保罗已经成年,感情却完全处于母亲的控制之下,觉得“最深沉的爱是属于母亲的”。因此,他一直难以从内心完全接受密里安和克拉拉。对母亲的眷恋成为横亘在他走向情感成熟的道路上的高墙,将他与其他女性隔开。这是保罗的悲剧,也是爱他的人的悲剧。
小说中的两位女性,密里安和克拉拉,代表着人性中“灵”与“肉”的两个方面,因此她们都不完美,都有缺陷。在密里安身上,宗教情绪占着主导地位,使她潜意识中深植着对肉欲的鄙视。在修女一样圣洁的她的面前,保罗总是难以释放出情欲的本能,因此总是为不完满的爱情感到压抑和痛苦。性感、迷人的克拉拉的出现,弥补了密里安带给保罗的情感缺陷。克拉拉对保罗的爱是热烈、大胆的,但却缺乏对保罗精神世界的关注和理解,因此,保罗在对她一度的迷恋之后,仍然感到她不是自己要找的人,而密里安也不能让他感觉到爱的和谐和完满,这更使他转向对与自己心灵相吸的母亲的依恋。通过对这两位女性的刻画,劳伦斯呼唤爱情中人性健康、完美地发展。
许多评论家与心理学家认为,保罗精神上与情感上的分裂倾向为“俄狄浦斯情绪”提供了一个典型的病例。然而,劳伦斯写作《儿子与情人》时还并未接触弗洛伊德学说,他也并不完全赞同弗洛伊德的观点。与弗洛伊德最根本的不同是,劳伦斯认为人物心态的变异并不像弗洛伊德所说的那样是由于先天的性本能的乱伦冲动造成的,而是后天因素对人性的压抑造成,健康的精神状态必须建立在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的基础上。正因为如此,《儿子与情人》在着力于心理剖析的同时还表现出深刻的社会批判色彩。
19世纪中叶以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非人劳动条件和生活状况,破坏了家庭幸福,阻碍了人们精神上的自然、健康的发展,这正是劳伦斯热心探索和着力表现的主题。他在《儿子与情人》中通过描写一个畸形家庭,揭示特殊的精神问题下包含的深刻的社会因素,对英国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出了愤怒的谴责。
阅读建议
《儿子与情人》虽然还保留着传统小说的格局,但是在小说中既没有激烈的外部冲突,也没有曲折动人的中心情节,更多的是以主人公的内心感受和心理活动构成全书。它反映出现代主义作品的共同倾向,即不注重人物的外部行动和故事情节,而着力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揭示。同时,小说中常常闪烁着花和月光等具有浓郁的象征气息的意象,以自然界的景物来象征奔涌在人物内心中的某种精神力量和情感。这些艺术特点请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细心体会。
儿子与情人。推荐。爱诗词网。《儿子与情人》外国文学作品简析作者:[英]劳伦斯类型:小说背景搜索本书成书于1913年左右,首次为劳伦斯赢得了广泛的声誉。戴维·赫伯特·劳伦斯(1885—1930)是英国现代主义小说鼎盛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之一。将社会批判和心理探索相结合,以张扬人的自然本性来对抗西方现代社会的异化是他小说创作的基本特色。《儿子与情人》为半自传体小说,以劳伦斯家乡诺丁汉郡的矿区为背景,记述了他早年的生活经历,是他早期创作中最成熟,最有影响力的作品。除此以外,劳伦斯的主要作品还有《虹》《恋爱中的妇女》《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等。其中《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曾因被斥为“有伤风化”的色情文学而先后在英、美等国被禁止出版,60年代经过轰动性的法庭审判方才解禁。而今,随着人们对其作品认识的深入,它已被誉为世界文学名著长廊中独具特色的佳作。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李健、何善强翻译的《儿子与情人》是较好的译本。内容精要憧憬浪漫、文雅生活的少女葛楚德与矿工瓦尔特·毛莱尔结婚后,毛莱尔成了一个性情暴躁的贪杯之徒。葛楚德对他由爱转恨,于是把自己的爱都转移到四个孩子——威廉、安妮、保罗和亚瑟的身上。过去,她的最爱是大儿子威廉,后来威廉到伦敦去发展,她的感情重心又转向了二儿子保罗。保罗对绘画情有独钟,比兄弟姐妹更敏感的他,与母亲也更接近。没有想到威廉在伦敦急病而亡,丧子的毛莱尔太太悲恸万分,她将全部感情寄托在了保罗身上。英国煤矿16岁的保罗认识了莱弗斯家的女孩密里安。这个性情沉静,鄙视世俗情欲的女孩虽有点怪癖,但保罗被她内在的魅力所吸引。保罗在袜厂工作之余仍坚持绘画。密里安非常赏识他的作品,并向他提出改进意见。但是,毛莱尔太太不喜欢这个女孩。几年以后,保罗认识到密里安深深地爱着自己,但她的爱是超脱情欲的精神之爱。而他自己也爱密里安,却不敢在肉体上接近她。很久以来,母亲一直强迫保罗放弃密里安,但保罗下不了决心。这时,保罗经密里安介绍认识了漂亮的克拉拉·道斯。这个女子年龄比保罗大五岁,已经与丈夫分居。不久她成了保罗的情妇。但保罗感到自己不会娶她,因为她不是他所需要的人,而她也不愿彻底与丈夫决裂。在保罗心目中,只有母亲才是能完全理解他和给他爱的女人。巴克斯特·道斯知道保罗与他妻子克拉拉有不正常的关系后,妒火中烧。一次,他在酒店里恐吓保罗,保罗没有还手,但却继续和克拉拉来往。保罗的画在当地展出并获得了四等奖,母亲欣喜万分地鼓励他。他很想到国外去看看,但却舍不得离开母亲。他又去找密里安。当密里安为了满足他而委身于他时,他对她无情而又粗暴。这种关系不能使他满足,他又回到了克拉拉的怀抱。密里安知道保罗和克拉拉之间的关系暖昧,但是她还是等待着,希望保罗最终能回到自己身边来。然而,保罗却继续与克拉拉在一起,因为她可以满足他那种无名的欲望。而在家里他始终关怀和安慰着母亲。父亲虽然与他们住在一起,但他已经不被儿子看做父亲,不被妻子看做丈夫了。一天,毛莱尔太太被诊断已患癌症,除了用吗啡止痛和等死以外,别无办法。此后一段时间,毛莱尔太太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而她抗拒死亡的精神令儿女们感到惊讶。保罗到克拉拉那里去寻求安慰,可是她也无法使他忘掉悲伤。一天,保罗去医院看望母亲,发现巴克斯特·道斯也在那里,他患了伤寒,刚刚痊愈。保罗出于同情,说服了克拉拉,使她回到丈夫身边,夫妻重新和好。这时,毛莱尔太太的痛苦达到了极限,为了让她从痛苦中解脱,保罗和安妮给她服了过量的吗啡,第二天毛莱尔太太平静地离开了人世。母亲的去世使保罗的内心一片迷茫,他感到自己的生命仿佛也随着母亲的死亡而完结。过去他可以去找克拉拉,现在克拉拉也不在他身边了。保罗精神消沉地游荡着,试图找到生活的目标。他去找密里安,想要重温旧梦,但见到她时,又感到她不是他所需要的人,最终还是离开了她。这时他只想与母亲一起死去。在长期的内心斗争之后,他终于感到母亲的精神是永久地和他在一起的,他没有必要通过死亡去追随她。他开始以新的勇气去面对新的生活。知名篇章此段选于本书第8章“爱的冲突”,是最能表现保罗与毛莱尔太太之间至为复杂而微妙的母子之情的一段。毛莱尔太太深感被陷于情网中的儿子冷落,在这一段中终于向儿子倾吐了自己内心难以抑制的怨愤。毛莱尔太太盘根问底,保罗不由支吾起来。“啊,比如说……画画……还有书。你对赫伯特·斯宾塞毫无兴趣。”“的确,”她酸溜溜地回答,“可是你在我这个年龄也不会感兴趣的。”“可我对他感兴趣,密里安也感兴趣。”“你怎么知道我就不可能有兴趣呢?你跟我谈过吗?”毛莱尔太太强词夺理。“可是你是不感兴趣,妈,你知道你对一幅画是否可作装潢,里面表现的是什么主题之类的话题兴趣索然。”“你怎么知道我兴趣索然?你问过我吗?你跟我谈过这些事吗?”“可是这种事情对你来说无关紧要,妈。你是知道的。”“那么是什么事呢,啊,什么事对我来说是有关紧要的呢?”她逼问着。保罗痛苦地皱紧眉头。“你年纪大了,妈,而我们还年轻。”他本来的意思是想说她这把年纪的人的兴趣与他们年轻人不同。然而话一出口,他就知道说错了。“是啊,我心里一清二楚——我老了,应该靠边站了。我现在同你毫无关系,你只要我伺候你——别的全是密里安的份。”这番话保罗可受不了了。他本能地意识到他是母亲的命根子。不管怎么说,她与他息息相关,是他惟一重要的人。“妈,你知道不是这么回事,根本不是这么回事!”他的叫喊感动了母亲,她不由得可怜起他来。“看来大有可能啊,”她说,心里已经好过多了。“根本不可能,妈——我真的不爱她。我只想同她谈谈话,可是我总想回家呆在你的身边。”他已经解去领带,敞开衣领。这时他站起来,光着脖子打算去睡觉了。当他俯身去吻母亲时,她一把抱住他的头颈,把脸埋到他肩头抽泣起来,这一举动与她过去判若两人,保罗感到心如刀绞。“我真无法忍受。我可以容忍另一个女人——可决不是她。她不会让我得到一席之地,一点都不会……”保罗立刻对密里安恨之入骨。“再说我从来没有——你知道,保罗——我从来没有过丈夫——一个真正的丈夫。”他抚摸着母亲的头发,嘴巴贴到了她的喉咙。“她把你从我身边夺去便欣喜若狂——根本不像普通的姑娘。”“放心吧,我不爱她,妈,”他喃喃低语,一面低下了头,痛苦地把眼睛埋进她肩头。他母亲给了他一个炽热的长吻。“我的孩子,”她满怀深情地颤声唤道。他不知不觉地轻抚着她的脸。“好了,”母亲说,“去睡吧。明天早上你会感到疲倦的。”她正说着,猛听到丈夫回来了,“你爹来了,去吧。”突然,她几乎是带着恐惧地望着他,“也许我太自私了。如果你要她,就要吧,孩子。”母亲看上去非常稀奇古怪,保罗不由颤抖着吻了她。“啊,妈妈!”他轻声呼唤。(选自《儿子与情人》,李健、何善强译,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妙语佳句当一个女人为了自己的生存而战的时候,她很像一条站在镜子前面的狗,怒不可遏,发疯似的与自己的影子过不去。爱情应该给人以一种自由感,而不是囚禁感。阅读指导劳伦斯一生所追求的是对现代文明的批判和自然人性的回归,而这一主题是建立在他对男女关系尤其是性关系的探讨上的。他的小说故事情节很简单,往往选择一、两对男女,以他们关系的发展作为小说的脉络,并由此揭示现代人的心理状态。《儿子与情人》便围绕煤矿工人毛莱尔一家展开,通过青年主人公保罗的情感历程反映了深刻的社会问题与心理问题。葛楚德以对儿子的爱来填补由于对丈夫的失意而造成的情感空白,希望从儿子身上得到她本来应该从丈夫身上得到的爱。而保罗也沉浸在对母亲的深情之中,而对父亲充满了仇视与憎恶,“母亲对他来说是首要的,惟一崇高的”。根据弗洛伊德心理学,他们的感情远远超出了正常的母子之爱。葛楚德对保罗的爱的异常之处,突出地表现为这种爱与其他女性对保罗的爱不可相容。而保罗已经成年,感情却完全处于母亲的控制之下,觉得“最深沉的爱是属于母亲的”。因此,他一直难以从内心完全接受密里安和克拉拉。对母亲的眷恋成为横亘在他走向情感成熟的道路上的高墙,将他与其他女性隔开。这是保罗的悲剧,也是爱他的人的悲剧。小说中的两位女性,密里安和克拉拉,代表着人性中“灵”与“肉”的两个方面,因此她们都不完美,都有缺陷。在密里安身上,宗教情绪占着主导地位,使她潜意识中深植着对肉欲的鄙视。在修女一样圣洁的她的面前,保罗总是难以释放出情欲的本能,因此总是为不完满的爱情感到压抑和痛苦。性感、迷人的克拉拉的出现,弥补了密里安带给保罗的情感缺陷。克拉拉对保罗的爱是热烈、大胆的,但却缺乏对保罗精神世界的关注和理解,因此,保罗在对她一度的迷恋之后,仍然感到她不是自己要找的人,而密里安也不能让他感觉到爱的和谐和完满,这更使他转向对与自己心灵相吸的母亲的依恋。通过对这两位女性的刻画,劳伦斯呼唤爱情中人性健康、完美地发展。许多评论家与心理学家认为,保罗精神上与情感上的分裂倾向为“俄狄浦斯情绪”提供了一个典型的病例。然而,劳伦斯写作《儿子与情人》时还并未接触弗洛伊德学说,他也并不完全赞同弗洛伊德的观点。与弗洛伊德最根本的不同是,劳伦斯认为人物心态的变异并不像弗洛伊德所说的那样是由于先天的性本能的乱伦冲动造成的,而是后天因素对人性的压抑造成,健康的精神状态必须建立在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的基础上。正因为如此,《儿子与情人》在着力于心理剖析的同时还表现出深刻的社会批判色彩。19世纪中叶以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非人劳动条件和生活状况,破坏了家庭幸福,阻碍了人们精神上的自然、健康的发展,这正是劳伦斯热心探索和着力表现的主题。他在《儿子与情人》中通过描写一个畸形家庭,揭示特殊的精神问题下包含的深刻的社会因素,对英国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出了愤怒的谴责。阅读建议《儿子与情人》虽然还保留着传统小说的格局,但是在小说中既没有激烈的外部冲突,也没有曲折动人的中心情节,更多的是以主人公的内心感受和心理活动构成全书。它反映出现代主义作品的共同倾向,即不注重人物的外部行动和故事情节,而着力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揭示。同时,小说中常常闪烁着花和月光等具有浓郁的象征气息的意象,以自然界的景物来象征奔涌在人物内心中的某种精神力量和情感。这些艺术特点请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细心体会。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意指那些虚假笼络人心的行为。典出《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
刘备在当阳一带被曹操大败,家眷也失散。大将赵云舍生忘死,血战长坂坡,终于救出了刘备的儿子阿斗(即刘禅)。
刘备摔阿斗。推荐。爱诗词网。意指那些虚假笼络人心的行为。典出《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刘备在当阳一带被曹操大败,家眷也失散。大将赵云舍生忘死,血战长坂坡,终于救出了刘备的儿子阿斗(即刘禅)。赵云冲出曹军重围,找到了刘备,便跳下马来,拜伏在地,还未开口,不禁泪水直涌。刘备见赵云血满战袍,也不住哭泣。赵云喘息着向刘备报告:“糜夫人受了重伤,不肯上马,已投井而死。我只得推墙掩井,怀抱小主人,身突重围而回。”说着,解开勒甲绦,只见阿斗酣睡未醒,便双手捧了递给刘备。刘备接过阿斗,感激万分,沉思一番,突然双手一放,将阿斗摔在地上,说:“为这小子,差点损折了我一员大将!”赵云大受感动,忙从地上抱起阿斗,拜伏刘备跟前,流着泪说:“赵云肝脑涂地,也难报主公知遇之恩!”后人有诗评说此事:“曹操军中飞虎出,赵云怀内小龙眠。无由抚慰忠臣意,故把亲儿掷马前。”“刘备摔阿斗”,比喻采取某些措施,给人以某种恩惠和好处,笼络人心,使人顺服,为己利用。这是句熟语,也是一句歇后语:“刘备摔孩子——笼络人心”,也有的说“刘备摔孩儿——收买人心”。
齐威王烹阿大夫。推荐。爱诗词网。(节自《田敬仲完世家》)威王初即位以来,不治,委政卿大夫。九年之间,诸侯并伐,国人不治。于是,威王召即墨大夫而语之①,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民人给,官无留事②,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誉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曰③:“自子之守阿,誉言日闻,然使使视阿,田野不辟,民贫苦,昔者赵攻甄,子弗能救,卫取薛陵④,子弗知。是子以币厚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皆并烹之。遂起兵西击赵、卫。败魏于浊泽,而围惠王,惠王请献观以和解⑤。赵人归我长城,于是齐国震惧,人人不敢饰非,务尽其诚。齐国大治,诸侯闻之,莫敢致兵于齐二十余年。【译文】齐威王自从即位以来,国家很不安定,国家政事都委任给公卿大夫去办。九年之中,诸侯不断来攻打,因而国内百姓不得安宁。于是,齐威王召见即墨地方的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即墨任职,诋毁你的言语,我天天都能听到。然而我派人视察即墨,那里的田野开垦出来了,百姓们都能够自给;官吏对政事都很勤恳,没有公案堆积。齐的东方很安宁。这是因为你不来拉拢、恭维我的左右近臣,以求名誉之故。”威王便封即墨大夫以万家的俸禄。威王又召见阿地的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受命守阿,赞扬你的言语我天天都听到。然而,我派使者去察看阿,那里的田野荒芜,未开垦,民众很贫苦。这之前,赵国攻打我们的甄邑,你未能出兵救援;卫国夺取了薛陵,你还假装不知道。是你用了大量钱币笼络我的左右近臣,让他们在我面前为你说好话,以求得荣誉罢了。”当天就将阿大夫烹死了,还将威王近臣之中那些常替阿大夫说好话的人都一起烹了。之后,即刻出兵向西攻击赵国、卫国。又在浊泽打败魏国,并将魏惠王围住,惠王被迫请求献上观的地方给齐国,以便求得和解。赵国将长城归还了齐国。于是,齐国的人都很震惧,个个都不敢掩盖、隐瞒坏人坏事,都实事求是地说话、行事。这样一来,齐国大治。各国诸侯闻听此事,不敢对齐国用兵长达二十多年。【鉴赏】这是一则倡扬实事求是,惩庸奖勤的故事。本文所记较为简略,其它古籍所记较为详实。说的是:战国时候,齐威王刚即位时,国内不稳定。后用邹忌为相,励精图治,富国强兵。邹忌忠于职守,常常了解全国邑守“谁贤谁不肖”,以便向君王报告。同朝之人,众口皆赞阿大夫,贬责即墨大夫。齐威王听到汇报后,没有进行奖罚,而是调查研究,多次问左右亲信,回答与邹忌的报告大略相同。齐威王还嫌不够,又悄悄派人去阿邑和即墨两地进行调查。结果,真相大白。即墨之地,田野开辟,人民富饶,官吏勤政,无积案拖办,齐国的东方边境非常安宁。而阿邑之地,田野荒芜,人民冻馁,并且昔日赵兵攻甄,也不去救;卫取薛陵,也假装不知。齐威王得知了“贤”、“恶”,与左右汇报的情况完全相反。于是,他对即墨大夫那种“专意治邑”,全心全意为百姓办事,不慕虚名,不肯阿谀奉承,以致蒙受诽谤,遭到诬陷的崇高品质,给予了极高的赞扬,进行“封赏”,并赞曰:“子诚贤令!”另一方面,对阿大夫那种以重金贿赂齐威王左右近臣,以求美誉的恶劣作风,进行强烈的谴责,下令“烹杀”了阿大夫。而且,还“择其平日尤所亲信者十余人,次第烹之。”理由是这些人是君王的耳目,却“私受贿赂,颠倒是非”,说假话,欺骗君王。从此,齐国上下官吏人人不敢饰非,务尽其诚,国内大治,诸侯畏服,正气上升,成就了一时的“霸业”。“烹阿”、“封即墨”的故事揭示了一条真理:只有求“真”打假,人民才能团结,生产才能发展,国家才能富强,民族才能振兴。作为像齐威王那样的高高在上者,不要偏听偏信,要兼听则明,重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反对说假话;作为下级官吏来说,要像即墨大夫那样,光明磊落,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讲“真”不搞假。这样,上下齐心,是非清,赏罚明,正气升,邪气除,国强民富,事业兴旺。本文虽记述嫌略,但已体现出这一事件的基本精神,自古至今尤其对我们当今吏治仍有不小的警示意义。
【诗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出处】唐·李商隐《嫦娥》。【译注】室内,残烛的光亮渐渐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阴影,越发令人感到清冷。室外,银河逐渐西移垂地,寥落的晨星无言地陪伴着一轮孤月,也陪伴着永夜不寐的主人公。诗人借助环境氛围的渲染,表现了主人公孤清凄冷和不堪忍受寂寞包围的意绪。【全诗】《嫦娥》.[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注释】1.云母:一种柔韧富于弹性的矿物,晶体透明,有类似珍珠的光泽。古代以其薄片装饰屏风、门扉等。烛影深:谓蜡烛越烧越短,幽暗的光影愈来愈大,暗示夜已很深。长河指银河。渐落:渐没,指银河向西移动,逐渐消失。2.嫦娥:古代神话中后羿的妻子,即传说中的月仙子。碧海青天:谓明月晚间从碧海升起,历青天而复入碧海。【全诗赏析】这是一首寄寓诗,幽美、窈渺而多义。或云悼亡,或云伤己之不遇,或云摹写女道士不能求偶的孤寂苦闷等等,此诗虽内涵多义,而无论其喻指对象为谁,也应该是一位与嫦娥生活处境类似的人物。前二句描绘主人公生活的环境和永夜不寐的情景。上句写室内,烛光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深深的暗影,显得空寂清冷,她永夜独坐,内心能不感到黯淡孤寂?此句用冷屏残烛烘托其心境,尤为贴切。一个“深”字,更是道出了独坐之久,追忆之深。下句写室外,横空天河,渐渐西垂,将要消失;晓天的晨星,也慢慢隐没坠沉。此句用河落星沉暗示主人公永夜不眠,“渐”字状其时间流逝,“沉”字拟其低垂,既渲染了凄清的氛围,也暗合其情怀的凄冷和心情的沉重。后二句写主人公面对一轮孤月的遐想。仰望明月,联想孤寂清冷的嫦娥,年年幽居月宫,夜夜面对无垠的碧海青天,无法排遣孤独郁闷之情,能不深深后悔偷吃不死之药吗?这里写嫦娥的处境心情也就是写主人公的处境心情,二者互为映衬,情味更为浓郁。此诗含蓄蕴藉,寄托深远,情调幽美。诗人在黑暗现实的困境中,为了在精神上摆脱世间尘俗,追求高洁的境界,往往使自己陷于孤独的境地,不正是和月中嫦娥、入道女冠的处境心情类似么?无论是诗人抒发不得志的幽怨,还是写孀独女冠的孤凄,都与嫦娥高洁而孤寂的情景是灵犀相通的。诗中浓重的感伤之美最能引发清高文士的共鸣。此诗将嫦娥、女冠和诗人自己塑造成三位一体的艺术形象,技巧高妙,唯李商隐能之。
长河渐落晓星沉。推荐。爱诗词网。【诗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出处】唐·李商隐《嫦娥》。【译注】室内,残烛的光亮渐渐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阴影,越发令人感到清冷。室外,银河逐渐西移垂地,寥落的晨星无言地陪伴着一轮孤月,也陪伴着永夜不寐的主人公。诗人借助环境氛围的渲染,表现了主人公孤清凄冷和不堪忍受寂寞包围的意绪。【全诗】《嫦娥》.[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注释】1.云母:一种柔韧富于弹性的矿物,晶体透明,有类似珍珠的光泽。古代以其薄片装饰屏风、门扉等。烛影深:谓蜡烛越烧越短,幽暗的光影愈来愈大,暗示夜已很深。长河指银河。渐落:渐没,指银河向西移动,逐渐消失。2.嫦娥:古代神话中后羿的妻子,即传说中的月仙子。碧海青天:谓明月晚间从碧海升起,历青天而复入碧海。【全诗赏析】这是一首寄寓诗,幽美、窈渺而多义。或云悼亡,或云伤己之不遇,或云摹写女道士不能求偶的孤寂苦闷等等,此诗虽内涵多义,而无论其喻指对象为谁,也应该是一位与嫦娥生活处境类似的人物。前二句描绘主人公生活的环境和永夜不寐的情景。上句写室内,烛光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深深的暗影,显得空寂清冷,她永夜独坐,内心能不感到黯淡孤寂?此句用冷屏残烛烘托其心境,尤为贴切。一个“深”字,更是道出了独坐之久,追忆之深。下句写室外,横空天河,渐渐西垂,将要消失;晓天的晨星,也慢慢隐没坠沉。此句用河落星沉暗示主人公永夜不眠,“渐”字状其时间流逝,“沉”字拟其低垂,既渲染了凄清的氛围,也暗合其情怀的凄冷和心情的沉重。后二句写主人公面对一轮孤月的遐想。仰望明月,联想孤寂清冷的嫦娥,年年幽居月宫,夜夜面对无垠的碧海青天,无法排遣孤独郁闷之情,能不深深后悔偷吃不死之药吗?这里写嫦娥的处境心情也就是写主人公的处境心情,二者互为映衬,情味更为浓郁。此诗含蓄蕴藉,寄托深远,情调幽美。诗人在黑暗现实的困境中,为了在精神上摆脱世间尘俗,追求高洁的境界,往往使自己陷于孤独的境地,不正是和月中嫦娥、入道女冠的处境心情类似么?无论是诗人抒发不得志的幽怨,还是写孀独女冠的孤凄,都与嫦娥高洁而孤寂的情景是灵犀相通的。诗中浓重的感伤之美最能引发清高文士的共鸣。此诗将嫦娥、女冠和诗人自己塑造成三位一体的艺术形象,技巧高妙,唯李商隐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