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湖心亭看雪

张岱湖心亭看雪朗读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①,余拏一小舟②,拥毳衣炉火③,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④,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⑤,更有痴似相公者!”

【注释】①更定:众人都入睡的时候。大约晚上九、十点钟。②拏:即“拿”。③毳(cuì):用毛皮制成的衣服。④雾凇:树枝上的雪,化为冰,似一条条冰柱,挂在树上。沆砀(hàngdàng):严寒天气,空中的白茫茫的空气。⑤相公:原意是对宰相的尊称,宋元以后,仆人对主人,或对社会地位高的绅士,也称相公。

【鉴赏】湖心亭,位于西湖中。据说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岛,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在岛上建成亭阁,取名“湖心亭”。本文选自张岱的《陶庵梦忆》,是其小品文的传世之作。小品文在晚明文学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代表了晚明散文所具有的时代特色。小品文体制短小精炼,在创作风格上趋于生活化和个人化,多反映作者的日常生活状貌及趣味,率真直露,晚明时期趋向繁盛。

《湖心亭看雪》写于明王朝灭亡后。全文共159字,较细腻地记录了作者在西湖乘舟看雪的所见所闻所感。大雪三天,作者独往湖心亭看雪。雪后西湖,“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雪中景物,仅“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而已,这就更深入地突出了“上下一白”。作者采取从高远处着眼,笔法新颖巧妙。“舟中人两三粒”,一为舟子,一为仆人,一即张岱自己。舟子和仆人并非为了看雪而去,看雪者只作者一人。岂料到湖心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大家引以为同调,相逢何必曾相识。返舟时,舟子喃喃而语:“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所谓“痴”,乃执着深情,或思虑发于无端。这是对张岱最贴切的形容,其中可见张岱不忘故国、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和远离世俗的情怀。在如此静谧清绝的环境描写中,可见作者清高而孤寂的心理,而这正是遗民的生活情调。文章开头点明写作时间为“崇祯五年十二月”,作者仍用明代的纪年,即暗示出他的遗民的心理。

细品全文,文章清新淡雅,字字珠玑,尤其在数量词的锤炼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如文中运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数量词,烘托出冬雪之大,气氛之寂静,品格之清绝。而且,作者将“天”“云”“山”“水”之阔景与“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的微景进行相比,将“独往”与“同饮”进行对比,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拓展了文章的内容和意境。

作者:邓冬玲,汪平秀知识来源:汤克勤主编.古文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5.第426-427页.

()

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朗读
()

猜你喜欢

(节自《田敬仲完世家》)

威王初即位以来,不治,委政卿大夫。九年之间,诸侯并伐,国人不治。于是,威王召即墨大夫而语之

()

【诗句】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

()

[原文](节选)

()

【诗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出处】唐·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一【译注】一斗十千的美酒斟满金杯,名贵的珍羞佳肴盛满玉盘。此诗写送别宴席上的情景及诗人的心绪。字里行间充满了抑郁不平的感慨,同时也表现出自信的精神。【全诗】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赏析】《行路难》系乐府旧题,属《杂曲歌辞》,《乐府解题》云“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李白此诗作于离开长安之时,有系于开元十八、九年(730—731),言是初入长安困顿而归时所作;有系于天宝三载(744),谓是赐金放还时作。参照《梁园吟》、《梁甫吟》二诗,与此结尾如出一辙,故以前说为允。诗从高堂华宴写起,可能是饯筵的场面。“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前句化用曹植《名都篇》“美酒斗十千”,后句本于《北史》“韩晋明好酒纵诞,招饮宾客,一席之费,动至万钱,犹恨俭率”,它展示的是如同《将进酒》“烹羊宰牛且为乐”那样的盛宴,然而接下来却没有“会须一饮三百杯”的酒兴和食欲。“停杯”尤其“投著”这个动作,表现的是一种说不出的悲愤和失落,“拔剑击柱”这一动作,更增加了这种感觉。“心茫然”也就是失落感的表现。于是诗的前四句就有一个场面陡转的变化。

()

“胡蓝之狱”是朱元璋时期胡惟庸案和蓝玉案两个最大的冤案。明朝建立后,皇权与相权矛盾,使朱元璋深感不安。1380年,朱元璋便以左丞相胡惟庸“谋不轨”借此大兴党狱,大肆屠杀功臣宿将。以伙同胡惟庸共谋不轨,杀韩国公李善长等,毒死刘基,先后株连被杀3万余人,前后持续达10年之久,史称“胡党大狱”。“胡党”而受牵连致死者或已死而追夺爵位的开国功臣有李善长、南雄侯赵庸、荥阳侯郑遇春、永嘉侯朱亮祖、静宁侯叶昇等,1公、21侯。胡惟庸被杀后,朱元璋遂罢丞相,革中书省,并严格规定嗣君不得再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说立者,处以重刑。废除丞相后,其事有六部分理,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蓝玉案是朱元璋时又一次大杀功臣的冤案。蓝玉初隶常遇春帐下,有谋略,作战勇敢,屡立战功。朱元璋对其宠遇甚隆,比之卫青、李靖,封为凉国公。1393年,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告发蓝玉谋反,朱元璋以谋反罪杀蓝玉,死1公、13侯、2伯,因蓝玉案被杀的人数达2万人,史称“蓝党大狱”。该案与胡惟庸狱合称为“胡蓝之狱”。胡蓝党案前后达14年之久,朱元璋利用“胡蓝之狱”杀了5万人之多。经过“胡蓝之狱”明朝功臣宿将已被杀戮殆尽。由于杀人过多,造成朝中无将的局面,对以后的政治斗争产生了不利影响。

()

《沙扬娜拉一首——赠日本女郎》

徐志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