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亭山古诗 李白

敬亭山古诗 李白朗读

【题解】李白一生曾七游宣城,这首七绝约作于天宝十二载(753)或十三载秋游宣城时。此时距其天宝三载被迫离开长安已经十年,长期的漂泊生活,使李白的心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此诗以拟人的手法,既写出了敬亭山的美好,更抒发了他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这是一首写山有情而表现人无情、借“静”景以消胸中块垒的诗。此诗写于天宝十二载(753)秋游宣州时,诗人已经离开长安十年。长期的漂泊,使他饱尝人间辛酸,心身俱疲,看透世态炎凉,更添孤寂之感。首二句写独坐敬亭山所见:众鸟高飞远去,太空孤云亦逾飘逾远。此以鸟之“高飞”喻他人之发达,而以“片云”的飘流喻己之孤寂。此二句以“动”衬“静”更显其“静”,有力地烘托了诗人的孤独与寂寞。后二句言自己和世俗相违,然与敬亭山有情。诗人凝望秀美之敬亭,敬亭亦凝视着傲世之诗人,两看不厌,唯有深情。此写山之有“情”,而衬人之无“情”,乃见遭世态炎凉而愤世之深也。“尽”“孤”“独”“闲”“只有”等词语用得好,正见出“静”字贯穿全诗,更见诗人之孤独也。俞陛云曰:“夫青山漠漠无情,焉知爱憎,而言不厌我者,乃太白愤世之深,愿遗世独立,索知音于无情之物也。”(《诗境浅说》续编一)可见李白之人生态度也。此诗用拟人化手法,写人与山自然亲爱、灵性相通,又见其超然情趣也。【全诗】《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作者】李白,唐代诗人,生平见前山西《太原早秋》诗。【注释】①“众鸟”两句以众鸟飞尽、孤云独去来衬托独坐。闲,悠闲。②“相看”两句把山人格化,相看不厌既写出作者对敬亭山的热爱,也说明了作者独坐之久,进而强调了作者的孤寂心情。

【译文】群鸟高飞,绝尽踪影,一片孤云独自悠闲地飘浮而去我伫立在山顶,注视着敬亭山,敬亭山也看着我,彼此久看不厌。【鉴赏导示】宣城,李白一生去过七次。天宝十二年(753)秋李白又一次来到宣城暂时落脚,长期的飘泊生活,使李白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这种孤独失意的心情多表现在这一时期的诗作中,这首诗即是其中的一篇。【鉴赏】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才感到心灵的慰藉,在寂静的山林中才感到胸襟的坦然。诗的一、二句表面是写眼中景,实则写心中情。诗人寂寞一人来到敬亭山,看到成群的鸟儿一只不留地高高飞去,孤独的云儿也慢慢地越飘越远。此时,空旷的天地间似乎只剩下形只影单的诗人和默默无语的敬亭山,寂寞之情油然而生。“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诗的三、四句写独坐观赏中的感受。“相看两不厌”是说我看着美丽的敬亭山,敬亭山看着我,人有情,山有意,人与山互相欣赏,成了知音。“只有敬亭山”更突出了对山的喜爱。对山的喜爱,就是对现实的否定。在现实社会中,他横遭冷遇,处境凄凉,也只有在对山川景物的观赏中才会得到一丝慰藉,这样写愈发把作者心灵的孤独、寂寞表达了出来。【赏析】诗作于天宝十二载(753)游历宣城之际。山以亭名,为南齐诗人谢朓吟咏处。在这首诗中,李白对世俗的傲岸精神,表现为对孤独感的玩味和自我欣赏。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大致给岭云、归鸟这两个诗歌意象定了性,它们都成了皈依自然的象征。前二句写众鸟飞尽,孤云不留,象征的是诗人鄙弃世俗,而世俗也排斥诗人,所谓“君平既弃世,世亦弃君平。”后二句之妙在不更从独处落笔,却从不独处写独。“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也就是辛弃疾用词所诠释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此”(《贺新郎》),这与“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同法,以“相看两不厌”力破孤独感,它表现是一种精神上的要强。诗人将敬亭山人格化,实是将自己情感外化,人和山两者同出而异名,互相欣赏其实是自我欣赏,所以“只有”云云,最终又强调了诗人的孤独感。归根结蒂,诗人是在顾影自怜,为自己的孤独大唱赞歌。】

【鉴赏要点】[1]名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2]借景抒情。[3]以动写静。

()

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朗读
()

猜你喜欢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睛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睛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

【出典】《汉书》卷一上《高帝纪上》:“夏四月,项羽围汉荥阳,汉王请和,割荥阳以西者为汉。亚父劝项羽急攻荥阳,汉王患之。……五月,将军纪信曰:‘事急矣!臣请诳楚,可以间出。’于是陈平夜出女子东门二千余人,楚因四面击之。纪信乃乘王车,黄屋左纛,曰:‘食尽,汉王降楚。’楚皆呼万岁,之城东观,以故汉王得与数十骑出西门遁。令御史大夫周苛、魏豹、枞公守荥阳。羽见纪信,问:‘汉王安在?’曰:‘已出去矣。’羽烧杀信。”

【释义】汉初,刘邦被项羽重兵围困于荥阳,汉将纪信献计以身冒充刘邦降楚,掩护刘邦乘机逃走,纪信遂被项羽烧死。

()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

【诗句】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出处】唐·杜甫《月夜》。【译注】今夜鄜州明月当空,只有你一人在闺房中独自仰望。遥想我那可怜的年幼儿女,还不懂得想念远在长安的爸爸。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作者妻小留居鄜州。闺:女子的卧室。未解:不懂得。忆:想念。【鉴赏】鄜:读作fu。鄜州:即今陕西富县。闺中:是指闺房中的妻子。唐玄宗天宝十五年,杜甫把家人安置在鄜州,自己一个人前往灵武(此时唐肃宗在灵武即位),途中被安禄山的军队俘获,押往长安。这首诗便是杜甫在长安面对明月,思念妻女所写的。这几句诗语译成白话是这样的:今天晚上的鄜州,只有我妻子一人在那儿独自看着月亮;我在这遥远的异乡怜惜那四个小儿女,他们还不懂得想念我这沦落在长安的爸爸。在外流浪的男子,作客异乡,想念妻儿,最爱念“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这四句诗,感受也最为深刻。【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女子独守空闺,思念丈夫,而幼小的儿女并不理解。[例]想到这里她不禁眼眶湿润了,这倒不是悲自己的身世,她可怜怀里的孩子,又操心安林的事业和身体。……今天月下独思,不禁想起杜甫的那首《咏月》诗来: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梁衡《路,该这样走》)【全诗】《月夜》.[唐].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注释】①鄜(fu)州:今陕西富县。当时杜甫的妻子、儿女所在之地。②闺中:指妻子。③二句既点出上句“独看”的内心活动是“忆长安”,又进一层说明“独看”不仅因为丈夫不在身边,而且因为身边的儿女年小,还不懂得思念在长安的父亲;或者说小儿女还不能理解母亲思念长安的感情。④二句想象妻子看月久,思念深,以致云鬟被夜雾沾湿、玉臂被月光照冷而自己不觉得。清辉:月光。玉臂:洁白的手臂。⑤二句意谓何时才能两人团聚并倚在透明的窗帘边共同赏月,那就月光双照而泪痕消失了。虚幌:透明的薄幔。“双照”与前“独看”对应。【赏析】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禄山攻陷潼关,玄宗奔蜀。七月,肃宗李亨即帝位于灵武。杜甫把家眷安置在鄜州(鄜:读fu,鄜州即今陕西省富县。)城北的羌村,只身北上,投奔肃宗,不幸被叛军截获,掳到长安。这首诗就是同年八月在长安所作。这是一篇抒写离情的诗作。题为《月夜》,句句从月色中照出。首联诗人设想闺中的妻子正在“独看”“鄜州月”,衬托出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颔联借小儿女点出妻子是因“忆长安”而望月,并加深了“独看”的含意:不仅因为丈夫不在而“独”,也因为小儿女“未解”而“独”。颈联想象妻子夜深不寐、独自望月怀人的情形,写得逼真感人,进一步表达出二人的相思之情。最后以希望之辞收束全篇。全诗构思巧妙,词语精工,情致曲折缠绵,遂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如黄生所云:“五律至此,无忝诗圣矣!”

()

【诗句】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出处】唐·李白《怨情》。【译注】只看见她泪痕湿满了两腮,不知道她是恨人还是恨己。【全诗】怨情[唐]李白,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注释】①卷珠帘:是指闺中女子在卷帘盼望所思今的人归来。②深坐:久坐。颦蛾眉:皱眉头。这句写久等不归的失望情态。【翻译】美人儿卷起珠帘等待等待,一直坐着把双眉紧紧锁闭。只看见她泪痕湿满了两腮,不知道她是恨人还是恨己。【赏析】有一位哲人说过:“痛苦中最高尚的、最强烈的和最个人的——乃是爱情的痛苦。”古代的闺怨诗诉说的就是这种铭心刻骨的爱情痛苦。李白此首闺怨小诗,通过一个幽居闺房的美人独坐帘下、深坐孤寂的情形,于工笔刻画中层层揭示美人由思而待、由待而哭、由哭而怨的心态活动过程,含蓄而细腻地展示了她内心复杂难言的爱情痛楚。首句,“美人”点明主人之身份,“卷珠帘”这一动作展示了美人闺中独守、百无聊赖而有所待的思春心态。“珠帘”两字,点出美人所处环境——寂寞幽深的闺房,为下句“深坐”伏笔。次句“深坐颦蛾眉”,此“深”字,写出了坐待时间的长久、心境的孤寂。“颦蛾眉”三字,刻画美人外貌神态,透露怨苦之情。第三句“但见泪痕湿”,如电影特写镜头,把焦点集中照射美人脸庞,美人内心的痛苦,通过脸上的“泪痕湿”和盘托出。诗的前三句,通过“卷珠帘”的动作,“坐”而“颦”的沉思,“泪痕湿”的表现,一层深一层地展示美人心态发展的轨迹,将她心中的怨恨,可以说已全部写尽,诗至此似可结束。可是结句却说“不知心恨谁?”这一问,使诗情陡起回澜。是啊,她的痛苦该怨谁呢?似乎她本人也不知道。主人公遭遇的悲剧性也就愈深一层。是什么原因造成她独守空闺?以问收束全诗,使诗情有弦外之音,扩大了诗的容量,让短短四句小诗蕴藏了含蓄深婉的魅力。李白的绝句小诗常常深有此种情韵!

()

【诗句】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出处】唐·李商隐《寄令狐郎中》。【意思】休要问我这梁园旧日的宾客,我就是茂陵秋雨多病的相如。【全诗】《寄令狐郎中》.[唐].李商隐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全诗鉴赏】会昌五年(845)秋天,诗人因守母丧闲居洛阳,在收到旧友令狐綯的书信后,回赠了这一首诗,表现了感念故交旧恩、慨叹身世落寞之情。令狐綯是令狐楚的儿子,当年诗人受令狐楚赏识时,和令狐綯的关系也很好,开成二年进士及第也得力于令狐綯的帮助,后因诗人娶李党王茂元的女儿,两人疏远了。首句点明诗人和朋友分处两地。嵩山的云和秦川的树,分指自己所在的洛阳和令狐綯所在的长安,二人是各居一地,而且离别很久了。云、树常用作思念之情的寄托,含蓄而又贴切。该句既点明了作者与旧友久别离居的事实,又表现了他们遥望云树、相互思念的情景。词句优美,物象蕴藉,给人以深邃而悠远的想象。次句写令狐綯从远方寄来问候的书信。秋风渐起,秋雨潇潇,闲居在家,身染多病,凄凉孤寂而百无聊赖之际,跨越千山万水而来的旧日好友的一纸书信,该在诗人心中激起多少温暖的涟漪。故人的殷殷情谊,诗人的欣慰、感念,都糅进了这貌似平淡的句子里。“迢迢”既照应前面的“嵩云秦树”,又写出了自己对旧友情谊的感激之情。三四两句化用司马相如的典故,写自己目前的境况,答复对方的关心。不要问当年梁孝王的宾客,现在仿佛茂陵秋雨中病废的司马相如。诗人自比梁园旧宾客,表明不忘当年知遇之恩;以秋雨中茂陵病相如自况,流露出深深的伤感、落寞和失意;“休问”,是感慨万千、欲说还休。全诗平淡中有隽永,失落中含真情。最后两句共用一个典故,将过去和朋友的关系、今日的凄清孤寂、接到旧友书信后的思绪万千融和在一起,可谓贴切而巧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