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
君子①曰:学不可以已②。青③,取之于蓝④,而青于⑤蓝;冰,水为⑥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⑦,⑧以为轮,其曲中规⑨。虽⑩有(11)槁暴(12),不复挺(13)者,使之(14)然(15)也。故木受绳(16)则直,金(17)就(18)砺(19)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0),则知(21)明(22)而行无过矣。
吾尝(23)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24)之所学(25)也;吾尝跂(26)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27)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28);顺风而呼,声非加疾(29)也,而闻者彰(30)。假(31)舆(32)马者,非利足(33)也,而致(34)千里;假舟楫(35)者,非能水(36)也,而绝(37)江河。君子生(38)非异也,善假于物(39)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40)焉(41);积水成渊(42),蛟(43)龙生焉;积善(44)成德,而神明(45)自得(46),圣心(47)备焉。故(48)不积跬(49)步,无以(50)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51)一跃,不能十步;驽(52)马十驾(53),功在不舍(54)。锲(55)而舍(56)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57)。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58),上食埃土(59),下饮黄泉(60),用(61)心一(62)也。蟹六跪(63)而二螯(6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65)也。
【注释】①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②已:动词,停止。
③青:靛(diàn)青,一种染料。
④蓝:草名,也叫蓼(liǎo)蓝,叶子可制成染料。
⑤于:前者表处所,意为“从”;后者表比较,意为“比”。
⑥为:动词,形成,凝结。
⑦中(zhòng)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木工用拉直的墨线来取直。
⑧(róu):通“煣”,使……弯曲。
⑨规:测圆之器。
⑩虽:即使。
(11)有:通“又”。
(12)槁暴(gǎopù):枯干。槁,枯。暴,同“曝”,晒。
(13)挺:直。
(14)之:代直木。
(15)然:代词,这样,代“曲”。
(16)受绳:经墨线量过。
(17)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18)就:动词,接近,靠近。
(19)砺:磨刀石。
(20)参省(cānxǐng)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参,验,检查。省,省察。乎,相当于“于”。
(21)知:同“智”,智慧。
(22)明:明达。
(23)尝:曾经。
(24)须臾(yú):片刻。
(25)所学:所字结构,指学习的收获。
(26)跂(qì):踮起脚后跟站着。
(27)博见:见得广。
(28)见者远:人在远处也能看见。
(29)疾:强,这里指声音洪大。
(30)彰:明显,显著。
(31)假:借助,利用。
(32)舆(yú):车。
(33)利足:脚步快。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
(34)致:达到。
(35)舟楫(jí):船只。楫,船桨。
(36)水:名词作动词,游水,游泳。
(37)绝:动词,横渡。
(38)生(xìng)非异: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生,通“性”,资质,禀赋。
(39)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40)兴:起。
(41)焉:兼词,相当于“于此”,在这里。
(42)渊:深水。
(43)蛟:一种龙。
(44)善:善行,好的行为。
(45)神明:像神灵一样的智慧。
(46)得:获得,发展。
(47)圣心:像圣人一样的心怀。
(48)故:所以。
(49)跬(kuǐ):古代的半步。迈出一脚为“跬”,迈出两脚为“步”。
(50)无以:没有用来……的。
(51)骐骥:骏马。
(52)驽(nú)马:劣马。
(53)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叫“一驾”。
(54)功在不舍:成功在于不停地走。
(55)锲(qiè):刻。
(56)舍:放弃。
(57)镂(lòu):雕刻。
(58)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均为定语后置,即“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
(59)埃土:尘土。
(60)黄泉:地下水。
(61)用:以,因为。
(62)一:专一。
(63)六跪:六条腿。蟹实际上是八条腿。
(64)螯(áo):蟹钳。
(65)躁:浮躁,不专心。
【译文】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笔直,合乎拉直的墨线,如果用火烤使它弯曲做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再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火烤,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我曾整天空想,还不如片刻学习的收获大;我曾踮起脚跟远望,还不如登上高处见得广。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是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强,但是听的人却听得特别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但是能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但是能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但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进行学习啊。
积土成为高山,风雨就会从那里兴起;积水成为深潭,蛟龙就会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于是精神就能达到很高的境界,智慧就能获得发展,圣人的心怀也就具备了。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用来远达千里的办法;不汇聚细流,就没有用来成为江海的办法。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走个不停。雕刻一下就放掉它不刻,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不停的话,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尘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螃蟹有六只脚,两只蟹钳,可是没有蛇和鳝鱼洞就没有地方可以寄托身体,这是用心浮躁、不专一的缘故。
劝学译文。推荐。爱诗词网。《荀子》君子①曰:学不可以已②。青③,取之于蓝④,而青于⑤蓝;冰,水为⑥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⑦,⑧以为轮,其曲中规⑨。虽⑩有(11)槁暴(12),不复挺(13)者,使之(14)然(15)也。故木受绳(16)则直,金(17)就(18)砺(19)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0),则知(21)明(22)而行无过矣。吾尝(23)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24)之所学(25)也;吾尝跂(26)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27)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28);顺风而呼,声非加疾(29)也,而闻者彰(30)。假(31)舆(32)马者,非利足(33)也,而致(34)千里;假舟楫(35)者,非能水(36)也,而绝(37)江河。君子生(38)非异也,善假于物(39)也。积土成山,风雨兴(40)焉(41);积水成渊(42),蛟(43)龙生焉;积善(44)成德,而神明(45)自得(46),圣心(47)备焉。故(48)不积跬(49)步,无以(50)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51)一跃,不能十步;驽(52)马十驾(53),功在不舍(54)。锲(55)而舍(56)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57)。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58),上食埃土(59),下饮黄泉(60),用(61)心一(62)也。蟹六跪(63)而二螯(6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65)也。【注释】①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②已:动词,停止。③青:靛(diàn)青,一种染料。④蓝:草名,也叫蓼(liǎo)蓝,叶子可制成染料。⑤于:前者表处所,意为“从”;后者表比较,意为“比”。⑥为:动词,形成,凝结。⑦中(zhòng)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木工用拉直的墨线来取直。⑧(róu):通“煣”,使……弯曲。⑨规:测圆之器。⑩虽:即使。(11)有:通“又”。(12)槁暴(gǎopù):枯干。槁,枯。暴,同“曝”,晒。(13)挺:直。(14)之:代直木。(15)然:代词,这样,代“曲”。(16)受绳:经墨线量过。(17)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18)就:动词,接近,靠近。(19)砺:磨刀石。(20)参省(cānxǐng)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参,验,检查。省,省察。乎,相当于“于”。(21)知:同“智”,智慧。(22)明:明达。(23)尝:曾经。(24)须臾(yú):片刻。(25)所学:所字结构,指学习的收获。(26)跂(qì):踮起脚后跟站着。(27)博见:见得广。(28)见者远:人在远处也能看见。(29)疾:强,这里指声音洪大。(30)彰:明显,显著。(31)假:借助,利用。(32)舆(yú):车。(33)利足:脚步快。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34)致:达到。(35)舟楫(jí):船只。楫,船桨。(36)水:名词作动词,游水,游泳。(37)绝:动词,横渡。(38)生(xìng)非异: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生,通“性”,资质,禀赋。(39)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40)兴:起。(41)焉:兼词,相当于“于此”,在这里。(42)渊:深水。(43)蛟:一种龙。(44)善:善行,好的行为。(45)神明:像神灵一样的智慧。(46)得:获得,发展。(47)圣心:像圣人一样的心怀。(48)故:所以。(49)跬(kuǐ):古代的半步。迈出一脚为“跬”,迈出两脚为“步”。(50)无以:没有用来……的。(51)骐骥:骏马。(52)驽(nú)马:劣马。(53)驾: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叫“一驾”。(54)功在不舍:成功在于不停地走。(55)锲(qiè):刻。(56)舍:放弃。(57)镂(lòu):雕刻。(58)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均为定语后置,即“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59)埃土:尘土。(60)黄泉:地下水。(61)用:以,因为。(62)一:专一。(63)六跪:六条腿。蟹实际上是八条腿。(64)螯(áo):蟹钳。(65)躁:浮躁,不专心。【译文】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却比蓝草的颜色还要青;冰,是水凝固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笔直,合乎拉直的墨线,如果用火烤使它弯曲做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再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火烤,使它成为这样的。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多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我曾整天空想,还不如片刻学习的收获大;我曾踮起脚跟远望,还不如登上高处见得广。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是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强,但是听的人却听得特别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但是能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但是能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但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进行学习啊。积土成为高山,风雨就会从那里兴起;积水成为深潭,蛟龙就会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养成良好的品德,于是精神就能达到很高的境界,智慧就能获得发展,圣人的心怀也就具备了。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用来远达千里的办法;不汇聚细流,就没有用来成为江海的办法。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走个不停。雕刻一下就放掉它不刻,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不停的话,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尘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螃蟹有六只脚,两只蟹钳,可是没有蛇和鳝鱼洞就没有地方可以寄托身体,这是用心浮躁、不专一的缘故。字数:2531知识来源:李支舜编著.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219-222页.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小槽壓就西涼酒,風月無邊是醉鄉。”詩句出處:《鷓鴣天》;是宋朝詩人張鎡的作品。陰陰一架紺雲涼。裊裊千絲翠蔓長。紫玉乳圓秋結穗,水晶珠瑩露凝漿。相並熟,試新嘗。累累輕翦粉痕香。小槽壓就西涼酒,風月無邊是醉鄉。
风月无边是醉乡。推荐。爱诗词网。“小槽壓就西涼酒,風月無邊是醉鄉。”詩句出處:《鷓鴣天》;是宋朝詩人張鎡的作品。陰陰一架紺雲涼。裊裊千絲翠蔓長。紫玉乳圓秋結穗,水晶珠瑩露凝漿。相並熟,試新嘗。累累輕翦粉痕香。小槽壓就西涼酒,風月無邊是醉鄉。【註釋】:小:①微小;細小。與“大”相對。《莊子·逍遙遊》:“此小大之辯也。”②低;低微。古樂府《陌上桑》:“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府:太守官府。小史:小吏。朝:朝廷。)③狹小;狹隘。④輕視。《左傳·桓公四年》:“秦師侵芮,敗焉,小之也。”⑤年幼。《晉書·郗鑒傳》:“時兄子(郗)邁、外甥周翼並小,常攜之就食。”也指年幼的人。李白《長幹行》:“同居長幹裡,兩小無嫌猜。”(嫌猜:嫌疑。)又指排行最末的。古樂府《木蘭詩》:“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霍霍:磨刀聲。)⑥稍微;略微。《孟子·公孫醜上》:“今病小愈。”⑦舊時特指妾。⑧謙詞。1.指與自己有關的事物。2.自稱。《左傳·隱公元年》:“小小有母,皆嘗小小之食矣。”⑨表示時間短暫。楊萬裡《夏夜追涼》:“開門小立月明中。”⑩副詞。表示程度淺。相當於“稍微”。《後漢書·應劭傳》:“制禦小緩,則陸掠殘害。”(制禦:統治。陸掠:擄掠。)[小人]1.平民。《論語·顏淵》:“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2.指沒有道德修養的人。《尚書·大禹謨》:“君子在野,小人在位。”3.自稱的謙詞。壓:①壓;壓住。《左傳·昭公四年》:“夢天壓己,弗勝。”②崩壞。《新唐書·裴延齡傳》:“朕所居浴堂殿,一棟將壓,念易之,未能也。”(易:換。)③壓制;制服。《公羊傳·文公十四年》:“子以大國壓之。”(子:你。)④逼近;迫近。《左傳·成公十六年》:“楚晨壓晉軍而陳。”⑤堵塞。《後漢書·循吏傳·王渙》:“莫不曲盡情詐,壓塞群疑。”(曲:不正直。)⑥超過;勝過。《禮記·學記》:“多其壓。”⑦殺。《戰國策·齊策三》:“臣聞齊、衛先君刑馬壓羊,盟曰:齊、衛後世,無相攻伐。”⑧通“押”。蓋印。《墨緣匯觀錄》卷一:“後紙壓內府圖書之印。”就:①趨向。《孟子·告子上》:“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後漢書·隗囂傳》:“去愚就義,功名並著。”(去:離開。)又為靠近。《荀子·勸學》:“金就礪則利。”(礪:磨刀石。)②到;達到。《禮記·曲禮上》:“主人就東階,客就西階。”③登上。司馬遷《史記·魏公子列傳》:“侯生視公子色終不變,乃謝客就車。”④就職;赴任。李密《陳情表》:“臣具以表聞,辭不就職。”⑤承受;接受。班固《詠史》:“太倉令有罪,就逮長安城。”⑥參加;參與。周容《芋老人傳》:“老人延入坐,知從郡城就童子試歸。”⑦效法;擇取。韓愈《原毀》:“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⑧成就;成功。《戰國策·燕策三》:“軻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罵。”⑨看;觀賞。孟浩然《過故人莊》:“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⑩使成功。《戰國策·魏策一》:“敢問就功成名,亦有術乎?”(11)變成;造成。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三徑就荒,松菊猶存。”(12)產生;生成。王充《論衡·異虛》:“妖出,禍安得不就?”(13)假如;即使。陳壽《三國志·蜀書·法正傳》:“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14)向;從;跟。辛延年《羽林郎》:“就我求清酒,絲繩提玉壺。”(15)就著;根據。《芋老人傳》:“然就其不忘一芋,固已賢夫並老人而芋視之者。”(16)即;便。《晉書·景帝紀》:“必以‘文武’為謚,請依何等,就加詔許之,謚曰‘忠武’。”西:①鳥類止息。《敦煌曲子詞集·西江月》:“棹歌驚起亂西禽,女伴各歸南浦。”②方位名,日落處,與“東”相對。《左傳·僖公四年》:“東至於海,西至於河。”③副詞。向西;往西。王維《送元二使安西》:“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涼:(一)①淡酒。《周禮·天官·漿》:“掌共王之六飲:水、漿、醴、涼、醫、酏(yǐ)。”(漿:淡酒。醴:甜酒。醫:釀粥而成的酒。酏:釀酒用的稀粥。)②薄;少。唐明皇《早登太行山中言志》:“涼德慚先哲,徽猷慕昔皇。”《左傳·莊公三十二年》:“虢多涼德,其何土之能得?”③稍冷;微寒。《呂氏春秋·仲秋》:“涼風生,候雁來。”④憂愁;失望。謝靈運《廬陵王墓下作》:“道消結憤懣,運開申悲涼。”(運:氣數。)⑤人煙稀少;淒涼。《金史·移刺道傳》:“咸平卿故鄉,地涼事少,老者所宜。”孔稚珪《北山移文》:“石徑荒涼徒延佇。”(二)liàng①輔助。《詩經·大雅·大明》:“維師尚父,時維鷹揚,涼彼武王。”(尚父:武王對薑尚的尊稱。鷹揚:鷹的奮揚,喻威武。)②把東西放在通風處,使幹燥。今作“晾”。《新唐書·百官志一》:“凡戎器,色別而異處,以衛尉幕士暴涼之。”(暴:曬。)③[涼陰(ān)]古代國君居喪。《公羊傳·文公九年》:“高宗涼陰,三年不言。”風:(一)①空氣流通的現象。《詩經·邶風·北風》:“北風其涼。”②吹風;讓風吹。《孟子·公孫醜下》:“有寒疾,不可以風。”③比喻快速如風。《資治通鑒·晉成帝咸和五年》:“俟足下軍到,風發相赴。”④氣勢;勢頭。《晉書·劉毅傳》:“好臧否人物,王公貴人望風憚之。”⑤教化;教育。《周書·齊煬王憲傳》:“宣風導禮。”⑥風氣;風俗。柳宗元《捕蛇者說》:“故為之說,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陸遊《遊山西村》:“衣冠簡樸古風存。”⑦景象;景色。楊萬裡《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二首》之一:“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⑧風度;風格。杜甫《詠懷古跡五首》:“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⑨歌謠;民歌。《左傳·襄公十八年》:“吾驟歌北風,又歌南風。”(驟:屢次。)⑩走失;散失。《尚書·費誓》:“馬牛其風。”(11)病名。《三國志·魏書·王粲傳》註引《典略》:“太祖先苦頭風,是日疾發臥。”(12)諷誦。嚴羽《滄浪詩話·詩辯》:“先須讀《楚辭》,朝夕諷詠,以為之本。”(二)fěng通“諷(fěng)”。用含蓄的話暗示或勸誡。《漢書·趙廣漢傳》:“廣漢聞之,先風告(杜)建不改,於是收案致法。”(收案:收審。)[風騷]《詩經》的《國風》和《楚辭》的《離騷》的合稱。《宋書·謝靈運傳論》:“莫不同祖風騷。”(祖:效法。)也泛指詩文。高適《同崔員外綦毋拾遺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晚晴催翰墨,秋興引風騷。”(翰:筆。)月:(一)①月球;月亮。《詩經·陳風·月出》:“月出皎兮。”②月光;月色。陶潛《歸田園居》之三:“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③月份。一年的十二分之一。從朔至晦為一月,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詩經·豳風·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火:星名。)④形狀或顏色像月亮的。李賀《昌谷》:“泉樽陶宰酒,月眉謝郎妓。”⑤指婦人的月經。王建《宮詞》:“密奏君王知入月,喚人相伴洗裙裾。”⑥指婦女懷胎的月份。《詩經·大雅·生民》:“誕彌厥月,先生如達。”(誕:助詞。彌:滿。厥:其。先生:初生。達:通“羍”,小羊。)[月氏(zhī)]我國古代西域國名。(二)ròu同“肉”。古樂府《孤兒行》:“拔斷蒺藜腸月中,愴欲悲。”(腸:指小腿肚子。)無:①沒有。跟“有”相對。陸遊《遊山西村》:“山重水復疑無路。”②副詞。表示否定,相當於“不”。《商君書·農戰》:“民以此為教,則粟焉得無少,而兵焉得弱也?”③連詞。表示條件,相當於“無論”、“不論”。《詩經·魯頌·灃水》:“不小不大,從公於邁。”④通“毋”。不要。《古詩源·箜篌引》:“公無渡河,公竟渡河。墮河而死,當奈公何!”⑤非;不是。《管子·形勢》:“則國非其國,而民無其民也。”⑥語氣詞。用於疑問句末,表示疑問,相當於“否”。白居易《問劉十九》:“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邊:①側畔;旁邊。陶潛《五柳先生傳》:“先生不知何許人也,亦不詳其姓字,宅邊有五柳樹,因以為號焉。”②邊緣。蘇渙《毒蜂成一窠》詩:“長安大道邊,挾彈誰傢兒?”③邊境。《鹽鐵論·利議》:“思念北邊之未安。”④指邊防。《宋書·裴松之傳》:“裴松之廊廟之才,不宜久屍邊務。”(廊廟:指朝廷。屍:主管。)⑤靠近;接壤。《史記·高祖本紀》:“齊邊楚。”是:①正確。與“非”相對。《論語·陽貨》:“偃之言是也。”②肯定;認為正確。《墨子·尚同上》:“國君之所是,必皆是之。”③糾正;訂正。《禮記·月令》:“是察阿黨,則罪無有掩蔽。”(察:審察。)④表示判斷,是。《史記·刺客列傳》:“此必是豫讓也。”⑤代詞。表示近指。相當於“此”、“這”。《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⑥連詞。相當於“於是”。《管子·君臣上》:“非茲,是無以理人;非茲,是無以生財。”⑦助詞。用以前置賓語。《左傳·襄公十四年》:“唯餘馬首是瞻。”[是以]因此;所以。《韓非子·喻老》:“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是故]因此。《孟子·梁惠王下》:“唯仁者能以大事小,是故湯事葛。”[國是]國傢大計。梁啟超《戊戌政變記·譚嗣同傳》:“定國是之詔既下。”醉:①酒醉。《詩經·小雅·賓之初筵》:“賓既醉止,載號載呶(náo)。”(止:語氣詞。呶:喧鬧。)《韓非子·說林上》:“醉寐而亡其裘。”②極端愛好。《莊子·應帝王》:“列子見之而心醉。”宋之問《送趙六貞固詩》:“心醉東郊柳。”鄉:(一)①行政區劃名。1.古代鄉的建制,大小不一。周代一萬二千五百傢為鄉,漢代十亭為鄉。《周禮·地官·大司徒》:“五州為鄉。”(州:二千五百傢為州。)《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大率十裡一亭,亭有長。十亭一鄉。”(大率:大概。)2.唐、宋以來為縣以下的行政區劃。《宋史·袁燮傳》:“合保為都,合都為鄉,合鄉為縣。”(保:十傢為保,五十傢為大保。)②城鎮以外的地方,指農村。翁卷《鄉村四月》:“鄉村四月閑人少。”③傢鄉,指自己的傢庭世代居住的地方。賀知章《回鄉偶書》:“鄉音無改鬢毛衰。”④地方;地區。曹鄴《奉命齊州推事畢寄本府尚書》:“孤飛入齊鄉。”(齊:州名。)⑤境界。許渾《與裴三十秀才自越西歸望亭阻凍登虎丘山寺精舍》:“酒鄉逢客病,詩境遇僧閑。”⑥通“享(xiǎng)”、“饗(饗)”。享受。《漢書·文帝紀》:“夫以朕之不德,而專鄉獨美其福,百姓不與(yù)焉。”(夫:句首助詞。專:獨。與:參與。)⑦通“響(xiǎng)”。回聲。《漢書·天文志》:“猶景之象形,鄉之應聲。”(二)xiàng①窗戶。《儀禮·土虞禮》:“啟牖鄉如初。”(牖yǒu:窗戶。)②同“向”。朝著;面向。《荀子·大略》:“父南鄉而立。”《史記·魏公子列傳》:“侯生果北鄉自剄。”(自剄:自殺。)又方位;方向。《荀子·賦篇》:“天地易位,四時易鄉。”《韓非子·內儲說上》:“夫矢來有純鄉。”③同“向”。趨向;向往。《墨子·耕樁》:“夫倍義而鄉祿者,我常聞之矣。”(倍:通“背”。違背。)《荀子·大略》:“天下鄉善矣。”④接近;將近。《漢書·外戚傳下·孝成趙皇後》:“鄉晨,傅絝襪。”(傅:通“附”,著,穿。絝:套褲。)⑤同“向”。從前。《孟子·告子上》:“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荀子·儒效》:“鄉有天下,今無天下。”⑥剛才。《論語·顏淵》:“鄉也吾見於夫子而問知。”(知:智。)《史記·高祖本紀》:“鄉者夫人嬰兒皆似君。”⑦同“向”。表示事後的假設,可譯為“假如”、“如果”。《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鄉使秦緩其開罰,薄賦斂……則世世必安矣。”《漢書·五行志下》:“鄉亡桓公,星遂至地,中國其良絕矣。”
闺门秘术阅读。推荐。爱诗词网。闺门秘术清宣统二年(1910)石印本《闺门秘术》扉页书影清宣统二年(1910)石印本《闺门秘术》正文书影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一名《闺门秘术剑仙传》。四卷五十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沪上书局石印本,藏国家图书馆;清宣统二年(1910)石印本,藏上海图书馆。1994年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馆藏足本明清小说系列”排印本。唐朝山西大同府人华童,乃相门之后。妻子王氏,生三子二女。长子兆璧,次子兆琨,三子兆瑗,皆天资聪敏,在家读书。因安禄山起兵造反,华童携妻带儿女外逃。先逃到守坟仆人陶五兄弟陶发处住下。次日租下当地员外汤德元空屋,安顿家眷。汤德元疏财仗义,与华童结为挚友。华童为谋生计,赁室开门授徒,不上几日学生济济一堂,桃李盈门。汤德元二子汤俊、汤杰异常聪明顽皮,在三春庙会上将一卖荸荠的老者打伤,华童感愧,加上一路风寒而病势沉重,昏迷不醒。眼看医治无效,兆璧焚香祷告,割股煎药,华童奇迹般地转危为安,日见康复。后兆璧、春姑兄妹割股救母。汤德元闻兆璧孝道,极为赞叹,欲招为女婿,华童开始踌躇,后终与汤家成亲眷。隔年贼败,正值岁试之年,汤德元代兆璧、兆琨报名应考,同时资助一贫寒秀才李大椿应试。三人连考四场,终场发榜:兆璧第一,李大椿第二,兆琨第三。三人谒见县主,县主夏国华见璧、琨一表人材,欲将女儿瑶云配琨。华童不愿与做官人家攀亲而拒婚。李大椿母病,华家兄弟发轿将李母接到华家照料。三人复经府试,大椿第一,兆璧第二,兆琨第三。夏国华又请知府保媒,华童虽承允,但须俟岁考后,兆琨中榜方可行聘。几日后学宪按临,三人俱高取入榜,仍是兆璧第一。汤德元带三人荣归,府县馈赠银物,全镇上门贺喜,惊动了窃贼三眼虎,他深夜潜入华府盗银,华童惊醒,绊倒在地,一病呜呼。夏国华之子均祥是势利小人,对妹亲事极为不满。正值吏部天官叶槐之子开泰丧妻尚未续弦,叫篾骗王活嘴说媒续娶以图后嗣。夏均祥贪利附势,自作主张将妹瑶云许之。夏国华得知将不肖之子痛骂一顿。华夫人闻之退银还婢,以针黹度日甘愿清贫。瑶云遣婢庆喜买通陶五,暗中以好价买华家针线。均祥之仆童狗儿见庆喜给公子送衣,顿起邪念,抱住欲奸。庆喜用缓兵之计反使狗儿受冻吃苦,狗儿暗恨在心,反诬庆喜盗银叫奸夫陶五带走。均祥鞭打庆喜,国华大怒,夺鞭痛打均祥,再次赠银济助华家,并坚拒叶家婚事。叶开泰以父势压人,要知府万钧托媒,万钧告知国华,国华回家见均祥得意忘形,举手就打,气恼成病,不日亡故,均祥悔之不及。新任县官洪鹏程乃钻营谄媚之小人,又是叶槐门生,自然要促成叶开泰婚事。均祥附炎趋势,一口答应。洪鹏程买通监内大盗诬陷璧、琨是同谋,主谋是汤德元。用大刑逼供,兆璧屈打成招,兆琨严词痛骂,宁死不招。洪将兄弟二人收监,复将汤德元拘捕。洪鹏程命禁卒李春用金钩将汤治死,李春曾受恩于夏家,又受陶发之托,叫汤德元服下闭气丹装死,骗过赃官。汤死里逃生,就隐名逃往外乡。叶开泰请洪县令作媒,均祥将华、汤三人案情哄骗母亲,赵夫人知兆琨永远监禁,遂接受叶家聘金,瑶云急得口吐鲜血。庆喜定计主婢女扮男装,在迎娶之前出逃。谁料半路上了贼船,银饰被劫,主婢被强盗捆绑抛入江中。因瑶云身上有避水宝珠,乃叶家聘送之物,故二人未被淹死。又遇渔翁白长年夫妇,救回白渔村暂住。白渔村乃九门提督包清义故籍,渔翁的儿子媳妇在包府为仆,瑶云露出女身,以实情相告。包清义为官清廉,铁面无私,有“赛龙图”美称。生有一子一女,包小姐将瑶云接入包府相伴,瑶云诉说华、汤两家遭难,求包大人伸冤。叶开泰良辰迎不来新人,甚为恼火,逼均祥交人,新任刘知府只得将均祥看押起来。王活嘴编造谎言,叶开泰要夏均祥退回聘礼,见避水珠无影踪,刘知府将均祥问罪收监。秋闱将临,汤夫人资助李大椿赴省城应试,得中解元。主考王国钧乃吏部尚书,见大椿渊博宏通,必成大器,就提携入京参加春闱。包清义为主考,李大椿一鸣惊人,得中状元。榜眼、探花亦是大同府人,一时传为佳话。李大椿将叶槐之子仗势欺人,华、汤两家蒙冤遭难之事向包大人细述一遍。包大人怒纳,正值御史黄如永奏劾叶槐纵子恶行,圣上询问三鼎甲,情况如实,龙颜大怒,传旨包清义前往查办。李大椿衣锦荣归,奉旨以副钦差随包同行。县令洪鹏程、知府刘用宾慌了手脚,向李老太送银被拒。包清义奉旨查办此案,将均祥押上公堂,均祥吓得魂不附体,供出王活嘴、洪鹏程陷害华家兄弟的实情。包公查实案情,当堂释放兆璧、兆琨,奏请圣上将叶槐革职,叶开泰充军三千里;王活嘴刁唆犯法、买盗扳人拟斩监候;夏均祥嫌贫爱富,从轻发往军营效力。华氏兄弟无辜受辱,赏银抚恤。夏国华开复原官,洪鹏程、刘用宾纵容权贵,一并革职;汤德元赏银五十两。汤将次女与李大椿为妻,李老夫人授了诰封。众人夸夏瑶云为女中丈夫,兆琨心中十分喜悦。山东龙泉山强人英雄豹招兵买马,打家劫舍,谋逆造反,包清义接旨挂帅征剿。包留下李大椿随营效力,助办机宜。包公命先锋王龙擒贼,王龙中奸计反遭贼擒。后兆璧亦中状元,兆琨中探花,汤德元长子汤俊中武状元,汤杰中武侍卫,大同府人材辈出,传为奇谈。适时包公军情告急,璧、琨、俊、杰四人奉旨星夜驰援,众人会齐,汤俊一马当先,将叛贼锤杀。得胜回朝,皆有封赏。兆琨与瑶云亦夫妻团圆,各家男女皆孝顺父母,夫妇和谐,子孙昌盛,传为佳话。
僧尼孽海。推荐。爱诗词网。僧尼孽海明刊本《僧尼孽海》正文书影日本文化四年(1807)抄本《僧尼孽海》正文书影明代文白相间短篇艳情小说集。两集四十二则。题“南陵风魔解元唐伯虎选辑”,又题“吴趋唐寅字子畏撰”,作者名为假托。成书于明天启年间。现存主要版本有明刊本,藏日本佐伯市图书馆佐伯文库;日本文化四年(1807)抄本,藏日本无穷会;抄本,藏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1985年台湾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说丛刊”影印日本文化四年抄本,1995年台湾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思无邪汇宝”排印明刊本。乾集沙门昙献齐武成帝时,西方和尚昙献入贡中国,住在相轮寺。他年方二十一岁,粗眉大眼,身高鼻隆,善运气术,四方善男善女经常围聚听他授法。武成帝驾崩,后主即位,胡后尊为太后,闻知昙献是西域异人,乘辇去相轮寺相会。昙献裸体藏于密室,胡后脱去冕服环佩,换便衣入室,与昙献交欢,胡后心满意足。以后时常来寺淫戏,并赠其金银珍宝。她还托以听讲为名,召僧徒百余人入内宫,选宫女配对群交。胡后与昙献相搂相抱绕殿巡行。胡后见精壮僧徒就选为面首,陪宿宫内。后主闻太后不谨,朝见太后,见二少尼倩美夺目,强拉去脱衣验身,原来是男身。于是昙献事亦发而被杀,将胡后幽禁于北宫。齐亡入周,胡后淫心愈炽,遂与泼赖少年厮混,经常入寺找和尚,毫不顾忌。胡后死后,其墓被元髡杨琏真伽挖开,见胡后面色如生,肌肤丰润,与活人无异。柳州寺僧某商人死于客地,其妻请柳州寺和尚明悟到家诵经超度其夫亡灵。明悟素不守戒律,见妇美貌,遂撩挑勾引,觅淫药敷之,与妇人通奸,恣意取乐。明悟带徒弟广觉拜妇人为干娘,妇人见广觉未蓄发,让他与女儿同榻。半夜妇人揭被察看,见女与广觉相搂而眠。明悟见女体莹如玉,腻香扑鼻,遂顿生邪念。一日,妇人外出,明悟独自去妇人家,搂女接唇,女害怕惊喊欲走,明悟引诱挑逗,得以如愿。两年后,女嫁王中奉,劣性不改,常来寺找和尚寻欢,被寺侧宋慈福宫守卫发现,告知其夫。中奉惊怒,责问妻子,女默然不敢言。中奉遂告于官府,府尹逮和尚拷问,和尚收监,女被杖打后遣还娘家。封师滇南人李亚卿早年丧偶,在金陵再娶少妇。妇少女时与邻居少年华生在后园戏耍,失去贞操。李亚卿与女洞房之夜,觉妇不像处女,心中不快。妇却十分中意。然而李是中年之人,精力不济,妇人十分不满,常怨天怨地。寺中尼姑设计,令妇人佯作癫狂,李亚卿请封师驱鬼降妖,尼姑巧言哄李远避亲戚家中。妇人避入密室,封师入内与妇淫乱。如此有百余日,妇得封师不忍舍去,下毒将丈夫谋死,家仆揭其奸情,妇人与封师受到惩罚。宝奎寺僧杭州有一妇人,生一女,丈夫死,再嫁吕某。吕赴京办事,妇独宿寂寞难耐。其女十二岁,嫁于医生之子,子幼未圆房,女与邻居周一通情。二尼姑引母女俩与宝奎寺两和尚淫乐,被邻居发现。众人趋宝奎寺暗察,见僧房反锁,寂无人声,就逾墙而入,至一低矮暗室,见里面灯烛莹煌,有僧七八人,拥妇戏谑饮酒,丑秽百般。众人告到县衙。县太尹逮捕二尼拷问,原来是一和尚携妇到寺,众僧挟之同饮。县衙役拘妇,责问其女何在,妇人拒答,尹大怒加刑,妇人始吐实情。官判僧尼杖死,母女官卖。浮屠辩机和尚辩机初寄寓于合浦公主的封地,公主下嫁房玄龄之子遗爱。公主与遗爱狩猎于封地,见辩机白皙过人,公主遂与和尚私通。公主喜看人淫戏。辩机即搂一女子戏耍,另一女掷烛而逃,公主大笑。遗爱见公主爱和尚,赠送厚金,以讨好公主。公主又与智最、惠弘二和尚淫乱。至永徽年间三和尚皆以逆谋诛死。望海寺僧元朝至正年间傅某娶妻应氏,只生一女十五岁。傅赴京办事,应氏被望海寺一僧诱惑而私通,两人相处甚欢。应氏怕女察觉,与僧密谋,设酒肴将女灌醉,由僧奸之。自此,三人共寝。僧的徒弟亦与母女二人苟合。傅某归家,发现奸情,鞭挞其妻,将女投河溺死,两个和尚俱忧郁而死。西天僧西番僧元朝顺帝时,大臣哈麻向顺帝引荐西天僧,以气功术媚于帝,传授演揲法儿。哈麻之妹婿秃鲁帖木儿亦荐西番僧伽遴真,善秘密法,皆房中术。顺帝广取民间妇女,恣肆淫戏。顺帝封西天僧为司徒,西番僧为大元国师,选良家女数十人,供其戏弄。二僧出入宫禁,夜宿宫闱,公主、嫔妃、才人均遭众僧群奸搏弄,顺帝惟知习法为快,无所禁止。丑声秽行四野传闻,国中淫污不堪。僧员茂关西年轻寡妇伍爱卿,年二十余,国色天姿,抚养幼子住在村庄。村头庙宇修葺落成,爱卿为亡夫超度,到庙设醮,请和尚诵经。和尚员茂见爱卿十分美貌,就怂恿她来吃素念经,并时常来她家,用心撩拨。开始爱卿厉色拒绝,不为所动。几日后员茂仍步前踪,爱卿芳心摇荡,与他往来甚密。奸情终被邻居发现,告到官府,员茂被拘。官审得实情,判员茂发配千里,爱卿另嫁良人。灵隐寺僧灵隐寺和尚众多,九里松一街多素食、香烛杂卖店铺。寺内和尚看上一个老板娘,常到店中买些果饼、胭脂等物品,回寺顾盼其物,以泄欲念。一日,有一弹琵琶瞎子坐其门首弹唱“郭华买胭脂”的故事。妇人明白是和尚所遣,前来勾引,遂与丈夫商议,骗和尚入彀。和尚来店,丈夫故意避开,和尚久坐不起身,妇人煎饼泡茶款待。彼此眉目送情,渐至笑谑,欲拥抱接吻。妇人说丈夫在家碍事,和尚罄其积蓄,付其丈夫外出办货,并设宴饯行。是夜,和尚与妇人调情谑浪,无所不至。两人解衣就寝,忽闻叩门声急,妇人将和尚藏入空箱之内,并将箱锁住,与丈夫将箱子抬至荒郊弃之。清晨,巡逻的士兵见箱,以为是强盗打劫所遗,送到京尹处,京尹开锁一看,见一裸体和尚,知道是行为不轨而被人暗算,复锁箱,抛入江中。和尚明了然迷恋妓女李秀奴,彼此往来日久,和尚衣钵荡尽,秀奴翻脸拒见。了然旧情难忘,一夜乘醉前往,秀奴不接待,和尚大怒,将其刺死。事至府郡,见和尚臂上刺字,叹相思之苦。苏东坡写判词,和尚被斩。云游僧一清秀和尚假扮尼姑,云游四方。和尚借寓于吴县某豪富家的功德庵,以女尼身份倡说轮回,妄谈生死,被奉为活佛。假尼常诱妇女至庵作会,选年少貌美者留宿净室,并置簿册,记载名字。一次,偶被司理登楼纳凉发现,富豪为其辩护。司理搜查功德庵,获簿册、白绫帕等证物。严刑拷打假尼,贼秃哑口无言。判刑后斩首于市,暴尸潭中。一假尼云游至钱宦家借宿,恰巧钱某外出,尼与钱妻同榻,借机苟合。夜半钱妻又将贴身婢小福让假尼强奸。将及两载,钱某失意归家,正巧钱子患痘疾而死,假尼诓骗钱某,与钱妻裸体共暖其子,七日可返阳再生。钱某相信,让妻与尼共宿被中,自己则远避书房。六昼夜后,妻舅来访,觉其中有诈。钱某闯入室内,揭被视看,果然是男僧。钱某大怒,缚和尚溺死,妻以幽死。万历丁酉五月,乌程某寺有一少年尼姑远道而来,大建殿宇,妇女群聚,日有百余人。凌太守之弟看上少尼,要她相见,少尼拒之。凌厉言威胁,少尼不得已出见。令仆人褪其衣裤,发现是和尚巧扮,捕送官衙。僧海潮和尚海潮,看上袁某的妻子,日思夜想,与挚友木匠商量。木匠是袁妻的舅父,替和尚想出一条妙计:将一只僧鞋偷偷置于袁妻的床下,换其夫新鞋一只给潮。袁某赴宴时换鞋,发现了僧鞋,怀疑妻子与和尚有私情。妇人难以自明,结果被休。海潮蓄发还俗,请木匠作伐,妇人见潮衣冠楚楚,就嫁给他,一年后生下一子。潮经常热情款待木匠,妇疑之,潮醉后泄露真情。妇人回娘家告诉母与兄长,告至官府,和尚与木匠皆杖毙于狱,妇人悒悒而亡,子也天,袁某为之零涕。金山寺僧(附)金山寺和尚惠明,看上扬子江边税家妻子周氏,密使一婆子将僧鞋偷放在凳下。丈夫归家见僧鞋,怒打周氏,将周氏休掉。惠明还俗,托媒娶周氏,并生一女,两人感情融洽。无意中惠明吐露潜谋,周氏击鼓伸冤,皇帝亲审惠明,将其凌迟处死,金山寺众僧也遭牵连。永宁寺僧(附)江州永宁寺和尚吴员成看上张德化妻子韩氏,张邀员成诵经求嗣,和尚目摇心动,买通婢女,窃去韩氏绣鞋一只,候张来寺商议醮事时,令行童故将绣鞋丢在庙门首。张见鞋,回家追问失鞋之故,将妻遣归娘家。员成遂潜踪易姓,聘娶韩氏,夫妻恩爱,两情欢畅。中秋佳节,酒醉露真,韩氏缢死。韩家状告官府,为女雪冤。临安寺僧宋时临安寺有和尚二十余人,僮仆十余人,皆不守佛规,惟以邪淫取乐。庙内长廊深巷,曲折环通,高墙内又设夹弄,僧房中各设私室,作藏匿妇女之用。常常到市井诱骗迷路失群的女子入寺,供众僧僮仆玩耍。有的妇人幽居窟室多年,有病、色衰者被引出,然不知去向。窟室中有妇女三十余人,皆美姿绝色,和尚们置酒欢饮,不堪入目。湖州一士人携妻来临安访亲,妻子被骗入寺,遭受奸辱。又有太守之女,十四五岁,观灯迷路,被一僧引入私室,强行奸污。窟室每日有三、四个和尚守御。一日众僧过海送丧,隔日方归,妇女们便相商逃走。三四个勇健妇人候守卫的和尚睡熟,便越墙而去,告于官府。府尹大惊,即率兵捕杀众僧,焚其庙宇。查明病弱色衰的妇女均遭杀害后埋于寺后荒地,掘出骸骨三十余副。一士人候差临安,其妻随轿同行。至闹市中被骗入寺,引进暗室,被一和尚强行奸宿。一日僧出忘了锁门,妇人至观音堂,抽绢帕上金线缠在观音佛像上,并用指甲在观音足上刻一“川”字。月余后,和尚突发慈悲,放妇人归家,妇即告知其夫,夫诉状赵府尹。时正值大旱,府尹命各寺抬出观音求雨,查得临安寺住持所为,捉拿归案,问斩。吴中一士人与临安某寺一和尚熟识,交往已久。一日入寺访僧,僧正好外出,士人径入僧房,见榻前悬一木鱼,无心敲击一声。一少妇从榻后地板下钻出,地板随即合而无缝。此妇正是士人的表亲,妇人惧怕缩回,士人急奔归,在门口遇僧。僧见士人慌张而生疑,强留士人,欲杀其灭口。士人求死前大醉,然后自缢。僧同意,士人用酒坛将僧击死,出寺报官。官杀诸秃,妇人获救,都是些求子嗣被先后诱入的。吴有某男借宿临安某寺,见僧出必锁其门,不容人进入。一夕未锁,男子进房窥视,有少妇在室。男子急出,被持酒的和尚撞见。僧怒,持刀欲杀男,男泣求容醉后杀之,并要咸菜下酒。僧允许,去厨房取菜。男急脱衣衫塞酒壶口,潜于门背后,伺僧进门,猛击其首数十下,和尚闷绝而死。男问妇人,乃谋杀其夫而夺来的。西冷寺僧东京城外二十里,地名新桥,有一富家,姓秦名得,娶宋氏为妻。秦外出未归,妻倚门等候。见一僧因石路冻滑,跌落水沼中,浑身是水,战栗发抖。宋氏见状怜悯,叫僧在外屋坐定,烧火盆让他烘焙衣服,又持热汤与他解寒。僧故意磨蹭,在秦得归家时,拜谢出门。秦责问宋氏,宋氏告知原委,秦不谅解,遣宋氏回娘家。僧知宋氏被休,遂离寺还俗蓄发。一年后托媒来宋家议亲,宋氏被母所逼,不得已转嫁于僧。宋氏勉强欢娱,终日郁闷不乐。一日僧醉归,露出实情。宋氏大恨,回家诉于父,告至开封府。包公将僧发配千里,妇抑郁而死。僧怀义浮屠薛怀义,本名冯小莹(宝),性淫毒。他在洛阳闹市装疯卖傻,招摇于市。千金公主召他入宫,荐其入侍武后。武后十分钟爱,为让他自由出入宫禁,便剃发为浮屠,封白马寺主,甚得武后宠幸。复拜左威卫大将军梁国公,后封升辅国大将军鄂国公。怀义富贵而骄纵,不愿入宫侍寝,广蓄女子,在寺中日夜宣淫。适值武后新宠御医沈南谬,怀义心甚愤愠,暗烧明堂,火光冲天,照城中如白昼。武后与太平公主计谋,将怀义扑杀焚之。募缘僧京师人王武功,妻子颇有姿色,被化缘和尚看上。和尚设计离间,武功将赴淮上任官职,僧送肉蟹一盒,内藏小金牌一钱。武功疑妻与僧有染,诉于官府。僧已逃遁,妇独坐狱受讯,武功弃妇上任而去。妇人被释,穷困受饿,僧引妇人至寺,藏于密室奸淫。妇趁僧不备逃出寺院,告于巡逻兵卒,官府将僧逮捕,妇人怀恨而死。江右一武士,居城西隅,生女十七岁。武士六旬得子,如获珍宝。武士外出,有一胡僧登门化缘,言其女当贵为后妃,其子面有死气,难过周岁。武士妻恐而泣求,僧嘱打扫高楼一间,诵经祷佛,即可消灾长生。是夜,僧杀死婢女,夺子相威胁,叱女裸体,缚绑其母,强奸其女。恰好武士归,将僧射杀,其子伤一臂,其女愧而自缢。毗林僧毗林某僧十分孝敬母亲,两人住在庙里。寓客张某从新安携一妓女赵寿儿来,寿儿颇有姿色,经常借看望僧母为由,与僧通奸。一日僧称母暴病而亡,时当暑日,即治棺收殓。是夜寿儿忽失踪,张某报官捕缉。原来僧诈称母死,将寿儿装入棺材,准备外逃。事发,僧受杖打,还俗为民,寿儿鞭挞官卖。仵作、木匠亦连坐。鄠县僧宁王至鄠县围猎,在树林丛草中发现一个木柜,开锁一看,内藏一美貌少女。女言姓莫,昨夜遇盗,是二僧所为。宁王见少女冶态横生,姿色美艳,将捕获的生熊换置柜中上锁,把少女带去,献于皇上,少女充才人受宠幸。二僧将木柜搬至客店,深夜店主闻客房内吱吱有声,原来二僧开箱欲奸污少女,反被熊吃掉。水云寺僧洪熙年间,闽中水云寺殿宇轩昂,禅房幽雅。传言有赤脚大仙显灵,凡妇人无子嗣者,至寺设醮,净身就殿,寝宿一宵,就能有孕。求嗣者甚多,妇人住进密室,丈夫封锁外门。夜半和尚从空心柱中潜出,吹灭灯烛,上床与妇人云雨。新任蔡知府闻知,差一美貌妓女侦探实情。半夜果有秃头搂抱云雨,妓女将胭脂涂其腋下,接连三秃头来缠,妓女一夜未眠。次日细禀知府,知府带一队哨兵,将水云寺围住。和尚列队查验,果有四人腑下留红,吩咐加刑拷打,和尚供认不讳。水云寺被焚,淫僧枭首示众。明刊本《僧尼孽海》插图书影闽寺僧万历乙未年间许孚远巡抚入闽。闽中一山寺,素称灵刹,官族富豪进寺求嗣,夜有绛服真人前来交合,十分灵验。许公闻之心疑,觅一妓女,扮作良家妇人前往投宿。夜里果见一僧穿绛衣从蒲团下潜出,淫乐后复入地下。妓女用炭灰抹其头顶。次日许公突至寺中,命和尚俱脱去僧帽,见一黑顶者,立即拿下拷问。得其淫人妻女的罪状,遂焚寺杀僧。精严寺僧嘉兴大刹精严寺,塑造大佛,求嗣者独宿其殿,令其家人自封殿门。半夜和尚经地穴透佛腹穿顶而出,即与妇人淫乐。百姓之妇多陷其术而不敢言。一仕族妻求嗣被奸,即啮其鼻,僧去。次日归告诉家属,其家遣人进寺搜查,见一僧拥被而卧,揭而视之,果有伤。遂告到官衙,终被韩彦破之。奉先寺僧奉先寺一和尚将一年轻妇女诱入寺内地窖中,妇夜里从地道至僧房与和尚共寝,晨回地窖安身。十余年后,忽然和尚绝迹,地道又塞,妇人离家久远,已不识旧路,无家可归。只能穴土而出,遍往附近人家窃食糊口。后被人发觉,送其回家,父母皆在,失女二十年,僧早已死去。新市寺僧建炎初金兵入侵,某仕宦携妻踉跄至新市寺暂居,举目无亲。寺内一和尚经常嘘寒问暖,馈赠肴酒。仕宦极为感动,与僧引为知己。后金兵退去,仕宦到驻地上任,和尚送银雇船,设宴酌别。仕官将妻留在寺内,和尚买通舟子,在太湖中将仕官杀死。和尚将其妻霸占,舟子常来敲诈,和尚不堪忍受,欲将舟子砍杀。舟子自首,告至官府。官判和尚死刑,舟子受贿杀命官亦当死。仕妻削发为尼。行脚僧一行脚僧路过某官宅,窥见家眷貌美,且家居富有。至晚聚众二十余人,将官宅劫掠罄尽。杀其父,留母女削发披缁为僧,供众僧淫乐。母不甘受辱,自刎而死。女思仇未雪,忍辱偷生。后遇万参将,心善好施,至寺参与庙会。女向参将夫人伸诉。夫人即带女归宅,女嚎啕大哭,叫冤不止。参将使老妪验其下身,果是妇人。参将率兵擒拿,众僧逃散大半,余下的收籍为僧兵,以御倭寇,后被倭寇杀戮。南京城外僻静处,一妇女探亲独行,路遇一和尚,以刀相逼遭强暴。妇人痛绝而醒,手指僧所去路方向,僧被追拿而伏法。鄞县僧绛州僧太宰某公,未做官时寄寓于一寺庙读书。某公家贫,常受僧人接济。住久了,知僧人有一密室,僧寂然进出,每入必宿,每出神倦。一日,僧人外出做法事,某公用指叩门,见一女童开门。内有妇女十余人,某公欲退,被众妇拖住不放。俄而僧归大怒,请某公自死,某公求一醉自尽。忽见韦驮尊者显灵,以杵授之,果见杵在手中,即挥杵击僧,僧昏仆。某公急奔出寺,山门已闭,某公奔入钟楼,钟有孔,某公避入钟内。众僧聚柴焚钟,公击钟,邻居闻钟声,见火光,鼓噪而入,救出某公,奔诉于官,寺毁僧灭。绛州陶尚书未及第时,曾在僧舍读书。一日闲游,无意中步至僧密室,见妇人坐于僧怀调笑。陶急避,僧追及,将其幽禁别室,迫其自尽。陶愿饱食而死,僧送食进室,陶举石击僧首而外逃。僧忍痛急追,陶仓皇奔入钟楼,钟忽自起,陶潜入钟内,钟复覆下。陶家人得神梦示,集众将陶救出。后诉于官,僧伏法,寺亦废。江安县僧江安县民妇柯氏,因与夫口角,赌气回娘家。经母劝解方归,在回家路上遇见二僧,叫真悟和真性,将柯氏劫持到寺。柯氏哀恳放她回家,和尚不肯放归。柯氏只得隐忍,竭力陪侍。寺中老和尚明融双脚溃烂,柯氏煎汤洗擦,殷勤服侍,明融怜其哀恳,放她回家。次日,柯氏到县衙上告被拐情由,然不晓寺名,惟有曾在观音足上刻有指痕为凭。时因大旱,县出告示,令各寺庵送观音塑像,集中虔祷求雨。县尹查得真悟、真性恶行,二僧拒不招认,传柯氏对证,并去寺中搜出二妇人。老僧明融已贿差逃躲,柯氏念其放回之恩,未供出明融。真悟、真性各责四十,收监待决。六驴十二佛万历年间江都县令刘道隆,夜梦六驴,甚觉疑异。日乘轿出西门,果然遇六个和尚,命衙役拘留,传言请用斋饭,一小和尚叩首不止,诉说自己是女子,五和尚夜宿其家,半夜将合家杀死。女削发披缁,被劫持同行。平时二僧监守,三僧化斋供食,时已三载。刘道隆大怒,五僧不待加刑,均服罪。女号泣数日后自尽。某官考满还乡,遇十二个和尚,劫杀一家,留下姐妹二人扮作行童,供其淫乐。后遇张巡检,请众僧作醮祭祀,二行童密诉于官,张密点弓兵,擂鼓将僧擒获,审问毕皆服罪。延庆寺僧江南一女柳含春,十六岁出痘,父祷于延庆寺,不日即愈。女到寺焚香酬神,僧作回偈梵语,诵于佛前,偈语有调戏之意。女聪慧,归家后告诉父亲,父怒,诉于官方谷珍。方令竹笼囚僧,投于急流,亦作偈语讥僧。僧临死泣诉,以偈语回答,方笑而宽恕。姚庄寺僧(附)嘉兴县白太尹访姚庄寺和尚胜福州,间游街市时见妇女们浓妆艳抹。太尹问跟随听差,答云此地风俗,乃美貌少年为和尚宠爱,妇女们只好向道士献媚。白太尹题诗讥讽此风俗。相国寺僧(附)相国寺比丘澄晖娶艳妓为妻,酒醉后用佛语戏谑其妻。一少年叩门拜见,愿置酒参会梵嫂,澄晖十分为难,凌晨见院牌写着“勒建双飞之寺”。李煜遇僧(附)后主李煜私访妓院,见和尚在座,李煜遭冷遇。李煜于壁上题词,和尚妓女相拥入屏帷,李煜徐步而出。王和尚(附)武陵张氏嫁女,宴请邻里。郑妻素与和尚私通,偶失筷子落地,张妻笑曰:“别无好处,只是一个光头。”众人哗笑。坤集明因寺尼元朝临平明因寺,一豪门女子于万历某冬日立志来寺修行,法名性空,颜色姝丽。徽人黄某慷慨风流,在临平街上开一典铺。观音生辰之日黄某入寺见性空,不觉魂摇神夺。一尼来铺典物,黄某掷钱与尼,求尼引见性空,复赠金簪厚贿。尼为黄某传书递柬,性空渐有意于黄。黄送珍珠同心结两枚和诗二首,欲结同心,候盼佳期。尼用男女情悦相诱,引黄入寺会见性空。三人交杯畅饮,共枕欢娱。后来黄某带契友来寺与众尼淫乐,为地方里正觉察。县太尹将黄某配遣边塞,杖众尼,离寺另嫁。麻姑庵尼麻姑庵飞阁流丹,琉璃鳞次。有六七个尼姑,庵主娇姿艳质,未满三旬。一幼尼青春二八,芳姿炫目,清韵逼人。有一标致和尚云游到庵,庵主点茶备斋,与小和尚对席而食,并留其夜宿。自此淫欲无度,二月有余。庵主与二尼皆有身孕,两人一齐分娩,污秽狼藉。地方具报到官,官毁庵逐尼。杭州尼杭州有二尼,美貌淫荡。武林门外杨店七官人,少年风流,来庵闲游。二尼以目传情,邀其留宿,王与二尼暮隐而入,朝曦而出。王纵欲过度,死于庵中。尼将王埋于花坛之下,被一偷儿行窃时窥见。王父觅子不得,鸣于官府,官府出榜悬赏,偷儿奔告于王父,官府勒二尼归宗,庵亦废。京师尼京师一尼年少貌美,与一男子相好情笃。尼欲留住男子,乘酒醉,削去男发,以徒弟相伴。该男妻子入庵寻找,将夫救出。其子外出经商,婆媳因琐事不和,媳窥见婆与一和尚在房中调情,后来告知丈夫。其子不问情由,将父亲杀死。邻保甲告于宫,子坐牢而死,尼判徒刑。江西尼宋朝咸淳间一人寓居江西,招一尼教女儿刺绣,女儿忽然有身孕。尼乃二形人,逢阴则男,逢阳则女。与女交合数次,故有娠。那人告到官府,尼不服,验查其身,无异。案子到宪司那里,宪司设法审明,遂判假尼处死。女僧嫁人京师狄氏貌美,嫁于富家,人人谓之倾国。滕书生出游遇见狄氏,归来郁郁不欢,得知狄氏与尼姑慧澄相熟,生求尼撮合好事。尼设计,带一颗宝珠,送与狄氏玩赏。狄氏爱不释手,想买下,无奈索价太高。尼说如到庵与持珠人相会,即赠给她。狄氏终于中计,来庵会书生,见书生颀秀风流,颇为心动,二人拥抱入帏,成就好事。后狄氏夫归,书生上门索珠,狄氏语塞,只得将珠送还。然而狄氏趁丈夫外出又与书生私通,夫有所觉察,防备甚严,狄氏思念书生病死。乾明寺尼汴梁张生,年十八,聪明俊秀。元宵节到乾明寺观灯,拾得一方红绡帕,上面题诗一首,约来年正月十五夜到相蓝后门一会,车前有鸳鸯灯为号。即时张生果然赴约,吟诗一首,车内一女子见张生英俊大喜,约次夜再会。张生由一尼引路至乾明寺与女子幽会,女子即尼姑也。二人相抱就枕,极尽欢娱。后来两人逃到苏州,两情和好,偕老百年。西湖庵尼临安某少年爱慕上官妻,见西湖庵一尼姑从上官家出来,少年遂托尼为其计谋:少年出资修建殿宇,尼姑邀上官妻赴殿宇鼎新盛会。将上官妻引至曲室,以酒灌醉,少年乐极暴卒。上官妻酒醒,见一男子卧于身旁已气绝,急呼婢女,徒步而返。尼怕事露,将少年埋于榻下。少年家诉于官衙,婢女口泄一二,官查得实情,尼被判刑。张漆匠遇尼嘉泰年间,张漆匠是建造功德寺的役工。偶春夜出浴,路遇一老妪,将张挽入小门,暗中扪壁而行。转经数曲,进一小室,一尼携灯引入另一密室。室内灯烛荧煌,酒肴器皿备具,一妇人随来,形貌非凡,设酒款待。妇人不语,令张共寝。张屡问姓名,妇更无一言。拂晓,尼启钥进来唤起张,令妪引出,亦摸布壁而行,至一门出,已非先来之路。后来使人遍访,终找不到原所入门,疑是鬼魅。栖云庵尼栖云庵女尼,携一官吏之妻女与和尚在庵中戏乐,久而无人知晓。冬月,官吏奉差他往,妻女白天赴庵宣淫,毫无顾忌。被邻居发现,逾墙进一雪窦,见其猥亵状难以形容。尼用银子贿赂众人,妻女持金饰泣求,众邻退走。次日众邻再访庵堂,尼已他迁,庵空无人。
鸣机夜课图记。推荐。爱诗词网。记蒋士铨吾母姓钟氏(1),名令嘉,字守箴,出南昌名族(2),行九(3)。幼与诸兄从先外祖滋生公读书(4)。十八归先府君(5)。时府君年四十余,任侠好客(6),乐施与,散数千金(7),囊箧萧然(8),宾从辄满座。吾母脱簪珥(9),治酒浆(10),盘罍间未尝有俭色(11)。越二载,生铨,家益落(12),历困苦穷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无愁蹴状(13),戚䣊人争贤之(14)。府君由是计复游燕赵间(15),而归吾母及铨,寄食外祖家。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数句(16)。苦儿幼不能执笔(17),乃镂竹枝为丝断之(18),诘屈作波磔点画(19),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20)。先外祖家素不润(21),历年饥,大凶(22),益窘乏。时铨及小奴衣服冠履皆出于母(23)。母工纂绣组织(24),凡所为女红(25),令小奴携于市,人辄争购之,以是(26),铨及小奴无褴褛状(27)。先外祖长身白髯(28),喜饮酒,酒酣(29),辄大声吟所作诗,令吾母指其疵(30)。母每指一字,先外祖则满引一觥(31),数指之后(32),乃陶然捋须大笑(33),举觞自呼曰(34):“不意阿丈乃有此女(35)!”既而摩铨顶曰:“好儿子!尔他日何以报尔母?”铨穉,不能答,投母怀,泪涔涔下(36)。母亦抱儿而悲。檐风几烛(37),若愀然助人以哀者(38)。记母教铨时(39),组绣绩纺之具毕陈左右(40),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41),吚唔之声轧轧相间(42)。儿怠,则少加夏楚(43)。旋复持儿泣曰(44):“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45),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46):“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47),复令读,鸡鸣卧焉。诸姨尝谓母曰:“妹一儿也,何苦乃尔(48)?”对曰:“子众可矣,儿一不肖(49),妹何托焉(50)?”庚戌(51),外祖母病且笃(52),母侍之,凡汤药饮食(53),必亲尝之而后进,历四十昼夜无倦容。外祖母濒危(54),泣曰:“女本弱(55),今劳瘁过诸兄,惫矣(56)。他日婿归(57),为言我死无恨,恨不见女子成立。其善诱之(58)!”语讫而卒(59)。母哀毁骨立(60),水浆不入口者七日,闾䣊姻亚(61),一时咸以孝女称(62),至今弗衰也。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63),皆成诵(64)。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65)。”“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66)。”铨诵声琅琅然(67),与药鼎沸声相乱(68),母微笑曰:“病少差矣(69)。”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十岁,父归。越一载,复携母及铨,偕游燕、秦、赵、魏、齐、梁、吴、楚间(70)。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71)。或怒不听,则屏息(72):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先府君每决大狱(73),母辄携儿立席前(74),曰:“幸以此儿为念(75)!”府君数颔之(76)。先府君在客邸(77),督铨学甚急,稍怠,即怒而弃之(78),数日不及一言(79)。吾母垂涕扑之,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铨故不能荒于嬉(80),而母教由是益以严。又十载归,卜居于鄱阳(81),铨年且二十(82)。明年娶妇张氏,母女视之(83),训以纺绩织纴事,一如教儿时。铨生二十有二年,未尝去母前(84),以应童子试(85),归铅山,母略无离别可怜之色。旋补弟子员。明年丁卯(86),食廪饩(87)。秋,荐于乡(88),归拜母,母色喜。依膝下廿日,遂北行(89)。母念儿辄有诗,未一寄也。明年落第,九月归。十二月,先府君即世(90),母哭而濒死者十余次。自为文祭之,凡百余言(91),朴婉沉痛,闻者无亲疏老幼(92),皆呜咽失声。时行年四十有三也(93)。己巳(94),有南昌老画师游鄱阳,八十余,白发垂耳(95),能图人状貌,铨延之为母写小像(96)。因以位置景物请于母,且问母何以行乐,当图之以为娱。母愀然曰:“呜呼!自为蒋氏妇,尝以不及奉舅姑盘匜为恨(97),而处忧患哀恸间数十年(98),凡哭母,哭父,哭儿,哭女夭折(99),今且哭夫矣(100)。未亡人欠一死耳(101),何乐为(102)?”铨跪曰:“虽然,母志有乐得未致者(103),请寄斯图也,可乎?”母曰:“苟吾儿及新妇能习于勤,不亦可乎?鸣机夜课,老妇之愿足矣,乐何有焉?”铨于是退而语画士(104),乃图秋夜之景,虚堂四敞(105),一灯荧荧(106),高梧萧疏(107),影落檐际。堂中列一机,画吾母坐而织之。妇执纺车坐母侧,檐底横列一几,剪烛自照(108),凭画栏而读者则铨也(109)。阶下假山一,砌花盆兰(110),婀娜相倚(111),动摇于微风凉月中。其童子蹲树根捕促织为戏(112),及垂短发,持羽扇,煮茶石上者,则奴子阿同,小婢阿昭也。图成,母视之而欢。铨谨按吾母生平勤劳(113),为之略(114),以进求诸大人先生之立言而与人为善者(115)。〔注释〕(1)钟氏:晚年号甘荼老人。(2)出:出身。名族:有名望的家族。(3)行(hang)九:排行第九。(4)先:称已过世的长辈。(5)先府君:对死去的祖、父辈的敬称。(6)任侠:喜好侠义。(7)金:指一两银子。(8)箧:小箱子。萧然:冷落。(9)珥(er):耳环。(10)浆:泛指酒。(11)罍(lei):坛状酒器。(12)落:衰落。(13)怡然:和悦的样子。蹴:通“蹙”,皱起眉头。(14)戚䣊人:亲戚们。䣊:通“党”。(15)计:计画。(16)四子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17)苦:以之为苦。(18)镂:犹刻。(19)诘屈:曲折。波:字的笔画“撇”。磔(zhe):字的笔画“捺”。画:横画。(20)书:写字。(21)润:富足。(22)凶:荒年。(23)小奴:年小的仆人。(24)纂:编织。组:织带。织:织布。(25)红(gong):同“工”。(26)以是:因此。(27)褴褛:衣服破烂。(28)髯:指胡须。(29)酒酣:喝足了酒。(30)疵:缺点。(31)引:取。觥:古代酒器名。(32)数:多次。(33)陶然:醉态。(34)觞:酒杯。(35)阿丈:老夫。(36)涔(cen)涔:流的样子。(37)几:茶几。(38)愀然:悲凉的样子。(39)记:回忆。(40)绩:纺麻。纺:纺纱。毕:都。(41)句读(dou):文句停顿。(42)吚唔:读书声。轧轧:纺车声。(43)夏:檟木。楚:荆条。(44)旋:不久。持:抱。(45)夜分:半夜。(46)俄:一会儿。(47)少间:一会儿。(48)乃尔:竟至如此。(49)不肖:不好。(50)托:托付。(51)庚戌:清雍正八年(1730)。(52)且:将近。笃:病情重。(53)汤药:中药的汤剂。(54)濒:临近。(55)女:这里同“汝”。(56)惫:疲乏。(57)他日:日后。(58)诱:教导。(59)讫:完毕。(60)骨立:皮包骨头。(61)闾:乡里。姻亚(ya):有通婚关系的亲戚。(62)咸:都。(63)《周易》:《易经》。《毛诗》:汉代毛亨所传《诗经》。(64)诵:背诵。(65)然:是这样。(66)斯:这样。(67)琅琅:读书声。(68)药鼎:煎药锅。(69)少:稍微。差:同“瘥”,愈。(70)燕、秦、赵、魏、齐、梁、吴、楚:春秋战国国名。此处代指今陕西、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湖北等地。(71)规:劝告。(72)屏息:收敛呼吸。(73)决:判决。大狱:死刑案。(74)席:坐位。(75)幸:盼望。(76)颔之:点头称许。(77)客邸:旅居在外的住宅。(78)弃:这里指不理会。(79)及:涉及。(80)荒:荒废。嬉:游戏。(81)卜居:找新居处。鄱阳:今江西省波阳县。(82)且:将近。(83)女视之:视之如女。(84)去:离开。(85)童子试:低级科举考试。(86)丁卯:清乾隆十二年(1747)。(87)食廪饩(xi):吃官府的粮食,即补了廪生。(88)荐于乡:乡试录取,中了举人。(89)北行:往北京。(90)即世:去世。(91)言:字。(92)无:无论。(93)行年:年岁。(94)己巳:清乾隆十四年(1749)。(95)白发垂耳:指年老。(96)延:请。(97)舅姑:丈夫的父母,盘匜(yi):盥洗盛水器物。(98)恸:大哭。(99)夭折:未成年死去。(100)且:甚且。(101)未亡人:旧时妇女丧夫后自称。(102)为:表疑问语气。(103)致:达到。(104)退:退下。语(yu):告诉。(105)虚堂:空堂屋。四敞:四面敞开。(106)荧荧:火光微弱。(107)梧:梧桐树。(108)剪烛:剪掉烧过的蜡烛心。(109)栏:栏杆。(110)砌:台阶。(111)婀娜:优美轻盈。(112)促织:蟋蟀。(113)按:根据。(114)略:事略。(115)大人先生:有声望的人。立言:著书立说。与:赞助。〔鉴赏〕《<鸣机夜课图>记》是蒋士铨为以他母亲钟令嘉为主体的一幅“行乐图”所写的题记。他写这篇“记”的目的,在本文结尾中说得很清楚:“铨谨按吾母生平勤劳,为之略,以进求诸大人先生之立言而与人为善者。”由此可见其主旨是为了征请先辈和大人先生们为此图写题记,以更广泛地宣扬母亲异于常人的美德。记一个人的一生行事要抓住重点。蒋士铨的这篇题记以时间为线索,着重抓住蒋母在教子方面是慈母,在相夫方面是贤妻,在事亲方面是孝女的三个方面,组织材料,扣住一个“贤”字,进而突出她的美德,加以颂扬的。文章一开始概述蒋母的简况,她出身于望族,富有教养。结婚后,遂显示出不凡处:丈夫任侠好客而不理家,动辄散千金,以致家道日落,但仍宾客满座。在此情况下,蒋母典卖首饰,照常治酒罗浆款待来客而无俭色、怨声。二年后蒋士铨出生,家道日益困窘,以致历尽人所不堪的苦况,但蒋母仍“怡然无愁蹴状”。通过以上两个细节的描述和后来蒋母支持丈夫游历、归家育子,蒋母深明大义,见识卓异,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第一印象。这样,蒋士铨落笔生辉,以极简洁的文字勾勒了母亲的形象,但母亲的“贤”,作者没有直接点出,“戚䣊人争贤之”一语省却了多少笔墨,而艺术效果则比作者直接说出不知要好多少倍。“贤”是蒋母美德的集中表现,下文就以时间为经线,以蒋母行事的卓异处为纬线,交织出蒋母一生感人的几个图景。蒋母懿德美行最突出的是教子,这也是文章的最感人处。对此,作者是有深切体会的,他是饱蘸深情来抒写的:四岁时母亲即日授“四书”数句,并“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点画”用来教子识字;六岁教子执笔学书。尤可敬者,蒋母除了教子外,还要挑起生活的重担,以刺绣编织货卖于市,勤苦地抚养弱子小童,所以尽管那时适逢荒年,但“铨及小奴无褴褛状”,这其间浸透了蒋母多少辛勤的汗水和生活艰辛的泪水!因此当外祖问自己“尔他日何以报尔母?”作者虽年幼口不能道所以然,故“投母怀,泪涔涔下”。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是人间最真挚的母子间感情的自然流露,母亲的慈爱在他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深深的印记。蒋母教子最感人的是鸣机夜课,文章用工笔细致地刻画了这一场景:风寒之夜,孤灯荧荧,蒋母手自纺线,膝头置书本而令蒋士铨坐膝下攻读,“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吚唔之声轧轧相间”,简练而形象的文字本身就是一幅鸣机夜课的图画,而且有声、有色、有情,达到不是图画,胜似画图的艺术效果。进而,文中具体描写课儿夜读情况,“儿怠,则少加夏楚”、“旋复持儿泣”,写蒋母教子之严;“夜分寒甚”、“解衣以胸温儿背”,写蒋母爱子之慈;读倦小睡于母怀,蒋母又摇之以醒,课儿再读,复写母教之严,而对一弱子如此要求,蒋母心中亦是不忍,“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则极写蒋母之慈。“严——慈——严——慈”层次分明的描写,反映了蒋母复杂的内心活动。望子成龙,就要教之以严;但毕竟子幼年少,又牵动了慈母的爱怜之心,这中间看似矛盾,实际是统一的,同样都是为突出蒋母的“贤”。这段文字是全文的重点,蒋士铨是饱含深情来描写的,可谓字字都有感情,读至此,几令人油然吟出孟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诗句。蒋士铨以文,孟郊以诗,虽相隔千年,但描述人间最真挚的母爱实可前后辉映。这段文字的重要性还在于为后文替母亲画鸣机夜课行乐图张本,故此是紧扣题意,浓墨重彩的一笔!教子是全文的中心,因而作者又从多侧面来描写,以使母亲的形象更为丰满和完整。授《礼记》等经书,录唐宋人诗教之以吟哦,病时以“儿能背诵所读书”解忧,都是写蒋母的教子。随着幼子年齿的增长采用多种方法教导,是对“夜课”的补充。蒋士铨成年后,为应童子试而别母,“母略无离别可怜之色”,北行赴试,“母念儿辄有诗,未一寄也”,这不是蒋母的“忍心”,而是切望儿子在事业上有成就,因而深藏了自己的亲子感情。蒋士铨有首《岁暮到家》的诗作,颇能道出此境此景中母子间的共同心情:“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通过蒋母“课子”的逐层描写,蒋母这位封建社会里的良母形象被塑造得十分完整而生动。蒋母的贤德卓异处,良母教子仅是其主要方面,作者在本文中还及时叙述了她作为人妻是贤妻,作为人女是孝女的一面,因而使人更感到蒋母的为人品质可敬可亲。文章开头概括介绍蒋母十八岁出嫁,就能在事业上支持丈夫,这是反映她的有教养和相夫从其志,着重写的是她“顺从”的一面,但十年随夫外出,则突出其“不顺从”逆夫的一面:丈夫有过,她正色婉言规箴;不听,则“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后而止”,蒋母的“顺从夫志”和“逆夫规箴”,看似矛盾,但实是统一的,这和“教子严”和“爱子慈”一样是从不同的侧面来丰富人物的性格。但蒋母又不是一个概念化的“贤妻”,她是富有个性和感情的,当夫死之日,“哭而濒死者十余次。自为文祭之,凡百余言,朴婉沉痛”,这一笔补叙很重要,写出了她对丈夫的深情。就行文说,对夫以贤始,以贤终,与开头一段紧相呼应。蒋母所作祭夫文,蒋士铨没有照录,这是行文的简洁处。“朴婉沉痛”四字足以概括,而“闻者无亲疏老幼,皆呜咽失声”,正点明祭文之沉痛,就中已可窥一斑而知全豹。蒋母的又一可敬处,是事亲至孝。写其孝亦用不同笔法,外祖富有名士风度,每逢酒酣,辄大声吟所作诗,“令吾母指其疵。母每指一字,先外祖则满引一觥,数指之后,乃陶然捋须大笑,举觞自呼曰:‘不意阿丈乃有此女!’”仅仅一个片断,就把蒋母承欢娱亲、诗酒指疵,活龙活现地表现出来,这是写她对父之孝;写蒋母对其母之孝,突出侍疾之诚,“凡汤药饮食,必亲尝之而后进,历四十昼夜无倦容”,一语概写,包含多少内容!继写外祖母临终之言“女本弱,今劳瘁过诸兄,惫矣”,再写外祖母死后“母哀毁骨立,水浆不入口者七日”,三个层次写来,孝女形象跃然纸间,无怪乎“闾䣊姻亚,一时咸以孝女称,至今弗衰也。”因而,本文的封建伦理色彩较浓。蒋士铨这篇文章着重是表彰母亲的美德,故而蒋母是中心人物,作者紧扣教子、相夫、事亲这三个方面加以表现。在具体写作上,似乎有意从对立面的统一上来落笔,如上述的教子围绕“严”与“慈”、相夫围绕“顺”与“逆”,而事亲至孝则是“喜”与“哀”。但对立面统一在一个“贤”字上。多侧面的描写,使人物性格形象更加丰满,可见蒋士铨于此是颇具匠心,而不是信手拈来,随意落笔的。写亲人间的琐事和朴挚的感情,以情感人,以情取胜,在中国文学史上颇多佳作。粗略算来,前有李密的《陈情表》、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和蒋士铨同时代的有袁枚的《祭妹文》,此文实堪与上述诸文媲美。文中触处生情,主要是通过具体描写来达到的。写蒋母鸣机夜课全是白描,“组绣绩纺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幼龄的蒋士铨读倦而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蒋母对幼子的深情在具体的描述中表露得何等充分!写相夫、孝亲无不如此,都是娓娓叙事,而无限深情尽在字里行间中流动,使人能深深地感受到、捕捉到,真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神来之笔。蒋士铨满怀深情写这篇“记”,当然旨在说明自己的成就皆出自母教,但文章却不具体点明,全由读者自己从字里行间去体会,这种写法实在高明得很。最后应该提及的,这篇文章以情胜、以情感人是其特点,但文中偶作景语亦与情密切配合,几达情景交融之境地。蒋母苦心教子中有两处环境描写,着墨都不多,一处是蒋士铨深受母教,但因年幼,无法用言语表达异日如何报母亲深恩于万一,只能投身母怀,泪涔涔而下,此际的环境描写是“檐风几烛,若愀然助人以哀者”;一处是蒋母生病,蒋士铨以诵书为母疗疾,“铨诵声琅琅然,与药鼎沸声相乱”,都是情景相融,声情并茂的好文字。至于篇末描绘画师所作“行乐图”具体景象,文字简洁,而状物图形准确,简直是诗化了的散文。于此可见作者亦是写景的好手,其原因委实应该归结于他那厚实的诗学根基。字数:7267作者:顾志兴知识来源:吴功正执行主编.古文鉴赏辞典.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第1569-1577页.
【诗句】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出处】唐·王维《伊州歌》【意思】夜夜对着清风明月苦苦想念离家的亲人,亲人从军在外到处征战已十年有余。亲人啊,离家时我再三嘱咐你:归雁来的时候要常常往家里寄书信。【鉴赏】回想十年前送别从戎远征的丈夫的情景,千叮咛万嘱咐:当大雁南归时,可要多多寄来书信啊!这里采用逆婉的手法,追忆往事,更加深刻而细腻地表现了眼前的相思之苦。【全诗】《伊州歌》.[唐].王维.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鉴赏】读这首绝句,如听一个军属叙家常,话苦衷,没有什么难解的地方。但是要深入理解它、体味它,还得有点人生体验,要知道点时俗、时风。曹丕《燕歌行》有云:“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鸿雁辞归燕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燕子和大雁都是候鸟,春天从南方飞到北方,秋天从北方飞到南方。由北到南,所以说“归”。“雁初归”,指去年初秋时节。初秋时节,大雁回家寻求温暖,而自己的丈夫却在这个时候离开温暖的家从军远去。去年“离别”之时,是怎样的一番哀怨,可想而知。所谓:“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王维《伊州歌》)。现在,又到了“雁初归”之时,是该写封信去问问了。谢朓《玉阶怨》云:“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萤火虫在秋夜最为触目,它那闪闪烁烁的萤光在夜长人静时最容易勾引起少妇凄凉寂寞飘忽不定的感叹。头两句展现了思妇从去年初秋到今年初秋的痛苦与思念。由“雁初归”和“萤巳飞”构成了一个以日以夜,情意绵绵的、惆怅的感性世界,使人心潮起伏,浮想联翩。而秋夜“裁缝”的已不是妇女的“罗衣”而是战士的“征衣”了。唐代实行府兵制,战士多为农夫,而农夫又多是一些新婚不久的青年。战士所需寒衣,得由家人亲自裁缝寄出。所以,一到秋天,天气转寒,为战士赶制寒衣,就成了牵动着千家万户的一件大事。李白《子夜秋歌》有云:“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可是,现在从军战士的音信断绝,消息杳无,裁缝好了的寒衣还不知道寄往何处?青年夫妻天各一方,锦书难托,相会无期,这是怎样一幕令人心碎的人生悲剧呵!就语言艺术而言,整首诗取语质实,但能曲尽人情。这不就是司空图说的“性情所至,妙不可寻;遇之自天,冷然希音”的上乘之作么!
清风明月苦相思。推荐。爱诗词网。【诗句】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出处】唐·王维《伊州歌》【意思】夜夜对着清风明月苦苦想念离家的亲人,亲人从军在外到处征战已十年有余。亲人啊,离家时我再三嘱咐你:归雁来的时候要常常往家里寄书信。【鉴赏】回想十年前送别从戎远征的丈夫的情景,千叮咛万嘱咐:当大雁南归时,可要多多寄来书信啊!这里采用逆婉的手法,追忆往事,更加深刻而细腻地表现了眼前的相思之苦。【全诗】《伊州歌》.[唐].王维.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鉴赏】读这首绝句,如听一个军属叙家常,话苦衷,没有什么难解的地方。但是要深入理解它、体味它,还得有点人生体验,要知道点时俗、时风。曹丕《燕歌行》有云:“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鸿雁辞归燕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燕子和大雁都是候鸟,春天从南方飞到北方,秋天从北方飞到南方。由北到南,所以说“归”。“雁初归”,指去年初秋时节。初秋时节,大雁回家寻求温暖,而自己的丈夫却在这个时候离开温暖的家从军远去。去年“离别”之时,是怎样的一番哀怨,可想而知。所谓:“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王维《伊州歌》)。现在,又到了“雁初归”之时,是该写封信去问问了。谢朓《玉阶怨》云:“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萤火虫在秋夜最为触目,它那闪闪烁烁的萤光在夜长人静时最容易勾引起少妇凄凉寂寞飘忽不定的感叹。头两句展现了思妇从去年初秋到今年初秋的痛苦与思念。由“雁初归”和“萤巳飞”构成了一个以日以夜,情意绵绵的、惆怅的感性世界,使人心潮起伏,浮想联翩。而秋夜“裁缝”的已不是妇女的“罗衣”而是战士的“征衣”了。唐代实行府兵制,战士多为农夫,而农夫又多是一些新婚不久的青年。战士所需寒衣,得由家人亲自裁缝寄出。所以,一到秋天,天气转寒,为战士赶制寒衣,就成了牵动着千家万户的一件大事。李白《子夜秋歌》有云:“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可是,现在从军战士的音信断绝,消息杳无,裁缝好了的寒衣还不知道寄往何处?青年夫妻天各一方,锦书难托,相会无期,这是怎样一幕令人心碎的人生悲剧呵!就语言艺术而言,整首诗取语质实,但能曲尽人情。这不就是司空图说的“性情所至,妙不可寻;遇之自天,冷然希音”的上乘之作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