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朵万朵压枝低

千朵万朵压枝低朗读

【诗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出处】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意思】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鲜花,千万朵花把树枝都压弯了。黄四娘:身份不详,唐时以行第称人为尊称,对妇女则在行第后加一“娘”字。蹊:小路。【赏析】黄四娘家花儿开满了小路,千万朵花把花枝都压低了。这是作者行至黄四娘家而作之诗句。此处为花开之胜地,花开得又多又盛,以至于枝不胜花之力,都被压低了。“压枝低”是实,“千朵万朵”极言花开之多,是虚。上句是抽象概括言其事,下句是形象描写。这样,作者便成功地描绘了一个花的海洋,令人留连忘返。【用法例释】用以形容繁花垂枝的景色。[例]那一丛丛、一盆盆的月季、牡丹、兰花、美人娇……在阳光的照耀下五彩缤纷,相映成趣,这情景正如杜甫诗中所写的那样,“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崔南云《我爱百花园》)【全诗】《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题解】杜甫入蜀定居成都后,生活稍许安定了一些。他本来就是一个有着山水性情、善于领略自然之美的人,只是由于国家的危亡、社会的动乱及生活的动荡,使他往往无暇顾及于此。现在,对于他来说,“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已成了遥远的回声,他只好把对祖国的热爱倾注于对祖国优美山水的歌颂中。这首诗撷取了“江畔独步寻花”过程中的一个小小片断,既描写了春光的明媚,又表现了自己愉悦的感受和意外的惊喜,显示出诗人一贯的“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鸟山花吾友于”的感情。【注释】①诗题是江边独自漫步赏春花的意思。②黄四娘:姓黄的青年妇女。“四”是人的排行。唐代同一家族的兄弟姐妹都是分别用长幼顺序排列。称呼时,排行直接用在姓氏后面。女子则在排行后面加一“娘”字。“娘”是六朝以来对青年妇女的通称。蹊:小路。③压枝低:压得树枝低了下来。④留连:舍不得离开的样子。⑤自在:随意舒适的样子。⑥娇莺:啼声宛转谐美的黄莺。⑦恰恰:和谐自然。【鉴赏】这是杜甫的一首赏景诗。唐诗中像此篇一样刻画细腻、色彩艳丽的佳作实是不多。杜甫在成都西郊的草堂经友人资助终于落成了,在饱经离乱之后他终于有了安身的处所,心里十分欣慰。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沿江边漫步,踏春赏花,显得十分悠闲自在。上联首句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花圃小路上。句首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浓厚,颇有民歌风味。在这个花圃内,鲜花把路都遮断了。次句承首句用“千朵万朵”来使“满”字具体化,并用“压枝低”来进一步充实“满”字。这千朵万朵沉甸甸的花把枝条都压弯了,优美的景色历历在目。“压”、“低”二字用得十分准确、生动。下联是一个“对结”,既对仗工稳,又饶有余韵。前句描绘花枝上的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展示出花的芬芳鲜妍。花可爱,蝶的舞姿也可爱,这不免使漫步于花径上的人也“留连”起来。但杜甫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美景还多。一个“戏”字,将蝴蝶拟人化了;“时时”显示风光无限,不是偶尔一见,这样就将花蝶闹春的情趣渲染出来了。后句描绘诗人正在赏心悦目之际,刚好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一个“娇”字,写出了莺声轻软的特点;“自在”二字不仅是娇莺姿态的客观写照,也传出它给读者心理上轻松愉快的感觉。全诗在莺歌“恰恰”声中结束,饶有余韵。读本诗还要注意诗人对双声词、象声词和叠字的运用之妙。“留连”、“自在”均为双声词,如串珠相连、音调宛转、朗朗上口。“恰恰”为象声词,用以形容娇莺的鸣叫,给人一种身历其境的听觉形象。“时时”、“恰恰”均为叠字,这不仅使上下两句形成对仗,令语意更强、更生动,还能够表达诗人迷恋在花、蝶之中,忽又被莺声唤醒那一瞬间的快意。读完全诗,能使你和诗人一同享受那生意盎然的明媚春光给予人们的无穷美感。

()

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朗读
()

猜你喜欢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

()

【诗句】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

题解

()

《瓯北诗话》

本书为清代赵翼(号瓯北)所撰的诗话,12卷。前10卷评论唐、宋、元、明、清10家,计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苏轼各一卷,陆游二卷(附年谱),元好问、高启合一卷,吴伟业、查慎行各一卷。后2卷是续诗话,论韦应物、杜牧、王安石、黄庭坚诸人诗及诗格诗体。赵翼是乾隆年间著名诗人,与袁枚、蒋士铨并称“江右三大家”。他的诗论,观点极为鲜明,即反对“荣古虐今”,力主“争新”、“独创”。他的论诗绝句:“词客争新角短长,迭开风气递登场;自身已有初、中、晚,安得千秋尚汉唐?”这与另几首都表现了一定的发展观点和追求创造的精神。再就本书的体制看,把他同一朝代的吴伟业、查慎行与李、杜相提并论,这是相当胆大的,与崇尚汉唐、“劝人不读唐以后书”的复古派迥然不同。他评诗,内容与形式并重,要这两方面都能创新才能成家。他既反对一味摹倣古人,认为这不过是“拾人牙后”、“抱柱守株”的“优孟”而已;同时也反对那些只在词句上“争难斗险、使人骇目”的形式主义倾向,认为元、白的诗触景生情,用眼前语、口头语自能沁人心脾、耐人咀嚼,因而较胜于韩、孟,“世徒以‘轻、俗’訾之,此不知诗者也!”也批评了那些把黄庭坚捧在苏轼之上,以及说苏轼超过陆游的人,因为陆游的诗具有丰富的爱国内容,而苏轼在“乌台诗案”后写诗往往回避现实。苏、黄的优劣表现在写作方法上,苏随物赋形、信笔挥洒的熟练技巧,较之黄庭坚的“专以拗峭避俗、不肯作一寻常语、而无从容游泳之趣”是略胜一筹的。他批评江西诗派“无一字无来历”,“宁不工而不肯不典,宁不切而不肯不奥,故往往意为词累,而性情反为所掩”,可说是一针见血的高论。但作者囿于时代局限,书中不免有一些封建糟粕,有待于读者的扬弃。霍松林、胡主佑根据寿考堂、湛贻堂等《瓯北全集》本作了校点,列入“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之一,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印行,1981年再版。

()

《人生礼赞——青年人的心对歌者说的话》

朗费罗

()

论雅俗共赏

陶渊明有“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诗句,那是一些“素心人”的乐事,“素心人”当然是雅人,也就是士大夫。这两句诗后来凝结成“赏奇析疑”一个成语,“赏奇析疑”是一种雅事,俗人的小市民和农家子弟是没有份儿的。然而又出现了“雅俗共赏”这一个成语,“共赏”显然是“共欣赏”的简化,可是这是雅人和俗人或俗人跟雅人一同在欣赏,那欣赏的大概不会还是“奇文”罢。这句成语不知道起于什么时代,从语气看来,似乎雅人多少得理会到甚至迁就着俗人的样子,这大概是在宋朝或者更后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