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语出唐·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二。诗曰:“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尔曹:你们这些人,指嗤笑前辈的人。不废:无伤,不伤害。江河:长江、黄河,比喻如江河永存的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你们这些嗤笑四杰的人,自身与名声将随着时间的流逝一起消声匿迹,却丝毫无害于四杰作品照样像长江大河一样,奔腾不息,万古长流。杜甫以诗论诗,“别开异境”(李重华《贞一斋诗话》)。史炳《杜诗琐证》解此诗云:“言四子文体,自是当时风尚,乃嗤其轻薄者至今未休。曾不知尔曹身名俱灭,而四子之文不废,如江河万古长流。”这两句诗,通过艺术的形象来阐述道理,把哲理寓于具体的事物之中,读来染人,故久传不衰。后人常引用这两句诗或其中部分语句来赞美某人的作品成就非凡,将如江河一样万古长流等。
例如
①近年来,国外某些角落,有人妄图掀起贬低鲁迅的浪潮,国内也有人起而嘁嘁喳喳,国外有人患感冒,国内也就有人跟着打喷嚏,真个是“铜钟西崩,洛钟东应。”灵验得很。面对这种情形,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那样的诗句。(摘自秦牧《举起学习鲁迅的火炬》)
②“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重名者们的悲哀正是在此。(摘自孙以荪《“名”的杂话》)
③明末的阮大铖算得上才学之士,著述创作都够上乘。但由于他依附阉党,迫害清流,操守卑污,丧失了民族气节,投降异族,为人所不齿。因此,他的作品都“身与名俱灭”了。(摘自李汝伦《“不朽之盛事”断思录》)
④“不废江河万古流”,大运河,除了供海内外游客观光游览外,还在发挥大动脉的功能。(摘自薛家柱《大运河通向钱塘江》)
⑤遗忘的理由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历史长河“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的自我激浊扬清,另一种却是历史的“选择性短期遗忘”。(摘自胡宗刚《不该被遗忘的胡先骕》)
尔曹身与名俱灭 不废江河万古流。推荐。爱诗词网。摘要:这两句诗,通过艺术的形象来阐述道理,把哲理寓于具体的事物之中,读来染人,故久传不衰。后人常引用这两句诗或其中部分语句来赞美某人的作品成就非凡,将如江河一样万古长流等。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语出唐·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二。诗曰:“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尔曹:你们这些人,指嗤笑前辈的人。不废:无伤,不伤害。江河:长江、黄河,比喻如江河永存的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你们这些嗤笑四杰的人,自身与名声将随着时间的流逝一起消声匿迹,却丝毫无害于四杰作品照样像长江大河一样,奔腾不息,万古长流。杜甫以诗论诗,“别开异境”(李重华《贞一斋诗话》)。史炳《杜诗琐证》解此诗云:“言四子文体,自是当时风尚,乃嗤其轻薄者至今未休。曾不知尔曹身名俱灭,而四子之文不废,如江河万古长流。”这两句诗,通过艺术的形象来阐述道理,把哲理寓于具体的事物之中,读来染人,故久传不衰。后人常引用这两句诗或其中部分语句来赞美某人的作品成就非凡,将如江河一样万古长流等。例如①近年来,国外某些角落,有人妄图掀起贬低鲁迅的浪潮,国内也有人起而嘁嘁喳喳,国外有人患感冒,国内也就有人跟着打喷嚏,真个是“铜钟西崩,洛钟东应。”灵验得很。面对这种情形,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那样的诗句。(摘自秦牧《举起学习鲁迅的火炬》)②“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重名者们的悲哀正是在此。(摘自孙以荪《“名”的杂话》)③明末的阮大铖算得上才学之士,著述创作都够上乘。但由于他依附阉党,迫害清流,操守卑污,丧失了民族气节,投降异族,为人所不齿。因此,他的作品都“身与名俱灭”了。(摘自李汝伦《“不朽之盛事”断思录》)④“不废江河万古流”,大运河,除了供海内外游客观光游览外,还在发挥大动脉的功能。(摘自薛家柱《大运河通向钱塘江》)⑤遗忘的理由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历史长河“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的自我激浊扬清,另一种却是历史的“选择性短期遗忘”。(摘自胡宗刚《不该被遗忘的胡先骕》)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原意为即使是智慧高超的人,考虑问题也总有不够周到之处。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齐相晏子正在吃饭,君主景公差遣使者来。晏子分一半饭食招待使者,使者没有吃饱,晏子也没有吃饱。使者返回后,向景公说了这件事。景公惊叹道:“晏子家这样贫困,我不知道,这是我的过错。”景公差遣吏人把千金和市租送给晏子,请他用来供养宾客。晏子谢绝不接受。景公再三地送,晏子再三地谢绝不接受。晏子说:“我家不贫困。君主给我的俸禄,不但够我周济家族,而且足够我交游之用,还可以救济百姓,君主赐给我的俸禄是丰厚的!我的家不贫困。我听说,接受了君主所给的丰厚资财,转而施舍给人民,这是代替君主职位,忠臣不会这样做的;接受了君主所给的丰厚资财,而不施舍给人民,这就成了筐箧中的储存,讲仁义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进取财物于君,退得罪了士人,人死后财物转移给其他的人,这是主持守藏物资,聪明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十緵(八十缕为緵)布、一豆(古食器)的食物足够中、晚年享用。”景公对晏子说:“以前我的先君齐桓公,把一定数量的土地和附着的人口赐封给管仲,管仲没有推辞就接受了,你为什么推辞呢?”晏子说:“我听说,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考虑起来,管仲虽是聪明人,或有所失;而我虽然愚昧,或有所得。所以我不敢接受您的赏赐。”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推荐。爱诗词网。原意为即使是智慧高超的人,考虑问题也总有不够周到之处。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齐相晏子正在吃饭,君主景公差遣使者来。晏子分一半饭食招待使者,使者没有吃饱,晏子也没有吃饱。使者返回后,向景公说了这件事。景公惊叹道:“晏子家这样贫困,我不知道,这是我的过错。”景公差遣吏人把千金和市租送给晏子,请他用来供养宾客。晏子谢绝不接受。景公再三地送,晏子再三地谢绝不接受。晏子说:“我家不贫困。君主给我的俸禄,不但够我周济家族,而且足够我交游之用,还可以救济百姓,君主赐给我的俸禄是丰厚的!我的家不贫困。我听说,接受了君主所给的丰厚资财,转而施舍给人民,这是代替君主职位,忠臣不会这样做的;接受了君主所给的丰厚资财,而不施舍给人民,这就成了筐箧中的储存,讲仁义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进取财物于君,退得罪了士人,人死后财物转移给其他的人,这是主持守藏物资,聪明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十緵(八十缕为緵)布、一豆(古食器)的食物足够中、晚年享用。”景公对晏子说:“以前我的先君齐桓公,把一定数量的土地和附着的人口赐封给管仲,管仲没有推辞就接受了,你为什么推辞呢?”晏子说:“我听说,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考虑起来,管仲虽是聪明人,或有所失;而我虽然愚昧,或有所得。所以我不敢接受您的赏赐。”现常用“圣人千虑,必有一失”借以表明听取各方面人的意见的重要,也劝诫自以为聪明的人要多加谨慎。也作“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胡蓝之狱”是朱元璋时期胡惟庸案和蓝玉案两个最大的冤案。明朝建立后,皇权与相权矛盾,使朱元璋深感不安。1380年,朱元璋便以左丞相胡惟庸“谋不轨”借此大兴党狱,大肆屠杀功臣宿将。以伙同胡惟庸共谋不轨,杀韩国公李善长等,毒死刘基,先后株连被杀3万余人,前后持续达10年之久,史称“胡党大狱”。“胡党”而受牵连致死者或已死而追夺爵位的开国功臣有李善长、南雄侯赵庸、荥阳侯郑遇春、永嘉侯朱亮祖、静宁侯叶昇等,1公、21侯。胡惟庸被杀后,朱元璋遂罢丞相,革中书省,并严格规定嗣君不得再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说立者,处以重刑。废除丞相后,其事有六部分理,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蓝玉案是朱元璋时又一次大杀功臣的冤案。蓝玉初隶常遇春帐下,有谋略,作战勇敢,屡立战功。朱元璋对其宠遇甚隆,比之卫青、李靖,封为凉国公。1393年,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告发蓝玉谋反,朱元璋以谋反罪杀蓝玉,死1公、13侯、2伯,因蓝玉案被杀的人数达2万人,史称“蓝党大狱”。该案与胡惟庸狱合称为“胡蓝之狱”。胡蓝党案前后达14年之久,朱元璋利用“胡蓝之狱”杀了5万人之多。经过“胡蓝之狱”明朝功臣宿将已被杀戮殆尽。由于杀人过多,造成朝中无将的局面,对以后的政治斗争产生了不利影响。
胡蓝之狱。推荐。爱诗词网。“胡蓝之狱”是朱元璋时期胡惟庸案和蓝玉案两个最大的冤案。明朝建立后,皇权与相权矛盾,使朱元璋深感不安。1380年,朱元璋便以左丞相胡惟庸“谋不轨”借此大兴党狱,大肆屠杀功臣宿将。以伙同胡惟庸共谋不轨,杀韩国公李善长等,毒死刘基,先后株连被杀3万余人,前后持续达10年之久,史称“胡党大狱”。“胡党”而受牵连致死者或已死而追夺爵位的开国功臣有李善长、南雄侯赵庸、荥阳侯郑遇春、永嘉侯朱亮祖、静宁侯叶昇等,1公、21侯。胡惟庸被杀后,朱元璋遂罢丞相,革中书省,并严格规定嗣君不得再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说立者,处以重刑。废除丞相后,其事有六部分理,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蓝玉案是朱元璋时又一次大杀功臣的冤案。蓝玉初隶常遇春帐下,有谋略,作战勇敢,屡立战功。朱元璋对其宠遇甚隆,比之卫青、李靖,封为凉国公。1393年,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告发蓝玉谋反,朱元璋以谋反罪杀蓝玉,死1公、13侯、2伯,因蓝玉案被杀的人数达2万人,史称“蓝党大狱”。该案与胡惟庸狱合称为“胡蓝之狱”。胡蓝党案前后达14年之久,朱元璋利用“胡蓝之狱”杀了5万人之多。经过“胡蓝之狱”明朝功臣宿将已被杀戮殆尽。由于杀人过多,造成朝中无将的局面,对以后的政治斗争产生了不利影响。
【诗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出处】唐·李白《把酒问月》。【意思1】今天的人见不到古时候的月亮,可今天这轮明月曾经照过古代的人。【意思2】现在的人没有见过古时的月亮,现在的月亮却照耀过古时的人。后用来慨叹明月长在而人生短暂;也用来表示某些人有清白、纯真、出尘的人生轨迹,而感叹有些人又没有。【鉴赏】今人不可能见过古时的月亮,而现在的这个月亮,却是曾经照耀过古人的那一个。这二句诗:一方面是感叹生命有限而宇宙无穷;另一方面则以人月的对比,来感叹面对大自然时,人类的卑微,在无休止的时间洪流中,人类是多么的渺小呀!【用法例释】用以形容、感叹月亮或其他自然景物年代久远,古今不变。亦用以感慨人生短暂。[例]望着给山、给竹、给寺、给空变得朦胧幽茫的山月,心中蹦出李白的诗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真正慨叹不已,也愈发觉得那竹纵贯古今,无可企及!(周熠《香岩寺竹韵》)【解析】这两句诗出自唐代大诗人李白(701—762年)的《把酒问月》。李白在诗题下自注曰:“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可见此诗是应老朋友之请而写的。但全诗所表现出的风流自赏和飘洒气度,却是诗人的固有情怀。这两句诗的古、今议论,意韵深长,互文见意。因为不论是古还是今,月亮只有一个,所以虽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但因“今月”分明就是“古月”,因而“今月曾经照古人”。正因为宇宙是永恒的,因而也可以说“古人不见今时月”,“古月依旧照今人”。作为人类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而月亮是长存的;但作为整体人类的存在,将是绵延久长的。正如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所写到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所以,读李白上述两句诗时,人们大可不必感伤和悲观。【全诗】《把酒问月》.[唐].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鉴赏】李白写过大量咏月的诗篇,抒发了他对明月的爱戴、向往之情。这首诗却别开生面,以“问月”为题,而且是“把酒”问月。且不说全诗始终围绕着“把酒”和“问月”向前推进,即就诗题来看,已经令人感到新颖而奇特了,难怪清人王夫之击节称赏,谓为“创调”(《唐诗评选》)。开篇便以倒装语序,突发奇问,造成强烈的气势,接着以“停杯一问”作补充说明,传出浓郁的诗意。两句诗照应诗题,双绾“把酒”和“问月”,以下便从“问月”一面着笔,极写诗人对明月既神往又迷惑的情态。“人攀明月不可得”,见出月与人相距之遥远;“月行却与人相随”,又见出月与人关系之亲密;有时候,皎洁的月轮宛如飞腾的明镜照临宫阙,令人感到是那样的亲切可爱;有时候,它却从绿烟般的云雾中穿行而出,散发出清冷的光华,又令人感到是那样的淡雅、清新;一方面,明月夜夜从东海升起,另一方面,它又每日拂晓向西天的云间沉没,这其间的运行如此富有规律,又是那样不可捉摸;更奇妙的是,神话传说月中有白兔、嫦娥,那么白兔经冬历夏、由秋到春地常年捣药究竟是为了什么?嫦娥独居于广寒宫中又与谁人为邻,她会不会感到寂寞?这里,诗人从月与人的关系、月的形象和色彩、月的运行轨迹和月中包含的奥秘几个方面,层层写来,连发数问,语气或缓或强,距离或远或近、色彩或淡或浓、或直写自我感觉,或出以想象之笔,从而将诗人惊奇、疑虑、神往、感叹等一系列情感活动传神地展现出来,极曲折变幻之致。如果说,以上所写主要是一种浩渺广阔的空间感受的话,那么,“今人”以下四句便更侧重于悠然无尽的时间感受,从中传达出来的,是一种饱含哲理的人生意识。由人的角度来看,“今人不见古时月”,则古人亦难见今时月,今人古人自不能共处同一时空;由月的角度来看,“今月曾经照古人”,则古月亦在照今人,今月古月何尝稍有不同?由变的角度来看,古人今人不断更迭,如流水一去不返;由不变的角度来看,则无论古人、今人还是后人,都能看到同一个明月。既然不变之月如此永恒,而迭变之人生又是这样短暂,那么还是抓住眼前这皎洁之月和杯中之酒,切莫虚度此生!最后两句生发此意,以“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常照金樽里”点明题旨,既与篇首“停杯”遥遥相对,又使“月光”一线贯穿,构成首尾圆融、通体浑然的妙境,给人以无穷的美感享受。这首诗清新俊逸,格高调远,将写实与想象熔于一炉,把明月与人生揉为一体,既有形象的画面,又有绵长的思理,虽不乏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更多的却是对生活的依恋与热爱,从把酒问月始,直到对月饮酒终,诗人的神态、情感和整个形象不仅鲜明真切,而且具有一种探索、追求的精神。所有这些,从形式到内容都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从而构成优美和谐的意境。
今月曾经照古人今人不见古时月。推荐。爱诗词网。【诗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出处】唐·李白《把酒问月》。【意思1】今天的人见不到古时候的月亮,可今天这轮明月曾经照过古代的人。【意思2】现在的人没有见过古时的月亮,现在的月亮却照耀过古时的人。后用来慨叹明月长在而人生短暂;也用来表示某些人有清白、纯真、出尘的人生轨迹,而感叹有些人又没有。【鉴赏】今人不可能见过古时的月亮,而现在的这个月亮,却是曾经照耀过古人的那一个。这二句诗:一方面是感叹生命有限而宇宙无穷;另一方面则以人月的对比,来感叹面对大自然时,人类的卑微,在无休止的时间洪流中,人类是多么的渺小呀!【用法例释】用以形容、感叹月亮或其他自然景物年代久远,古今不变。亦用以感慨人生短暂。[例]望着给山、给竹、给寺、给空变得朦胧幽茫的山月,心中蹦出李白的诗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真正慨叹不已,也愈发觉得那竹纵贯古今,无可企及!(周熠《香岩寺竹韵》)【解析】这两句诗出自唐代大诗人李白(701—762年)的《把酒问月》。李白在诗题下自注曰:“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可见此诗是应老朋友之请而写的。但全诗所表现出的风流自赏和飘洒气度,却是诗人的固有情怀。这两句诗的古、今议论,意韵深长,互文见意。因为不论是古还是今,月亮只有一个,所以虽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但因“今月”分明就是“古月”,因而“今月曾经照古人”。正因为宇宙是永恒的,因而也可以说“古人不见今时月”,“古月依旧照今人”。作为人类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而月亮是长存的;但作为整体人类的存在,将是绵延久长的。正如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所写到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所以,读李白上述两句诗时,人们大可不必感伤和悲观。【全诗】《把酒问月》.[唐].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鉴赏】李白写过大量咏月的诗篇,抒发了他对明月的爱戴、向往之情。这首诗却别开生面,以“问月”为题,而且是“把酒”问月。且不说全诗始终围绕着“把酒”和“问月”向前推进,即就诗题来看,已经令人感到新颖而奇特了,难怪清人王夫之击节称赏,谓为“创调”(《唐诗评选》)。开篇便以倒装语序,突发奇问,造成强烈的气势,接着以“停杯一问”作补充说明,传出浓郁的诗意。两句诗照应诗题,双绾“把酒”和“问月”,以下便从“问月”一面着笔,极写诗人对明月既神往又迷惑的情态。“人攀明月不可得”,见出月与人相距之遥远;“月行却与人相随”,又见出月与人关系之亲密;有时候,皎洁的月轮宛如飞腾的明镜照临宫阙,令人感到是那样的亲切可爱;有时候,它却从绿烟般的云雾中穿行而出,散发出清冷的光华,又令人感到是那样的淡雅、清新;一方面,明月夜夜从东海升起,另一方面,它又每日拂晓向西天的云间沉没,这其间的运行如此富有规律,又是那样不可捉摸;更奇妙的是,神话传说月中有白兔、嫦娥,那么白兔经冬历夏、由秋到春地常年捣药究竟是为了什么?嫦娥独居于广寒宫中又与谁人为邻,她会不会感到寂寞?这里,诗人从月与人的关系、月的形象和色彩、月的运行轨迹和月中包含的奥秘几个方面,层层写来,连发数问,语气或缓或强,距离或远或近、色彩或淡或浓、或直写自我感觉,或出以想象之笔,从而将诗人惊奇、疑虑、神往、感叹等一系列情感活动传神地展现出来,极曲折变幻之致。如果说,以上所写主要是一种浩渺广阔的空间感受的话,那么,“今人”以下四句便更侧重于悠然无尽的时间感受,从中传达出来的,是一种饱含哲理的人生意识。由人的角度来看,“今人不见古时月”,则古人亦难见今时月,今人古人自不能共处同一时空;由月的角度来看,“今月曾经照古人”,则古月亦在照今人,今月古月何尝稍有不同?由变的角度来看,古人今人不断更迭,如流水一去不返;由不变的角度来看,则无论古人、今人还是后人,都能看到同一个明月。既然不变之月如此永恒,而迭变之人生又是这样短暂,那么还是抓住眼前这皎洁之月和杯中之酒,切莫虚度此生!最后两句生发此意,以“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常照金樽里”点明题旨,既与篇首“停杯”遥遥相对,又使“月光”一线贯穿,构成首尾圆融、通体浑然的妙境,给人以无穷的美感享受。这首诗清新俊逸,格高调远,将写实与想象熔于一炉,把明月与人生揉为一体,既有形象的画面,又有绵长的思理,虽不乏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更多的却是对生活的依恋与热爱,从把酒问月始,直到对月饮酒终,诗人的神态、情感和整个形象不仅鲜明真切,而且具有一种探索、追求的精神。所有这些,从形式到内容都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从而构成优美和谐的意境。
作者简介遇罗锦(1946—),北京市人。1961年考上北京工艺美术学校。1965年毕业。1966年文革开始,因日记和其兄遇罗克事受牵连,被拘留,后被判到河北茶淀站清河劳动教养三年。1969年结束劳动教养后分配到河北临西县一小村插队落户。1970年迁至北大荒落户,并在那里与当地一知青结婚。1979年遇罗克被平反昭雪,随后返回北京。作品主要有《一个冬天的童话》及姊妹篇《乾坤特重我头轻》。《一个冬天的童话》最早发表于《当代》杂志1980年第3期,先后被译为德、日、英、法四国文字介绍到国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她的作品以朴实无华的笔触、真实强烈的感情讲述发生在那个特殊年代里的悲惨的故事,是伤痕文学的重要作品之一。今天看来,她的作品有时感情宣泄太直接,缺乏艺术的表达,文字也尚显粗糙,缺乏雕琢。
一个冬天的童话。推荐。爱诗词网。作者简介遇罗锦(1946—),北京市人。1961年考上北京工艺美术学校。1965年毕业。1966年文革开始,因日记和其兄遇罗克事受牵连,被拘留,后被判到河北茶淀站清河劳动教养三年。1969年结束劳动教养后分配到河北临西县一小村插队落户。1970年迁至北大荒落户,并在那里与当地一知青结婚。1979年遇罗克被平反昭雪,随后返回北京。作品主要有《一个冬天的童话》及姊妹篇《乾坤特重我头轻》。《一个冬天的童话》最早发表于《当代》杂志1980年第3期,先后被译为德、日、英、法四国文字介绍到国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她的作品以朴实无华的笔触、真实强烈的感情讲述发生在那个特殊年代里的悲惨的故事,是伤痕文学的重要作品之一。今天看来,她的作品有时感情宣泄太直接,缺乏艺术的表达,文字也尚显粗糙,缺乏雕琢。内容概要文革像一场灾难突然降临,空气十分紧张。哥哥罗克把他的一本舍不得烧的日记交给我保管,我却把它丢了。接着,家被抄了,哥哥被押到工厂,母亲被剃光了头也被关押在厂里。我和两个弟弟无家可归。日记惹了祸,我也被拘留,判3年劳动教养。劳教的生活是灭绝人性的艰辛:在一块没有人烟的土地上,13个劳教人员每天都要进行强度很大的劳作,更令人难以忍受的是精神上的折磨。每一个人都在互相盯梢、猜忌、打小报告,日记是没法记了。一个1957年的右派因为把日记藏在被子里被发现受到了严厉的惩罚。而我把日记藏在炕洞里才幸免于难。就这样胆战心惊地捱过了一个又一个单调而又痛苦的日子。所幸哥哥罗克的来信给我慰藉和力量,赖以支撑着度过了3年的劳教生活。3年后我劳教期满回家探亲,一家人相见,恍若隔世。哥哥罗克还被关着,将受到公审。我们一家人都十分担心哥哥的安危。街道的小警察又故意刁难,春节前要赶我和两个弟弟离京,被分到河北临西县的一个小村里插队落户。没有办法我们只好离京,身上又没钱买票,只好扒车。我所到的那个村庄是河北的一个穷村,一天的工分才一毛三分钱,劳动也很艰苦。因为穷,村里有许多光棍。我到后,村里有很多人来给我提亲。这使我想起了在工艺美术学校时的一场夭折了的爱情。刚入学,我就对同班的一个男生产生了好感,但是那个男生却似乎根本没把我放在心上,从来不理我。他与全班的其他女生说话,却从不跟我说话。这使我暗暗认定他是喜欢我的,但只是不敢表露而已。这样过了四年,快毕业了,我终于忍耐不住,主动给那位男生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的相思之情,几天以后,我收到回信,信中表示父母已认可,愿意与我恋爱。于是两个人埋在心里的种子终于在四年后发了芽,并且论及了婚嫁。可是,正当我们憧憬着未来、憧憬着新生活的时候,文革开始了,那男生家里也是大资本家,很快地,就与我失去了联系……过了不久,哥哥罗克被枪决的消息传来了犹若晴天霹雳。这使我万念俱灰。现在,我想得更多的不是有爱情的婚姻,而是有一个窝,一个立足点,把父母兄弟都接出来落户。要生存,物质第一,精神第二,马克思如是说。我开始寻找一个合适的落户点,经过母亲的一位邻居介绍,他的儿子赵国志在北大荒,那里很富裕,一天的工分值一块多,我决心只身去闯关东。我变卖了母亲给我的一条新裤子和其他一些杂物,带着出卖自己屈辱的钱只身去闯关东。但是要在北大荒落户的代价是必须在当地结婚。在举目无亲的土地上,我只好选择了赵国志,而赵国志也向我求婚了。这样,我终于把户口落在了东北,而且也把父亲与两个兄弟的户口迁到了东北。而母亲还在工作只好留在北京。我嫁给赵国志只是为了能在东北落户,并不爱赵国志。在新婚之夜,赵国志粗暴地凌辱了我,我只好抽剪刀以自卫,并从此洁身自守。谁料到只几分钟的肉体的接触却给我带来了一个耻辱的新生命。十月怀胎的艰辛与母爱的复苏又使我继续与赵国志一起生活。同时两人白手起家也是很不易的,即使是没有爱情的婚姻也认了,不愿再打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合该出事。哥哥罗克是我心中的偶像与神,偏偏有一个朋友出现了,他的出现打破了我的平静的生活。他就是维盈。他长得极像哥哥罗克。一个风雪之天,维盈和弟弟维力来拜访我,我们俩一见钟情,谈得十分投缘。他成了我倾诉心中的凄苦的好朋友。我不愿离开他。事情的发展有成三角感情之势。我有些敏感,可又以坚决维持与维盈朋友关系为由从容处之。去河上游放排的前夜,我去向维盈告别,长期压抑的感情终于奔放了出来,那一个月光之夜,在我心中留下了永久的光明的月光之夜,也是一个昭示我不祥命运的月光之夜,维盈与我接吻了,维盈再也不是我的普通朋友了,我一向维持的平衡动摇了,处于感情的漩涡之中。我经过长期的思想斗争,终于下定决心,愿意舍弃自己心爱的孩子和来之不易的家而与维盈结合。赵国志抱着一线将来可能复婚的念头同意与我离婚了。可是维盈这时却退缩了。原来他的母亲坚决反对我们的结合。只是因为我已经结过婚,而且成分也不好。我对维盈很失望,也很怨恨也很想念,我失恋了。曾经有过的全部伤痛又在此时复活了,一起来折磨着我,我决心一死了之,可是哥哥的灵魂又一次拯救了我,他叫我要坚强地生活下去,要热爱生活,我带着经过一场台风袭击后恢复平静的村庄的心情又开始了漫漫的人生之旅……作品鉴赏冬天的童话,从题目上看似乎是要讲述一个在残酷的年代里发生的一个美丽的故事。待读完了才知道,这并不是一个童话,至多也只是一个破灭了的童话。故事讲述了一个在不正常社会中一个人一个女人所走过的轨迹,是一篇控诉自己不平遭遇的檄文,是对自己破灭的爱情之梦的奠祭书。同时,也是作者对自己死去的哥哥的怀念之作。社会的动乱,必然会使社会各组织解体、换移、重生、再组合,社会各成员便有了各自不同的命运,多少家破,多少人亡,多少青春被毁,多少纯洁被伤害,于是当社会甫定之后,便会有许多长歌当哭,哀悼过去的作品产生。纵观中国文学史概莫如此。伤痕文学在1979年出现也极其自然,《一个冬天的童话》是这股潮流中的一支。作者以凄凉、愤懑的强烈感情,控诉的笔触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弱女子在那个时代里的真实经历,催人泪下。哥哥罗克由于日记等事被押,受到公审,被枪决了。母亲也被关押在厂里。父亲在1957年便被打成右派,在当时也受到监督。“我”和弟弟无家可归,到处流浪。不久,我(罗锦)也因为日记被拘留,判了三年劳教。好容易捱过了这三年非人的劳教生活,还没来得及与家人过一个团圆年,又被赶到河北的一个小村里插队落户。爱情夭折了,哥哥也死了,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罗锦只想有一个窝,为此,她千方百计地只身闯关东,想在北大荒找个落脚点,并把家人接来,以躲是非。为此,她以与她所不爱的赵国志结婚为代价得到了这些。新婚之夜便给她带来了一个孩子,她努力让自己适应这种婚姻,与赵国志一起生活。但是维盈的出现打乱了她的生活,当她决定舍弃孩子与维盈结合时,维盈却因家庭的阻力退缩了,罗锦面对一个接一个的打击,她想到了死,可她还是挺了过来……文章以真情动人,这是基本常识,可文章真正饱含感情者在文坛并不多见,更多的是虚情假意,要么是为赋新诗强说愁,要么抛开感情,以政治代之。伤痕文学之所以引起轰动效应全在一个“真”字。唯有“真”才能动人,唯有动人才有艺术生命。《一个冬天的童话》的成功也全在于一个“真”字。文章写于1974年遇罗克就义4周年前夕,在那样一个恐怖的年代里这是需要勇气的。同时,在本书的献词里作者说:“我用生命写出这些文字,献给我的哥哥遇罗克。”“某些文艺评论上或许写着:这是她——一个女孩子的遗作。”从这些我们可以知道文章是作者长期的压抑在瞬间爆发的结果,是感情的肆意渲泄,是金圣叹所谓“怨毒以著书”。是饱含着强烈的真实的感情的作品。文章有了真情自然很好,但并不一定就是好文章了,对情感的毫无节制的使用,便有可能导致文章的失败,我们可以看到这篇小说也有这方面的毛病:比如对哥哥的怀念,对维盈的感情在文中多次出现,给人的感觉是在说谎或者是说谎的,强烈的情感反而显得不真实了。另外,本文的可取之处还在于它的组织故事的结构方式。文章讲述了我在那个时代的长长的一段经历,有劳教,有到河北插队,有去北大荒,要从头讲起来是很费劲的,作者采用了追忆的结构方式,一开始讲罗锦与维盈的相识,罗锦向维盈讲自己过去的经历,这样,就把长长的一段浓缩于一点上了。而且,随着追忆的讲述,罗锦与维盈的感情也发展到了不能分离的境界,使故事能够接着离婚开始讲述而不突兀。这种结构方式,出现在80年代初的文坛上,还是显得颇具匠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