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其二

赠别其二朗读

《赠别二首·其二》.[唐].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注释】①尊:同“樽”,酒杯。②蜡烛有心:这里“心”和烛“芯”相谐音。③垂泪:指蜡烛燃烧时滴下的烛泪,比喻人的泪珠。【译】太深的情感,常常像是无情,只觉得在离筵里,再也难以笑成。红红的蜡烛,似乎也懂得惜别情重,替我们一滴滴垂泪,直到天明。【评】“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为写别情名句,妙在不直接写情,而移情于烛,以烛之无心滴蜡,视为有情垂泪。非烛垂泪,而人自垂泪也。以有情之心,观照无情之烛,则烛亦有情也。【鉴赏导示】这是写的题为“赠别”的第二首,这首诗主要抒写诗人对这位妙龄女子留恋惜别之情。诗人借物抒情,情化为物,写得感人至深。【鉴赏】这首诗抒写诗人对妙龄歌女留恋惜别的心情。起句从“无情”着笔,著一“总”字,又加强了语气,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可见诗人爱之深、情之多,以至用任何方法都不足以表现出他内心的多情。越是多情,越显得无情,诗人把这种情人离别时最真切的感受写了出来。次句写离别之悲苦,又从“笑”字入手。一个“唯”字表明,诗人多想对着情人,举樽道别,强颜欢笑,使所爱欢欣!但因感伤离别,却挤不出一丝笑容来。想笑是因“多情”,“笑不成”是因太多情,不忍离别。这种看似矛盾的情态描写,把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说得委婉尽致,极有情致。最后两句,诗人借物抒情,将自己极度的感伤心情倾注于眼中之物。这里,蜡烛带上了诗人的主观色彩,拟人化了,而烛芯也成了“惜别”之心。在诗人的眼里,它那彻底流溢的烛泪,就是在为男女主人的离别而伤心了。“替人”二字,使意思更深一层。“到天明”又点出了告别宴饮时间之长,这也是诗人不忍分离的一种表现。诗人用精练流畅、清爽俊逸的语言,表达了悱恻缠绵的情思,风流蕴藉,意境深远,余韵不尽。就诗而论,表现的感情是深沉、真挚的。这也是杜牧此类诗的共同特点。【赏析】这首诗相传是杜牧离开扬州时赠与扬州一相好歌妓的。杜牧二十六岁举进士后,由于赋性刚直,被人排挤,先后在江西、宣歙、淮南诸使幕中作了十年幕僚,备尝潦倒失意、寄人篱下的滋味。唐文宗大和七年至九年间(833——835),他在淮南(治所在扬州)节度使牛僧孺幕中任推官、书记,这期间,他生活放浪不检,饮酒狎妓,其《遣怀》诗云:“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便是这段生活的自白。而这首《赠别》诗写的虽然是与一个歌妓的情爱,却是一片真情。作品从“情”字落笔。钟情儿女,依依惜别,自然情意绵绵。可是这时的“多情”,却偏以“无情”比拟,而且还以“总”字强调。一般说来,多情与无情,完全是两个极端,无法相似。可是在诗人看来,正是由于太多情,太激动,千言万语,反而不知从何说起,一腔深情,无法表达,只好无言相对,木然呆坐;好似一对陌路相逢的无情之人。因此,“无情”反而恰恰是多情之至的最真切表现。在这种情景下,诗人想隐忍内心的惜别之痛,强作笑颜,举樽欢饮,活跃一下欲诉无言的尴尬惨淡气氛,让情人得到一些安慰。可是,“唯觉樽前笑不成”。“樽前”表明诗人无心举樽,只好面樽而坐;想笑,是为了掩饰心中的悲苦;笑不成,又可见悲苦太深,无法掩饰。这些以“唯觉”总领,更加强了诗人心中的空落、沉重。诗人欲哭无泪,于是他从筵席上燃烧的蜡烛身上看到了自己:“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蜡烛本是无情之物,是筵席上的照明工具,可是在诗人看来,它却成了一个有情有感之人:它那白色烛芯,分明是它的心;它那熔化滴落的蜡液,分明是它的泪。因此,它既是诗人自身感情的象征:它的心就是自己依依惜别之心,它的泪就是自己伤心欲落的泪水;又是诗人的知音:那蜡烛仿佛被他们的惜别之情所感动,在为他们痛惜,替他们流泪。蜡烛多情如此,更何况人呢!“到天明”更表明主人彻夜对坐,久久不忍离别的情景。以蜡烛拟人,并非杜牧独创。陈后主早有“思君如夜烛,垂泪著鸡鸣”(《自君之出矣》)句,与杜牧同时的诗人李商隐也有“蜡炬成灰泪始于”(《无题》)句。但杜牧诗中的蜡烛是眼前之物,随物兴感,自然贴切;同时又直接把它人格化,尤为传神生动。因而它就不是一般外在的比喻,而是构成全诗意境、气氛的一个有机成分。可谓珠联璧合,天衣无缝。这首诗写与情人惜别,手法颇为独特。全诗全无叨叨絮语、儿女沾巾的缠绵激动,相反却大写“无情”:相对无语,空对酒樽,欲笑不成,只有蜡烛在无声地“替人”流泪,似乎人总无情,反不及蜡烛有心,整个一幅平静冷淡的表象,可是它抒发的感情恰恰是最强烈、最深沉,也最真切、最动人。因而全诗风流蕴藉,耐人咀嚼,余韵不尽。【鉴赏要点】[1]名句:“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2]语言精练流畅、清爽飘逸。[3]运用拟人手法,借物抒情。[4]意境深远。

()

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朗读
()

猜你喜欢

【诗句】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

原意谓只要按照同一规格,即使关起门来造的车子,也能合用。语出《景德传灯录·余杭大钱山从袭禅师》:“问:‘闭门造车,出门合辙,如何是闭门造车?’师曰:‘造车即不问,汝作么生是辙?’”《续传灯录·端裕禅师》:“一法不堕尘缘,万法本无挂碍……直饶恁么,犹是闭门造车,未是出门合辙。”

宋代朱熹在其《中庸或问》卷三中说它是“古语”。曰:“古语所谓‘闭门造车,出门合辙’,盖言其法之同也。”意思是说:虽是关起门来在家里造车,拿出门去使用,却能和车辙完全相合,这是因为依照的规格、尺寸相同的缘故。古时车辆,两轮间距离有一定尺寸,故轮子碾出的痕迹(辙)也是相同的,这叫“合辙”。

()

【诗句】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出处】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意思】去年花开的时候和你分别,今年的花再度绽开,又是一年了【全诗】《寄李儋元锡》.[唐].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题解】此诗约作于德宗兴元元年(784),时韦应物在滁州(今属安徽)刺史任。李儋:字幼遐,官至殿中侍御史,韦集中寄李儋诗多首。元锡:或谓亦李儋字。此外,元和、长庆年间有福建、宣歙观察使元锡,字君贶,似时代稍迟,恐非其人。诗意似亦仅寄一人。诗中叙别后思念之情。颈联二句,抒写愧对人民困苦流亡,尤为后人所传诵。宋代黄彻《䂬溪诗话》卷二云:“余谓有官君子当切切作此语。彼有一意供租、专事土木而视民如仇者,得无愧此诗乎!”尾联则表示盼望友人来相会。全诗情真意切,生动感人。【全诗赏析】作于兴元元年(784)春滁州任所,诗中西楼当在滁州,去年朱泚叛军盘踞长安,德宗一直流亡奉天(今陕西乾县)。李儋为作者诗友,时官殿中侍御史,此诗叙离别及感时之思,谢榛《四溟诗话》谓律诗八句皆淡者,孟浩然、韦应物有之,本篇即是。首联从前一年分别时说起,将花里话别的往事重提,出语淡雅,只于“又”字见情,足以引起对方同样地念旧。次联感时自伤。诗人离开长安,出守滁州这一年,政局发生了自安史之乱以来又一次动乱,事态严重;加之年近半百,又兼多病,国家和个人都看不到前途,看不到希望——“世事茫茫”、“春愁黯黯”,危苦孤寂之中,对故人也就特别思念。由于政局不安,民生凋弊,在官者亦不能有大作为,看到邑有流亡的事实,自己不能不受良心谴责,感到惭愧,这就加强了本来就有的归田隐居的想法。两句语挚意切,向来为人传诵。宋人黄彻《䂬溪诗话》说:“余谓有官君子,当切切作此语。彼有一意供租、专事土木而视民如仇者,得无愧此诗乎。”末联点明作意:听说你要来,故一直向人打听,可是看看西楼的月亮都圆了几回,还没有盼到。言下之意是盼对方快来,为什么不直说?因为这是写诗,寄情思于月缺月圆,与首联同归淡雅。因为诗写在那样一个特定的年头,调子不免低沉,又都是肺腑之言,所以笔笔实在,声声入耳。五六两句表现从政者的良心发现,为全诗增价。

()

浪史

清啸风轩藏版本《浪史》扉页书影

()

作者简介遇罗锦(1946—),北京市人。1961年考上北京工艺美术学校。1965年毕业。1966年文革开始,因日记和其兄遇罗克事受牵连,被拘留,后被判到河北茶淀站清河劳动教养三年。1969年结束劳动教养后分配到河北临西县一小村插队落户。1970年迁至北大荒落户,并在那里与当地一知青结婚。1979年遇罗克被平反昭雪,随后返回北京。作品主要有《一个冬天的童话》及姊妹篇《乾坤特重我头轻》。《一个冬天的童话》最早发表于《当代》杂志1980年第3期,先后被译为德、日、英、法四国文字介绍到国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她的作品以朴实无华的笔触、真实强烈的感情讲述发生在那个特殊年代里的悲惨的故事,是伤痕文学的重要作品之一。今天看来,她的作品有时感情宣泄太直接,缺乏艺术的表达,文字也尚显粗糙,缺乏雕琢。

()

【诗句】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出处】唐·李商隐《寄令狐郎中》。【意思】休要问我这梁园旧日的宾客,我就是茂陵秋雨多病的相如。【全诗】《寄令狐郎中》.[唐].李商隐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全诗鉴赏】会昌五年(845)秋天,诗人因守母丧闲居洛阳,在收到旧友令狐綯的书信后,回赠了这一首诗,表现了感念故交旧恩、慨叹身世落寞之情。令狐綯是令狐楚的儿子,当年诗人受令狐楚赏识时,和令狐綯的关系也很好,开成二年进士及第也得力于令狐綯的帮助,后因诗人娶李党王茂元的女儿,两人疏远了。首句点明诗人和朋友分处两地。嵩山的云和秦川的树,分指自己所在的洛阳和令狐綯所在的长安,二人是各居一地,而且离别很久了。云、树常用作思念之情的寄托,含蓄而又贴切。该句既点明了作者与旧友久别离居的事实,又表现了他们遥望云树、相互思念的情景。词句优美,物象蕴藉,给人以深邃而悠远的想象。次句写令狐綯从远方寄来问候的书信。秋风渐起,秋雨潇潇,闲居在家,身染多病,凄凉孤寂而百无聊赖之际,跨越千山万水而来的旧日好友的一纸书信,该在诗人心中激起多少温暖的涟漪。故人的殷殷情谊,诗人的欣慰、感念,都糅进了这貌似平淡的句子里。“迢迢”既照应前面的“嵩云秦树”,又写出了自己对旧友情谊的感激之情。三四两句化用司马相如的典故,写自己目前的境况,答复对方的关心。不要问当年梁孝王的宾客,现在仿佛茂陵秋雨中病废的司马相如。诗人自比梁园旧宾客,表明不忘当年知遇之恩;以秋雨中茂陵病相如自况,流露出深深的伤感、落寞和失意;“休问”,是感慨万千、欲说还休。全诗平淡中有隽永,失落中含真情。最后两句共用一个典故,将过去和朋友的关系、今日的凄清孤寂、接到旧友书信后的思绪万千融和在一起,可谓贴切而巧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