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据有关记载,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春,秋瑾的丈夫王子芳(字廷钧)捐官户部主事。同年春末,秋瑾随其夫,并婆母、子女一同抵京师,居绳匠胡同。又据徐自华《炉边琐忆》云,这一年中秋之夜,王子芳被人邀去嫖赌,秋瑾愤然着男装外出看戏,归来被王殴打。秋不堪其侮,怒而出走,居于北京泰顺客栈。秋瑾在写给其兄秋誉章的信中,尝历数王子芳劣迹,深感自己遇人不淑。这些记载,既是此词的重要背景材料,又可作为起拍“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二句的注脚。接下去的“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与上二句意脉相连,意谓:中秋时节,篱下黄菊盛开,把秋的姿容点缀得清爽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句,有注家说此系用“四面楚歌”之典,比喻庚子年八国联军攻破北京时清政权的困境。纵然“四面歌残”与“四面楚歌”不能说毫无瓜葛,但细绎秋瑾此句,终感与楚汉相争之事无直接关系,而是与下句属对工整地慨谈自己的身世之悲。原来光绪二十八年(1902),秋瑾娘家和婆家在湘潭城内十三总开设“和济钱庄”,由于用人不当,是年岁尾钱庄倒闭,秋家破产。湘潭属古楚国,“终破楚”,即终于在楚破产之谓是也。秋家破产后,不得不依附王家,从此犹陷于四面楚歌,秋瑾在婆家的处境更加难堪。“八年风味徒思浙”,是说作者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二十岁时,以父命,在湘潭与王子芳结婚,至写此词,恰为八年。八年来,她与王子芳这个纨袴子弟生活在一起,吃尽了苦头。在这种痛苦的体味中,倍加思念自己的故乡浙江绍兴,却无济于事。上片结拍三句中的“侬”,即我,“蛾眉”,指女子,“殊未屑”,谓极不情愿。当时的秋瑾为自己身为一个无所作为的女人,而深深地感到痛苦。
过片的“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意谓我虽然是个女子,但我的心比男子汉还要刚烈。这话出自自称鉴湖女侠的秋瑾之口,可谓掷地有声。她最终以自己年轻的生命证实她是一个压倒“须眉”的巾帼英雄。“算平生”句中的“肝胆”一词,似与《庄子·德充符》的“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的意思相近,即比喻关系密切。“因人常热”句,似可以作者平生交谊作注脚,凡是密友同志,如徐锡麟等,她便与之肝胆相照,同生共死;而对于非知音同志者,即便是合卺之夫,亦如身隔楚越。当然,笔者也注意到,秋瑾在其《致琴文书》中曾发过的慨叹:“于时事而行古道,处冷地而举热肠,必知音之难遇,更同调而无人。”很明显,这里所流露的是一种百年孤独之感,因为写这首词和这封信时,秋瑾还没有结识像徐锡麟等这样的志同道合者。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此二句字面不难懂,无需疏释。需要说明的是不但不能根据这类词句,把作者完全看成一个狂妄的个人英雄主义者,反而应该充分认识到,秋瑾确实不愧为革命的先行者。惟其先行,前进中就不无阻碍和苦恼,她的《剑歌》也曾写道:“热肠古道宜多毁,英雄末路徒尔尔。”值得玩味的是秋瑾为什么要反复咏叹“英雄末路”的字眼儿?原来在女词人的笔下,这四个字有其特定含义,就是指自己纵然是个英雄,却“生不逢时”(《致琴文书》),要成就英雄大业,自然困难重重。“当磨折”三字就体现了作者对这种困难的清醒估计和百折不挠的决心。那般凡夫俗子有眼无珠,哪里会有人赏识她的远大抱负?
结拍三句中的“莽”字,状长远无际貌;“红尘”,是指人世间;“知音”,据《吕氏春秋·本味》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能从伯牙的琴声听出他的心意。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再鼓琴。后世因称知己朋友为知音。“青衫湿”,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这里以“青衫湿”写知音难觅的悲伤。所以,写完这首词不久,作者便“钗环典质浮沧海”,东渡日本,寻觅知音去了。
俗子胸襟谁识我。推荐。爱诗词网。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据有关记载,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春,秋瑾的丈夫王子芳(字廷钧)捐官户部主事。同年春末,秋瑾随其夫,并婆母、子女一同抵京师,居绳匠胡同。又据徐自华《炉边琐忆》云,这一年中秋之夜,王子芳被人邀去嫖赌,秋瑾愤然着男装外出看戏,归来被王殴打。秋不堪其侮,怒而出走,居于北京泰顺客栈。秋瑾在写给其兄秋誉章的信中,尝历数王子芳劣迹,深感自己遇人不淑。这些记载,既是此词的重要背景材料,又可作为起拍“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二句的注脚。接下去的“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与上二句意脉相连,意谓:中秋时节,篱下黄菊盛开,把秋的姿容点缀得清爽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句,有注家说此系用“四面楚歌”之典,比喻庚子年八国联军攻破北京时清政权的困境。纵然“四面歌残”与“四面楚歌”不能说毫无瓜葛,但细绎秋瑾此句,终感与楚汉相争之事无直接关系,而是与下句属对工整地慨谈自己的身世之悲。原来光绪二十八年(1902),秋瑾娘家和婆家在湘潭城内十三总开设“和济钱庄”,由于用人不当,是年岁尾钱庄倒闭,秋家破产。湘潭属古楚国,“终破楚”,即终于在楚破产之谓是也。秋家破产后,不得不依附王家,从此犹陷于四面楚歌,秋瑾在婆家的处境更加难堪。“八年风味徒思浙”,是说作者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二十岁时,以父命,在湘潭与王子芳结婚,至写此词,恰为八年。八年来,她与王子芳这个纨袴子弟生活在一起,吃尽了苦头。在这种痛苦的体味中,倍加思念自己的故乡浙江绍兴,却无济于事。上片结拍三句中的“侬”,即我,“蛾眉”,指女子,“殊未屑”,谓极不情愿。当时的秋瑾为自己身为一个无所作为的女人,而深深地感到痛苦。过片的“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意谓我虽然是个女子,但我的心比男子汉还要刚烈。这话出自自称鉴湖女侠的秋瑾之口,可谓掷地有声。她最终以自己年轻的生命证实她是一个压倒“须眉”的巾帼英雄。“算平生”句中的“肝胆”一词,似与《庄子·德充符》的“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的意思相近,即比喻关系密切。“因人常热”句,似可以作者平生交谊作注脚,凡是密友同志,如徐锡麟等,她便与之肝胆相照,同生共死;而对于非知音同志者,即便是合卺之夫,亦如身隔楚越。当然,笔者也注意到,秋瑾在其《致琴文书》中曾发过的慨叹:“于时事而行古道,处冷地而举热肠,必知音之难遇,更同调而无人。”很明显,这里所流露的是一种百年孤独之感,因为写这首词和这封信时,秋瑾还没有结识像徐锡麟等这样的志同道合者。“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此二句字面不难懂,无需疏释。需要说明的是不但不能根据这类词句,把作者完全看成一个狂妄的个人英雄主义者,反而应该充分认识到,秋瑾确实不愧为革命的先行者。惟其先行,前进中就不无阻碍和苦恼,她的《剑歌》也曾写道:“热肠古道宜多毁,英雄末路徒尔尔。”值得玩味的是秋瑾为什么要反复咏叹“英雄末路”的字眼儿?原来在女词人的笔下,这四个字有其特定含义,就是指自己纵然是个英雄,却“生不逢时”(《致琴文书》),要成就英雄大业,自然困难重重。“当磨折”三字就体现了作者对这种困难的清醒估计和百折不挠的决心。那般凡夫俗子有眼无珠,哪里会有人赏识她的远大抱负?结拍三句中的“莽”字,状长远无际貌;“红尘”,是指人世间;“知音”,据《吕氏春秋·本味》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能从伯牙的琴声听出他的心意。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再鼓琴。后世因称知己朋友为知音。“青衫湿”,语出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这里以“青衫湿”写知音难觅的悲伤。所以,写完这首词不久,作者便“钗环典质浮沧海”,东渡日本,寻觅知音去了。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希望》艾青。推荐。爱诗词网。梦的朋友幻想的姐妹原是自己的影子却老走在你前面象光一样无形象风一样不安定她和你之间始终有距离象窗外的飞鸟象天上的流云象河边的蝴蝶既狡猾而美丽你上去,她就飞你不理她,她撵你她永远陪伴你一直到你终止呼吸象征,是艾青艺术方法中的重要的一环。诗人情感意向的加入,使描述的对象随着主观情绪的发展而推移,转化为有丰富思想感情内涵的意象。《希望》所创造的意象惊心眩目,其显示的象征意蕴给读者以强烈的振奋。这首诗以人们最关注的人生“希望”为外在的中轴线,以“希望”距离的远与近为内在情绪的脉络,含蕴着作者辩证的理性思考。每个人都有心中的希望:希望我们的国家国泰民安、繁荣强盛,希望自己的事业旗开得胜、马到成功,希望建立一个美满、温馨的家庭,希望人们在共同的生活中相亲相敬、相助相依,希望早日和天涯友人聚首……。许多时候,希望似乎是那样渺远,远得像是梦幻,“象光一样无形/,象风一样不安定”,“象窗外的飞鸟/象天上的流云”;但是,有时候“她”又是那样相近,近得像跟在身边的影子,“老走在你前面”,“你不理她,她撵你”。“希望”简直“象河边的蝴蝶”,既狡猾,又美丽。这个希望实现了,新的希望又会出现。诗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组组白描和象征构成的意象,最后水到渠成,凝结成希望的光华:“她永远陪伴你/一直到你终止呼吸”。诗人选取了单纯而强烈的意象组合,在气氛的层层顺向叠加中渲染出勃勃的生机;诗的语言简单明了,表现了复杂的内涵,很有力度。它告诉人们永远追求希望,不要放弃,不要失望,最终会走进辉煌的希望的殿堂!艾青认为,“深厚博大的思想,通过最浅显的语言表演出来,才是最理想的诗。”(艾青《诗论·语言》)这是诗人数十年创作中一贯追求的美学原则。即使像《希望》这类哲理性很强的诗作,也是服务于他的质朴、鲜亮的艺术目标的。作者有意识地避免华词丽句,不故作奇曲,以明白的口语入诗,但同时又注意语言启悟暗示和内在张力,将丰富的思想内涵化在平淡、浅显、近乎白描的语言形式中,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如果我们真正读懂了陶潜、读懂了李白,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把艾青也称为中国第一流的大诗人呢?
【诗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出处】唐·李商隐《嫦娥》。【译注】室内,残烛的光亮渐渐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阴影,越发令人感到清冷。室外,银河逐渐西移垂地,寥落的晨星无言地陪伴着一轮孤月,也陪伴着永夜不寐的主人公。诗人借助环境氛围的渲染,表现了主人公孤清凄冷和不堪忍受寂寞包围的意绪。【全诗】《嫦娥》.[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注释】1.云母:一种柔韧富于弹性的矿物,晶体透明,有类似珍珠的光泽。古代以其薄片装饰屏风、门扉等。烛影深:谓蜡烛越烧越短,幽暗的光影愈来愈大,暗示夜已很深。长河指银河。渐落:渐没,指银河向西移动,逐渐消失。2.嫦娥:古代神话中后羿的妻子,即传说中的月仙子。碧海青天:谓明月晚间从碧海升起,历青天而复入碧海。【全诗赏析】这是一首寄寓诗,幽美、窈渺而多义。或云悼亡,或云伤己之不遇,或云摹写女道士不能求偶的孤寂苦闷等等,此诗虽内涵多义,而无论其喻指对象为谁,也应该是一位与嫦娥生活处境类似的人物。前二句描绘主人公生活的环境和永夜不寐的情景。上句写室内,烛光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深深的暗影,显得空寂清冷,她永夜独坐,内心能不感到黯淡孤寂?此句用冷屏残烛烘托其心境,尤为贴切。一个“深”字,更是道出了独坐之久,追忆之深。下句写室外,横空天河,渐渐西垂,将要消失;晓天的晨星,也慢慢隐没坠沉。此句用河落星沉暗示主人公永夜不眠,“渐”字状其时间流逝,“沉”字拟其低垂,既渲染了凄清的氛围,也暗合其情怀的凄冷和心情的沉重。后二句写主人公面对一轮孤月的遐想。仰望明月,联想孤寂清冷的嫦娥,年年幽居月宫,夜夜面对无垠的碧海青天,无法排遣孤独郁闷之情,能不深深后悔偷吃不死之药吗?这里写嫦娥的处境心情也就是写主人公的处境心情,二者互为映衬,情味更为浓郁。此诗含蓄蕴藉,寄托深远,情调幽美。诗人在黑暗现实的困境中,为了在精神上摆脱世间尘俗,追求高洁的境界,往往使自己陷于孤独的境地,不正是和月中嫦娥、入道女冠的处境心情类似么?无论是诗人抒发不得志的幽怨,还是写孀独女冠的孤凄,都与嫦娥高洁而孤寂的情景是灵犀相通的。诗中浓重的感伤之美最能引发清高文士的共鸣。此诗将嫦娥、女冠和诗人自己塑造成三位一体的艺术形象,技巧高妙,唯李商隐能之。
长河渐落晓星沉。推荐。爱诗词网。【诗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出处】唐·李商隐《嫦娥》。【译注】室内,残烛的光亮渐渐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阴影,越发令人感到清冷。室外,银河逐渐西移垂地,寥落的晨星无言地陪伴着一轮孤月,也陪伴着永夜不寐的主人公。诗人借助环境氛围的渲染,表现了主人公孤清凄冷和不堪忍受寂寞包围的意绪。【全诗】《嫦娥》.[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注释】1.云母:一种柔韧富于弹性的矿物,晶体透明,有类似珍珠的光泽。古代以其薄片装饰屏风、门扉等。烛影深:谓蜡烛越烧越短,幽暗的光影愈来愈大,暗示夜已很深。长河指银河。渐落:渐没,指银河向西移动,逐渐消失。2.嫦娥:古代神话中后羿的妻子,即传说中的月仙子。碧海青天:谓明月晚间从碧海升起,历青天而复入碧海。【全诗赏析】这是一首寄寓诗,幽美、窈渺而多义。或云悼亡,或云伤己之不遇,或云摹写女道士不能求偶的孤寂苦闷等等,此诗虽内涵多义,而无论其喻指对象为谁,也应该是一位与嫦娥生活处境类似的人物。前二句描绘主人公生活的环境和永夜不寐的情景。上句写室内,烛光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深深的暗影,显得空寂清冷,她永夜独坐,内心能不感到黯淡孤寂?此句用冷屏残烛烘托其心境,尤为贴切。一个“深”字,更是道出了独坐之久,追忆之深。下句写室外,横空天河,渐渐西垂,将要消失;晓天的晨星,也慢慢隐没坠沉。此句用河落星沉暗示主人公永夜不眠,“渐”字状其时间流逝,“沉”字拟其低垂,既渲染了凄清的氛围,也暗合其情怀的凄冷和心情的沉重。后二句写主人公面对一轮孤月的遐想。仰望明月,联想孤寂清冷的嫦娥,年年幽居月宫,夜夜面对无垠的碧海青天,无法排遣孤独郁闷之情,能不深深后悔偷吃不死之药吗?这里写嫦娥的处境心情也就是写主人公的处境心情,二者互为映衬,情味更为浓郁。此诗含蓄蕴藉,寄托深远,情调幽美。诗人在黑暗现实的困境中,为了在精神上摆脱世间尘俗,追求高洁的境界,往往使自己陷于孤独的境地,不正是和月中嫦娥、入道女冠的处境心情类似么?无论是诗人抒发不得志的幽怨,还是写孀独女冠的孤凄,都与嫦娥高洁而孤寂的情景是灵犀相通的。诗中浓重的感伤之美最能引发清高文士的共鸣。此诗将嫦娥、女冠和诗人自己塑造成三位一体的艺术形象,技巧高妙,唯李商隐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