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干行 李白

长干行 李白朗读

李白诗《长干行》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十六君远行,瞿塘滟滪堆。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门前迟行迹,一一生绿苔。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

盛唐时期,沿长江一带的重要城市,商业经济不断发展,从事商业活动的人很多,市民阶层也日益兴起。他们的生活、情感、意念,就成为当代文学家瞩目的题材内容之一。出身于商人家庭的李白,与市民阶层有着密切的联系,比较容易理解他们的生活和心态。

乐府古辞中有《长干曲》,唐代崔颢拟作《长干曲》四首,崔国辅有《小长干曲》一首,都是四句五言的抒情小诗。李白亦拟之而作《长干行》,吸取六朝乐府“西曲歌”的艺术养料,使之有了新的突破。这表现在:形式上,由抒情短诗转向叙事和抒情兼长的十五韵长诗;题材上,由男女情爱转向商妇的离情别绪。全诗以第一人称自述的口吻通过追忆过去、叙写现时、想往未来的方式,表达一位少妇怀念外出经商的丈夫的情思,刻画了一个天真淳朴、情感真挚、执着地追求幸福的商妇形象。这个艺术形象,带有鲜明的市民意识。

一个八月的晴日,孤独的商妇看到蝴蝶双双飞舞,睹物伤神,一幕幕往日的生活图景在她的脑海中浮现。开头六句,女主人公追想自己的童年生活,一个短发“初覆额”的女孩,与邻里的男孩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纯真可爱。“十四为君妇”以下四句,回忆初婚时的情景,既低头而又面向暗壁,千声呼唤不肯回一次头,少女初婚时的内心喜悦和羞涩情况,凭借着细致入微的生活片断,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了。“十五始展眉”以下四句,女主人公沉浸于婚后甜蜜的爱情生活中,她与丈夫感情融洽,经历了“羞颜尚未开”到“十五始展眉”的情感升华的历程,他们的表情方式也发生极大的变化,由含而不露发展到热烈奔放,信誓旦旦,愿与“尘与灰”一样不离不分,同生共灭。丈夫常常怀着尾生抱柱守信的意念,妻子则愿常常厮守在丈夫身边,哪里肯上望夫台呢?“十六君远行”以下四句,写女主人公的生活突然出现变化,丈夫外出经商,远去长江三峡。五月时分江水暴涨,滟滪堆淹没水中,容易触礁。所以,商妇在心里暗暗祝告“五月不可触”;三峡两岸高山上猿鸣声声,最容易惹起行人的客愁,所以,商妇想象丈夫在“猿声天上哀”的环境里定会愁绪满怀。这四句诗,在离愁别绪之中还带着深深的忧虑。“门前迟行迹”以下两句,紧承上文,表现商妇深刻的思念,用环境烘托的手法渲染女主人公内心的哀愁。不直说商妇的情思,却说“门前迟行迹”,在不断徘徊的行动中流露出她焦虑不安和长久等待的心情。不直写商妇的心态,却说“一一生绿苔”,她徘徊过的地方处处都生长绿苔,她等待时间之久长和相思之痛苦,不言而自喻。“苔深不能扫”一句,诗意透过一层,绿苔由浅薄转深厚,愈深而愈扫不掉,象征着女主人公的刻骨相思不可驱遣。“落叶秋风早”句,诗意又深进一层,“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秋天是使人悲愁的典型环境,更何况这寂寞而孤独的商妇,对时序迁移和物候变换特别敏感,从五月至今,她已经尝够了别离的滋味,现在又遇到秋天到来,这将使她怎能忍受得了呢?“八月蝴蝶黄”以下四句,写眼前景物,女主人公的思绪,也从追想回忆之中回到了现实生活中来。双飞的蝴蝶和孤独的自身,形成了鲜明的比照,触发起她的联翩思绪,而种种思绪都是环绕着“双”和“单”兴起,有她和丈夫共同生活时的喜悦和快慰,有丈夫远行后的悲愁和哀怨。她忍受不了离别的相思的痛苦,隐入了极度悲伤之中,“坐愁红颜老”。“早晚下三巴”以下四句,写商妇盼望丈夫早日归来。双飞的蝴蝶嬉戏在西园的草上,这也唤起她心头新的希望。她寄语远方的丈夫:何时从三巴回归,预先写一封家信来,我将不顾路途遥远,赶到长风沙来迎候你。陆游说:“盖自金陵至长风沙七百里,而室家来迎其夫,甚言其远也。”(《入蜀记》卷三)用商妇热烈期待丈夫归家结束全诗,有力地表现出她向往和追求幸福美满生活的执着精神。

这首诗采用第一人称自述的方式,十分有利于坦露女主人公的真情实感,《唐宋诗醇》云:“儿女子情事,直从胸臆间流出,萦迂回折,一往情深。”诗篇按时间顺序叙事,将“过去”、“现在”、“未来”、“长干里”、“三峡”、“长风沙”三个时间和三个空间的环节扣合起来,步步深入,合情合理地表现女主人公情感、性格的不断变化;又不时用具有典型意义的景物点染其间,渲染环境氛围,不时用生动具体的生活细节细腻地刻画女主人公的心态,两者交替使用,融叙事、抒情、写景于一炉。全诗除了“抱柱信”和“望夫台”两处用典以外,大部分采用白描手法,不加雕饰,语言简练明快、真率自然,从中也可以看出李白善于汲取乐府民歌的营养,提炼诗歌语言的创作个性。



()

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朗读
()

猜你喜欢

【注释】

选自《老子》六十四章。

()

【诗句】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

()

【诗句】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出处】唐·李白《送友人》【译注】青翠的山峰多情,横断在城关外城,明澄的流水多情环绕着城关内城。【原诗】《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赏析】李白作别诗,颇喜以自然景状为衬托,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金陵酒肆留别》:“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此诗也不例外。这种写法的好处,就在于它不仅把别离之情具体化,使人如置身其境,并且还通过意象的表现,构成了一种寄托的形象美。这首《送友人》景色如画。这是此诗给人的第一印象。郭外城边,青山横卧,白水似练,这是送别的地点,是整体视野中一个完全的画面,纯客观地勾勒,表面上似乎并不见情感色彩。下面五、六两句,浮云飘忽,落日一抹,就物象本身看,亦可说是送别时的环境,与一、二两句相合。这是读者可以从中获得的最浅层次印象。三、四两句:“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这就替上述画面点题,也即为其注入了感情色彩。“一别”而“万里”,极大的反差,这是把极短促强烈的别情引向极深远极悠长。与此相应的是七、八两句:“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状写不忍长别、眷恋难舍之情。如果说最初的印象首先是送别的画面,那么这几句贯穿其间,抒写别意,则是画面内在的连接线,使其由直接的观感进而深入到情绪的体验了。唐人创作注重意象,而意象是作为内在感受与外在物象具有审美意义的结合,于诗中往往含有“兴”的因素,具有寄托象征的意味。此诗首两句推出的青山、白水,作为送别的特定环境,其实即具有一定的象征色彩。如宋人王观送别词中也有“水是眼波横,山似眉峰聚”(《卜算子》)之句。后面的“浮云”、“落日”,其托意就更深。这两句原脱胎于古诗:“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古诗十九首》)、“思君如落日,无有暂还时”(陈后主《乐府》)。由此看,浮云落日不仅是当时的景象,其本身也是远别相思的寄托物,何况它还有渲染气氛烘托环境的作用。正是这种表现手法,使李白之别情,显得明显而又含蓄,具体却又深远无穷。送别诗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但光有真情却不一定能成为好诗。李白此诗之妙便在于把依依惜别之情与自然之景相结合,以景寓情,以景染情,化景为情,因而自然隽永。

()

原意为即使是智慧高超的人,考虑问题也总有不够周到之处。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齐相晏子正在吃饭,君主景公差遣使者来。晏子分一半饭食招待使者,使者没有吃饱,晏子也没有吃饱。使者返回后,向景公说了这件事。景公惊叹道:“晏子家这样贫困,我不知道,这是我的过错。”景公差遣吏人把千金和市租送给晏子,请他用来供养宾客。晏子谢绝不接受。景公再三地送,晏子再三地谢绝不接受。晏子说:“我家不贫困。君主给我的俸禄,不但够我周济家族,而且足够我交游之用,还可以救济百姓,君主赐给我的俸禄是丰厚的!我的家不贫困。我听说,接受了君主所给的丰厚资财,转而施舍给人民,这是代替君主职位,忠臣不会这样做的;接受了君主所给的丰厚资财,而不施舍给人民,这就成了筐箧中的储存,讲仁义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进取财物于君,退得罪了士人,人死后财物转移给其他的人,这是主持守藏物资,聪明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十緵(八十缕为緵)布、一豆(古食器)的食物足够中、晚年享用。”景公对晏子说:“以前我的先君齐桓公,把一定数量的土地和附着的人口赐封给管仲,管仲没有推辞就接受了,你为什么推辞呢?”晏子说:“我听说,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考虑起来,管仲虽是聪明人,或有所失;而我虽然愚昧,或有所得。所以我不敢接受您的赏赐。”

()

闺门秘术

清宣统二年(1910)石印本《闺门秘术》扉页书影

()

【诗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出处】唐·李商隐《嫦娥》。【译注】室内,残烛的光亮渐渐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阴影,越发令人感到清冷。室外,银河逐渐西移垂地,寥落的晨星无言地陪伴着一轮孤月,也陪伴着永夜不寐的主人公。诗人借助环境氛围的渲染,表现了主人公孤清凄冷和不堪忍受寂寞包围的意绪。【全诗】《嫦娥》.[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注释】1.云母:一种柔韧富于弹性的矿物,晶体透明,有类似珍珠的光泽。古代以其薄片装饰屏风、门扉等。烛影深:谓蜡烛越烧越短,幽暗的光影愈来愈大,暗示夜已很深。长河指银河。渐落:渐没,指银河向西移动,逐渐消失。2.嫦娥:古代神话中后羿的妻子,即传说中的月仙子。碧海青天:谓明月晚间从碧海升起,历青天而复入碧海。【全诗赏析】这是一首寄寓诗,幽美、窈渺而多义。或云悼亡,或云伤己之不遇,或云摹写女道士不能求偶的孤寂苦闷等等,此诗虽内涵多义,而无论其喻指对象为谁,也应该是一位与嫦娥生活处境类似的人物。前二句描绘主人公生活的环境和永夜不寐的情景。上句写室内,烛光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深深的暗影,显得空寂清冷,她永夜独坐,内心能不感到黯淡孤寂?此句用冷屏残烛烘托其心境,尤为贴切。一个“深”字,更是道出了独坐之久,追忆之深。下句写室外,横空天河,渐渐西垂,将要消失;晓天的晨星,也慢慢隐没坠沉。此句用河落星沉暗示主人公永夜不眠,“渐”字状其时间流逝,“沉”字拟其低垂,既渲染了凄清的氛围,也暗合其情怀的凄冷和心情的沉重。后二句写主人公面对一轮孤月的遐想。仰望明月,联想孤寂清冷的嫦娥,年年幽居月宫,夜夜面对无垠的碧海青天,无法排遣孤独郁闷之情,能不深深后悔偷吃不死之药吗?这里写嫦娥的处境心情也就是写主人公的处境心情,二者互为映衬,情味更为浓郁。此诗含蓄蕴藉,寄托深远,情调幽美。诗人在黑暗现实的困境中,为了在精神上摆脱世间尘俗,追求高洁的境界,往往使自己陷于孤独的境地,不正是和月中嫦娥、入道女冠的处境心情类似么?无论是诗人抒发不得志的幽怨,还是写孀独女冠的孤凄,都与嫦娥高洁而孤寂的情景是灵犀相通的。诗中浓重的感伤之美最能引发清高文士的共鸣。此诗将嫦娥、女冠和诗人自己塑造成三位一体的艺术形象,技巧高妙,唯李商隐能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