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原文、翻译和赏析
【题解】唐诗篇名。七古。李白作。见《李太白全集》卷一五。题一作《别东鲁诸公》。约天宝五年(746)将离东鲁南游越中时所作。天姥,山名,在今浙江省新昌县南部。诗分三段。首段由对神仙世界的半信半疑引出天姥山,交待入梦缘由。次段为该诗主体,描绘梦游历险之情状,展现瑰丽变幻之奇景,其中既融铸诗人过去所游名山大川之印象,又烙有作者天宝初长安宫廷生活的迹印。末段抒写梦醒后之感慨,点出否定黑暗的现实世界,追求理想的自由生活之题旨。全诗已写梦境,又入仙境,可谓奇而又奇,幻而又幻,迷离惝恍,变化莫测,富有浪漫主义特色,且从心所欲不逾矩,章法谨严。《唐宋诗醇》卷六评曰:“此篇夭矫离奇、不可方物,然因语而梦,因梦而悟,因悟而别,节次相生,丝毫不乱。”沈德潜亦云:“托言梦游,穷形尽相,以极洞天之奇幻,……诗境虽奇,脉理极细。”(《唐诗别裁》卷六)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两句,直抒胸臆,直发议论,唱出蔑视权贵、向往自由的心声,为具有鲜明的李白个性特征之名句。又题《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李白作。天宝三年,李白辞官离京漫游,辗转来到东鲁。次年离开东鲁南游吴越,与东鲁朋友话别,特吟此诗,留别明志。作者假想自己梦游了天姥山,诗作便由梦境进入仙境,展现了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通过这种精神上的历险和追求,表达了作者憎恶现实的黑暗、追求自由乐土的理想。诗作最后又梦醒回到了现实,抒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心声,显示了作者蔑视权贵的傲岸不羁的反抗精神和豪迈气概。【原文】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慄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淡淡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诗大意】海上的来客向我夸说蓬莱仙岛,但它烟波浩渺,叫人那里寻找?越人介绍的天姥山,云霞闪烁中,或可看得见。天姥高与天相连,横空出世间。高过三山和五岳,盖过天台赤城山。天台四万八千丈,只好拜倒在东南。我想梦中游天姥,月夜飞过了镜湖。镜湖明月将我送,送我来到剡溪中。谢灵运的宿处今仍在,清水荡漾猿猴鸣。穿上谢公登山屐,轻松登上青云梯。半山腰上看日出,空中传来晓鸡啼。山中的道路千回万转,它真使人留连忘返。正靠在石崖贪看花草,想不到天色忽然昏暗。熊在咆哮龙在长吟,岩石和泉林都在震颤。黑云沉沉要下雨,水光荡漾起云烟。电光一闪霹雳鸣,倾刻地裂山欲崩。雷电中闪现出仙人洞府,两扇石门訇的一声大开。苍天茫茫无底无边,神仙的楼台展现在眼前。神仙们纷纷从天而降,清风是他们的坐骑,彩云是他们的衣裳。老虎为他们弹奏琴瑟,鸾凤为他们驾起车辆,密密麻麻一大帮。忽然间我的心里一颤,迷离中发出一声长叹。眼前只不过是睡眠时的枕席,先前的烟霞全然不见。人间行乐也是如此,古来的万事似流水一般。您问我一去何时回还,暂且把白鹿牧放青崖间,出发时好骑它游访名山。我怎能低头哈腰侍奉权贵,叫我紧皱双眉,不得心欢开笑颜!【赏析】《梦游天姥吟留别》,在殷璠的《河岳英灵集》里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天宝三年(744)春,李白离开长安,先在梁、宋一带,与杜甫、高适同漫游,后来入齐、鲁,在家中居住了一段时间。天宝四年(745),诗人离开东鲁,将南游越中,行前写成本诗,向山东的朋友们咏怀抒情,表白自己的心志。这段时间里,李白生活中有两件事值得注意,它们有助于理解本诗的题旨和艺术特征。一是“赐金还山”事。诗人被召入长安后,他那傲岸狂放的性格,蔑视权贵的精神,不为当道者所容,很快招来“时忌”,因而有人向唐玄宗进谗,终于用“赐金还山”的借口将李白逐出了长安。魏颢《李翰林集序》云:“以张垍谗逐。”李白自己也说:“贱臣诈诡,遂放还山。”(《为宋中丞自荐表》)权贵当道,贤者遭难的政治局面,正是李白离开京师的决定因素,也是本诗题旨的现实基础。二是“受道箓”事。李白离开长安后,约在天宝三年冬或四年春,于济南请“尊师”正式授予道箓,李阳冰《草堂集序》:“遂就从祖陈留采访大使李彦允,请北海高天师授道箓于齐州紫极宫。”李白从崇尚道家思想,向往求仙访道,进而成为名符其实的道教徒。杨泉《物理论》云:“会理乱丝,方可读诗。”深入赏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确乎必先从分析全诗结构、理清诗思脉络入手。本诗分三个段落,第一段自“海客谈瀛州”至“对此欲倒东南倾”,共八句,是全诗的引言。东鲁濒海,所以诗人以“海客”句开篇,从题外写来。一、二两句是陪衬之笔,由海上仙山烟涛微茫难以到达,从而引出“越人语天姥”句,才点到题面上来。“天姥连天向天横”以下四句,具体描写天姥山的高拔雄峻。“连天”,极言山高;“向天横”,形容山之雄伟。诗人还嫌不足,于是连写“五岳”、“赤城”、“天台”等名山,烘托天姥山之高峻。“五岳”是我国名山,离天姥山很远,说“势拔五岳”,以天姥与五岳相比,尚有超拔气势,这是虚笔。“赤城”离天姥很近,故云“掩赤城”,是说天姥山之高,有压倒赤城之势,这是实写。七、八句,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形容天台山高“四万八千丈”,高则高矣,但它远远不及天姥山,只能倒伏在东南方,极力反衬天姥之雄伟。第二段三十句,七次换韵,诗意有七层转折。“我欲因之梦吴越”两句是过渡,上句承第一段,“因之”的“之”,便指“越人语天姥”里的天姥山;下句开启以下许多变幻梦境。“湖月照我影”以下八句,由上两句的仄声月韵换押平声齐韵,描述梦中登山的所见所闻。“湖月”句用顶针格修辞手法蝉联上下诗意,很是自然。诗人沿着当年谢灵运的游踪登上天姥山,眼见镜湖月,耳闻清猿啼;黎明时分登上半山腰,眼见海日景象,耳闻天鸡鸣叫。“千岩”两句换仄声径韵,叙述白昼漫游时迷恋山景,从早晨写到傍晚,诗人本意不在描绘天姥山景色,所以这里只用十四个字一笔带过。“熊咆龙吟殷岩泉”以下四句,换平声先韵,诗意从白昼的美景突然转入傍晚山中雷雨来临前的恐怖境界,山中泉水奔流,响声如熊咆龙吟,连深林也为之战慄,层巅也为之惊动,青云、烟水都蒙上了阴郁的色彩,环境氛围的描写与诗人主观情感的抒发,非常协调。“列缺霹雳”以下六句,换平声灰韵。这时,奇境突现,在雷声隆隆、电光闪烁之中石门洞开,出现了一个神仙世界——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以下两句,换仄声马韵,描写神仙纷纷降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以下六句,换平声麻韵,前两句仍写神仙来会的景况,受诗人的驱遣,众多神仙集会在金银台,他们身穿彩虹衣裳,驱长风为马,驾鸾凤为车,虎为之鼓瑟,真是五彩缤纷,光怪陆离。后四句,正当诗人为“列如麻”的仙人惊心眩目的时候,忽然他从梦中惊醒,一切美景、仙境都烟消云散,只剩下睡觉时用的枕席,诗人也徒然为之唏嘘长叹而已!这一段,由入梦写到出梦,表现了“梦游”天姥山的全部历程,是全诗的主干。第三段七句,是全诗结尾部分。“世间行乐亦如此”两句,承上段诗意,发抒感叹,诗人从梦间仙境的突然出现又倏然消失,联想到人世间“行乐”亦是如此,深深感慨“古来万事东流水”,这是他对人生的总结,是他当时的真实思想。“别君去兮何时还”三句,向友人表明自己的心志和去向,遥扣题面“留别”之意。三句均押删韵,三句一意,此亦为运化三句体入诗之体制,与《乌栖曲》同例。最后两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似从天外飞来,醒明全诗题旨,是把握全诗诗脉的关捩,最为紧要。【点评】《梦游天姥吟留别》不是记游诗、山水诗,它是一首带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记梦诗、游仙诗,全诗将山境、梦境、仙境浑融一体,表达了诗人对名山胜川和神仙境界的热烈向往,对理想世界的美好憧憬和执着追求,也表现了诗人不满并憎恶腐朽政治和黑暗现实,抒发诗人在理想破灭后的无限感叹,反映出诗人的美学理想和傲岸不羁的反抗精神,是李白诗中思想、艺术方面都颇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本诗更多地体现了道家思想对诗人的影响,诗中描写了众仙齐集的奇璚场面,由奇诡瑰丽的仙境所构成的诗歌意境,寄寓着诗人热烈追求神仙世界的激情;全诗多处运用道家典籍的典故和前代游仙诗的成句,如“天台四万八千丈”。(“四”又作“一”),出自《云笈七签》引陶弘景《真诰》:“天台山高一万八千丈。”“鸾回车”,出自《上清诀》:“元父所控,赤羽飞车,左御绛鸾,右驾紫凤。”(《太平御览·道部》引)“风为马”,出自傅玄《吴楚歌》:“云为车兮风为马。”此外如“日月照耀金银台”,语出郭璞《游仙诗》;“仙之人兮列如麻”,语出《云笈七签》引《上元夫人步虚曲》。这首诗充分体现了李白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诗人以变幻惝恍的艺术结构、灵活多变的语言形式和迅速变换的韵律,恰当地表现了奇特的艺术想象,炽热的情感喷发和强烈的理想追求。诗人的艺术想象力,骋驰飞翔,他一忽儿追攀刘宋诗人谢灵运,一忽儿迎来了“霓为衣”的云神和“鸾回车”的仙人;他一忽儿在东鲁与友朋话别,一忽儿到了镜湖、剡溪,完全超越了时空间的限制,自由地、尽情地抒写自己的不满黑暗现实的喷薄欲出的激忿和追求理想世界的炽热感情。全诗采用大开大阖,纵横变幻,奇峰突现的结构方法,先写天姥山中的美景,突然,笔头一转,写到山中“熊咆龙吟”、“慄深林兮惊层巅”的惊恐氛围,紧接着“列缺霹雳”、“丘峦崩摧”,忽然幻出奇境,出现了众神纷纷来降的场景,使全诗推到了一个新的高潮。神仙境界,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所以,诗人掉转笔头写到梦境的灭没,章法上又多一层变幻。尽管全诗诗情的发展惝恍莫测,但贯串着一根主线,这便是结句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正因为诗人不肯“事权贵”,所以要迷恋天姥山的清秀景色,乐而忘返;正因为不愿“事权贵”,所以要追求和赞叹瑰丽奇璚的神仙世界;正因为不愿“事权贵”,所以要“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整首诗外形狂放,实则首尾呼应,脉理细致。诗人采用长短参差、灵活动荡的句式,以七言为主体,间以四、五、六、九言及骚体的兮字句,有对偶句,有隔句对、有散句,有似对而不整饬者,多种语言形式妥贴地交叉在一起,犹如一曲和谐的交响乐。全诗随着想象的飞跃,感情的自由抒发,诗人配以迅速变换的韵脚,平、仄声韵交替使用,押韵字数或多或少,变化无常。韵律的变换、更替和内容、结构配合默契,也是本诗的一个重要艺术特色。吴企明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推荐。爱诗词网。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原文、翻译和赏析【题解】唐诗篇名。七古。李白作。见《李太白全集》卷一五。题一作《别东鲁诸公》。约天宝五年(746)将离东鲁南游越中时所作。天姥,山名,在今浙江省新昌县南部。诗分三段。首段由对神仙世界的半信半疑引出天姥山,交待入梦缘由。次段为该诗主体,描绘梦游历险之情状,展现瑰丽变幻之奇景,其中既融铸诗人过去所游名山大川之印象,又烙有作者天宝初长安宫廷生活的迹印。末段抒写梦醒后之感慨,点出否定黑暗的现实世界,追求理想的自由生活之题旨。全诗已写梦境,又入仙境,可谓奇而又奇,幻而又幻,迷离惝恍,变化莫测,富有浪漫主义特色,且从心所欲不逾矩,章法谨严。《唐宋诗醇》卷六评曰:“此篇夭矫离奇、不可方物,然因语而梦,因梦而悟,因悟而别,节次相生,丝毫不乱。”沈德潜亦云:“托言梦游,穷形尽相,以极洞天之奇幻,……诗境虽奇,脉理极细。”(《唐诗别裁》卷六)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两句,直抒胸臆,直发议论,唱出蔑视权贵、向往自由的心声,为具有鲜明的李白个性特征之名句。又题《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李白作。天宝三年,李白辞官离京漫游,辗转来到东鲁。次年离开东鲁南游吴越,与东鲁朋友话别,特吟此诗,留别明志。作者假想自己梦游了天姥山,诗作便由梦境进入仙境,展现了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通过这种精神上的历险和追求,表达了作者憎恶现实的黑暗、追求自由乐土的理想。诗作最后又梦醒回到了现实,抒发“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心声,显示了作者蔑视权贵的傲岸不羁的反抗精神和豪迈气概。【原文】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慄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淡淡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诗大意】海上的来客向我夸说蓬莱仙岛,但它烟波浩渺,叫人那里寻找?越人介绍的天姥山,云霞闪烁中,或可看得见。天姥高与天相连,横空出世间。高过三山和五岳,盖过天台赤城山。天台四万八千丈,只好拜倒在东南。我想梦中游天姥,月夜飞过了镜湖。镜湖明月将我送,送我来到剡溪中。谢灵运的宿处今仍在,清水荡漾猿猴鸣。穿上谢公登山屐,轻松登上青云梯。半山腰上看日出,空中传来晓鸡啼。山中的道路千回万转,它真使人留连忘返。正靠在石崖贪看花草,想不到天色忽然昏暗。熊在咆哮龙在长吟,岩石和泉林都在震颤。黑云沉沉要下雨,水光荡漾起云烟。电光一闪霹雳鸣,倾刻地裂山欲崩。雷电中闪现出仙人洞府,两扇石门訇的一声大开。苍天茫茫无底无边,神仙的楼台展现在眼前。神仙们纷纷从天而降,清风是他们的坐骑,彩云是他们的衣裳。老虎为他们弹奏琴瑟,鸾凤为他们驾起车辆,密密麻麻一大帮。忽然间我的心里一颤,迷离中发出一声长叹。眼前只不过是睡眠时的枕席,先前的烟霞全然不见。人间行乐也是如此,古来的万事似流水一般。您问我一去何时回还,暂且把白鹿牧放青崖间,出发时好骑它游访名山。我怎能低头哈腰侍奉权贵,叫我紧皱双眉,不得心欢开笑颜!【赏析】《梦游天姥吟留别》,在殷璠的《河岳英灵集》里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天宝三年(744)春,李白离开长安,先在梁、宋一带,与杜甫、高适同漫游,后来入齐、鲁,在家中居住了一段时间。天宝四年(745),诗人离开东鲁,将南游越中,行前写成本诗,向山东的朋友们咏怀抒情,表白自己的心志。这段时间里,李白生活中有两件事值得注意,它们有助于理解本诗的题旨和艺术特征。一是“赐金还山”事。诗人被召入长安后,他那傲岸狂放的性格,蔑视权贵的精神,不为当道者所容,很快招来“时忌”,因而有人向唐玄宗进谗,终于用“赐金还山”的借口将李白逐出了长安。魏颢《李翰林集序》云:“以张垍谗逐。”李白自己也说:“贱臣诈诡,遂放还山。”(《为宋中丞自荐表》)权贵当道,贤者遭难的政治局面,正是李白离开京师的决定因素,也是本诗题旨的现实基础。二是“受道箓”事。李白离开长安后,约在天宝三年冬或四年春,于济南请“尊师”正式授予道箓,李阳冰《草堂集序》:“遂就从祖陈留采访大使李彦允,请北海高天师授道箓于齐州紫极宫。”李白从崇尚道家思想,向往求仙访道,进而成为名符其实的道教徒。杨泉《物理论》云:“会理乱丝,方可读诗。”深入赏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确乎必先从分析全诗结构、理清诗思脉络入手。本诗分三个段落,第一段自“海客谈瀛州”至“对此欲倒东南倾”,共八句,是全诗的引言。东鲁濒海,所以诗人以“海客”句开篇,从题外写来。一、二两句是陪衬之笔,由海上仙山烟涛微茫难以到达,从而引出“越人语天姥”句,才点到题面上来。“天姥连天向天横”以下四句,具体描写天姥山的高拔雄峻。“连天”,极言山高;“向天横”,形容山之雄伟。诗人还嫌不足,于是连写“五岳”、“赤城”、“天台”等名山,烘托天姥山之高峻。“五岳”是我国名山,离天姥山很远,说“势拔五岳”,以天姥与五岳相比,尚有超拔气势,这是虚笔。“赤城”离天姥很近,故云“掩赤城”,是说天姥山之高,有压倒赤城之势,这是实写。七、八句,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形容天台山高“四万八千丈”,高则高矣,但它远远不及天姥山,只能倒伏在东南方,极力反衬天姥之雄伟。第二段三十句,七次换韵,诗意有七层转折。“我欲因之梦吴越”两句是过渡,上句承第一段,“因之”的“之”,便指“越人语天姥”里的天姥山;下句开启以下许多变幻梦境。“湖月照我影”以下八句,由上两句的仄声月韵换押平声齐韵,描述梦中登山的所见所闻。“湖月”句用顶针格修辞手法蝉联上下诗意,很是自然。诗人沿着当年谢灵运的游踪登上天姥山,眼见镜湖月,耳闻清猿啼;黎明时分登上半山腰,眼见海日景象,耳闻天鸡鸣叫。“千岩”两句换仄声径韵,叙述白昼漫游时迷恋山景,从早晨写到傍晚,诗人本意不在描绘天姥山景色,所以这里只用十四个字一笔带过。“熊咆龙吟殷岩泉”以下四句,换平声先韵,诗意从白昼的美景突然转入傍晚山中雷雨来临前的恐怖境界,山中泉水奔流,响声如熊咆龙吟,连深林也为之战慄,层巅也为之惊动,青云、烟水都蒙上了阴郁的色彩,环境氛围的描写与诗人主观情感的抒发,非常协调。“列缺霹雳”以下六句,换平声灰韵。这时,奇境突现,在雷声隆隆、电光闪烁之中石门洞开,出现了一个神仙世界——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以下两句,换仄声马韵,描写神仙纷纷降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以下六句,换平声麻韵,前两句仍写神仙来会的景况,受诗人的驱遣,众多神仙集会在金银台,他们身穿彩虹衣裳,驱长风为马,驾鸾凤为车,虎为之鼓瑟,真是五彩缤纷,光怪陆离。后四句,正当诗人为“列如麻”的仙人惊心眩目的时候,忽然他从梦中惊醒,一切美景、仙境都烟消云散,只剩下睡觉时用的枕席,诗人也徒然为之唏嘘长叹而已!这一段,由入梦写到出梦,表现了“梦游”天姥山的全部历程,是全诗的主干。第三段七句,是全诗结尾部分。“世间行乐亦如此”两句,承上段诗意,发抒感叹,诗人从梦间仙境的突然出现又倏然消失,联想到人世间“行乐”亦是如此,深深感慨“古来万事东流水”,这是他对人生的总结,是他当时的真实思想。“别君去兮何时还”三句,向友人表明自己的心志和去向,遥扣题面“留别”之意。三句均押删韵,三句一意,此亦为运化三句体入诗之体制,与《乌栖曲》同例。最后两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似从天外飞来,醒明全诗题旨,是把握全诗诗脉的关捩,最为紧要。【点评】《梦游天姥吟留别》不是记游诗、山水诗,它是一首带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的记梦诗、游仙诗,全诗将山境、梦境、仙境浑融一体,表达了诗人对名山胜川和神仙境界的热烈向往,对理想世界的美好憧憬和执着追求,也表现了诗人不满并憎恶腐朽政治和黑暗现实,抒发诗人在理想破灭后的无限感叹,反映出诗人的美学理想和傲岸不羁的反抗精神,是李白诗中思想、艺术方面都颇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本诗更多地体现了道家思想对诗人的影响,诗中描写了众仙齐集的奇璚场面,由奇诡瑰丽的仙境所构成的诗歌意境,寄寓着诗人热烈追求神仙世界的激情;全诗多处运用道家典籍的典故和前代游仙诗的成句,如“天台四万八千丈”。(“四”又作“一”),出自《云笈七签》引陶弘景《真诰》:“天台山高一万八千丈。”“鸾回车”,出自《上清诀》:“元父所控,赤羽飞车,左御绛鸾,右驾紫凤。”(《太平御览·道部》引)“风为马”,出自傅玄《吴楚歌》:“云为车兮风为马。”此外如“日月照耀金银台”,语出郭璞《游仙诗》;“仙之人兮列如麻”,语出《云笈七签》引《上元夫人步虚曲》。这首诗充分体现了李白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诗人以变幻惝恍的艺术结构、灵活多变的语言形式和迅速变换的韵律,恰当地表现了奇特的艺术想象,炽热的情感喷发和强烈的理想追求。诗人的艺术想象力,骋驰飞翔,他一忽儿追攀刘宋诗人谢灵运,一忽儿迎来了“霓为衣”的云神和“鸾回车”的仙人;他一忽儿在东鲁与友朋话别,一忽儿到了镜湖、剡溪,完全超越了时空间的限制,自由地、尽情地抒写自己的不满黑暗现实的喷薄欲出的激忿和追求理想世界的炽热感情。全诗采用大开大阖,纵横变幻,奇峰突现的结构方法,先写天姥山中的美景,突然,笔头一转,写到山中“熊咆龙吟”、“慄深林兮惊层巅”的惊恐氛围,紧接着“列缺霹雳”、“丘峦崩摧”,忽然幻出奇境,出现了众神纷纷来降的场景,使全诗推到了一个新的高潮。神仙境界,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所以,诗人掉转笔头写到梦境的灭没,章法上又多一层变幻。尽管全诗诗情的发展惝恍莫测,但贯串着一根主线,这便是结句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正因为诗人不肯“事权贵”,所以要迷恋天姥山的清秀景色,乐而忘返;正因为不愿“事权贵”,所以要追求和赞叹瑰丽奇璚的神仙世界;正因为不愿“事权贵”,所以要“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整首诗外形狂放,实则首尾呼应,脉理细致。诗人采用长短参差、灵活动荡的句式,以七言为主体,间以四、五、六、九言及骚体的兮字句,有对偶句,有隔句对、有散句,有似对而不整饬者,多种语言形式妥贴地交叉在一起,犹如一曲和谐的交响乐。全诗随着想象的飞跃,感情的自由抒发,诗人配以迅速变换的韵脚,平、仄声韵交替使用,押韵字数或多或少,变化无常。韵律的变换、更替和内容、结构配合默契,也是本诗的一个重要艺术特色。吴企明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胡蓝之狱”是朱元璋时期胡惟庸案和蓝玉案两个最大的冤案。明朝建立后,皇权与相权矛盾,使朱元璋深感不安。1380年,朱元璋便以左丞相胡惟庸“谋不轨”借此大兴党狱,大肆屠杀功臣宿将。以伙同胡惟庸共谋不轨,杀韩国公李善长等,毒死刘基,先后株连被杀3万余人,前后持续达10年之久,史称“胡党大狱”。“胡党”而受牵连致死者或已死而追夺爵位的开国功臣有李善长、南雄侯赵庸、荥阳侯郑遇春、永嘉侯朱亮祖、静宁侯叶昇等,1公、21侯。胡惟庸被杀后,朱元璋遂罢丞相,革中书省,并严格规定嗣君不得再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说立者,处以重刑。废除丞相后,其事有六部分理,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蓝玉案是朱元璋时又一次大杀功臣的冤案。蓝玉初隶常遇春帐下,有谋略,作战勇敢,屡立战功。朱元璋对其宠遇甚隆,比之卫青、李靖,封为凉国公。1393年,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告发蓝玉谋反,朱元璋以谋反罪杀蓝玉,死1公、13侯、2伯,因蓝玉案被杀的人数达2万人,史称“蓝党大狱”。该案与胡惟庸狱合称为“胡蓝之狱”。胡蓝党案前后达14年之久,朱元璋利用“胡蓝之狱”杀了5万人之多。经过“胡蓝之狱”明朝功臣宿将已被杀戮殆尽。由于杀人过多,造成朝中无将的局面,对以后的政治斗争产生了不利影响。
胡蓝之狱。推荐。爱诗词网。“胡蓝之狱”是朱元璋时期胡惟庸案和蓝玉案两个最大的冤案。明朝建立后,皇权与相权矛盾,使朱元璋深感不安。1380年,朱元璋便以左丞相胡惟庸“谋不轨”借此大兴党狱,大肆屠杀功臣宿将。以伙同胡惟庸共谋不轨,杀韩国公李善长等,毒死刘基,先后株连被杀3万余人,前后持续达10年之久,史称“胡党大狱”。“胡党”而受牵连致死者或已死而追夺爵位的开国功臣有李善长、南雄侯赵庸、荥阳侯郑遇春、永嘉侯朱亮祖、静宁侯叶昇等,1公、21侯。胡惟庸被杀后,朱元璋遂罢丞相,革中书省,并严格规定嗣君不得再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说立者,处以重刑。废除丞相后,其事有六部分理,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蓝玉案是朱元璋时又一次大杀功臣的冤案。蓝玉初隶常遇春帐下,有谋略,作战勇敢,屡立战功。朱元璋对其宠遇甚隆,比之卫青、李靖,封为凉国公。1393年,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告发蓝玉谋反,朱元璋以谋反罪杀蓝玉,死1公、13侯、2伯,因蓝玉案被杀的人数达2万人,史称“蓝党大狱”。该案与胡惟庸狱合称为“胡蓝之狱”。胡蓝党案前后达14年之久,朱元璋利用“胡蓝之狱”杀了5万人之多。经过“胡蓝之狱”明朝功臣宿将已被杀戮殆尽。由于杀人过多,造成朝中无将的局面,对以后的政治斗争产生了不利影响。
【诗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出处】唐·李商隐《嫦娥》。【译注】室内,残烛的光亮渐渐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阴影,越发令人感到清冷。室外,银河逐渐西移垂地,寥落的晨星无言地陪伴着一轮孤月,也陪伴着永夜不寐的主人公。诗人借助环境氛围的渲染,表现了主人公孤清凄冷和不堪忍受寂寞包围的意绪。【全诗】《嫦娥》.[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注释】1.云母:一种柔韧富于弹性的矿物,晶体透明,有类似珍珠的光泽。古代以其薄片装饰屏风、门扉等。烛影深:谓蜡烛越烧越短,幽暗的光影愈来愈大,暗示夜已很深。长河指银河。渐落:渐没,指银河向西移动,逐渐消失。2.嫦娥:古代神话中后羿的妻子,即传说中的月仙子。碧海青天:谓明月晚间从碧海升起,历青天而复入碧海。【全诗赏析】这是一首寄寓诗,幽美、窈渺而多义。或云悼亡,或云伤己之不遇,或云摹写女道士不能求偶的孤寂苦闷等等,此诗虽内涵多义,而无论其喻指对象为谁,也应该是一位与嫦娥生活处境类似的人物。前二句描绘主人公生活的环境和永夜不寐的情景。上句写室内,烛光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深深的暗影,显得空寂清冷,她永夜独坐,内心能不感到黯淡孤寂?此句用冷屏残烛烘托其心境,尤为贴切。一个“深”字,更是道出了独坐之久,追忆之深。下句写室外,横空天河,渐渐西垂,将要消失;晓天的晨星,也慢慢隐没坠沉。此句用河落星沉暗示主人公永夜不眠,“渐”字状其时间流逝,“沉”字拟其低垂,既渲染了凄清的氛围,也暗合其情怀的凄冷和心情的沉重。后二句写主人公面对一轮孤月的遐想。仰望明月,联想孤寂清冷的嫦娥,年年幽居月宫,夜夜面对无垠的碧海青天,无法排遣孤独郁闷之情,能不深深后悔偷吃不死之药吗?这里写嫦娥的处境心情也就是写主人公的处境心情,二者互为映衬,情味更为浓郁。此诗含蓄蕴藉,寄托深远,情调幽美。诗人在黑暗现实的困境中,为了在精神上摆脱世间尘俗,追求高洁的境界,往往使自己陷于孤独的境地,不正是和月中嫦娥、入道女冠的处境心情类似么?无论是诗人抒发不得志的幽怨,还是写孀独女冠的孤凄,都与嫦娥高洁而孤寂的情景是灵犀相通的。诗中浓重的感伤之美最能引发清高文士的共鸣。此诗将嫦娥、女冠和诗人自己塑造成三位一体的艺术形象,技巧高妙,唯李商隐能之。
长河渐落晓星沉。推荐。爱诗词网。【诗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出处】唐·李商隐《嫦娥》。【译注】室内,残烛的光亮渐渐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阴影,越发令人感到清冷。室外,银河逐渐西移垂地,寥落的晨星无言地陪伴着一轮孤月,也陪伴着永夜不寐的主人公。诗人借助环境氛围的渲染,表现了主人公孤清凄冷和不堪忍受寂寞包围的意绪。【全诗】《嫦娥》.[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注释】1.云母:一种柔韧富于弹性的矿物,晶体透明,有类似珍珠的光泽。古代以其薄片装饰屏风、门扉等。烛影深:谓蜡烛越烧越短,幽暗的光影愈来愈大,暗示夜已很深。长河指银河。渐落:渐没,指银河向西移动,逐渐消失。2.嫦娥:古代神话中后羿的妻子,即传说中的月仙子。碧海青天:谓明月晚间从碧海升起,历青天而复入碧海。【全诗赏析】这是一首寄寓诗,幽美、窈渺而多义。或云悼亡,或云伤己之不遇,或云摹写女道士不能求偶的孤寂苦闷等等,此诗虽内涵多义,而无论其喻指对象为谁,也应该是一位与嫦娥生活处境类似的人物。前二句描绘主人公生活的环境和永夜不寐的情景。上句写室内,烛光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深深的暗影,显得空寂清冷,她永夜独坐,内心能不感到黯淡孤寂?此句用冷屏残烛烘托其心境,尤为贴切。一个“深”字,更是道出了独坐之久,追忆之深。下句写室外,横空天河,渐渐西垂,将要消失;晓天的晨星,也慢慢隐没坠沉。此句用河落星沉暗示主人公永夜不眠,“渐”字状其时间流逝,“沉”字拟其低垂,既渲染了凄清的氛围,也暗合其情怀的凄冷和心情的沉重。后二句写主人公面对一轮孤月的遐想。仰望明月,联想孤寂清冷的嫦娥,年年幽居月宫,夜夜面对无垠的碧海青天,无法排遣孤独郁闷之情,能不深深后悔偷吃不死之药吗?这里写嫦娥的处境心情也就是写主人公的处境心情,二者互为映衬,情味更为浓郁。此诗含蓄蕴藉,寄托深远,情调幽美。诗人在黑暗现实的困境中,为了在精神上摆脱世间尘俗,追求高洁的境界,往往使自己陷于孤独的境地,不正是和月中嫦娥、入道女冠的处境心情类似么?无论是诗人抒发不得志的幽怨,还是写孀独女冠的孤凄,都与嫦娥高洁而孤寂的情景是灵犀相通的。诗中浓重的感伤之美最能引发清高文士的共鸣。此诗将嫦娥、女冠和诗人自己塑造成三位一体的艺术形象,技巧高妙,唯李商隐能之。
白马湖之冬。推荐。爱诗词网。夏丏尊《白马湖之冬》原文《白马湖之冬》这篇写景抒情散文,是夏丏尊先生的名篇。文中所写的白马湖,在浙江上虞县境内,是著名的春晖中学的所在地。1922年教育家经亨颐在白马湖畔创建了这所学校,并以“与时俱进”为校训,吸引了不少文化名人前来执教,夏丏尊、朱自清因此成为同事,蔡元培、俞平伯、叶圣陶等也先后应邀在此讲学或考察指导,使得这所位于乡村的中学竟获得了“北有南开,南有春晖”的美誉,而白马湖也益发成了一块风水宝地。正如俞平伯所描述的:“春晖校址殊佳,四山拥翠,曲水环之。村居绝少,只十数家。”夏丏尊的住处“平屋”与丰子恺的“小杨柳屋”便相依在春晖园外不远处。《白马湖之冬》则是夏丏尊迁居上海后,对在白马湖春晖中学执教时的深情回顾。作者写白马湖的冬天,着眼于一个“风”字,因为在作者看来,“风在冬季的感觉中,自古占有重要的因素”;再者,白马湖的山水和普通的风景地相差不远,“唯有风却与别的地方不同。风的多和大,凡是到过那里的人都知道的”。于是作者主要抓住白马湖的风来写冬天。首先是那里的风多,“差不多日日有的”平常的日子,风来大概在下午快要傍晚的时候,半夜即息。至于大风,那是日夜狂吼,一般要到数天才止。其后,作者又着眼于白马湖的风之大:“呼呼作响,好像虎吼”,除了用这种表示声音的词语生动地表现风的强劲外,作者又通过人的感受、反应,传神地写出风的刺骨、凛冽,“风从门窗隙缝中来,因而全家人吃毕夜饭即睡入被窝里,静听寒风的怒号。”这些描写使无形的风,有了形象,有了声势,白马湖冬天的特征也就给人留下了强烈的印象。此外,作者还运用烘托的手法,写白马湖的人烟稀少,山脚下只住着“我和刘君心如两家”,“此外两三里内没有人烟”。又写山野荒凉,“当时尚一株树木都未种”,这便使得严冬里的景物更是苍茫,“泥地看去惨白如水门汀,山色冻得发紫而暗,湖波泛深蓝色。”作者描绘并渲染了白马湖的整体环境和氛围,更烘托出当时当地“风”的凄厉与强劲,从而使白马湖之冬的意味更浓了。关于这一切,作者又写得如叙家常,娓娓道来,朴实无华而又极为醇厚。作者匠心独运,偏偏选择一年之中最萧索乏味,甚至有点凄厉可怕的白马湖的冬天来写景抒情,不仅角度新奇,并且作者又在其中领略和表现出一种特别的情趣。虽然白马湖一到冬天,“那里的风,差不多日日有”,而且它无孔不入,即便“把门缝窗隙厚厚地用纸糊了”,它也会从椽缝中钻入。然而作者却在“松涛如吼,霜月当窗”时,“常把头上的罗宋帽拉得低低地,在洋灯下工作至夜深”,有时“独自拨划着炉灰”,领悟到一种特别的情调,即作者所说的“深感到萧瑟的诗趣”,并且觉得自己犹如山水画中的人物,不由把读者带入类似“独钓寒江雪”的一种诗的境界,引人作种种幽妙的遐想。同时,又显示出作者在貌似平淡无味的日常生活中感悟到人生的情味与意趣,难怪作者在移居上海后,仍在回味白马湖之冬的荒野与朔风,咀嚼那种萧瑟和寂寞,留恋其中的美感及诗意,把他对白马湖的怀念之情表现得十分真切而朴实,自然地流露出作者的处事泰然、平和达观的人生态度。
浣溪沙 欧阳修。推荐。爱诗词网。《浣溪沙》·欧阳修欧阳修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白发戴花君莫笑,六么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前。这首词是描写颍州(今安徽阜阳)西湖的春景,也微露了作者在政治上遭受挫折时的苦恼心情。词的上片,描写颍州西湖,画船荡漾,游人如织。“堤上游人逐画船”,只用一个“逐”字,生动地描写出了游人熙攘、热闹非凡的情景。“拍堤春水四垂天”,写出了春波荡漾、水天一色的美丽图景。“绿杨楼外出秋千”,他又用绿杨湖畔的美人正在玩弄秋千,作为西湖的陪衬,更显出了西湖的妩媚,这“出”字用得极妙。下片,写欧阳修自己游西湖的情景,首句用自我调侃的语气:“白发戴花君莫笑”,老年人插花,表现了欧阳修的乐而忘形,其实这个“乐”是苦中作乐。“六么催拍盏频传”,“六么”,曲调名;“拍”,节拍。这是说,在船上急管繁弦,频频举杯。结句“人生何处似尊前”,字里行间,道出了宦海浮沉、政治苦闷的心态。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率性之谓道。推荐。爱诗词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子曰:“道其不行矣夫!”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51〕可辞〔52〕也,白刃可蹈〔53〕也,中庸不可能〔54〕也。”〔注释〕 天命:这里指自然的禀赋。 性:天赋予人的本性。 率:遵循。 道:规范、人道。 修:修明、实行。 教:教化。 道:日常事物当行之理。 须臾:片刻、一会儿。 君子:《中庸》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行的人,有时指有地位的人。这里指有德行的人。 戒慎:警戒、谨慎。 睹:见、察看。 莫:无、没有。 见(xiàn):同“现”,体现。 隐:隐蔽。 微:细微小事。 发:表露、显露。 中:这里意为恰当。 中节:合于自然的道理。中,符合。节,法度、常理。 和:和谐。 达道:通达的道路,或说是天下人民共由之路,引申为天下共同遵循的普遍规律。 致:到达。 位:安于其所、各得其所。 育:养育、生长。 中庸:不偏不倚,既不过分也无不足。庸,“常”的意思。 反:违背、违反。 而:能、能够。 时中:应时而处中,即言行处处符合道的规范。 忌惮:畏惧。 至:极、最。 鲜:少。 知者:有智慧、有教养的人。知,同“智”。 明:著明、明了。 味:滋味。 矣夫:叹词。 知:同“智”。 也与:语气词连用。 迩(ěr)言:浅近之言。 执其两端:掌握它的两个方面。 斯:此。 予:我。 知:同“智”。 驱:驱逐、驱赶。 罟(gǔ):捕鱼的网。 擭:装有机关的捕兽的木笼。 辟:同“避”。 期月:一个月。 回:颜回,孔子的学生。 拳拳服膺:牢牢地放在心上。拳拳,牢握不舍。服,放置。膺,胸口。 均:平,指治理公正。 爵:爵位。 〔51〕禄:官吏的俸禄。 〔52〕辞:放弃。 〔53〕蹈:踩、踏。 〔54〕中庸不可能:上述三事,即平治国家、辞爵禄、蹈白刃虽难还是能做到,而行中庸之道看似容易,实际更难。〔鉴赏〕 《中庸》相传为子思所作,本来是《小戴礼记》中的第三十一篇,《汉书·艺文志》著录有《中庸说》二篇,说明西汉时已有人专门研究《中庸》。南北朝宋散骑常侍戴颙的《礼记中庸传》二卷、南朝梁武帝萧衍的《中庸讲疏》一卷,援佛入儒。唐中叶以后,李翱作《复性书》,发挥《中庸》的思想,试图建立起一套新的儒家的心性理论。北宋儒者认为,《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的要籍,由曾子所传、而由子思“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南宋朱熹根据北宋二程兄弟等理学开创者的观点,把《大学》和《中庸》从《礼记》中单独抽出,与《论语》、《孟子》合编在一起,并分别为这四部书作了注释,称之为“集注”。本书《中庸》各章的划分即依据朱熹的《四书集注》。在《四书》中,《中庸》的理论性、思辩性高于其他三者,这从朱熹对《四书》次序的排列中可以看出。《四书》的排列次序,今通行本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实际上,朱熹在其编排中曾把《中庸》置于最后。朱熹对此排列曾有说明:“某要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大学》一篇,有等级次第,总作一处易晓,宜先看。《论语》却实,但言语散见,初看亦难。《孟子》有感激兴发人心处。《中庸》亦难读,看三书后,方宜读之。”这里朱熹把《大学》看作纲领,故列于首位;把《中庸》看作精髓,故列于最后。这一起一结,首尾呼应,中间以孔、孟的言论作印证,从而构筑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朱熹之所以重视《中庸》,原因在于他视《中庸》为:“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善学者玩索而有得,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矣。”(《四书集注·中庸章句卷首》)他指明了《中庸》所阐明的理论具有普遍性,思想深刻,分析透彻细致,同实际密切相关,对学者有很大的启发作用。这些说法是符合实际的。第一至第九章论述道与中庸两个观念,这里所说的道即中庸之道,然而他先从哲学上阐述道的概念,不仅为中庸之道奠定了本体论基础,而且赋予道以天人合一的意义,从而发展了道的观念。道是老子哲学的核心观念,它作为宇宙的本体、本原和根本法则,是超越于人的。在孔子学说中道是一个政治学和伦理学概念,《中庸》则第一次把道论述为儒家哲学的基本范畴。它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之说规定了道的基本意义,既指出了道之本原出于天,体现了宇宙法则,又强调了道与本性、人性的一致性,从而避免了天与人、内与外之间的分离和对立。《中庸》这几章主要论述中庸观念的意义和重要性。它首先提出中庸即“中和”,从词义上说中和表示适度,恰当。“喜怒哀乐之未发”就是描绘此时情感、意念无所偏倚,当于理;“发而皆中节”是说情感、意念的表达有分寸,不乖戾。而从哲学上说,明代王阳明认为“未发之中”即良知,即本心,即宇宙本体。可见,根据中庸的观念,世界、本心、本性的本然状态是适度,适宜,恰当。其次,中庸意为“时中”,即人们在各方面的行为举止要合乎时宜,随时而处中。因为“中”无固定的标准,要根据时代条件和具体情况来确定。时中意味着要面对现实,尊重外部的客观条件,不能随心所欲。那些私心太重的人,往往肆欲妄行,所以《中庸》说小人反中庸,言行无所忌惮。再次,中庸是指无过无不及,这除了表示适度的意义之外,还是针对人性弱点提出的。所谓“知(读为“智”)者过之,愚者不及”、“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描述了普遍存在的认识和行动的误区:智者、贤者由于个人主观上的偏爱和过度自信而往往走过头;而愚者、不肖者则由于智识或人格上的缺陷而常常达不到要求或标准。当然无过无不及的涵义也是反对走极端。最后,中庸是一种执两用中的方法论,就是把握两个基本点,使两者保持均衡,也就是遵循对立统一的法则,这是孔子在各种问题上都采用的方法,如他主张在政治上要宽猛并用,在学习方法上要“学”与“思”兼顾,在处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时做到“文质彬彬”等等。《中庸》作者看到,由于人性的弱点,人们容易落入认识的陷阱之中,所以他们的行为常常反中庸,即使有时能遵循中庸之道,但也不能持久,所以说“民鲜久矣”。《中庸》大力提倡中庸之道,说它是极端重要的法则,自然、社会以至于整个宇宙的秩序赖以建立和维持,因此要不惜任何代价加以实行。这样,中庸就同仁、义一起被确立为儒家和中国文化的最高价值观念。
户籍琵琶行。推荐。爱诗词网。唐·白居易元和十年①,予左迁②九江郡③司马④。明年⑤秋,送客湓浦口⑥,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⑦然有京都声⑧。问其人,本长安倡女⑦,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⑩。年长色衰,委身(11)为贾人(12)妇。遂命酒(13),使快(14)弹数曲。曲罢(15)悯然(16),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17)憔悴(18),转徙于江湖(19)间。予出官(20)二年,恬然(21)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22)意。因(23)为(24)长句(25),歌(26)以(27)赠之,凡(28)六百一十六言(29)命(30)曰《琵琶行》。浔阳江(31)头夜送客,枫叶荻(32)花秋瑟瑟(33)。主人下马客在船(34),举酒欲饮无管弦(35)。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36)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37)。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38)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39)面。转轴拨弦(40)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41)声声思(42),似诉平生(43)不得志(44)。低眉(45)信手(46)续续(47)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48),初(49)为《霓裳》(50)后《六幺》(51)。大弦(52)嘈嘈(53)如急雨,小弦(54)切切(55)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56)小珠落玉盘。间关(57)莺(58)语(59)花底滑(60),幽咽(61)泉流冰下难(62)。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63)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64)乍(65)破水浆进(66),铁骑(67)突出(68)刀枪鸣。曲终收拨(69)当心画(70),四弦一声如裂帛(71)。东船西舫(72)悄无言(73),唯见(74)江心秋月白。沉吟(75)放拨插弦中,整顿(76)衣裳起敛容(77)。自言本是京城(78)女,家在虾蟆陵(79)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80)第一部(81)。曲罢曾教善才服(82),妆成(83)每(84)被秋娘(85)妒。五陵年少(86)争缠头(87),一曲红绡(88)不知数。钿头银篦(89)击节碎(90),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91)明年,秋月春风(92)等闲(93)度。弟(94)走从军阿姨(95)死,暮去朝来(96)颜色故(97)。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98)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99)买茶去。去来(100)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101)红阑干(102)。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103唧唧(104)。同是天涯(105)沦落(106)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107),谪居卧病(108)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109)不闻丝竹(110)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111)苦竹(112)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113)?杜鹃(114)啼血猿哀鸣。春江(115)花朝(116)秋月夜(117),往往取酒还(118)独倾(119)。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120)难为听(121)。今夜闻君琵琶语(122),如听仙乐耳暂(123)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124)《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125)立,却坐(126)促弦(127)弦转急。凄凄(128)不似向前(129)声,满座(130)重闻皆掩(131)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132)青衫(133)湿。【注释】①元和十年:815年,元和,唐宪宗年号。②左迁:贬官,降职。③九江郡:即江州,州治所在九江。④司马:州刺史的副官,唐时常以谪官充之,有职无权。⑤明年:第二年。⑥湓(pén)浦口:湓水(今名龙开河)源出江西瑞昌清湓山,东流经九江入长江,江口称湓浦口。⑦铮铮(zhēngzhēng):模拟琵琶清脆的声音。⑧京都声:指唐代京城流行的乐曲声调。⑨倡女:歌女。倡,古时歌舞艺人。⑩善才:唐代对乐师的通称,是“能手”的意思。(11)委身:托身,这里是嫁的意思。(12)贾(gǔ)人:商人。(13)命酒:叫手下人摆酒。(14)快:畅快。(15)罢:完,毕。(16)悯(mǐn)然:忧郁的样子。(17)漂沦:漂泊沦落。(18)憔悴:困顿萎靡的样子。(19)江湖:泛指四方各地。(20)出官:京官外调。(21)恬然:淡泊宁静的样子。(22)迁谪(zhé):贬谪,放逐。这里表示被迁谪。(23)因:因此。(24)为:创作。(25)长句:指七言诗,唐人的习惯说法。(26)歌:作歌。(27)以:并,并且。(28)凡:总共。(29)言:字。(30)命:命名,题名。(31)浔阳江:长江流经浔阳郡境内的一段。(32)荻:水生植物,形状像芦苇。(33)瑟瑟:微风吹动草木之声。(34)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意为:我和主人一同下马,然后一起上船。主人,白居易自指。在,上。(35)管弦:管乐器与弦乐器,指音乐。(36)暗:轻声。(37)欲语迟:想回答又有些迟疑。迟,迟疑不决。(38)回灯:把灯芯捻大一些,使灯光更亮。(39)半遮:即“遮半”,遮住半边。(40)转轴拨弦:调弦校音的动作。轴,弦柱,琵琶有四根弦柱。弦,琴弦。(41)掩抑:低沉抑郁。(42)思:名词,思绪,愁思。(43)平生:平素,往常。(44)得志:得意。(45)低眉:低头。(46)信手:随手。(47)续续:连续。(48)拢、捻、抹、挑:拢,叩弦;捻,揉弦;抹,顺手下拨;挑,反手回拨。以上是弹琵琶的四种指法。(49)初:开始。(50)《霓裳》:即《霓裳羽衣曲》,据说是开元时从印度传入的,原名《婆罗门》,经唐明皇润色并改此名。作者还有《霓裳羽衣舞歌》,对此有较详细的描写。(51)《六幺》:琵琶曲名。也作“绿腰”,原名“录要”,以乐工进曲录其要点而得名,是当时流行的曲调。(52)大弦:指琵琶四弦(或五弦)中最粗的弦。(53)嘈嘈:拟声词,形容声音的浊杂粗重。(54)小弦:指细弦。(55)切切:拟声词,形容轻细之音。(56)珠:珠子,此句形容琵琶声清脆圆润。(57)间关:拟声词,形容鸟声婉转。(58)莺:黄莺。(59)语:鸣声。(60)滑:流利。(61)幽咽(yè):低泣声,这里形容遇塞不畅的流水声。(62)冰下难:以泉水在冰下流动受阻形容乐声艰涩低沉、呜咽断续。一作“冰下滩”、“水下滩”。(63)幽愁暗恨:内心深藏的忧愁和怨恨。(64)银瓶:汲水器。(65)乍:突然。(66)进:溅射,飞进。(67)铁骑:带甲的骑兵。(68)出:出击。(69)拨:拨子,弹奏琴弦时所运用的工具。(70)当心画:是弹琵琶到一曲终了时常用的手法。画,通“划”。(71)帛:丝织品的总称。(72)舫:船。(73)言:指说话的声音。(74)唯见:只见。(75)沉吟:要说话又有些迟疑的样子。(76)整顿:整理。(77)敛容:正容,显出庄重的脸色。(78)京城:指长安。(79)虾蟆(háma)陵: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歌女聚居的地方。旧说董仲舒葬此,门人经过这里,都下马步行,所以叫下马陵。后人误传为虾蟆陵。(80)教坊:唐高祖时设置的宫内教练歌舞的机构,唐玄宗又设内教坊和左教坊、右教坊。这位弹琵琶的娼女当是挂名教坊,临时入宫供奉的。(81)第一部:首席乐队。(82)服:佩服。(83)妆成:成妆,化好妆。(84)每:常。(85)秋娘:当时的一位名伎,唐时歌舞伎常用此名,这里借指貌美善歌的歌伎。(86)五陵年少:富贵人家子弟。五陵,指汉代的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都在长安城北,是汉朝王公贵族的聚居处。(87)争缠头:争先恐后地送缠头。争,争给,争送。缠头,古代赏赠给歌伎的丝织品。(88)红绡(xiāo):红色绫缎。绡,精细轻美的丝织品。(89)钿(diàn)头银篦:镶嵌着花钿的发篦(栉发具)。钿,用金玉珠宝等制成的花朵形的首饰。篦(bì),一种齿很密的梳子。(90)击节碎:随着音乐打拍子敲碎了。击节,打拍子。(91)复:又,再。(92)秋月春风:指一秋一春,即一年。(93)等闲:白白地,随便。(94)弟:指小于自己的歌伎。(95)阿姨:指歌伎院中的老鸨。(96)暮去朝来:一天过去,也指岁月流逝。(97)故:陈旧,衰老。(98)老大:年纪大了。(99)浮梁:唐天宝间改设的县,治所在今江西景德镇北浮梁,是个茶叶贸易中心。(100)去来:走了以后。来,助词,无义。(101)妆泪:脂粉和眼泪。(102)阑干:(泪水)纵横。(103)重(chóng):更加。(104)唧唧:叹息声。(105)天涯:天边,这里泛指各地。(106)沦落:沉沦流落,遭遇坎坷,失意无欢等。(107)帝京:皇帝居住的京都,即京城长安。(108)卧病:抱病,带病。(109)终岁:一年到头。(110)丝竹:弦乐器、管乐器的总称,这里指音乐。(111)黄芦:芦苇。(112)苦竹:竹的一种,竹干较粗,笋味苦。(113)何物:这里指什么声音。(114)杜鹃:又名子规,鸣声凄切。相传古蜀国的一位国君名叫杜宇,又称望帝,死后魂化杜鹃,鸣声凄切,常常啼叫得口角流血。(115)春江:意指春江水流。(116)花朝(zhāo):意指花开的早晨。(117)秋月夜:秋夜月照的意思。(118)还:即,便。(119)独倾:独酌。(120)呕哑嘲哳(ōuyāzhāozhā):形容乐声杂乱难听。(121)难为听:叫人听不下去。(122)琵琶语:指琵琶上弹奏的乐调。(123)暂:顿时。(124)翻作:按曲填写歌词。(125)良久:很久。(126)却坐:退回原处重新坐下。(127)促弦:把弦拧紧。促,紧,迫。(128)凄凄:形容琴声悲切。(129)向前:刚才。(130)满座:所有在座的人。(131)掩:掩面。(132)江州司马:作者自指。(133)青衫:黑色单衣,青,唐朝八品、九品文官的服色。【大意】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天,送客到湓浦口,听到船上有人在夜里弹琵琶,听那声音,十分清脆,有京城乐曲的韵味。询问那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年纪大了,容貌衰老了,嫁给商人做了妻子。于是我便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曲子弹完后,她神情忧郁,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上辗转流浪。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心情平静,安于现状,却被这位歌女的话语打动了,今晚才感到被贬的失意。于是写了这首七言诗,作歌并赠送给她,总共六百一十六字,题名为《琵琶行》。秋夜我来到浔阳江边为客人送行,枫叶和芦花在秋风中瑟瑟作响。我和客人一同下马上船,想在船上举杯饮酒,却没有音乐相伴助兴。喝醉了,心情也并不愉快,我怀着悲伤的情绪要与朋友分别之时,只见茫茫的江水里沉浸着一轮明月。忽然听见江上传来琵琶的声音,我忘记了回家,客人也忘记了开船。我跟着声音悄悄地询问弹琵琶的是谁?琵琶声停止了,琵琶女想要答话却又有些迟疑。把船划过去,请她过来见面,添上酒把灯光拨亮些,又摆上酒宴。再三呼唤,她才肯走出船舱,还抱着琵琶,羞涩地遮住半边脸庞。她拧转弦轴,拨动弦线,试弹了两三下,还没有弹成曲调,已经充满了情感。声声弦音低沉抑郁,充满愁思,好像在诉说不得意的身世。她低着头连续不断地随手弹奏,用乐声诉尽无穷的心事。轻轻地拢,慢慢地捻,又抹又挑,先弹《霓裳》,后弹《六幺》。大弦声音浊杂粗重犹如急风骤雨,细弦声音轻细好似儿女私语。大弦小弦交错弹奏的声音,仿佛大大小小的珠子落在玉盘上,清脆而圆润。那声音有时像黄莺在花下啼鸣,婉转流利;有时像冰下的泉水,幽幽咽咽流得多么艰难。如正在凝成冰的泉水又冷又涩不能畅流,弦似乎冻结了,声音也暂时停止。这使人觉得另有一种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愁恨透露出来,这时虽没声音,却胜过有声。突然弦声弹响,就像银瓶破裂,水浆溅射,又像带甲的骑兵急速冲出,刀枪轰鸣。曲子弹完了,用拨子对着琵琶中心一划,四根弦线同时发出像撕裂丝绸一样的声音。这时东边西边的船上都静悄悄地没一点声音,只见倒映在江心的秋月又白又亮。琵琶女迟疑地放下拨子又插到弦中,整理好衣裳,站起来,显出庄重的神色。她说自己本是京城里的姑娘,家住在虾蟆陵附近。十三岁就学会了弹琵琶的技艺,名字登记在教坊的第一队里。一曲弹完,曾使教琵琶的师傅佩服,装扮之后常引起同行歌伎的妒嫉。京城富贵人家子弟争先恐后地赠送礼品,弹完一只曲子,所得的红绡不计其数。打拍子敲碎了钿头银篦,吃完美酒泼脏了血色的罗裙。欢乐的日子一年又一年,美好的岁月就这样随随便便地度过了。共事的姐妹嫁给了军人,老鸨辞别了人世,随着时光的流逝容貌衰老。门前冷清,车马越来越少,年纪大了出嫁做了商人的妻子。商人看重钱财不在乎别离,上个月去浮梁买茶做生意。我在江口独守空船,绕船伴我的只有明亮的月光和寒冷的江水。深夜里忽然梦见少年时代的往事,梦中哭啼,搽了胭脂的脸上流满了一道道红色的泪痕。我听了琵琶声已经深为叹息,又听了这番话更加感叹不已。彼此同是沦落天涯的人,偶然相逢,又何必要曾经互相认识呢!我自从去年辞别了京城,贬官在浔阳,一直卧病。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一年到头也听不到丝竹之声。居住在湓江附近,低洼潮湿,院子周围,尽长些黄芦苦竹。早上晚间能听见什么呢?只有杜鹃悲切的啼声和猿猴凄哀的鸣叫。每当春江花晨和秋季月夜,我拿出酒来,却往往自酌自饮。难道没有山歌?也没有村笛?那声音单调细碎实在难听。今夜听了你用琵琶弹奏的乐曲,如同听到天上的仙乐,耳朵也顿时清亮。你不要推辞,请坐下再弹一只曲子,我替你谱写歌词,题目就叫作《琵琶行》。她被我的话感动得长久地站立在那里,然后退回原处坐下,把弦拧紧,琴弦发出的声音变得更加急促。凄凄切切不再像刚才那种声音,满座的人再听弹奏都忍不住掩面而泣。在座的哪位眼泪流得最多?我这个江州司马的青衫已被泪水湿透了。知识来源:何小宛主编.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87-9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