飒飒秋雨中

飒飒秋雨中朗读

【诗句】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出处】唐·王维《栾家濑》【意思】在飒飒秋雨中,湍急的水流,从滩石上一泻而过。水石相击,跳波自相飞溅。伫立水中觅食的白鹭,骤然被这突如其来的水珠惊起,展翅逃飞。一场虚惊之后,便又安祥地飞落原处。水流湍急,竟然惊飞白鹭,可见环境的宁静,飞而复落更显其文雅,而且白鹭此举又构成栾家濑极有趣的一幕。注:浅,通溅,水流急的样子。【鉴赏】跳动的浪花相互激溅,白鹭因水花声而受惊飞起,又缓缓落下。水花相溅的声音能有多大,但白鹭却被其惊动而飞起,诗歌以此细节的描述,衬托出栾家濑环境之恬静清幽。白鹤受惊而飞,悬又落下,整个画面又归于安静。诗人善于捕捉自然中的动人美景,再现了一幅和谐自然的画面,令人赏心悦目,真可谓“诗中有画”。【全诗】《栾家濑》.[唐].王维.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鉴赏1】王维40岁后便隐居辋川,写了不少山水田园诗,辑成《辋川集》。这首诗是该集中的第13首诗。“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在飒飒的秋雨声中,山泉急速地向下流泻。跳动的浪花相互激溅,白鹭惊起又缓缓落下。这首诗别创新意,写得活泼而富有情趣。自然景色恬静清幽,并无人在。秋雨“飒飒”,“跳波”溅起的水花“相溅”,白鹭被水声惊起,上下翻飞,动静相生,体现了王维山水田园诗对自然景物的高度艺术概括力。善于捕捉自然生态美,使王维独具慧眼,使他的山水田园诗具有优美和谐的意境。“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两句,水花溅起又落下,白鹭惊起而又飞下,一切终究还是归于宁静,这令人赏心悦目的画面,是眼前实景,一经诗人摄入他的诗中,便成为于清雅中含有无穷意蕴的佳句。【鉴赏2】动和静是一对矛盾,在诗歌艺术中是经常可见的。这里专说以动衬静,或者说以动写静。静的境界是不容易表现的。诗人们经过静观默察,往往选用恰当的动态来衬托渲染,从而更突出了静境。梁朝诗人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入若耶溪》),便是一联以动衬静的名句。相反,谁若是单纯地一味地以静写静,便很可能把大自然写成一片死寂,丧失了客观世界原有的生机和意趣。王安石为了不蹈袭王籍窠臼,写了“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魏庆之《诗人玉屑》引《苕溪渔隐丛话》),表面上似乎没有鸟鸣山会更幽,其实却是以静写静的败笔,呆板滞塞,毫无灵气可言。我国古代的诗论家也是深懂以动衬静的妙谛的。他们提出“静不可言静”(《诗人玉屑》引陈永康《吟窗杂序》),“真中有幻,动中有静,寂处有音,冷处有神”(吴雷发《说诗管蒯》)等等,都是很有卓见的。山水诗人王维是以动写静的高手,《栾家濑》只是诸多好例中的一个。飒飒秋雨,带给人阵阵凉意,而溪涧中的石上清泉,借着雨势,又叮叮咚咚地奏起了诱人的天籁。和谐流美的声声合奏,构成一个幽静出尘的境界。诗人痴迷地沉浸在野趣横生的大自然怀抱中,几乎忘记了尘世一切的喧嚣。以上这些画面还只是来到栾家濑后的初步所见,接着诗人蓦然发现溪涧中别具的美景奇趣:水流湍急,撞击在山石上,不断溅射出无数碎珠寒玉,惊飞了溪边的几只白鹭;它们在半空中徘徊了一阵,觉得没有任何危险,又相继落到了原先栖息处。在这一连串的动态声响的变化中,大自然显得越发清新幽静,而在无比幽静的氛围里,又透露一种蓬勃的生气,蕴蓄着诗人热爱自然美的真挚感情。以动衬静,要超过王维是太难了。中唐元稹有一首《晚春》:“昼静帘疏燕语频,双双斗雀动阶尘。柴扉日暮随风掩,落尽闲花不见人。”虽然题材和风格与王作不同,但应该承认在以动衬静的写法上,也是颇为成功的。正由于院子中寂无人声,燕雀的喧闹才格外突出,反过来更衬托出村居的寂静。风掩柴扉,闲花落尽,是进一步写静之久长。细加品味,《晚春》多少还有人为的痕迹,比不上王作的清浅自然,“不著一语,尽得风流”了。

(0)

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朗读
(3)

猜你喜欢

毛泽东诗词《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0)

“小槽壓就西涼酒,風月無邊是醉鄉。”詩句出處:《鷓鴣天》;是宋朝詩人張鎡的作品。
陰陰一架紺雲涼。裊裊千絲翠蔓長。紫玉乳圓秋結穗,水晶珠瑩露凝漿。相並熟,試新嘗。累累輕翦粉痕香。小槽壓就西涼酒,風月無邊是醉鄉。

(0)

闺门秘术

清宣统二年(1910)石印本《闺门秘术》扉页书影

(0)

“胡蓝之狱”是朱元璋时期胡惟庸案和蓝玉案两个最大的冤案。明朝建立后,皇权与相权矛盾,使朱元璋深感不安。1380年,朱元璋便以左丞相胡惟庸“谋不轨”借此大兴党狱,大肆屠杀功臣宿将。以伙同胡惟庸共谋不轨,杀韩国公李善长等,毒死刘基,先后株连被杀3万余人,前后持续达10年之久,史称“胡党大狱”。“胡党”而受牵连致死者或已死而追夺爵位的开国功臣有李善长、南雄侯赵庸、荥阳侯郑遇春、永嘉侯朱亮祖、静宁侯叶昇等,1公、21侯。胡惟庸被杀后,朱元璋遂罢丞相,革中书省,并严格规定嗣君不得再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说立者,处以重刑。废除丞相后,其事有六部分理,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蓝玉案是朱元璋时又一次大杀功臣的冤案。蓝玉初隶常遇春帐下,有谋略,作战勇敢,屡立战功。朱元璋对其宠遇甚隆,比之卫青、李靖,封为凉国公。1393年,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告发蓝玉谋反,朱元璋以谋反罪杀蓝玉,死1公、13侯、2伯,因蓝玉案被杀的人数达2万人,史称“蓝党大狱”。该案与胡惟庸狱合称为“胡蓝之狱”。胡蓝党案前后达14年之久,朱元璋利用“胡蓝之狱”杀了5万人之多。经过“胡蓝之狱”明朝功臣宿将已被杀戮殆尽。由于杀人过多,造成朝中无将的局面,对以后的政治斗争产生了不利影响。

(0)

点击进入: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原文

《论雷峰塔的倒掉》是鲁迅杂文中的名篇,它最初发表于1924年11月17日《语丝》周刊第一期,后由作者编入《坟》。

(0)

【诗句】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出处】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译注】群峰连绵,山峦重叠,峰回路转,山道曲折,盘旋变化不定。山上,奇花异草,怪石林立,令人陶醉,使人留恋。倏忽间,日薄西山,就到了黄昏。诗句通过丰富的想象,高度的夸张,洗炼的语言,描绘出梦中天姥山绮丽、明媚的景色。“迷”、“倚”不仅写出山中花石之美、之奇,而且反映出诗人渴望光明,追求美好事物的愿望。注:倚,靠。暝(míng),黄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