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山道士

劳山道士朗读

清·蒲松龄

有王生,行七,故家子。少慕道,闻劳山多仙人,负笈往游。登一顶,有观宇,甚幽。一道士坐蒲团上,素发垂领而神观爽迈。叩而与语,理甚玄妙(11)。请师之,道士曰:“恐娇惰不能作苦(12)。”答言:“能之。”其门人甚众,薄暮毕集(13),王俱与稽首(14),遂留观中。

凌晨,道士呼王去,授以斧,使随众采樵。王谨受教(15)。过月余,手足重茧(16),不堪(17)其苦,阴有归志(18)

一夕归,见二人与师共酌。日已暮,尚无灯烛。师乃剪纸如镜(19),粘壁间,俄顷(20),月明辉室(21),光鉴毫芒(22)。诸门人环听奔走(23)。一客曰:“良宵胜乐,不可不同(24)。”乃于案上取壶酒,分赉诸徒(25),且嘱尽醉。王自思:七八人,壶酒何能遍给(26)?遂各觅盎盂(27),竞饮先釂(28),惟恐樽(29)尽,而往复挹注(30),竟不少减(31)。心奇之。俄(32)一客曰:“蒙赐月明之照,乃尔寂饮(33)!何不呼嫦娥来?”乃以箸掷月中(34)。见一美人自光中出,初不盈尺(35),至地,遂与人等(36)。纤腰秀项(37),翩翩作霓裳舞(38)。已而歌曰:“仙仙乎,而还乎?而幽我于广寒乎!(39)”其声清越,烈如箫管。歌毕,盘旋而起,跃登几上(40),惊顾之间(41),已复为箸(42)。三人大笑。又一客曰:“今宵最乐,然不胜酒力矣。其(43)饯我于月宫可乎?”三人移席,渐入月中。众视三人坐月中饮,须眉毕见(44),如影之在镜中。移时(45),月渐暗,门人然烛(46)来,则道士独坐而客杳(47)矣。几上肴核(48)尚存,壁上月,纸圆如镜而已。道士问众:“饮足乎?”曰:“足矣。”“足,宜早寝,勿误樵苏(49)。”众诺而退。王窃忻慕(50),归念遂息。

又一月,苦不可忍,而道士并不传教(51)一术。心不能待,辞曰:“弟子数百里受业仙师(52),纵(53)不能得长生术,或小有传习(54),亦可慰求教之心(55)。今阅(56)两三月,不过早樵而暮归。弟子在家,未谙(57)此苦。”道士笑曰:“吾固谓(58)不能作苦,今果然。明早当遣汝行。”王曰:“弟子操作(59)多日,师略授小技,此来为不负也(60)。”道士问:“何术之求(61)?”王曰:“每见师行处,墙壁所不能隔,但得此法足矣。”道士笑而允之。乃传以诀(62),令自咒(63),毕,呼曰:“入之!”王面墙不敢入。又曰:“试入之。”王果从容入,及墙而阻(64)。道士曰:“俯首骤入,勿逡巡(65)!”王果去墙数步(66),奔而入。虚若无物(67),回视(68)果在墙外矣。大喜,入谢。道士曰:“归宜洁持(69),否则不验(70)。”遂助资斧(71),遣之归。

抵家,自诩(72)遇仙,坚壁所不能阻。妻不信。王效其作为,去墙数尺,奔而入,头触硬壁,蓦然而踣(73)。妻扶视之,额上坟起(74),如巨卵焉。妻揶揄(75)之。王惭忿(76),骂老道士之无良(77)而已(78)

【注释】①本文节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1640年—1715年),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室名聊斋,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今山东淄博)人。一生屡试不第。《聊斋志异》全书大多采用传奇手法来描写志怪的题材,融物性、神性、人性于一体,塑造了一系列花妖狐媚的艺术形象,既生动描写了个人渴望解放和追求幸福的喜怒哀乐,也深刻揭示了现实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世态炎凉。被称为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高峰。

②〔邑〕县。这里指本县,即今山东临淄。

③〔行(háng)七〕排行老七。

④〔故家〕世代为官的人家。

⑤〔慕道〕倾慕道教的修行和法术。

⑥〔劳山〕即崂山。在今山东青岛东北。为中国北方道教圣地。

⑦〔负笈(jí)〕背着书箱。笈,书箱。

⑧〔观(guàn)宇〕道教供奉神灵的庙宇。

⑨〔素发垂领而神观爽迈〕白发垂到衣领上,神情相貌清爽高迈。

⑩〔叩〕俯首到地行礼。

(11)〔玄妙〕深奥难懂。

(12)〔作苦〕做艰苦的劳动。

(13)〔薄暮毕集〕在傍晚时分完全聚齐了。薄,迫近。毕,完全。

(14)〔稽(qǐ)首〕道士举一手向人行礼。

(15)〔谨受教〕恭敬地接受命令。

(16)〔重(chóng)茧〕一层层很厚的硬皮。

(17)〔不堪〕不能忍受。

(18)〔阴有归志〕暗暗地有了回家的念头。阴,暗暗地。志,想法,念头。

(19)〔剪纸如镜〕用纸剪成一面镜子模样。

(20)〔俄顷〕一会儿。

(21)〔月明辉室〕像月光一样明亮的光线照亮整个房间。

(22)〔光鉴毫芒〕光亮能照出极细微的东西。毫,兽类秋后生出御寒的细毛。芒,谷类外壳上的针状刺须。毫、芒,喻指极其微细的东西。

(23)〔环听奔走〕环绕着他,听他支使。

(24)〔良宵胜乐,不可不同〕这么好的夜晚,这么大的乐趣,不能不和大家一同享受。

(25)〔分赉(lài)诸徒〕分别赏赐给各位徒弟。赉,赏赐。

(26)〔壶酒何能遍给〕一壶酒怎么能让所有人都喝遍?

(27)〔盎(àng)盂(yú)〕泛指盛酒水的容器。盎,一种腹大口小的容器。盂,盛饮食的圆口器皿。

(28)〔釂(jiào)〕喝尽杯中酒。

(29)〔樽(zūn)〕酒杯。

(30)〔往复挹(yì)注〕众人传来传去地倒酒。挹注,从大容器倒入小容器。

(31)〔竟不少减〕竟然没有稍微的减少。少,稍微。

(32)〔俄〕一会儿。

(33)〔乃尔寂饮〕如此寂寞地喝酒。乃尔,如此。

(34)〔以箸(zhù)掷月中〕拿起筷子扔到月亮里面。箸,筷子。

(35)〔初不盈尺〕刚开始高度不足一尺。盈,满。

(36)〔遂与人等〕于是变得和真人一样高大。

(37)〔纤(xiān)腰秀项〕纤细的腰肢,秀美的脖子。项,脖子。

(38)〔霓(ní)裳舞〕即《霓裳羽衣舞》。传说唐玄宗曾夜游月宫,看到数百仙女随曲舞蹈,问之,原是《霓裳羽衣曲》。唐玄宗回宫后凭记忆将此曲谱记录下来,在后宫排练,天宝年间盛行一时。

(39)〔仙仙乎,而还乎?而幽我于广寒乎!〕歌词大意是:我翩翩地起舞啊,这是回到人间了吗,还是仍被幽禁在月宫呢!来自月宫的嫦娥,分辨不出剪贴在壁上的月亮是人间的虚造还是天上的实有,故有此歌。仙仙,同“跹跹”,轻盈跳舞的样子。还,归。幽,幽禁。

(40)〔跃登几上〕跳上了桌子。

(41)〔惊顾之间〕众人惊讶地观看的时候。

(42)〔已复为箸〕已经重新变回了筷子。

(43)〔其〕语气词,无意义。

(44)〔须眉毕见〕头发眉毛都看得很清楚。

(45)〔移时〕过了一会儿。

(46)〔然烛〕点着蜡烛。然,通“燃”。

(47)〔杳(yǎo)〕见不到踪影。

(48)〔肴核〕菜肴果品。

(49)〔樵苏〕打柴割草。

(50)〔窃忻慕〕私底下高兴羡慕。窃,私底下,暗自。

(51)〔传教〕传授教导。

(52)〔受业仙师〕跟随您学习道术。仙师,对该道士的尊称。

(53)〔纵〕纵使,即使。

(54)〔小有传习〕传授教习一点点道术。

(55)〔慰求教之心〕安慰一下我求教的恳切心情。

(56)〔阅〕经,历。

(57)〔谙(ān)〕熟知,熟识。

(58)〔固谓〕本来就说。

(59)〔操作〕劳作,操劳。

(60)〔此来为不负也〕即此行不虚。也不辜负这次的到来了。

(61)〔何术之求〕求何术。要学习什么道术呢?

(62)〔诀〕咒语,口诀。

(63)〔咒〕念咒语。

(64)〔及墙而阻〕到了墙边被挡住了。

(65)〔逡(qūn)巡〕欲进不进,迟疑不决的样子。

(66)〔去墙数步〕离开墙好几步远。

(67)〔虚若无物〕空虚得好像没什么东西。

(68)〔回视〕回头看。

(69)〔洁持〕洁身自好,谨慎遵守戒律。持,遵守戒律。

(70)〔验〕(道术)灵验。

(71)〔资斧〕路费。

(72)〔自诩(xǔ)〕自夸。

(73)〔蓦然而踣(bó)〕一下子就仆倒在地上。踣,仆倒。

(74)〔坟起〕鼓起,肿起。

(75)〔揶揄(yéyú)〕嘲笑。

(76)〔惭忿〕惭愧又愤愤不平。

(77)〔无良〕不好。

(78)〔而已〕罢了。

【译文】县城里有个姓王的书生,排行第七,是一个世代做官的人家的后代。他从小倾慕道教法术。听说劳山有许多仙人,他就背着书箱出门访道。(他)登上一座山头,看见一座道观,十分幽静。一个道士坐在蒲团上,白头发垂到衣领上,神情相貌清爽高迈。王生上前叩头请教,道士讲的道理深远高妙不易领会。王生便请求拜道士为师。道士说:“恐怕你娇贵懒惰,不能做艰苦的劳动。”他回答说:“我可以(吃苦)。”道士的徒弟很多,在傍晚时分全都到齐了,王生和他们一一见礼,于是就留在了道观。

将近天亮的时候,道士把王生叫去,给他一把斧子,让他随徒弟们一起上山砍柴。王生恭敬地接受了命令。过了一个多月,王生的手脚磨出了厚厚的茧子,(他实在)不能承受这种苦楚,暗暗地有了回家的念头。

一天傍晚回来,王生看见两个人和师父一起喝酒。天色已经昏暗,还没点灯烛,师父就用纸剪成镜子一般贴在墙壁上。不一会儿,如同明亮的月亮照耀屋内,光亮能照出极细微的东西。各个徒弟环绕着道士听他支使,为他到这里到那里的办事。一个客人说:“这样好的夜晚,这么大的乐趣,不可以不和大家一同享受。”于是拿起桌上的一壶酒,分别赏赐给各个徒弟,并且嘱咐徒弟们尽情痛饮,一醉方休。王生心想:七八个人,一壶酒怎么够呢?大家就各自找来盛酒的器具,争着喝酒,生怕壶里的酒喝完。但是反复地倒来倒去,壶里的酒竟然不减少。王生对此感到奇怪。一会儿,另一位客人说:“承蒙主人赏赐明亮的月光,(我们)却这样寂寞地喝酒(也未免太无趣了),为什么不把嫦娥请来(助兴)呢?”(师父)就把筷子向月亮中抛去。看见一位美人从月光中走出,开始不满一尺,到了地上,就与常人一般高了。她腰肢纤细,面容秀美,轻盈地跳起《霓裳羽衣舞》。不久又歌唱道:“我翩翩地起舞啊,这是回到人间了吗,还是仍被幽禁在月宫呢!”她的声音清脆悠扬,如同洞箫中吹出的音响。歌唱完了,(嫦娥)轻盈旋转而上,一跃登上了桌子,大家正惊奇地注视时,嫦娥已经又变成了一双筷子。三个人大笑起来。又一位客人说:“今天晚上真快乐,可是我喝醉了,希望你们到月宫为我饯行好吗?”于是三个人移动酒席,渐渐进入月中。众徒弟看三人坐在月亮里喝酒,胡子眉毛全都看得很清楚,像在镜子里的人影一样。过了好一会儿,月亮渐渐变暗。一个徒弟来点蜡烛,却只见道士一个人坐在桌旁,而客人已经不见踪影,桌上残羹剩菜还在,墙壁上的月亮,只是一张像镜子一样圆的纸罢了。道士问众徒弟:“喝够了吗?”(众徒弟)回答:“足够了。”(道士说:)“(既然)喝够了,就早早睡觉,不要耽误(明天)砍柴割草。”众徒弟答应并且退了出去。王生私下里欣喜羡慕(师父的道术),也就打消了回家的念头。

又过了一个月,王生实在吃不了这个苦,但道士却不传授一点法术。他心急不愿意再等待了,便向道士辞别说:“弟子从几百里外来拜师学道,即使学不到长生不老的法术,如果有小的法术传授教习(给我),也可以安慰我这颗求教的心。现在已过了两三个月,(我)每天不过是早上上山砍柴,晚上才回来,弟子在家时,没受过这种苦。”道士笑着说:“我本来就说你吃不了这个苦,如今果然是这样。明天早上就让你回家。”王生说:“弟子干了这么长时间的活,请师父传授点小法术给我,也不辜负此行了。”道士问:“你想求教什么法术?”王生说:“(我)每次看见师父走到的地方,坚硬的墙壁也不能阻隔,只要学到这一法术就足够了。”道士笑着答应了他的要求,传授给他咒语,让他自己念咒语,念完,喊了声:“进去!”王生脸对着墙不敢进去。(道士)又说:“(你)试着进去。”王生果然不慌不忙地进去(墙里),到墙根边却受到了阻碍。道士说:“低着头猛然朝里进,不要徘徊不进!”王生离开几步,奔向墙壁并且进去了。到了墙边,就像什么东西也没有似的,回头一看果然已经站在墙外了。(他)心中十分高兴,进去谢过师父。道士说:“回家之后,应当谨慎遵守戒律,不然就不灵验了。”于是送给他路费,打发他回家。

(王生)到家,自夸遇见了仙人,再坚硬的墙壁也不能阻挡他。他的妻子不信。王生模仿在劳山的作法,从离开墙几尺处,向墙奔去,却一头碰到了坚硬的墙壁,一下子就倒下了。妻子扶起他一看,额头上鼓起一个大包,像个巨大的鸡蛋一样。妻子嘲笑他。王生又惭愧又气愤,无奈地骂老道士不安好心。字数:5330

何小宛主编.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420-426页.

()

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朗读
()

猜你喜欢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睛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睛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

【诗句】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出处】唐·杜甫《月夜》。【译注】今夜鄜州明月当空,只有你一人在闺房中独自仰望。遥想我那可怜的年幼儿女,还不懂得想念远在长安的爸爸。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作者妻小留居鄜州。闺:女子的卧室。未解:不懂得。忆:想念。【鉴赏】鄜:读作fu。鄜州:即今陕西富县。闺中:是指闺房中的妻子。唐玄宗天宝十五年,杜甫把家人安置在鄜州,自己一个人前往灵武(此时唐肃宗在灵武即位),途中被安禄山的军队俘获,押往长安。这首诗便是杜甫在长安面对明月,思念妻女所写的。这几句诗语译成白话是这样的:今天晚上的鄜州,只有我妻子一人在那儿独自看着月亮;我在这遥远的异乡怜惜那四个小儿女,他们还不懂得想念我这沦落在长安的爸爸。在外流浪的男子,作客异乡,想念妻儿,最爱念“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这四句诗,感受也最为深刻。【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女子独守空闺,思念丈夫,而幼小的儿女并不理解。[例]想到这里她不禁眼眶湿润了,这倒不是悲自己的身世,她可怜怀里的孩子,又操心安林的事业和身体。……今天月下独思,不禁想起杜甫的那首《咏月》诗来: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梁衡《路,该这样走》)【全诗】《月夜》.[唐].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注释】①鄜(fu)州:今陕西富县。当时杜甫的妻子、儿女所在之地。②闺中:指妻子。③二句既点出上句“独看”的内心活动是“忆长安”,又进一层说明“独看”不仅因为丈夫不在身边,而且因为身边的儿女年小,还不懂得思念在长安的父亲;或者说小儿女还不能理解母亲思念长安的感情。④二句想象妻子看月久,思念深,以致云鬟被夜雾沾湿、玉臂被月光照冷而自己不觉得。清辉:月光。玉臂:洁白的手臂。⑤二句意谓何时才能两人团聚并倚在透明的窗帘边共同赏月,那就月光双照而泪痕消失了。虚幌:透明的薄幔。“双照”与前“独看”对应。【赏析】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禄山攻陷潼关,玄宗奔蜀。七月,肃宗李亨即帝位于灵武。杜甫把家眷安置在鄜州(鄜:读fu,鄜州即今陕西省富县。)城北的羌村,只身北上,投奔肃宗,不幸被叛军截获,掳到长安。这首诗就是同年八月在长安所作。这是一篇抒写离情的诗作。题为《月夜》,句句从月色中照出。首联诗人设想闺中的妻子正在“独看”“鄜州月”,衬托出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颔联借小儿女点出妻子是因“忆长安”而望月,并加深了“独看”的含意:不仅因为丈夫不在而“独”,也因为小儿女“未解”而“独”。颈联想象妻子夜深不寐、独自望月怀人的情形,写得逼真感人,进一步表达出二人的相思之情。最后以希望之辞收束全篇。全诗构思巧妙,词语精工,情致曲折缠绵,遂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如黄生所云:“五律至此,无忝诗圣矣!”

()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

点击进入:许地山《落花生》原文

《落花生》是老作家许地山1921年所写的一篇著名的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这篇作品以平实清新的笔触,从花生的常见而有用,说到做人的道理,颇有哲理意味,寄寓着对现实人生的感触。

()

唐·白居易

()

【诗句】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出处】唐·刘禹锡《西塞山怀古》。【意思】王濬(jùn),西晋大将。金陵,今南京,东吴之都。王濬率领庞大的水军从益州顺江东下,征伐而来。东吴闻风丧胆,王气黯然消失。多用来形容得势者不可阻挡的气势及失势者日渐衰微的窘境。◇他在想,歼灭了归州路的宋军,大可乘胜东下,席卷荆南。“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吞并南唐,与宋朝划江而守,割天下之半。(高阳《大将曹彬》)【全诗】《西塞山怀古》.[唐].刘禹锡.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注释】①西塞山:在今湖北黄石市东面长江南。②西晋:指王硔,晋武帝时任益州(今四川成都市)刺史。下益州:由益州沿江东下。王气:帝王所在地的祥瑞之气,古人迷信的说法。③千寻铁锁:吴人为了防晋,曾用巨大铁索横截江面,防止晋的兵船东下。后被王硔烧毁。石头:石头城,又名石首城,旧址在南京清凉山,后用作南京市代称。④山形句:意为西塞山仍然紧挨着长江毫无不同。江流,长江。⑤四海为家:四海归于一家,即天下统一。故垒:旧时的吴国堡垒,也喻指当时的藩镇割据。【鉴赏导示】刘禹锡是中唐进步的思想家、著名诗人。他的怀古作品历来被传诵。《西塞山怀古》是其名篇。西塞山是六朝时的江防要塞,宪宗长庆四年(824),诗人经过此地时写下了这首诗。【鉴赏】此诗通过对晋、吴兴亡事迹的回顾,抒发了山川之险不足恃的感慨,表达了对国家统一强盛的深沉愿望。诗的首四句是对西晋灭吴的历史的回顾,叙述中深寓感慨。首二句:写“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便黯然消失。益州金陵,相距遥远,一“下”即“收”,写出败亡之速。两字对举,一方声势煊赫,一方闻风丧胆。三、四句写战争及其结果:“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以“千寻铁锁”对“一片降幡”,一“沉”一“出”,通过鲜明的形象、动态的对比表现晋军的摧枯拉朽之势和东吴的彻底覆亡之状,说明无论是自然山川之险要,还是人为工事之坚固,对于一个腐朽的王朝政权来说都是无济于事的。颈联在叙述东吴灭亡的基础上,纵览历史,于感慨之中暗示出兴亡的原因。前一句说,吴亡以后,东晋、宋、齐、梁、陈败亡相继,逗起世人一次又一次的兴亡之感;后一句说虽然朝代屡易,江山却仍是旧貌。这就说明兴废不是由地理决定的,从而暗示出“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的深刻哲理。尾联把笔触由历史转向现实。刘禹锡写作此诗时,河北藩镇势力又有所抬头,诗人描写芦苇丛中的“故垒”,意在告诫人们在这四海一家的今天,不要忘记历史的教训。一方面警告割据势力,分裂不会有好下场的;另一方面也流露出对唐王朝前途的忧虑,希望统治者能吸取前代败亡的教训,不要重蹈覆辙。因此,这首诗虽是“怀古”,实际上是借古喻今,抒发诗人对现实的感慨。【赏读】诗的前四句以精炼、紧凑的词句,运用对此手法叙写双方的强弱、进攻的路线、攻守的方式和战争的结局。诗只在第一句写到晋军,余三句俱写东吴。“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便黯然消失;何其神速。开言便先叙结果,以下便回讲这段历史,东吴想拒长江天险及沉锁江底来阻敌军,可是最后还是举起“降幡”。作者写这段历史,一方面揭示当时吴王的昏聩,用以讽刺后来者的愚蠢之至,国家统一乃必然;同时更进一步说明,虚妄的“王气”,险要的地势,弄虚作假是不足以为恃,不堪一击的。这几句写史之句气势雄浑,跌宕有致。接下五六句感慨自然永恒与人事变迁:前四句内容深刻,故此四句可以从容而以“几回”来总括,用“收”来抒感叹,言简意赅;“依旧”显示出自然永恒变化人事短暂。最后二句作者宕笔而直写今事,展现作者冷静的历史感,而中间又加以作者感慨之情。这首诗看似在叙述历史,描述古迹,然而却把思想寓于对往事的叙写之中,格调酣畅淋漓;诗人把嘲弄锋芒直指妄想割据一方、昏聩无能的统治者,对腐败无能的唐王朝发出警示。【鉴赏要点】[1]名句: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2]即景抒怀,借古讽今。[3]语言形象、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