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蒲松龄
邑②有王生,行七③,故家④子。少慕道⑤,闻劳山⑥多仙人,负笈⑦往游。登一顶,有观宇⑧,甚幽。一道士坐蒲团上,素发垂领而神观爽迈⑨。叩⑩而与语,理甚玄妙(11)。请师之,道士曰:“恐娇惰不能作苦(12)。”答言:“能之。”其门人甚众,薄暮毕集(13),王俱与稽首(14),遂留观中。
凌晨,道士呼王去,授以斧,使随众采樵。王谨受教(15)。过月余,手足重茧(16),不堪(17)其苦,阴有归志(18)。
一夕归,见二人与师共酌。日已暮,尚无灯烛。师乃剪纸如镜(19),粘壁间,俄顷(20),月明辉室(21),光鉴毫芒(22)。诸门人环听奔走(23)。一客曰:“良宵胜乐,不可不同(24)。”乃于案上取壶酒,分赉诸徒(25),且嘱尽醉。王自思:七八人,壶酒何能遍给(26)?遂各觅盎盂(27),竞饮先釂(28),惟恐樽(29)尽,而往复挹注(30),竟不少减(31)。心奇之。俄(32)一客曰:“蒙赐月明之照,乃尔寂饮(33)!何不呼嫦娥来?”乃以箸掷月中(34)。见一美人自光中出,初不盈尺(35),至地,遂与人等(36)。纤腰秀项(37),翩翩作霓裳舞(38)。已而歌曰:“仙仙乎,而还乎?而幽我于广寒乎!(39)”其声清越,烈如箫管。歌毕,盘旋而起,跃登几上(40),惊顾之间(41),已复为箸(42)。三人大笑。又一客曰:“今宵最乐,然不胜酒力矣。其(43)饯我于月宫可乎?”三人移席,渐入月中。众视三人坐月中饮,须眉毕见(44),如影之在镜中。移时(45),月渐暗,门人然烛(46)来,则道士独坐而客杳(47)矣。几上肴核(48)尚存,壁上月,纸圆如镜而已。道士问众:“饮足乎?”曰:“足矣。”“足,宜早寝,勿误樵苏(49)。”众诺而退。王窃忻慕(50),归念遂息。
又一月,苦不可忍,而道士并不传教(51)一术。心不能待,辞曰:“弟子数百里受业仙师(52),纵(53)不能得长生术,或小有传习(54),亦可慰求教之心(55)。今阅(56)两三月,不过早樵而暮归。弟子在家,未谙(57)此苦。”道士笑曰:“吾固谓(58)不能作苦,今果然。明早当遣汝行。”王曰:“弟子操作(59)多日,师略授小技,此来为不负也(60)。”道士问:“何术之求(61)?”王曰:“每见师行处,墙壁所不能隔,但得此法足矣。”道士笑而允之。乃传以诀(62),令自咒(63),毕,呼曰:“入之!”王面墙不敢入。又曰:“试入之。”王果从容入,及墙而阻(64)。道士曰:“俯首骤入,勿逡巡(65)!”王果去墙数步(66),奔而入。虚若无物(67),回视(68)果在墙外矣。大喜,入谢。道士曰:“归宜洁持(69),否则不验(70)。”遂助资斧(71),遣之归。
抵家,自诩(72)遇仙,坚壁所不能阻。妻不信。王效其作为,去墙数尺,奔而入,头触硬壁,蓦然而踣(73)。妻扶视之,额上坟起(74),如巨卵焉。妻揶揄(75)之。王惭忿(76),骂老道士之无良(77)而已(78)。
【注释】①本文节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1640年—1715年),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室名聊斋,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今山东淄博)人。一生屡试不第。《聊斋志异》全书大多采用传奇手法来描写志怪的题材,融物性、神性、人性于一体,塑造了一系列花妖狐媚的艺术形象,既生动描写了个人渴望解放和追求幸福的喜怒哀乐,也深刻揭示了现实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世态炎凉。被称为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高峰。
②〔邑〕县。这里指本县,即今山东临淄。
③〔行(háng)七〕排行老七。
④〔故家〕世代为官的人家。
⑤〔慕道〕倾慕道教的修行和法术。
⑥〔劳山〕即崂山。在今山东青岛东北。为中国北方道教圣地。
⑦〔负笈(jí)〕背着书箱。笈,书箱。
⑧〔观(guàn)宇〕道教供奉神灵的庙宇。
⑨〔素发垂领而神观爽迈〕白发垂到衣领上,神情相貌清爽高迈。
⑩〔叩〕俯首到地行礼。
(11)〔玄妙〕深奥难懂。
(12)〔作苦〕做艰苦的劳动。
(13)〔薄暮毕集〕在傍晚时分完全聚齐了。薄,迫近。毕,完全。
(14)〔稽(qǐ)首〕道士举一手向人行礼。
(15)〔谨受教〕恭敬地接受命令。
(16)〔重(chóng)茧〕一层层很厚的硬皮。
(17)〔不堪〕不能忍受。
(18)〔阴有归志〕暗暗地有了回家的念头。阴,暗暗地。志,想法,念头。
(19)〔剪纸如镜〕用纸剪成一面镜子模样。
(20)〔俄顷〕一会儿。
(21)〔月明辉室〕像月光一样明亮的光线照亮整个房间。
(22)〔光鉴毫芒〕光亮能照出极细微的东西。毫,兽类秋后生出御寒的细毛。芒,谷类外壳上的针状刺须。毫、芒,喻指极其微细的东西。
(23)〔环听奔走〕环绕着他,听他支使。
(24)〔良宵胜乐,不可不同〕这么好的夜晚,这么大的乐趣,不能不和大家一同享受。
(25)〔分赉(lài)诸徒〕分别赏赐给各位徒弟。赉,赏赐。
(26)〔壶酒何能遍给〕一壶酒怎么能让所有人都喝遍?
(27)〔盎(àng)盂(yú)〕泛指盛酒水的容器。盎,一种腹大口小的容器。盂,盛饮食的圆口器皿。
(28)〔釂(jiào)〕喝尽杯中酒。
(29)〔樽(zūn)〕酒杯。
(30)〔往复挹(yì)注〕众人传来传去地倒酒。挹注,从大容器倒入小容器。
(31)〔竟不少减〕竟然没有稍微的减少。少,稍微。
(32)〔俄〕一会儿。
(33)〔乃尔寂饮〕如此寂寞地喝酒。乃尔,如此。
(34)〔以箸(zhù)掷月中〕拿起筷子扔到月亮里面。箸,筷子。
(35)〔初不盈尺〕刚开始高度不足一尺。盈,满。
(36)〔遂与人等〕于是变得和真人一样高大。
(37)〔纤(xiān)腰秀项〕纤细的腰肢,秀美的脖子。项,脖子。
(38)〔霓(ní)裳舞〕即《霓裳羽衣舞》。传说唐玄宗曾夜游月宫,看到数百仙女随曲舞蹈,问之,原是《霓裳羽衣曲》。唐玄宗回宫后凭记忆将此曲谱记录下来,在后宫排练,天宝年间盛行一时。
(39)〔仙仙乎,而还乎?而幽我于广寒乎!〕歌词大意是:我翩翩地起舞啊,这是回到人间了吗,还是仍被幽禁在月宫呢!来自月宫的嫦娥,分辨不出剪贴在壁上的月亮是人间的虚造还是天上的实有,故有此歌。仙仙,同“跹跹”,轻盈跳舞的样子。还,归。幽,幽禁。
(40)〔跃登几上〕跳上了桌子。
(41)〔惊顾之间〕众人惊讶地观看的时候。
(42)〔已复为箸〕已经重新变回了筷子。
(43)〔其〕语气词,无意义。
(44)〔须眉毕见〕头发眉毛都看得很清楚。
(45)〔移时〕过了一会儿。
(46)〔然烛〕点着蜡烛。然,通“燃”。
(47)〔杳(yǎo)〕见不到踪影。
(48)〔肴核〕菜肴果品。
(49)〔樵苏〕打柴割草。
(50)〔窃忻慕〕私底下高兴羡慕。窃,私底下,暗自。
(51)〔传教〕传授教导。
(52)〔受业仙师〕跟随您学习道术。仙师,对该道士的尊称。
(53)〔纵〕纵使,即使。
(54)〔小有传习〕传授教习一点点道术。
(55)〔慰求教之心〕安慰一下我求教的恳切心情。
(56)〔阅〕经,历。
(57)〔谙(ān)〕熟知,熟识。
(58)〔固谓〕本来就说。
(59)〔操作〕劳作,操劳。
(60)〔此来为不负也〕即此行不虚。也不辜负这次的到来了。
(61)〔何术之求〕求何术。要学习什么道术呢?
(62)〔诀〕咒语,口诀。
(63)〔咒〕念咒语。
(64)〔及墙而阻〕到了墙边被挡住了。
(65)〔逡(qūn)巡〕欲进不进,迟疑不决的样子。
(66)〔去墙数步〕离开墙好几步远。
(67)〔虚若无物〕空虚得好像没什么东西。
(68)〔回视〕回头看。
(69)〔洁持〕洁身自好,谨慎遵守戒律。持,遵守戒律。
(70)〔验〕(道术)灵验。
(71)〔资斧〕路费。
(72)〔自诩(xǔ)〕自夸。
(73)〔蓦然而踣(bó)〕一下子就仆倒在地上。踣,仆倒。
(74)〔坟起〕鼓起,肿起。
(75)〔揶揄(yéyú)〕嘲笑。
(76)〔惭忿〕惭愧又愤愤不平。
(77)〔无良〕不好。
(78)〔而已〕罢了。
【译文】县城里有个姓王的书生,排行第七,是一个世代做官的人家的后代。他从小倾慕道教法术。听说劳山有许多仙人,他就背着书箱出门访道。(他)登上一座山头,看见一座道观,十分幽静。一个道士坐在蒲团上,白头发垂到衣领上,神情相貌清爽高迈。王生上前叩头请教,道士讲的道理深远高妙不易领会。王生便请求拜道士为师。道士说:“恐怕你娇贵懒惰,不能做艰苦的劳动。”他回答说:“我可以(吃苦)。”道士的徒弟很多,在傍晚时分全都到齐了,王生和他们一一见礼,于是就留在了道观。
将近天亮的时候,道士把王生叫去,给他一把斧子,让他随徒弟们一起上山砍柴。王生恭敬地接受了命令。过了一个多月,王生的手脚磨出了厚厚的茧子,(他实在)不能承受这种苦楚,暗暗地有了回家的念头。
一天傍晚回来,王生看见两个人和师父一起喝酒。天色已经昏暗,还没点灯烛,师父就用纸剪成镜子一般贴在墙壁上。不一会儿,如同明亮的月亮照耀屋内,光亮能照出极细微的东西。各个徒弟环绕着道士听他支使,为他到这里到那里的办事。一个客人说:“这样好的夜晚,这么大的乐趣,不可以不和大家一同享受。”于是拿起桌上的一壶酒,分别赏赐给各个徒弟,并且嘱咐徒弟们尽情痛饮,一醉方休。王生心想:七八个人,一壶酒怎么够呢?大家就各自找来盛酒的器具,争着喝酒,生怕壶里的酒喝完。但是反复地倒来倒去,壶里的酒竟然不减少。王生对此感到奇怪。一会儿,另一位客人说:“承蒙主人赏赐明亮的月光,(我们)却这样寂寞地喝酒(也未免太无趣了),为什么不把嫦娥请来(助兴)呢?”(师父)就把筷子向月亮中抛去。看见一位美人从月光中走出,开始不满一尺,到了地上,就与常人一般高了。她腰肢纤细,面容秀美,轻盈地跳起《霓裳羽衣舞》。不久又歌唱道:“我翩翩地起舞啊,这是回到人间了吗,还是仍被幽禁在月宫呢!”她的声音清脆悠扬,如同洞箫中吹出的音响。歌唱完了,(嫦娥)轻盈旋转而上,一跃登上了桌子,大家正惊奇地注视时,嫦娥已经又变成了一双筷子。三个人大笑起来。又一位客人说:“今天晚上真快乐,可是我喝醉了,希望你们到月宫为我饯行好吗?”于是三个人移动酒席,渐渐进入月中。众徒弟看三人坐在月亮里喝酒,胡子眉毛全都看得很清楚,像在镜子里的人影一样。过了好一会儿,月亮渐渐变暗。一个徒弟来点蜡烛,却只见道士一个人坐在桌旁,而客人已经不见踪影,桌上残羹剩菜还在,墙壁上的月亮,只是一张像镜子一样圆的纸罢了。道士问众徒弟:“喝够了吗?”(众徒弟)回答:“足够了。”(道士说:)“(既然)喝够了,就早早睡觉,不要耽误(明天)砍柴割草。”众徒弟答应并且退了出去。王生私下里欣喜羡慕(师父的道术),也就打消了回家的念头。
又过了一个月,王生实在吃不了这个苦,但道士却不传授一点法术。他心急不愿意再等待了,便向道士辞别说:“弟子从几百里外来拜师学道,即使学不到长生不老的法术,如果有小的法术传授教习(给我),也可以安慰我这颗求教的心。现在已过了两三个月,(我)每天不过是早上上山砍柴,晚上才回来,弟子在家时,没受过这种苦。”道士笑着说:“我本来就说你吃不了这个苦,如今果然是这样。明天早上就让你回家。”王生说:“弟子干了这么长时间的活,请师父传授点小法术给我,也不辜负此行了。”道士问:“你想求教什么法术?”王生说:“(我)每次看见师父走到的地方,坚硬的墙壁也不能阻隔,只要学到这一法术就足够了。”道士笑着答应了他的要求,传授给他咒语,让他自己念咒语,念完,喊了声:“进去!”王生脸对着墙不敢进去。(道士)又说:“(你)试着进去。”王生果然不慌不忙地进去(墙里),到墙根边却受到了阻碍。道士说:“低着头猛然朝里进,不要徘徊不进!”王生离开几步,奔向墙壁并且进去了。到了墙边,就像什么东西也没有似的,回头一看果然已经站在墙外了。(他)心中十分高兴,进去谢过师父。道士说:“回家之后,应当谨慎遵守戒律,不然就不灵验了。”于是送给他路费,打发他回家。
(王生)到家,自夸遇见了仙人,再坚硬的墙壁也不能阻挡他。他的妻子不信。王生模仿在劳山的作法,从离开墙几尺处,向墙奔去,却一头碰到了坚硬的墙壁,一下子就倒下了。妻子扶起他一看,额头上鼓起一个大包,像个巨大的鸡蛋一样。妻子嘲笑他。王生又惭愧又气愤,无奈地骂老道士不安好心。
劳山道士。推荐。爱诗词网。清·蒲松龄邑②有王生,行七③,故家④子。少慕道⑤,闻劳山⑥多仙人,负笈⑦往游。登一顶,有观宇⑧,甚幽。一道士坐蒲团上,素发垂领而神观爽迈⑨。叩⑩而与语,理甚玄妙(11)。请师之,道士曰:“恐娇惰不能作苦(12)。”答言:“能之。”其门人甚众,薄暮毕集(13),王俱与稽首(14),遂留观中。凌晨,道士呼王去,授以斧,使随众采樵。王谨受教(15)。过月余,手足重茧(16),不堪(17)其苦,阴有归志(18)。一夕归,见二人与师共酌。日已暮,尚无灯烛。师乃剪纸如镜(19),粘壁间,俄顷(20),月明辉室(21),光鉴毫芒(22)。诸门人环听奔走(23)。一客曰:“良宵胜乐,不可不同(24)。”乃于案上取壶酒,分赉诸徒(25),且嘱尽醉。王自思:七八人,壶酒何能遍给(26)?遂各觅盎盂(27),竞饮先釂(28),惟恐樽(29)尽,而往复挹注(30),竟不少减(31)。心奇之。俄(32)一客曰:“蒙赐月明之照,乃尔寂饮(33)!何不呼嫦娥来?”乃以箸掷月中(34)。见一美人自光中出,初不盈尺(35),至地,遂与人等(36)。纤腰秀项(37),翩翩作霓裳舞(38)。已而歌曰:“仙仙乎,而还乎?而幽我于广寒乎!(39)”其声清越,烈如箫管。歌毕,盘旋而起,跃登几上(40),惊顾之间(41),已复为箸(42)。三人大笑。又一客曰:“今宵最乐,然不胜酒力矣。其(43)饯我于月宫可乎?”三人移席,渐入月中。众视三人坐月中饮,须眉毕见(44),如影之在镜中。移时(45),月渐暗,门人然烛(46)来,则道士独坐而客杳(47)矣。几上肴核(48)尚存,壁上月,纸圆如镜而已。道士问众:“饮足乎?”曰:“足矣。”“足,宜早寝,勿误樵苏(49)。”众诺而退。王窃忻慕(50),归念遂息。又一月,苦不可忍,而道士并不传教(51)一术。心不能待,辞曰:“弟子数百里受业仙师(52),纵(53)不能得长生术,或小有传习(54),亦可慰求教之心(55)。今阅(56)两三月,不过早樵而暮归。弟子在家,未谙(57)此苦。”道士笑曰:“吾固谓(58)不能作苦,今果然。明早当遣汝行。”王曰:“弟子操作(59)多日,师略授小技,此来为不负也(60)。”道士问:“何术之求(61)?”王曰:“每见师行处,墙壁所不能隔,但得此法足矣。”道士笑而允之。乃传以诀(62),令自咒(63),毕,呼曰:“入之!”王面墙不敢入。又曰:“试入之。”王果从容入,及墙而阻(64)。道士曰:“俯首骤入,勿逡巡(65)!”王果去墙数步(66),奔而入。虚若无物(67),回视(68)果在墙外矣。大喜,入谢。道士曰:“归宜洁持(69),否则不验(70)。”遂助资斧(71),遣之归。抵家,自诩(72)遇仙,坚壁所不能阻。妻不信。王效其作为,去墙数尺,奔而入,头触硬壁,蓦然而踣(73)。妻扶视之,额上坟起(74),如巨卵焉。妻揶揄(75)之。王惭忿(76),骂老道士之无良(77)而已(78)。【注释】①本文节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1640年—1715年),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室名聊斋,世称聊斋先生。淄川(今山东淄博)人。一生屡试不第。《聊斋志异》全书大多采用传奇手法来描写志怪的题材,融物性、神性、人性于一体,塑造了一系列花妖狐媚的艺术形象,既生动描写了个人渴望解放和追求幸福的喜怒哀乐,也深刻揭示了现实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世态炎凉。被称为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高峰。②〔邑〕县。这里指本县,即今山东临淄。③〔行(háng)七〕排行老七。④〔故家〕世代为官的人家。⑤〔慕道〕倾慕道教的修行和法术。⑥〔劳山〕即崂山。在今山东青岛东北。为中国北方道教圣地。⑦〔负笈(jí)〕背着书箱。笈,书箱。⑧〔观(guàn)宇〕道教供奉神灵的庙宇。⑨〔素发垂领而神观爽迈〕白发垂到衣领上,神情相貌清爽高迈。⑩〔叩〕俯首到地行礼。(11)〔玄妙〕深奥难懂。(12)〔作苦〕做艰苦的劳动。(13)〔薄暮毕集〕在傍晚时分完全聚齐了。薄,迫近。毕,完全。(14)〔稽(qǐ)首〕道士举一手向人行礼。(15)〔谨受教〕恭敬地接受命令。(16)〔重(chóng)茧〕一层层很厚的硬皮。(17)〔不堪〕不能忍受。(18)〔阴有归志〕暗暗地有了回家的念头。阴,暗暗地。志,想法,念头。(19)〔剪纸如镜〕用纸剪成一面镜子模样。(20)〔俄顷〕一会儿。(21)〔月明辉室〕像月光一样明亮的光线照亮整个房间。(22)〔光鉴毫芒〕光亮能照出极细微的东西。毫,兽类秋后生出御寒的细毛。芒,谷类外壳上的针状刺须。毫、芒,喻指极其微细的东西。(23)〔环听奔走〕环绕着他,听他支使。(24)〔良宵胜乐,不可不同〕这么好的夜晚,这么大的乐趣,不能不和大家一同享受。(25)〔分赉(lài)诸徒〕分别赏赐给各位徒弟。赉,赏赐。(26)〔壶酒何能遍给〕一壶酒怎么能让所有人都喝遍?(27)〔盎(àng)盂(yú)〕泛指盛酒水的容器。盎,一种腹大口小的容器。盂,盛饮食的圆口器皿。(28)〔釂(jiào)〕喝尽杯中酒。(29)〔樽(zūn)〕酒杯。(30)〔往复挹(yì)注〕众人传来传去地倒酒。挹注,从大容器倒入小容器。(31)〔竟不少减〕竟然没有稍微的减少。少,稍微。(32)〔俄〕一会儿。(33)〔乃尔寂饮〕如此寂寞地喝酒。乃尔,如此。(34)〔以箸(zhù)掷月中〕拿起筷子扔到月亮里面。箸,筷子。(35)〔初不盈尺〕刚开始高度不足一尺。盈,满。(36)〔遂与人等〕于是变得和真人一样高大。(37)〔纤(xiān)腰秀项〕纤细的腰肢,秀美的脖子。项,脖子。(38)〔霓(ní)裳舞〕即《霓裳羽衣舞》。传说唐玄宗曾夜游月宫,看到数百仙女随曲舞蹈,问之,原是《霓裳羽衣曲》。唐玄宗回宫后凭记忆将此曲谱记录下来,在后宫排练,天宝年间盛行一时。(39)〔仙仙乎,而还乎?而幽我于广寒乎!〕歌词大意是:我翩翩地起舞啊,这是回到人间了吗,还是仍被幽禁在月宫呢!来自月宫的嫦娥,分辨不出剪贴在壁上的月亮是人间的虚造还是天上的实有,故有此歌。仙仙,同“跹跹”,轻盈跳舞的样子。还,归。幽,幽禁。(40)〔跃登几上〕跳上了桌子。(41)〔惊顾之间〕众人惊讶地观看的时候。(42)〔已复为箸〕已经重新变回了筷子。(43)〔其〕语气词,无意义。(44)〔须眉毕见〕头发眉毛都看得很清楚。(45)〔移时〕过了一会儿。(46)〔然烛〕点着蜡烛。然,通“燃”。(47)〔杳(yǎo)〕见不到踪影。(48)〔肴核〕菜肴果品。(49)〔樵苏〕打柴割草。(50)〔窃忻慕〕私底下高兴羡慕。窃,私底下,暗自。(51)〔传教〕传授教导。(52)〔受业仙师〕跟随您学习道术。仙师,对该道士的尊称。(53)〔纵〕纵使,即使。(54)〔小有传习〕传授教习一点点道术。(55)〔慰求教之心〕安慰一下我求教的恳切心情。(56)〔阅〕经,历。(57)〔谙(ān)〕熟知,熟识。(58)〔固谓〕本来就说。(59)〔操作〕劳作,操劳。(60)〔此来为不负也〕即此行不虚。也不辜负这次的到来了。(61)〔何术之求〕求何术。要学习什么道术呢?(62)〔诀〕咒语,口诀。(63)〔咒〕念咒语。(64)〔及墙而阻〕到了墙边被挡住了。(65)〔逡(qūn)巡〕欲进不进,迟疑不决的样子。(66)〔去墙数步〕离开墙好几步远。(67)〔虚若无物〕空虚得好像没什么东西。(68)〔回视〕回头看。(69)〔洁持〕洁身自好,谨慎遵守戒律。持,遵守戒律。(70)〔验〕(道术)灵验。(71)〔资斧〕路费。(72)〔自诩(xǔ)〕自夸。(73)〔蓦然而踣(bó)〕一下子就仆倒在地上。踣,仆倒。(74)〔坟起〕鼓起,肿起。(75)〔揶揄(yéyú)〕嘲笑。(76)〔惭忿〕惭愧又愤愤不平。(77)〔无良〕不好。(78)〔而已〕罢了。【译文】县城里有个姓王的书生,排行第七,是一个世代做官的人家的后代。他从小倾慕道教法术。听说劳山有许多仙人,他就背着书箱出门访道。(他)登上一座山头,看见一座道观,十分幽静。一个道士坐在蒲团上,白头发垂到衣领上,神情相貌清爽高迈。王生上前叩头请教,道士讲的道理深远高妙不易领会。王生便请求拜道士为师。道士说:“恐怕你娇贵懒惰,不能做艰苦的劳动。”他回答说:“我可以(吃苦)。”道士的徒弟很多,在傍晚时分全都到齐了,王生和他们一一见礼,于是就留在了道观。将近天亮的时候,道士把王生叫去,给他一把斧子,让他随徒弟们一起上山砍柴。王生恭敬地接受了命令。过了一个多月,王生的手脚磨出了厚厚的茧子,(他实在)不能承受这种苦楚,暗暗地有了回家的念头。一天傍晚回来,王生看见两个人和师父一起喝酒。天色已经昏暗,还没点灯烛,师父就用纸剪成镜子一般贴在墙壁上。不一会儿,如同明亮的月亮照耀屋内,光亮能照出极细微的东西。各个徒弟环绕着道士听他支使,为他到这里到那里的办事。一个客人说:“这样好的夜晚,这么大的乐趣,不可以不和大家一同享受。”于是拿起桌上的一壶酒,分别赏赐给各个徒弟,并且嘱咐徒弟们尽情痛饮,一醉方休。王生心想:七八个人,一壶酒怎么够呢?大家就各自找来盛酒的器具,争着喝酒,生怕壶里的酒喝完。但是反复地倒来倒去,壶里的酒竟然不减少。王生对此感到奇怪。一会儿,另一位客人说:“承蒙主人赏赐明亮的月光,(我们)却这样寂寞地喝酒(也未免太无趣了),为什么不把嫦娥请来(助兴)呢?”(师父)就把筷子向月亮中抛去。看见一位美人从月光中走出,开始不满一尺,到了地上,就与常人一般高了。她腰肢纤细,面容秀美,轻盈地跳起《霓裳羽衣舞》。不久又歌唱道:“我翩翩地起舞啊,这是回到人间了吗,还是仍被幽禁在月宫呢!”她的声音清脆悠扬,如同洞箫中吹出的音响。歌唱完了,(嫦娥)轻盈旋转而上,一跃登上了桌子,大家正惊奇地注视时,嫦娥已经又变成了一双筷子。三个人大笑起来。又一位客人说:“今天晚上真快乐,可是我喝醉了,希望你们到月宫为我饯行好吗?”于是三个人移动酒席,渐渐进入月中。众徒弟看三人坐在月亮里喝酒,胡子眉毛全都看得很清楚,像在镜子里的人影一样。过了好一会儿,月亮渐渐变暗。一个徒弟来点蜡烛,却只见道士一个人坐在桌旁,而客人已经不见踪影,桌上残羹剩菜还在,墙壁上的月亮,只是一张像镜子一样圆的纸罢了。道士问众徒弟:“喝够了吗?”(众徒弟)回答:“足够了。”(道士说:)“(既然)喝够了,就早早睡觉,不要耽误(明天)砍柴割草。”众徒弟答应并且退了出去。王生私下里欣喜羡慕(师父的道术),也就打消了回家的念头。又过了一个月,王生实在吃不了这个苦,但道士却不传授一点法术。他心急不愿意再等待了,便向道士辞别说:“弟子从几百里外来拜师学道,即使学不到长生不老的法术,如果有小的法术传授教习(给我),也可以安慰我这颗求教的心。现在已过了两三个月,(我)每天不过是早上上山砍柴,晚上才回来,弟子在家时,没受过这种苦。”道士笑着说:“我本来就说你吃不了这个苦,如今果然是这样。明天早上就让你回家。”王生说:“弟子干了这么长时间的活,请师父传授点小法术给我,也不辜负此行了。”道士问:“你想求教什么法术?”王生说:“(我)每次看见师父走到的地方,坚硬的墙壁也不能阻隔,只要学到这一法术就足够了。”道士笑着答应了他的要求,传授给他咒语,让他自己念咒语,念完,喊了声:“进去!”王生脸对着墙不敢进去。(道士)又说:“(你)试着进去。”王生果然不慌不忙地进去(墙里),到墙根边却受到了阻碍。道士说:“低着头猛然朝里进,不要徘徊不进!”王生离开几步,奔向墙壁并且进去了。到了墙边,就像什么东西也没有似的,回头一看果然已经站在墙外了。(他)心中十分高兴,进去谢过师父。道士说:“回家之后,应当谨慎遵守戒律,不然就不灵验了。”于是送给他路费,打发他回家。(王生)到家,自夸遇见了仙人,再坚硬的墙壁也不能阻挡他。他的妻子不信。王生模仿在劳山的作法,从离开墙几尺处,向墙奔去,却一头碰到了坚硬的墙壁,一下子就倒下了。妻子扶起他一看,额头上鼓起一个大包,像个巨大的鸡蛋一样。妻子嘲笑他。王生又惭愧又气愤,无奈地骂老道士不安好心。字数:5330知识来源:何小宛主编.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420-426页.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睛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睛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鲁迅雪。推荐。爱诗词网。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睛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睛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一九二五年一月十八日。【析】这是散文诗集《野草》中极优美,极富哲学意蕴的一篇。它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不仅是自然美,更是一种情感和精神之美。本文写于1925年1月18日。其时,北京正值隆冬,常有纷飞的雪和迅疾的风。而且这“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因为它们是由雨滴“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的”。不像“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这种冰冷的,坚硬的雪花。因此引起作者对“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的对比,其中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情。先看“江南的雪”。作者将魂牵梦绕的情愫化在对故乡冬雪的回忆、赞美之中。南方之雪温润轻柔,落在长青的大地上,预示着“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这里作者以“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喻南国的雪,不仅写出了雪的“滋润美艳”,更活脱脱凸现了江南雪冬的蓬勃生机。接着写雪野中的花草,将那一片白雪作背景,浓墨重彩地着上“血红”、“白中隐青”、“深黄”和“冷绿”,再赋予准确传神的形状:“宝珠”山茶,“单瓣”梅花,“磬口的”蜡梅花和支楞楞的“杂”草——呵呵,真是美不胜收了。再往下由静而动,忆及冬花上采蜜的群蜂。作者分明看见忙碌飞动的蜜峰,听得嗡嗡的闹声——在故乡的雪野中。不论蜜蜂们冬季“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也不论这一“看”一“听”跨越了多少时间空间,上述景象都是江南雪野给予作者的最真实、深切与不可忘怀的感受。春天是否不仅是自然的季节,也是人的童年的写照呢?江南雪野中假如只有红白黄绿的花草以及印象中的穿梭忙碌的嗡嗡群蜂,那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似乎还不够浓。于是,在作者笔下,自然涌出七八个塑雪罗汉的孩子。那些可爱的呵着手的孩子,那一双双可爱的冻得通红的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人类的“春之声”就这样和谐地织入了自然的旋律之中。这冬雪带给人们的生气又岂止影响于孩子:“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这句简单平常的话,在这里却多么有意味、多么亲切。因为此刻他不也是一个投身大自然的孩子吗?江南的雪野不是也拥抱着他尽管他已是一个“父亲”了吗?对这些自然之子的作品雪罗汉,作者层层写下去:身子洁白、明艳、闪闪生光,龙眼核的眼珠,和极富情趣的“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涂成的嘴唇。江南的雪再次获得了具象化的生命:“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江南的冬季日间夜间气温在零上零下,雪罗汉化了又结、结了又化,“终于”使他成为“不知算什么”了。而作者的思绪也移回北方。严寒与干燥所造就的“朔方的雪花”可不像江南的雪那么“滋润美艳之至”,他们“却永远如粉、如沙,”“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这是作者对北方的雪所作的极富感情的描写、歌吟和思索,带着壮阔的思绪和深沉的情怀。在茫茫雪野中,晴空朗日下,刺骨的旋风呼啸着卷起干雪又把他们从半空撒下,万千雪粉无一不在蓬勃地奋飞,折射出闪闪的阳光。到过北方的人多会看到这种雪景。全文最后两段很短,却慧眼独具,完全摆脱了景物的描绘,这是作者心象的披露,也是常人难以想到的:但一经作者点破,读者也会感受到在无边的旷野上,凛冽的天宇下,雨的精魂如何“闪闪地旋转升腾着”,于是,心中会为崇高的美感而震撼,身心会随之而升华。是的,如粉如沙,决不粘连的朔方的雪,难道还不孤独吗?它不是死掉的雨、雨的精魂又是什么?如果说本文描写江南的雪笔墨较多,色彩明丽,意象优美动人,那么后三分之一笔触洗练道劲,色彩虽然单一但却令人眩目,在广阔与严寒的天地间造就出令人惊心动魄的意象: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我们喜欢江南雪冬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观和袭人的生机;我们更深深地与朔方的飞雪产生共鸣。作者让这些死去的雨富于动态:“蓬勃地奋飞”,富于色彩“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而“像包藏火焰的大雾”则既富于动态又富于色彩,同时“大雾”却能“包藏火焰”,更充满了一种生命的搏动与战斗不已的精神。在后三分之一不足二百字的篇幅中,作者不惜三处写到“旋转而且升腾”、“旋转而且升腾地”和“旋转升腾着的”,它们不仅构成响亮与流动的匀律,更体现了生命的律动,寄托了作者奋飞的激情。那顽强地飞舞的闪烁的朔方的雪,是由雨变成的,它不就是死掉的雨,即“雨的精魂”吗?“死”在这里并不意味着寂灭,它毋宁说是赋予生命以另一种形态。通过死掉的雨、雨的精魂,表现出“死”已成为一种创造性的力量,成为促使生命实现的内在动因。也许可以说,朔方的雪折射出的不只是阳光,也包含作者对生生不已的生命、生死所作的哲学思考。它流露出作者对生命、青春(社会的与自然的)之热爱,对理想的追求,对斗争的执着,对人生的睿智与深刻的思考。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但“连续的睛天又使它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朔方的雪”却“在晴天之下……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那么掩卷遐思,“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究竟单调与否,幸运与否,人们自然可以得出自己的结论了。而作者这种别致的开头,不能不令人击节赞叹!
【诗句】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出处】唐·杜甫《月夜》。【译注】今夜鄜州明月当空,只有你一人在闺房中独自仰望。遥想我那可怜的年幼儿女,还不懂得想念远在长安的爸爸。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作者妻小留居鄜州。闺:女子的卧室。未解:不懂得。忆:想念。【鉴赏】鄜:读作fu。鄜州:即今陕西富县。闺中:是指闺房中的妻子。唐玄宗天宝十五年,杜甫把家人安置在鄜州,自己一个人前往灵武(此时唐肃宗在灵武即位),途中被安禄山的军队俘获,押往长安。这首诗便是杜甫在长安面对明月,思念妻女所写的。这几句诗语译成白话是这样的:今天晚上的鄜州,只有我妻子一人在那儿独自看着月亮;我在这遥远的异乡怜惜那四个小儿女,他们还不懂得想念我这沦落在长安的爸爸。在外流浪的男子,作客异乡,想念妻儿,最爱念“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这四句诗,感受也最为深刻。【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女子独守空闺,思念丈夫,而幼小的儿女并不理解。[例]想到这里她不禁眼眶湿润了,这倒不是悲自己的身世,她可怜怀里的孩子,又操心安林的事业和身体。……今天月下独思,不禁想起杜甫的那首《咏月》诗来: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梁衡《路,该这样走》)【全诗】《月夜》.[唐].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注释】①鄜(fu)州:今陕西富县。当时杜甫的妻子、儿女所在之地。②闺中:指妻子。③二句既点出上句“独看”的内心活动是“忆长安”,又进一层说明“独看”不仅因为丈夫不在身边,而且因为身边的儿女年小,还不懂得思念在长安的父亲;或者说小儿女还不能理解母亲思念长安的感情。④二句想象妻子看月久,思念深,以致云鬟被夜雾沾湿、玉臂被月光照冷而自己不觉得。清辉:月光。玉臂:洁白的手臂。⑤二句意谓何时才能两人团聚并倚在透明的窗帘边共同赏月,那就月光双照而泪痕消失了。虚幌:透明的薄幔。“双照”与前“独看”对应。【赏析】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禄山攻陷潼关,玄宗奔蜀。七月,肃宗李亨即帝位于灵武。杜甫把家眷安置在鄜州(鄜:读fu,鄜州即今陕西省富县。)城北的羌村,只身北上,投奔肃宗,不幸被叛军截获,掳到长安。这首诗就是同年八月在长安所作。这是一篇抒写离情的诗作。题为《月夜》,句句从月色中照出。首联诗人设想闺中的妻子正在“独看”“鄜州月”,衬托出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颔联借小儿女点出妻子是因“忆长安”而望月,并加深了“独看”的含意:不仅因为丈夫不在而“独”,也因为小儿女“未解”而“独”。颈联想象妻子夜深不寐、独自望月怀人的情形,写得逼真感人,进一步表达出二人的相思之情。最后以希望之辞收束全篇。全诗构思巧妙,词语精工,情致曲折缠绵,遂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如黄生所云:“五律至此,无忝诗圣矣!”
遥怜小儿女。推荐。爱诗词网。【诗句】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出处】唐·杜甫《月夜》。【译注】今夜鄜州明月当空,只有你一人在闺房中独自仰望。遥想我那可怜的年幼儿女,还不懂得想念远在长安的爸爸。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作者妻小留居鄜州。闺:女子的卧室。未解:不懂得。忆:想念。【鉴赏】鄜:读作fu。鄜州:即今陕西富县。闺中:是指闺房中的妻子。唐玄宗天宝十五年,杜甫把家人安置在鄜州,自己一个人前往灵武(此时唐肃宗在灵武即位),途中被安禄山的军队俘获,押往长安。这首诗便是杜甫在长安面对明月,思念妻女所写的。这几句诗语译成白话是这样的:今天晚上的鄜州,只有我妻子一人在那儿独自看着月亮;我在这遥远的异乡怜惜那四个小儿女,他们还不懂得想念我这沦落在长安的爸爸。在外流浪的男子,作客异乡,想念妻儿,最爱念“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这四句诗,感受也最为深刻。【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女子独守空闺,思念丈夫,而幼小的儿女并不理解。[例]想到这里她不禁眼眶湿润了,这倒不是悲自己的身世,她可怜怀里的孩子,又操心安林的事业和身体。……今天月下独思,不禁想起杜甫的那首《咏月》诗来: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梁衡《路,该这样走》)【全诗】《月夜》.[唐].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注释】①鄜(fu)州:今陕西富县。当时杜甫的妻子、儿女所在之地。②闺中:指妻子。③二句既点出上句“独看”的内心活动是“忆长安”,又进一层说明“独看”不仅因为丈夫不在身边,而且因为身边的儿女年小,还不懂得思念在长安的父亲;或者说小儿女还不能理解母亲思念长安的感情。④二句想象妻子看月久,思念深,以致云鬟被夜雾沾湿、玉臂被月光照冷而自己不觉得。清辉:月光。玉臂:洁白的手臂。⑤二句意谓何时才能两人团聚并倚在透明的窗帘边共同赏月,那就月光双照而泪痕消失了。虚幌:透明的薄幔。“双照”与前“独看”对应。【赏析】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禄山攻陷潼关,玄宗奔蜀。七月,肃宗李亨即帝位于灵武。杜甫把家眷安置在鄜州(鄜:读fu,鄜州即今陕西省富县。)城北的羌村,只身北上,投奔肃宗,不幸被叛军截获,掳到长安。这首诗就是同年八月在长安所作。这是一篇抒写离情的诗作。题为《月夜》,句句从月色中照出。首联诗人设想闺中的妻子正在“独看”“鄜州月”,衬托出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颔联借小儿女点出妻子是因“忆长安”而望月,并加深了“独看”的含意:不仅因为丈夫不在而“独”,也因为小儿女“未解”而“独”。颈联想象妻子夜深不寐、独自望月怀人的情形,写得逼真感人,进一步表达出二人的相思之情。最后以希望之辞收束全篇。全诗构思巧妙,词语精工,情致曲折缠绵,遂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如黄生所云:“五律至此,无忝诗圣矣!”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率性之谓道。推荐。爱诗词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子曰:“道其不行矣夫!”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51〕可辞〔52〕也,白刃可蹈〔53〕也,中庸不可能〔54〕也。”〔注释〕 天命:这里指自然的禀赋。 性:天赋予人的本性。 率:遵循。 道:规范、人道。 修:修明、实行。 教:教化。 道:日常事物当行之理。 须臾:片刻、一会儿。 君子:《中庸》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行的人,有时指有地位的人。这里指有德行的人。 戒慎:警戒、谨慎。 睹:见、察看。 莫:无、没有。 见(xiàn):同“现”,体现。 隐:隐蔽。 微:细微小事。 发:表露、显露。 中:这里意为恰当。 中节:合于自然的道理。中,符合。节,法度、常理。 和:和谐。 达道:通达的道路,或说是天下人民共由之路,引申为天下共同遵循的普遍规律。 致:到达。 位:安于其所、各得其所。 育:养育、生长。 中庸:不偏不倚,既不过分也无不足。庸,“常”的意思。 反:违背、违反。 而:能、能够。 时中:应时而处中,即言行处处符合道的规范。 忌惮:畏惧。 至:极、最。 鲜:少。 知者:有智慧、有教养的人。知,同“智”。 明:著明、明了。 味:滋味。 矣夫:叹词。 知:同“智”。 也与:语气词连用。 迩(ěr)言:浅近之言。 执其两端:掌握它的两个方面。 斯:此。 予:我。 知:同“智”。 驱:驱逐、驱赶。 罟(gǔ):捕鱼的网。 擭:装有机关的捕兽的木笼。 辟:同“避”。 期月:一个月。 回:颜回,孔子的学生。 拳拳服膺:牢牢地放在心上。拳拳,牢握不舍。服,放置。膺,胸口。 均:平,指治理公正。 爵:爵位。 〔51〕禄:官吏的俸禄。 〔52〕辞:放弃。 〔53〕蹈:踩、踏。 〔54〕中庸不可能:上述三事,即平治国家、辞爵禄、蹈白刃虽难还是能做到,而行中庸之道看似容易,实际更难。〔鉴赏〕 《中庸》相传为子思所作,本来是《小戴礼记》中的第三十一篇,《汉书·艺文志》著录有《中庸说》二篇,说明西汉时已有人专门研究《中庸》。南北朝宋散骑常侍戴颙的《礼记中庸传》二卷、南朝梁武帝萧衍的《中庸讲疏》一卷,援佛入儒。唐中叶以后,李翱作《复性书》,发挥《中庸》的思想,试图建立起一套新的儒家的心性理论。北宋儒者认为,《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的要籍,由曾子所传、而由子思“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南宋朱熹根据北宋二程兄弟等理学开创者的观点,把《大学》和《中庸》从《礼记》中单独抽出,与《论语》、《孟子》合编在一起,并分别为这四部书作了注释,称之为“集注”。本书《中庸》各章的划分即依据朱熹的《四书集注》。在《四书》中,《中庸》的理论性、思辩性高于其他三者,这从朱熹对《四书》次序的排列中可以看出。《四书》的排列次序,今通行本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实际上,朱熹在其编排中曾把《中庸》置于最后。朱熹对此排列曾有说明:“某要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大学》一篇,有等级次第,总作一处易晓,宜先看。《论语》却实,但言语散见,初看亦难。《孟子》有感激兴发人心处。《中庸》亦难读,看三书后,方宜读之。”这里朱熹把《大学》看作纲领,故列于首位;把《中庸》看作精髓,故列于最后。这一起一结,首尾呼应,中间以孔、孟的言论作印证,从而构筑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朱熹之所以重视《中庸》,原因在于他视《中庸》为:“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善学者玩索而有得,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矣。”(《四书集注·中庸章句卷首》)他指明了《中庸》所阐明的理论具有普遍性,思想深刻,分析透彻细致,同实际密切相关,对学者有很大的启发作用。这些说法是符合实际的。第一至第九章论述道与中庸两个观念,这里所说的道即中庸之道,然而他先从哲学上阐述道的概念,不仅为中庸之道奠定了本体论基础,而且赋予道以天人合一的意义,从而发展了道的观念。道是老子哲学的核心观念,它作为宇宙的本体、本原和根本法则,是超越于人的。在孔子学说中道是一个政治学和伦理学概念,《中庸》则第一次把道论述为儒家哲学的基本范畴。它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之说规定了道的基本意义,既指出了道之本原出于天,体现了宇宙法则,又强调了道与本性、人性的一致性,从而避免了天与人、内与外之间的分离和对立。《中庸》这几章主要论述中庸观念的意义和重要性。它首先提出中庸即“中和”,从词义上说中和表示适度,恰当。“喜怒哀乐之未发”就是描绘此时情感、意念无所偏倚,当于理;“发而皆中节”是说情感、意念的表达有分寸,不乖戾。而从哲学上说,明代王阳明认为“未发之中”即良知,即本心,即宇宙本体。可见,根据中庸的观念,世界、本心、本性的本然状态是适度,适宜,恰当。其次,中庸意为“时中”,即人们在各方面的行为举止要合乎时宜,随时而处中。因为“中”无固定的标准,要根据时代条件和具体情况来确定。时中意味着要面对现实,尊重外部的客观条件,不能随心所欲。那些私心太重的人,往往肆欲妄行,所以《中庸》说小人反中庸,言行无所忌惮。再次,中庸是指无过无不及,这除了表示适度的意义之外,还是针对人性弱点提出的。所谓“知(读为“智”)者过之,愚者不及”、“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描述了普遍存在的认识和行动的误区:智者、贤者由于个人主观上的偏爱和过度自信而往往走过头;而愚者、不肖者则由于智识或人格上的缺陷而常常达不到要求或标准。当然无过无不及的涵义也是反对走极端。最后,中庸是一种执两用中的方法论,就是把握两个基本点,使两者保持均衡,也就是遵循对立统一的法则,这是孔子在各种问题上都采用的方法,如他主张在政治上要宽猛并用,在学习方法上要“学”与“思”兼顾,在处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时做到“文质彬彬”等等。《中庸》作者看到,由于人性的弱点,人们容易落入认识的陷阱之中,所以他们的行为常常反中庸,即使有时能遵循中庸之道,但也不能持久,所以说“民鲜久矣”。《中庸》大力提倡中庸之道,说它是极端重要的法则,自然、社会以至于整个宇宙的秩序赖以建立和维持,因此要不惜任何代价加以实行。这样,中庸就同仁、义一起被确立为儒家和中国文化的最高价值观念。
点击进入:许地山《落花生》原文
《落花生》是老作家许地山1921年所写的一篇著名的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这篇作品以平实清新的笔触,从花生的常见而有用,说到做人的道理,颇有哲理意味,寄寓着对现实人生的感触。
许地山 落花生。推荐。爱诗词网。点击进入:许地山《落花生》原文《落花生》是老作家许地山1921年所写的一篇著名的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这篇作品以平实清新的笔触,从花生的常见而有用,说到做人的道理,颇有哲理意味,寄寓着对现实人生的感触。文章开头就说出屋后有“半亩隙地”,母亲觉得“让它荒芜着怪可惜”,便提议“辟来做花生园罢”。姊弟们一听“都很喜欢”表示对这一提议的赞成和拥护。接着作者只用“买种底买种,动土底动土,灌园底灌园”三个整齐的短句,形象、简洁的概括了种花生的全过程。最后写几个月后花生“居然收获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用自己辛勤劳动换来成果时的欢快、喜悦、兴奋之情。以后就写全家过收获节时的愉快的情景。尽管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母亲还吩咐这节期要在园里的茅亭举行,平时难得出场的父亲也参加了。这可以看出过收获节的重要和意义。在父亲的启示下,孩子们争说花生的好处。在大家谈的基础上,父亲开始谈花生的真正用处:把它和水果比较,它只是把果子埋在地底,等到成熟,才容人把它挖出来。这写了花生的内在之美。接着父亲又向孩子们说出花生的可贵之处,“它是有用的,不是伟大、好看的东西。”并借“我”的体会,进一步形象地道出做人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这个主题是多么深刻、多么富有哲理意味,又发人深省。最后以“父亲底话现在还印在我心版上”结束全文,含意极其深远。后来作者便以“落华生”为笔名,以时时警策自己。《落花生》的立意很深刻,同时也非常巧妙。它托物言志,深入浅出,言近旨远,使人深受教育与启发。文章用朴实无华的笔调,毫无铺张地叙述童年生活的一个小小片断。从种花生写起,然后收花生,吃花生和议花生,处处扣紧题旨。文章主题是阐述关于做人的道理,所以种、收、吃花生都是略写,只用简洁的文字把这些过程记叙清楚。议花生是文章的重点,作者由吃花生很自然地引入议花生,并在赞美花生的时候,引出做人的人生哲理,点明题旨“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指“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人。言简意深。表明作者在竞逐高官厚禄、争名夺利、钻营成风的社会恶习下,洁身自好,不慕虚名的思想境界。这种以小见大,从平凡的事物中挖掘出不平凡的笔法,看似信笔所至,实际上结构相当严谨。有人说:“散文,朴素最美”。诚哉斯言。《落花生》是在迷人的朴素之中,展示那惊人的优美。它的语言清新自然,朴实含蓄。既没有冗长的叙述,也没有铺张的描写,作者只用一支白描的笔,娓娓地叙谈故事,勾勒了几个人物,写了人物的对话,人物的对话又具有独特的个性。母亲温和善良、勤劳朴实。姐弟们天真活泼,幼稚单纯。父亲循循善诱,慈爱严正。虽然每个人的话都只三言两语,但都写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这种朴素的语言,是真正的美在一种极其和谐自然的形式中的流露,是朴素与优美的辩证统一。这样的语言风格与平淡而又深刻的立意非常谐调。这体现了老作家许地山作品的艺术风格。这也就是《落花生》问世六十余年一直为人们所喜爱的主要原因。
户籍琵琶行。推荐。爱诗词网。唐·白居易元和十年①,予左迁②九江郡③司马④。明年⑤秋,送客湓浦口⑥,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⑦然有京都声⑧。问其人,本长安倡女⑦,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⑩。年长色衰,委身(11)为贾人(12)妇。遂命酒(13),使快(14)弹数曲。曲罢(15)悯然(16),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17)憔悴(18),转徙于江湖(19)间。予出官(20)二年,恬然(21)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22)意。因(23)为(24)长句(25),歌(26)以(27)赠之,凡(28)六百一十六言(29)命(30)曰《琵琶行》。浔阳江(31)头夜送客,枫叶荻(32)花秋瑟瑟(33)。主人下马客在船(34),举酒欲饮无管弦(35)。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36)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37)。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38)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39)面。转轴拨弦(40)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41)声声思(42),似诉平生(43)不得志(44)。低眉(45)信手(46)续续(47)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48),初(49)为《霓裳》(50)后《六幺》(51)。大弦(52)嘈嘈(53)如急雨,小弦(54)切切(55)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56)小珠落玉盘。间关(57)莺(58)语(59)花底滑(60),幽咽(61)泉流冰下难(62)。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63)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64)乍(65)破水浆进(66),铁骑(67)突出(68)刀枪鸣。曲终收拨(69)当心画(70),四弦一声如裂帛(71)。东船西舫(72)悄无言(73),唯见(74)江心秋月白。沉吟(75)放拨插弦中,整顿(76)衣裳起敛容(77)。自言本是京城(78)女,家在虾蟆陵(79)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80)第一部(81)。曲罢曾教善才服(82),妆成(83)每(84)被秋娘(85)妒。五陵年少(86)争缠头(87),一曲红绡(88)不知数。钿头银篦(89)击节碎(90),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91)明年,秋月春风(92)等闲(93)度。弟(94)走从军阿姨(95)死,暮去朝来(96)颜色故(97)。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98)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99)买茶去。去来(100)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101)红阑干(102)。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103唧唧(104)。同是天涯(105)沦落(106)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107),谪居卧病(108)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109)不闻丝竹(110)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111)苦竹(112)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113)?杜鹃(114)啼血猿哀鸣。春江(115)花朝(116)秋月夜(117),往往取酒还(118)独倾(119)。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120)难为听(121)。今夜闻君琵琶语(122),如听仙乐耳暂(123)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124)《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125)立,却坐(126)促弦(127)弦转急。凄凄(128)不似向前(129)声,满座(130)重闻皆掩(131)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132)青衫(133)湿。【注释】①元和十年:815年,元和,唐宪宗年号。②左迁:贬官,降职。③九江郡:即江州,州治所在九江。④司马:州刺史的副官,唐时常以谪官充之,有职无权。⑤明年:第二年。⑥湓(pén)浦口:湓水(今名龙开河)源出江西瑞昌清湓山,东流经九江入长江,江口称湓浦口。⑦铮铮(zhēngzhēng):模拟琵琶清脆的声音。⑧京都声:指唐代京城流行的乐曲声调。⑨倡女:歌女。倡,古时歌舞艺人。⑩善才:唐代对乐师的通称,是“能手”的意思。(11)委身:托身,这里是嫁的意思。(12)贾(gǔ)人:商人。(13)命酒:叫手下人摆酒。(14)快:畅快。(15)罢:完,毕。(16)悯(mǐn)然:忧郁的样子。(17)漂沦:漂泊沦落。(18)憔悴:困顿萎靡的样子。(19)江湖:泛指四方各地。(20)出官:京官外调。(21)恬然:淡泊宁静的样子。(22)迁谪(zhé):贬谪,放逐。这里表示被迁谪。(23)因:因此。(24)为:创作。(25)长句:指七言诗,唐人的习惯说法。(26)歌:作歌。(27)以:并,并且。(28)凡:总共。(29)言:字。(30)命:命名,题名。(31)浔阳江:长江流经浔阳郡境内的一段。(32)荻:水生植物,形状像芦苇。(33)瑟瑟:微风吹动草木之声。(34)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意为:我和主人一同下马,然后一起上船。主人,白居易自指。在,上。(35)管弦:管乐器与弦乐器,指音乐。(36)暗:轻声。(37)欲语迟:想回答又有些迟疑。迟,迟疑不决。(38)回灯:把灯芯捻大一些,使灯光更亮。(39)半遮:即“遮半”,遮住半边。(40)转轴拨弦:调弦校音的动作。轴,弦柱,琵琶有四根弦柱。弦,琴弦。(41)掩抑:低沉抑郁。(42)思:名词,思绪,愁思。(43)平生:平素,往常。(44)得志:得意。(45)低眉:低头。(46)信手:随手。(47)续续:连续。(48)拢、捻、抹、挑:拢,叩弦;捻,揉弦;抹,顺手下拨;挑,反手回拨。以上是弹琵琶的四种指法。(49)初:开始。(50)《霓裳》:即《霓裳羽衣曲》,据说是开元时从印度传入的,原名《婆罗门》,经唐明皇润色并改此名。作者还有《霓裳羽衣舞歌》,对此有较详细的描写。(51)《六幺》:琵琶曲名。也作“绿腰”,原名“录要”,以乐工进曲录其要点而得名,是当时流行的曲调。(52)大弦:指琵琶四弦(或五弦)中最粗的弦。(53)嘈嘈:拟声词,形容声音的浊杂粗重。(54)小弦:指细弦。(55)切切:拟声词,形容轻细之音。(56)珠:珠子,此句形容琵琶声清脆圆润。(57)间关:拟声词,形容鸟声婉转。(58)莺:黄莺。(59)语:鸣声。(60)滑:流利。(61)幽咽(yè):低泣声,这里形容遇塞不畅的流水声。(62)冰下难:以泉水在冰下流动受阻形容乐声艰涩低沉、呜咽断续。一作“冰下滩”、“水下滩”。(63)幽愁暗恨:内心深藏的忧愁和怨恨。(64)银瓶:汲水器。(65)乍:突然。(66)进:溅射,飞进。(67)铁骑:带甲的骑兵。(68)出:出击。(69)拨:拨子,弹奏琴弦时所运用的工具。(70)当心画:是弹琵琶到一曲终了时常用的手法。画,通“划”。(71)帛:丝织品的总称。(72)舫:船。(73)言:指说话的声音。(74)唯见:只见。(75)沉吟:要说话又有些迟疑的样子。(76)整顿:整理。(77)敛容:正容,显出庄重的脸色。(78)京城:指长安。(79)虾蟆(háma)陵: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歌女聚居的地方。旧说董仲舒葬此,门人经过这里,都下马步行,所以叫下马陵。后人误传为虾蟆陵。(80)教坊:唐高祖时设置的宫内教练歌舞的机构,唐玄宗又设内教坊和左教坊、右教坊。这位弹琵琶的娼女当是挂名教坊,临时入宫供奉的。(81)第一部:首席乐队。(82)服:佩服。(83)妆成:成妆,化好妆。(84)每:常。(85)秋娘:当时的一位名伎,唐时歌舞伎常用此名,这里借指貌美善歌的歌伎。(86)五陵年少:富贵人家子弟。五陵,指汉代的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都在长安城北,是汉朝王公贵族的聚居处。(87)争缠头:争先恐后地送缠头。争,争给,争送。缠头,古代赏赠给歌伎的丝织品。(88)红绡(xiāo):红色绫缎。绡,精细轻美的丝织品。(89)钿(diàn)头银篦:镶嵌着花钿的发篦(栉发具)。钿,用金玉珠宝等制成的花朵形的首饰。篦(bì),一种齿很密的梳子。(90)击节碎:随着音乐打拍子敲碎了。击节,打拍子。(91)复:又,再。(92)秋月春风:指一秋一春,即一年。(93)等闲:白白地,随便。(94)弟:指小于自己的歌伎。(95)阿姨:指歌伎院中的老鸨。(96)暮去朝来:一天过去,也指岁月流逝。(97)故:陈旧,衰老。(98)老大:年纪大了。(99)浮梁:唐天宝间改设的县,治所在今江西景德镇北浮梁,是个茶叶贸易中心。(100)去来:走了以后。来,助词,无义。(101)妆泪:脂粉和眼泪。(102)阑干:(泪水)纵横。(103)重(chóng):更加。(104)唧唧:叹息声。(105)天涯:天边,这里泛指各地。(106)沦落:沉沦流落,遭遇坎坷,失意无欢等。(107)帝京:皇帝居住的京都,即京城长安。(108)卧病:抱病,带病。(109)终岁:一年到头。(110)丝竹:弦乐器、管乐器的总称,这里指音乐。(111)黄芦:芦苇。(112)苦竹:竹的一种,竹干较粗,笋味苦。(113)何物:这里指什么声音。(114)杜鹃:又名子规,鸣声凄切。相传古蜀国的一位国君名叫杜宇,又称望帝,死后魂化杜鹃,鸣声凄切,常常啼叫得口角流血。(115)春江:意指春江水流。(116)花朝(zhāo):意指花开的早晨。(117)秋月夜:秋夜月照的意思。(118)还:即,便。(119)独倾:独酌。(120)呕哑嘲哳(ōuyāzhāozhā):形容乐声杂乱难听。(121)难为听:叫人听不下去。(122)琵琶语:指琵琶上弹奏的乐调。(123)暂:顿时。(124)翻作:按曲填写歌词。(125)良久:很久。(126)却坐:退回原处重新坐下。(127)促弦:把弦拧紧。促,紧,迫。(128)凄凄:形容琴声悲切。(129)向前:刚才。(130)满座:所有在座的人。(131)掩:掩面。(132)江州司马:作者自指。(133)青衫:黑色单衣,青,唐朝八品、九品文官的服色。【大意】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天,送客到湓浦口,听到船上有人在夜里弹琵琶,听那声音,十分清脆,有京城乐曲的韵味。询问那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年纪大了,容貌衰老了,嫁给商人做了妻子。于是我便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曲子弹完后,她神情忧郁,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上辗转流浪。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心情平静,安于现状,却被这位歌女的话语打动了,今晚才感到被贬的失意。于是写了这首七言诗,作歌并赠送给她,总共六百一十六字,题名为《琵琶行》。秋夜我来到浔阳江边为客人送行,枫叶和芦花在秋风中瑟瑟作响。我和客人一同下马上船,想在船上举杯饮酒,却没有音乐相伴助兴。喝醉了,心情也并不愉快,我怀着悲伤的情绪要与朋友分别之时,只见茫茫的江水里沉浸着一轮明月。忽然听见江上传来琵琶的声音,我忘记了回家,客人也忘记了开船。我跟着声音悄悄地询问弹琵琶的是谁?琵琶声停止了,琵琶女想要答话却又有些迟疑。把船划过去,请她过来见面,添上酒把灯光拨亮些,又摆上酒宴。再三呼唤,她才肯走出船舱,还抱着琵琶,羞涩地遮住半边脸庞。她拧转弦轴,拨动弦线,试弹了两三下,还没有弹成曲调,已经充满了情感。声声弦音低沉抑郁,充满愁思,好像在诉说不得意的身世。她低着头连续不断地随手弹奏,用乐声诉尽无穷的心事。轻轻地拢,慢慢地捻,又抹又挑,先弹《霓裳》,后弹《六幺》。大弦声音浊杂粗重犹如急风骤雨,细弦声音轻细好似儿女私语。大弦小弦交错弹奏的声音,仿佛大大小小的珠子落在玉盘上,清脆而圆润。那声音有时像黄莺在花下啼鸣,婉转流利;有时像冰下的泉水,幽幽咽咽流得多么艰难。如正在凝成冰的泉水又冷又涩不能畅流,弦似乎冻结了,声音也暂时停止。这使人觉得另有一种潜藏在内心深处的愁恨透露出来,这时虽没声音,却胜过有声。突然弦声弹响,就像银瓶破裂,水浆溅射,又像带甲的骑兵急速冲出,刀枪轰鸣。曲子弹完了,用拨子对着琵琶中心一划,四根弦线同时发出像撕裂丝绸一样的声音。这时东边西边的船上都静悄悄地没一点声音,只见倒映在江心的秋月又白又亮。琵琶女迟疑地放下拨子又插到弦中,整理好衣裳,站起来,显出庄重的神色。她说自己本是京城里的姑娘,家住在虾蟆陵附近。十三岁就学会了弹琵琶的技艺,名字登记在教坊的第一队里。一曲弹完,曾使教琵琶的师傅佩服,装扮之后常引起同行歌伎的妒嫉。京城富贵人家子弟争先恐后地赠送礼品,弹完一只曲子,所得的红绡不计其数。打拍子敲碎了钿头银篦,吃完美酒泼脏了血色的罗裙。欢乐的日子一年又一年,美好的岁月就这样随随便便地度过了。共事的姐妹嫁给了军人,老鸨辞别了人世,随着时光的流逝容貌衰老。门前冷清,车马越来越少,年纪大了出嫁做了商人的妻子。商人看重钱财不在乎别离,上个月去浮梁买茶做生意。我在江口独守空船,绕船伴我的只有明亮的月光和寒冷的江水。深夜里忽然梦见少年时代的往事,梦中哭啼,搽了胭脂的脸上流满了一道道红色的泪痕。我听了琵琶声已经深为叹息,又听了这番话更加感叹不已。彼此同是沦落天涯的人,偶然相逢,又何必要曾经互相认识呢!我自从去年辞别了京城,贬官在浔阳,一直卧病。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一年到头也听不到丝竹之声。居住在湓江附近,低洼潮湿,院子周围,尽长些黄芦苦竹。早上晚间能听见什么呢?只有杜鹃悲切的啼声和猿猴凄哀的鸣叫。每当春江花晨和秋季月夜,我拿出酒来,却往往自酌自饮。难道没有山歌?也没有村笛?那声音单调细碎实在难听。今夜听了你用琵琶弹奏的乐曲,如同听到天上的仙乐,耳朵也顿时清亮。你不要推辞,请坐下再弹一只曲子,我替你谱写歌词,题目就叫作《琵琶行》。她被我的话感动得长久地站立在那里,然后退回原处坐下,把弦拧紧,琴弦发出的声音变得更加急促。凄凄切切不再像刚才那种声音,满座的人再听弹奏都忍不住掩面而泣。在座的哪位眼泪流得最多?我这个江州司马的青衫已被泪水湿透了。知识来源:何小宛主编.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87-94页.
【诗句】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出处】唐·刘禹锡《西塞山怀古》。【意思】王濬(jùn),西晋大将。金陵,今南京,东吴之都。王濬率领庞大的水军从益州顺江东下,征伐而来。东吴闻风丧胆,王气黯然消失。多用来形容得势者不可阻挡的气势及失势者日渐衰微的窘境。◇他在想,歼灭了归州路的宋军,大可乘胜东下,席卷荆南。“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吞并南唐,与宋朝划江而守,割天下之半。(高阳《大将曹彬》)【全诗】《西塞山怀古》.[唐].刘禹锡.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注释】①西塞山:在今湖北黄石市东面长江南。②西晋:指王硔,晋武帝时任益州(今四川成都市)刺史。下益州:由益州沿江东下。王气:帝王所在地的祥瑞之气,古人迷信的说法。③千寻铁锁:吴人为了防晋,曾用巨大铁索横截江面,防止晋的兵船东下。后被王硔烧毁。石头:石头城,又名石首城,旧址在南京清凉山,后用作南京市代称。④山形句:意为西塞山仍然紧挨着长江毫无不同。江流,长江。⑤四海为家:四海归于一家,即天下统一。故垒:旧时的吴国堡垒,也喻指当时的藩镇割据。【鉴赏导示】刘禹锡是中唐进步的思想家、著名诗人。他的怀古作品历来被传诵。《西塞山怀古》是其名篇。西塞山是六朝时的江防要塞,宪宗长庆四年(824),诗人经过此地时写下了这首诗。【鉴赏】此诗通过对晋、吴兴亡事迹的回顾,抒发了山川之险不足恃的感慨,表达了对国家统一强盛的深沉愿望。诗的首四句是对西晋灭吴的历史的回顾,叙述中深寓感慨。首二句:写“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便黯然消失。益州金陵,相距遥远,一“下”即“收”,写出败亡之速。两字对举,一方声势煊赫,一方闻风丧胆。三、四句写战争及其结果:“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以“千寻铁锁”对“一片降幡”,一“沉”一“出”,通过鲜明的形象、动态的对比表现晋军的摧枯拉朽之势和东吴的彻底覆亡之状,说明无论是自然山川之险要,还是人为工事之坚固,对于一个腐朽的王朝政权来说都是无济于事的。颈联在叙述东吴灭亡的基础上,纵览历史,于感慨之中暗示出兴亡的原因。前一句说,吴亡以后,东晋、宋、齐、梁、陈败亡相继,逗起世人一次又一次的兴亡之感;后一句说虽然朝代屡易,江山却仍是旧貌。这就说明兴废不是由地理决定的,从而暗示出“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的深刻哲理。尾联把笔触由历史转向现实。刘禹锡写作此诗时,河北藩镇势力又有所抬头,诗人描写芦苇丛中的“故垒”,意在告诫人们在这四海一家的今天,不要忘记历史的教训。一方面警告割据势力,分裂不会有好下场的;另一方面也流露出对唐王朝前途的忧虑,希望统治者能吸取前代败亡的教训,不要重蹈覆辙。因此,这首诗虽是“怀古”,实际上是借古喻今,抒发诗人对现实的感慨。【赏读】诗的前四句以精炼、紧凑的词句,运用对此手法叙写双方的强弱、进攻的路线、攻守的方式和战争的结局。诗只在第一句写到晋军,余三句俱写东吴。“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便黯然消失;何其神速。开言便先叙结果,以下便回讲这段历史,东吴想拒长江天险及沉锁江底来阻敌军,可是最后还是举起“降幡”。作者写这段历史,一方面揭示当时吴王的昏聩,用以讽刺后来者的愚蠢之至,国家统一乃必然;同时更进一步说明,虚妄的“王气”,险要的地势,弄虚作假是不足以为恃,不堪一击的。这几句写史之句气势雄浑,跌宕有致。接下五六句感慨自然永恒与人事变迁:前四句内容深刻,故此四句可以从容而以“几回”来总括,用“收”来抒感叹,言简意赅;“依旧”显示出自然永恒变化人事短暂。最后二句作者宕笔而直写今事,展现作者冷静的历史感,而中间又加以作者感慨之情。这首诗看似在叙述历史,描述古迹,然而却把思想寓于对往事的叙写之中,格调酣畅淋漓;诗人把嘲弄锋芒直指妄想割据一方、昏聩无能的统治者,对腐败无能的唐王朝发出警示。【鉴赏要点】[1]名句: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2]即景抒怀,借古讽今。[3]语言形象、生动。
王睿楼船下益州。推荐。爱诗词网。【诗句】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出处】唐·刘禹锡《西塞山怀古》。【意思】王濬(jùn),西晋大将。金陵,今南京,东吴之都。王濬率领庞大的水军从益州顺江东下,征伐而来。东吴闻风丧胆,王气黯然消失。多用来形容得势者不可阻挡的气势及失势者日渐衰微的窘境。◇他在想,歼灭了归州路的宋军,大可乘胜东下,席卷荆南。“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吞并南唐,与宋朝划江而守,割天下之半。(高阳《大将曹彬》)【全诗】《西塞山怀古》.[唐].刘禹锡.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注释】①西塞山:在今湖北黄石市东面长江南。②西晋:指王硔,晋武帝时任益州(今四川成都市)刺史。下益州:由益州沿江东下。王气:帝王所在地的祥瑞之气,古人迷信的说法。③千寻铁锁:吴人为了防晋,曾用巨大铁索横截江面,防止晋的兵船东下。后被王硔烧毁。石头:石头城,又名石首城,旧址在南京清凉山,后用作南京市代称。④山形句:意为西塞山仍然紧挨着长江毫无不同。江流,长江。⑤四海为家:四海归于一家,即天下统一。故垒:旧时的吴国堡垒,也喻指当时的藩镇割据。【鉴赏导示】刘禹锡是中唐进步的思想家、著名诗人。他的怀古作品历来被传诵。《西塞山怀古》是其名篇。西塞山是六朝时的江防要塞,宪宗长庆四年(824),诗人经过此地时写下了这首诗。【鉴赏】此诗通过对晋、吴兴亡事迹的回顾,抒发了山川之险不足恃的感慨,表达了对国家统一强盛的深沉愿望。诗的首四句是对西晋灭吴的历史的回顾,叙述中深寓感慨。首二句:写“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便黯然消失。益州金陵,相距遥远,一“下”即“收”,写出败亡之速。两字对举,一方声势煊赫,一方闻风丧胆。三、四句写战争及其结果:“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以“千寻铁锁”对“一片降幡”,一“沉”一“出”,通过鲜明的形象、动态的对比表现晋军的摧枯拉朽之势和东吴的彻底覆亡之状,说明无论是自然山川之险要,还是人为工事之坚固,对于一个腐朽的王朝政权来说都是无济于事的。颈联在叙述东吴灭亡的基础上,纵览历史,于感慨之中暗示出兴亡的原因。前一句说,吴亡以后,东晋、宋、齐、梁、陈败亡相继,逗起世人一次又一次的兴亡之感;后一句说虽然朝代屡易,江山却仍是旧貌。这就说明兴废不是由地理决定的,从而暗示出“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的深刻哲理。尾联把笔触由历史转向现实。刘禹锡写作此诗时,河北藩镇势力又有所抬头,诗人描写芦苇丛中的“故垒”,意在告诫人们在这四海一家的今天,不要忘记历史的教训。一方面警告割据势力,分裂不会有好下场的;另一方面也流露出对唐王朝前途的忧虑,希望统治者能吸取前代败亡的教训,不要重蹈覆辙。因此,这首诗虽是“怀古”,实际上是借古喻今,抒发诗人对现实的感慨。【赏读】诗的前四句以精炼、紧凑的词句,运用对此手法叙写双方的强弱、进攻的路线、攻守的方式和战争的结局。诗只在第一句写到晋军,余三句俱写东吴。“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便黯然消失;何其神速。开言便先叙结果,以下便回讲这段历史,东吴想拒长江天险及沉锁江底来阻敌军,可是最后还是举起“降幡”。作者写这段历史,一方面揭示当时吴王的昏聩,用以讽刺后来者的愚蠢之至,国家统一乃必然;同时更进一步说明,虚妄的“王气”,险要的地势,弄虚作假是不足以为恃,不堪一击的。这几句写史之句气势雄浑,跌宕有致。接下五六句感慨自然永恒与人事变迁:前四句内容深刻,故此四句可以从容而以“几回”来总括,用“收”来抒感叹,言简意赅;“依旧”显示出自然永恒变化人事短暂。最后二句作者宕笔而直写今事,展现作者冷静的历史感,而中间又加以作者感慨之情。这首诗看似在叙述历史,描述古迹,然而却把思想寓于对往事的叙写之中,格调酣畅淋漓;诗人把嘲弄锋芒直指妄想割据一方、昏聩无能的统治者,对腐败无能的唐王朝发出警示。【鉴赏要点】[1]名句: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2]即景抒怀,借古讽今。[3]语言形象、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