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净胡天牧马还(2),明月羌笛戍楼间(3)。
借问梅花何处落(4),风吹一夜满关山(5)。
【注释】
(1)诗题又作《塞上听笛》《和王七(王之涣)玉门关听吹笛》,今从明活字体《高常诗集》。诗作时间当为供职哥舒翰幕府时,时为五十余岁,已过知天命之年。
(2)胡天:指北方边塞地区的天空。牧马还:西汉贾谊《过秦论》云:“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从此,古时少数民族侵扰中原的行为称为“牧马”,牧马还,则谓打退敌人侵扰,将其抢掠的牛、羊、马等悉数追还。
(3)戍楼:边塞所筑的防御工事。
(4)梅花:《梅花落》笛曲的简称,多述离情别意。此处也指真梅花。
(5)关山:边关山寨。
【赏析心得】
这是描写边塞将士激战过后,休息娱乐的一首绝句。
“霜净胡天牧马还,明月羌笛戍楼间。”霜后边塞,天高气爽,白草黄云,牛羊肥,牧马壮,正是敌人侵扰边境,掠夺马牛羊,所谓“牧马”的时候。将士们奋勇当先,一举击退了敌人的侵扰,将牧马追还。将士们凯旋回营,月照戍楼,边烽暂息,边境前线,三军喜气,宁静祥和。激战过后,安闲恬静的士兵,在这月明之夜,吹响了悠扬悦耳的羌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不知谁吹起了《梅花落》的乡思曲,勾起了将士们浓浓的思乡之情。那袅袅的笛声好似一夜春风吹来,将家乡的梅花片片散落,撒满边关山寨。胜利归来,将士们的思乡之情,格调昂扬,尽现盛唐蓬勃气象。
作者将《梅花落》曲名巧妙拆开成“梅花”何处“落”,语意双关,浩渺壮美,使全诗余味无穷。
塞上听吹笛高适。推荐。爱诗词网。霜净胡天牧马还(2),明月羌笛戍楼间(3)。借问梅花何处落(4),风吹一夜满关山(5)。【注释】(1)诗题又作《塞上听笛》《和王七(王之涣)玉门关听吹笛》,今从明活字体《高常诗集》。诗作时间当为供职哥舒翰幕府时,时为五十余岁,已过知天命之年。(2)胡天:指北方边塞地区的天空。牧马还:西汉贾谊《过秦论》云:“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从此,古时少数民族侵扰中原的行为称为“牧马”,牧马还,则谓打退敌人侵扰,将其抢掠的牛、羊、马等悉数追还。(3)戍楼:边塞所筑的防御工事。(4)梅花:《梅花落》笛曲的简称,多述离情别意。此处也指真梅花。(5)关山:边关山寨。【赏析心得】这是描写边塞将士激战过后,休息娱乐的一首绝句。“霜净胡天牧马还,明月羌笛戍楼间。”霜后边塞,天高气爽,白草黄云,牛羊肥,牧马壮,正是敌人侵扰边境,掠夺马牛羊,所谓“牧马”的时候。将士们奋勇当先,一举击退了敌人的侵扰,将牧马追还。将士们凯旋回营,月照戍楼,边烽暂息,边境前线,三军喜气,宁静祥和。激战过后,安闲恬静的士兵,在这月明之夜,吹响了悠扬悦耳的羌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不知谁吹起了《梅花落》的乡思曲,勾起了将士们浓浓的思乡之情。那袅袅的笛声好似一夜春风吹来,将家乡的梅花片片散落,撒满边关山寨。胜利归来,将士们的思乡之情,格调昂扬,尽现盛唐蓬勃气象。作者将《梅花落》曲名巧妙拆开成“梅花”何处“落”,语意双关,浩渺壮美,使全诗余味无穷。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诗句】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出处】唐·李白《送友人》【译注】青翠的山峰多情,横断在城关外城,明澄的流水多情环绕着城关内城。【原诗】《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赏析】李白作别诗,颇喜以自然景状为衬托,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金陵酒肆留别》:“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此诗也不例外。这种写法的好处,就在于它不仅把别离之情具体化,使人如置身其境,并且还通过意象的表现,构成了一种寄托的形象美。这首《送友人》景色如画。这是此诗给人的第一印象。郭外城边,青山横卧,白水似练,这是送别的地点,是整体视野中一个完全的画面,纯客观地勾勒,表面上似乎并不见情感色彩。下面五、六两句,浮云飘忽,落日一抹,就物象本身看,亦可说是送别时的环境,与一、二两句相合。这是读者可以从中获得的最浅层次印象。三、四两句:“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这就替上述画面点题,也即为其注入了感情色彩。“一别”而“万里”,极大的反差,这是把极短促强烈的别情引向极深远极悠长。与此相应的是七、八两句:“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状写不忍长别、眷恋难舍之情。如果说最初的印象首先是送别的画面,那么这几句贯穿其间,抒写别意,则是画面内在的连接线,使其由直接的观感进而深入到情绪的体验了。唐人创作注重意象,而意象是作为内在感受与外在物象具有审美意义的结合,于诗中往往含有“兴”的因素,具有寄托象征的意味。此诗首两句推出的青山、白水,作为送别的特定环境,其实即具有一定的象征色彩。如宋人王观送别词中也有“水是眼波横,山似眉峰聚”(《卜算子》)之句。后面的“浮云”、“落日”,其托意就更深。这两句原脱胎于古诗:“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古诗十九首》)、“思君如落日,无有暂还时”(陈后主《乐府》)。由此看,浮云落日不仅是当时的景象,其本身也是远别相思的寄托物,何况它还有渲染气氛烘托环境的作用。正是这种表现手法,使李白之别情,显得明显而又含蓄,具体却又深远无穷。送别诗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但光有真情却不一定能成为好诗。李白此诗之妙便在于把依依惜别之情与自然之景相结合,以景寓情,以景染情,化景为情,因而自然隽永。
青山横北郭。推荐。爱诗词网。【诗句】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出处】唐·李白《送友人》【译注】青翠的山峰多情,横断在城关外城,明澄的流水多情环绕着城关内城。【原诗】《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赏析】李白作别诗,颇喜以自然景状为衬托,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金陵酒肆留别》:“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此诗也不例外。这种写法的好处,就在于它不仅把别离之情具体化,使人如置身其境,并且还通过意象的表现,构成了一种寄托的形象美。这首《送友人》景色如画。这是此诗给人的第一印象。郭外城边,青山横卧,白水似练,这是送别的地点,是整体视野中一个完全的画面,纯客观地勾勒,表面上似乎并不见情感色彩。下面五、六两句,浮云飘忽,落日一抹,就物象本身看,亦可说是送别时的环境,与一、二两句相合。这是读者可以从中获得的最浅层次印象。三、四两句:“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这就替上述画面点题,也即为其注入了感情色彩。“一别”而“万里”,极大的反差,这是把极短促强烈的别情引向极深远极悠长。与此相应的是七、八两句:“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状写不忍长别、眷恋难舍之情。如果说最初的印象首先是送别的画面,那么这几句贯穿其间,抒写别意,则是画面内在的连接线,使其由直接的观感进而深入到情绪的体验了。唐人创作注重意象,而意象是作为内在感受与外在物象具有审美意义的结合,于诗中往往含有“兴”的因素,具有寄托象征的意味。此诗首两句推出的青山、白水,作为送别的特定环境,其实即具有一定的象征色彩。如宋人王观送别词中也有“水是眼波横,山似眉峰聚”(《卜算子》)之句。后面的“浮云”、“落日”,其托意就更深。这两句原脱胎于古诗:“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古诗十九首》)、“思君如落日,无有暂还时”(陈后主《乐府》)。由此看,浮云落日不仅是当时的景象,其本身也是远别相思的寄托物,何况它还有渲染气氛烘托环境的作用。正是这种表现手法,使李白之别情,显得明显而又含蓄,具体却又深远无穷。送别诗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但光有真情却不一定能成为好诗。李白此诗之妙便在于把依依惜别之情与自然之景相结合,以景寓情,以景染情,化景为情,因而自然隽永。
【诗句】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出处】唐·杜甫《月夜》。【译注】今夜鄜州明月当空,只有你一人在闺房中独自仰望。遥想我那可怜的年幼儿女,还不懂得想念远在长安的爸爸。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作者妻小留居鄜州。闺:女子的卧室。未解:不懂得。忆:想念。【鉴赏】鄜:读作fu。鄜州:即今陕西富县。闺中:是指闺房中的妻子。唐玄宗天宝十五年,杜甫把家人安置在鄜州,自己一个人前往灵武(此时唐肃宗在灵武即位),途中被安禄山的军队俘获,押往长安。这首诗便是杜甫在长安面对明月,思念妻女所写的。这几句诗语译成白话是这样的:今天晚上的鄜州,只有我妻子一人在那儿独自看着月亮;我在这遥远的异乡怜惜那四个小儿女,他们还不懂得想念我这沦落在长安的爸爸。在外流浪的男子,作客异乡,想念妻儿,最爱念“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这四句诗,感受也最为深刻。【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女子独守空闺,思念丈夫,而幼小的儿女并不理解。[例]想到这里她不禁眼眶湿润了,这倒不是悲自己的身世,她可怜怀里的孩子,又操心安林的事业和身体。……今天月下独思,不禁想起杜甫的那首《咏月》诗来: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梁衡《路,该这样走》)【全诗】《月夜》.[唐].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注释】①鄜(fu)州:今陕西富县。当时杜甫的妻子、儿女所在之地。②闺中:指妻子。③二句既点出上句“独看”的内心活动是“忆长安”,又进一层说明“独看”不仅因为丈夫不在身边,而且因为身边的儿女年小,还不懂得思念在长安的父亲;或者说小儿女还不能理解母亲思念长安的感情。④二句想象妻子看月久,思念深,以致云鬟被夜雾沾湿、玉臂被月光照冷而自己不觉得。清辉:月光。玉臂:洁白的手臂。⑤二句意谓何时才能两人团聚并倚在透明的窗帘边共同赏月,那就月光双照而泪痕消失了。虚幌:透明的薄幔。“双照”与前“独看”对应。【赏析】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禄山攻陷潼关,玄宗奔蜀。七月,肃宗李亨即帝位于灵武。杜甫把家眷安置在鄜州(鄜:读fu,鄜州即今陕西省富县。)城北的羌村,只身北上,投奔肃宗,不幸被叛军截获,掳到长安。这首诗就是同年八月在长安所作。这是一篇抒写离情的诗作。题为《月夜》,句句从月色中照出。首联诗人设想闺中的妻子正在“独看”“鄜州月”,衬托出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颔联借小儿女点出妻子是因“忆长安”而望月,并加深了“独看”的含意:不仅因为丈夫不在而“独”,也因为小儿女“未解”而“独”。颈联想象妻子夜深不寐、独自望月怀人的情形,写得逼真感人,进一步表达出二人的相思之情。最后以希望之辞收束全篇。全诗构思巧妙,词语精工,情致曲折缠绵,遂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如黄生所云:“五律至此,无忝诗圣矣!”
遥怜小儿女。推荐。爱诗词网。【诗句】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出处】唐·杜甫《月夜》。【译注】今夜鄜州明月当空,只有你一人在闺房中独自仰望。遥想我那可怜的年幼儿女,还不懂得想念远在长安的爸爸。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作者妻小留居鄜州。闺:女子的卧室。未解:不懂得。忆:想念。【鉴赏】鄜:读作fu。鄜州:即今陕西富县。闺中:是指闺房中的妻子。唐玄宗天宝十五年,杜甫把家人安置在鄜州,自己一个人前往灵武(此时唐肃宗在灵武即位),途中被安禄山的军队俘获,押往长安。这首诗便是杜甫在长安面对明月,思念妻女所写的。这几句诗语译成白话是这样的:今天晚上的鄜州,只有我妻子一人在那儿独自看着月亮;我在这遥远的异乡怜惜那四个小儿女,他们还不懂得想念我这沦落在长安的爸爸。在外流浪的男子,作客异乡,想念妻儿,最爱念“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这四句诗,感受也最为深刻。【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女子独守空闺,思念丈夫,而幼小的儿女并不理解。[例]想到这里她不禁眼眶湿润了,这倒不是悲自己的身世,她可怜怀里的孩子,又操心安林的事业和身体。……今天月下独思,不禁想起杜甫的那首《咏月》诗来: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梁衡《路,该这样走》)【全诗】《月夜》.[唐].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注释】①鄜(fu)州:今陕西富县。当时杜甫的妻子、儿女所在之地。②闺中:指妻子。③二句既点出上句“独看”的内心活动是“忆长安”,又进一层说明“独看”不仅因为丈夫不在身边,而且因为身边的儿女年小,还不懂得思念在长安的父亲;或者说小儿女还不能理解母亲思念长安的感情。④二句想象妻子看月久,思念深,以致云鬟被夜雾沾湿、玉臂被月光照冷而自己不觉得。清辉:月光。玉臂:洁白的手臂。⑤二句意谓何时才能两人团聚并倚在透明的窗帘边共同赏月,那就月光双照而泪痕消失了。虚幌:透明的薄幔。“双照”与前“独看”对应。【赏析】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禄山攻陷潼关,玄宗奔蜀。七月,肃宗李亨即帝位于灵武。杜甫把家眷安置在鄜州(鄜:读fu,鄜州即今陕西省富县。)城北的羌村,只身北上,投奔肃宗,不幸被叛军截获,掳到长安。这首诗就是同年八月在长安所作。这是一篇抒写离情的诗作。题为《月夜》,句句从月色中照出。首联诗人设想闺中的妻子正在“独看”“鄜州月”,衬托出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颔联借小儿女点出妻子是因“忆长安”而望月,并加深了“独看”的含意:不仅因为丈夫不在而“独”,也因为小儿女“未解”而“独”。颈联想象妻子夜深不寐、独自望月怀人的情形,写得逼真感人,进一步表达出二人的相思之情。最后以希望之辞收束全篇。全诗构思巧妙,词语精工,情致曲折缠绵,遂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如黄生所云:“五律至此,无忝诗圣矣!”
白马湖之冬。推荐。爱诗词网。夏丏尊《白马湖之冬》原文《白马湖之冬》这篇写景抒情散文,是夏丏尊先生的名篇。文中所写的白马湖,在浙江上虞县境内,是著名的春晖中学的所在地。1922年教育家经亨颐在白马湖畔创建了这所学校,并以“与时俱进”为校训,吸引了不少文化名人前来执教,夏丏尊、朱自清因此成为同事,蔡元培、俞平伯、叶圣陶等也先后应邀在此讲学或考察指导,使得这所位于乡村的中学竟获得了“北有南开,南有春晖”的美誉,而白马湖也益发成了一块风水宝地。正如俞平伯所描述的:“春晖校址殊佳,四山拥翠,曲水环之。村居绝少,只十数家。”夏丏尊的住处“平屋”与丰子恺的“小杨柳屋”便相依在春晖园外不远处。《白马湖之冬》则是夏丏尊迁居上海后,对在白马湖春晖中学执教时的深情回顾。作者写白马湖的冬天,着眼于一个“风”字,因为在作者看来,“风在冬季的感觉中,自古占有重要的因素”;再者,白马湖的山水和普通的风景地相差不远,“唯有风却与别的地方不同。风的多和大,凡是到过那里的人都知道的”。于是作者主要抓住白马湖的风来写冬天。首先是那里的风多,“差不多日日有的”平常的日子,风来大概在下午快要傍晚的时候,半夜即息。至于大风,那是日夜狂吼,一般要到数天才止。其后,作者又着眼于白马湖的风之大:“呼呼作响,好像虎吼”,除了用这种表示声音的词语生动地表现风的强劲外,作者又通过人的感受、反应,传神地写出风的刺骨、凛冽,“风从门窗隙缝中来,因而全家人吃毕夜饭即睡入被窝里,静听寒风的怒号。”这些描写使无形的风,有了形象,有了声势,白马湖冬天的特征也就给人留下了强烈的印象。此外,作者还运用烘托的手法,写白马湖的人烟稀少,山脚下只住着“我和刘君心如两家”,“此外两三里内没有人烟”。又写山野荒凉,“当时尚一株树木都未种”,这便使得严冬里的景物更是苍茫,“泥地看去惨白如水门汀,山色冻得发紫而暗,湖波泛深蓝色。”作者描绘并渲染了白马湖的整体环境和氛围,更烘托出当时当地“风”的凄厉与强劲,从而使白马湖之冬的意味更浓了。关于这一切,作者又写得如叙家常,娓娓道来,朴实无华而又极为醇厚。作者匠心独运,偏偏选择一年之中最萧索乏味,甚至有点凄厉可怕的白马湖的冬天来写景抒情,不仅角度新奇,并且作者又在其中领略和表现出一种特别的情趣。虽然白马湖一到冬天,“那里的风,差不多日日有”,而且它无孔不入,即便“把门缝窗隙厚厚地用纸糊了”,它也会从椽缝中钻入。然而作者却在“松涛如吼,霜月当窗”时,“常把头上的罗宋帽拉得低低地,在洋灯下工作至夜深”,有时“独自拨划着炉灰”,领悟到一种特别的情调,即作者所说的“深感到萧瑟的诗趣”,并且觉得自己犹如山水画中的人物,不由把读者带入类似“独钓寒江雪”的一种诗的境界,引人作种种幽妙的遐想。同时,又显示出作者在貌似平淡无味的日常生活中感悟到人生的情味与意趣,难怪作者在移居上海后,仍在回味白马湖之冬的荒野与朔风,咀嚼那种萧瑟和寂寞,留恋其中的美感及诗意,把他对白马湖的怀念之情表现得十分真切而朴实,自然地流露出作者的处事泰然、平和达观的人生态度。
【诗句】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出处】唐·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五》。【意思】我不轻薄今人,同时也爱慕古人,只要他们有清新明丽的词句,我就亲近他们。薄:鄙薄,轻视。为邻:接近。【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喜欢古今好的词语、好的文艺作品或优秀文学艺术家。[例]我自己虽不作诗,但我从幼年起就爱读诗;不但爱读古人的诗词,也爱读今人的诗词,正如诗翁杜甫所咏叹的:“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辞丽句必为邻。”只要是“清辞丽句”,不论古往今来,我一概爱读。(廖沫沙《暴雨飚风总不移》)二、用以形容既尊重前人的成果也重视今人的成就,学习古今优秀的东西。[例]艺术家需要广泛吸收前人的艺术美创造的经验,把前人艺术美创造经验中同自己的气质、趣味相适应的东西吸收融合,形成自己的艺术美创造的特殊风貌,优秀的艺术家往往是从“转益多师”中形成自己的创作个性的。“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陆一帆等《青年美学向导》)【全诗】《戏为六绝句·其五》.[唐].杜甫.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赏析】这是杜甫阐明自己艺术见解的诗句。今人爱慕古人,凡有清词丽句,而必认真学习,我杜甫怎敢轻易小视这些善于向古人学习的人呢?作者强调向古人的优秀诗句学习,观点是正确的。注:今人,指庾信、四杰等近代作家。必为邻,意为离不开、少不了。
不薄今人爱古人。推荐。爱诗词网。【诗句】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出处】唐·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五》。【意思】我不轻薄今人,同时也爱慕古人,只要他们有清新明丽的词句,我就亲近他们。薄:鄙薄,轻视。为邻:接近。【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喜欢古今好的词语、好的文艺作品或优秀文学艺术家。[例]我自己虽不作诗,但我从幼年起就爱读诗;不但爱读古人的诗词,也爱读今人的诗词,正如诗翁杜甫所咏叹的:“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辞丽句必为邻。”只要是“清辞丽句”,不论古往今来,我一概爱读。(廖沫沙《暴雨飚风总不移》)二、用以形容既尊重前人的成果也重视今人的成就,学习古今优秀的东西。[例]艺术家需要广泛吸收前人的艺术美创造的经验,把前人艺术美创造经验中同自己的气质、趣味相适应的东西吸收融合,形成自己的艺术美创造的特殊风貌,优秀的艺术家往往是从“转益多师”中形成自己的创作个性的。“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陆一帆等《青年美学向导》)【全诗】《戏为六绝句·其五》.[唐].杜甫.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赏析】这是杜甫阐明自己艺术见解的诗句。今人爱慕古人,凡有清词丽句,而必认真学习,我杜甫怎敢轻易小视这些善于向古人学习的人呢?作者强调向古人的优秀诗句学习,观点是正确的。注:今人,指庾信、四杰等近代作家。必为邻,意为离不开、少不了。
【诗句】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出处】唐·王维《伊州歌》【意思】夜夜对着清风明月苦苦想念离家的亲人,亲人从军在外到处征战已十年有余。亲人啊,离家时我再三嘱咐你:归雁来的时候要常常往家里寄书信。【鉴赏】回想十年前送别从戎远征的丈夫的情景,千叮咛万嘱咐:当大雁南归时,可要多多寄来书信啊!这里采用逆婉的手法,追忆往事,更加深刻而细腻地表现了眼前的相思之苦。【全诗】《伊州歌》.[唐].王维.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鉴赏】读这首绝句,如听一个军属叙家常,话苦衷,没有什么难解的地方。但是要深入理解它、体味它,还得有点人生体验,要知道点时俗、时风。曹丕《燕歌行》有云:“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鸿雁辞归燕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燕子和大雁都是候鸟,春天从南方飞到北方,秋天从北方飞到南方。由北到南,所以说“归”。“雁初归”,指去年初秋时节。初秋时节,大雁回家寻求温暖,而自己的丈夫却在这个时候离开温暖的家从军远去。去年“离别”之时,是怎样的一番哀怨,可想而知。所谓:“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王维《伊州歌》)。现在,又到了“雁初归”之时,是该写封信去问问了。谢朓《玉阶怨》云:“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萤火虫在秋夜最为触目,它那闪闪烁烁的萤光在夜长人静时最容易勾引起少妇凄凉寂寞飘忽不定的感叹。头两句展现了思妇从去年初秋到今年初秋的痛苦与思念。由“雁初归”和“萤巳飞”构成了一个以日以夜,情意绵绵的、惆怅的感性世界,使人心潮起伏,浮想联翩。而秋夜“裁缝”的已不是妇女的“罗衣”而是战士的“征衣”了。唐代实行府兵制,战士多为农夫,而农夫又多是一些新婚不久的青年。战士所需寒衣,得由家人亲自裁缝寄出。所以,一到秋天,天气转寒,为战士赶制寒衣,就成了牵动着千家万户的一件大事。李白《子夜秋歌》有云:“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可是,现在从军战士的音信断绝,消息杳无,裁缝好了的寒衣还不知道寄往何处?青年夫妻天各一方,锦书难托,相会无期,这是怎样一幕令人心碎的人生悲剧呵!就语言艺术而言,整首诗取语质实,但能曲尽人情。这不就是司空图说的“性情所至,妙不可寻;遇之自天,冷然希音”的上乘之作么!
清风明月苦相思。推荐。爱诗词网。【诗句】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出处】唐·王维《伊州歌》【意思】夜夜对着清风明月苦苦想念离家的亲人,亲人从军在外到处征战已十年有余。亲人啊,离家时我再三嘱咐你:归雁来的时候要常常往家里寄书信。【鉴赏】回想十年前送别从戎远征的丈夫的情景,千叮咛万嘱咐:当大雁南归时,可要多多寄来书信啊!这里采用逆婉的手法,追忆往事,更加深刻而细腻地表现了眼前的相思之苦。【全诗】《伊州歌》.[唐].王维.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鉴赏】读这首绝句,如听一个军属叙家常,话苦衷,没有什么难解的地方。但是要深入理解它、体味它,还得有点人生体验,要知道点时俗、时风。曹丕《燕歌行》有云:“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鸿雁辞归燕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燕子和大雁都是候鸟,春天从南方飞到北方,秋天从北方飞到南方。由北到南,所以说“归”。“雁初归”,指去年初秋时节。初秋时节,大雁回家寻求温暖,而自己的丈夫却在这个时候离开温暖的家从军远去。去年“离别”之时,是怎样的一番哀怨,可想而知。所谓:“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王维《伊州歌》)。现在,又到了“雁初归”之时,是该写封信去问问了。谢朓《玉阶怨》云:“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萤火虫在秋夜最为触目,它那闪闪烁烁的萤光在夜长人静时最容易勾引起少妇凄凉寂寞飘忽不定的感叹。头两句展现了思妇从去年初秋到今年初秋的痛苦与思念。由“雁初归”和“萤巳飞”构成了一个以日以夜,情意绵绵的、惆怅的感性世界,使人心潮起伏,浮想联翩。而秋夜“裁缝”的已不是妇女的“罗衣”而是战士的“征衣”了。唐代实行府兵制,战士多为农夫,而农夫又多是一些新婚不久的青年。战士所需寒衣,得由家人亲自裁缝寄出。所以,一到秋天,天气转寒,为战士赶制寒衣,就成了牵动着千家万户的一件大事。李白《子夜秋歌》有云:“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可是,现在从军战士的音信断绝,消息杳无,裁缝好了的寒衣还不知道寄往何处?青年夫妻天各一方,锦书难托,相会无期,这是怎样一幕令人心碎的人生悲剧呵!就语言艺术而言,整首诗取语质实,但能曲尽人情。这不就是司空图说的“性情所至,妙不可寻;遇之自天,冷然希音”的上乘之作么!
《第二性——女人》
法国西蒙·波娃著。作者是法国现代最杰出的女作家之一。也是一位极有学问的女学者。她是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终身伴侣。《第二性》是她最著名的代表著作之一。这部巨著一问世,即刻轰动一时,称之为“有史以来讨论女人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满智慧的一本书”。本书原分前后两集。中译本是原书的第二集《今日妇女之生活》,由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出版。中文本除序言(1、2)外分3部,每部若干章,共36万余字。
第二性女人。推荐。爱诗词网。《第二性——女人》法国西蒙·波娃著。作者是法国现代最杰出的女作家之一。也是一位极有学问的女学者。她是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终身伴侣。《第二性》是她最著名的代表著作之一。这部巨著一问世,即刻轰动一时,称之为“有史以来讨论女人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满智慧的一本书”。本书原分前后两集。中译本是原书的第二集《今日妇女之生活》,由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出版。中文本除序言(1、2)外分3部,每部若干章,共36万余字。在本书中,作者以十分坦城的态度,大胆、严肃而深入地探讨了妇女的人生和地位,论述妇女为何会成为次于男人的第二性,考察了女性心理成长的过程,提出妇女如何获得自由、独立的人格尊严的设想。作者认为“今日女人虽然不是男人的奴隶,却永远是男人的依赖者,这两种不同性别的人类从来没有平等共享过这个世界”。本书第1部主要论述妇女形成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过程。作者认为女人之所以成为“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形成的,是由于人类文化整体的作用,才使女人成为“第二性”的地位,作者通过对女人童年、少年时期和性爱、欲望等方面的分析,评述了人类文化传统的影响。第2部论述了妇女在婚后、家庭、社交、成年、老年的不同时期的处境和性格的生成,深入地分析了妇女受到不平等待遇而造成的种种不公正的束缚。第3部主要论述妇女在爱情、职业、事业等方面的矛盾心理现象,自卑感产生的原因及妇女应有的尊严。综观全书,颇有新见,启示原出,但是作者仅从心理分析,女人的自我不足和传统文化的影响来解释今日西方妇女的不平等地位,是难以真正找到妇女解放的道路,亦反映出作者阶级意识的局限性。本书文笔优美,论述细腻,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