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宣德①间,宫中尚②促织之戏,岁征民间③。此物故非西④产,有华阴令⑤欲媚上官⑥,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⑦,因责⑧常供。令以责之里正⑨。市中游侠儿⑩得佳者笼(11)养之,昂(12)其直(13),居为奇货(14)。里胥(15)猾黠(16),假此科敛丁口(17),每责(18一)头,辄(19)倾(20)数家之产。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21),久不售(22)。为人迂讷(23),遂为(24)猾胥报(25)充里正役,百计营谋(26)不能脱。不终岁,薄产累(27)尽。会(28)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29),而又无所(30)赔偿,忧闷欲死。妻曰:“死何裨益(32)?不如自行搜觅,冀(33)有万一之得。”成然之。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于败堵(34)丛草处,探(35)石发(36)穴,靡(37)计不施,迄(38)无济(39)。即(40)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41)于款(42),宰(43)严限追比(44),旬余,杖(45)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46)虫亦不能行(47)捉矣。转侧床头(48),惟思自尽。 时村中来一驼背巫(49),能以神卜(50)。成妻具资诣问。见红女白婆(51),填塞门户。入其舍,则密室(52)垂(53)帘,帘外设香几(54)。问者爇(55)香于鼎(56),再拜。巫从旁望空代祝(57),唇吻翕辟(58),不知何词。各各竦(59)立以(60)听。少间(61),帘内掷一纸出,即(62)道人意中事,无毫发(63)爽(64)。成妻纳(65)钱案上,焚拜如前人。食顷(66),帘动,片纸抛落。拾视之,非字而画:中绘殿阁,类(67)兰若(68);后小山下,怪石乱卧(69),针针(70)丛棘(71),青麻头(72)伏焉(73);旁一蟆,若将跃舞。展玩(74)不可晓。然睹促织,隐中(75)胸怀。折藏之,归以示成(76)。 成反复自念(77),得无(78)教我猎虫所(79)耶?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80)。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81)蔚起。循陵而走,见蹲石(83)鳞鳞,俨然(84)类画。遂于蒿莱(85)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冥(86)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87)跃去。成益愕,急逐趁(88)之,蟆入草间。蹑迹(89)披(90)求,见有虫伏棘根。遽(91)扑之,入石穴中。掭(92)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逐而得之。审(93)视,巨身修尾,青项(94)金翅。大喜,笼(95)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96)不啻(97)也。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98),备(99)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1]。 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2]盆。虫跃掷径出[3],迅不可捉。及扑入手,已股[4]落腹裂,斯须[5]就[6]毙。儿惧,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大惊曰:“业根[7],死期至矣!而[8]翁[9]归,自[10]与汝覆算[11]耳!”儿涕而去。 未几[12],成归,闻妻言,如被[13]冰雪。怒索[14]儿,儿渺然不知所往[15]。既而[16]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17]欲绝。夫妻向隅,茅舍无烟[19],相对默然,不复聊赖[20]。日将暮,取儿稿葬[21]。近抚之,气息[22]惙然[23]。喜置榻上,半夜复苏。夫妻心稍慰,但儿神气痴木,奄奄[24]思睡。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26]。自昏达曙,目不交睫[27]。东曦既驾[28],僵卧长愁。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29]视,虫宛然[30]尚在。喜而捕之,一鸣辄跃去,行且速。覆之以掌[31],虚若无物;手裁[32]举,则又超忽[33]而跃。急趋[34]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35]。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审谛[36]之,短小,黑赤色,顿[37]非前物。成以[38]其小,劣[39]之。惟傍徨瞻顾,寻所逐者。壁上小虫忽跃落襟袖间[40]。视之,形若土狗[41],梅花翅,方首,长胫,意[42]似良。喜而收之。将献公堂[43],惴惴[44]恐不当[45]意,思试之斗[46]以觇之。 村中少年好事者[47]驯养一虫,自[48]名“蟹壳青”,日与子弟[49]角,无不胜。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50],亦无售者。径造[51]庐[52]访成,视成所蓄[53],掩口胡卢[54]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成视之,庞然修伟[55],自增惭怍[56],不敢与较[57]。少年固强之。顾[58]念蓄劣物终无所[59]用,不如拼博[60一]笑,因合纳斗盆[61]。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62]。少年又大笑。试以猪鬣[63]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64],遂相腾击,振奋[65]作声。俄[66]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67]敌领[58]。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虫翘然[69]矜鸣,似报主知。成大喜。方共瞻玩,一鸡瞥[70]来,径进以[71]啄。成骇立愕呼。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72]。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成仓猝[73]莫知所救[74],顿足失色。旋[75]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76],力[77]叮不释。成益惊喜,掇[78]置笼中。 翼日[79]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80]。又试之鸡[81],果如成言。乃赏成,献诸[82]抚军[83]。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84]其能。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85]者。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86]之。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军不忘所自[87],无何[88],宰以卓异[89]闻,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90]俾[91]入邑庠[92],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93],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94]成。不数岁,田百顷[95],楼阁万椽[86],牛羊蹄躈[97]各千计;一出门,裘[98]马过[99]世家焉。 异史氏[100]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101]忘;而奉行者即[102]为定[103]例。加以官贪吏虐[104],民日贴妇卖儿[105],更[106]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107],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独是[108]成氏子以蠹[109]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110]。当其为里正、受扑[111]责[112]时,岂意其至此哉?天将以酬[113]长厚者[114],遂[115]使抚臣、令尹,并[116]受促织恩荫[117]。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118]。信[119]夫[120]”
[注释]
①宣德:明宣宗朱瞻基的年号(1426—1435年)。②尚:崇尚,爱好。③岁征民间:“岁征于民间”的省略。岁,年年。④西:指陕西。⑤华(huà)阴令:华阴县县令。在明代,县官称知县,这里沿用旧称。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⑥媚上官:“媚于上官”的省略。向上司讨好。媚,谄媚。⑦才:有才能,这里指勇敢善斗。⑧责:责令。⑨令以责之里正:即“令以之责于里正”。之,这(事)。以,介词,把。责,责成。里正,里长。里,古时县以下基层行政单位。⑩游侠儿:古代指轻视自家性命、能扶危救困、为人报仇雪恨的侠士。这里指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年轻人。(11)笼:名词作状语,用笼子。(12)昂:形容词用如使动词,使……昂贵,抬高。(13)直:同“值”。(14)居为奇货:积存起来,当作珍稀货物好卖高价。居,积存。(15)里胥(xū):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胥,胥吏,旧时在官府中办理文书的小吏,泛指差役。(16)猾黠(xiá):狡猾奸诈。(17)假此科敛丁口:趁这个机会按人口征税和摊派。假,借。科,课税、征税。敛,摊派,聚敛。(18)责:索取。(19)辄:每每。(20)倾:使动词,使……尽,搞光。(21)操童子业:意思是正在读书,准备考秀才。科举时代凡未考上“秀才”的读书人,不论年纪多大,都称为“童生”或“童子”。操,从事。业,行当。(22)售:实现,引申为考取。(23)迂讷(nè):拘谨不善讲话。讷,语言迟钝。(24)为(wéi):被。(25)报:上报。充;充任。(26百)计营谋:想尽各种办法。营,筹划。谋,设法。(27)累(lěi):拖累。(28)会:恰逢。(29)敛户口:按户口敛钱。状语后置。(31)无所:没有什么。(32)裨(bì)益:益处。裨,弥补,引申为“用处”。(33)冀:希望。(34)败堵:坏墙。堵,墙。(35)探:掏。(36)发:挖开。(37)靡(mǐ):无,没有。(38)迄:始终,一直。(39)济:助。(40)即:即使。(41)中:动词,符合。(42)款:款式,规格。(43)宰:邑宰,县的长官。(44)追比:封建时代官府限令吏役办一件事,如果不能按期完成,就打板子以示惩戒,叫做“追比”。(45)杖:古代一种刑罚,即打板子。(46)并:连。(47)行:往,去。(48)转侧床头:“转侧于床头”的省略。转侧,辗转反侧,不断地翻来覆去。(49)巫:以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人,女为“巫”,男的“觋”(xì)。(50)以神卜:借助神的力量占卜。(51)红女白婆:指红颜少女白发婆婆。则:只。(52)密室:把门窗都关严了。密,形容词用如使动词,使……严密。(53)垂:形容词用如使动词,使……下垂,放下。(54)香几(jī):供放香炉的小桌子。(55)爇(ruò):点燃。(56)鼎:这里指三足两耳的香炉。(57)代祝:代别人祈祷。(58)唇吻翕(xì)辟:嘴巴一合一开。吻,嘴唇。翕,合。辟,开。(59)竦(sǒng):严肃恭敬的样子。(60)以:而。(61)少间:一会儿。(62)即;正是。(63)毫发:一毫一丝。(64)爽:差错。(65)纳:交纳,交付。(66)食顷:吃一顿饭的工夫。短时间叫“顷”。(67)类:类似。(68)兰若(rě):寺庙。梵语叫寺庙为“阿兰若”。(69)卧:横陈。(70)针针:形容刺多。(71)棘:酸枣树。(72)青麻头:一种好蟋蟀的名称。(73)焉:于之。于,在。之,指“丛棘”中。(74)展:展开玩味。玩,揣摩。(75)中(zhòng):符合。(76)以示成:“以之示成”的省略。示,给别人看。(77)念:思忖。(78)得无:该不会,莫不是,表推测语气。(79)所:处所。(80)逼似:十分相似。(81)陵;坟墓。(82)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引申为高大。(83)蹲石:形容石头的样子像人蹲踞在地上。(84)俨然:全然,宛然,很像的样子。(85)蒿莱:蒿和莱,是两种低矮的野草。(86)冥:深。(87)猝(cù)然:突然。(88)趁:逐,追。(89)蹑迹:追踪。(90)披:分开,拨开。(91)遽(jù):急忙。(92)掭(tiàn):拨动.撩拨。(93)审:仔细。(94)项:后脖子,这里指脖子。(95)笼:名词用如动词,用笼子装起来。(96)连城拱璧:价值连城的大块宝玉。战国时,赵惠文王得“和氏璧”,秦昭王派人送信给赵惠文王说,愿用十五座城来换这块璧,所以后人称它价值连城。拱,两手合围,比喻玉璧很大。(97)不啻(chì):不止,比不上。啻,止。(98)白、黄:形容词用如名词,分别指蟹肉和栗子粉。(99)备:周全。[1]以塞官责:“以之塞官责”的省略。塞,应付。责,差事。[2]发:打开。[3]跃掷径出:形容蟋蟀跳出时非常迅速。掷,跳跃。径,径直。[4]股:大腿。[5]斯须:一会儿。[6]就:动词,走向。[7]业(niè)根:祸种。业,同“孽”,佛教用语,罪恶的意思。[8]而:同“尔”,你的。[9]翁:这里专指父亲。[10]自:就。[11]覆算:彻底清算。覆,底朝上,引申为彻底。算,追究。[12]未几:不多久。[13]被:动词,覆盖。[14]索:寻找。[15]所往:何往,到哪里去了。[16]既而:不久。[17]抢(qiāng)呼:头撞地,口呼天。抢,碰撞。[18]向隅:“向隅而泣”的省缩,意指伤心地痛哭。隅,墙角。[19]烟:指炊烟。[20]聊赖:依靠,指望。指生活或精神上的依靠。聊、赖,依靠,寄托。[21]稿葬:用草席裹尸埋葬。稿,稻草,这里借指草席。[22]气息:呼吸。[23]惙(chuò)然:呼吸很微弱的样子。惙,疲乏。[24]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顾:回头看。[25]气断声吞:出不来气,说不出话,形容极度悲伤。[26]以……为念:把……放在心上。[27]交睫:闭上眼睛,睡觉。睫,眼睫毛。[28]东曦既驾:羲和已经驾起六龙拉的车载着太阳神从东方出发了。喻指东方的太阳已经升起。曦,同“羲”,这里指为太阳神驾车的羲和。既,已经。[29]觇(chān):窥看,察看。[30]宛然:好像。[31]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状语后置。以,用。覆,盖,这里指翻转手掌去扣。[32]裁:同“才”。[33]超忽:突然而又迅速。[34]趋:快步上前。[35]所在:即“在何”,在哪里。[36]审谛:仔细地(看)。[37]顿:立即,转眼间。[38]以:因。[39]劣:形容词用如意动词。以……为劣,认为……不行。[40]跃落襟袖间:“跃落于襟袖间”的省略。襟袖,这里借指上衣。[41]土狗:蝼蛄的别称。[42]意:估料,觉得。[42]献公堂:“献之于公堂”的省略。之,代蟋蟀。于,给。公堂,官府理事的厅堂,这里借指官府。[44]惴惴:恐惧不安的样子。[45]当(dàng):适合。[46]试之斗:“试之以斗”的省略。试,考验。以,通过。[47]少年好事者:即“好事之少年”,定语后置。少年,青年。好事,游手好闲。[48]自:代词,活用为第三人称,它。[49]子弟:年轻人。[50]高其直:抬高它的卖价。高,形容词用如动词,使……高,抬高。直,同“值”。[51]造庐:到家。庐,简陋的房子,这里指成名的家。[52]蓄:养。[53]胡卢:强忍住笑的样子。[54]比笼:一种比试蟋蟀优劣的笼子。[55]伟:健壮。[56]惭怍(zuò):惭愧。[57]与较:“与之较”的省略。之,指少年的“蟹壳青”。[58]顾:只,不过。[59]无所:无何,没什么。[60]博:博得,换取。[61]斗(dòu)盆:斗蟋蟀的盆子,可分为二,合则相斗。[62]蠢若木鸡:从成语“呆若木鸡”变化而来,用来形容由于突然的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庄子•达生》里说,养斗鸡的,要把鸡训练得镇静沉着如同木雕一般,才能不动声色,战胜对方。[63]鬣(liè):颈上的长毛。[64]奔(bèn):直向目的地而去。[65]振奋:振、奋,都指“展翅”。[66]俄:随即。[58]齕(hé):咬。[67]领:脖子。[69]翘(qiǎo)然:鼓翅的样子。翘,举。[70]瞥:很快地看一眼,引申为突然。[71]以:而。[72]尺有(yòu)咫(zhǐ):一尺七八寸。有,通“又”。咫,八寸。[73]仓猝(cù):急忙的样子。[74]所救:解救的办法。[75]旋:随即。[76]集冠上:“集于冠上”的省略。集,鸟飞落到树上,这里泛指“落下”。[77]力:名词作状语,用力。[78]掇:拾取。捉来。[79]翼日:第二天。翼,同“翌(yì)”。[80]靡(mǐ):倒下,引申为失败。[81]试之鸡:“试之以鸡”的省略。[82]诸:之于。之,指蟋蟀。于,给。[83]抚军:官名,清朝巡抚的别称,总管一省民政和军政的长官。作者写明朝的事,用的却是清朝的官名。[84]细疏:详细地陈述。疏,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一种公文,这里用如动词。[85]出其右:即“出于其右”。在它之上。古代有时以左为尊,有时以右为尊。[86]奇:以……为奇,感到稀奇。[87]所自:自何,从哪里来。自,从。[88]无何:没多久。[89]卓异:卓越优异,这是考核官吏政绩的最佳评语,[90]学使:专管教育的官。[91]俾(bǐ):使。[92]入邑庠(xiáng):进入县学,即当了秀才。庠,学校。[93]旧:形容词用如名词,原状。[94]赉(lài):赏赐。[95百]顷:极言田地之多。顷,百亩为一顷。[86万]椽(chuán):极言房产之多。椽,安在梁上支架屋面和瓦片的木条,这里借指房屋的间数。[97]蹄躈(qiào):牲口的脚,见《史记•货殖列传》。[98]裘:轻而暖的皮衣。[99]过:超过。[100]异史氏:作者自称。《聊斋志异》里边有许多怪异的事,所以称异史。[101]已:就,便。[102]即:却。[103]定:一成不变。[104]官贪吏虐:互文,即“官吏贪虐”。[105]贴妇卖儿:互文,即“贴卖妇儿”。贴,抵押。[106]更:再。[107]跬(kuǐ)步:古代以两足各跨一次为步,半步为跬。这里借指一举一动。[108]是:这个。[109]蠹(dù):蛀虫,这里指贪官污吏。[110]扬扬:得意的样子。[111]扑:刑具。[112]责:责打,鞭打。[113]酬:报答。[114]长厚者:忠厚老实的人,指成名。[115]遂:副词,竟然。[116]并:一起。[117]恩荫:原指子孙凭祖先的功劳承袭爵位、功名。这里假借为得到恩惠,得到好处。[118]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传说汉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飞升上天,他服药留下的容器让鸡犬啄舐(shì)后,连鸡犬也成了仙。后来被用来比喻一个人发迹了,同他有关系的人都跟着得势。及,连及。[119]信:确实。[120]夫(fú):语气助词。
[译文]
(明朝)宣德年间,皇宫里嗜好斗蟋蟀的游戏,每年都从民间征收(蟋蟀)。这种东西本来不是陕西的特产;有个华阴县县官想讨好上司,拿一只蟋蟀进献,(上司)试着让它去斗却很善斗,于是责成(华阴县令)常年供应。县令就把这件差事责派给里正去办。(于是)市上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蟋蟀就用笼子养起来,抬高它的价格,收藏起来当作珍贵的货物。乡里的差役狡猾奸诈,借这个名目按人口征收摊派,每征收一头(蟋蟀),常常让好几户人家倾家荡产。
县里有一个叫成名的,读书考秀才,一直没有考取。他为人拘谨,不善言辞,于是被狡猾的公差(提名)上报让他充任里正的差使,(成名)千方百计设法都不能脱身。不到一年,微薄的家产因欠官府的蟋蟀赔光了。(这一年)正好赶上(朝廷)征收蟋蟀,成名不敢按户口敛钱,而自己再也没有什么家产来抵偿,忧愁苦闷,想要寻死。他的妻子说;“死有什么益处?不如自己去寻找蟋蟀,(或许)还有万分之一的希望逮到它。”成名认为说得对。于是他早出晚归,提着竹筒和丝笼,在破墙下草丛中,掏石缝,挖土洞,没有哪种办法没用到,(可是)始终无济于事。即使捉到三两只,又是很弱很小的,不合规格。县官严格规定了期限,过期杖责,十多天里,(成名)挨的板子上百下,两条大腿之间脓血淋漓,连蟋蟀也不能去捕捉了。他在床上翻来覆去,只想自杀。
这时村中来了一个驼背的巫婆,(自称)能够靠神的帮助占卜吉凶。成名的妻子准备好钱去她那儿问卜。只见红颜少女和白发老太婆,(多得)堵塞了大门。巫婆进了她的屋子,就关严了门窗,放下帘子,帘外摆上香桌。问卜的人点了香插在香炉里,拜了又拜。巫婆在旁边望着天空替人祷告,嘴巴忽闭忽开,不知道(在念)什么词儿。(问的人)一个个恭恭敬敬地站着倾听。一会儿,帘里扔一张纸片出来,上面正写着问卜者心里的事,没有丝毫差错。成名的妻子把钱放在香桌上,烧香跪拜,像前面问卜的人一样。大约吃一顿饭的工夫,帘子动了,一张纸(从屋里)抛出落下。捡起来一看,不是字条,而是一张画:当中画着一座殿阁,像是佛寺;庙后小山脚下,奇形怪状的石头杂乱地横躺着,带刺的荆棘丛生,一只“青麻头”蟋蟀趴在那里;它旁边有一只蛤蟆,好像要跳起来的样子。(成名的妻子)反复揣摩也不明白画的意思。可是看到画中有只蟋蟀,暗合自己的心思。就把纸折起收好,回家拿给成名看。
成名(看了)反复琢磨,心想:这该不是指点我捉蟋蟀的地方吧?又细看(画上的)景物形状,和村子东面的大佛阁非常相似。于是勉强起来,拄着拐杖,拿着画来到大佛阁寺后,(果然)有一座古坟高高隆起。沿着古坟向前走,只见蹲踞的石头像鱼鳞那样层层叠叠,完全跟画里一样。于是他就在野草丛中一面侧耳细听,一面慢慢往前走,好像寻找小针小草那样细心。直到精神疲惫眼力听力都耗尽了,根本没有发现蟋蟀的影子,听到它的叫声。但他还是继续深搜不止,(不料)一只癞蛤蟆突然跳了开去。成名更加惊讶,急忙去追它,癞蛤蟆跳进了草丛里。(成名)跟着它的踪迹走,拨开草丛寻找,(果然)发现有一只蟋蟀趴在荆棘的根部。(成名)急忙(用手去)扑它,(它却)跳进了石洞里。用尖草去撩拨,它不出来;拿竹筒里的水往洞里灌,这才出来,看样子极为俊美健壮。(成名)追上去终于逮住了它。仔细一看,(这蟋蟀)大大的个儿,长长的尾巴,青色的颈项,金色的翅膀。(成名)非常高兴,用笼子装了带了回去,全家庆贺,即使价值连城的玉璧似乎也比不上它。(于是把它)小心地放进盆里养起来,用蟹肉和栗子粉喂它,爱护备至,留着等到限期到时拿它来应付官府的差事。
成名有个儿子才九岁,见父亲不在家,偷偷地掀开了盆子。(盆里的)蟋蟀一跃而出,快得来不及捕捉,等扑到手里时,(那蟋蟀)已是大腿脱落肚子开裂,一会儿就死了。孩子害怕了,哭着告诉母亲。他妈妈听到这事,吓得脸色灰白得同死人一样,非常惊慌地说:“孽根,你的死期到了!你爸爸回来,就要跟你清算的!”
不多久,成名回来了,听了妻子的话,好像全身让冰雪覆盖了一样。他怒气冲冲地去找儿子,儿子却无影无踪,不知到什么地方去了。不久在井里捞到了儿子的尸体。于是化怒为悲,呼天抢地,悲痛欲绝。夫妻对着墙角哭泣,连饭都没心思做了。(两人)面面相觑,都不做声,感到不再有什么指望了。天快黑时,(夫妻)准备用草席裹着儿子去埋葬。走近去摸他鼻子,(发觉)还有很微弱的呼吸。连忙高兴地把他放到床上,(儿子)半夜终于苏醒过来。夫妻俩心里才稍觉宽慰,可是儿子的神情痴呆麻木,气息微弱,总想睡觉。成名回头看到蟋蟀笼里空空的,就又愁得出不来气,说不出话,也不再把儿子放在心上了。从黄昏到天亮,他连眼皮都没有合过。太阳已从东方升起,他还直挺挺地躺在床上,一直在发愁。忽听得门外有蟋蟀的叫声,他惊喜地起床察看,那蟋蟀仿佛还在。连忙高兴地去捉它,(那蟋蟀)叫了—声就蹦开了,行动还很敏捷。(成名)用手掌去扣它,只觉得掌中空空的好像没有东西;(可是)手掌刚抬起,蟋蟀就又突然(从手掌下)跳了出去。(成名)急忙去追它,转过墙角,迷失了它的去向。(成名)转来转去,四下察看,才发现那蟋蟀趴在墙壁上。仔细地看它,个儿短小,黑红色,转眼间已不是先前那—只。成名因为它太小,认为它不怎样。只是东张西望,寻找刚才追赶的那一只。(这时)墙壁上的小蟋蟀忽然跳到他的衣服上。细看它,形状像蝼蛄,梅花翅,方头,长腿,神态像是不错。便高兴地捉住它。准备把它献给官府,但是很不心安,恐怕不中(官府的)意,想通过斗蟋蟀考验它来看它行不行。
村中有一个游手好闲的年轻人驯养着一只蟋蟀,它名叫“蟹壳青”,天天和小青年斗,没有不赢的。他想留着它来发财,就抬高它的身价,可是也没有买主。(他)径自上门去找成名,看到成名所养的(蟋蟀),便捂着嘴强忍住笑声。于是拿出自己的蟋蟀,放进比笼里。成名看那头蟋蟀,个儿大大的,又长又壮,自己越发觉得羞愧,不敢(拿出自己的蟋蟀来)跟它斗。年轻人却执意逼成名较量。(成名)反过来一想:养着个坏蟋蟀什么用处都没有,不如让它斗一下,还可博得一笑,于是把两只蟋蟀一起放进斗盆里。成名的小蟋蟀趴着不动,呆傻得像只木鸡。年轻人又大笑起来。(成名)试着用猪鬃拨弄小蟋蟀的须子,(它)仍然一动不动。年轻人又笑了起来。(经过)多次拨弄,小蟋蟀突然大怒,径直向对方冲去,于是(两只蟋蟀)争相跳起进攻,振翅发声。一会儿只见小蟋蟀跳起来,张开尾巴,竖起触须,直咬对方的脖子。年轻人大吃一惊,急忙把它们分开,让它们停止争斗。那小蟋蟀鼓起翅膀得意地叫着,好像在报给主人知道。成名高兴极了。(两人)正在一起观赏,一只鸡突然跑了过来,直奔蟋蟀去啄(它)。成名吓得站在那里惊叫。幸亏鸡没有啄中,小蟋蟀跳出有一尺多远。鸡大步向前,步步紧逼,(眼看)小蟋蟀已在鸡爪子下面了。成名在慌忙中不知怎么搭救,急得直跺脚,脸色都白了。随即只见那鸡伸长脖子左右扑腾,走近一看,原来小蟋蟀正落在鸡冠上,用力叮住它不放。成名更加惊喜,忙把它捉住放进笼子里。
第二天,(成名把蟋蟀)献给县官,县官见它太小,生气地呵斥成名。成名讲述了这蟋蟀的奇特本领,县官不信。试着(让它)跟其他蟋蟀斗,(那些)蟋蟀全都被它斗败了。又用鸡来试,果真像成名所讲的一样。(县官)这才赏了成名,把蟋蟀献给了巡抚。巡抚非常高兴,用金笼子装了献给皇帝,并详细地奏述它的本领。小蟋蟀送进宫中后,(皇帝)选出全国各地所进贡的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等各种奇异的蟋蟀,全部跟它比试一番,没有一只能占它上风的。小蟋蟀每每听到弹琴鼓瑟的声音,就和着节拍起舞。人们越发觉得它不平常。皇帝非常赞赏和高兴,下诏书赏赐巡抚好马和绸缎。巡抚没有忘记(这好处)是从哪里来的,没多久,县官以才能“卓异”而闻名。县官一高兴,免去了成名里正的差事。又嘱咐学官让(成名)进了县学当了秀才。过了一年多,成名的儿子神志恢复了原状,他说自己曾化作蟋蟀,轻巧敏捷,善于角斗,现在才苏醒过来。巡抚也重赏了成名。没几年,成名家有田地上百顷,楼阁无数,牛羊成群;一出门,穿着轻裘骑着骏马,(气派)超过了世代做官的人家。
异史氏说:“皇帝偶然用一件东西,未必不用过它就忘记了,可是下面执行的人却把它作为—成不变的惯例。加上官吏们贪婪暴虐,逼得百姓常常要典卖妻儿,再也没有个完结。所以皇上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百姓的命运,不能疏忽啊。只是这个姓成的人,由于官吏的敲诈而贫穷,又由于献蟋蟀而致富,轻裘肥马,洋洋得意。当他做里正、挨棍子打的时候,哪里料到自己会有今天呢!老天爷的本意想要报答忠厚老实的人,(可)竟然让巡抚、县官也一起沾光得到了蟋蟀的恩惠。听说:一人升天得道,连他养的鸡犬也成了仙。确实如此啊!”
[鉴赏]
《促织》的情节结构极富特色。它跌宕多姿,曲径通幽,使读者无时不处于“山重水复”、“峰回路转”的情境之中。小说围绕成名一家的不幸遭遇,以促织的失与得为线索,安排了主人公由悲到喜,由喜转悲,悲极复喜的多次反复,紧紧吸引住读者,并随着情节的发展、矛盾的激化,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文章一开始写“宫中尚促织之戏”,“华阴令欲媚上官”,成名家灾难临头:先是“薄产累尽”,后是县宰“严限追比”,逼得成名“惟思自尽”。正在此时,奇迹出观了,村中来了个“善以神卜”的驼背巫,成名按卜得的图画去寻找,居然找到一头“状极俊健”的促织,“大喜,笼归”,故事至此一折。谁知成名九岁之子,见父不在“窃发盆”,促织跃出,追扑中被他弄死,孩子由于害怕父亲责罚,投井自杀。故事至此二折。无情的打击使成名夫妇陷入极度的悲伤,谁知儿子起死回生,灵魂化为蟋蟀,斗倒天下名虫,获得抚军赏赉,终成富家巨室,故事至此又一折,情节发展至此结束。一波三折,反映了成名一家命运的两次大起大落,曲折多变的情节唤起了读者对主人公的深深同情和对统治阶级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人民的不幸之上的无比愤慨。
作者除在通篇故事的发展上安排了以上两次大起大落外,还特别注意在叙述具体情节的过程中写出它的曲折和波澜。如写成名之子魂魄所化的促织,并没有随即交代它的由来,也没有立即写出它轻捷善斗,而是多次欲扬先抑:先是“以其小,劣之”;审视之后,觉得“意似良”,才“喜而收之”。接着安排了与“村中少年”所蓄之“蟹壳青”的比试:先写村中少年因成名促织个子小和“蠢若木鸡”而三“笑”,继而笔锋一转写小虫“直龁敌领”,少年如何大骇,小虫如何“矜鸣”。然而正当成名“大喜”之时,偏又“一鸡瞥来,径进以啄”,“虫已在其爪下”。正当读者为主人公的命运捏着一把汗之时,却见“鸡伸颈摆扑”,“虫集冠上,力叮不释”,读者不禁为小促织的神奇本领而叫绝。然而作者并未就此住笔,再写“宰以其小,劣之”,然而“与它虫斗,虫尽靡”;入宫后不但“遍试之,无出其右者”而且“每闻琴瑟之声”就“应节而舞”,可谓奇而又奇。然而正当读者为小虫之神奇而欣喜而击节赞叹之余,作者忽然点出它为成子精神所化,不禁使人悲从中来。原来成名一家为了满足皇帝那小小的乐趣,竟然遭受了这么大的苦难,在精神上受到了这么大的折磨,连孩子都付出了如此沉重的代价。从曲折多变的故事情节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作者艺术上的造诣,他为了深化主题所运的匠心,更可看出伟大的作者关注民生疾苦的良知。 [作者及作品简介] 选自《聊斋志异》。《聊斋志异》及作者蒲松龄,请参看《山市》“作者及作品简介”。 促织,即蟋蟀。
令以责之里正。推荐。爱诗词网。[原文]宣德①间,宫中尚②促织之戏,岁征民间③。此物故非西④产,有华阴令⑤欲媚上官⑥,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⑦,因责⑧常供。令以责之里正⑨。市中游侠儿⑩得佳者笼(11)养之,昂(12)其直(13),居为奇货(14)。里胥(15)猾黠(16),假此科敛丁口(17),每责(18一)头,辄(19)倾(20)数家之产。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21),久不售(22)。为人迂讷(23),遂为(24)猾胥报(25)充里正役,百计营谋(26)不能脱。不终岁,薄产累(27)尽。会(28)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29),而又无所(30)赔偿,忧闷欲死。妻曰:“死何裨益(32)?不如自行搜觅,冀(33)有万一之得。”成然之。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于败堵(34)丛草处,探(35)石发(36)穴,靡(37)计不施,迄(38)无济(39)。即(40)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41)于款(42),宰(43)严限追比(44),旬余,杖(45)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46)虫亦不能行(47)捉矣。转侧床头(48),惟思自尽。时村中来一驼背巫(49),能以神卜(50)。成妻具资诣问。见红女白婆(51),填塞门户。入其舍,则密室(52)垂(53)帘,帘外设香几(54)。问者爇(55)香于鼎(56),再拜。巫从旁望空代祝(57),唇吻翕辟(58),不知何词。各各竦(59)立以(60)听。少间(61),帘内掷一纸出,即(62)道人意中事,无毫发(63)爽(64)。成妻纳(65)钱案上,焚拜如前人。食顷(66),帘动,片纸抛落。拾视之,非字而画:中绘殿阁,类(67)兰若(68);后小山下,怪石乱卧(69),针针(70)丛棘(71),青麻头(72)伏焉(73);旁一蟆,若将跃舞。展玩(74)不可晓。然睹促织,隐中(75)胸怀。折藏之,归以示成(76)。成反复自念(77),得无(78)教我猎虫所(79)耶?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80)。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81)蔚起。循陵而走,见蹲石(83)鳞鳞,俨然(84)类画。遂于蒿莱(85)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冥(86)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87)跃去。成益愕,急逐趁(88)之,蟆入草间。蹑迹(89)披(90)求,见有虫伏棘根。遽(91)扑之,入石穴中。掭(92)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逐而得之。审(93)视,巨身修尾,青项(94)金翅。大喜,笼(95)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96)不啻(97)也。上于盆而养之,蟹白栗黄(98),备(99)极护爱,留待限期,以塞官责[1]。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2]盆。虫跃掷径出[3],迅不可捉。及扑入手,已股[4]落腹裂,斯须[5]就[6]毙。儿惧,啼告母。母闻之,面色灰死,大惊曰:“业根[7],死期至矣!而[8]翁[9]归,自[10]与汝覆算[11]耳!”儿涕而去。未几[12],成归,闻妻言,如被[13]冰雪。怒索[14]儿,儿渺然不知所往[15]。既而[16]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17]欲绝。夫妻向隅,茅舍无烟[19],相对默然,不复聊赖[20]。日将暮,取儿稿葬[21]。近抚之,气息[22]惙然[23]。喜置榻上,半夜复苏。夫妻心稍慰,但儿神气痴木,奄奄[24]思睡。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26]。自昏达曙,目不交睫[27]。东曦既驾[28],僵卧长愁。忽闻门外虫鸣,惊起觇[29]视,虫宛然[30]尚在。喜而捕之,一鸣辄跃去,行且速。覆之以掌[31],虚若无物;手裁[32]举,则又超忽[33]而跃。急趋[34]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35]。徘徊四顾,见虫伏壁上。审谛[36]之,短小,黑赤色,顿[37]非前物。成以[38]其小,劣[39]之。惟傍徨瞻顾,寻所逐者。壁上小虫忽跃落襟袖间[40]。视之,形若土狗[41],梅花翅,方首,长胫,意[42]似良。喜而收之。将献公堂[43],惴惴[44]恐不当[45]意,思试之斗[46]以觇之。村中少年好事者[47]驯养一虫,自[48]名“蟹壳青”,日与子弟[49]角,无不胜。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50],亦无售者。径造[51]庐[52]访成,视成所蓄[53],掩口胡卢[54]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成视之,庞然修伟[55],自增惭怍[56],不敢与较[57]。少年固强之。顾[58]念蓄劣物终无所[59]用,不如拼博[60一]笑,因合纳斗盆[61]。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62]。少年又大笑。试以猪鬣[63]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64],遂相腾击,振奋[65]作声。俄[66]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67]敌领[58]。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虫翘然[69]矜鸣,似报主知。成大喜。方共瞻玩,一鸡瞥[70]来,径进以[71]啄。成骇立愕呼。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72]。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成仓猝[73]莫知所救[74],顿足失色。旋[75]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76],力[77]叮不释。成益惊喜,掇[78]置笼中。翼日[79]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80]。又试之鸡[81],果如成言。乃赏成,献诸[82]抚军[83]。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84]其能。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85]者。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86]之。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军不忘所自[87],无何[88],宰以卓异[89]闻,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90]俾[91]入邑庠[92],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93],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94]成。不数岁,田百顷[95],楼阁万椽[86],牛羊蹄躈[97]各千计;一出门,裘[98]马过[99]世家焉。异史氏[100]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101]忘;而奉行者即[102]为定[103]例。加以官贪吏虐[104],民日贴妇卖儿[105],更[106]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107],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独是[108]成氏子以蠹[109]贫,以促织富,裘马扬扬[110]。当其为里正、受扑[111]责[112]时,岂意其至此哉?天将以酬[113]长厚者[114],遂[115]使抚臣、令尹,并[116]受促织恩荫[117]。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118]。信[119]夫[120]”[注释]①宣德:明宣宗朱瞻基的年号(1426—1435年)。②尚:崇尚,爱好。③岁征民间:“岁征于民间”的省略。岁,年年。④西:指陕西。⑤华(huà)阴令:华阴县县令。在明代,县官称知县,这里沿用旧称。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⑥媚上官:“媚于上官”的省略。向上司讨好。媚,谄媚。⑦才:有才能,这里指勇敢善斗。⑧责:责令。⑨令以责之里正:即“令以之责于里正”。之,这(事)。以,介词,把。责,责成。里正,里长。里,古时县以下基层行政单位。⑩游侠儿:古代指轻视自家性命、能扶危救困、为人报仇雪恨的侠士。这里指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年轻人。(11)笼:名词作状语,用笼子。(12)昂:形容词用如使动词,使……昂贵,抬高。(13)直:同“值”。(14)居为奇货:积存起来,当作珍稀货物好卖高价。居,积存。(15)里胥(xū):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胥,胥吏,旧时在官府中办理文书的小吏,泛指差役。(16)猾黠(xiá):狡猾奸诈。(17)假此科敛丁口:趁这个机会按人口征税和摊派。假,借。科,课税、征税。敛,摊派,聚敛。(18)责:索取。(19)辄:每每。(20)倾:使动词,使……尽,搞光。(21)操童子业:意思是正在读书,准备考秀才。科举时代凡未考上“秀才”的读书人,不论年纪多大,都称为“童生”或“童子”。操,从事。业,行当。(22)售:实现,引申为考取。(23)迂讷(nè):拘谨不善讲话。讷,语言迟钝。(24)为(wéi):被。(25)报:上报。充;充任。(26百)计营谋:想尽各种办法。营,筹划。谋,设法。(27)累(lěi):拖累。(28)会:恰逢。(29)敛户口:按户口敛钱。状语后置。(31)无所:没有什么。(32)裨(bì)益:益处。裨,弥补,引申为“用处”。(33)冀:希望。(34)败堵:坏墙。堵,墙。(35)探:掏。(36)发:挖开。(37)靡(mǐ):无,没有。(38)迄:始终,一直。(39)济:助。(40)即:即使。(41)中:动词,符合。(42)款:款式,规格。(43)宰:邑宰,县的长官。(44)追比:封建时代官府限令吏役办一件事,如果不能按期完成,就打板子以示惩戒,叫做“追比”。(45)杖:古代一种刑罚,即打板子。(46)并:连。(47)行:往,去。(48)转侧床头:“转侧于床头”的省略。转侧,辗转反侧,不断地翻来覆去。(49)巫:以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人,女为“巫”,男的“觋”(xì)。(50)以神卜:借助神的力量占卜。(51)红女白婆:指红颜少女白发婆婆。则:只。(52)密室:把门窗都关严了。密,形容词用如使动词,使……严密。(53)垂:形容词用如使动词,使……下垂,放下。(54)香几(jī):供放香炉的小桌子。(55)爇(ruò):点燃。(56)鼎:这里指三足两耳的香炉。(57)代祝:代别人祈祷。(58)唇吻翕(xì)辟:嘴巴一合一开。吻,嘴唇。翕,合。辟,开。(59)竦(sǒng):严肃恭敬的样子。(60)以:而。(61)少间:一会儿。(62)即;正是。(63)毫发:一毫一丝。(64)爽:差错。(65)纳:交纳,交付。(66)食顷:吃一顿饭的工夫。短时间叫“顷”。(67)类:类似。(68)兰若(rě):寺庙。梵语叫寺庙为“阿兰若”。(69)卧:横陈。(70)针针:形容刺多。(71)棘:酸枣树。(72)青麻头:一种好蟋蟀的名称。(73)焉:于之。于,在。之,指“丛棘”中。(74)展:展开玩味。玩,揣摩。(75)中(zhòng):符合。(76)以示成:“以之示成”的省略。示,给别人看。(77)念:思忖。(78)得无:该不会,莫不是,表推测语气。(79)所:处所。(80)逼似:十分相似。(81)陵;坟墓。(82)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引申为高大。(83)蹲石:形容石头的样子像人蹲踞在地上。(84)俨然:全然,宛然,很像的样子。(85)蒿莱:蒿和莱,是两种低矮的野草。(86)冥:深。(87)猝(cù)然:突然。(88)趁:逐,追。(89)蹑迹:追踪。(90)披:分开,拨开。(91)遽(jù):急忙。(92)掭(tiàn):拨动.撩拨。(93)审:仔细。(94)项:后脖子,这里指脖子。(95)笼:名词用如动词,用笼子装起来。(96)连城拱璧:价值连城的大块宝玉。战国时,赵惠文王得“和氏璧”,秦昭王派人送信给赵惠文王说,愿用十五座城来换这块璧,所以后人称它价值连城。拱,两手合围,比喻玉璧很大。(97)不啻(chì):不止,比不上。啻,止。(98)白、黄:形容词用如名词,分别指蟹肉和栗子粉。(99)备:周全。[1]以塞官责:“以之塞官责”的省略。塞,应付。责,差事。[2]发:打开。[3]跃掷径出:形容蟋蟀跳出时非常迅速。掷,跳跃。径,径直。[4]股:大腿。[5]斯须:一会儿。[6]就:动词,走向。[7]业(niè)根:祸种。业,同“孽”,佛教用语,罪恶的意思。[8]而:同“尔”,你的。[9]翁:这里专指父亲。[10]自:就。[11]覆算:彻底清算。覆,底朝上,引申为彻底。算,追究。[12]未几:不多久。[13]被:动词,覆盖。[14]索:寻找。[15]所往:何往,到哪里去了。[16]既而:不久。[17]抢(qiāng)呼:头撞地,口呼天。抢,碰撞。[18]向隅:“向隅而泣”的省缩,意指伤心地痛哭。隅,墙角。[19]烟:指炊烟。[20]聊赖:依靠,指望。指生活或精神上的依靠。聊、赖,依靠,寄托。[21]稿葬:用草席裹尸埋葬。稿,稻草,这里借指草席。[22]气息:呼吸。[23]惙(chuò)然:呼吸很微弱的样子。惙,疲乏。[24]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顾:回头看。[25]气断声吞:出不来气,说不出话,形容极度悲伤。[26]以……为念:把……放在心上。[27]交睫:闭上眼睛,睡觉。睫,眼睫毛。[28]东曦既驾:羲和已经驾起六龙拉的车载着太阳神从东方出发了。喻指东方的太阳已经升起。曦,同“羲”,这里指为太阳神驾车的羲和。既,已经。[29]觇(chān):窥看,察看。[30]宛然:好像。[31]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状语后置。以,用。覆,盖,这里指翻转手掌去扣。[32]裁:同“才”。[33]超忽:突然而又迅速。[34]趋:快步上前。[35]所在:即“在何”,在哪里。[36]审谛:仔细地(看)。[37]顿:立即,转眼间。[38]以:因。[39]劣:形容词用如意动词。以……为劣,认为……不行。[40]跃落襟袖间:“跃落于襟袖间”的省略。襟袖,这里借指上衣。[41]土狗:蝼蛄的别称。[42]意:估料,觉得。[42]献公堂:“献之于公堂”的省略。之,代蟋蟀。于,给。公堂,官府理事的厅堂,这里借指官府。[44]惴惴:恐惧不安的样子。[45]当(dàng):适合。[46]试之斗:“试之以斗”的省略。试,考验。以,通过。[47]少年好事者:即“好事之少年”,定语后置。少年,青年。好事,游手好闲。[48]自:代词,活用为第三人称,它。[49]子弟:年轻人。[50]高其直:抬高它的卖价。高,形容词用如动词,使……高,抬高。直,同“值”。[51]造庐:到家。庐,简陋的房子,这里指成名的家。[52]蓄:养。[53]胡卢:强忍住笑的样子。[54]比笼:一种比试蟋蟀优劣的笼子。[55]伟:健壮。[56]惭怍(zuò):惭愧。[57]与较:“与之较”的省略。之,指少年的“蟹壳青”。[58]顾:只,不过。[59]无所:无何,没什么。[60]博:博得,换取。[61]斗(dòu)盆:斗蟋蟀的盆子,可分为二,合则相斗。[62]蠢若木鸡:从成语“呆若木鸡”变化而来,用来形容由于突然的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庄子•达生》里说,养斗鸡的,要把鸡训练得镇静沉着如同木雕一般,才能不动声色,战胜对方。[63]鬣(liè):颈上的长毛。[64]奔(bèn):直向目的地而去。[65]振奋:振、奋,都指“展翅”。[66]俄:随即。[58]齕(hé):咬。[67]领:脖子。[69]翘(qiǎo)然:鼓翅的样子。翘,举。[70]瞥:很快地看一眼,引申为突然。[71]以:而。[72]尺有(yòu)咫(zhǐ):一尺七八寸。有,通“又”。咫,八寸。[73]仓猝(cù):急忙的样子。[74]所救:解救的办法。[75]旋:随即。[76]集冠上:“集于冠上”的省略。集,鸟飞落到树上,这里泛指“落下”。[77]力:名词作状语,用力。[78]掇:拾取。捉来。[79]翼日:第二天。翼,同“翌(yì)”。[80]靡(mǐ):倒下,引申为失败。[81]试之鸡:“试之以鸡”的省略。[82]诸:之于。之,指蟋蟀。于,给。[83]抚军:官名,清朝巡抚的别称,总管一省民政和军政的长官。作者写明朝的事,用的却是清朝的官名。[84]细疏:详细地陈述。疏,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的一种公文,这里用如动词。[85]出其右:即“出于其右”。在它之上。古代有时以左为尊,有时以右为尊。[86]奇:以……为奇,感到稀奇。[87]所自:自何,从哪里来。自,从。[88]无何:没多久。[89]卓异:卓越优异,这是考核官吏政绩的最佳评语,[90]学使:专管教育的官。[91]俾(bǐ):使。[92]入邑庠(xiáng):进入县学,即当了秀才。庠,学校。[93]旧:形容词用如名词,原状。[94]赉(lài):赏赐。[95百]顷:极言田地之多。顷,百亩为一顷。[86万]椽(chuán):极言房产之多。椽,安在梁上支架屋面和瓦片的木条,这里借指房屋的间数。[97]蹄躈(qiào):牲口的脚,见《史记•货殖列传》。[98]裘:轻而暖的皮衣。[99]过:超过。[100]异史氏:作者自称。《聊斋志异》里边有许多怪异的事,所以称异史。[101]已:就,便。[102]即:却。[103]定:一成不变。[104]官贪吏虐:互文,即“官吏贪虐”。[105]贴妇卖儿:互文,即“贴卖妇儿”。贴,抵押。[106]更:再。[107]跬(kuǐ)步:古代以两足各跨一次为步,半步为跬。这里借指一举一动。[108]是:这个。[109]蠹(dù):蛀虫,这里指贪官污吏。[110]扬扬:得意的样子。[111]扑:刑具。[112]责:责打,鞭打。[113]酬:报答。[114]长厚者:忠厚老实的人,指成名。[115]遂:副词,竟然。[116]并:一起。[117]恩荫:原指子孙凭祖先的功劳承袭爵位、功名。这里假借为得到恩惠,得到好处。[118]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传说汉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飞升上天,他服药留下的容器让鸡犬啄舐(shì)后,连鸡犬也成了仙。后来被用来比喻一个人发迹了,同他有关系的人都跟着得势。及,连及。[119]信:确实。[120]夫(fú):语气助词。[译文](明朝)宣德年间,皇宫里嗜好斗蟋蟀的游戏,每年都从民间征收(蟋蟀)。这种东西本来不是陕西的特产;有个华阴县县官想讨好上司,拿一只蟋蟀进献,(上司)试着让它去斗却很善斗,于是责成(华阴县令)常年供应。县令就把这件差事责派给里正去办。(于是)市上那些游手好闲的年轻人捉到好蟋蟀就用笼子养起来,抬高它的价格,收藏起来当作珍贵的货物。乡里的差役狡猾奸诈,借这个名目按人口征收摊派,每征收一头(蟋蟀),常常让好几户人家倾家荡产。县里有一个叫成名的,读书考秀才,一直没有考取。他为人拘谨,不善言辞,于是被狡猾的公差(提名)上报让他充任里正的差使,(成名)千方百计设法都不能脱身。不到一年,微薄的家产因欠官府的蟋蟀赔光了。(这一年)正好赶上(朝廷)征收蟋蟀,成名不敢按户口敛钱,而自己再也没有什么家产来抵偿,忧愁苦闷,想要寻死。他的妻子说;“死有什么益处?不如自己去寻找蟋蟀,(或许)还有万分之一的希望逮到它。”成名认为说得对。于是他早出晚归,提着竹筒和丝笼,在破墙下草丛中,掏石缝,挖土洞,没有哪种办法没用到,(可是)始终无济于事。即使捉到三两只,又是很弱很小的,不合规格。县官严格规定了期限,过期杖责,十多天里,(成名)挨的板子上百下,两条大腿之间脓血淋漓,连蟋蟀也不能去捕捉了。他在床上翻来覆去,只想自杀。这时村中来了一个驼背的巫婆,(自称)能够靠神的帮助占卜吉凶。成名的妻子准备好钱去她那儿问卜。只见红颜少女和白发老太婆,(多得)堵塞了大门。巫婆进了她的屋子,就关严了门窗,放下帘子,帘外摆上香桌。问卜的人点了香插在香炉里,拜了又拜。巫婆在旁边望着天空替人祷告,嘴巴忽闭忽开,不知道(在念)什么词儿。(问的人)一个个恭恭敬敬地站着倾听。一会儿,帘里扔一张纸片出来,上面正写着问卜者心里的事,没有丝毫差错。成名的妻子把钱放在香桌上,烧香跪拜,像前面问卜的人一样。大约吃一顿饭的工夫,帘子动了,一张纸(从屋里)抛出落下。捡起来一看,不是字条,而是一张画:当中画着一座殿阁,像是佛寺;庙后小山脚下,奇形怪状的石头杂乱地横躺着,带刺的荆棘丛生,一只“青麻头”蟋蟀趴在那里;它旁边有一只蛤蟆,好像要跳起来的样子。(成名的妻子)反复揣摩也不明白画的意思。可是看到画中有只蟋蟀,暗合自己的心思。就把纸折起收好,回家拿给成名看。成名(看了)反复琢磨,心想:这该不是指点我捉蟋蟀的地方吧?又细看(画上的)景物形状,和村子东面的大佛阁非常相似。于是勉强起来,拄着拐杖,拿着画来到大佛阁寺后,(果然)有一座古坟高高隆起。沿着古坟向前走,只见蹲踞的石头像鱼鳞那样层层叠叠,完全跟画里一样。于是他就在野草丛中一面侧耳细听,一面慢慢往前走,好像寻找小针小草那样细心。直到精神疲惫眼力听力都耗尽了,根本没有发现蟋蟀的影子,听到它的叫声。但他还是继续深搜不止,(不料)一只癞蛤蟆突然跳了开去。成名更加惊讶,急忙去追它,癞蛤蟆跳进了草丛里。(成名)跟着它的踪迹走,拨开草丛寻找,(果然)发现有一只蟋蟀趴在荆棘的根部。(成名)急忙(用手去)扑它,(它却)跳进了石洞里。用尖草去撩拨,它不出来;拿竹筒里的水往洞里灌,这才出来,看样子极为俊美健壮。(成名)追上去终于逮住了它。仔细一看,(这蟋蟀)大大的个儿,长长的尾巴,青色的颈项,金色的翅膀。(成名)非常高兴,用笼子装了带了回去,全家庆贺,即使价值连城的玉璧似乎也比不上它。(于是把它)小心地放进盆里养起来,用蟹肉和栗子粉喂它,爱护备至,留着等到限期到时拿它来应付官府的差事。成名有个儿子才九岁,见父亲不在家,偷偷地掀开了盆子。(盆里的)蟋蟀一跃而出,快得来不及捕捉,等扑到手里时,(那蟋蟀)已是大腿脱落肚子开裂,一会儿就死了。孩子害怕了,哭着告诉母亲。他妈妈听到这事,吓得脸色灰白得同死人一样,非常惊慌地说:“孽根,你的死期到了!你爸爸回来,就要跟你清算的!”不多久,成名回来了,听了妻子的话,好像全身让冰雪覆盖了一样。他怒气冲冲地去找儿子,儿子却无影无踪,不知到什么地方去了。不久在井里捞到了儿子的尸体。于是化怒为悲,呼天抢地,悲痛欲绝。夫妻对着墙角哭泣,连饭都没心思做了。(两人)面面相觑,都不做声,感到不再有什么指望了。天快黑时,(夫妻)准备用草席裹着儿子去埋葬。走近去摸他鼻子,(发觉)还有很微弱的呼吸。连忙高兴地把他放到床上,(儿子)半夜终于苏醒过来。夫妻俩心里才稍觉宽慰,可是儿子的神情痴呆麻木,气息微弱,总想睡觉。成名回头看到蟋蟀笼里空空的,就又愁得出不来气,说不出话,也不再把儿子放在心上了。从黄昏到天亮,他连眼皮都没有合过。太阳已从东方升起,他还直挺挺地躺在床上,一直在发愁。忽听得门外有蟋蟀的叫声,他惊喜地起床察看,那蟋蟀仿佛还在。连忙高兴地去捉它,(那蟋蟀)叫了—声就蹦开了,行动还很敏捷。(成名)用手掌去扣它,只觉得掌中空空的好像没有东西;(可是)手掌刚抬起,蟋蟀就又突然(从手掌下)跳了出去。(成名)急忙去追它,转过墙角,迷失了它的去向。(成名)转来转去,四下察看,才发现那蟋蟀趴在墙壁上。仔细地看它,个儿短小,黑红色,转眼间已不是先前那—只。成名因为它太小,认为它不怎样。只是东张西望,寻找刚才追赶的那一只。(这时)墙壁上的小蟋蟀忽然跳到他的衣服上。细看它,形状像蝼蛄,梅花翅,方头,长腿,神态像是不错。便高兴地捉住它。准备把它献给官府,但是很不心安,恐怕不中(官府的)意,想通过斗蟋蟀考验它来看它行不行。村中有一个游手好闲的年轻人驯养着一只蟋蟀,它名叫“蟹壳青”,天天和小青年斗,没有不赢的。他想留着它来发财,就抬高它的身价,可是也没有买主。(他)径自上门去找成名,看到成名所养的(蟋蟀),便捂着嘴强忍住笑声。于是拿出自己的蟋蟀,放进比笼里。成名看那头蟋蟀,个儿大大的,又长又壮,自己越发觉得羞愧,不敢(拿出自己的蟋蟀来)跟它斗。年轻人却执意逼成名较量。(成名)反过来一想:养着个坏蟋蟀什么用处都没有,不如让它斗一下,还可博得一笑,于是把两只蟋蟀一起放进斗盆里。成名的小蟋蟀趴着不动,呆傻得像只木鸡。年轻人又大笑起来。(成名)试着用猪鬃拨弄小蟋蟀的须子,(它)仍然一动不动。年轻人又笑了起来。(经过)多次拨弄,小蟋蟀突然大怒,径直向对方冲去,于是(两只蟋蟀)争相跳起进攻,振翅发声。一会儿只见小蟋蟀跳起来,张开尾巴,竖起触须,直咬对方的脖子。年轻人大吃一惊,急忙把它们分开,让它们停止争斗。那小蟋蟀鼓起翅膀得意地叫着,好像在报给主人知道。成名高兴极了。(两人)正在一起观赏,一只鸡突然跑了过来,直奔蟋蟀去啄(它)。成名吓得站在那里惊叫。幸亏鸡没有啄中,小蟋蟀跳出有一尺多远。鸡大步向前,步步紧逼,(眼看)小蟋蟀已在鸡爪子下面了。成名在慌忙中不知怎么搭救,急得直跺脚,脸色都白了。随即只见那鸡伸长脖子左右扑腾,走近一看,原来小蟋蟀正落在鸡冠上,用力叮住它不放。成名更加惊喜,忙把它捉住放进笼子里。第二天,(成名把蟋蟀)献给县官,县官见它太小,生气地呵斥成名。成名讲述了这蟋蟀的奇特本领,县官不信。试着(让它)跟其他蟋蟀斗,(那些)蟋蟀全都被它斗败了。又用鸡来试,果真像成名所讲的一样。(县官)这才赏了成名,把蟋蟀献给了巡抚。巡抚非常高兴,用金笼子装了献给皇帝,并详细地奏述它的本领。小蟋蟀送进宫中后,(皇帝)选出全国各地所进贡的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等各种奇异的蟋蟀,全部跟它比试一番,没有一只能占它上风的。小蟋蟀每每听到弹琴鼓瑟的声音,就和着节拍起舞。人们越发觉得它不平常。皇帝非常赞赏和高兴,下诏书赏赐巡抚好马和绸缎。巡抚没有忘记(这好处)是从哪里来的,没多久,县官以才能“卓异”而闻名。县官一高兴,免去了成名里正的差事。又嘱咐学官让(成名)进了县学当了秀才。过了一年多,成名的儿子神志恢复了原状,他说自己曾化作蟋蟀,轻巧敏捷,善于角斗,现在才苏醒过来。巡抚也重赏了成名。没几年,成名家有田地上百顷,楼阁无数,牛羊成群;一出门,穿着轻裘骑着骏马,(气派)超过了世代做官的人家。异史氏说:“皇帝偶然用一件东西,未必不用过它就忘记了,可是下面执行的人却把它作为—成不变的惯例。加上官吏们贪婪暴虐,逼得百姓常常要典卖妻儿,再也没有个完结。所以皇上的一举一动,都关系到百姓的命运,不能疏忽啊。只是这个姓成的人,由于官吏的敲诈而贫穷,又由于献蟋蟀而致富,轻裘肥马,洋洋得意。当他做里正、挨棍子打的时候,哪里料到自己会有今天呢!老天爷的本意想要报答忠厚老实的人,(可)竟然让巡抚、县官也一起沾光得到了蟋蟀的恩惠。听说:一人升天得道,连他养的鸡犬也成了仙。确实如此啊!”[鉴赏]《促织》的情节结构极富特色。它跌宕多姿,曲径通幽,使读者无时不处于“山重水复”、“峰回路转”的情境之中。小说围绕成名一家的不幸遭遇,以促织的失与得为线索,安排了主人公由悲到喜,由喜转悲,悲极复喜的多次反复,紧紧吸引住读者,并随着情节的发展、矛盾的激化,深化了作品的主题。文章一开始写“宫中尚促织之戏”,“华阴令欲媚上官”,成名家灾难临头:先是“薄产累尽”,后是县宰“严限追比”,逼得成名“惟思自尽”。正在此时,奇迹出观了,村中来了个“善以神卜”的驼背巫,成名按卜得的图画去寻找,居然找到一头“状极俊健”的促织,“大喜,笼归”,故事至此一折。谁知成名九岁之子,见父不在“窃发盆”,促织跃出,追扑中被他弄死,孩子由于害怕父亲责罚,投井自杀。故事至此二折。无情的打击使成名夫妇陷入极度的悲伤,谁知儿子起死回生,灵魂化为蟋蟀,斗倒天下名虫,获得抚军赏赉,终成富家巨室,故事至此又一折,情节发展至此结束。一波三折,反映了成名一家命运的两次大起大落,曲折多变的情节唤起了读者对主人公的深深同情和对统治阶级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人民的不幸之上的无比愤慨。作者除在通篇故事的发展上安排了以上两次大起大落外,还特别注意在叙述具体情节的过程中写出它的曲折和波澜。如写成名之子魂魄所化的促织,并没有随即交代它的由来,也没有立即写出它轻捷善斗,而是多次欲扬先抑:先是“以其小,劣之”;审视之后,觉得“意似良”,才“喜而收之”。接着安排了与“村中少年”所蓄之“蟹壳青”的比试:先写村中少年因成名促织个子小和“蠢若木鸡”而三“笑”,继而笔锋一转写小虫“直龁敌领”,少年如何大骇,小虫如何“矜鸣”。然而正当成名“大喜”之时,偏又“一鸡瞥来,径进以啄”,“虫已在其爪下”。正当读者为主人公的命运捏着一把汗之时,却见“鸡伸颈摆扑”,“虫集冠上,力叮不释”,读者不禁为小促织的神奇本领而叫绝。然而作者并未就此住笔,再写“宰以其小,劣之”,然而“与它虫斗,虫尽靡”;入宫后不但“遍试之,无出其右者”而且“每闻琴瑟之声”就“应节而舞”,可谓奇而又奇。然而正当读者为小虫之神奇而欣喜而击节赞叹之余,作者忽然点出它为成子精神所化,不禁使人悲从中来。原来成名一家为了满足皇帝那小小的乐趣,竟然遭受了这么大的苦难,在精神上受到了这么大的折磨,连孩子都付出了如此沉重的代价。从曲折多变的故事情节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作者艺术上的造诣,他为了深化主题所运的匠心,更可看出伟大的作者关注民生疾苦的良知。字数:11654注释[作者及作品简介]选自《聊斋志异》。《聊斋志异》及作者蒲松龄,请参看《山市》“作者及作品简介”。促织,即蟋蟀。作者:蒲松龄知识来源:彭格人主编.中学生古文知识辞典.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胡蓝之狱”是朱元璋时期胡惟庸案和蓝玉案两个最大的冤案。明朝建立后,皇权与相权矛盾,使朱元璋深感不安。1380年,朱元璋便以左丞相胡惟庸“谋不轨”借此大兴党狱,大肆屠杀功臣宿将。以伙同胡惟庸共谋不轨,杀韩国公李善长等,毒死刘基,先后株连被杀3万余人,前后持续达10年之久,史称“胡党大狱”。“胡党”而受牵连致死者或已死而追夺爵位的开国功臣有李善长、南雄侯赵庸、荥阳侯郑遇春、永嘉侯朱亮祖、静宁侯叶昇等,1公、21侯。胡惟庸被杀后,朱元璋遂罢丞相,革中书省,并严格规定嗣君不得再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说立者,处以重刑。废除丞相后,其事有六部分理,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蓝玉案是朱元璋时又一次大杀功臣的冤案。蓝玉初隶常遇春帐下,有谋略,作战勇敢,屡立战功。朱元璋对其宠遇甚隆,比之卫青、李靖,封为凉国公。1393年,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告发蓝玉谋反,朱元璋以谋反罪杀蓝玉,死1公、13侯、2伯,因蓝玉案被杀的人数达2万人,史称“蓝党大狱”。该案与胡惟庸狱合称为“胡蓝之狱”。胡蓝党案前后达14年之久,朱元璋利用“胡蓝之狱”杀了5万人之多。经过“胡蓝之狱”明朝功臣宿将已被杀戮殆尽。由于杀人过多,造成朝中无将的局面,对以后的政治斗争产生了不利影响。
胡蓝之狱。推荐。爱诗词网。“胡蓝之狱”是朱元璋时期胡惟庸案和蓝玉案两个最大的冤案。明朝建立后,皇权与相权矛盾,使朱元璋深感不安。1380年,朱元璋便以左丞相胡惟庸“谋不轨”借此大兴党狱,大肆屠杀功臣宿将。以伙同胡惟庸共谋不轨,杀韩国公李善长等,毒死刘基,先后株连被杀3万余人,前后持续达10年之久,史称“胡党大狱”。“胡党”而受牵连致死者或已死而追夺爵位的开国功臣有李善长、南雄侯赵庸、荥阳侯郑遇春、永嘉侯朱亮祖、静宁侯叶昇等,1公、21侯。胡惟庸被杀后,朱元璋遂罢丞相,革中书省,并严格规定嗣君不得再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说立者,处以重刑。废除丞相后,其事有六部分理,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蓝玉案是朱元璋时又一次大杀功臣的冤案。蓝玉初隶常遇春帐下,有谋略,作战勇敢,屡立战功。朱元璋对其宠遇甚隆,比之卫青、李靖,封为凉国公。1393年,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告发蓝玉谋反,朱元璋以谋反罪杀蓝玉,死1公、13侯、2伯,因蓝玉案被杀的人数达2万人,史称“蓝党大狱”。该案与胡惟庸狱合称为“胡蓝之狱”。胡蓝党案前后达14年之久,朱元璋利用“胡蓝之狱”杀了5万人之多。经过“胡蓝之狱”明朝功臣宿将已被杀戮殆尽。由于杀人过多,造成朝中无将的局面,对以后的政治斗争产生了不利影响。
有心栽花花不开。推荐。爱诗词网。谓有意做成的事情反而没做成,无心促成的事反而意外地成功了。此语源自这样一个故事: 元朝有个叫魏鹏的官宦之子,自幼在浙江与贾家女儿娉娉订了婚,父亲死后举家回到襄阳家乡,音讯遂绝。魏鹏长至18岁,聪明好学,熟读经史,不料屡次考试不取,心中郁闷。母亲恐其成疾,遣其去浙江,一则访师问友,二则开豁心胸,三则找贾家议定婚期。那贾家只有老夫人和女儿在家,听说魏鹏到来十分欢喜,款待也十分周到,只是不提起婚姻之事。娉娉有西子之容、倾城之色,对魏鹏眉来眼去极有好感,二人诗词奉和,情意日深,遂山盟海誓成了眷属。从此无夕不欢,往来频数,只瞒了贾老夫人。不期光阴易过,夏暑将去,家中来信催魏鹏回去参加秋试。魏鹏无奈,与小姐絮絮叨叨洒泪而别。回家已将至入试之时,魏鹏仓促应试,随手去写,答卷平平。谁知偏偏那试官昏了眼,只顾圈圈点点起来,竟然高中了,果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待得廷试,虽母亲逼他赴京应试,但魏鹏仍一心想念娉娉,又怎么能静心写出好文章来?不想试官说他文字稳当,不犯忌讳,是平正举业之文,双中在甲榜,派为江浙儒学副提举。魏鹏甚是得意,匆匆赶往钱塘,去拜见贾老夫人,从容议及婚事。谁知贾老夫人只此一女,时刻不见尚且思念,若嫁他乡,誓死不允。然而,就在此时,魏鹏忽闻母亲病逝,只得回去奔丧。这番生离,娉娉几番哭得死去活来,终日饮恨染成一病,竟一命呜呼。魏鹏得此凶信,悲痛万分,伏地哭曰:“你为我而死,我何忍相负?惟终身不娶,以慰芳魂。”后人用“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俗谚比喻一心谋求的事不能成功,随意办的事却意外地获得好结果。
人生礼赞。推荐。爱诗词网。《人生礼赞——青年人的心对歌者说的话》朗费罗不要在哀伤的诗句里对我说,人生不过是一场幻梦!——昏睡的灵魂等于是死的①,事物的真相和外表不同。人生是真切的?人生是实在的!它的归宿并不是荒坟;“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②,这话说的并不是灵魂。我的命定的目标和道路不是享乐,也不是受苦,而是行动,在每个明天都要比今天前进一步。艺术永恒,时光飞逝,我们的心,虽然勇敢、坚决,仍然像闷声的鼓,它正在伴奏向坟墓送葬的哀乐。在这世界的辽阔战场上,在这人生的营帐中,莫学那听人驱策的哑畜,要做一个战斗中的英雄!别指靠将来,不管它多迷人!让已逝的过去永久埋葬!行动吧,——趁着现在的时光!良知在心中,上帝在头上!伟大的生平昭示我们:我们能够生活得高尚,而当告别人世的时候,留下脚印在时间的沙上③;也许我们有一个弟兄航行在庄严的人生大海,船只沉没了,绝望的时候,会看到这脚印而振作起来。那么,让我们起来干吧,对任何命运抱英雄气概;不断地进取,不断地追求,要学会劳动,学会等待。(杨德豫译)【注释】①“昏睡的”,意为“怠惰的”。②“你本是尘土,仍要归于尘土”,这是耶和华对亚当说的话。③沙:指古代计时用的沙漏中的沙粒。“时间的沙”,指人类的历史。而从下一节诗来看,这里的“沙”又可解释为“人生大海”岸边的沙滩。【赏析】这首诗作于1838年。它反映了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美国北方人们(包括诗人在内)的乐观进取精神。诗人一开始就批判了“人生不过是一场幻梦”的悲观论调。诗人认为,人的肉体虽然会毁灭,但人的精神是不朽的。如果因为人的肉体会灭亡,就让精神也“昏睡”,那才是真正的死亡。诗人明确表达了当时处于上升时期的美国资产阶级的强烈愿望:要不断地行动,“在每个明天都要比今天前进一步”。诗人认为,人生就是战场,不要留恋过去,也不要指靠将来,而要抓紧现在的一分一秒,做一个战斗中的英雄。尽管人生短促,但是人是可以在人类历史上留下自己的脚印的。诗人这里所说的脚印,就是指当时美国资产阶级开创新世界的业绩,它能在人们感到绝望的时候给人以鼓舞。诗的最后一段号召人们行动起来,不断地进取,不断地追求。整篇诗歌充满着对人生的乐观主义态度,渴望着战斗,渴望着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具有当时美国北方那种努力开拓、奋发图强的时代特征。
【诗句】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出处】唐·王维《伊州歌》【意思】夜夜对着清风明月苦苦想念离家的亲人,亲人从军在外到处征战已十年有余。亲人啊,离家时我再三嘱咐你:归雁来的时候要常常往家里寄书信。【鉴赏】回想十年前送别从戎远征的丈夫的情景,千叮咛万嘱咐:当大雁南归时,可要多多寄来书信啊!这里采用逆婉的手法,追忆往事,更加深刻而细腻地表现了眼前的相思之苦。【全诗】《伊州歌》.[唐].王维.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鉴赏】读这首绝句,如听一个军属叙家常,话苦衷,没有什么难解的地方。但是要深入理解它、体味它,还得有点人生体验,要知道点时俗、时风。曹丕《燕歌行》有云:“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鸿雁辞归燕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燕子和大雁都是候鸟,春天从南方飞到北方,秋天从北方飞到南方。由北到南,所以说“归”。“雁初归”,指去年初秋时节。初秋时节,大雁回家寻求温暖,而自己的丈夫却在这个时候离开温暖的家从军远去。去年“离别”之时,是怎样的一番哀怨,可想而知。所谓:“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王维《伊州歌》)。现在,又到了“雁初归”之时,是该写封信去问问了。谢朓《玉阶怨》云:“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萤火虫在秋夜最为触目,它那闪闪烁烁的萤光在夜长人静时最容易勾引起少妇凄凉寂寞飘忽不定的感叹。头两句展现了思妇从去年初秋到今年初秋的痛苦与思念。由“雁初归”和“萤巳飞”构成了一个以日以夜,情意绵绵的、惆怅的感性世界,使人心潮起伏,浮想联翩。而秋夜“裁缝”的已不是妇女的“罗衣”而是战士的“征衣”了。唐代实行府兵制,战士多为农夫,而农夫又多是一些新婚不久的青年。战士所需寒衣,得由家人亲自裁缝寄出。所以,一到秋天,天气转寒,为战士赶制寒衣,就成了牵动着千家万户的一件大事。李白《子夜秋歌》有云:“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可是,现在从军战士的音信断绝,消息杳无,裁缝好了的寒衣还不知道寄往何处?青年夫妻天各一方,锦书难托,相会无期,这是怎样一幕令人心碎的人生悲剧呵!就语言艺术而言,整首诗取语质实,但能曲尽人情。这不就是司空图说的“性情所至,妙不可寻;遇之自天,冷然希音”的上乘之作么!
清风明月苦相思。推荐。爱诗词网。【诗句】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出处】唐·王维《伊州歌》【意思】夜夜对着清风明月苦苦想念离家的亲人,亲人从军在外到处征战已十年有余。亲人啊,离家时我再三嘱咐你:归雁来的时候要常常往家里寄书信。【鉴赏】回想十年前送别从戎远征的丈夫的情景,千叮咛万嘱咐:当大雁南归时,可要多多寄来书信啊!这里采用逆婉的手法,追忆往事,更加深刻而细腻地表现了眼前的相思之苦。【全诗】《伊州歌》.[唐].王维.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鉴赏】读这首绝句,如听一个军属叙家常,话苦衷,没有什么难解的地方。但是要深入理解它、体味它,还得有点人生体验,要知道点时俗、时风。曹丕《燕歌行》有云:“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鸿雁辞归燕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燕子和大雁都是候鸟,春天从南方飞到北方,秋天从北方飞到南方。由北到南,所以说“归”。“雁初归”,指去年初秋时节。初秋时节,大雁回家寻求温暖,而自己的丈夫却在这个时候离开温暖的家从军远去。去年“离别”之时,是怎样的一番哀怨,可想而知。所谓:“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王维《伊州歌》)。现在,又到了“雁初归”之时,是该写封信去问问了。谢朓《玉阶怨》云:“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萤火虫在秋夜最为触目,它那闪闪烁烁的萤光在夜长人静时最容易勾引起少妇凄凉寂寞飘忽不定的感叹。头两句展现了思妇从去年初秋到今年初秋的痛苦与思念。由“雁初归”和“萤巳飞”构成了一个以日以夜,情意绵绵的、惆怅的感性世界,使人心潮起伏,浮想联翩。而秋夜“裁缝”的已不是妇女的“罗衣”而是战士的“征衣”了。唐代实行府兵制,战士多为农夫,而农夫又多是一些新婚不久的青年。战士所需寒衣,得由家人亲自裁缝寄出。所以,一到秋天,天气转寒,为战士赶制寒衣,就成了牵动着千家万户的一件大事。李白《子夜秋歌》有云:“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可是,现在从军战士的音信断绝,消息杳无,裁缝好了的寒衣还不知道寄往何处?青年夫妻天各一方,锦书难托,相会无期,这是怎样一幕令人心碎的人生悲剧呵!就语言艺术而言,整首诗取语质实,但能曲尽人情。这不就是司空图说的“性情所至,妙不可寻;遇之自天,冷然希音”的上乘之作么!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是始由柳开所倡导,后为欧阳修、王安石等人继往开来到苏轼而宣告完成的文学革新运动。它远继秦汉及魏晋散文的优良传统,近师唐代韩柳古文运动的成功经验,诗学杜甫、韩愈、白居易等人的现实主义精神。这次文学运动使宋代散文走上了平易畅达,反映现实生活的道路,并为宋代诗歌丰富多采的特殊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宋初的诗文主要继承了晚唐、五代以来词藻典丽而内容空乏的形式主义浮靡文风,它的恶性发展产生了风靡数十年的西昆派。
北宋诗文革新。推荐。爱诗词网。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是始由柳开所倡导,后为欧阳修、王安石等人继往开来到苏轼而宣告完成的文学革新运动。它远继秦汉及魏晋散文的优良传统,近师唐代韩柳古文运动的成功经验,诗学杜甫、韩愈、白居易等人的现实主义精神。这次文学运动使宋代散文走上了平易畅达,反映现实生活的道路,并为宋代诗歌丰富多采的特殊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宋初的诗文主要继承了晚唐、五代以来词藻典丽而内容空乏的形式主义浮靡文风,它的恶性发展产生了风靡数十年的西昆派。以杨亿、钱惟演、刘筠等宫廷侍臣为代表的西昆派,诗文同出一辙。他们以李商隐浮艳纤弱的唯美主义诗风及其“四六体”骈文为典范,摭拾前人作品中的“芳润”以歌舞升平,相互唱和,一味追求声律谐协、词采华美。其诗文对仗之工整、词藻之华丽、典故之繁缛、内容之空虚、风格之绮靡,正好符合精神颓废的官僚士大夫的需要,加上宋初统治者的推崇提倡,“西昆体”诗文便成为人们获取功名富贵和社会声誊的敲门砖,因而时人争效,到了“杨刘风采,耸动天下”(欧阳修《六一诗话》)的地步,几乎淹没了唐代古文传统。正当西昆派文饰升平、酬唱方酣、淫词咥曲泛滥之时,以欧阳修为领袖的宋代作家群,继承了唐代古文运动的传统,一反时弊,展开了诗文革新运动。具体表现有以下三方面:第一,宣扬文道合一。唐代古文运动虽已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是经过晚唐、五代,特别是西昆体的盛行,形式主义的浮艳文风又重新笼罩了宋初文坛。因此,诗文革新运动的首要问题乃是解决文与道即艺术形式与思想内容的关系问题。诗文革新运动的首开者柳开(947—1000)说:“文章为道之筌也,筌可妄作乎?筌之不良获斯失矣。”(《上王学士第三书》)他认为文是道的工具,是为思想内容服务的,批评宋初盛行的“四六体”骈文“华而不实,取其刻削为工,声律为能”,(同上)宣扬文道合一。与他同时的王禹偁(954—1001),也力主革除“秉笔多艳冶”的文风,提出“文传道而明心”的观点。禹偁是宋代最先提倡诗学杜甫、白居易现实主义精神的优秀诗人,其诗以古体长篇见长,《感流亡》、《对雪》等诗风格清丽,直抒胸意。从他的诗里,宋诗议论化和散文化的倾向可以略见一斑。在文章的致用方面,王安石(1021—1086),非常强调文笔要有补于世,为现实政治服务,他认为社会作用和思想内容是“本”,文辞形式只是一种外表修饰,无关紧要。《上人书》说:“且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这种说法虽然忽略艺术形式,但对思想性的要求,却是进步的。与孙复所主张的“正一时之得失”,“写下民之愤叹”,“述国家之安危”(《答张浻书》)是相通的。基于此,王安石的散文成就远不及其诗歌。他的诗不论记事(《河北民》、《兼并》)咏史(《商鞅》、《明妃曲二首》)写景(《江上》、《泊船瓜洲》),都显得俊逸自然而又平易近人,尤其是他晚年的写景诗,备受历代评论家的赞赏和推崇。柳开等人惟因创作实绩不高,加之他们的立论片面否定了艺术形式对思想内容的重要作用,误走极端,因之他们不能战胜宋初骈俪文风,也不能在当时的文坛上确立统治地位。真正解决了文道问题且为诗文革新运动建立了创作原则的是欧阳修(1007—1072)。当西昆派出现后,对形式主义文风的批判变得更加激烈。欧阳修总结了诗文革新先驱者的成功经验,考察了秦汉以来的创作成果,继承唐韩愈“文以载道”的观点,提出了文道并重、道先文后和文学创作有个性倾向性的观点。他认为充实的思想内容能得到完美的艺术形式,而思想内容是从圣人“经”中得来:“学者当师经,师经必先求其意,意得则心定,心定则道纯,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答祖择之书》)强调先有内容后有形式:“圣人之文,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答吴充秀才书》)这都说明内容和形式紧密联系,必不可少,不能偏颇哪一方,因而提高了文的作用。他认为“古之学者非一家,其为道相同,言语文章,未尝相似”,(《与乐秀才第一书》)说明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艺术风格。在这点上,苏轼的见解更深刻,他说文章应该“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提倡文章的内容、形式与风格的多样化和独创性,批评王安石“好使人同己”的经义论策取士方法。因此,欧、苏不但纠正了自柳开以来的轻文重道观点,扫除了西昆派重形式,轻内容的陋习,还用他们卓越的创作成就,为诗文革新树立了鲜艳的旗帜。第二,提倡尊韩尊柳。诗文革新运动力图恢复和发展已经沉寂百年的韩柳古文的权威地位,只有尊韩尊柳,诗文革新运动才有依据,由此才能彻底击溃唐末以来的唯美主义和形式主义文风。被誉为反对面昆派的猛将的石介在《怪说》中批驳扬亿等人“穷研极态,缀风月,弄花草,淫巧侈丽,浮华纂组,刓锼圣人之经,破碎圣人之言,离析圣人之意,蠹伤圣人之道”。推尊韩柳作品,盛赞韩愈的“《原道》、《原人》、《原毁》、《行难》、《禹问》、《佛骨表》、《诤区论》,自诸子以来未有”,《尊韩》)认为其文“必本于教化仁义,根于礼乐刑政而后为之辞”(《上赵先生书》);穆修也说“唐之文章,……至韩、柳氏起,……辞严义伟,制述如经,能卒然耸唐德于盛汉之表”(《唐柳先生文集后序》)。苏轼批评“求深者或至于迂,务奇者怪僻而不可读”(《上欧阳内翰书》)的不良文风,更精当地指出韩愈“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潮洲韩文公庙碑》)的伟功,是百代宗学的榜样。唐代古文运动的理论和创作实践是诗文革新运动的基础,欧翁继承了韩愈“不平则鸣”论,进一步提出了“穷而后工”论。他说:“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梅圣俞诗集序》)形象地从客观上证明了文学同现实的密切关系。欧阳修和穆修大力从事于整理出售韩柳著述的传播工作,通过二、三十年的努力,文坛上“学者非韩不学”一韩柳的文统和道统又在宋代开始复兴。第三,平易自然的创作原则。与唐代古文运动相比较,宋代古文运动伴随着诗歌革新运动。欧阳修等人发展了韩愈文论中“易”的一面,建立了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诗歌也不例外,这不仅仅只针对西昆体的泛滥,从文学自身发展的规律说,它是唐代现实主义传统的继续。自从梅尧臣提倡诗体革新,主张诗歌反映现实,“因事有所激,因物兴以通”,(梅尧臣语)形象地描绘客观事物,并用浑朴的语言表现秀美的意境,诗坛上便不断地出现了优秀诗人,如王安石,苏轼及南宋陆游等,都是杰出大家,但宋代的诗都过于散体化,议论化,有的还趋于博奥和雕饰。清人叶燮在《原诗》里指出了宋诗新颖工巧取胜的特点,在赞扬“自梅、苏变尽昆体,独创生新,必辞尽于言,言尽于意”的同时,也指责了宋人“以用事为博”、“以文为诗”,只欣赏奇警透僻的议论,抛弃诗中蕴含深永韵味的缺点。这从反面说明宋代散文创作直接影响了诗歌。如果说唐代散文象高山深谷,那么宋代散文却似平原旷野了。从韩柳及其同派的文章中都可窥见硬语生辞之弊,特别是韩愈弟子皇甫湜更偏重于古文的文的一面。他片面地发展了韩愈矜奇尚异的理论,追求奇异怪僻,强调以“非常之文,通至正之理”,导致了单纯讲究形式而忽视内容的新形式主义,使韩柳倡导的古文走入了艰涩生僻的死胡同。因而,诗文革新运动除了要求革除浮艳纤弱的文风外,还继承韩愈文从字顺和务去陈言的作法,反对古奥艰涩的创作倾向,走平坦自然的诗文道路。柳开说:“古文者,非在辞涩言苦,使人难读诵之;在于古其理,高其意,随言短长,应变作制,同古人之行事。”(《应责》)王禹偁更明确地提倡“句之易道,义之易晓”的古文,使自己的作品对社会发生作用,避免曲高和寡。欧阳修发展了他们的观点,他说:“孟、韩文虽高,不必似之也,取其自然耳”,(曾巩《与王介甫第一书》)强调“自然”。又说:“其道易知而可法,其言易明而可行”。(《答张秀才第二书》)突出“易知”、“易明”,提出以“文简而意深”即简洁含蓄为创作标准。后来,苏门三父子从这一论点出发,反对为文而文,认为文要有为而作,讽谕时事,不得已而言。总之,建立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这是宋代诗文运动对后世文学的主要贡献。值得一提的是,在诗文革新过程中,王安石一直是褒柳贬韩的,这可能与其变法的政见相关。当然,也有人提出过先进的文学主张,如田锡(940—1003),认为应该多方面吸其古人之长,“不能宗尚其一”。(《贻宋小著书》)这无疑比后来古文家专崇韩柳更为可取,唯其创作成就不高,孤掌难鸣,结果被轰轰烈烈的诗文革新运动湮没了。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和参加者在以上三方面是基本一致的。宋代诗文卷帙浩繁,绝大多数是这一运动的光辉成就。“唐宋八大家”,宋代就占六个,而且都是积极主张诗文革新的。他们的文章与先秦两汉散文一脉相承,欧阳修散文学习《左传》婉转曲折的文风,深得《史记》神韵;苏轼集诸家之长,散文类似《庄子》;王安石受先秦诸子散文和两汉议论文影响较大;曾巩更具有孔孟的儒学气;苏洵与二子学《战国策》,有战国纵横家的气度;苏辙则更推崇司马迁的文章。虽然六家宗学各异,成就也不一致,但总的说来,他们的诗文都有异曲同工之妙,那就是从字里行间流露出平易自然,婉转委曲的艺术风格。诗文革新运动战胜了晚唐五代以来的形式主义文风,使六朝以来被败坏的文章之道“至欧、曾、苏、王而大振”。(艾南英语)发展了韩柳古文学说,恢复了我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金代的“苏诗运动”、明代的“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清代的“桐城派”、“宗宋诗派”等等文学流派都受到诗文革新运动的影响,或学其道,或取其理,从而取得一定的成绩。当然,诗文革新运动也有自身的缺陷,它披着“复古”的外衣,强调“宗经”、“卫道”,不少作者一味仿古,拟古,缺乏独创性,这就损害了散文与现实的关系,使散文成了宣扬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的教义书,我们在借鉴时必须注意。
【诗句】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出处】唐·卢纶《晚次鄂州》。【意思】安史之乱使诗人被迫浪迹异乡,流徙漂泊。国难乡思已使诗人两鬓如霜,时值萧瑟的寒秋,心境就更加悲凉。所以虽然人往三湘去,心却驰回千里迢迢的故乡,此时此刻在秋风落叶中独对明月,归思更切。注:三湘,指湖南境内,即诗人此行的目的地。【全诗】《晚次鄂州》.[唐].卢纶.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注释】①二句意谓汉阳城在晴朗气候下已远远望见,但估计孤舟还需要一天的航程。汉阳:在今湖北武汉市西北部,汉水之北,水北曰阳。②二句写舟行情景极为传神,俞陛云《诗境浅说》丙编铨释云:“三句言浪平舟隐,估客高眠。凡在湍急处行舟,篙橹声终日不绝。惟江上扬帆,但闻船唇啮浪,吞吐作声,四无人语,水窗倚枕,不觉寐之酣也。四句言野岸维舟,夜静闻舟人相唤,加缆扣舷,众声杂作,不问而知为夜潮来矣。诵此二句,宛若身在江船容与之中。”估客:商人。舟人:船家。③二句意谓经过三湘之时,忧愁得鬓发花白,正逢萧瑟的秋色,离家万里,对着明月,思归之心更切。三湘:泛指今湖南境内。④二句意谓家乡的产业都已被战争摧毁殆尽,哪里再能忍受得了江上又有战争的声音!旧业:家产。江上鼓鼙声:至德元载十二月,永王李璘镇江陵,以为天下大乱,惟南方富裕,宜据金陵,保有江南,如东晋故事,于是擅自率水兵东下。此句当即指此事。【鉴赏】此诗系作者有感于安史之乱而作,是一首“伤乱之诗”。前三联从漂泊异乡、衰鬓、归心诸方面暗诉战乱之苦;末联从旧业荡尽,鼓鼙不息等方面抒写伤乱之情,点明主题。据此,似觉前面金圣叹、赵臣瑷之说,尚未探明诗的主意;喻守真之说,则又面面俱到,亦未将主意突出。此诗还值得一提的是,第二联在写法上的以情烘景,再以景染情。浪静、潮生,皆由“估客昼眠”、“舟人夜语”托出;而诗人之情怀,又由“浪静”、“潮生”触发而起。它不仅是景语,且有情在,情景之交融实难分开。这与一般诗词或以情烘景,或以景染情不一样,显得更有情致。所以,此联向为名句,颇得人所喜爱。
旧业已随征战尽。推荐。爱诗词网。【诗句】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出处】唐·卢纶《晚次鄂州》。【意思】安史之乱使诗人被迫浪迹异乡,流徙漂泊。国难乡思已使诗人两鬓如霜,时值萧瑟的寒秋,心境就更加悲凉。所以虽然人往三湘去,心却驰回千里迢迢的故乡,此时此刻在秋风落叶中独对明月,归思更切。注:三湘,指湖南境内,即诗人此行的目的地。【全诗】《晚次鄂州》.[唐].卢纶.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注释】①二句意谓汉阳城在晴朗气候下已远远望见,但估计孤舟还需要一天的航程。汉阳:在今湖北武汉市西北部,汉水之北,水北曰阳。②二句写舟行情景极为传神,俞陛云《诗境浅说》丙编铨释云:“三句言浪平舟隐,估客高眠。凡在湍急处行舟,篙橹声终日不绝。惟江上扬帆,但闻船唇啮浪,吞吐作声,四无人语,水窗倚枕,不觉寐之酣也。四句言野岸维舟,夜静闻舟人相唤,加缆扣舷,众声杂作,不问而知为夜潮来矣。诵此二句,宛若身在江船容与之中。”估客:商人。舟人:船家。③二句意谓经过三湘之时,忧愁得鬓发花白,正逢萧瑟的秋色,离家万里,对着明月,思归之心更切。三湘:泛指今湖南境内。④二句意谓家乡的产业都已被战争摧毁殆尽,哪里再能忍受得了江上又有战争的声音!旧业:家产。江上鼓鼙声:至德元载十二月,永王李璘镇江陵,以为天下大乱,惟南方富裕,宜据金陵,保有江南,如东晋故事,于是擅自率水兵东下。此句当即指此事。【鉴赏】此诗系作者有感于安史之乱而作,是一首“伤乱之诗”。前三联从漂泊异乡、衰鬓、归心诸方面暗诉战乱之苦;末联从旧业荡尽,鼓鼙不息等方面抒写伤乱之情,点明主题。据此,似觉前面金圣叹、赵臣瑷之说,尚未探明诗的主意;喻守真之说,则又面面俱到,亦未将主意突出。此诗还值得一提的是,第二联在写法上的以情烘景,再以景染情。浪静、潮生,皆由“估客昼眠”、“舟人夜语”托出;而诗人之情怀,又由“浪静”、“潮生”触发而起。它不仅是景语,且有情在,情景之交融实难分开。这与一般诗词或以情烘景,或以景染情不一样,显得更有情致。所以,此联向为名句,颇得人所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