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 曾皙 冉有 公西华侍坐

子路 曾皙 冉有 公西华侍坐朗读

《论语》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毋(11)吾以(12)也。居(13)(14)曰:‘不吾知(15)也。’如(16)(17)知尔,则何以(18)哉?”

子路率尔(19)而对曰:“千乘(20)之国,摄(21)乎大国之间,加(22)之以师旅(23),因(24)之以饥馑(25);由也为之(26),比及(27)三年,可使有勇(28),且知方(29)也。”

夫子哂(30)之。

“求,尔何如(31)?”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32),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33)。如(34)(35)礼乐,以俟(36)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37)。宗庙之事(38),如(39)会同(40),端章甫(41),愿为小相(42)(43)。”

“点,尔何如?”

鼓瑟(44)(45),铿尔(46),舍(47)瑟而作(48),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49)。”子曰:“何伤(50)乎?亦(51)各言其志也!”曰:“莫春(52)者,春服(53)既成(54),冠者(55)五六(56)人,童子(57)六七人,浴乎(58)(59),风(60)乎舞雩(61),咏(62)而归。”

夫子喟然(63)叹曰:“吾与(64)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65)。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16)!”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67),其言不让(68),是故哂之。唯(69)(70)则非邦(71)也与(72)?安(73)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74)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75)而何?赤也为之小(76),孰能为之大(77)?”

【注释】①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字季路。

②曾皙:姓曾,名点,字子皙。曾参的父亲。

③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

④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以上四人都是孔子的学生。

⑤侍坐:卑者在尊者身旁陪伴叫“侍”。单用“侍”是陪伴者站着。用“侍坐”指双方都坐着,陪侍长者闲坐。

⑥以:因为。

⑦一日:一两天,表示年岁大的一种谦虚说法。

⑧长(zhǎng):年长。

⑨乎:介词,同“于”,表示比较。

⑩尔:你们。

(11)毋:不要。

(12)以:通“已”,止。

(13)居:闲居,指平时在家的时候。

(14)则:就。

(15)不吾知:宾语前置,即不知吾,不了解我。知,了解。

(16)如:假如。

(17)或:无定代词,有人。

(18)何以:即“以何”的倒装,用什么方法治理国家呢。以,用,做。

(19)率尔:轻率急忙的样子。

(20)千乘(shèng)之国: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指中等国家。乘,兵车,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

(21)摄:夹。

(22)加:加上。

(23)师旅:古时军队的编制。五百人为一“旅”,五旅为一“师”。后以“师旅”为军队的通称。这里指大国来犯的军队。

(24)因:继,接着。

(25)饥馑:泛指荒年。《尔雅·释天》:“谷不熟曰饥,菜不熟曰馑。”

(26)为之:治理这个国家。

(27)比及:等到,到了。

(28)使有勇:使之有勇。使国家的人民有勇。

(29)方:方向。这里指做人的道理。

(30)哂(shěn):微笑。这里略含讥讽的意思。

(31)何如:疑问代词,怎么样。

(3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家。方,见方,方圆。计量面积或体积的一种单位。面积一方即一丈见方。方六七十,即国土边长为六七十里。如,或者,连词,表示选择关系。

(33)足民:使人民富足。

(34)如:至于。

(35)其:那些。

(36)俟(sì):等待。

(37)焉:代词,此,指在这方面。

(38)宗庙之事:诸侯祭祀祖先的事。宗庙,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

(39)如:或者。

(40)会同:诸侯之间会盟和诸侯共同朝见天子一类的事。这些都是当时重要的国家大事。

(41)端章甫:穿着礼服,戴着礼帽。端,古代用整幅布做的礼服,又叫玄端。章甫,古代礼帽,用布做。这里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42)相(xiàng):在诸侯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司仪官。主持赞礼的分大相和从相,公西华愿做小相,是谦词。

(43)焉:语助词,不译。

(44)鼓瑟:弹瑟。瑟,古代一种乐器,有二十五根弦。演奏“瑟”叫“鼓”。

(45)希:同“稀”。鼓瑟的声音稀疏,说明已近尾声。

(46)铿(kēng)尔:象声词,描写推开瑟时的声音。尔,“铿”的词尾。

(47)舍:这里是放下、推开的意思。

(48)作:起立。

(49)撰:述,说。

(50)何伤:有什么关系呢。伤,妨害。

(51)亦:副词,有“只不过”的意思。

(52)莫(mù)春:晚春,指农历三月。莫,通“暮”。

(53)春服:春天穿的衣服,即夹衣。

(54)既成:已经做好,这里有穿到身上的意思。

(55)冠(guàn)者:成年人。古时男子到了二十岁要行冠礼,表示已到成年,故用冠者表示成年人。

(56)五六:与后文“六七”均为虚数。

(57)童子:未加冠以前的少年。

(58)乎:介词,同“于”。

(59)沂:水名,在今山东曲阜南。此水因有温泉流入,故暮春时即可入浴。

(60)风:动词,吹风,乘凉。

(61)舞雩(yú):鲁国祭天求雨的地方,设有坛,在今山东曲阜南。“雩”是古代为求雨而举行的祭祀。古人行雩时要伴以音乐和舞蹈,故称“舞雩”。

(62)咏:唱歌。

(63)喟(kuì)然:长叹的样子。

(64)与(yù):同意,赞成。

(65)后:动词,后出来。

(66)也已矣:语气词连用,含有强调的语气。

(67)礼:儒家所提倡的礼仪制度。

(68)让:谦让。

(69)唯:句首语气词。

(70)求:冉求。

(71)邦:国家。

(72)与:同“欤”,呢,语气助词。

(73)安:疑问代词,怎么。

(74)赤:即公西华。

(75)诸侯:指国家。意思是公西华做的也是国家的事。

(76)为之小:给诸侯做小相。为,动词。之,代词,指代诸侯。小,小相。

(77)大:大相。

【译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治理国家呢?”

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三年工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冉求,你怎么样?”

冉求回答说:“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那些礼乐教化,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

“公西赤,你怎么样?”

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学习。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的司仪。”

“曾点,你怎么样?”

曾点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所说的不一样呀!”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曾点说:“暮春时节,穿上已经做好的春服,我和几位成年人,几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赞成曾点的想法呀!”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皙最后走。曾皙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皙说:“您为什么笑子路呢?”

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礼让,可他的话却一点不谦让,所以笑他。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大事吗?怎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大事呢?难道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宗庙祭祀、诸侯盟会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公西赤说他只能做小相,谁又能做大相呢?”

字数:3448

李支舜编著.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149-154页.

()

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朗读
()

猜你喜欢

朱敦儒《相见欢》朱敦儒

朱敦儒

()

【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出处】唐·李商隐《无题三首》其三。【意思1】虽然不能像长着彩色翅膀的凤凰一样双双飞去,但却有像犀牛角上那一点可以通灵感应的心。【意思2】身上虽然没有凤凰鸟那样的一双善于飞翔的翅膀,无法聚在一起,但彼此内心里却像有着犀牛角的白纹一样息息相通。原是比喻爱恋着的男女心心相印,现常用后句泛指双方思想感情一致,彼此心领神会。灵犀:据说犀牛角中有一条细线似的白纹,贯通两端,感应非常灵敏。【释义】唐·李商隐诗词名句。意思是:身上没有彩凤那双可以飞翔的翅膀,心灵却像犀牛角一样,有一点白线可以相通。“心有灵犀一点通”现在常用于形容人与人之间心灵相通。【解析】“心有灵犀一点通”比喻恋人心心相印,现多用于比喻彼此心意相通。“灵犀”是什么呢?“灵犀”,有灵性的犀牛。角中的角质有如一根白线,上下贯通,感应灵异,故以喻人心相通。说详晋·葛洪《抱朴子》。语见唐·李商隐《无题》诗。晚唐诗人李商隐,在一次酒宴上见到了一位官家小姐,二人一见倾心,但无法接触交谈,只是身隔心交,李商隐因此彻夜难眠,便写下了《无题》诗一首以抒胸臆: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诗的大意是:猜酒行令你笑吟吟,款款春韵实在是动人。昨夜的星辰已坠落,何时能再见你倩影?虽然没有彩凤的双飞翼,彼此却有一颗眷恋的心。晨鼓已响我该上班去,寂寞无聊好似蓬草没有根!

后世“心有灵犀一点通”之语便传用开来【全诗】《无题三首》其三.[唐].李商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注释】1.灵犀:即通犀。《汉·西域传》:“通犀翠羽之珍。”如淳注曰:“通犀,谓中央色白,通两头。”2.送钩:藏钩于手中令人猜,又称藏钩。射覆:器皿下覆盖物品令人猜(射)指。这两种皆酒宴间的游戏,借以渲染欢乐气氛。3.听鼓应官:指听到鼓声必去官府应卯理事。兰台:汉代以来保存秘书图籍的宫观。《旧唐书·职官志》:“秘书省,龙朔初改为兰台。”走马兰台,说明诗人当时官秘书郎。这是一种职位不高、无大权势的清要之职。转蓬:《淮南子》:“见飞蓬转而知为车,以类取之。”【评析】诗人这两句诗显然是在写自己的爱情遭遇。他同自己的爱人分处两地,不能相见,所以说“身无彩凤双飞翼”。尽管不能相通,但两人在思想感情上却早已契合、沟通,“心有灵犀一点通”即指此而言。下句常为后人所借用,但已不限于指爱情。古书记载,有一种犀牛角名通天犀,有白色如线贯通首尾,被看作为灵异之物,故称灵犀,“一点通”的想象也由此而来。现在人们常比喻:对于某事物的看法异口同声,解决问题的方法都想得一样。【赏析】解释灵犀:传说犀牛是一种灵兽,在犀牛角上有细线一样的白色花纹贯通两端,能够感应灵异。原用来比喻恋爱双方心心相印。现常用来比喻彼此双方融洽一致,心领神会。出处唐·李商隐《无题》:“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字义山,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李商隐早年生活贫困,因文才出众受到令狐楚的赏识;后来王茂元也因爱其才而将女儿嫁给他。令狐楚、王茂元分属不同的政治派别。他因此遭到两派的排斥,后半生一直在政治斗争的夹缝中求生存,郁郁不得志。他的诗作情致深蕴,流丽婉转,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动人心弦。但由于他在诗歌中大量用典,以致相当多的诗篇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他有一首《无题》诗这样写道: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在这首诗中,李商隐追忆了他年轻时的一段恋情。诗人写道,在那星辰闪烁、爽风宜人的夜晚,我俩相遇在画楼的西边、桂堂的东边,相遇在一场热闹的宴会之中。人们隔着座位劝着酒,分组玩着送钩、射覆的猜谜游戏。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俩双眼流波,沉浸在感情的交流中。我们虽然没有凤凰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但是我们有犀牛的灵角,能够心心相通。在这无声的心灵交流中,美好的夜晚稍纵即逝,又该策马到兰台开始新一天的工作了。于是只能在泪光中分别,惆怅不已,叹息自己身不由己,如同飘转的蓬草。

()

昭阳趣史

明墨庄主人刊本《昭阳趣史》

()

谓有意做成的事情反而没做成,无心促成的事反而意外地成功了。

此语源自这样一个故事: 

()

“樹紅樹碧高低影,煙淡煙濃遠近秋。”詩句出處:《題福唐觀二首》;是唐朝詩人杜光庭的作品。
盤空躡翠到山巔,竹殿雲樓勢逼天。古洞草深微有路,

()

坎坎伐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