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野佥载

朝野佥载朗读

史料笔记。今传本分为六卷。张鷟撰。成书具体年代不详。

张鷟,字文成,又号浮休子。生卒年不详。深州陆泽(今河北深县北)人。生活于唐武后、中宗、睿宗三朝和玄宗前期。以词章知名,受到骞味道和员半千的赏识。员半千曾对人言:“张子之文如青钱,万简万中,未闻退时”因此,人们称他为“青钱学士”。据说他的才名远播中外,新罗和日本人曾不惜重金购求其文。开元初,被御史李全交所弹劾,遂流放到岭南。开元中召回,卒于司门员外郎,一说他任龚州刺史而卒。著作流传至今的,除《朝野佥载》外,还有《龙筋凤髓判》和《游仙窟》存世。

《朝野佥载》原书已经散失。《新唐书·艺文志》、《玉海》和《通志》著录此书为二十卷,而《遂初堂书目》、《中兴馆阁书目》和《宋史·艺文志》著录此书为二十卷,又《补遗》三卷。《郡斋读书志》著录“《朝野佥载补遗》三卷”,“分三十五门,载唐朝杂事”。《文献通考》也是著录《补遗》三卷,《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为:“《朝野佥载》一卷,其书本三十卷,此特其节略尔,别求之未获。”由此可见,此书在北宋期间尚为完整,但到南宋就开始散失了。到南宋末年,民间已然很难见到二十卷本,胡三省注《通鉴》时也未见到此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认为《补遗》三卷是后人附益,但无充分的证据,而《桂林风土记》所云“二百卷”当为误传误写。在宋刘克庄《后村诗话》和元明之际陶宗仪《说郛》中分别引录此书二十二条和三十六条。《说郛》在《朝野佥载》题目下注二十卷,似二十卷本还存于元明之际。今存本都是明朝人的辑本。如明万历时陈继儒刻的《宝颜堂秘笈》本,分为六卷,是从《太平广记》中辑出的。明嘉靖时陆辑刻的《古今说海》本和明人李棫刻的《历代小史》本都只有一卷,是从《说郛》中辑出的。此后的各种本子都不出这两个系统。因六卷本内容较一卷本多,所以称它是《朝野佥载》的今存本,而六卷本中未有的一卷本内容则作为补遗。但今本分作六卷是辑录者所分,所以看不出原本的面貌。而且,《太平广记》是按类摘采诸书,一般只取一部分,《朝野佥载》也不可能都被抄入。况且,比照唐人笔记的篇幅,今本的容量离二十卷的规模相去甚远。因此,《朝野佥载》散失了不少内容。

《朝野佥载》的内容涉及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举凡朝政大事、官场流弊、民风习俗、奇闻异事等等,都有丰富而具体的记述。它是研究唐代历史、特别是高宗武后时期史事的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今本《朝野佥载》正文有三百七十条,加上《补辑》九十四条,共有四百六十四条。在现存的这些内容中,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内容见于正史的,一类是内容不见于正史的。在第一类中,记载与正史相同的有八十四条。这些内容或与两《唐书》及《通鉴》完全相同,或与《通鉴》微有差别。它们的来源应是唐代国史、实录旧文。张鷟居官期间是有机会接触这些材料的。《旧唐书》前半部是依据唐国史、实录和其它档案资料及私人著述。而《新唐书》较之《旧唐书》增加的“房玄龄卢夫人”、“李畬母”、“符风妻玉英”、“高壑妻秦氏”、“宋之逊教婢唱歌”、“李宜得不背主”、“李杰断案”等条内容,则很可能是采用《朝野佥载》。《资治通鉴》对《旧唐书》也有所补正,其中也大量采用和参考《朝野佥载》中所载史事。例如《通鉴》所补辑“房玄龄卢夫人”和“符风妻玉英”等条的内容,与《朝野佥载》一字不差。总之,这一部分内容与正史同源,或是正史的史源,因此在提供史实和印证史实方面都有较高的价值。

在第一类中,与正史记载不同的有五十八条。在这些内容中,有四十八条可作为佐证正史的记载,是研究唐史的参考;有九条可补正史的疏略,提供了翔实而具体的史实;“王同皎”条可纠正史的谬误,揭露历史真象。因此,《朝野佥载》中与正史记载不同的这部分内容,同样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是研究唐代历史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在《朝野佥载》中,内容不见于正史者有三百余条。这部分内容不仅是今存本中的主要部分,而且它的史料价值更为重要。这部分内容可分为如下几类:一,宫廷秘闻。这部分内容因涉及皇帝个人的思想行为和私生活等方面,所以正规史书一般不记载,所以《朝野佥载》中的这部分资料更显得珍贵。如反映唐太宗个性特点的有卷五“罗黑黑”条、“太宗养白鹘”条,以及补辑中的“唐俭与太宗棋”条。再如卷一中的“则天改新字”条,对于了解武则天改字过程和改字时的心态,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另有“则天内宴”条及关于武则天男宠薛怀义、张易之、张昌宗和控鹤监内官员互相嘲讽的一些条目,都为进一步了解和研究武则天其人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二,官吏事迹。《朝野佥载》中记录了不见于正史的百余名大小官吏的事迹,展示了官场中的丑行,揭露了贪官污吏的恶迹。如卷二中的“成王千里”条,记载了深受武则天赏识的成王千里,以大蛇惊吓戏耍州县官的无赖品行。又如补辑中的“唐滕王极淫”条,揭露了滕王凌辱部下妻子的丑行。这些条目的内容,反映了武则天时期政治的黑暗面。还有不少条目记述了各级官吏刻剥百姓的劣迹。如卷二中的“独孤庄酷虐”条、“京兆人高丽家贫”条和“杨务廉”条,以及卷三中的“复侯彪”条,都真切地记载了官吏贪暴与巧取豪夺而致百姓疾苦难堪。这些内容多是正史中少见或没有的,是研究唐代政治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料。

三,社会生活。这部分内容是研究唐代社会的珍贵史料,它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社会习俗方面,《朝野佥载》中记录了西南少数民族,如真腊国、五溪蛮、岭南獠民等族的一些风俗习惯。张鷟曾被贬官岭南,故其记载闻见多细致真切。其中关于真腊国的一些条目,可补元朝人周达观《真腊风土记》中的不足。此外,《朝野佥载》中还记录了内地民间的一些习俗。如补辑中的“狐神”条,记载了唐初百姓事奉狐神的民间信仰,也是它书所未曾有的记述。《朝野佥载》中还保存了许多反映社会经济的史料,如卷二中的“岭南陈怀卿”条、卷三中的“定州何名远”条和“长安富民罗会”条,以及补辑中的“成都丐者”等条,记载了唐代的富贾和工商业等反映社会经济状况的重要史事,是研究唐代经济史的有用史料。《朝野佥载》中还有一些条目,反映了唐代的奴婢制度和婚姻状况。如卷二中的“薛震食人肉”条、“陈元米以奴设客”条,及补辑中的“高瓒诸葛昂斗豪”等条,都是关于主子食奴的记载。另一类是妒妇因妒而虐婢、杀婢的情况。如卷二中的“杜昌妻柳氏”条和“范略妻任氏”条,既反映了奴婢身位卑贱,也表明唐代妇女在婚姻上的脆弱地位,以及他们为巩固自己的地位而进行反抗的残酷方式。这类资料可供研究唐代奴婢和婚姻制度参考。

此外,《朝野佥载》中还记有一些医方、技艺和灾祥异变的内容。其中有些内容多涉及阴阳五行等迷信观念,但也有一些是反映水灾、火灾、蝗灾、兔灾等自然现象的内容,也可供研究当时自然灾异之用。

总之,《朝野佥载》是唐代史料笔记中颇有价值的一部。它如实地反映了唐武则天时期的朝政情况和社会面貌,是较为难得的一部珍贵史料书。

《朝野佥载》的通行本是中华书局出版的点校本。此本是以《宝颜堂秘笈》六卷本为底本,又从《酉阳杂俎》、《太平御览》、《通鉴考异》、《后村诗话》和《说郛》诸书中辑出六卷本所无的各家征引之文,汇成《补辑》。此本是经过校勘整理而成,是现今较好的版本。

()

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朗读
()

猜你喜欢

僧尼孽海

明刊本《僧尼孽海》正文书影

()

【诗句】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出处】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意思】去年花开的时候和你分别,今年的花再度绽开,又是一年了【全诗】《寄李儋元锡》.[唐].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题解】此诗约作于德宗兴元元年(784),时韦应物在滁州(今属安徽)刺史任。李儋:字幼遐,官至殿中侍御史,韦集中寄李儋诗多首。元锡:或谓亦李儋字。此外,元和、长庆年间有福建、宣歙观察使元锡,字君贶,似时代稍迟,恐非其人。诗意似亦仅寄一人。诗中叙别后思念之情。颈联二句,抒写愧对人民困苦流亡,尤为后人所传诵。宋代黄彻《䂬溪诗话》卷二云:“余谓有官君子当切切作此语。彼有一意供租、专事土木而视民如仇者,得无愧此诗乎!”尾联则表示盼望友人来相会。全诗情真意切,生动感人。【全诗赏析】作于兴元元年(784)春滁州任所,诗中西楼当在滁州,去年朱泚叛军盘踞长安,德宗一直流亡奉天(今陕西乾县)。李儋为作者诗友,时官殿中侍御史,此诗叙离别及感时之思,谢榛《四溟诗话》谓律诗八句皆淡者,孟浩然、韦应物有之,本篇即是。首联从前一年分别时说起,将花里话别的往事重提,出语淡雅,只于“又”字见情,足以引起对方同样地念旧。次联感时自伤。诗人离开长安,出守滁州这一年,政局发生了自安史之乱以来又一次动乱,事态严重;加之年近半百,又兼多病,国家和个人都看不到前途,看不到希望——“世事茫茫”、“春愁黯黯”,危苦孤寂之中,对故人也就特别思念。由于政局不安,民生凋弊,在官者亦不能有大作为,看到邑有流亡的事实,自己不能不受良心谴责,感到惭愧,这就加强了本来就有的归田隐居的想法。两句语挚意切,向来为人传诵。宋人黄彻《䂬溪诗话》说:“余谓有官君子,当切切作此语。彼有一意供租、专事土木而视民如仇者,得无愧此诗乎。”末联点明作意:听说你要来,故一直向人打听,可是看看西楼的月亮都圆了几回,还没有盼到。言下之意是盼对方快来,为什么不直说?因为这是写诗,寄情思于月缺月圆,与首联同归淡雅。因为诗写在那样一个特定的年头,调子不免低沉,又都是肺腑之言,所以笔笔实在,声声入耳。五六两句表现从政者的良心发现,为全诗增价。

()

浪史

清啸风轩藏版本《浪史》扉页书影

()

论雅俗共赏

陶渊明有“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诗句,那是一些“素心人”的乐事,“素心人”当然是雅人,也就是士大夫。这两句诗后来凝结成“赏奇析疑”一个成语,“赏奇析疑”是一种雅事,俗人的小市民和农家子弟是没有份儿的。然而又出现了“雅俗共赏”这一个成语,“共赏”显然是“共欣赏”的简化,可是这是雅人和俗人或俗人跟雅人一同在欣赏,那欣赏的大概不会还是“奇文”罢。这句成语不知道起于什么时代,从语气看来,似乎雅人多少得理会到甚至迁就着俗人的样子,这大概是在宋朝或者更后罢。

()

【诗句】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出处】唐·王维《伊州歌》【意思】夜夜对着清风明月苦苦想念离家的亲人,亲人从军在外到处征战已十年有余。亲人啊,离家时我再三嘱咐你:归雁来的时候要常常往家里寄书信。【鉴赏】回想十年前送别从戎远征的丈夫的情景,千叮咛万嘱咐:当大雁南归时,可要多多寄来书信啊!这里采用逆婉的手法,追忆往事,更加深刻而细腻地表现了眼前的相思之苦。【全诗】《伊州歌》.[唐].王维.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鉴赏】读这首绝句,如听一个军属叙家常,话苦衷,没有什么难解的地方。但是要深入理解它、体味它,还得有点人生体验,要知道点时俗、时风。曹丕《燕歌行》有云:“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鸿雁辞归燕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燕子和大雁都是候鸟,春天从南方飞到北方,秋天从北方飞到南方。由北到南,所以说“归”。“雁初归”,指去年初秋时节。初秋时节,大雁回家寻求温暖,而自己的丈夫却在这个时候离开温暖的家从军远去。去年“离别”之时,是怎样的一番哀怨,可想而知。所谓:“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王维《伊州歌》)。现在,又到了“雁初归”之时,是该写封信去问问了。谢朓《玉阶怨》云:“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萤火虫在秋夜最为触目,它那闪闪烁烁的萤光在夜长人静时最容易勾引起少妇凄凉寂寞飘忽不定的感叹。头两句展现了思妇从去年初秋到今年初秋的痛苦与思念。由“雁初归”和“萤巳飞”构成了一个以日以夜,情意绵绵的、惆怅的感性世界,使人心潮起伏,浮想联翩。而秋夜“裁缝”的已不是妇女的“罗衣”而是战士的“征衣”了。唐代实行府兵制,战士多为农夫,而农夫又多是一些新婚不久的青年。战士所需寒衣,得由家人亲自裁缝寄出。所以,一到秋天,天气转寒,为战士赶制寒衣,就成了牵动着千家万户的一件大事。李白《子夜秋歌》有云:“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可是,现在从军战士的音信断绝,消息杳无,裁缝好了的寒衣还不知道寄往何处?青年夫妻天各一方,锦书难托,相会无期,这是怎样一幕令人心碎的人生悲剧呵!就语言艺术而言,整首诗取语质实,但能曲尽人情。这不就是司空图说的“性情所至,妙不可寻;遇之自天,冷然希音”的上乘之作么!

()

《庄子》

南海之帝为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