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销日出不见人

烟销日出不见人朗读

【诗句】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出处】唐·柳宗元《渔翁》。【意思1】烟雾消散,太阳出来,四处不见人,忽然听到欸乃声,渔翁摇着小船,出现在青山绿水间。欸(ǎi)乃:摇橹划桨时发出的戛轧声。一说指渔歌,唐代渔歌有《欸乃曲》。【意思2】欸乃(ainai):唐代有渔歌《欸乃曲》,此指渔歌。句意:烟消云散,太阳出来了,却不见渔翁,只听到一声渔歌在青山绿水中回荡。作者以清寥得有几分神秘的境界,隐隐传达出他那既孤高又不免孤寂的心境。【赏析】“烟销日出”与“山水绿”互为因果,但诗人却偏作“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造语甚奇。“绿”字既为山水增彩,又给歌声添脆,具有灵动之美。二句创造了一个清寥而略带几分神秘的境界。隐隐传达出诗人清高而略带孤寂的心态。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语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首句写其行动,次句写其心态,一个对仕途充满自信、豪迈狂放的诗人自我形象宛在目前。。【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天明日朗,周遭静寂,青山绿水间欸乃声声。[例]“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木浆轻轻划过水波,山水为之一变。奇趣的造语,勾勒出悦耳怡情的神秘境界。(闻过《城市不能少了“安静”指数》)【诗评】《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一九引宋释惠洪《冷斋夜话》:“东坡云: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此诗有奇趣。”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本想借酒消愁,可是酒入愁肠,却化作了相思泪。宋范仲淹《苏幕遮》词:“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全宋词》一册11页)清许昂霄《词综偶评》:“‘酒入愁肠’二句,铁石心肠人亦作此消魂语。”明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欲解愁肠还是酒,奈酒至愁还又。’似此注脚。”《历代诗余》卷一一四引《词苑》:“‘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公之正气塞天地,而情语入妙至此。”【全诗】《渔翁》.[唐].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题解】朝阳岩在潇水旁,有溪涧流入潇水,故此诗写到“渔翁夜傍西岩宿”。柳宗元贬永州时常到朝阳岩游息,岩也因此诗首句而称西岩。此诗写山水,却以人物连贯,淡淡几笔,既展示了山水之美,又有生活气息,显得情趣盎然。故苏轼说:“熟味之,此诗有奇趣。其尾两句,虽不必亦可。”(《诗人玉屑》卷十)如去掉末两句,只怕兴味不会如此悠长。【注释】①渔翁:含有自况意味。渔翁独往独来,突现出诗人一种孤芳自赏的情绪。②西岩:指《始得西山宴游记》的西山。③欸乃:象声词,行船摇橹声。又作“暧廼”“霭廼”“襖霭”。(见宋惠洪《冷斋夜话》二《洪驹父评诗之误》)【全诗赏析】这是一首山水诗。其写景极富“清”趣、“奇”趣,抒发了几分孤寂情怀,略略寓有政治失意的孤愤。此诗作于永州。苏东坡云:“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此诗有奇趣。”(《全唐诗话续编》卷上引惠洪《冷斋夜话》)此诗极富“奇趣”,“反常合道”有两处:第二句不言汲水燃柴,而用“清湘”、“楚竹”借代,蕴意清雅,给人以超凡绝俗之感,亦见出渔翁孤高的品格。这就是造语“反常”,表现出来的一种特殊情趣,也就是“合道”。按理“烟消日出”之后应让人物出场,可是第三句说“不见人”,也是“反常”。“烟销日出”之后,山水顿见青绿原貌,此时听到“欸乃”之声,虽不见人,而人必隐于山水之中,亦甚“合道”。三、四句写出了山水的清丽,橹声的悦耳,而不见人,则营造了一种清寂空阔而又带几分神秘的境界,隐约见出渔翁孤高的性情和孤寂的心境,亦表现出一种奇趣。末二句言渔翁之舟,已“下中流”,回望天际,只见岩上白云似在追逐渔舟。此诗紧扣一个“清”字:山水景物是清丽的,而水尤清碧;“烟消”而“不见人”,江天是清空的;空阔的江面,“欸乃一声”是清亮的;岩上白云“无心”而“相逐”,又透露出孤寂和清闲,微微寄寓了诗人政治失意的孤愤,岂不有“清”趣哉?苏东坡欣赏此诗之“奇趣”,主张删去末二句,引发数百年之争执。南宋严羽、明胡应麟、清沈德潜等同意东坡的意见,以为删去好;而南宋刘辰翁、明李东阳等以为有此二句,则异于晚唐。两派争论的焦点在于对“奇趣”的看法不同。赞同东坡意见者,认为以“欸乃”奇句作结,不仅“余情不尽”,且“奇趣”更为彰显。晚唐诗确有猎奇太过之处,但亦有出奇制胜而发盛唐所未发者,岂可一概抹杀?此诗之优点,正在于奇趣,虽合“晚唐”,又有何妨?“诗必盛唐”,不正是明诗的病根之一么?故东坡之就诗论诗,则较为通达也。

()

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朗读
()

猜你喜欢

(节自《田敬仲完世家》)

威王初即位以来,不治,委政卿大夫。九年之间,诸侯并伐,国人不治。于是,威王召即墨大夫而语之

()

“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是关于描写“人物摹写·人物形象·歌女”类的诗句。

()

《沙扬娜拉一首——赠日本女郎》

徐志摩

()

【诗句】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出处】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意思】去年花开的时候和你分别,今年的花再度绽开,又是一年了【全诗】《寄李儋元锡》.[唐].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题解】此诗约作于德宗兴元元年(784),时韦应物在滁州(今属安徽)刺史任。李儋:字幼遐,官至殿中侍御史,韦集中寄李儋诗多首。元锡:或谓亦李儋字。此外,元和、长庆年间有福建、宣歙观察使元锡,字君贶,似时代稍迟,恐非其人。诗意似亦仅寄一人。诗中叙别后思念之情。颈联二句,抒写愧对人民困苦流亡,尤为后人所传诵。宋代黄彻《䂬溪诗话》卷二云:“余谓有官君子当切切作此语。彼有一意供租、专事土木而视民如仇者,得无愧此诗乎!”尾联则表示盼望友人来相会。全诗情真意切,生动感人。【全诗赏析】作于兴元元年(784)春滁州任所,诗中西楼当在滁州,去年朱泚叛军盘踞长安,德宗一直流亡奉天(今陕西乾县)。李儋为作者诗友,时官殿中侍御史,此诗叙离别及感时之思,谢榛《四溟诗话》谓律诗八句皆淡者,孟浩然、韦应物有之,本篇即是。首联从前一年分别时说起,将花里话别的往事重提,出语淡雅,只于“又”字见情,足以引起对方同样地念旧。次联感时自伤。诗人离开长安,出守滁州这一年,政局发生了自安史之乱以来又一次动乱,事态严重;加之年近半百,又兼多病,国家和个人都看不到前途,看不到希望——“世事茫茫”、“春愁黯黯”,危苦孤寂之中,对故人也就特别思念。由于政局不安,民生凋弊,在官者亦不能有大作为,看到邑有流亡的事实,自己不能不受良心谴责,感到惭愧,这就加强了本来就有的归田隐居的想法。两句语挚意切,向来为人传诵。宋人黄彻《䂬溪诗话》说:“余谓有官君子,当切切作此语。彼有一意供租、专事土木而视民如仇者,得无愧此诗乎。”末联点明作意:听说你要来,故一直向人打听,可是看看西楼的月亮都圆了几回,还没有盼到。言下之意是盼对方快来,为什么不直说?因为这是写诗,寄情思于月缺月圆,与首联同归淡雅。因为诗写在那样一个特定的年头,调子不免低沉,又都是肺腑之言,所以笔笔实在,声声入耳。五六两句表现从政者的良心发现,为全诗增价。

()

夏丏尊《白马湖之冬》原文

()

【诗句】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出处】唐·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五》。【意思】我不轻薄今人,同时也爱慕古人,只要他们有清新明丽的词句,我就亲近他们。薄:鄙薄,轻视。为邻:接近。【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喜欢古今好的词语、好的文艺作品或优秀文学艺术家。[例]我自己虽不作诗,但我从幼年起就爱读诗;不但爱读古人的诗词,也爱读今人的诗词,正如诗翁杜甫所咏叹的:“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辞丽句必为邻。”只要是“清辞丽句”,不论古往今来,我一概爱读。(廖沫沙《暴雨飚风总不移》)二、用以形容既尊重前人的成果也重视今人的成就,学习古今优秀的东西。[例]艺术家需要广泛吸收前人的艺术美创造的经验,把前人艺术美创造经验中同自己的气质、趣味相适应的东西吸收融合,形成自己的艺术美创造的特殊风貌,优秀的艺术家往往是从“转益多师”中形成自己的创作个性的。“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陆一帆等《青年美学向导》)【全诗】《戏为六绝句·其五》.[唐].杜甫.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赏析】这是杜甫阐明自己艺术见解的诗句。今人爱慕古人,凡有清词丽句,而必认真学习,我杜甫怎敢轻易小视这些善于向古人学习的人呢?作者强调向古人的优秀诗句学习,观点是正确的。注:今人,指庾信、四杰等近代作家。必为邻,意为离不开、少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