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帘花影

隔帘花影朗读

隔帘花影

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全称《三世报隔帘花影》,又名《花影奇情传》、《三世花影奇情果报传》。四十八回。不题撰人。书前有“四桥居士”序。此书实际上是删改丁耀亢《续金瓶梅》而成,四桥居士可能即为删改者,其生平不详。成书于清康熙年间。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本衙藏板本,藏南京图书馆、上海辞书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台湾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说丛刊”、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本衙藏板本,1988年齐鲁书社《金瓶梅续书三种》排印本衙藏板本。

北宋末年,山东东昌府武城县有个土财主南宫吉,出身市井,连得财利,成一富豪。一连娶了五、六个妻妾,一生挥霍无度,贪淫不止,天理不容,只活到三十三岁就暴病死了。死后家人、小厮、婢妾风流云散,只剩正室楚云娘带着遗腹子慧哥撑持门户,家人泰定、使女细珠夫妻俩跟着度日。

宋徽宗二十年,金兵入侵中原,云娘带着慧哥、细珠避入城外普福寺,幸得老僧指点,方平安度了两日,闻金兵已去,回到家中。见房屋已被烧得不成样子,只得到城外旧家人全福家投宿。全福从小做家人就一向欺心寻事,此时骗云娘起出金银珠宝,到了夜间,全福将泰定灌醉,与弓兵李小溪合谋,将草屋点着,诈称有贼,云娘慌忙逃走,二人遂劫走了金银细软。云娘往投观音院岑姑子处,岑姑子见云娘已非昔日富贵,礼节渐疏,云娘只得将所携胡珠相舍。岑姑子做道场,与淫僧私通,被细珠窥见。云娘得知底细,为避祸,回城居住。

李小溪那夜得了这注大财,喜之不尽,在儿子李大汉怂恿下,将全福骗至郊外谋害,独吞了赃物。全福之妻到县上出首李小溪,代捕巫仁将小溪下在死牢,随李妻去取了金银赃物私吞。巫仁本是受南宫吉提携方做了官,此时为贪云娘钱财,恩将仇报,诬云娘与泰定有奸,将二人下在狱中,幸被诸生员联名保出。县中生员不忿,联名状告巫仁贪赃枉法,按院将巫仁下狱拷打致死。

汴京城里大财主贾仁,开着花店,有一子金哥,生下就双目失明,原来是南宫吉托生。小舅子方指挥和贾仁比邻而居。一日,方指挥女儿春姐在贾府园中打秋千玩耍,被李师师瞧见,李见她可爱,遂假传旨意,骗春姐入了乐籍,做个门面。

不久,金兵再度入侵,云娘主仆外逃,遇南宫吉旧友屠本赤,相偕而行。途中,众人失散,屠本赤将慧哥卖与了寺院,长老剃度了慧哥,起法名了空。云娘、细珠去

清本衙藏板本《隔帘花影》页书影

清本衙藏板本《隔帘花影》正文书影

汴京寻找慧哥、泰定,寄居东京给孤寺,受到高秋岳接济,后又折返。泰定赶回临清,与回家探母的了空相见,二人同去寻找云娘。云娘在淮安得遇南宫吉改嫁之妾卢家燕,遂寄寓此处。因一心向佛,就在湖心寺出家为尼。慧哥、泰定途中遇盗失散,泰定独身至淮安与云娘、细珠相会。后慧哥与云娘相互寻找,同往南海拜佛,得以相聚。

贾仁因朝廷征银贡献金朝而破家,金哥沦为小花子,历尽辛酸而死。春姐自入了乐籍,改名银瓶,被皮员外看中。浪子沈子金就中取事,先与李师师私通,又与银瓶相合,令皮员外使憨钱买了银瓶,自己却与银瓶暗中来往。事发,沈子金携银瓶卷财逃到扬州,遇到胡喜,胡喜看上了银瓶,就使妓女马玉娇勾搭沈子金。沈子金喜新厌旧,将银瓶给了胡喜,换来了马玉娇。银瓶见沈子金负心,自缢而死,沈子金也被马玉娇、胡喜骗得人财两空。

南宫吉之妾红绣鞋与使女红香,生前情意相投,遂投胎一处,红绣鞋投胎京城鲍指挥为女,名丹桂;红香投胎卞千户为女,名香玉,两家往来,不分彼此。后鲍、卞均外调,两家遂分手。金兵入侵,鲍指挥阵前自刎身亡,妻子带着丹桂改嫁阮守备,来到汴梁,开个冷烧酒铺。一日,丹桂母女出外游春,遇卞千户娘子带着香玉,原来卞千户战亡,母女二人流落至此。丹桂母遂将二人留住守备家,阮守备中风而死。丹桂与香玉自幼相好,共寝一室,愈益亲密,宛如夫妇。香玉未婚夫死,嫁给金二官为妾,婚后颇为相得,不想金二官正妻粗恶不堪,凶妒异常,几番将香玉折磨得欲自缢而不成。丹桂自幼与侯瘸子定亲,后本想拒婚,侯瘸子一张状纸告到开封府,只得将他招为女婿。丹桂因淫想招魔,鬼交成病,后又迷上潘相公,不想受到王雷公粗大体形惊吓,生出一件残疾,变成石女,于是悔悟前生,入大觉寺剃度出家,法名莲静。不久,莲静与师傅又到金二官家将香玉度入寺中,法名梅心。侯瘸子也入了道门。

云娘见金兵又要南侵淮上,不敢回乡,只得同卢氏等赁个小房在东京住下。南宫吉一日托梦与泰定,说东墙下有四窖金砖,试之,果然。高秋岳相助将金砖兑成银子,充作路费。泰定回到武城县,赎回了旧宅,整修一新,分为两院,起了一个观音庵。泰定又进京向高秋岳相谢,秋岳助他纳了个旗牌官,袭了南宫吉的姓。莲静、梅心后也到武城县皈依了云娘。卢氏先亡,云娘八十九岁坐化,了空和尚九十六岁无疾而终。

()

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朗读
()

猜你喜欢

“策马前途须努力,莫学龙钟虚叹息”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策马前途须努力,莫学龙钟虚叹息”是关于描写“谕理警世·砥砺教化·百折不馁”类的诗句。

()

朱敦儒《相见欢》朱敦儒

朱敦儒

()

【诗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出处】唐·李商隐《嫦娥》。【译注】室内,残烛的光亮渐渐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阴影,越发令人感到清冷。室外,银河逐渐西移垂地,寥落的晨星无言地陪伴着一轮孤月,也陪伴着永夜不寐的主人公。诗人借助环境氛围的渲染,表现了主人公孤清凄冷和不堪忍受寂寞包围的意绪。【全诗】《嫦娥》.[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注释】1.云母:一种柔韧富于弹性的矿物,晶体透明,有类似珍珠的光泽。古代以其薄片装饰屏风、门扉等。烛影深:谓蜡烛越烧越短,幽暗的光影愈来愈大,暗示夜已很深。长河指银河。渐落:渐没,指银河向西移动,逐渐消失。2.嫦娥:古代神话中后羿的妻子,即传说中的月仙子。碧海青天:谓明月晚间从碧海升起,历青天而复入碧海。【全诗赏析】这是一首寄寓诗,幽美、窈渺而多义。或云悼亡,或云伤己之不遇,或云摹写女道士不能求偶的孤寂苦闷等等,此诗虽内涵多义,而无论其喻指对象为谁,也应该是一位与嫦娥生活处境类似的人物。前二句描绘主人公生活的环境和永夜不寐的情景。上句写室内,烛光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深深的暗影,显得空寂清冷,她永夜独坐,内心能不感到黯淡孤寂?此句用冷屏残烛烘托其心境,尤为贴切。一个“深”字,更是道出了独坐之久,追忆之深。下句写室外,横空天河,渐渐西垂,将要消失;晓天的晨星,也慢慢隐没坠沉。此句用河落星沉暗示主人公永夜不眠,“渐”字状其时间流逝,“沉”字拟其低垂,既渲染了凄清的氛围,也暗合其情怀的凄冷和心情的沉重。后二句写主人公面对一轮孤月的遐想。仰望明月,联想孤寂清冷的嫦娥,年年幽居月宫,夜夜面对无垠的碧海青天,无法排遣孤独郁闷之情,能不深深后悔偷吃不死之药吗?这里写嫦娥的处境心情也就是写主人公的处境心情,二者互为映衬,情味更为浓郁。此诗含蓄蕴藉,寄托深远,情调幽美。诗人在黑暗现实的困境中,为了在精神上摆脱世间尘俗,追求高洁的境界,往往使自己陷于孤独的境地,不正是和月中嫦娥、入道女冠的处境心情类似么?无论是诗人抒发不得志的幽怨,还是写孀独女冠的孤凄,都与嫦娥高洁而孤寂的情景是灵犀相通的。诗中浓重的感伤之美最能引发清高文士的共鸣。此诗将嫦娥、女冠和诗人自己塑造成三位一体的艺术形象,技巧高妙,唯李商隐能之。

()

【诗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出处】唐·李白《把酒问月》。【意思1】今天的人见不到古时候的月亮,可今天这轮明月曾经照过古代的人。【意思2】现在的人没有见过古时的月亮,现在的月亮却照耀过古时的人。后用来慨叹明月长在而人生短暂;也用来表示某些人有清白、纯真、出尘的人生轨迹,而感叹有些人又没有。【鉴赏】今人不可能见过古时的月亮,而现在的这个月亮,却是曾经照耀过古人的那一个。这二句诗:一方面是感叹生命有限而宇宙无穷;另一方面则以人月的对比,来感叹面对大自然时,人类的卑微,在无休止的时间洪流中,人类是多么的渺小呀!【用法例释】用以形容、感叹月亮或其他自然景物年代久远,古今不变。亦用以感慨人生短暂。[例]望着给山、给竹、给寺、给空变得朦胧幽茫的山月,心中蹦出李白的诗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真正慨叹不已,也愈发觉得那竹纵贯古今,无可企及!(周熠《香岩寺竹韵》)【解析】这两句诗出自唐代大诗人李白(701—762年)的《把酒问月》。李白在诗题下自注曰:“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可见此诗是应老朋友之请而写的。但全诗所表现出的风流自赏和飘洒气度,却是诗人的固有情怀。这两句诗的古、今议论,意韵深长,互文见意。因为不论是古还是今,月亮只有一个,所以虽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但因“今月”分明就是“古月”,因而“今月曾经照古人”。正因为宇宙是永恒的,因而也可以说“古人不见今时月”,“古月依旧照今人”。作为人类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而月亮是长存的;但作为整体人类的存在,将是绵延久长的。正如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所写到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所以,读李白上述两句诗时,人们大可不必感伤和悲观。【全诗】《把酒问月》.[唐].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鉴赏】李白写过大量咏月的诗篇,抒发了他对明月的爱戴、向往之情。这首诗却别开生面,以“问月”为题,而且是“把酒”问月。且不说全诗始终围绕着“把酒”和“问月”向前推进,即就诗题来看,已经令人感到新颖而奇特了,难怪清人王夫之击节称赏,谓为“创调”(《唐诗评选》)。开篇便以倒装语序,突发奇问,造成强烈的气势,接着以“停杯一问”作补充说明,传出浓郁的诗意。两句诗照应诗题,双绾“把酒”和“问月”,以下便从“问月”一面着笔,极写诗人对明月既神往又迷惑的情态。“人攀明月不可得”,见出月与人相距之遥远;“月行却与人相随”,又见出月与人关系之亲密;有时候,皎洁的月轮宛如飞腾的明镜照临宫阙,令人感到是那样的亲切可爱;有时候,它却从绿烟般的云雾中穿行而出,散发出清冷的光华,又令人感到是那样的淡雅、清新;一方面,明月夜夜从东海升起,另一方面,它又每日拂晓向西天的云间沉没,这其间的运行如此富有规律,又是那样不可捉摸;更奇妙的是,神话传说月中有白兔、嫦娥,那么白兔经冬历夏、由秋到春地常年捣药究竟是为了什么?嫦娥独居于广寒宫中又与谁人为邻,她会不会感到寂寞?这里,诗人从月与人的关系、月的形象和色彩、月的运行轨迹和月中包含的奥秘几个方面,层层写来,连发数问,语气或缓或强,距离或远或近、色彩或淡或浓、或直写自我感觉,或出以想象之笔,从而将诗人惊奇、疑虑、神往、感叹等一系列情感活动传神地展现出来,极曲折变幻之致。如果说,以上所写主要是一种浩渺广阔的空间感受的话,那么,“今人”以下四句便更侧重于悠然无尽的时间感受,从中传达出来的,是一种饱含哲理的人生意识。由人的角度来看,“今人不见古时月”,则古人亦难见今时月,今人古人自不能共处同一时空;由月的角度来看,“今月曾经照古人”,则古月亦在照今人,今月古月何尝稍有不同?由变的角度来看,古人今人不断更迭,如流水一去不返;由不变的角度来看,则无论古人、今人还是后人,都能看到同一个明月。既然不变之月如此永恒,而迭变之人生又是这样短暂,那么还是抓住眼前这皎洁之月和杯中之酒,切莫虚度此生!最后两句生发此意,以“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常照金樽里”点明题旨,既与篇首“停杯”遥遥相对,又使“月光”一线贯穿,构成首尾圆融、通体浑然的妙境,给人以无穷的美感享受。这首诗清新俊逸,格高调远,将写实与想象熔于一炉,把明月与人生揉为一体,既有形象的画面,又有绵长的思理,虽不乏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更多的却是对生活的依恋与热爱,从把酒问月始,直到对月饮酒终,诗人的神态、情感和整个形象不仅鲜明真切,而且具有一种探索、追求的精神。所有这些,从形式到内容都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从而构成优美和谐的意境。

()

记蒋士铨

吾母姓钟氏(1)

()

《人生礼赞——青年人的心对歌者说的话》

朗费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