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川望星空

郭小川望星空朗读

《望星空(原诗略)·郭小川》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望星空》(载《人民文学》1959年第11期)是郭小川抒情诗篇中最富有艺术个性的力作之一,是诗人运用艺术上的抑与扬、虚与实的辩证关系,有意造成诗情的波峰浪谷,以取得出人意料、别开生面的抒情效果的一个成功的尝试。这是该诗在艺术构思上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正确把握这首诗思想内涵的关键所在。

全诗以“望”为核心,以星空和天安门广场为壮阔的背景,展开神奇的想象,从不同的视角去对比天上人间,去透视宇宙与人生,构成了一个属于诗的复合空间,从而有效地抒写出诗人多方位多层次的情思。诗分四章。前两章,设想一个“我”站在北京街头,向星空瞭望,既把星空写得异样的安详,又把星空写得无比的壮丽。诗人想象着那星空里竖立着层层神秘的殿堂,大气中流荡着奇妙的酒浆;想象着星星是万古不灭的灯光,银河是没有尽头的桥梁,并极力赞美星空:“啊,星空,/只有你,/称得起万寿无疆”。诗中的“我”,甚至面对壮阔的星空“不免感到惆怅”,唱出了深沉的歌声:“我爱人间,/我在人间生长。/但比起你来,/人间还远不辉煌。”诗人怀着一腔真诚,抒写了自己对浩瀚宇宙的独特感受,也毫不回避地流露了一些低沉的“惆怅”。这种“惆怅”,可以看作是1959年那个特殊年代特殊情境在诗人心灵上的曲折投影,或多或少地泄露了诗人对当时共和国土地上出现的种种异常现象的忧虑和不安。当然,从诗的整体构思来看,诗人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先向读者推出一个急待反驳和说服的对象,使你误以为诗人是在赞美星空,怀疑人间不如天上,而他的真正意图还留在后面。一进入三、四章,诗人掉转笔锋,把我们的视线引入“北京的心脏”——天安门广场,让壮丽辉煌的星空一下子变成了天安门广场的陪衬。诗人以满腔的热情,生花的妙笔,描绘灯火辉煌的天安门广场,描绘雄伟壮丽的人民大会堂,使得星空在它们的映衬下一下子变得“暗淡无光”。诗人处处照应前面对星空的描写,告诉读者,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的杯盏中,正斟满了芬芳的友谊的酒浆;在长安街上,正挂出了长串的星光;在北京的中心,正架起了一座银河般的桥梁。诗人用美好的现实,一一否定先前的“惆怅”,并且理直气壮地回答:这才是“人间天上”“大地上的天堂”,这才是“真实的世界”“一点也不虚妄”。由此诗人还转入严肃的自我解剖,不仅驳斥了先前的“忧伤”,而且怀着满腔豪情唱出了雄壮的歌声:“星空哟,/面对你,/我有资格挺起胸膛。”不仅如此,诗人还极其真诚地告诫自己和战友:“可是呵,/我和我的同志一样,/决不会在红灯绿酒之前,/神魂飘荡。”接着,诗人立足现实,展开想象的翅膀,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瑰丽的理想蓝图:“我们要把长安街上的灯火,/延伸到远方;/让万里无云的夜空,/出现千千万万个太阳。/我们要把广漠的穹窿,/变成繁华的天安门广场;/让满天的星斗,/全成为人类的家乡。”最后诗人更是满怀信心地宣告:“人生虽是短暂的,/但只有人类的双手,/能够为宇宙穿上盛装;/世界呀,/由于人的生存,/而有了无穷的希望。”从而强有力地抒发了人类改造世界、征服宇宙的壮志豪情和远大理想。

诗人的用意并不是要赞美星空,否定人间,而是为了使诗取得“意外”和“突然”的抒情效果,特意根据感情发展变化的不同阶段,采取了欲扬先抑(对天安门广场来说)和以虚衬实(以对星空的虚写来反衬天安门广场的实写)的艺术手法,使诗情显得波澜起伏,并以汹涌激荡的高潮作结,从而更艺术地用诗来批驳虚无主义的观点,说服人们不要因为暂时的挫折而“惆怅”和“忧伤”,鼓舞人们树立远大的理想,珍惜短暂的人生,努力开创美好的未来。整首诗洋溢着诗人对人生的热爱,也渗透着浓厚的宇宙意识和人类庄严的使命感,其主旋律是对人生的礼赞,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讴歌。诗中那种令人荡气回肠、不绝如缕的情调,常常使我们味之不尽,吟咏再三;诗中那种启人畅想天外、神思渺渺的哲理,常常使我们如入新境,豁然洞开。

()

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朗读
()

猜你喜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

欧阳修

花品序第一

牡丹出丹州、延州,东出青州,南亦出越州,而出洛阳者今为天下第一。洛阳所谓丹州花、延州红、青州红者,皆彼土之尤杰者,然来洛阳,才得备众花之一种,列第不出三已下,不能独立与洛花敌。而越之花以远罕识,不见齿;然虽越人,亦不敢自誉,以与洛阳争高下。是洛阳者,果天下之第一也。洛阳亦有黄芍药、绯桃、瑞莲、千叶李、红郁李之类,皆不减它出者,而洛阳人不甚惜,谓之果子花,曰某花某花;至牡丹则不名,直曰花。其意谓天下真花独牡丹,其名之著,不假曰牡丹而可知也,其爱重之如此。

()

谓有意做成的事情反而没做成,无心促成的事反而意外地成功了。

此语源自这样一个故事: 

()

论雅俗共赏

陶渊明有“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诗句,那是一些“素心人”的乐事,“素心人”当然是雅人,也就是士大夫。这两句诗后来凝结成“赏奇析疑”一个成语,“赏奇析疑”是一种雅事,俗人的小市民和农家子弟是没有份儿的。然而又出现了“雅俗共赏”这一个成语,“共赏”显然是“共欣赏”的简化,可是这是雅人和俗人或俗人跟雅人一同在欣赏,那欣赏的大概不会还是“奇文”罢。这句成语不知道起于什么时代,从语气看来,似乎雅人多少得理会到甚至迁就着俗人的样子,这大概是在宋朝或者更后罢。

()

散文·全祖望文《阳曲傅先生事略》

朱衣道人者,阳曲傅山先生也。初字青竹,寻改字青主,或别署曰公之它,亦曰石道人,又字啬庐。家世以学行师表晋中。先生六岁,啖黄精,不乐谷食,强之,乃复饭。少读书,上口数过,即成诵。顾任侠,见天下且丧乱,诸号为荐绅先生者,多腐恶不足道,愤之,乃坚苦持气节,不肯少与时媕婀。提学袁公继咸,为巡按张孙振所诬,孙振故奄党也,先生约其同学曹公良直等,诣匦使三上书讼之,不得达,乃伏阙陈情。时抚军吴公甡亦直袁,竟得雪,而先生以是名闻天下。马文忠公世奇为作传,以为裴瑜、魏劭复出。已而曹公任在兵科,贻之书曰:“谏官当言天下第一等事,以不负故人之期。”曹公瞿然,即疏劾首辅宜兴及骆锦衣养性,直声大震。

()

【诗句】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出处】唐·白居易《长恨歌》【翻译】君臣相顾泪成行,沿着京城的方向信马由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