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姜夔

念奴娇姜夔朗读

姜夔《念奴娇》姜夔

姜夔

予客武陵,湖北宪治在焉。古城野水,乔木参天,予与二三友日荡舟其间,薄荷花而饮,意象幽闲,不类人境。秋水且涸,荷叶出地寻丈,因列坐其下,上不见日,清风徐来,绿云自动,间于疏处窥见游人画船,亦一乐也。朅来吴兴,数得相羊荷花中。又夜泛西湖(11),光景奇绝,故以此句写之。

闹红一舸(12),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13),水佩风裳无数(14)。翠叶吹凉,玉容销酒(15),更洒菰蒲雨(16)。嫣然摇动(17),冷香飞上诗句。

日暮。青盖亭亭(18),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19)。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20)。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21),几回沙际归路。

注释①武陵:现在的湖南常德,宋时叫朗州武陵郡。②湖北宪治:指宋朝荆湖北路提点刑狱使的官署。③乔木:高大的树木。④薄:靠近。⑤意象:犹气象、韵味。⑥且涸:将要干竭。⑦寻丈:指八尺乃至一丈,八尺曰寻。⑧绿云:指荷叶。⑨朅(qiè)来:来到,朅,发语辞。吴兴:今浙江湖州。⑩相羊:徜徉,自由自在地游玩。(11)西湖:指杭州西湖。(12)闹红:红荷盛开。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13)三十六陂:形容荷花淀很多。(14)水佩风裳:形容荷花高洁,以水为佩玉,以风为衣裳。唐李贺《苏小小墓》:“风为裳,水为佩。”(15)玉容销酒:形容荷花颜色,犹如酒晕才消。(16)菰蒲雨:谓洒在菰蒲上的细雨。菰(gū)蒲,指菰草和蒲叶。(17)嫣然:女子美好的笑容,这里把荷花比作美女。(18)青盖亭亭:形容荷叶像伞一样挺然直立。亭亭,直立的样子。(19)“争忍”句:谓荷花怎么忍心像洛神那样凌波而去。三国魏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争忍,怎忍。(20)浦:水边之地。(21)田田:荷叶初生时的情景,因像田字,故云。

鉴赏江南水乡如果缺少荷花的点缀,就会减掉几分婉约的情致;中国的文学史上如果没有咏荷的诗词,就会多出一块难补的空白。在写荷花的宋词中,比较有名的有两首,一是北宋周邦彦的《苏幕遮》:“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一是姜夔的这首《念奴娇》。周邦彦的那首词被王国维称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人间词话》),而姜夔这首词被俞陛云称为“如仙人行空,足不履地”(《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两首词各有千秋,成为文学史上的两朵奇葩。

姜夔客居武陵,往来于临安、吴兴,此词为作者到临安游西湖所作。词前小序记录了他与友人泛舟荷塘、畅饮观景的景象,叙述生动,文笔优美,可谓一篇引人入胜的游记小品。

词的开头即把人引入了一个美丽的荷花世界中。词人乘坐一只小船划人茂密的荷花丛中,一路上只看到一对对鸳鸯在伴着船儿戏水。“闹红”二字指代荷花,将荷花盛开时鲜艳亮丽的颜色描写得十分生动。“闹”字借用了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玉楼春》)的词意,写出了荷花的勃勃生机,可谓出语警醒。

“三十六陂”极言荷塘之多,在那人迹罕至的地方,生长着无数的荷花,临风高举,一眼望不到尽头。这些荷花是高洁的,也是美丽的,像无数曼妙多姿的佳人。它们以水为佩饰,以风为衣裳,亭亭玉立,出淤泥而不染。“水佩风裳”本来是形容美人的,但这里用来形容荷花,更具万种风情、千般韵致。

小船在荷花丛中前行,迎面凉风习习,从荷叶间吹来,鲜艳的荷花泛起红晕,仿佛美人玉脸带着酒意消退的残红,菰草蒲叶间,又洒下了点滴细雨。这一切构造出了一个清幽怡人的氛围。词人看着那倩影摇动的荷花,闻着荷花吐出的清冷幽香,不禁诗兴大发,将它写入了自己的诗篇。这里没有直接写词人咏荷,而是说“冷香飞上诗句”,巧妙的比喻,奇特的想象,令人拍案叫绝。

词人沉醉于荷塘的美丽景色中,不知不觉已是日暮,荷叶亭亭如盖,伫立在斜阳中,仿佛是等待情人到来的凌波仙子。情人迟迟不来,它就一直执著地等待,久久不忍离去。草木本为无情之物,不懂得人间的感情,然而词人这里却将其拟人化,使它像人一样徘徊犹豫,荷花内在的精神特征从这里表现出来。

正因为荷花有了人的情感,所以它也有恐惧和忧愁。一旦寒暑易节,舞衣般的叶子便经不起秋天肃杀的寒气而脱落,这满怀的愁绪随着瑟瑟的秋风,弥漫到南浦。“南浦”乃送别之地,愁思飘荡到这里,暗寓的是离愁别恨。词人与荷花惜别的深情可窥一斑。

放眼四望,岸边高高的柳树垂下绿荫,肥大的老鱼吹起波浪,仿佛是在挽留他在花间多驻片刻。画面活泼生动,情与景交融,更加使人不忍离去。但最终词人不得不与那田田的荷叶依依作别,满怀惆怅地踏上了归去的道路。结句以“多少”照应“无数”,以“归路”挽合“来时”,首尾呼应,记录了观荷的整个过程。

整首词出语清新,描写荷花的情态形神兼备,以简约的笔墨道出了荷的高雅清幽、超拔脱俗。词人清旷的襟怀、洒脱的个性渗透在字里行间,隐约可见。(常迎春)

集评明《卓人月:“‘冷香’六字,鬼工也。(‘高柳’二句)写出鱼柳深情,使人不能自绝。”(《古今词统》卷一三)

清《许昂霄:“记年时、常与鸳鸯为侣。唐诗:‘鸳鸯相对浴红衣。’”(《词综偶评》)

荷花图【清】刘誊江苏扬州博物馆藏

链接词之“隔与不隔”。此乃王国维区别“境界”优劣高下的一个标准,“隔”为劣,“不隔”为优。《人间词话》云:“问‘隔’与‘不隔’之别,曰:……如欧阳公《少年游《咏春草》上半阕云:‘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二月三月,千里万里,行色苦愁人。’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至云‘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则隔矣。白石(姜夔)《翠楼吟》:‘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便是不隔。至‘酒祓清愁,花消英气’,则隔矣。”即“不隔”就是要求境界逼真、鲜明、传神,达到“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词一经雕琢,就会产生“隔”的毛病,所以,王国维认为姜夔的“《念奴娇》《惜红衣》二词,犹有隔雾看花之恨”。并且说:“南宋词虽不隔处,比之前人,自有浅深厚薄之别。”

()

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朗读
()

猜你喜欢

【诗句】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出处】唐·李白《怨情》。【译注】只看见她泪痕湿满了两腮,不知道她是恨人还是恨己。【全诗】怨情[唐]李白,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注释】①卷珠帘:是指闺中女子在卷帘盼望所思今的人归来。②深坐:久坐。颦蛾眉:皱眉头。这句写久等不归的失望情态。【翻译】美人儿卷起珠帘等待等待,一直坐着把双眉紧紧锁闭。只看见她泪痕湿满了两腮,不知道她是恨人还是恨己。【赏析】有一位哲人说过:“痛苦中最高尚的、最强烈的和最个人的——乃是爱情的痛苦。”古代的闺怨诗诉说的就是这种铭心刻骨的爱情痛苦。李白此首闺怨小诗,通过一个幽居闺房的美人独坐帘下、深坐孤寂的情形,于工笔刻画中层层揭示美人由思而待、由待而哭、由哭而怨的心态活动过程,含蓄而细腻地展示了她内心复杂难言的爱情痛楚。首句,“美人”点明主人之身份,“卷珠帘”这一动作展示了美人闺中独守、百无聊赖而有所待的思春心态。“珠帘”两字,点出美人所处环境——寂寞幽深的闺房,为下句“深坐”伏笔。次句“深坐颦蛾眉”,此“深”字,写出了坐待时间的长久、心境的孤寂。“颦蛾眉”三字,刻画美人外貌神态,透露怨苦之情。第三句“但见泪痕湿”,如电影特写镜头,把焦点集中照射美人脸庞,美人内心的痛苦,通过脸上的“泪痕湿”和盘托出。诗的前三句,通过“卷珠帘”的动作,“坐”而“颦”的沉思,“泪痕湿”的表现,一层深一层地展示美人心态发展的轨迹,将她心中的怨恨,可以说已全部写尽,诗至此似可结束。可是结句却说“不知心恨谁?”这一问,使诗情陡起回澜。是啊,她的痛苦该怨谁呢?似乎她本人也不知道。主人公遭遇的悲剧性也就愈深一层。是什么原因造成她独守空闺?以问收束全诗,使诗情有弦外之音,扩大了诗的容量,让短短四句小诗蕴藏了含蓄深婉的魅力。李白的绝句小诗常常深有此种情韵!

()

【诗句】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出处】唐·王维《辛夷坞》【意思】山涧口空寂无人,花儿独自纷纷开放,又相继凋落。涧(jiàn):山间流水的沟。户:出入口。【鉴赏】寂寞的涧户,杳无人烟,这山中美丽动人的辛夷花,随着时间的推移,无声无息地开花,又无声无息地独自凋零。诗歌描绘的画面充满了落寞孤单的感觉。任凭辛夷花花朵开放得再好,再娇艳动人,也无人欣赏,最终只能逐渐凋零。花落本就让人伤悲,无人欣赏的花凋零更让人难过。花且如此,人何以堪?诗歌以辛夷花在无人的山涧自开自落的情景,寄托了诗人感伤自己空有满腹才华,却被压抑埋没的无奈情绪。【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山间野外阒无人迹,花草自生自灭。[例]幽壑中有一片红红艳艳的山花,远远望去,烂漫至极。我又想起了王维写的《辛夷坞》的诗句:“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这诗句使人于此时此地身世两忘,万念俱寂。花开花落,既没有人赞美它,也没有人为花的凋零而悲伤。(许乐江《楼观台怀古》)【全诗】《辛夷坞》.[唐].王维.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鉴赏】王维是盛唐著名诗人,其山水诗尤佳。因他奉佛,又是画家,在山水诗中就注进了自己独特的观察和感受,达到了前人未曾达到的高度,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咏辛夷的诗就颇能代表王维诗歌中所体现出来的理性色彩。辛夷,即木笔树的别称,又有紫玉兰、女郎花、木兰花之称。前两句“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是写辛夷花开似芙蓉花。因芙蓉花与辛夷花相近,裴迪在他和《辛夷坞》诗中也说:“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其花开时节在早春,而且是先叶开花,有紫、红两种,其含苞待放时有如笔蘸紫红颜料的毛笔头,向上而立,故有木笔之称。王维这里描绘的着眼点是木末,即树枝上的辛夷花,其色与芙蓉花相近,这一点,不从似笔着眼,也不从女郎花着眼,自有他自己的会意之处。“山中发红萼”辛夷花苞在“山中”发,其色为红,这里“山中”给人空旷之感。接着第三句“涧户寂无人”是进一步强调了辛夷花的红萼所处环境,是山中涧谷,寂寂无人的所在。“纷纷开且落”一句作结,将“无人”的境界进一步深化,深化到连花也“无”的最高境界中。“纷纷”是言其多,“开且落”是那样急促,匆匆而开,匆匆而落;发自山中,落于山中。不为人所开,不为人所落。这是一种多么古朴、宁静的境界,从这一境中我们能体味到什么呢,是为辛夷花“红萼”发而欣喜,为其落而惋惜吗?还是从辛夷花的山中自开自落的变化中对自然和人生有所领悟呢?真令人味之无穷,有只可意会,难以言传之感。王维这里不仅仅是咏辛夷花,而是借此抒写自己内心的一种感发,一种对自然界的返朴归真的探求。他不以咏物的细巧精致取胜,而是以物写境,以境喻理,以境达理。这在咏物诗写作中真可以说别具一格,难以企及。当然咏物诗贵在有寄托,但寄托也是各种各样,难求一律。王维这首诗中体现出来的无人的境界,花开花落无人知也无须人知的境界,就是无我的境界,我与物混一的境界。不必欣喜于“红萼发”,不必惋惜于“开且落”。“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好静”的追求不一定限于晚年,以动态写静,动中求静,倒却是王维诗中常见的艺术手法。他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所追求的境界同《辛夷坞》境界相类。当然,这些地方都是他辋川别墅的具体处所,还有文杏馆,斤竹岭,孟城坳,华子冈等胜地,他都有吟咏。但就咏辛夷而言,用简炼形象语言将花开花落的常见现象表现得如此富有哲理,确是大家手笔。

()

【诗句】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出处】唐·王维《伊州歌》【意思】夜夜对着清风明月苦苦想念离家的亲人,亲人从军在外到处征战已十年有余。亲人啊,离家时我再三嘱咐你:归雁来的时候要常常往家里寄书信。【鉴赏】回想十年前送别从戎远征的丈夫的情景,千叮咛万嘱咐:当大雁南归时,可要多多寄来书信啊!这里采用逆婉的手法,追忆往事,更加深刻而细腻地表现了眼前的相思之苦。【全诗】《伊州歌》.[唐].王维.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鉴赏】读这首绝句,如听一个军属叙家常,话苦衷,没有什么难解的地方。但是要深入理解它、体味它,还得有点人生体验,要知道点时俗、时风。曹丕《燕歌行》有云:“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鸿雁辞归燕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燕子和大雁都是候鸟,春天从南方飞到北方,秋天从北方飞到南方。由北到南,所以说“归”。“雁初归”,指去年初秋时节。初秋时节,大雁回家寻求温暖,而自己的丈夫却在这个时候离开温暖的家从军远去。去年“离别”之时,是怎样的一番哀怨,可想而知。所谓:“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王维《伊州歌》)。现在,又到了“雁初归”之时,是该写封信去问问了。谢朓《玉阶怨》云:“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萤火虫在秋夜最为触目,它那闪闪烁烁的萤光在夜长人静时最容易勾引起少妇凄凉寂寞飘忽不定的感叹。头两句展现了思妇从去年初秋到今年初秋的痛苦与思念。由“雁初归”和“萤巳飞”构成了一个以日以夜,情意绵绵的、惆怅的感性世界,使人心潮起伏,浮想联翩。而秋夜“裁缝”的已不是妇女的“罗衣”而是战士的“征衣”了。唐代实行府兵制,战士多为农夫,而农夫又多是一些新婚不久的青年。战士所需寒衣,得由家人亲自裁缝寄出。所以,一到秋天,天气转寒,为战士赶制寒衣,就成了牵动着千家万户的一件大事。李白《子夜秋歌》有云:“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可是,现在从军战士的音信断绝,消息杳无,裁缝好了的寒衣还不知道寄往何处?青年夫妻天各一方,锦书难托,相会无期,这是怎样一幕令人心碎的人生悲剧呵!就语言艺术而言,整首诗取语质实,但能曲尽人情。这不就是司空图说的“性情所至,妙不可寻;遇之自天,冷然希音”的上乘之作么!

()

【诗句】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出处】唐·卢纶《晚次鄂州》。【意思】安史之乱使诗人被迫浪迹异乡,流徙漂泊。国难乡思已使诗人两鬓如霜,时值萧瑟的寒秋,心境就更加悲凉。所以虽然人往三湘去,心却驰回千里迢迢的故乡,此时此刻在秋风落叶中独对明月,归思更切。注:三湘,指湖南境内,即诗人此行的目的地。【全诗】《晚次鄂州》.[唐].卢纶.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注释】①二句意谓汉阳城在晴朗气候下已远远望见,但估计孤舟还需要一天的航程。汉阳:在今湖北武汉市西北部,汉水之北,水北曰阳。②二句写舟行情景极为传神,俞陛云《诗境浅说》丙编铨释云:“三句言浪平舟隐,估客高眠。凡在湍急处行舟,篙橹声终日不绝。惟江上扬帆,但闻船唇啮浪,吞吐作声,四无人语,水窗倚枕,不觉寐之酣也。四句言野岸维舟,夜静闻舟人相唤,加缆扣舷,众声杂作,不问而知为夜潮来矣。诵此二句,宛若身在江船容与之中。”估客:商人。舟人:船家。③二句意谓经过三湘之时,忧愁得鬓发花白,正逢萧瑟的秋色,离家万里,对着明月,思归之心更切。三湘:泛指今湖南境内。④二句意谓家乡的产业都已被战争摧毁殆尽,哪里再能忍受得了江上又有战争的声音!旧业:家产。江上鼓鼙声:至德元载十二月,永王李璘镇江陵,以为天下大乱,惟南方富裕,宜据金陵,保有江南,如东晋故事,于是擅自率水兵东下。此句当即指此事。【鉴赏】此诗系作者有感于安史之乱而作,是一首“伤乱之诗”。前三联从漂泊异乡、衰鬓、归心诸方面暗诉战乱之苦;末联从旧业荡尽,鼓鼙不息等方面抒写伤乱之情,点明主题。据此,似觉前面金圣叹、赵臣瑷之说,尚未探明诗的主意;喻守真之说,则又面面俱到,亦未将主意突出。此诗还值得一提的是,第二联在写法上的以情烘景,再以景染情。浪静、潮生,皆由“估客昼眠”、“舟人夜语”托出;而诗人之情怀,又由“浪静”、“潮生”触发而起。它不仅是景语,且有情在,情景之交融实难分开。这与一般诗词或以情烘景,或以景染情不一样,显得更有情致。所以,此联向为名句,颇得人所喜爱。

()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

诗歌。郭沫若著。写于1919年末。诗歌为抗议日本新闻界对五四运动后的中国学生的诬蔑而作。诗人以热情的呼喊、愤激的反语,赞颂了古往今来一切“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宗教革命”、“学说革命”、“文艺革命”、“教育革命”的“匪徒们”,对他们三呼万岁!充分体现了向旧传统、旧制度勇猛挑战的叛逆精神。其中对“实行共产主义的列宁”的歌颂,更显示了诗人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对社会主义的朦胧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