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惑失故路

迷惑失故路朗读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悲彼《东山》诗,悠悠令我哀。

曹操“雄才崛起”,又“雅爱诗章”。在他“奉国威灵、仗钺征伐”之际,常常“横槊赋诗”。建安十年(205),袁绍降将、并州刺史高幹叛乱,“执上党太守,举兵守壶关口”(今山西长治东南)。曹操即于次年春正月,从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出兵,北征高幹。当大军翻越太行山时,诗人便以慷慨悲凉之气,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太行山横亘于晋、冀、豫三省边境,“凌虚抗势,天岭交气”,形势极为险峻。古人因此有“太行,牛之难也”之叹(《尸子》)。此诗开篇,在描摹太行山“巍巍”高耸的苍莽之景中慨然而叹,语气奇壮,正可与太行山拔地而起的雄峻相颉颃。诗面上写的是雄峻的太行山,诗行中站立的,则是那位气凌万仞、志在统一北中国的一代“枭雄”的巨大身影。在他脚下,此刻正有一队队荷戈执戟的壮士,翻越在盘曲入云的山坂;那嶙峋的山石,简直要把辚辚滚转的车轮颠摧——这就是从沁阳通往晋城的那段令人闻之色变的“羊肠坂”!为了烘托这场艰苦卓绝的行军,诗人接着用粗放的笔触,勾勒了太行山凛烈、萧条的冬景:“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写劲烈的寒风,摇撼着山间的高树,笔底正有一片呼啸之声卷过;“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写山中猛兽,竟敢夹路蹲伺行军的勇士,可知已被饥饿逼成怎样的疯狂!再加上“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绵延千里的太行山,已全为纷纷扬扬的大雪所笼盖,更于荒寂的风啸、虎吼之中,增添了无限寒意。

以上为诗之第一层,在展现军行太行时的艰险、荒寂中,抒写诗人登临险坂的啸叹之情。“取境阔远”(方东树《昭昧詹言》),苍凉中自有一种拂郁直上的雄奇之气。自“延颈长叹息”以下,诗情忽作顿跌,抒写诗人由此生出的怀归之思。“远行多所怀”,此刻他所怀想的,难道不是远征高幹的艰辛?说来也怪:曹操虽常被史家斥为“奸雄”,但在他自己,早年并无争锋天下的野心。那时的愿望,不过是“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建立名誉”而已。当天下纷乱、群雄逐鹿之际,他也时有回归乡里,“秋夏读书,冬春狩猎”的念头(见《让县自明本志令》)。而今,羁身于艰险的军旅生涯,面对着荒寂的太行山野,这种怀思不知不觉又涌上心头,竟变得那样强烈,终于在诗中化为“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的深长叹息。这四句发自内心,披露了这位“枭雄”也与常人一样,有着深切的思乡之情,读来倍觉亲切。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的东归之思,此刻正如眼前的曲曲山坂、霏霏白雪,已变得怎样绵绵无尽、纷扬难息了呵!

但诗人终竟按抑了深切的怀思,又踏上了征路。自“水深桥梁绝”以下,节奏逐渐加快,正如一组不断转换的镜头,历历如画地展示了行军生活的各个侧面:“水深桥梁绝”二句,叙行军途中的意外受阻;“迷惑失故路”二句,叙迷路后的栖宿无所;“行行日已远”四句,则叙长途跋涉中的饥渴和取薪举炊的艰难。读这一节,须得与前二节描述的太行山险峻、荒寂、寒冷的景象融为一体,便可懂得士卒翻越太行时的生活,竟有何等艰辛和悲苦。这生活均为诗人所身历,故字里行间渗透着一股对于士卒的深切悯伤之情。无情未必真豪杰,作为三军之统帅,诗人倘若没有对部属、士卒的这种同情和关切之情,又怎能推动千军万马为之奋战?只是像曹操这样的政治家,这种感情常常为统一天下的事业追求所掩盖,不轻易显露罢了。现在,它却蓄积、运突、不能自已了。诗之结尾,相对平静的叙事由此被冲断,而跳出了直抒胸臆的悠悠思叹:“悲彼《东山》诗,悠悠令我哀”!《豳风·东山》,相传为周公东征归来的慰劳士卒之作。诗中描述东征战士“蜎蜎者蠋,烝在桑野。敦彼独宿,亦在车下”的艰苦行役生活,正与曹操此诗所叙相仿佛。周公东征平定叛乱,终于使士卒“勿士(事)行枚”,乐返故园;曹操北度太行山,亦正要征讨叛乱的高幹军,以实现北中国的安定、统一。诗人在结句中忽生思古之幽情,正隐隐以周公自命,从而将诗中表现的怀归、伤悯之情,一下升华为安定天下的悠悠壮思。这壮思与开篇对太行山雄峻、艰险的慨叹遥相呼应,苍凉壮阔,带有一种多么高古和沉雄的气韵!

值得注意的是,《苦寒行》原为乐府旧题,其古辞失传,推测其内容,当以抒写民间的寒冬疾苦为主。曹操却借用此旧题,来表现他统一北中国、远征高幹的重大斗争,抒写艰苦军旅生涯中的悲壮情怀。这在向民歌学习、拓展乐府诗的表现领域方面,无疑开了良好的风气。诗中没有政治家的说教,描述的全都是自身亲历的军旅生活的景象和体验。其登攀险坂的慨叹、瞻念故乡的怀思、担薪作炊的悯伤,无不出于诗人的真情实感。而作为三军之统帅,诗人又没有沉浸在艰辛生活的哀叹之中,而能将这种情感与安定天下的壮怀统一起来,使之得到升华。这就使本诗不仅有苍凉之境、动人之情,还呈现了一种非同凡响的雄调壮格。它之能被千古读者所传诵,实非出于偶然。

()

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朗读
()

猜你喜欢

僧尼孽海

明刊本《僧尼孽海》正文书影

()

作者简介遇罗锦(1946—),北京市人。1961年考上北京工艺美术学校。1965年毕业。1966年文革开始,因日记和其兄遇罗克事受牵连,被拘留,后被判到河北茶淀站清河劳动教养三年。1969年结束劳动教养后分配到河北临西县一小村插队落户。1970年迁至北大荒落户,并在那里与当地一知青结婚。1979年遇罗克被平反昭雪,随后返回北京。作品主要有《一个冬天的童话》及姊妹篇《乾坤特重我头轻》。《一个冬天的童话》最早发表于《当代》杂志1980年第3期,先后被译为德、日、英、法四国文字介绍到国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她的作品以朴实无华的笔触、真实强烈的感情讲述发生在那个特殊年代里的悲惨的故事,是伤痕文学的重要作品之一。今天看来,她的作品有时感情宣泄太直接,缺乏艺术的表达,文字也尚显粗糙,缺乏雕琢。

()

晚钟响起来一阵阵给白昼报丧,

牛群在草原上迂回,吼声起落,

耕地人累了,回家走,脚步踉跄,

()

谓有意做成的事情反而没做成,无心促成的事反而意外地成功了。

此语源自这样一个故事: 

()

《瓯北诗话》

本书为清代赵翼(号瓯北)所撰的诗话,12卷。前10卷评论唐、宋、元、明、清10家,计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苏轼各一卷,陆游二卷(附年谱),元好问、高启合一卷,吴伟业、查慎行各一卷。后2卷是续诗话,论韦应物、杜牧、王安石、黄庭坚诸人诗及诗格诗体。赵翼是乾隆年间著名诗人,与袁枚、蒋士铨并称“江右三大家”。他的诗论,观点极为鲜明,即反对“荣古虐今”,力主“争新”、“独创”。他的论诗绝句:“词客争新角短长,迭开风气递登场;自身已有初、中、晚,安得千秋尚汉唐?”这与另几首都表现了一定的发展观点和追求创造的精神。再就本书的体制看,把他同一朝代的吴伟业、查慎行与李、杜相提并论,这是相当胆大的,与崇尚汉唐、“劝人不读唐以后书”的复古派迥然不同。他评诗,内容与形式并重,要这两方面都能创新才能成家。他既反对一味摹倣古人,认为这不过是“拾人牙后”、“抱柱守株”的“优孟”而已;同时也反对那些只在词句上“争难斗险、使人骇目”的形式主义倾向,认为元、白的诗触景生情,用眼前语、口头语自能沁人心脾、耐人咀嚼,因而较胜于韩、孟,“世徒以‘轻、俗’訾之,此不知诗者也!”也批评了那些把黄庭坚捧在苏轼之上,以及说苏轼超过陆游的人,因为陆游的诗具有丰富的爱国内容,而苏轼在“乌台诗案”后写诗往往回避现实。苏、黄的优劣表现在写作方法上,苏随物赋形、信笔挥洒的熟练技巧,较之黄庭坚的“专以拗峭避俗、不肯作一寻常语、而无从容游泳之趣”是略胜一筹的。他批评江西诗派“无一字无来历”,“宁不工而不肯不典,宁不切而不肯不奥,故往往意为词累,而性情反为所掩”,可说是一针见血的高论。但作者囿于时代局限,书中不免有一些封建糟粕,有待于读者的扬弃。霍松林、胡主佑根据寿考堂、湛贻堂等《瓯北全集》本作了校点,列入“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之一,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印行,1981年再版。

()

【诗句】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出处】唐·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五》。【意思】我不轻薄今人,同时也爱慕古人,只要他们有清新明丽的词句,我就亲近他们。薄:鄙薄,轻视。为邻:接近。【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喜欢古今好的词语、好的文艺作品或优秀文学艺术家。[例]我自己虽不作诗,但我从幼年起就爱读诗;不但爱读古人的诗词,也爱读今人的诗词,正如诗翁杜甫所咏叹的:“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辞丽句必为邻。”只要是“清辞丽句”,不论古往今来,我一概爱读。(廖沫沙《暴雨飚风总不移》)二、用以形容既尊重前人的成果也重视今人的成就,学习古今优秀的东西。[例]艺术家需要广泛吸收前人的艺术美创造的经验,把前人艺术美创造经验中同自己的气质、趣味相适应的东西吸收融合,形成自己的艺术美创造的特殊风貌,优秀的艺术家往往是从“转益多师”中形成自己的创作个性的。“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陆一帆等《青年美学向导》)【全诗】《戏为六绝句·其五》.[唐].杜甫.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赏析】这是杜甫阐明自己艺术见解的诗句。今人爱慕古人,凡有清词丽句,而必认真学习,我杜甫怎敢轻易小视这些善于向古人学习的人呢?作者强调向古人的优秀诗句学习,观点是正确的。注:今人,指庾信、四杰等近代作家。必为邻,意为离不开、少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