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解】这是一首描写春景的诗。春暖花开的时节,诗人独自沿江边散步,情随景生,一连写成七首短诗。原题为《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用组诗的形式写下了自己的见闻与感受,这是其中的第六首。这首诗构思奇妙,用词准确,由静至动地描绘出春天的美丽景色。鲜花铺满了黄四娘(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时的邻居。)家门前的小路,争奇斗妍的花朵缀满枝头,把枝头也压得垂下来;恋花不舍的蝴蝶在花间嬉戏飞舞,自由自在的黄莺儿在花丛中和谐地歌唱(恰恰,频频,这里是说鸟鸣的声音和谐自然)。前两句直写花朵繁密,后两句则用蝶莺的舞啼从侧面加以烘托,读来令人心醉神迷!这首诗用一种近于白话的、浅近的语言,写出了一派春天的景色,写得那样自然,那样轻快活泼,是杜诗中另外一种风格的代表。【全诗】《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注释】①蹊:小径、小路。②留连:舍不得离开。魏文帝《燕歌行》:“仰戴星月观云闲,飞鸟晨鸣,声气可怜,留连顾怀不自存。”③恰恰:自然,和谐。白居易《游悟真寺》:“栾栌与户牖,恰恰金碧繁。”后人据杜诗以恰恰为鸟啼声,非。(见清翁方纲《石洲诗话》一)【译文】黄四娘家的小路两边,春意正浓啊,繁花满眼!千朵万朵花儿沉甸甸,把枝条都压得弯弯。彩蝶恋着花儿流连不去,它们在花丛中时时飞舞蹁跹。黄莺也对着春花自在地歌唱,那“恰恰”的声音,多么娇软婉转!【鉴赏】这是一首写诗人在黄四娘家见闻的诗,表现了其愉悦的心情。首句点明寻花地点,为“黄四娘家”,一个“满”字,言其小径两旁,鲜花开遍,美不胜收。次句“千朵万朵”,言其花之繁多,密密层层,照应上句的“满”字。“压枝低”三字,极为形象生动,写出了花朵的大而沉,压弯了枝条。第三句着“留恋”二字,言翩翩飞舞的蝴蝶,不肯离去,是暗示花之艳丽而香浓也。犹言花可爱,蝶可爱,美景多多宜人,诗人亦留恋不已也。正在留恋之时,诗人忽闻娇莺柔嫩轻软、动听悦耳之声,从花丛的沉醉中惊醒,能不增添喜悦之情?此诗写景秾丽,移情于物,物我交融,情景相生,真乃快意之诗,能不令人陶然忘机?此诗“千朵”之“朵”,平而为仄,这“拗”正是对格律的突破,而不是破坏;“千朵万朵”,采用复叠,又是口语,故有自然音韵之美。三、四句对仗工整,其“流连”“自在”均为双声,“时时”“恰恰”,都是叠字,故读此诗,音韵宛转,如珠落玉盘,悦耳动听。刘开扬说:“用‘时时舞’来写蝶之时时停留花上,时时对花而舞,‘恰恰啼’则是用心啼之意,(《玉篇》卷八:‘恰,用心也。’)与蝶之时停时舞相似。只有这样才能领会此二语之工致。”俞陛云对其五、其六合评曰:“此二诗在江畔行吟,不问花之有主无主,逢花便看。黄师塔畔,评量深浅之红;黄四娘家,遍赏万千之朵。人既闲雅,故诗自有闲雅之致。”(《诗境浅说》)这两首诗的确写得从容闲雅,令人神往,抒发了诗人萧散自然的情怀。
留连戏蝶时时舞的下一句。推荐。爱诗词网。【题解】这是一首描写春景的诗。春暖花开的时节,诗人独自沿江边散步,情随景生,一连写成七首短诗。原题为《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用组诗的形式写下了自己的见闻与感受,这是其中的第六首。这首诗构思奇妙,用词准确,由静至动地描绘出春天的美丽景色。鲜花铺满了黄四娘(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时的邻居。)家门前的小路,争奇斗妍的花朵缀满枝头,把枝头也压得垂下来;恋花不舍的蝴蝶在花间嬉戏飞舞,自由自在的黄莺儿在花丛中和谐地歌唱(恰恰,频频,这里是说鸟鸣的声音和谐自然)。前两句直写花朵繁密,后两句则用蝶莺的舞啼从侧面加以烘托,读来令人心醉神迷!这首诗用一种近于白话的、浅近的语言,写出了一派春天的景色,写得那样自然,那样轻快活泼,是杜诗中另外一种风格的代表。【全诗】《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唐].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注释】①蹊:小径、小路。②留连:舍不得离开。魏文帝《燕歌行》:“仰戴星月观云闲,飞鸟晨鸣,声气可怜,留连顾怀不自存。”③恰恰:自然,和谐。白居易《游悟真寺》:“栾栌与户牖,恰恰金碧繁。”后人据杜诗以恰恰为鸟啼声,非。(见清翁方纲《石洲诗话》一)【译文】黄四娘家的小路两边,春意正浓啊,繁花满眼!千朵万朵花儿沉甸甸,把枝条都压得弯弯。彩蝶恋着花儿流连不去,它们在花丛中时时飞舞蹁跹。黄莺也对着春花自在地歌唱,那“恰恰”的声音,多么娇软婉转!【鉴赏】这是一首写诗人在黄四娘家见闻的诗,表现了其愉悦的心情。首句点明寻花地点,为“黄四娘家”,一个“满”字,言其小径两旁,鲜花开遍,美不胜收。次句“千朵万朵”,言其花之繁多,密密层层,照应上句的“满”字。“压枝低”三字,极为形象生动,写出了花朵的大而沉,压弯了枝条。第三句着“留恋”二字,言翩翩飞舞的蝴蝶,不肯离去,是暗示花之艳丽而香浓也。犹言花可爱,蝶可爱,美景多多宜人,诗人亦留恋不已也。正在留恋之时,诗人忽闻娇莺柔嫩轻软、动听悦耳之声,从花丛的沉醉中惊醒,能不增添喜悦之情?此诗写景秾丽,移情于物,物我交融,情景相生,真乃快意之诗,能不令人陶然忘机?此诗“千朵”之“朵”,平而为仄,这“拗”正是对格律的突破,而不是破坏;“千朵万朵”,采用复叠,又是口语,故有自然音韵之美。三、四句对仗工整,其“流连”“自在”均为双声,“时时”“恰恰”,都是叠字,故读此诗,音韵宛转,如珠落玉盘,悦耳动听。刘开扬说:“用‘时时舞’来写蝶之时时停留花上,时时对花而舞,‘恰恰啼’则是用心啼之意,(《玉篇》卷八:‘恰,用心也。’)与蝶之时停时舞相似。只有这样才能领会此二语之工致。”俞陛云对其五、其六合评曰:“此二诗在江畔行吟,不问花之有主无主,逢花便看。黄师塔畔,评量深浅之红;黄四娘家,遍赏万千之朵。人既闲雅,故诗自有闲雅之致。”(《诗境浅说》)这两首诗的确写得从容闲雅,令人神往,抒发了诗人萧散自然的情怀。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宋代是词的全盛时期。宋词有两派:一是婉约派,一是豪放派。无论北宋还是南宋,词坛皆如鲜花争妍,各放异彩。正如明人徐师曾在《文体明辨序说》中说:“论词有婉约者,有豪放者。婉约者欲其词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
婉约派的出现和形成较早,唐、五代的民曲都可归入。婉约派统治整个北宋词坛,以晏殊、柳永、秦观、李清照等为代表。他们继承南唐词的风韵,坚持“诗庄词媚”的主张,多表现花前月下的风情或离情别绪,男女恋情;在形式上则以蕴藉雅正见长,严守音律,讲究含蓄,语言精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艺术性较高。
婉约派。推荐。爱诗词网。宋代是词的全盛时期。宋词有两派:一是婉约派,一是豪放派。无论北宋还是南宋,词坛皆如鲜花争妍,各放异彩。正如明人徐师曾在《文体明辨序说》中说:“论词有婉约者,有豪放者。婉约者欲其词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婉约派的出现和形成较早,唐、五代的民曲都可归入。婉约派统治整个北宋词坛,以晏殊、柳永、秦观、李清照等为代表。他们继承南唐词的风韵,坚持“诗庄词媚”的主张,多表现花前月下的风情或离情别绪,男女恋情;在形式上则以蕴藉雅正见长,严守音律,讲究含蓄,语言精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艺术性较高。晏殊(991—1055),字同叔,临川(今属江西)人。景德进士,庆历中官至集圣殿学士、同平章事(宰相)兼枢密使。其词擅长小令,多表现官僚仕大夫的闲适自得的生活,及其流连光景、感时伤序的愁情。语言婉丽,词风颇受南唐冯延已的影响。但由于他还处在表面的升平时期,他的词虽也不免流露寂寞哀迟之感,却没有冯词里所透露的亡国前夕的忧伤。《浣溪沙》一词,可略见其成就。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春归花落,春意衰残,好景不常的惋惜。词句婉转,玉润珠圆,寄情于景,是传诵不衰的名句。柳永(约1004—约1054)字耆卿,初名三变,排行第七,崇安(今属福建)人。景祐初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但他仕途坎坷,终身潦倒,久不达志,统治阶级常待以白眼,因而他放荡不羁,流连坊曲。他的词也就以写羁旅行役和男女之情为主。艺术特点是音律谐婉,词意妥贴;写景抒情,委婉尽致。语言通俗,擅长白描手法,善于层层铺叙。名词有《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首词以冷落的秋景作为寄托之物,融情于景,表达了和爱人难以割舍的离情。作者通过对离人内心活动的描写,写了别时、别后,写了自己、对方,缠绵而深挚。但情调低沉,渗透穷途之感,显然是他仕途失意,不得不远行的一种心理反映。柳永还有许多描绘歌妓生活和城市风光之作,颇有颓废思想和庸俗情趣。他创作慢词独多,在词的内容和表现技巧方面,对宋代慢词的发展颇有影响。他最大的贡献是一手建立了俚词阵地,与文词分庭抗礼。北宋词有俚雅之分,始于柳永,扩大了词的影响,所以人们谓“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秦观(1049—1100),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元丰进士,曾任太学博士,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旧党,被目为元祐党人,累遭贬谪。秦观十分推崇苏轼,文词为苏赏识,他和黄庭坚、晁补之、张耒被当时称为“苏门四学士”。他的词,音律谐美,委婉含蓄,语言淡雅,饶有余味,在婉约派中成就很高。正如南宋词人张炎说:“秦少游词体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在题材方面,他多写男女情爱,也颇有感伤身世之作。在秦观的全部词作中,固然不能说找不出个别庸俗的作品,但他主要的倾向是歌唱爱情的真挚和纯洁。如《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首词,虽然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神话,似乎是古老的题材,但作者推陈出新,不落陈套,深于情,专于情,自辟途径,用最后两句赞美和歌颂坚贞诚挚的爱情,点出牛郎织女一年只相逢一次,彼此更能珍惜时光,感情更加炽烈,格高意新,在他的词中是少有的。这个观点,在古代作品中也是健康的。李清照(1084—约1151),女,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著有《洛阳名囡记》,夫赵明城为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在家庭影响下,很早就有诗名,是我国文学史上声誉最高的女作家。她的词,以深沉的思想感情、浓厚的生活气息、清新的语言,给婉约派带来新的生命。她的词,在题材上,前期多是反映封建时代上层妇女生活情态,有写夫妇间的离愁悲哀,如缠绵婉约,人比黄花瘦的思夫名篇《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首词用菊花比人的瘦,来说明相思之苦,情真意切,委婉含蓄,表达自己的一片深情。上阕,主要是写作者独处的寂寞,下阕主要是写词人思夫的深切。到了后期,由于国家多难,自己亲身经历了国破家亡的哀愁,从而深刻地影响了她的创作思想,使词的风格产生了突变。因此,她的词的创作,在遣词命意方面更加凄楚,词章风格更加沉郁,抱着冷清凄惨度生涯的态度。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首词,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名篇之一。词里所写的愁,不仅是个人的感情,也有着国破家亡的具体生活内容。词贵情真,词贵意切,词贵语新,她把情感活动和自然景物、生活细节结合起来,刻划入微,语言新颖独到。所以,这首词有较强的感染力。除上述词人外,婉约词派重要的词人,北宋时还有黄庭坚,周邦彦、张耒、陈师道等;南宋时有姜夔、史达祖、高观国、吴文英、蒋捷、张炎等,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论雷峰塔的倒掉。推荐。爱诗词网。点击进入:鲁迅《论雷峰塔的倒掉》原文《论雷峰塔的倒掉》是鲁迅杂文中的名篇,它最初发表于1924年11月17日《语丝》周刊第一期,后由作者编入《坟》。鲁迅在这篇杂文里,表现了他不妥协的反封建精神和敢于立异的反传统的美学观点。在鲁迅看来,矗立在杭州西湖边上的雷峰塔,是中国封建主义的象征。因此,它的倒掉,使鲁迅感到,“其欣喜为何如?”才引发出这篇与传统观点截然对立的文章来。这篇杂文可分四段。第一段从未倒的雷峰塔说起。“破破烂烂的映掩于湖光山色之间,落山的太阳照着这些四近的地方,就是‘雷峰夕照’,西湖十景之一。‘雷峰夕照’的真景我也见过,并不见佳,我以为。”这是点题。但已表现了自己的美学观点。在近代中国的文学史上,似乎还不能找到第二位与鲁迅那样一反传统的审美趣味的文学家。从传统的审美趣味来看,风景区中的“远村明月”、“萧寺清钟”、“古池好水”之类八景或十景不是好得很么?尤其是十景,给人以生活完美的感受,雷峰塔便是这样的西湖十景之一。而且不但景有十景,还移情于几乎衣食住行各方面,遂使“点心有十样锦,菜有十碗,音乐有十番”,至今“十全大补”的膏丸还能给病人以一种安全满足的功效。然而鲁迅偏偏反对这样一种传统的审美趣味。他管这叫做“十景病”。他诊断出了“十景病”的危害,说:“中国如十景病尚存,则不但卢梭他们似的疯子决不产生,并且也决不产生一个悲剧作家或喜剧作家或讽刺诗人”,其结果,“只是喜剧底人物或非喜剧非悲剧底人物,在互相模造的十景中生存,一面各各带了十景病。”这就是说,“十景病”式的审美趣味麻痹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社会矛盾的感受,助长了“十全停滞生活”的延续。明乎此,我认为可以进一步领会本篇的题旨。然而鲁迅认为,雷峰塔的应该倒掉,还不仅在于它破破烂烂的外观,更主要是它象征着封建的幽灵。在民间故事中,雷峰塔是法海镇压白娘娘的地方,它象征着一种权势对自由心灵的无情摧残,为此,赢得了许多人的眼泪。既然白娘娘被镇压在雷峰塔下,这雷峰塔也便成为邪恶与恐怖的镇压机器,同情白娘娘的人们,向往自由的人们,希望雷峰塔的倒掉,可说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鲁迅不过是这种自由心灵呼唤的代言人。所以,在本篇第二段中,作者说:“那时我唯一的希望,就在这雷峰塔的倒掉。”虽然成年后鲁迅终于明白里边根本没有白蛇娘娘,但是,鲁迅说:“然而我心里仍然不舒服,仍然希望他倒掉。”这是因为,它既然是一种封建主义的象征,这象征就该被否定。第三段,“现在,他居然倒掉了,则普天之下的人民,其欣喜为何如?”这欣喜显然不是属于鲁迅一个人的。他证之以吴越山间海滨的民意,无不憎恨法海这种封建式的专制行为。可见,向往自由反对压迫的潜在意识在民间是普遍存在,他们不过借了寄寓于雷峰塔的一段神话传说来申诉自己的愿望,包括自己的不自由的心灵的宣泄。鲁迅这篇文章之所以有份量,博得普遍赞扬,正因为与民意息息相通。第四段,借神话传说中玉皇大帝处理法海,以致迫使他逃到蟹壳里去避祸,成为“蟹和尚”,肯定伸张正义之举。因此,本文以一句民间的詈语“活该”作结。有斩钉截铁之势。本篇写得潇洒流利,语言十分有个性,间以民谚与文言,使文气跳荡多姿,形成一种雄健诙谐兼而有之的美感。
【诗句】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出处】唐·杜甫《蜀相》。【意思】衬映着石阶的绿草独占春色,树叶丛中的黄莺徒然发出好听的鸣声。隔叶:被树叶遮掩。黄鹂(lí):黄莺。【赏析】碧草掩映着台阶,也不过自为春色。隔着花叶传来黄鹂的啼啭,也只是空有好音。这里描写的是诸葛丞相祠堂的景色。碧草萋萋,本是一派迷人的景色。黄鹂婉转,也容易惹人兴味无穷。然而虽有碧草、黄鹂为祠堂增色,可诸葛亮人早已不在,且此地缺少对诸葛亮瞻仰的游人,所以诗人怅惘、凄婉之情油然而生。“自”、“空”两个虚字下得极妙。【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庭院、树林等地草树碧绿,鸟儿自鸣,十分静寂。[例]何妨模糊一点,就将墓园内的这片土地视为诸葛亮魂归之处吧。这片土地确实太清寂。虽然除了我还有几位游客,也冲淡不了这清寂的氛围。杜甫咏成都武侯祠的“映阶碧柳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可成为这里的写照。(韦翰《汉江行》)【全诗】《蜀相》.[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鉴赏】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春,杜甫初到成都前去南郊武侯祠瞻仰诸葛亮时所作。首联:“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诗人以自问自答方式起兴,点出武侯祠所在地在锦官城外南郊之地,再以“柏森森”以状祠堂之蓊蓊郁郁。之所以选写“柏树”,相传为诸葛亮手植。这是写远望之景。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诗人来到祠堂,既不写文臣武将之塑像,也不写楹联之精美,仅突出“映阶碧草”和“隔叶黄鹂”两意象,意思是说诸葛亮已成古人,现在只有阶下的春草自绿,树丛中的黄鹂徒然发出好听的叫声。“自”与“空”写出了在明丽春光中的一片寂寞荒凉之感,深化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和感物怀人之情。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承接上联的慨叹,转入对诸葛亮功绩的追述。“三顾频烦”显刘备的礼贤下士;“天下计”见诸葛亮的雄才伟略。即他在《隆中对》中设计的据荆州、益州,内修政理,外结孙吴,待机伐魏,统一天下。而“两朝开济”写出了诸葛亮呕心沥血,尽忠蜀国,鞠躬尽瘁的精神。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诗人在唏嘘追怀之后,生发感想:像这样一位忠心报国的人竟大业未成就死掉了,以致使后代仁人志士感到惋惜、伤心流泪。杜甫早有“致君尧舜上”的匡世之心,但报国无门,故在诸葛亮祠堂前倍感痛惜。宋朝抗金英雄宗泽,临死时也背诵此二句,可见千载英雄,均有同感!全诗措词肃穆,沉郁悲壮,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和惋惜之情。心酸鼻语,堪称千古绝唱!
隔叶黄鹂空好音。推荐。爱诗词网。【诗句】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出处】唐·杜甫《蜀相》。【意思】衬映着石阶的绿草独占春色,树叶丛中的黄莺徒然发出好听的鸣声。隔叶:被树叶遮掩。黄鹂(lí):黄莺。【赏析】碧草掩映着台阶,也不过自为春色。隔着花叶传来黄鹂的啼啭,也只是空有好音。这里描写的是诸葛丞相祠堂的景色。碧草萋萋,本是一派迷人的景色。黄鹂婉转,也容易惹人兴味无穷。然而虽有碧草、黄鹂为祠堂增色,可诸葛亮人早已不在,且此地缺少对诸葛亮瞻仰的游人,所以诗人怅惘、凄婉之情油然而生。“自”、“空”两个虚字下得极妙。【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庭院、树林等地草树碧绿,鸟儿自鸣,十分静寂。[例]何妨模糊一点,就将墓园内的这片土地视为诸葛亮魂归之处吧。这片土地确实太清寂。虽然除了我还有几位游客,也冲淡不了这清寂的氛围。杜甫咏成都武侯祠的“映阶碧柳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可成为这里的写照。(韦翰《汉江行》)【全诗】《蜀相》.[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鉴赏】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春,杜甫初到成都前去南郊武侯祠瞻仰诸葛亮时所作。首联:“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诗人以自问自答方式起兴,点出武侯祠所在地在锦官城外南郊之地,再以“柏森森”以状祠堂之蓊蓊郁郁。之所以选写“柏树”,相传为诸葛亮手植。这是写远望之景。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诗人来到祠堂,既不写文臣武将之塑像,也不写楹联之精美,仅突出“映阶碧草”和“隔叶黄鹂”两意象,意思是说诸葛亮已成古人,现在只有阶下的春草自绿,树丛中的黄鹂徒然发出好听的叫声。“自”与“空”写出了在明丽春光中的一片寂寞荒凉之感,深化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和感物怀人之情。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承接上联的慨叹,转入对诸葛亮功绩的追述。“三顾频烦”显刘备的礼贤下士;“天下计”见诸葛亮的雄才伟略。即他在《隆中对》中设计的据荆州、益州,内修政理,外结孙吴,待机伐魏,统一天下。而“两朝开济”写出了诸葛亮呕心沥血,尽忠蜀国,鞠躬尽瘁的精神。尾联:“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诗人在唏嘘追怀之后,生发感想:像这样一位忠心报国的人竟大业未成就死掉了,以致使后代仁人志士感到惋惜、伤心流泪。杜甫早有“致君尧舜上”的匡世之心,但报国无门,故在诸葛亮祠堂前倍感痛惜。宋朝抗金英雄宗泽,临死时也背诵此二句,可见千载英雄,均有同感!全诗措词肃穆,沉郁悲壮,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和惋惜之情。心酸鼻语,堪称千古绝唱!
【诗句】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出处】唐·王维《伊州歌》【意思】夜夜对着清风明月苦苦想念离家的亲人,亲人从军在外到处征战已十年有余。亲人啊,离家时我再三嘱咐你:归雁来的时候要常常往家里寄书信。【鉴赏】回想十年前送别从戎远征的丈夫的情景,千叮咛万嘱咐:当大雁南归时,可要多多寄来书信啊!这里采用逆婉的手法,追忆往事,更加深刻而细腻地表现了眼前的相思之苦。【全诗】《伊州歌》.[唐].王维.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鉴赏】读这首绝句,如听一个军属叙家常,话苦衷,没有什么难解的地方。但是要深入理解它、体味它,还得有点人生体验,要知道点时俗、时风。曹丕《燕歌行》有云:“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鸿雁辞归燕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燕子和大雁都是候鸟,春天从南方飞到北方,秋天从北方飞到南方。由北到南,所以说“归”。“雁初归”,指去年初秋时节。初秋时节,大雁回家寻求温暖,而自己的丈夫却在这个时候离开温暖的家从军远去。去年“离别”之时,是怎样的一番哀怨,可想而知。所谓:“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王维《伊州歌》)。现在,又到了“雁初归”之时,是该写封信去问问了。谢朓《玉阶怨》云:“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萤火虫在秋夜最为触目,它那闪闪烁烁的萤光在夜长人静时最容易勾引起少妇凄凉寂寞飘忽不定的感叹。头两句展现了思妇从去年初秋到今年初秋的痛苦与思念。由“雁初归”和“萤巳飞”构成了一个以日以夜,情意绵绵的、惆怅的感性世界,使人心潮起伏,浮想联翩。而秋夜“裁缝”的已不是妇女的“罗衣”而是战士的“征衣”了。唐代实行府兵制,战士多为农夫,而农夫又多是一些新婚不久的青年。战士所需寒衣,得由家人亲自裁缝寄出。所以,一到秋天,天气转寒,为战士赶制寒衣,就成了牵动着千家万户的一件大事。李白《子夜秋歌》有云:“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可是,现在从军战士的音信断绝,消息杳无,裁缝好了的寒衣还不知道寄往何处?青年夫妻天各一方,锦书难托,相会无期,这是怎样一幕令人心碎的人生悲剧呵!就语言艺术而言,整首诗取语质实,但能曲尽人情。这不就是司空图说的“性情所至,妙不可寻;遇之自天,冷然希音”的上乘之作么!
清风明月苦相思。推荐。爱诗词网。【诗句】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出处】唐·王维《伊州歌》【意思】夜夜对着清风明月苦苦想念离家的亲人,亲人从军在外到处征战已十年有余。亲人啊,离家时我再三嘱咐你:归雁来的时候要常常往家里寄书信。【鉴赏】回想十年前送别从戎远征的丈夫的情景,千叮咛万嘱咐:当大雁南归时,可要多多寄来书信啊!这里采用逆婉的手法,追忆往事,更加深刻而细腻地表现了眼前的相思之苦。【全诗】《伊州歌》.[唐].王维.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鉴赏】读这首绝句,如听一个军属叙家常,话苦衷,没有什么难解的地方。但是要深入理解它、体味它,还得有点人生体验,要知道点时俗、时风。曹丕《燕歌行》有云:“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鸿雁辞归燕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燕子和大雁都是候鸟,春天从南方飞到北方,秋天从北方飞到南方。由北到南,所以说“归”。“雁初归”,指去年初秋时节。初秋时节,大雁回家寻求温暖,而自己的丈夫却在这个时候离开温暖的家从军远去。去年“离别”之时,是怎样的一番哀怨,可想而知。所谓:“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王维《伊州歌》)。现在,又到了“雁初归”之时,是该写封信去问问了。谢朓《玉阶怨》云:“夕殿下珠帘,流萤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萤火虫在秋夜最为触目,它那闪闪烁烁的萤光在夜长人静时最容易勾引起少妇凄凉寂寞飘忽不定的感叹。头两句展现了思妇从去年初秋到今年初秋的痛苦与思念。由“雁初归”和“萤巳飞”构成了一个以日以夜,情意绵绵的、惆怅的感性世界,使人心潮起伏,浮想联翩。而秋夜“裁缝”的已不是妇女的“罗衣”而是战士的“征衣”了。唐代实行府兵制,战士多为农夫,而农夫又多是一些新婚不久的青年。战士所需寒衣,得由家人亲自裁缝寄出。所以,一到秋天,天气转寒,为战士赶制寒衣,就成了牵动着千家万户的一件大事。李白《子夜秋歌》有云:“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可是,现在从军战士的音信断绝,消息杳无,裁缝好了的寒衣还不知道寄往何处?青年夫妻天各一方,锦书难托,相会无期,这是怎样一幕令人心碎的人生悲剧呵!就语言艺术而言,整首诗取语质实,但能曲尽人情。这不就是司空图说的“性情所至,妙不可寻;遇之自天,冷然希音”的上乘之作么!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推荐。爱诗词网。坎坎①伐檀②兮,置③之河之干④兮。河水清且涟⑤漪⑥。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⑦兮?不狩不猎⑧,胡瞻尔庭有县⑨貆⑩兮?彼君子兮,不素餐B11兮!(《诗经·伐檀》)注释①坎坎:用斧子伐木的声音。②檀:乔木,可以造车。③置:放。④干:河岸。⑤涟:水面波纹。⑥猗(yī):表赞叹的语气词。⑦廛(chán):一个成年男子居住和耕种的土地。⑧狩猎:狩,大型的集体围猎;猎,单人打猎。⑨县:通“悬”。⑩貆(huán):兽名,形似小猪而肥壮。⑪素餐:白白吃饭。译文砍伐檀树声坎坎,把它放在河之岸。河水清清起波澜。不耕种来不收割,为何夺走我粮食三百担?从不见你去打猎,为何有獾子在你院中悬?你们这些老爷们,别再不劳而获吃白饭!感悟这是何种世道?锦衣玉食者不劳而获、巧取豪夺、恬不知耻;终日劳作者劳而不获、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劳动者们已不再沉默,他们发出愤怒的吼声。这吼声让食人者胆战心惊,让劳动者看到希望。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缾无储栗,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尽,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
归去来兮辞序。推荐。爱诗词网。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缾无储栗,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尽,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归去来兮①,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②,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③,恨晨光之熹微④。乃瞻衡宇⑤,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⑥。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⑦。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⑧,抚孤松而盘桓。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⑨,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乎矣!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⑩。登东皋以舒啸(11),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注释】①归去来:归去的意思。兮,语气词。②以心为形役:把心当成了形体的役使。意思是说:为了避免身受饥寒,违背自己的心意去做官。③征夫:路上的行人。④熹(xī)微:天色微明。⑤衡宇:横木为门的房屋,形容居处简陋。⑥眄(miǎn):斜视,这里是浏览之意。⑦容膝:只能容下膝盖,形容房屋很小。⑧翳(yì)翳:昏暗的样子。⑨窈(yǎo)窕(tiǎo):幽深曲折。⑩耘(yún)耔(zǐ):除草培土。(11)皋(gāo):水边高地,山岗。【鉴赏】晋安帝义熙元年(405),陶渊明四十一岁,由于家境贫困,在亲友鼓励、叔父引荐之下,出任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陶渊明决定自行去职,临行前写下了这篇文章。文章分为“序”和“辞”两部分。“序”的部分说明家贫出仕、辞官归田和撰写本文的前因后果,“辞”的部分抒写自己归田的决心和归田后的生活状况,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由衷向往和真挚赞美。“辞”的部分分为四段。首先是对辞官归隐的反思,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喜爱田园生活,不忍心看到田地荒芜;二是自己以前为了温饱,才勉强做官;三是觉悟到过去做官是错误的,如今归隐才是正确的。接着,描述归途中的心情,“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景色怡然,恬淡自适。作者昼夜兼程,归心似箭,还嫌天亮得太晚了。设想刚刚抵达家中,便看见“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一派欣喜的景象,使他感受到田园之乐。虽然园里的小路已经荒芜,但是松树和菊花还和以前一样。坐在家中,可以自斟自饮,欣赏庭院的树木,可以涉足园中,享受清静悠闲的乐趣。接下来,作者想象归隐之后生活会给他带来的乐趣:可以与尘世相隔离,可以与亲朋好友叙旧谈心,可以抚琴读书,忘却尘世的一切烦恼。最后,作者抒发对宇宙和人生的感慨,明确表明“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的人生态度,既不想奔走求富贵,也不愿服药求长生。并以一段充满诗意的描绘作结,“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想象在良辰美景,独来独往,躬耕农桑,啸吟东岗,赋诗清溪的生活,表达了作者顺应自然、随遇而安、乐天知命的思想情怀。此文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意境生动,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作者创造了闲适的生活环境,多从具体生动的日常事物中取材,例如饮酒、涉园、观景、弹琴、读书、耕作、赋诗等等,自然亲切,引人入胜。文章句式灵活,骈中带散,骈散结合。绝大多数是四字句,但也有三字句“胡不归”“已乎矣”,也有六字句、七字句、八字句,行文自然流畅,富有音节美。此文对后世影响较大。文中表现出陶渊明鄙弃官位,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一心向往田园,亲近自然,乐于劳动,独善其身,乐天知命的思想情怀,使他成为后世隐士的楷模。其写作艺术也让人称道。北宋散文家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而已。”明代散文家归有光说:“两晋文章,此真杰然者。”作者:汪平秀知识来源:汤克勤主编.古文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5.第180-18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