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听松风寒

静听松风寒朗读

【诗句】泠泠七丝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出处】唐·刘长卿《听弹琴》【意思】泠泠:形容清越的琴音。七弦:琴弦七条。松风寒:形容琴声凄清激越,犹如寒风入松林之音,且隐示琴曲为《风入松》古调。泠泠琴曲多么清越动听,然而这高雅的古调今人已多不弹奏,知音益少,唯有独自珍爱欣赏。诗语通过对琴曲古调的描述,表达了一种不流时俗、落落寡合,怀才不遇、襟抱难开而只有孤芳自赏的情怀。【全诗】《听弹琴》.[唐].刘长卿.泠泠七丝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注释】①“丝”,一作“弦”。泠(ling零)泠:本指水声,这里形容琴声的清越。七丝:即“琴”之代称。《小学绀珠》云:“琴七弦:宫、商、角、徵、羽、少宫、少商。”松风:即《风入松》,琴调名,【全诗赏析】咏古琴诗。唐代刘长卿作:“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泠泠:清越,清脆悠扬的声音。七弦:七弦琴,即古琴。诗的大意是:古琴的七根琴弦发出了清脆悠扬的乐音,我静静地、静静地侧耳倾听,仿佛那阵阵松涛呼呼而来,真是妙不可言。我从心底里喜爱这些曲调,只是现如今已经没有几个人在弹奏它们了。诗的主旨是“曲高和寡”,但诗人没有采用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的方法,而是借用古琴,这个引人遐思、令人回味的中介物来表达,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来表现的。“古调”即古琴的琴曲,为何这些古琴曲“今人多不弹”呢?这里牵涉到一种社会现象:在唐代以前,古琴(七弦琴)是非常流行的乐器,但到了唐代,西域传来的琵琶盛行开来,古琴已很少有人弹奏、欣赏了。诗人正是借用这一社会现象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情:曲高和寡,知音难觅。一种惆怅忧郁、孤寂苦闷的情绪弥漫在短短二十个字组成的诗句中,感染着读者,叩击着读者的心扉。

()

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朗读
()

猜你喜欢

意指那些虚假笼络人心的行为。典出《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

刘备在当阳一带被曹操大败,家眷也失散。大将赵云舍生忘死,血战长坂坡,终于救出了刘备的儿子阿斗(即刘禅)。

()

闺门秘术

清宣统二年(1910)石印本《闺门秘术》扉页书影

()

[原文](节选)

()

“胡蓝之狱”是朱元璋时期胡惟庸案和蓝玉案两个最大的冤案。明朝建立后,皇权与相权矛盾,使朱元璋深感不安。1380年,朱元璋便以左丞相胡惟庸“谋不轨”借此大兴党狱,大肆屠杀功臣宿将。以伙同胡惟庸共谋不轨,杀韩国公李善长等,毒死刘基,先后株连被杀3万余人,前后持续达10年之久,史称“胡党大狱”。“胡党”而受牵连致死者或已死而追夺爵位的开国功臣有李善长、南雄侯赵庸、荥阳侯郑遇春、永嘉侯朱亮祖、静宁侯叶昇等,1公、21侯。胡惟庸被杀后,朱元璋遂罢丞相,革中书省,并严格规定嗣君不得再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说立者,处以重刑。废除丞相后,其事有六部分理,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蓝玉案是朱元璋时又一次大杀功臣的冤案。蓝玉初隶常遇春帐下,有谋略,作战勇敢,屡立战功。朱元璋对其宠遇甚隆,比之卫青、李靖,封为凉国公。1393年,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告发蓝玉谋反,朱元璋以谋反罪杀蓝玉,死1公、13侯、2伯,因蓝玉案被杀的人数达2万人,史称“蓝党大狱”。该案与胡惟庸狱合称为“胡蓝之狱”。胡蓝党案前后达14年之久,朱元璋利用“胡蓝之狱”杀了5万人之多。经过“胡蓝之狱”明朝功臣宿将已被杀戮殆尽。由于杀人过多,造成朝中无将的局面,对以后的政治斗争产生了不利影响。

()

【诗句】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出处】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意思】去年花开的时候和你分别,今年的花再度绽开,又是一年了【全诗】《寄李儋元锡》.[唐].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题解】此诗约作于德宗兴元元年(784),时韦应物在滁州(今属安徽)刺史任。李儋:字幼遐,官至殿中侍御史,韦集中寄李儋诗多首。元锡:或谓亦李儋字。此外,元和、长庆年间有福建、宣歙观察使元锡,字君贶,似时代稍迟,恐非其人。诗意似亦仅寄一人。诗中叙别后思念之情。颈联二句,抒写愧对人民困苦流亡,尤为后人所传诵。宋代黄彻《䂬溪诗话》卷二云:“余谓有官君子当切切作此语。彼有一意供租、专事土木而视民如仇者,得无愧此诗乎!”尾联则表示盼望友人来相会。全诗情真意切,生动感人。【全诗赏析】作于兴元元年(784)春滁州任所,诗中西楼当在滁州,去年朱泚叛军盘踞长安,德宗一直流亡奉天(今陕西乾县)。李儋为作者诗友,时官殿中侍御史,此诗叙离别及感时之思,谢榛《四溟诗话》谓律诗八句皆淡者,孟浩然、韦应物有之,本篇即是。首联从前一年分别时说起,将花里话别的往事重提,出语淡雅,只于“又”字见情,足以引起对方同样地念旧。次联感时自伤。诗人离开长安,出守滁州这一年,政局发生了自安史之乱以来又一次动乱,事态严重;加之年近半百,又兼多病,国家和个人都看不到前途,看不到希望——“世事茫茫”、“春愁黯黯”,危苦孤寂之中,对故人也就特别思念。由于政局不安,民生凋弊,在官者亦不能有大作为,看到邑有流亡的事实,自己不能不受良心谴责,感到惭愧,这就加强了本来就有的归田隐居的想法。两句语挚意切,向来为人传诵。宋人黄彻《䂬溪诗话》说:“余谓有官君子,当切切作此语。彼有一意供租、专事土木而视民如仇者,得无愧此诗乎。”末联点明作意:听说你要来,故一直向人打听,可是看看西楼的月亮都圆了几回,还没有盼到。言下之意是盼对方快来,为什么不直说?因为这是写诗,寄情思于月缺月圆,与首联同归淡雅。因为诗写在那样一个特定的年头,调子不免低沉,又都是肺腑之言,所以笔笔实在,声声入耳。五六两句表现从政者的良心发现,为全诗增价。

()

谓有意做成的事情反而没做成,无心促成的事反而意外地成功了。

此语源自这样一个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