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鸟之死

白鸟之死朗读

你若是那含泪的射手

我就是 那一只

决心不再躲闪的白鸟

只等那羽箭破空而来

射入我早已碎裂的胸怀

你若是这世间唯一

唯一能伤我的射手

我就是你所有的青春岁月

所有不能忘的欢乐和悲愁

就好像是最后的一朵云彩

隐没在那无限澄蓝的天空

那么 让我死在你的手下

就好像是 终于能

死在你的怀中

席慕蓉诗集中,很难找到象这样浪漫情调和刚烈之气的诗篇。她写的诗总是温柔有余,纤媚委婉的,只见白玉兰的露光,而不见红玫瑰的火焰。但是诗人又是复杂的,有时也会有破格例外的表现。这首诗不能说表现得缺乏柔情,但它是一种强大的柔情,柔情也可以是很有力量的,很有热度的。

这首诗表现了爱情是可以超越生死的。当爱情燃起了熊熊大火,当爱情爆发了温暖雪崩,当爱情由迷醉到入魔,就会不计一切后果的,甚至可以把生死也置之度外。“死”有时可以是一种狂热的极致爱情的表达方式,如郭沫若的《春莺曲》、沈从文的《月下小景》中所描写的那样。在现实生活中也可以看到生动的实例,例如法国诗人缪塞和女作家乔治·桑在热恋时,有一次,他们在月夜登上了弗朗夏尔一座著名的悬崖,四周寂静,在美好夜色的沐浴下,两个人都感到异常激动,这时的缪塞完全为爱情陶醉了,他突然紧紧拥抱了乔治·桑,用颤栗的声音对她说:“我的爱,让我抱着你一起跳下去吧!”一刹那间,他似乎感到这样的爱法极令人痛快。乔治·桑笑着挣脱了他的怀抱,娇声娇气地说:“我的孩子,我佩服你这爱的勇气,跳岩的胆量,但我感到这样做为时嫌早了一点……”理解了这些,有助于去理解《白鸟之死》这首诗。

诗一开始就是一种奇特的想象:“你若是那含泪的射手,我就是那一只,决心不再躲闪的白鸟。”既然是天意这样的安排,为了爱情该受到这样的惩罚,该付出这样的牺牲,那是我甘心情愿的,决心不再躲闪。你就把箭对准我的胸膛发射吧。我把眼睛闭起来,不忍再看到你这位多情射手的泪眼。这里的“射手”和“白鸟”,当然都是一种象征,白鸟视死如归,是对爱情不朽的深沉赞美。

“你若是世间唯一能伤我的射手”(这也需要一种特殊的缘分),诗人表示:我生生死死都会爱你。表示:“我就是你所有的青春岁月,所有不能忘的欢乐和悲愁”。意思就是说:我会把自己所有的青春岁月都献给你,让我的爱给你带来欢乐与悲愁,使你难忘这一切。这样说,有报答射手之意。不得已而发射的射手固然有情,而受射甘之如饴的白鸟更显得情深。

白鸟之死,有如一朵云彩隐没在无限澄蓝的天空。白鸟甘愿死在射手之下,有如终于死在他的怀抱中了,这也是一种幸福。白鸟的生生死死都是为了爱情,它勇敢地承受了一切苦难,它是光明纯洁的,它将获得永生,这就是它在爱情上给予我们的启示。

从哲理角度看:爱情是一种奇异的力量,驱使着相爱者超乎常情,当爱使你眩晕的时候,就可以达到完全忘我的境界,超越了生生死死。爱起来,虽死犹生,死而可以复活。能理解这些,对“白鸟之死”,视死如归,也就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了。

()

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 - 诗词大全_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网提供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诗词鉴赏,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尽在爱诗词网。...

爱诗词网朗读
()

猜你喜欢

群英会蒋干中计

罗贯中

()

“策马前途须努力,莫学龙钟虚叹息”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策马前途须努力,莫学龙钟虚叹息”是关于描写“谕理警世·砥砺教化·百折不馁”类的诗句。

()

【诗句】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

论雅俗共赏

陶渊明有“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诗句,那是一些“素心人”的乐事,“素心人”当然是雅人,也就是士大夫。这两句诗后来凝结成“赏奇析疑”一个成语,“赏奇析疑”是一种雅事,俗人的小市民和农家子弟是没有份儿的。然而又出现了“雅俗共赏”这一个成语,“共赏”显然是“共欣赏”的简化,可是这是雅人和俗人或俗人跟雅人一同在欣赏,那欣赏的大概不会还是“奇文”罢。这句成语不知道起于什么时代,从语气看来,似乎雅人多少得理会到甚至迁就着俗人的样子,这大概是在宋朝或者更后罢。

()

【诗句】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出处】唐·刘禹锡《西塞山怀古》。【意思】王濬(jùn),西晋大将。金陵,今南京,东吴之都。王濬率领庞大的水军从益州顺江东下,征伐而来。东吴闻风丧胆,王气黯然消失。多用来形容得势者不可阻挡的气势及失势者日渐衰微的窘境。◇他在想,歼灭了归州路的宋军,大可乘胜东下,席卷荆南。“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吞并南唐,与宋朝划江而守,割天下之半。(高阳《大将曹彬》)【全诗】《西塞山怀古》.[唐].刘禹锡.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注释】①西塞山:在今湖北黄石市东面长江南。②西晋:指王硔,晋武帝时任益州(今四川成都市)刺史。下益州:由益州沿江东下。王气:帝王所在地的祥瑞之气,古人迷信的说法。③千寻铁锁:吴人为了防晋,曾用巨大铁索横截江面,防止晋的兵船东下。后被王硔烧毁。石头:石头城,又名石首城,旧址在南京清凉山,后用作南京市代称。④山形句:意为西塞山仍然紧挨着长江毫无不同。江流,长江。⑤四海为家:四海归于一家,即天下统一。故垒:旧时的吴国堡垒,也喻指当时的藩镇割据。【鉴赏导示】刘禹锡是中唐进步的思想家、著名诗人。他的怀古作品历来被传诵。《西塞山怀古》是其名篇。西塞山是六朝时的江防要塞,宪宗长庆四年(824),诗人经过此地时写下了这首诗。【鉴赏】此诗通过对晋、吴兴亡事迹的回顾,抒发了山川之险不足恃的感慨,表达了对国家统一强盛的深沉愿望。诗的首四句是对西晋灭吴的历史的回顾,叙述中深寓感慨。首二句:写“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便黯然消失。益州金陵,相距遥远,一“下”即“收”,写出败亡之速。两字对举,一方声势煊赫,一方闻风丧胆。三、四句写战争及其结果:“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以“千寻铁锁”对“一片降幡”,一“沉”一“出”,通过鲜明的形象、动态的对比表现晋军的摧枯拉朽之势和东吴的彻底覆亡之状,说明无论是自然山川之险要,还是人为工事之坚固,对于一个腐朽的王朝政权来说都是无济于事的。颈联在叙述东吴灭亡的基础上,纵览历史,于感慨之中暗示出兴亡的原因。前一句说,吴亡以后,东晋、宋、齐、梁、陈败亡相继,逗起世人一次又一次的兴亡之感;后一句说虽然朝代屡易,江山却仍是旧貌。这就说明兴废不是由地理决定的,从而暗示出“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的深刻哲理。尾联把笔触由历史转向现实。刘禹锡写作此诗时,河北藩镇势力又有所抬头,诗人描写芦苇丛中的“故垒”,意在告诫人们在这四海一家的今天,不要忘记历史的教训。一方面警告割据势力,分裂不会有好下场的;另一方面也流露出对唐王朝前途的忧虑,希望统治者能吸取前代败亡的教训,不要重蹈覆辙。因此,这首诗虽是“怀古”,实际上是借古喻今,抒发诗人对现实的感慨。【赏读】诗的前四句以精炼、紧凑的词句,运用对此手法叙写双方的强弱、进攻的路线、攻守的方式和战争的结局。诗只在第一句写到晋军,余三句俱写东吴。“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便黯然消失;何其神速。开言便先叙结果,以下便回讲这段历史,东吴想拒长江天险及沉锁江底来阻敌军,可是最后还是举起“降幡”。作者写这段历史,一方面揭示当时吴王的昏聩,用以讽刺后来者的愚蠢之至,国家统一乃必然;同时更进一步说明,虚妄的“王气”,险要的地势,弄虚作假是不足以为恃,不堪一击的。这几句写史之句气势雄浑,跌宕有致。接下五六句感慨自然永恒与人事变迁:前四句内容深刻,故此四句可以从容而以“几回”来总括,用“收”来抒感叹,言简意赅;“依旧”显示出自然永恒变化人事短暂。最后二句作者宕笔而直写今事,展现作者冷静的历史感,而中间又加以作者感慨之情。这首诗看似在叙述历史,描述古迹,然而却把思想寓于对往事的叙写之中,格调酣畅淋漓;诗人把嘲弄锋芒直指妄想割据一方、昏聩无能的统治者,对腐败无能的唐王朝发出警示。【鉴赏要点】[1]名句: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2]即景抒怀,借古讽今。[3]语言形象、生动。

()